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0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科研轮训价值认可分析
1
作者 王黎 毛蔚 赵维莅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6期598-600,共3页
医学科研轮训是培养学生对于医学转化研究的逻辑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和工作态度的训练。科研轮训让学生进入科研实验室,参与科研实践的训练过程,旨在强化学生“探究式”的学习习惯,培养其科学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进行转化医... 医学科研轮训是培养学生对于医学转化研究的逻辑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和工作态度的训练。科研轮训让学生进入科研实验室,参与科研实践的训练过程,旨在强化学生“探究式”的学习习惯,培养其科学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进行转化医学研究的科研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科研道德。八年制医学教育是通过本科教育直接攻读博士的一种医学教育模式。八年制教育最早是由洛克菲勒基金会按照美国一流医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标准,建立的医学精英培养的模式^([1])。在我国,八年制医学生的培养也是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轮训 八年制医学教育 八年制医学生 科研实验室 团队合作精神 科研道德 科研实践 洛克菲勒基金会
原文传递
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毛原飞 游建华 +4 位作者 张莉娜 李啸扬 刘钊 沈杨 李军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0-64,共5页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患者的机体状态和医院感染的相关性,并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3年6月上海瑞金医院血液科因恶性血液病入院化疗并在住院期间发生粒细胞缺乏患者的各项临床和实验...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患者的机体状态和医院感染的相关性,并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3年6月上海瑞金医院血液科因恶性血液病入院化疗并在住院期间发生粒细胞缺乏患者的各项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指标,根据住院治疗期间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无医院感染组(n=68)、临床诊断医院感染组(n=84)和病原学诊断医院感染组(n=62)。三组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后,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的发病率为68.22%。多因素分析结果筛选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住院季节、白细胞计数<0.8×109/L和感染前未使用抗生素预防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间医院感染发病率高,应积极对症支持治疗。尤其对于原发病为AML、夏秋季住院化疗和化疗后白细胞计数最低值<0.8×109/L的患者予以抗生素预防可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化疗 粒细胞缺乏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CBL教学法在八年制医学生血液系统临床见习中的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徐子真 王焰 +2 位作者 程澍 胡翊群 丁磊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4年第13期1886-1887,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CBL)模式在八年制医学生血液系统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实验组采用CBL教学法进行见习带教,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进行带教。见习结束后,对两组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 CBL提高了... 目的探讨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CBL)模式在八年制医学生血液系统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实验组采用CBL教学法进行见习带教,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进行带教。见习结束后,对两组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 CBL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加强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结论 CBL可提高八年制医学生血液系统临床见习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 八年制医学生 教学方法
下载PDF
上海多家三甲医院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淋巴瘤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励菁菁 朱琦 +6 位作者 王椿 胡炯 陈芳源 施菊妹 郝思国 刘澎 俞夜花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9-204,216,共7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发热淋巴瘤患者致病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现状,为临床有效控制感染和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海12家三甲医院血液科收治的粒缺伴发热淋巴瘤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特...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发热淋巴瘤患者致病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现状,为临床有效控制感染和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海12家三甲医院血液科收治的粒缺伴发热淋巴瘤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特点。结果 108株临床分离菌中革兰阴性(G^-)菌67株,占62.04%;革兰阳性(G^+)菌41株,占37.96%。G^-菌中肠杆菌科细菌最多,占全部致病菌的34.26%(37株);G^+菌中葡萄球菌属最多,占全部致病菌的24.07%(26株)。所有致病菌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分布最多,共60株,占所有标本的55.56%,其次为伤口分泌物19株(17.59%)、导管12株(11.11%)、血液10株(9.26%)、其他标本7株(6.48%)。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出的菌株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居多,伤口标本则为产酸克雷伯杆菌,导管以大肠埃希菌多见,而血液标本则以葡萄球菌感染为主。G^+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菌素及庆大霉素类抗生素均不同程度耐药,但对磷霉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利奈唑胺敏感度可达92.9%~100%。G^-菌对部分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之外,对阿米卡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抗生素均较敏感。结论粒缺伴发热淋巴瘤患者致病菌仍以G^-菌为主,分布较为广泛,多药耐药情况严重。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仍可作为G^+菌感染的经验性用药;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等可作为G^-菌感染的用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中性粒细胞减少 发热 细菌 耐药性
下载PDF
多中心协作、科学临床试验——临床血液学科发展的必经之路 被引量:3
5
作者 沈志祥 薛恺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3-154,共2页
近几十年,临床医学迅猛发展,先后经历了经验医学期、临床试验循证医学期及目前的网络化协作期。经验医学模式下的临床研究多为分散、个别的观察性研究和临床经验总结,其结论常有一定的片面性,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时有很大局限性。20... 近几十年,临床医学迅猛发展,先后经历了经验医学期、临床试验循证医学期及目前的网络化协作期。经验医学模式下的临床研究多为分散、个别的观察性研究和临床经验总结,其结论常有一定的片面性,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时有很大局限性。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机对照试验(RCT)以其方法的科学性、结论的可靠性得到临床医师的认可。大样本、多中心RCT难以由单一机构独立完成,需开展全国多中心协作,将其引入临床医学研究。与传统的医学模式相比,多中心临床协作有许多优点,有利于开展大规模的回顾性或前瞻性研究,能较快地积累病例、缩短研究周期、获取有统计学意义的大样本人群资料;提高研究水平,其研究成果往往能填补国内空白或参与国际竞争;能帮助协作网成员建立规范化的临床实践等。因此,发展协作网、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是优化临床血液学实践和探索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中心临床研究 临床血液学 临床协作 临床试验 科学性 随机对照试验 医学模式 临床实践
下载PDF
上海地区粒细胞缺乏伴肺部感染血液病患者呼吸道分离细菌及耐药性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志超 朱骏 +21 位作者 王椿 胡炯 毛原飞 陈芳源 朱坚轶 刘澎 顾史洋 施菊妹 刘银梅 梁爱斌 丁懿 侯健 何海燕 刘立根 谢英华 朱琦 俞夜花 姚永华 陈蔚 许惠利 韩秀华 郝思国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25-1031,共7页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肺部感染血液病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检出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上海市12所医院血液科粒缺伴肺部感染住院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分离菌株的临床资料、药敏结果,分...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肺部感染血液病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检出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上海市12所医院血液科粒缺伴肺部感染住院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分离菌株的临床资料、药敏结果,分析病原菌分布及其药敏数据,比较不同原发疾病病原菌分布之间的差异。结果共分离病原菌62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38株(22.2%),革兰阴性菌485株(77.8%),非发酵菌占革兰阴性菌的60.2%(292株)。淋巴瘤患者标本中分离革兰阳性菌构成比(35.0%)高于急性髓系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居前5位的细菌分别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04株,16.7%)、肺炎克雷伯菌(88株,14.1%)、鲍曼不动杆菌(62株,10.0%)、铜绿假单胞菌(56株,9.0%)、金黄色葡萄球菌(48株,7.7%)。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率>98%,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4.3%、8.9%,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复方磺胺甲口恶唑敏感率>90%,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低于1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71.4%,未发现耐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粒缺伴肺部感染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分离菌株以革兰阴性菌占多数,其中非发酵菌占50%以上,细菌耐药率整体低于CHINET全国医院大样本监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缺乏 发热 肺部感染 细菌 耐药性
下载PDF
高校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有关医学人文教学的探索
7
作者 王黎 毛蔚 赵维莅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4期284-286,共3页
目的:调查八年制医学生对思政人文教学的看法以及对目前现状的建议。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102名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问卷调查,了解其对思政人文课程的看法。结果:有47.1%的学生对于思政人文课程表示支持、认为... 目的:调查八年制医学生对思政人文教学的看法以及对目前现状的建议。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102名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问卷调查,了解其对思政人文课程的看法。结果:有47.1%的学生对于思政人文课程表示支持、认为是有必要的,有88.2%的学生表示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新媒体渠道教学的学习效果更好并有助于学习。结论:八年制医学生对医学人文课程的热情和认知度较高,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材料,将人文通识教育与医学教育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医学人文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 新媒体教学
原文传递
甲状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基因突变谱及预后分析
8
作者 杜沚珊 王玥 +7 位作者 石子旸 施晴 易红梅 董磊 王黎 程澍 许彭鹏 赵维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1,共8页
目的·探究甲状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临床病理特征、基因突变谱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66例初次诊断为甲状腺DL... 目的·探究甲状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临床病理特征、基因突变谱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66例初次诊断为甲状腺DLBCL患者[原发甲状腺DLBCL 23例(34.8%),继发甲状腺DLBCL 43例(65.2%)]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生存和预后因素分析。其中40例甲状腺DLBCL患者进行了靶向测序(55个淋巴瘤相关基因)以评估基因突变情况。结果·继发甲状腺DLBCL患者Ann Arbor分期Ⅲ~Ⅳ期(P=0.000)、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升高(P=0.043)、结外器官受累数目≥2个(P=0.000)、非生发中心来源(non-GCB)(P=0.030)、MYC和BCL2蛋白双表达(double expression,DE)(P=0.026)、国际预后指数3~5分(P=0.000)的比例高于原发甲状腺DLBCL患者,其接受甲状腺手术切除的比例(P=0.012)低于原发甲状腺DLBCL患者。原发甲状腺DLBCL患者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率高于继发患者(P=0.039)。55例患者(83%)接受以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联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及泼尼松(R-CHOP)为基础的一线治疗方案,其中原发甲状腺DLBCL患者预期5年无进展生存(progress free survive,PFS)率95.0%,高于继发患者的49.7%(P=0.010)。单因素分析显示:Ann ArborⅢ~Ⅳ期(HR=4.411,95%CI 1.373~14.170)、LDH升高(HR=5.500,95%CI 1.519~19.911)、non-GCB(HR=5.291,95%CI 1.667~16.788)、DE(HR=6.178,95%CI 1.813~21.058)是甲状腺DLBCL患者PFS的不良预后因素;Ann ArborⅢ~Ⅳ期(HR=7.088,95%CI 0.827~60.717)、LDH升高(HR=6.982,95%CI 0.809~60.266)、DE(HR=18.079,95%CI 1.837~177.923)是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时间的不良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Ann ArborⅢ~Ⅳ期(HR=4.693,95%CI 1.218~18.081)和LDH升高(HR=5.058,95%CI 1.166~21.941)是甲状腺DLBCL患者PF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靶向测序结果显示,TET2(n=14,35%)、KMT2D(n=13,32%)、TP53(n=11,28%)、GNA13(n=10,25%)、KMT2C(n=9,22%)突变频率>20%,且TP53突变是甲状腺DLBCL患者PFS的不良预后因素(P=0.000)。结论·原发甲状腺DLBCL生存情况优于继发甲状腺DLBCL。Ann ArborⅢ~Ⅳ期、LDH升高、non-GCB、DE(MYC和BCL2)是影响甲状腺DLBCL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TET2、KMT2D、TP53、GNA13、KMT2C是甲状腺DLBCL中常见的高突变基因,TP53突变的患者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临床病理特征 基因突变谱 预后分析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恶性肿瘤的生存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徐岚 胡炯 +4 位作者 吴文 闫骅 赵维莅 唐 沈志祥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12-315,共4页
目的: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恶性肿瘤临床疗效,比较处于不同疾病状态、采用不同预处理方案的患者的生存情况。方法:38例患者,异基因移植25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13例。根据移植时所处的疾病阶段分为标危和高危2组:标危组26例,高危... 目的: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恶性肿瘤临床疗效,比较处于不同疾病状态、采用不同预处理方案的患者的生存情况。方法:38例患者,异基因移植25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13例。根据移植时所处的疾病阶段分为标危和高危2组:标危组26例,高危组12例。研究终止时间为患者死亡或末次随访。对患者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移植相关死亡率(transplant-related mortality,TRM)、复发率进行统计。结果:移植后预期6年OS为(50.36±9.36)%,预期6年TRM和复发率分别为(21.47±8.17)%和(35.93±9.89)%。标危组6年OS为(60.10±10.39)%,9个月OS为(78.59±21.41)%,明显优于高危组9个月OS[(28.86±16.58)%,P=0.0118]。标危组预期6年复发率(26.2±10.16)%,显著低于高危组的(74.07±21.67)%(P=0.0062)。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预期6年OS为(54.52±10.87)%,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40.00±17.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接受全身照射(total body irradiation,TBI)为主体预处理的患者预期6年OS为(57.10±10.44)%,优于非TBI组患者预期6年OS[(22.86±18.72)%,P=0.029]。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恶性肿瘤是有效的,移植前患者的疾病状态以及预处理方案的选择对长期存活及复发率有着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造血干细胞移植 白血病 淋巴瘤 非霍奇金氏 预后
下载PDF
基础与临床研究密切结合的科研理念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振义 王鸿利 陈赛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55-758,共4页
关键词 血液学 血友病 白血病 血栓 止血 转化医学 科学研究
下载PDF
氟康唑预防血液病患者真菌感染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唐暐 王苓 +3 位作者 赵维莅 陈玉宝 沈志祥 胡炯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29-532,共4页
目的评价接受大剂量化疗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氟康唑200~400 mg口服或静脉预防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总结2008至2009年上海市瑞金医院骨髓移植病区35例血液恶性疾病患者42例次大剂量化疗和自体HSCT,采用氟康唑200-400 mg口... 目的评价接受大剂量化疗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氟康唑200~400 mg口服或静脉预防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总结2008至2009年上海市瑞金医院骨髓移植病区35例血液恶性疾病患者42例次大剂量化疗和自体HSCT,采用氟康唑200-400 mg口服或静脉预防真菌感染直至粒细胞缺乏得以恢复,所有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患者均接受广谱抗菌药物治疗,结合高分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真菌病原学检测即曲霉半乳甘露聚糖(GM)抗原和1-3-β-D葡聚糖(BDG)抗原的检测结果,调整、指导临床的抗真菌治疗。结果本试验入组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谷值的中位数为0.1×10^9/L[(0.1-0.5)×10^9/L]。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0.5×10^9/L)持续时间的中位数为9 d(2-21 d),大剂量化疗组和自体HSCT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6例次(14.3%)从未出现粒细胞缺乏伴发热事件,36例次(85.7%)出现了粒细胞缺乏伴发热事件,发热持续时间的中位数为4.5 d(1-13 d),大剂量化疗组和自体HSCT组患者中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其中7例虽经广谱抗菌药物经验性治疗,但仍持续发热7 d以上,GM/BDG试验动态观察和胸部CT扫描,尚无1例达到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诊断和确诊标准。总共只有3例接受经验性广谱抗真菌的治疗,占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的8.3%。结论对于接受阿糖胞苷为主的大剂量化疗和自体HSCT的血液恶性疾病患者,与接受异体HSCT治疗患者不同,其曲霉感染的风险相对比较低。因此应用氟康唑作预防治疗即可达到满意的预防真菌感染疗效,无需应用广谱抗真菌药物进行预防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康唑 曲霉感染 移植 半乳甘露聚糖抗原试验
下载PDF
CD40、CD40L和sCD40在B细胞恶性血液肿瘤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沈维娜 李军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88-1291,共4页
CD40、CD40L和sCD40作为重要的信号分子,在诱导抗原呈递细胞、T细胞的活化与肿瘤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探讨这三种分子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中的发病机制,以... CD40、CD40L和sCD40作为重要的信号分子,在诱导抗原呈递细胞、T细胞的活化与肿瘤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探讨这三种分子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中的发病机制,以及多种CD40结合药物,如CD40L三聚体(CD40LT)、CD40单抗和CD40L阳性细胞目前作为免疫治疗药物在血液肿瘤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0 CD40L sCD40 血液肿瘤
下载PD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其受体与血液相关疾病 被引量:7
13
作者 赵淑清 李军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71-877,共7页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又称集落刺激因子3(CSF3),是体内非常重要的细胞生长因子,能够调节粒系细胞的增殖、分化与存活,诱导T细胞免疫耐受,可以抑制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G-CSF的受体CSF3R属于I型细胞因子受体超家族,与G...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又称集落刺激因子3(CSF3),是体内非常重要的细胞生长因子,能够调节粒系细胞的增殖、分化与存活,诱导T细胞免疫耐受,可以抑制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G-CSF的受体CSF3R属于I型细胞因子受体超家族,与G-CSF结合后激活JAK-STAT、Ras/Raf/MEK/ERK等信号通路。在临床上G-CSF广泛应用于粒细胞减少性疾病及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也是自体或异基因移植时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剂,在G-CSF联合化疗的预激方案中,G-CSF通过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生长停滞、细胞凋亡,以增强白血病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以及临床研究的进展,CSF3R突变被发现与重型先天性粒细胞减少症(SCN)向白血病转化有关,而且常见于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这些可能为疾病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本文将对G-CSF及其受体在血液相关疾病领域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临床护士参与微习惯训练营体验的研究
14
作者 乐雨倩 苏静 +1 位作者 汪靖 查庆华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2-456,共5页
目的:探索临床护士参与微习惯训练营后的真实体验与需求,为协助其建立健康行为及完善训练营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2年6月—12月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不同科室参与微习惯训练营的12名临床护士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 目的:探索临床护士参与微习惯训练营后的真实体验与需求,为协助其建立健康行为及完善训练营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2年6月—12月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不同科室参与微习惯训练营的12名临床护士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数据采用NVivo14软件辅助编码及归类、Colaizzi7步分析法分析。结果:对临床护士“微习惯训练”的真实体验共提炼出3个主题,即负性情绪缓解与适应能力变化的心理体验;工作能力提升与自信心建立的成长体验;对微习惯训练营安排的需求及建议。结论:微习惯训练营作为一个认识自我的契机,通过强化自我效能感改善参与者的心理弹性;通过构建平台引领参与者共同成长;“习惯的养成”并非易事,建议管理者在未来开展微习惯训练营时应多注重内在动力的挖掘并提供更全面的外在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士 微习惯 质性研究 心理弹性 成长
原文传递
转铁蛋白受体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苒 程澍 陈宝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273-276,共4页
铁是细胞生长增殖和机能活动所必需的元素之一。绝大多数细胞包括肿瘤细胞在内摄取铁主要通过转铁蛋白受体(transferrin receptor,TfR)介导。研究显示,转铁蛋白受体在肿瘤细胞表面高表达,因而可与多种物质联合应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本... 铁是细胞生长增殖和机能活动所必需的元素之一。绝大多数细胞包括肿瘤细胞在内摄取铁主要通过转铁蛋白受体(transferrin receptor,TfR)介导。研究显示,转铁蛋白受体在肿瘤细胞表面高表达,因而可与多种物质联合应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本文从转铁蛋白受体结合药物(青蒿素、多柔比星和藤黄酸等)、基因、抗体、聚乙二醇、纳米方面对近年来转铁蛋白受体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铁蛋白受体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白血病
下载PDF
原发性CD5^(+)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差异分析
16
作者 谢嘉玲 施晴 +1 位作者 鲍其远 董磊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探讨CD5^(+)的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分子突变特征谱。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二代测序技术(NGS)检测,比较原发性CD5^(+)DLBCL和CD5^(-)DLBCL的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 目的探讨CD5^(+)的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分子突变特征谱。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二代测序技术(NGS)检测,比较原发性CD5^(+)DLBCL和CD5^(-)DLBCL的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和基因变异谱的差异,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311例DLBCL样本中CD5^(+)DLBCL患者46例(14.7%)。CD5^(+)DLBCL与CD5^(-)DLBCL、CD5^(+)DLBCL伴MYD88 L265P变异和不伴MYD88 L265P变异相比,患者性别、临床分期和国际预后指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表型:CD5^(+)DLBCL组BCL2过表达率(69.5%vs 49.4%,P=0.003)、BCL2和C-MYC双表达率(26%vs 14%,P=0.04)均高于CD5^(-)DLBCL组;CD5^(+)伴MYD88 L265P变异组C-MYC(53%vs 20%)、BCL6(93.3%vs 61.3%)、Ki67(93.3%vs 64.5%)等标记及双表达(46.7%vs 20.8%)均高于CD5^(+)不伴MYD88 L265P变异组患者(P<0.05)。生存分析表明,CD5^(+)DLBCL组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比CD5^(-)DLBCL组患者更差(P=0.09)。此外,CD5^(+)不伴MYD88 L265P变异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明显优于CD5^(+)伴MYD88 L265P变异患者(P=0.04)。NGS检测发现,CD5^(+)DLBCL和CD5^(-)DLBCL两组患者在伴随突变基因的分布有差异。结论CD5^(+)标记以及CD5^(+)伴MYD88 L265P变异,可能是DLBCL患者预后不佳的潜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CD5 MYD88 L265P
下载PDF
100例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移植前临床特征与预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唐暐 王苓 +3 位作者 赵维莅 陈玉宝 沈志祥 胡炯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0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分析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恶性血液疾病移植前的临床特征与移植预后的关系。方法:100例接受allo-HSCT治疗患者中男63例,女37例,中位年龄34(15~55)岁。46例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相合亲缘供体移植、51例HLA相合非亲缘... 目的:分析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恶性血液疾病移植前的临床特征与移植预后的关系。方法:100例接受allo-HSCT治疗患者中男63例,女37例,中位年龄34(15~55)岁。46例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相合亲缘供体移植、51例HLA相合非亲缘无关供体和3例半相合亲缘供体移植。其中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24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37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36例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3例。处于疾病早期患者78例,进展期患者22例。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患者年龄、性别、供患者HLA相合、干细胞来源(骨髓、外周血)、供受者性别、移植前疾病状态和诊断-移植时间等因素与移植后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移植相关病死率(transplantation related mortality,TRM)和复发率(relapserate,RR)的关系。结果:100例患者随访24(1~84)个月,移植后5年预期OS率为(59.9±7.2)%,TRM为(24.9±6.5)%,RR为(22.4±5.9)%。单因素分析提示移植前疾病状态与移植后OS率、TRM、RR相关,诊断-移植时间与移植后OS率、TRM相关。多因素分析提示移植前疾病状态与OS率、RR相关,诊断-移植时间与TRM密切相关。结论:移植前疾病状态和诊断-移植时间对移植治疗的长期生存、复发和不良反应相关,早期移植是提高移植疗效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后 白血病
下载PDF
Cy-VP16-fTBI预处理的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长期疗效
18
作者 吴文 徐岚 +5 位作者 唐暐 闫骅 赵维莅 高晓东 胡炯 沈志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6-329,共4页
目的Cy-VP16-fTBI预处理方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长期疗效观察。方法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其中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8例,异基因骨髓移植5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3例。所有患者均予环磷酰胺... 目的Cy-VP16-fTBI预处理方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长期疗效观察。方法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其中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8例,异基因骨髓移植5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3例。所有患者均予环磷酰胺(Cy)+依托泊苷(VP16)+标准分次全身放疗(fTBI)预处理方案。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植活,白细胞、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分别为第15(10-22)天和第20(10-65)天。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3例(19%),慢性GVHD(cGVHD)7例(43%)。11例(68.75%)患者长期生存,中位生存期75(34-82)个月。6年总体生存率(OS)68.75%,其中第一次完全缓解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患者6年OS为78.75%。6年复发率14.29%,移植满2 a后无患者复发。结论Cy-VP16-fTBI预处理方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安全、有效,其长期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化疗。aGVHD发生率较低,但cGVHD在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中发生率较高;其他毒副作用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Cy-VP16-fTBI预处理方案 恶性血液病 长期疗效
下载PDF
标准分次放疗预处理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疾病
19
作者 闫骅 胡炯 +4 位作者 徐岚 吴文 赵维莅 唐暐 沈志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161-1164,共4页
目的研究标准分次全身放疗(fTBI)预处理方案对自体、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疾病疗效的影响。方法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28例恶性血液疾病患者,其中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6例,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22例,预处理方案为环磷酰胺(CY... 目的研究标准分次全身放疗(fTBI)预处理方案对自体、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疾病疗效的影响。方法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28例恶性血液疾病患者,其中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6例,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22例,预处理方案为环磷酰胺(CY)+标准分次全身放疗(fTBI)±依托泊苷(VP-16),其中TBI总量12Gy共6次,肺部8.5Gy。结果28例患者随访1~73月(中位随访时间17月),2年复发率(RR)为(30.1±10.5)%,2年总生存率(OS)为(57.1±10.4)%,1年移植相关死亡率(TRM)(12.5±6.8)%,2年TRM(18.3±8.5)%。按疾病阶段分组,标准危险组患者1年RR为(11.2±7.5)%;预期2年和5年RR均为(23.9±10.5)%;1年TRM为(10.6±7.1)%;预期2年和5年TRM为(16.6±8.8)%;1年OS(79.4±9.2)%,预期2年和5年OS均为(63.5±11.0)%;而高危组患者均为疾病晚期和(或)复发难治患者,其中位复发时间为5月,中位生存期仅5月,1年TRM为(16.7±15.2)%。结论对于标准危险的恶性血液疾病患者,CY+fTBI±VP-16是有效的移植预处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疾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处理 分次全身放疗
下载PDF
对血液系统疾病及其肿瘤患者的抗真菌经验和诊断驱动治疗策略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炯 《上海医药》 CAS 2014年第9期11-14,共4页
侵袭性真菌病是血液系统肿瘤患者的常见感染并发症。随着现代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开展,侵袭性真菌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真菌病在临床上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确诊困难且伴较高的病死率,故国内、外学者先后都制定了侵袭性... 侵袭性真菌病是血液系统肿瘤患者的常见感染并发症。随着现代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开展,侵袭性真菌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真菌病在临床上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确诊困难且伴较高的病死率,故国内、外学者先后都制定了侵袭性真菌病诊断和治疗指南,推荐对临床上具有发生侵袭性真菌病高危因素、但未达到临床诊断和确诊标准的患者可采用经验治疗和诊断驱动治疗策略。本文就此两种治疗策略在患者人群、适应证和疗效等方面的异同作一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病 经验治疗 诊断驱动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