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儿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满意度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王利 林芊 +5 位作者 钱继红 邹鹿鸣 柴毅明 董璐 宋娇娇 张拥军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24年第3期229-235,共7页
目的调研上海市儿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专培)的满意度,多维度分析专培政策的实施现状,为完善专培制度并提高培训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22年8月参加上海市儿科专培的301名医师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儿科专科医师规... 目的调研上海市儿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专培)的满意度,多维度分析专培政策的实施现状,为完善专培制度并提高培训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22年8月参加上海市儿科专培的301名医师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儿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满意度调研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本调查共发放问卷301份,专培医师对专培的总体满意度得分为(3.95±0.99)分,其中临床培训环境满意度得分最高(4.48±0.63)分,而薪酬及福利、科研培训环境、培训感受、培训政策落实情况满意度评分较低。薪酬及岗位匹配度与培训满意度的各项得分呈显著正相关;睡眠不足程度与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入培时不同社会身份的专培医师总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影响总体满意度的因素主要有睡眠不足、薪酬与岗位匹配程度低。结论上海市儿科医师专培满意度总体为中等水平。薪酬与睡眠不足是主要突出问题,仍需优化培训基地建设,关注专培医师的工作负荷及薪酬,以期提高专培总体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满意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海地区高出生体质量与儿童肥胖关系的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涵 陈畅 +5 位作者 金志娟 杨友 江帆 黄红 刘世建 金星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08-812,共5页
目的探讨高出生体质量与儿童肥胖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和减少儿童肥胖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方法,选取70284名3~12岁上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所有研究对象年龄、性别、体质量、身高、新生... 目的探讨高出生体质量与儿童肥胖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和减少儿童肥胖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方法,选取70284名3~12岁上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所有研究对象年龄、性别、体质量、身高、新生儿时期数据(包括出生孕周、出生体质量和喂养方式)等信息,分析高出生体质量与儿童肥胖之间的关系。结果男孩高出生体质量组和正常出生体质量组超重、肥胖及重度肥胖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女孩高出生体质量组和正常出生体质量组超重、肥胖及重度肥胖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年龄及性别因素后,高出生体质量是引起儿童超重(OR=1.41,95%CI 1.33~1.51,P<0.05)、肥胖(OR=1.45,95%CI 1.31~1.62,P<0.05)、重度肥胖(OR=1.51,95%CI 1.35~1.68,P<0.05)的独立危险因素;调整年龄、性别及新生儿特征因素(包括孕周、喂养模式)后,高出生体质量是引起儿童超重(OR=1.40,95%CI 1.31~1.50,P<0.05)、肥胖(OR=1.44,95%CI 1.28~1.61,P<0.05)、重度肥胖(OR=1.42,95%CI 1.25~1.60,P<0.05)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出生体质量是儿童超重、肥胖和重度肥胖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体质量 儿童 超重 肥胖症
原文传递
检验医学生对科技成果转化教学课程需求的认知差异分析
3
作者 沈楠 龚波 +2 位作者 陶悦 李浩 莫茜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5期46-51,共6页
目的探讨检验医学生对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及对相关教学课程的需求。方法以电子问卷的形式在某“双一流”医学高等院校发放问卷,以检验医学生作为调研对象,涵盖本科生和研究生。依据检验医学生不同学龄阶段进... 目的探讨检验医学生对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及对相关教学课程的需求。方法以电子问卷的形式在某“双一流”医学高等院校发放问卷,以检验医学生作为调研对象,涵盖本科生和研究生。依据检验医学生不同学龄阶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进行分类数据的组间比较分析。结果共回收电子问卷109份,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的检验医学生分别占75.23%和24.77%。调研对象总体对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认知不足。超过50%的检验医学生认为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及科技成果转化教学课程十分必要。结论检验医学生对知识产权保护及科技成果转化的了解程度整体偏低,未来应当探索在不同阶段的检验医学生中开设相关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验医学生 成果转化 知识产权 认知 课程需求
下载PDF
上海市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与执行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陈闽 孙晓宁 +4 位作者 荣听雨 姜艳蕊 刘洁琼 王广海 江帆 《教育生物学杂志》 2023年第3期178-184,共7页
目的调查上海市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和执行功能异常的发生情况,并考察两者关系。方法基于“上海市儿童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调查-学龄前”大型人群队列研究,对991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由家长填写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hildren’s sleep ha... 目的调查上海市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和执行功能异常的发生情况,并考察两者关系。方法基于“上海市儿童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调查-学龄前”大型人群队列研究,对991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由家长填写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hildren’s sleep habits questionnaire,CSHQ)和学龄前儿童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问卷(behavior rating scale of executive function-preschool,BRIEF-P)。结果991名学龄前儿童的平均年龄为(6.18±0.29)岁,男童占比52.1%。总睡眠问题发生率为48.6%,以睡眠启动延迟和睡眠时长问题为主。一般执行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为8.7%,以转换和情绪控制问题为主。一般执行功能异常儿童总睡眠问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功能正常儿童(χ^(2)=7.61,P<0.01),其发生风险是功能正常儿童的2.06倍(95%CI:1.22~3.48),且执行功能不同维度异常与不同睡眠问题的发生有关。结论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与执行功能异常密切相关,提示应当进行针对性的综合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问题 执行功能 学龄前儿童
下载PDF
睡前程序在儿童早期发展中的作用综述
5
作者 王铭 林琳 +5 位作者 苏茹昕 潘晶 刘依如 施桂娟 Jodi A MINDELL 王广海 《教育生物学杂志》 2025年第1期59-63,70,共6页
儿童早期是脑智发育的关键期,促进儿童早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睡前程序理论模型,积极的睡前程序涉及儿童养育照护的五个核心要素,即良好的健康、充足的营养、回应性照护、早期学习机会以及安全保障,能够对儿童的睡眠、认知、语言、... 儿童早期是脑智发育的关键期,促进儿童早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睡前程序理论模型,积极的睡前程序涉及儿童养育照护的五个核心要素,即良好的健康、充足的营养、回应性照护、早期学习机会以及安全保障,能够对儿童的睡眠、认知、语言、社会情绪等早期发展领域产生积极且深远的影响。该文就睡前程序的理论模型及其对儿童睡眠健康和早期发展的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制订以睡前程序为核心、促进儿童早期全面发展的“教养医结合”干预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前程序 儿童早期发展 睡眠 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变应性疾病患儿真菌变应原反应特点 被引量:5
6
作者 杨珍 陈同辛 周纬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60-662,共3页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变应性疾病患儿真菌变应原反应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国际标准化的变应原试剂,对2002年1月-2007年11月788例变应性疾病患儿行皮肤点刺试验(SPT),检测混合真菌Ⅰ(室外混合真菌)和混合真菌Ⅱ(室内混合真菌)的反应性。并比...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变应性疾病患儿真菌变应原反应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国际标准化的变应原试剂,对2002年1月-2007年11月788例变应性疾病患儿行皮肤点刺试验(SPT),检测混合真菌Ⅰ(室外混合真菌)和混合真菌Ⅱ(室内混合真菌)的反应性。并比较真菌Ⅰ和Ⅱ阳性情况在性别、年龄、季节分布和临床表现方面的差异。应用SAS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真菌变应原SPT呈阳性反应者99例。男68例,女31例;年龄(5.12±2.66)岁;真菌Ⅰ阳性者83例,真菌Ⅱ阳性者6例,真菌Ⅰ和Ⅱ均阳性者10例;真菌Ⅰ的反应率(11.80%)显著高于真菌Ⅱ(1.02%)(P<0.01);真菌变应原SPT反应率和性别无明显关系(P>0.05);在≤3岁患儿中反应率(19.98%)高于>3岁者(10.88%)(P<0.01);真菌变应原反应率和季节分布无明显关系(P>0.05);真菌Ⅱ引起的皮肤过敏症状的反应率(6.81%)高于呼吸道过敏症状的反应率(2.14%)(P<0.05);真菌Ⅰ引起的呼吸道过敏症状的反应率(11.86%)和皮肤过敏症状的反应率(14.77%)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上海地区变应性疾病患儿中,真菌变应原SPT呈阳性反应者占12.56%,以室外真菌为主。季节分布无显著差异,在≤3岁的儿童中真菌引起的过敏应受到重视,室内真菌可引起更多的皮肤过敏症状。环境控制对预防真菌过敏和改善过敏症状很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超敏反应 变应原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用于儿童肺部感染性疾病诊治进展 被引量:21
7
作者 王丽君 徐姗姗 +3 位作者 李华君 林芊 鲍一笑(综述) 黄丽素(审校)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75-479,共5页
40多年来,纤维支气管镜已广泛应用于儿童肺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随着临床研究的开展与新兴病原检测技术的提高,纤维支气管镜在儿童肺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作用得到进一步认可。在肺部真菌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反复肺炎等特殊感染及免... 40多年来,纤维支气管镜已广泛应用于儿童肺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随着临床研究的开展与新兴病原检测技术的提高,纤维支气管镜在儿童肺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作用得到进一步认可。在肺部真菌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反复肺炎等特殊感染及免疫抑制等特殊人群中的应用被列入多项指南。在治疗中,摘取异物、镜下手术等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对儿童感染相关的肺部息肉、肺不张等疾病的治疗有效性仍存在争议。重新认识纤维支气管镜在儿童肺部感染性疾病中的价值,有利于儿童肺部感染性疾病的规范诊断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感染性疾病 纤维支气管镜 诊断 治疗 进展
下载PDF
儿童过敏免疫诊疗中心/过敏免疫门诊规范化建设专家共识
8
作者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临床营养学组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营养专业委员会 +8 位作者 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妇幼健康管理分会 洪莉 陈同辛 何珊 金莹莹 金志娟 潘莉雅 吴巾红 邬宇芬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6-261,共16页
过敏性疾病已成为儿童多发病、常见病,严重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并涉及多个系统受累,症状往往同时存在。传统上我国儿童过敏性疾病往往分散于不同的专科诊治,临床上存在着治疗标准随意性、漏诊、误诊、处理不当或诊断过度并存的情况,并... 过敏性疾病已成为儿童多发病、常见病,严重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并涉及多个系统受累,症状往往同时存在。传统上我国儿童过敏性疾病往往分散于不同的专科诊治,临床上存在着治疗标准随意性、漏诊、误诊、处理不当或诊断过度并存的情况,并且患儿多因不同系统同时受累而奔波于不同科室之间,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虽然我国儿科过敏免疫专科已开始兴起,但尚处于起步阶段,属于新兴学科,存在着专科医师相对缺少、多为不同专业转行而来、缺少系统培训等问题,因此如何建设规范的儿童过敏免疫诊疗中心/过敏免疫门诊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临床营养学组、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营养专业委员会和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妇幼健康管理分会组织过敏免疫相关专业(包括过敏免疫科、耳鼻咽喉科、皮肤科、呼吸科、消化科、营养科和儿童保健科等)专家,综合国内外文献制订了本共识,从门诊功能、门诊类型、人员配置、临床诊治能力提升、相关功能平台和治疗平台建设、长期管理等方面提出12条专家共识。本共识以过敏免疫诊疗中心临床实践经验为基础,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如何建设规范的儿童过敏免疫门诊,对于及时发现、诊断和治疗儿童过敏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把我国儿童过敏免疫专科建成国际先进学科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过敏/免疫 门诊 规范化 共识
原文传递
儿童部分性癫癎预后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治平 齐磊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1094-1095,1108,共3页
目的了解儿童部分性癫预后与临床、脑电图、药物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复习233例儿童部分性癫患者的临床、脑电图资料和药物治疗、控制情况。将患者按疗效分为控制、好转、无效。通过χ2检验和t检验分析以上各因素间癫控制结果... 目的了解儿童部分性癫预后与临床、脑电图、药物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复习233例儿童部分性癫患者的临床、脑电图资料和药物治疗、控制情况。将患者按疗效分为控制、好转、无效。通过χ2检验和t检验分析以上各因素间癫控制结果的差异,并对目前常用的一线抗癫药物疗效进行比较;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相关因素的意义。结果癫得到控制167例,发作明显减少31例,无效35例。初次发作年龄<3岁组与≥3岁组相比,控制预后差,差异有显著意义(t=-2.241P=0.026)。癫发作频率>3次/月患儿,发作频率较≤3次/月患儿控制效果差(χ2=8.976P=0);简单部分性发作患儿预后最好,复杂部分性患儿其次,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性发作患儿预后最差,三者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χ2=16.860P=0);常用一线抗癫药物卡马西平、丙戊酸、苯巴比妥三者间控制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107P=0.94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癫治疗效果与初次发作年龄、发作频率、癫类型呈显著相关(P=0.053,0.007,0.054)。结论初次发作年龄越小,惊厥频率越高,癫控制预后越差;简单部分性发作预后最好,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性发作预后最差;治疗儿童部分性癫,丙戊酸、苯巴比妥和卡马西平同样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癫痈 部分性 预后
下载PDF
孤独症谱系障碍婴儿期超早筛查和干预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曹思瑶 刘洁琼 +1 位作者 王广帅 王广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2-227,共6页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早期的神经发育障碍。当前儿童ASD的确诊年龄通常在2岁之后,但其行为迹象或前驱症状在12月龄前即可出现,并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发展为明显的核心症状。因此,ASD的早期筛查与...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早期的神经发育障碍。当前儿童ASD的确诊年龄通常在2岁之后,但其行为迹象或前驱症状在12月龄前即可出现,并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发展为明显的核心症状。因此,ASD的早期筛查与干预尤为关键,其有助于最大程度改善患儿预后,促进患儿最佳发展结局。近年来,临床和研究领域愈加强调针对12月龄前儿童的ASD前驱症状开展“先发制人”的超早筛查和超早干预,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儿童前驱症状或使其趋于正常。然而,在前驱症状期,特别是1岁以内进行ASD超早筛查和超早干预面临诸多挑战,导致相关研究非常有限。如ASD超早筛查存在婴幼儿个体生长发育差异性大、症状未巩固、评估方法不统一等问题,超早干预需克服筛查工具和家长可控性的差异等。该文重点介绍适用于1岁以内的ASD超早筛查工具,和英国孤独症儿童年幼同胞研究中的干预方案视频互动促进积极养育法,以及改善婴儿环境与接纳承诺疗法、改编的回应式教学法等超早干预方法,并阐释神经影像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进展,以期为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超早筛查 超早干预 婴儿
下载PDF
中国和美国儿童2~36个月新版发育里程碑比较
11
作者 杨友 石磊 +1 位作者 金星明 童世庐 《教育生物学杂志》 2023年第6期451-455,共5页
目的比较中国和美国新版儿童发育里程碑,为发育监测和筛查提供基本参考。方法对2018年3月—2021年11月在医院儿童保健科接受常规体检的437671名1~36个月的儿童,应用婴幼儿生长发育筛查测试(infant and toddler growth development scree... 目的比较中国和美国新版儿童发育里程碑,为发育监测和筛查提供基本参考。方法对2018年3月—2021年11月在医院儿童保健科接受常规体检的437671名1~36个月的儿童,应用婴幼儿生长发育筛查测试(infant and toddler growth development screening test,ITGDST)工具对儿童的发育状况进行评估。采用75%的临界值计算相应发育项目的合格率。对中国和美国新版儿童发育里程碑进行比较。结果在美国2~36个月的10个月龄检查表中共有126个里程碑,其中有35个(27.8%)与ITGDST的项目完全匹配。在这些匹配项目中,有33个项目(94.3%)的通过率高于75%,而其他2个项目(5.7%)的通过率低于但接近75%。项目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运动领域(16项,45.7%)、语言(8项,22.9%)、认知(6项,17.1%)和社会交往(5项,14.3%)。中国儿童的发育里程碑有6项比美国儿童提前1~2个月达到。结论在匹配项目中,中国和美国2~36个月儿童发育里程碑的一致性较高。美国儿童发育里程碑的修订版可能也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纳入更多的月龄发育检查表可能有助于早期预警和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里程碑 中国 美国 儿童
下载PDF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睡眠障碍临床实践相关指南解读 被引量:15
12
作者 唐艺嘉 王紫惊 +2 位作者 姜艳蕊 江帆 王广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563-2568,共6页
睡眠障碍,尤其是失眠和睡眠行为紊乱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中极为常见,对ASD儿童及其家庭造成多方面损害。国际上多个专业组织强调将睡眠障碍纳入ASD儿童的综合诊疗之中,并发布了相关临床指南或专家共识,如美国孤独症治疗联盟(ATN)... 睡眠障碍,尤其是失眠和睡眠行为紊乱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中极为常见,对ASD儿童及其家庭造成多方面损害。国际上多个专业组织强调将睡眠障碍纳入ASD儿童的综合诊疗之中,并发布了相关临床指南或专家共识,如美国孤独症治疗联盟(ATN)共识、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指南、美国神经病学学会(AAN)指南等。然而,目前仍缺乏适用于我国ASD儿童睡眠障碍的临床指南或专家共识,极大限制了相关临床工作的开展。本文重点对上述3个临床指南或专家共识涉及的证据等级和推荐强度、睡眠障碍界定和相关因素评估,以及睡眠障碍行为治疗和褪黑素治疗等进行解读,以期为我国ASD儿童睡眠障碍的诊治,以及临床指南或专家共识的制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睡眠障碍 失眠 儿童 指南 行为治疗
下载PDF
儿童T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NOTCH1基因突变的特征及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闫慧 刘兰波 +4 位作者 丁丽霞 李本尚 沈树红 汤静燕 莫茜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70-875,共6页
目的阐明NOTCH1基因突变在儿童T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中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28例T-ALL患儿NOTCH1基因的异二聚体(HD)区及脯氨酸-谷氨酸-丝氨酸-苏氨酸(PEST)区测序,研究T-ALL患儿中NOTCH1基因突变的发生率、位点、... 目的阐明NOTCH1基因突变在儿童T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中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28例T-ALL患儿NOTCH1基因的异二聚体(HD)区及脯氨酸-谷氨酸-丝氨酸-苏氨酸(PEST)区测序,研究T-ALL患儿中NOTCH1基因突变的发生率、位点、类型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28例T-ALL患儿中,15例(51.57%)患儿的NOTCH1基因发生突变,均为杂合性突变。突变患儿入院时外周幼稚淋巴细胞比例及骨髓幼稚细胞比例与无突变患儿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28例患儿的一年缓解率为75.0%(21/28),其中突变患儿的一年缓解率为80.0%(12/15),无突变患儿为69.2%(9/13)。此外,3例复发的突变组患儿至一年随访时均已死亡(一年时病死率为20%),而4例复发的无突变患儿经再次化疗后至一年随访时均存活(一年时病死率为0%)。结论儿童T-ALL患者中NOTCH1基因突变发生率高、位点多样;NOTCH1突变者初诊时疾病更严重,短期预后较好、而复发后挽救治疗预后更差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NOTCH1基因 儿童
下载PDF
儿童变应性鼻炎患者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专家共识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华斌 史丽 +11 位作者 荣光生 朱新华 李勇 殷勇 叶菁 田曼 陈洪 卢燕鸣 许元腾 程雷 汪慧英 东方过敏联盟专家组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1-6,共6页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疫情世界大流行的严峻局面,全社会接种疫苗构建完整的免疫屏障已经成为抗击疫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截至2021年11月初,我国各地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3亿剂次。近来全国多地已经陆续开始为3~1...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疫情世界大流行的严峻局面,全社会接种疫苗构建完整的免疫屏障已经成为抗击疫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截至2021年11月初,我国各地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3亿剂次。近来全国多地已经陆续开始为3~11岁的儿童接种新冠疫苗。变应性鼻炎(AR)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病变,需要鼻喷或口服抗过敏药(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等)进行对症治疗,和/或进行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IT)建立免疫耐受。为了顺利推进和实施新冠病毒疫苗在AR儿童的接种工作,东方过敏联盟牵头组织了国内知名的耳鼻咽喉科、变态反应科和儿科专家,在系统复习国内外文献证据的基础上,结合专家的临床经验制订了本共识,旨在指导儿童AR患者,特别是接受AIT的患者,进行安全有效的新冠疫苗接种,构建群体免疫的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新冠病毒 儿童 免疫治疗 安全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学治疗常规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5
作者 林艳艳 许岩 李慧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1-217,共7页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在儿童血液肿瘤中发病率最高,占比约为所有儿童癌症的三分之一。随着治疗方案的不断优化和我国医疗保障水平的持续提升,儿童ALL的治疗效果取得了显著的改善,5年以上总体生存率可达...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在儿童血液肿瘤中发病率最高,占比约为所有儿童癌症的三分之一。随着治疗方案的不断优化和我国医疗保障水平的持续提升,儿童ALL的治疗效果取得了显著的改善,5年以上总体生存率可达90%。然而临床耐药复发的出现且有效治疗手段的欠缺,导致患儿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近年来,ALL耐药的发病和调控机制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研究表明,ALL患儿不仅可能对某一种化学治疗(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更可能存在多重耐药的棘手情况。因此,完善ALL耐药机制的研究,对改善ALL患儿的预后有重要意义。该文从儿童ALL治疗的常规化疗药物入手,回顾相关化疗药物耐药的既往文献,分别对激素类、抗代谢类(叶酸拮抗剂类、硫嘌呤类、促氨基酸代谢类)、生物碱类、蒽环类在内的多种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应对儿童ALL化疗常规药物临床耐药问题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化学治疗 耐药机制 复发
下载PDF
睡眠在儿童早期脑智发育中的作用及启示 被引量:1
16
作者 苏茹昕 王广海 江帆 《早期儿童发展》 2022年第4期64-72,共9页
儿童早期是脑智发育的关键期,而健康睡眠的促进作用不容忽视。当前,我国儿童健康政策和“脑计划”研究布局均强调促进儿童早期脑智发育的重要性,亟待揭示儿童早期脑智发育规律及可干预因素,形成循证干预政策和方案,并通过推广实施,筑牢... 儿童早期是脑智发育的关键期,而健康睡眠的促进作用不容忽视。当前,我国儿童健康政策和“脑计划”研究布局均强调促进儿童早期脑智发育的重要性,亟待揭示儿童早期脑智发育规律及可干预因素,形成循证干预政策和方案,并通过推广实施,筑牢健康中国根基。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儿童早期睡眠发展特点及其对脑智发育的重要作用。首先,儿童早期睡眠迅猛变化,虽然睡眠结构逐渐发展成熟,并建立了昼夜节律和巩固的夜间睡眠,但我国儿童睡眠不足、就寝问题和夜醒等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其次,睡眠通过调节海马的功能可促进长时记忆的形成和巩固,影响学习效果。具体来讲,睡眠会影响婴儿的社会情绪信息加工能力,且睡眠不足的儿童更容易出现情绪行为问题,这与扣带皮层、前额叶及海马等情绪相关脑区功能受损有关。再次,睡眠相关参数能够预测儿童智力发育和问题解决能力水平,并对儿童大脑结构发育产生较大影响。最后,本文建议在深化睡眠对儿童早期脑智发育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基础上,形成干预政策和方案,并依托基层妇幼保健和学校卫生体系推广应用,实现促进儿童早期睡眠和脑智发育的规模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早期 睡眠 脑智发育 综述
下载PDF
儿童体外循环术后细胞外组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17
作者 高鸿翔 于新迪 +4 位作者 张廼璞 朱丽敏 鲁芳芳 莫茜 王伟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6年第1期16-21,共6页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体外循环下行纠治术术后细胞外组蛋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收集16例非紫绀型(A组)和32例紫绀型(B组)患儿在术前(T0)、术后0 h(T1)、4 h(T2)、24 h(T3)、48 h(T4)和72 h(T5)的外周血,检测血清组蛋白...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体外循环下行纠治术术后细胞外组蛋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收集16例非紫绀型(A组)和32例紫绀型(B组)患儿在术前(T0)、术后0 h(T1)、4 h(T2)、24 h(T3)、48 h(T4)和72 h(T5)的外周血,检测血清组蛋白、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同时记录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时间等临床参数。结果两组细胞外组蛋白、PCT和CRP术后均较术前显著升高,分别于T1、T3和T4达到峰值,且A、B两组各指标峰值有统计学差异。线性回归分析示,两组细胞外组蛋白峰值与PCT和CRP峰值及临床参数之间有统计学相关性。ROC曲线分析示T1细胞外组蛋白水平对术后抗生素的应用及ICU时间具有预测价值。结论术后细胞外组蛋白较PCT和CRP更早达到峰值,且其峰值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儿童体外循环术后的早期临床预后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体外循环 细胞外组蛋白 炎症反应
下载PDF
不同转染方式用于modRNA转染人脂肪干细胞的初步研究
18
作者 李凯祥 罗润娇 +6 位作者 于新迪 刘明璐 卢婷婷 王湘莹 王会景 付炜 王伟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4年第3期275-284,共10页
目的筛选更优的转染方式,探讨其用于modRNA转染人脂肪干细胞(Human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hADSC)并表达特定蛋白的可行性。方法分别采用2种电转染方式Optimization4及Optimization6和脂质体转染试剂RNAiMAX,将modGFP转染到hADSC中... 目的筛选更优的转染方式,探讨其用于modRNA转染人脂肪干细胞(Human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hADSC)并表达特定蛋白的可行性。方法分别采用2种电转染方式Optimization4及Optimization6和脂质体转染试剂RNAiMAX,将modGFP转染到hADSC中去。应用流式细胞分析仪和荧光显微镜分析,比较不同转染方式的转染效率和蛋白表达情况;通过细胞死活染色,评估转染后24 h细胞的存活情况;将更优的电转方式与RNAiMAX用于modVEGFA转染hADSC,收集其培养24 h的上清用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成管和transwell迁移实验,并与基质胶混合后注射于裸鼠皮下,通过大体观、HE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分析其在体内促进血管再生的情况。结果Optimization6电转转染hADSC的效率为87.75%±1.52%,高于Optimization4转染组(80.85%±1.48%)和RNAiMAX转染组(81.80%±1.08%),且荧光显微镜观察及流式分析均表明电转染方式的蛋白表达优于RNAiMAX脂质体转染。3种转染方式对细胞的毒性均较小,无统计学差异。与RNAiMAX相比,Optimization6电转能更高效地介导modVEGFA转染hADSC,能更好地促进体外hUVECs成管和迁移,皮下血管再生的效果也更佳。结论相比于RNAiMAX和Optimization4电转染,Optimization6电转方式转染hADSC的效率更高,蛋白表达高效,且能在体内外快速高效促进血管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合成修饰信使核糖核酸 基因表达 电转染 脂质体 人脂肪干细胞
下载PDF
肿瘤微环境免疫细胞调节肿瘤细胞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烨晟 杨易静 +3 位作者 黄依雯 施珑玙 王曼媛 陈思思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30-838,共9页
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是肿瘤细胞生存的复杂细胞环境,内含多种类型的细胞和围绕肿瘤细胞的细胞外成分。免疫细胞是TME的关键组成部分,包括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髓系抑制性细胞(myel... 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是肿瘤细胞生存的复杂细胞环境,内含多种类型的细胞和围绕肿瘤细胞的细胞外成分。免疫细胞是TME的关键组成部分,包括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髓系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淋巴细胞、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 cells)及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等。值得关注的是,目前肿瘤耐药是化学治疗(化疗)、放射治疗(放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肿瘤治疗方法疗效受限并导致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耐药性的产生是肿瘤细胞与TME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如何克服TME所致肿瘤耐药被认为是肿瘤治疗的一大难点。近年来,随着对TME中免疫细胞研究的深入,免疫细胞调节肿瘤细胞耐药性的具体机制研究取得重大进展,而靶向相应免疫细胞、信号通路或细胞因子的治疗策略被证实能够有效减少肿瘤耐药并改善肿瘤治疗效果。该文就TME中TAMs、MDSCs、Tregs和NK细胞等在肿瘤耐药中发挥的作用及克服肿瘤耐药的靶向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讨论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umor-associated neutrophils,TANs)和免疫抑制性调节性B细胞(B regulatory cells,Bregs)与肿瘤耐药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克服肿瘤耐药和提高抗肿瘤治疗效果提供方向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微环境 耐药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髓系抑制性细胞 调节性T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下载PDF
利用CO_(2)点阵激光精准构建小鼠背侧皮肤深Ⅱ度烧伤模型
20
作者 王湘莹 卢婷婷 +5 位作者 李凯祥 曾俊文 王会景 王伟 邓丹 付炜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4年第1期51-57,共7页
目的利用CO_(2)点阵激光精准控制烧伤强度及面积,并摸索最适能量强度,制备皮肤浅Ⅱ度至深Ⅱ度烧伤模型。方法首先通过50 mJ、80 mJ能量强度的CO_(2)点阵激光对小鼠进行造模,得到两组不同能量强度的烧伤模型;观察造模后烧伤部位表面皮肤... 目的利用CO_(2)点阵激光精准控制烧伤强度及面积,并摸索最适能量强度,制备皮肤浅Ⅱ度至深Ⅱ度烧伤模型。方法首先通过50 mJ、80 mJ能量强度的CO_(2)点阵激光对小鼠进行造模,得到两组不同能量强度的烧伤模型;观察造模后烧伤部位表面皮肤变化情况,在造模后0、3、7、14 d拍照,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分析伤口愈合率;随后,对不同时间点所取烧伤部位组织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以及ColⅠ、Col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对不同时间点的组织进行组织学染色发现,两组的激光打孔深度、毛囊再生情况及瘢痕生成情况存在显著差异;ColⅠ、Col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两组间胶原蛋白再生情况同样存在显著差异。综合分析发现,80 mJ能量强度对小鼠皮肤组织所造成的损伤更符合深Ⅱ度烧伤模型特点。结论本研究成功利用CO_(2)点阵激光在小鼠背部构建出皮肤组织再生明显障碍的背侧深Ⅱ度烧伤模型,并通过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对其损伤程度进行了详细评估,最终筛选出80 mJ的能量强度用于构建皮肤深Ⅱ度烧伤模型,有望为烧伤病理生理研究及皮肤组织再生药物筛选提供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Ⅱ度烧伤 二氧化碳点阵激光 皮肤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