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体3年存活情况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钱洁蕾 束蓉 +2 位作者 宋忠臣 谢玉峰 王依玮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8-372,共5页
目的·观察慢性牙周炎患者行种植修复后中短期内的种植体存活情况。方法·收集2011年8月—2013年8月接受种植修复的牙周炎患者54例(133枚种植体),观察植入后存活状况,对不同病变程度牙周炎患者发生种植体周围病变的情况进行比... 目的·观察慢性牙周炎患者行种植修复后中短期内的种植体存活情况。方法·收集2011年8月—2013年8月接受种植修复的牙周炎患者54例(133枚种植体),观察植入后存活状况,对不同病变程度牙周炎患者发生种植体周围病变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种植体3年存活率为97.74%,不同程度牙周炎间种植体存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2),重度牙周炎患者的种植体周袋探诊深度(PPD)和改良菌斑指数(m PLI)均显著高于轻、中度牙周炎患者。在未定期接受牙周支持治疗的患者中,重度牙周炎的种植体周围炎患病率显著高于轻、中度牙周炎(P=0.009);在吸烟的患者中,重度牙周炎的种植体周围炎患病率显著高于轻、中度牙周炎(P=0.016)。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行种植修复可获得较好的疗效,积极控制菌斑、定期行牙周支持治疗及戒烟可降低种植体周围炎的患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种植修复 种植体周围炎 种植体周围黏膜炎 吸烟 牙周支持治疗
下载PDF
慢性牙周炎易感患者种植体周围角化黏膜对种植体周软组织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钱洁蕾 束蓉 +1 位作者 王依玮 谢玉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29-933,共5页
目的·观察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修复后种植体周围角化黏膜对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和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8月—2013年11月接受种植修复的慢性牙周炎患者58例(158枚种植体),观察植入后4年软组织的情况,对不同角化黏膜... 目的·观察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修复后种植体周围角化黏膜对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和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8月—2013年11月接受种植修复的慢性牙周炎患者58例(158枚种植体),观察植入后4年软组织的情况,对不同角化黏膜宽度的种植体发生种植体周围病变及黏膜退缩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坚持定期随访维护的患者中,窄角化黏膜(narrow keratinized mucosa,NKM)组和宽角化黏膜(widekeratinized mucosa,WKM)组的种植体周围黏膜炎和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62,P=0.625)。角化黏膜的宽窄对改良菌斑指数和改良出血指数也无显著影响(P=0.826,P=0.913)。但当角化黏膜宽度≥2 mm(即WKM组)时,种植体周黏膜不易发生退缩。WKM组厚生物型的黏膜退缩发生率(12.86%)显著低于WKM组薄生物型(33.33%)及NKM组厚生物型(40.63%)的黏膜退缩发生率(P=0.049,P=0.002)。结论·角化黏膜对于慢性牙周炎易感患者的种植体周软组织具有稳定作用,足够宽度的角化黏膜可以预防种植体周围黏膜发生退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角化黏膜 种植体周围病 牙周炎 生物型
下载PDF
不同龋敏感儿童牙菌斑内口腔链球菌的PCR-DGGE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姜云涛 梁景平 +3 位作者 李超伦 杨桂梅 张明珠 任大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 应用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分析不同龋敏感儿童牙菌斑内口腔链球菌菌群及其菌种组成的多样性。方法 牙菌斑组织取自45例学龄前儿童,根据乳牙龋失补牙面(dmfs)指数分为无龋(dmfs=0)、中龋(dmfs=4~6)和高龋(d... 目的 应用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分析不同龋敏感儿童牙菌斑内口腔链球菌菌群及其菌种组成的多样性。方法 牙菌斑组织取自45例学龄前儿童,根据乳牙龋失补牙面(dmfs)指数分为无龋(dmfs=0)、中龋(dmfs=4~6)和高龋(dmfs〉8)(n=15)。分别提取细菌总DNA,进行链球菌属mp B特征序列的PCR扩增及DGGE分析,克隆、测序并与核酸序列数据库的序列进行比对。结果 无龋儿童菌斑中口腔链球菌菌群的基因型分布均显著高于中龋和高龋儿童(P〈0.05);变异链球菌群是高龋组中的优势菌群。结论 PCR—DGGE技术结合rnpB基因克隆文库分析可较灵敏、直观地反映牙菌斑中链球菌属各菌群及其菌种的组成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菌斑 细菌群落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链球菌 口腔
下载PDF
口腔常见微生物不同定量分析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明珠 李超伦 +3 位作者 姜云涛 姜葳 梁景平 叶冬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探索口腔微生物定量分析的理想方法。方法选择3种口腔常见微生物变异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的标准菌种厌氧培养24 h,经倍比稀释,涂板菌落形成单位(CFU)计数。将相应体积的菌液固定后,分别运用3种非培养方法对上述细菌... 目的探索口腔微生物定量分析的理想方法。方法选择3种口腔常见微生物变异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的标准菌种厌氧培养24 h,经倍比稀释,涂板菌落形成单位(CFU)计数。将相应体积的菌液固定后,分别运用3种非培养方法对上述细菌进行定量分析(实时PCR、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结果细菌定量结果由大至小排列,分别为实时PCR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CFU计数、流式细胞仪检测。每种细菌的实时PCR标准曲线均显示具备较好的线性关系。结论本研究中的3种非培养方法均适用于口腔微生物的定量分析。其中实时PCR分析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的结果显著优于传统的CFU计数方法,而以实时PCR的敏感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PCR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流式细胞仪 菌落形成单位
下载PDF
牙周治疗对龈下菌斑中古细菌定植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李超伦 刘大力 +2 位作者 钱洁蕾 周彦玢 束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47-1049,共3页
目的研究牙周治疗对龈下菌斑中古细菌定植的影响。方法对49例中重度牙周炎患者的牙周治疗进程进行跟踪,分别于龈上菌斑刮除后(基线)、牙周基础治疗后4周和牙周翻瓣术后12周,采集龈下菌斑标本抽提DNA,利用古细菌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 目的研究牙周治疗对龈下菌斑中古细菌定植的影响。方法对49例中重度牙周炎患者的牙周治疗进程进行跟踪,分别于龈上菌斑刮除后(基线)、牙周基础治疗后4周和牙周翻瓣术后12周,采集龈下菌斑标本抽提DNA,利用古细菌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PCR,对各菌斑标本古细菌16S rRNA表达进行定性检测,确定阳性标本并计算古细菌检出率。采用Real-Tim e PCR技术对阳性标本中总细菌和古细菌16S rRNA基因进行定量检测,计算古细菌相对丰度。结果牙周翻瓣术后12周时龈下菌斑标本中的古细菌检出率和古细菌相对丰度分别为17.6%和0.58%,显著低于基线时的69.4%和2.32%及牙周基础治疗后4周时的57.1%和2.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龈下菌斑中古细菌的定植情况伴随牙周治疗的进程而迅速降低,提示菌斑厌氧环境的改变是影响古细菌定植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古细菌 定植 龈下菌斑
下载PDF
牙周炎患者牙龈组织中TLR-2和TLR-4的表达 被引量:6
6
作者 郭秋曼 束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45-1048,共4页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2(TLR-2)和TLR-4在不同类型牙周炎及不同炎症程度的牙龈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水平,初步探讨TLR-2和TLR-4在牙周炎发生和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集牙龈组织标本分为五组(n=10):正常对照组、慢性牙周炎炎症组、慢性牙...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2(TLR-2)和TLR-4在不同类型牙周炎及不同炎症程度的牙龈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水平,初步探讨TLR-2和TLR-4在牙周炎发生和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集牙龈组织标本分为五组(n=10):正常对照组、慢性牙周炎炎症组、慢性牙周炎临床相对健康组、侵袭性牙周炎炎症组和侵袭性牙周炎临床相对健康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牙龈组织中TLR-2和TLR-4的分布和表达水平。结果TLR-2和TLR-4在牙龈结缔组织全层中均有表达,TLR-4在牙龈上皮也有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牙龈组织中TLR-2和TLR-4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牙周炎炎症组中,慢性牙周炎组TLR-2和TLR-4表达显著高于侵袭性牙周炎组(P<0.05)。牙周炎临床相对健康组中,慢性牙周炎组TLR-4表达显著高于侵袭性牙周炎组(P<0.05),而TLR-2表达显著低于侵袭性牙周炎组(P<0.05)。结论TLR-2和TLR-4可能参与牙周炎症过程,但在不同类型牙周炎牙龈组织中的表达可能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 慢性牙周炎 侵袭性牙周炎 牙龈
下载PDF
Nd:YAG激光对牙周致病菌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吴一凡 束蓉 《口腔生物医学》 2016年第2期87-89,共3页
牙周炎是指发生在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菌斑生物膜为其始动因子,控制菌斑是治疗牙周炎的必要措施。研究发现激光治疗具有抗菌作用,其中掺钕钇铝石榴石(Nd:YAG)激光容易被含色素组织吸收,因此能产生多种反应发挥杀菌作用。本文就Nd... 牙周炎是指发生在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菌斑生物膜为其始动因子,控制菌斑是治疗牙周炎的必要措施。研究发现激光治疗具有抗菌作用,其中掺钕钇铝石榴石(Nd:YAG)激光容易被含色素组织吸收,因此能产生多种反应发挥杀菌作用。本文就Nd:YAG激光对牙周致病菌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YAG激光 牙周致病菌 临床实验 体外实验
下载PDF
未获培养微生物AU126与牙周病关系的定量分析
8
作者 李超伦 姜云涛 +2 位作者 姜葳 张明珠 梁景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目的运用实时PCR技术,对未获培养微生物AU126与牙周病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方法设计基于16S rRNA基因的AU126特异引物,测序鉴定其PCR产物的特异性。运用实时PCR技术分别对侵袭性牙周炎(n=17)、慢性牙周炎(n=25)和单纯性龈炎(n=26)患者... 目的运用实时PCR技术,对未获培养微生物AU126与牙周病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方法设计基于16S rRNA基因的AU126特异引物,测序鉴定其PCR产物的特异性。运用实时PCR技术分别对侵袭性牙周炎(n=17)、慢性牙周炎(n=25)和单纯性龈炎(n=26)患者的龈下菌斑中AU126进行定量分析,以牙周健康者(n=38)作为正常对照。结果实时PCR定量分析显示,侵袭性牙周炎、慢性牙周炎和单纯性龈炎患者龈下菌斑中AU126(8.72±0.44、8.46±0.67、8.47±0.47)均显著多于正常对照者(7.91±0.88)(P<0.05)。结论实时PCR定量分析证实AU126在牙周病患者龈下菌斑中明显增多,提示其与牙周病的发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病 未获培养微生物 AU126 实时PCR
下载PDF
实时PCR技术在龋易感儿童牙菌斑致龋菌定量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梁景平 姜云涛 +1 位作者 李超伦 姜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8-132,共5页
目的 建立定量检测致龋菌的快速、敏感、特异的方法。分析牙菌斑中主要致龋菌数量与乳牙龋失补牙面(dmfs)指数的关系。方法 牙菌斑组织取自45例学龄前儿童,其中无龋(drnfs=0)、中龋(dmfs=4—6)和高龋(dmfs〉8)组各15例。应用SY... 目的 建立定量检测致龋菌的快速、敏感、特异的方法。分析牙菌斑中主要致龋菌数量与乳牙龋失补牙面(dmfs)指数的关系。方法 牙菌斑组织取自45例学龄前儿童,其中无龋(drnfs=0)、中龋(dmfs=4—6)和高龋(dmfs〉8)组各15例。应用SYBR Green I模式的实时PCR技术,对各组儿童牙菌斑中4种主要致龋菌(变异链球菌、远缘链球菌、黏性放线菌和内氏放线菌)进行定量检测,并计算各致龋菌所占总菌的比例。对各组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高龋组中4种致龋菌所占总菌的比例均高于无龋组(P〈0.01),其中变异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的数量之和所占总菌的比例与dmfs指数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 实时PCR技术可作为一种细菌定量检测方法,应用于致龋菌的定量分析和龋齿活跃件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PCR 龋病易感性 致龋菌 牙菌斑
下载PDF
牙龈卟啉单胞菌临床菌株的分离、鉴定及生长特性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云鹏 刘大力 +1 位作者 束蓉 周彦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对口腔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进行分离和鉴定,初步分析P.gingivalis的生长特性。方法采集慢性牙周炎患者和牙周健康者临床龈下菌斑标本并行厌氧培养,采用PCR和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鉴定P.gingivalis,分析检出率;观察P.ging... 目的对口腔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进行分离和鉴定,初步分析P.gingivalis的生长特性。方法采集慢性牙周炎患者和牙周健康者临床龈下菌斑标本并行厌氧培养,采用PCR和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鉴定P.gingivalis,分析检出率;观察P.gingivalis临床菌株的菌落特征和生长特点,分析生物学特征。结果从35名采样对象的146个龈下菌斑标本中分离获得6株P.gingivalis临床菌株,分别命名为L2、L3、L4、L5、L11、和L12;牙周健康者龈下菌斑中P.gingivalis的检出率为27.4%,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健康部位的龈下菌斑中P.gingivalis检出率为86.7%,探诊深度为4~6 mm的牙周袋龈下菌斑中P.gingivalis检出率为95.6%,探诊深度>6 mm的牙周袋龈下菌斑中P.gingivalis检出率为96.0%。L2、L5、L11和L12在BHI平板上培养1周后均形成特征性黑色菌落,而L3和L4在培养1周后形成灰色菌落,10 d后形成特征性黑色菌落;L2、L4、L5和L12在传代30 h后进入对数期生长期,L3和L11则在传代60 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结论 P.gingivalis是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优势致病菌之一,其在慢性牙周炎患者健康位点的检出率显著高于牙周健康者,且随着牙周探诊深度的加深,检出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P.gingivalis各临床菌株的生长存在差异,提示其生物学特征和致病性可能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卟啉单胞菌 临床菌株 PCR 生长特性
下载PDF
硝苯地平对药物性牙龈增生患者牙龈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倪靖 束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研究硝苯地平致药物性牙龈增生患者牙龈成纤维细胞(NIFr-HGF)细胞周期增殖指数(PrI)的变化。方法以服用硝苯地平发生牙龈增生患者的牙龈组织为实验对象。龈切术获得组织样本,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培养NIFr-HGF,在细胞培养液中分别添加10... 目的研究硝苯地平致药物性牙龈增生患者牙龈成纤维细胞(NIFr-HGF)细胞周期增殖指数(PrI)的变化。方法以服用硝苯地平发生牙龈增生患者的牙龈组织为实验对象。龈切术获得组织样本,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培养NIFr-HGF,在细胞培养液中分别添加10 ng/mL和1 000 ng/mL硝苯地平进行干预(低、高浓度药物干预组),分别于干预后18 h和30 h时间点收集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并计算PrI。以不添加硝苯地平的NIFr-HGF作为空白对照。结果在药物作用时间相同条件下,两药物干预组NIFr-HGF细胞周期PrI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低浓度与高浓度药物干预组间NIFr-HGF细胞周期P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浓度和高浓度药物干预组,干预30 h细胞周期的PrI明显高于干预18 h,分别为(57.54±0.019)%vs(21.15±0.011)%和(59.36±0.031)%vs(19.01±0.012)%(P<0.05)。结论对于硝苯地平致药物性牙龈增生患者,NIFr-HGF细胞周期PrI随硝苯地平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大,而与药物浓度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牙龈增生 硝苯地平 牙龈成纤维细胞 增殖指数
下载PDF
重组人釉原蛋白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NIH3T3细胞中的稳定表达 被引量:2
12
作者 程岚 束蓉 +1 位作者 张秀丽 田聆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08-1112,共5页
目的构建含人釉原蛋白(hAm)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并转染哺乳动物细胞NIH3T3,建立稳定表达重组hAm的细胞株,为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和BamHⅠ将hAm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A,构建含hAm基因的... 目的构建含人釉原蛋白(hAm)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并转染哺乳动物细胞NIH3T3,建立稳定表达重组hAm的细胞株,为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和BamHⅠ将hAm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A,构建含hAm基因的重组质粒pcDNA3.1/myc-His(-)A-hAm,双酶切和测序鉴定。通过LipofectamineTM2000介导重组质粒转染NIH3T3细胞,利用G418筛选出阳性克隆,建立稳定表达人釉原蛋白的细胞株,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验证蛋白表达。结果重组质粒pcDNA3.1/myc-His(-)A-hAm经双酶切和测序鉴定证实插入序列准确无误。重组质粒转染NIH3T3细胞后建立的稳定转染细胞株经SDS-PAGE电泳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有相对分子质量为28 000的hAm表达,与预测一致。结论成功构建含hAm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系统,并获得稳定表达重组hAm的细胞株NIH3T3-hAm细胞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釉原蛋白 真核表达载体 转染 稳定表达
下载PDF
远缘链球菌6715耐氟菌株与亲代菌株的基因表达差异 被引量:1
13
作者 姜葳 梁景平 +2 位作者 李超伦 姜云涛 张明珠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比较远缘链球菌6715耐氟菌株与亲代菌株的基因表达差异。方法采用逐步诱导法诱导远缘链球菌6715产生耐氟突变株,分别提取耐氟突变株与亲代菌株菌细胞总RNA并分离纯化mRNA,经逆转录获得cDNA后进行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比较分析两者... 目的比较远缘链球菌6715耐氟菌株与亲代菌株的基因表达差异。方法采用逐步诱导法诱导远缘链球菌6715产生耐氟突变株,分别提取耐氟突变株与亲代菌株菌细胞总RNA并分离纯化mRNA,经逆转录获得cDNA后进行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比较分析两者的基因表达谱;差异片段通过克隆测序并经在线同源性分析(BLAST)获得片段的基因信息。结果经与GenBank的BLAST比对,确证存在两对差异片段,分属结构基因fruA和SMU.438 c。结论应用SSH技术成功构建远缘链球菌6715耐氟菌株与亲代菌株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为深入研究其耐氟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缘链球菌 耐氟菌株 抑制性消减杂交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改良隧道技术结合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治疗多牙位牙龈退缩 被引量:3
14
作者 倪靖 束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937-1940,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隧道技术结合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治疗多牙位牙龈退缩和牙齿敏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改良隧道技术结合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治疗多牙位牙龈退缩1例。通过临床照片比较、临床检查和患者主观感受对比评估该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改良隧道技术结合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治疗多牙位牙龈退缩和牙齿敏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改良隧道技术结合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治疗多牙位牙龈退缩1例。通过临床照片比较、临床检查和患者主观感受对比评估该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同时结合文献复习,针对多牙位牙龈退缩的手术方式利弊展开讨论。结果临床照片比较以及临床检测发现,采用该手术方式退缩区域几乎达到完全的根面覆盖,同时牙龈的颜色、质地与周围组织相匹配,达到了良好的美学效果。同时,患者的冷热敏感症状明显好转。结论改良隧道技术结合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多牙位牙龈退缩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退缩 改良隧道技术 结缔组织移植
下载PDF
药物性牙龈过度生长的病理模型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5
作者 施元洁 尹元正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09年第3期146-149,共4页
药物导致的牙龈过度生长主要发生在三类药物即抗惊厥药、免疫抑制剂及钙离子通道拮抗类降压药剂的应用中。随着这些药物,特别是近年来免疫抑制剂在临床的应用和普及,药物引起牙龈过度生长的现象逐渐受到重视。出于医学伦理的考虑,在人... 药物导致的牙龈过度生长主要发生在三类药物即抗惊厥药、免疫抑制剂及钙离子通道拮抗类降压药剂的应用中。随着这些药物,特别是近年来免疫抑制剂在临床的应用和普及,药物引起牙龈过度生长的现象逐渐受到重视。出于医学伦理的考虑,在人体体内进行药物导致牙龈过度生长的临床实验研究受到诸多制约,因而以实验动物构建病理模型的方法就成为此类研究的重要手段。迄今已在大鼠,比革犬、猕猴、杂种猫等多种动物体内构建了药物导致牙龈过度生长的病理模型,并对其开展了自组织病理学变化到细胞及分子生物学机制等多角度的深入探讨。有鉴于各病理模型在构建方法和研究目的有所不同,研究结论亦不尽一致,本文拟就动物病理模型的构建方法、特点及对药物性牙龈过度生长机制研究的意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过度生长 苯妥英钠 环孢菌素A 硝苯地平 病理模型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龈下菌斑中未获培养微生物
16
作者 李超伦 姜云涛 +1 位作者 姜葳 梁景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4-147,共4页
目的 在龈下菌斑中观察一种未获培养的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AU126。方法 针对AU126设计并评估特异性探针。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通过与包含插入子克隆的原位杂交,定量分析荧光信号强度研判杂交严谨度。在严谨度分析获得的特定条件下... 目的 在龈下菌斑中观察一种未获培养的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AU126。方法 针对AU126设计并评估特异性探针。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通过与包含插入子克隆的原位杂交,定量分析荧光信号强度研判杂交严谨度。在严谨度分析获得的特定条件下,将慢性牙周炎患者的龈下菌斑标本与AU126探针进行杂交,运用共聚焦显微镜寻找AU126。结果 AU126探针理想杂交是在10%甲酰胺中进行。通过对细菌轮廓荧光强度均值的判断,证实龈下菌斑中存在ROX-126标记的阳性细菌。细胞呈杆状,长4.0—5.4μm,宽0.64—0.84μm。结论 在评估了AU126探针的特异性以及确定理想杂交严谨度的条件下,运用荧光原位杂交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成功观察到人类龈下菌斑中的一种未获培养微生物AU1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获培养微生物 荧光原位杂交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下载PDF
一次性全口和分区龈下刮治术与全身急性炎症反应的关系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涵 束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08-1411,共4页
目的观察中、重度牙周炎患者在一次性全口龈下刮治(FM-SRP)或分区龈下刮治(Q-SRP)治疗后全身急性炎症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将20例中、重度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FM-SRP组(一次性完成全口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和Q-SRP组(每次进行单个象限的刮... 目的观察中、重度牙周炎患者在一次性全口龈下刮治(FM-SRP)或分区龈下刮治(Q-SRP)治疗后全身急性炎症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将20例中、重度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FM-SRP组(一次性完成全口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和Q-SRP组(每次进行单个象限的刮治),每组10例。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菌斑指数(PI)、牙龈指数(GI)、探诊出血(BOP)、探诊深度(PD)及临床附着丧失(CAL)等临床指标的基线值。分别于刮治开始前和刮治完成后2h,检测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记录患者术中和术后牙龈疼痛程度、是否服用止痛药物以及发热等急性炎症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的基线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M-SRP组和Q-SRP组患者血清CRP水平,治疗前分别为(3.17±0.54)mg/L和(3.42±0.71)mg/L,治疗后2h分别为(3.17±0.54)mg/L和(3.46±0.83)mg/L,同一时点两组患者间比较以及治疗前后患者自身对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的术中和术后反应情况分析显示,在同一时点两组患者间比较以及治疗前后患者自身对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M-SRP和Q-SRP均未引起中、重度牙周炎患者全身急性炎症反应,临床医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龈下刮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血清C反应蛋白 龈下刮治 根面平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