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结合经颅交流电刺激对脑缺血大鼠神经炎症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1
作者 李明哲 张英杰 单春雷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3-169,共7页
目的:观察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结合经颅交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alternating current stimulation,tACS)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大鼠神经功能、脑血流、炎症-细胞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探... 目的:观察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结合经颅交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alternating current stimulation,tACS)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大鼠神经功能、脑血流、炎症-细胞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功能康复的神经调控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M组)、电针组(EA组)、经颅交流电刺激组(T组)及电针结合经颅交流电组(EA+T组),每组8只。缺血再灌注后2h,EA组选取双侧曲池、足三里进行电针干预;T组选取右侧M1区(motor cortex M1,运动皮质M1区)进行tACS干预;EA+T组选取电针结合tACS干预;S组与M组均进行气麻30min/次,连续7天。记录大鼠造模前(B)—造模后7天(D7)的神经缺损评分;B—D7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血流值,记录血流量;D7时取脑RT-PCR方法检测缺血侧的炎症-细胞凋亡基因的表达。结果:神经缺损评分(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s,NDS):2h、D1时,M组、EA组、T组、EA+T组与S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D3、D5、D7时,S组与其他各组相比显著降低、M组与其他各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EA组、T组、EA+T组各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M组2h、D1、D3、D5、D7与B相比显著上升;D1、D3、D5、D7与2h相比显著下降(P<0.05)。血流量:EA+T组与S组均在2h时下降、D1时上升、D3时下降;EA组则从D3时上升;而M组在D1、D3、D5时与其他各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RT-PCR:运动皮质ΔCt法分析(参照基因):EA+T组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2(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12,Caspase 12)表达显著低于T组(P<0.05);EA组、EA+T组的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1(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1,NLRP1a)均显著低于S组(P<0.05)。缺血区2-ΔΔCt分析:M组的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激活转录因子4(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4,ATF4)表达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M组的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 lymphoma,l-2)显著高于S组、EA组、EA+T组(P<0.01);M组的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otein,Bax)、Caspase 12、细胞癌基因fos(cellular oncogene fos,fos)均显著高于S组(P<0.05)。结论:电针结合tACS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干预可能通过调控ATF4、Bcl-2、Bax、Caspase 12、C-fos的表达发挥调节作用,联合应用在减轻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凋亡方面,可能优于单独电针或tACS干预,可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颅交流电刺激 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 脑血流 炎症-细胞凋亡基因表达
下载PDF
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手动作观察、模仿结合复述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并失语的影响
2
作者 叶芊 陈文莉 +4 位作者 姚捷 刘进 杨玺 周秋敏 单春雷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02-307,共6页
目的观察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手动作观察、模仿结合复述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并失语患者运动和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脑卒中后偏瘫并失语患者40例分为手动作观察、模仿结合复述训练(A组)、手动作观... 目的观察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手动作观察、模仿结合复述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并失语患者运动和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脑卒中后偏瘫并失语患者40例分为手动作观察、模仿结合复述训练(A组)、手动作观察结合复述训练(B组)、动态风景观察结合复述训练(C组)和常规治疗组(D组),每组患者10例。4组患者均每日训练2次,每次训练30 min,每周训练5 d,连续训练4周。于训练前、训练4周后(训练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的上肢模块和汉化版西方失语成套测验(WAB)评估4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语言功能。结果训练后,4组患者的FMA评分、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评分和AQ值均显著优于组内治疗前(P<0.05)。A组训练后的FMA评分为(33.00±16.53)分,均显著优于B组、C组、D组训练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D组训练后的FMA评分均显著优于C组训练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训练后的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评分和AQ值均显著优于B组、C组、D组训练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D组训练后的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评分和AQ值均显著优于C组训练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动作观察、复述结合模仿训练可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偏瘫并失语患者的运动和语言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该训练方法可激活更多的镜像神经元系统、促进重要的运动-语言网络重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神经元 手动作观察 失语 脑卒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