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2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7例儿童PRKAG2心脏综合征的临床和遗传学特征分析
1
作者 严子航 王玉珍 +4 位作者 产文秀 陈浩 吴近近 陈轶维 傅立军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1-215,232,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PRKAG2心脏综合征(PCS)患者的临床和遗传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9月至2022年10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确诊为PCS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基因检测结果。结果共纳入7例PCS患儿,其中男6例,女1例,发病中位年龄9.0(3.0~12.0)岁。其中... 目的探讨儿童PRKAG2心脏综合征(PCS)患者的临床和遗传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9月至2022年10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确诊为PCS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基因检测结果。结果共纳入7例PCS患儿,其中男6例,女1例,发病中位年龄9.0(3.0~12.0)岁。其中5例患儿出现不同程度心肌肥厚,4例合并心室预激,2例合并房室传导阻滞,1例合并窦性静止。7例患儿中检测到PRKAG2基因的6种不同的错义突变,包含2个新发现的突变(F293V,Q337H)。中位随访时间3.0(2.0~3.8)年,其中1例患儿进展为终末期心衰接受心脏移植、1例因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安装了永久性心脏起搏器,2例因为左室流出道梗阻分别接受了改良扩大Morrow手术和室间隔射频消融手术。结论PCS是儿童肥厚型心肌病的少见病因,容易发生传导系统病变,对于合并预激综合征或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肥厚型心肌病患儿,需要注意该病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KAG2心脏综合征 肥厚型心肌病 预激综合征 心律失常
下载PDF
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救治与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黄诗喻 王薇 +2 位作者 朱荻绮 沈捷 曹清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28-736,共9页
患儿,男,6岁10月龄,因“反复发热2个月,精神不佳半天”就诊于我院。患儿既往有先天性心脏病,改良体-肺循环分流术后出现发热,多次血培养提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阳性,超声心动... 患儿,男,6岁10月龄,因“反复发热2个月,精神不佳半天”就诊于我院。患儿既往有先天性心脏病,改良体-肺循环分流术后出现发热,多次血培养提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阳性,超声心动图示管道不通畅,诊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予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美罗培南等抗感染,患儿用药后骨髓抑制明显,感染控制不佳,行急诊手术摘除赘生物、中央分流术后仍反复发热,改用康替唑胺抗感染治疗后患儿病情改善,感染稳定控制,随访半年患儿无反复感染,未见脏器损伤及骨髓抑制现象,超声心动图示血流通畅。本病例拟为临床医师应对此类复杂感染提供临床思路,并对儿童耐药菌抗感染治疗药物选择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抗生素 康替唑胺 儿童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用于术前诊断儿童埃布斯坦畸形及选择术式
3
作者 赵雷生 张玉奇 +1 位作者 陈丽君 张志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64-967,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心动图用于术前诊断儿童埃布斯坦畸形(EA)及选择术式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EA患儿的超声心动图资料,测算三尖瓣隔瓣附着点上缘与二尖瓣前瓣附着点下缘之间距离(MTD)、二尖瓣前瓣根部与心尖距离和三尖瓣隔瓣根部与心... 目的观察超声心动图用于术前诊断儿童埃布斯坦畸形(EA)及选择术式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EA患儿的超声心动图资料,测算三尖瓣隔瓣附着点上缘与二尖瓣前瓣附着点下缘之间距离(MTD)、二尖瓣前瓣根部与心尖距离和三尖瓣隔瓣根部与心尖距离的比值(MTR)及扩展格拉斯哥预后(GOSE)评分;对比MTD及MTR诊断儿童EA的准确率,分析GOSE评分对于选择术式的价值。结果216例中,199例超声心动图见三尖瓣隔瓣下移;根据MTD>15 mm、MTR>1.2及MTR>1.5诊断儿童EA的准确率分别为81.91%(163/199)、95.98%(191/199)及68.34%(136/1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802~51.856;P均<0.001)。178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01例接受双心室修补术,90例GOSE评分≤1.00者术后均恢复良好,GOSE评分>1.00的11例中,5例(5/11,45.45%)术后发生不良事件;62例接受“一个半”心室修补术,GOSE评分≤1.00者22例、>1.00者40例,术后均恢复良好;15例接受单心室修补术,GOSE评分均>1.00,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根据术前超声心动图所测MTR>1.2可较准确地诊断儿童EA;GOSE评分有助于选择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布斯坦畸形 三尖瓣 超声检查
下载PDF
儿童三房心畸形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及漏误诊分析
4
作者 鲁秀莉 刘贻曼 +2 位作者 陈丽君 张玉奇 赵琳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40-42,47,共4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儿童三房心(cor triatriatum sinistrum,CTS)畸形的诊断价值,分析漏诊误诊原因。方法选取36例超声心动图诊断为CTS的患儿资料,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表现特征,其中26例经胸外科手术证实。结果26例经...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儿童三房心(cor triatriatum sinistrum,CTS)畸形的诊断价值,分析漏诊误诊原因。方法选取36例超声心动图诊断为CTS的患儿资料,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表现特征,其中26例经胸外科手术证实。结果26例经胸外科手术证实患者中2例为单纯性,24例合并其它心血管畸形。常见的有房间隔缺损19例、肺动脉高压16例、三尖瓣轻-中度反流6例、卵圆孔未闭3例、室间隔缺损3例、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3例。二维超声心动图在剑下双房心切面、心尖四腔切面和胸骨旁大动脉短轴切面均可显示左心房内异常隔膜样组织,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副房经隔膜到真房腔的彩色血流。26例手术患儿超声诊断符合24例;漏误诊2例,其中1例误诊为华法林嵴,1例三房心漏诊。26例患者行左心房内隔膜切除术,手术前隔膜处最大峰值流速为(2.15±0.43)m/s,术后过隔膜处流速为(0.85±0.22)m/s,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10例未手术的CTS患儿经超声检查随访2年以上,隔膜处流速均小于1.6 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以比较准确的诊断CTS,但容易漏误诊,需与先天性二尖瓣瓣上环、华法林嵴等鉴别,CTS外科手术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 超声心动图 三房心
下载PDF
矫正性大动脉转位的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分析
5
作者 吉丽敏 史莉玲 +2 位作者 张玉奇 王秋莲 赵雷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胎儿超声心动图对矫正性大动脉转位(corrected 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cTGA)的诊断价值,分析漏、误诊的原因,以提高cTGA产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13例经产前超声心动图证实为cTGA胎儿的超声资料,超声检查的共... 目的探讨胎儿超声心动图对矫正性大动脉转位(corrected 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cTGA)的诊断价值,分析漏、误诊的原因,以提高cTGA产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13例经产前超声心动图证实为cTGA胎儿的超声资料,超声检查的共同征象是房室连接不一致、心室大动脉连接不一致。结果13例cTGA胎儿中超声诊断正确11例(84.62%),误诊2例(15.38%),其中1例误诊为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室间隔缺损,1例误诊为右位心、右心室双出口、室间隔缺损。13例中心房正位、心室左襟、主动脉位于肺动脉的左前(SLL)型12例,心房反位、心室右襟、主动脉位于肺动脉的右前(IDD)型1例;1例(7.69%)为单纯性,12例(92.31%)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包括室间隔缺损12例、三尖瓣反流8例、中位心7例、肺动脉狭窄4例、房室传导阻滞2例、Ebstein畸形1例。结论胎儿超声心动图可以比较准确地诊断cTGA,但容易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矫正性大动脉转位 超声心动描记术 超声检查
下载PDF
儿童心肌病诊断治疗10年回顾 被引量:17
6
作者 章旭 黄美蓉 +9 位作者 陈树宝 武育蓉 柏屏 郭颖 傅立军 赵鹏军 高伟 李奋 李筠 张玉奇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5-348,共4页
目的了解小儿心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999年1月—2009年12月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内科诊治的心肌病病例及随访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共收集病例339例,男204例,女135例;平均年龄45.26个月(1 d~15岁)。失... 目的了解小儿心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999年1月—2009年12月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内科诊治的心肌病病例及随访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共收集病例339例,男204例,女135例;平均年龄45.26个月(1 d~15岁)。失访82例,死亡96例。扩张型心肌病(DCM)187例(55.2%),失访42例(22.5%),死亡67例(35.8%);肥厚型心肌病(HCM)80例(23.6%),失访23例,死亡11例;限制型心肌病(RCM)16例(4.7%);未分类型心肌病(UCM)55例(16.2%);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型心肌病(ARVC)1例(0.3%)。DCM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2.9±0.69)%,HCM平均LVEF(79.04±2.70)%。HCM中梗阻型39例,死亡2例(5.1%);非梗阻型41例,死亡9例(22.0%)(P=0.02)。RCM平均LVEF(63.7±2.3%),死亡5例(31.3%)。UCM主要是心肌致密化不全病例,平均LVEF(44.88±1.97)%,死亡12例(21.8%)。ARVC仅1例,失访。结论儿童心肌病中DCM最常见。HCM梗阻型与非梗阻型发病率相近,后者病死率明显高于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流行病学 临床特点 儿童
下载PDF
以家庭为中心儿科护理模式创建与评价 被引量:62
7
作者 戎艳鸣 楼建华 徐红 《中国护理管理》 2012年第5期29-32,共4页
目的:探索以家庭为中心儿科护理模式,提升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和患儿安全。方法:创建以家庭为中心儿科护理模式,包括制定以家庭为中心儿科护理政策,配备数量充足和资历合格的护理人员,明确总责护士和责任护士的具体职责,对临床护理人员... 目的:探索以家庭为中心儿科护理模式,提升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和患儿安全。方法:创建以家庭为中心儿科护理模式,包括制定以家庭为中心儿科护理政策,配备数量充足和资历合格的护理人员,明确总责护士和责任护士的具体职责,对临床护理人员进行以家庭为中心儿科护理理论和实践的培训与考核,研制工具以评价护理人员执行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措施的情况,评价以家庭为中心儿科护理模式的实施效果。结果:患儿家长对以家庭为中心儿科护理模式的总体满意度为93.5%,患儿安全指标如给药错误发生率、跌倒/坠床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把以家庭为中心儿科护理理念转化为行动,深入到儿科护理实践的方方面面是一个长期持久的过程。而在患儿危机时刻,让家长和孩子在一起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需要医护人员和患儿家长共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 儿科 参与 信息分享
原文传递
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67例临床及治疗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张丽 李筠 +2 位作者 肖婷婷 谢利剑 沈捷 《临床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88-490,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67例PSVT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治疗的疗效。结果小婴儿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气促、烦躁、汗多等;儿童表现为胸闷、心悸、腹部不适、乏力等。将电复律、食管调... 目的探讨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67例PSVT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治疗的疗效。结果小婴儿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气促、烦躁、汗多等;儿童表现为胸闷、心悸、腹部不适、乏力等。将电复律、食管调搏、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的疗效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转复率,以食管调博转复率最高,物理治疗转复率最低;普罗帕酮、地高辛、胺碘酮3种药物的转复率无明显差别。结论 PSVT婴幼儿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忽略。治疗PSVT方法多样,可先试行兴奋迷走神经,无效者再采用药物治疗,也可以使用电复律和食管调搏术,其中食管调搏术复律成功率较高。治疗PSVT药物的疗效取决于多方面因素,选择药物需要因人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临床特点 复律 儿童
下载PDF
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优质护理模式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43
9
作者 戎艳鸣 楼建华 +1 位作者 徐红 冯芳茗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9期55-57,共3页
目的评价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优质护理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每个病房配备充足人力,护理人员评估家长参与患儿照护的意愿和能力,指导并鼓励家长参与患儿安全、卫生、活动、营养、治疗等家长可以参与的合作性照护项目。随机抽取330例患儿家... 目的评价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优质护理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每个病房配备充足人力,护理人员评估家长参与患儿照护的意愿和能力,指导并鼓励家长参与患儿安全、卫生、活动、营养、治疗等家长可以参与的合作性照护项目。随机抽取330例患儿家长,采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超过90%的家长对9个条目(共10个)表示满意;医保、上海户籍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显著高于自费、外地患儿家长(均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优质护理模式的实施得到家长的普遍认同。护士应重视与患儿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协调,重视患儿疾病对家庭生活带来的困扰,兼顾不同地区患儿家庭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优质护理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盐酸胺碘酮治疗儿童难治性持续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筠 周爱卿 +2 位作者 杨健萍 朱敏 张海燕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83-1084,1097,共3页
目的提高对盐酸胺碘酮治疗儿童难治性持续性心动过速的认识。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80例应用盐酸胺碘酮治疗的难治性心动过速患儿的资料进行总结。其中男52例,女38例;年龄1个月~14岁(平均2.5岁)。结果盐酸胺碘酮具有良好的控制心... 目的提高对盐酸胺碘酮治疗儿童难治性持续性心动过速的认识。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80例应用盐酸胺碘酮治疗的难治性心动过速患儿的资料进行总结。其中男52例,女38例;年龄1个月~14岁(平均2.5岁)。结果盐酸胺碘酮具有良好的控制心室率的作用,总有效率为90%左右;同时它有不同程度转复窦性心律的作用,房性心动过速67%,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92%,交界逸搏性心动过速89%、室性心动过速56%;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具有协同盐酸胺碘酮抗心动过速的作用。治疗过程中7例出现低血压,4例出现心动过缓。结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盐酸胺碘酮具有广泛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它对治疗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的小儿难治性持续性心动过速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胺碘酮 持续性心动过速 儿童
下载PDF
儿童先心病术后交界逸搏性心动过速的诊治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筠 周爱卿 +3 位作者 杨健萍 黄美容 朱敏 邢海华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541-542,共2页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先心病 逸搏 儿童 快速性心律失常 诊治 先天性心脏病 治疗转归
下载PDF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正常儿童左心室纵向收缩功能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丽君 张玉奇 钟舒文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9期1370-1374,共5页
目的观察年龄对心室纵向运动指标的影响,分析相关参数和年龄的关系,建立不同年龄、不同节段心肌的参考值。方法3~15岁健康儿童60例,采用ToshibaArtida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诊断仪,记录左心室壁16节段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位移值及其... 目的观察年龄对心室纵向运动指标的影响,分析相关参数和年龄的关系,建立不同年龄、不同节段心肌的参考值。方法3~15岁健康儿童60例,采用ToshibaArtida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诊断仪,记录左心室壁16节段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位移值及其达峰时间,并观察其随年龄变化情况。结果峰值应变由心尖段向基底段递减,峰值位移由心尖段向基底段递增。心尖段达峰时间早于中间段与基底段。峰值应变除外A组vsC组侧壁中段(ML)、A组vsB组前壁心尖段(AA),其余节段各年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峰值位移随年龄增长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应变、位移达峰时间有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结论峰值应变由心尖段向基底段递减,数值不受年龄影响;峰值位移由心尖段向基底段递增,数值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应变、位移达峰时间心尖段早于中间段与基底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 儿童 心功能
下载PDF
儿童扩张型心肌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章旭 黄美蓉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22-626,共5页
目的了解儿童扩张型心肌病(DCM)临床特点和死亡相关因素。方法对2006—2011年115例DCM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115例患儿中,男70例(61%),女45例(39%);起病年龄1~180个月,平均(37.61±4.84)个月,起病≤1岁者占54%(62/115);... 目的了解儿童扩张型心肌病(DCM)临床特点和死亡相关因素。方法对2006—2011年115例DCM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115例患儿中,男70例(61%),女45例(39%);起病年龄1~180个月,平均(37.61±4.84)个月,起病≤1岁者占54%(62/115);初诊心功能Ⅲ~Ⅳ级者62.5%(72/115)。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缩短分数在心功能Ⅰ~Ⅱ级组[(33.0±7.9)%、(16.1±4.4)%]明显高于Ⅲ~Ⅳ级组[(29.2±7.5)%、(13.6±3.8)%](P<0.05);起病年龄≤1岁、~10岁、>10岁三组患儿经体表面积标准化的左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逐渐减小;Ⅲ~Ⅳ级组的cTnI、CK、CK-MB值均明显高于心功能Ⅰ~Ⅱ级组(P<0.05)。确诊时心功能级数(P<0.01)、左室射血分数(P<0.05)、左室缩短分数(P<0.05)是扩张型心肌病死亡相关因素。结论儿童扩张型心肌病确诊时≤1岁患儿最多,多为心功能Ⅲ~Ⅳ级,初诊年龄及心功能级别对患儿预后有明显影响;DCM患儿初诊心功能评估、超声心动图心功能参数可作为预测病情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预后因素 儿童
下载PDF
儿童扩张型心肌病心率变异性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红平 李筠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42-644,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扩张型心肌病(DCM)心率变异性(HRV)特点。方法对36例DCM儿童(DCM组)和54例健康儿童(对照组)长程心率变异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DCM组的时域指标,包括全部正常心动周期(NN间期)的标准差(SDNN)、全程每天5分NN间期平均值的标准... 目的探讨儿童扩张型心肌病(DCM)心率变异性(HRV)特点。方法对36例DCM儿童(DCM组)和54例健康儿童(对照组)长程心率变异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DCM组的时域指标,包括全部正常心动周期(NN间期)的标准差(SDNN)、全程每天5分NN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全程相邻NN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相邻NN间期之差>50 ms的心搏数占心搏总数的百分比(PNN50)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DCM组的频域指标,包括极低频段功率(VLF)、低频段功率(LF)、高频段功率(HF)明显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心功能的DCM组及2例DCM死亡病例随着心功能的恶化,HRV各指标均呈进行性下降。结论 DCM患儿的HRV明显降低,显示其存在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和失衡,HRV对预测DCM患儿疾病的病情发展和预后有一定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心率变异性 儿童
下载PDF
速度向量成像估测正常儿童心室长轴心肌节段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钟舒文 李菁 +3 位作者 张玉奇 陈丽君 殷璐曼 吴兰平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0年第12期797-800,共4页
目的通过速度向量成像(VVI)探索正常儿童左右心室长轴各节段运动的变化规律。方法采集44名健康儿童心尖四腔切面,Syngo Workplace软件测定各节段的速度、应变、应变率和位移,分析VVI参数与年龄之间的关系。结果①正常儿童左右心室的速... 目的通过速度向量成像(VVI)探索正常儿童左右心室长轴各节段运动的变化规律。方法采集44名健康儿童心尖四腔切面,Syngo Workplace软件测定各节段的速度、应变、应变率和位移,分析VVI参数与年龄之间的关系。结果①正常儿童左右心室的速度、应变、应变率和位移从基底段到心尖段依次降低。右室游离壁的速度、位移、应变和应变率明显高于左室游离壁和室间隔的相应节段(P<0.05)。②左室游离壁基底段和中间段的速度与年龄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436,P<0.01;r=0.464,P<0.01);右室游离壁的各节段速度与年龄无相关性(P>0.05)。③左右室的游离壁基底段的应变与年龄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478,P<0.01;r=0.497,P<0.01);右室游离璧中间段的应变率与年龄有较好的相关性(r=0.520,P<0.01)。结论应变和应变率受到年龄的影响,因此在估测局部心肌节段功能时应考虑到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向量成像 应变 应变率
下载PDF
儿童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分层与处理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筠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964-965,共2页
儿童室性心律失常临床较常见,基于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目前对室性心律失常治疗观点发生较大变化。首先须对室性心律失常进行危险分层,然后主要对潜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在治疗原发病和改善心功能同时,应予以积极抗心律... 儿童室性心律失常临床较常见,基于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目前对室性心律失常治疗观点发生较大变化。首先须对室性心律失常进行危险分层,然后主要对潜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在治疗原发病和改善心功能同时,应予以积极抗心律失常治疗,尽可能控制恶性心律失常,减少猝死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心律失常 猝死 危险分层
下载PDF
儿童肥厚型心肌病心室复极功能改变及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海燕 许静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2年第6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肥厚型心肌病(HCM)心室复极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诊治的46例HCM患儿为HCM组,同时选择同期同院健康体检66例儿童为正常对照组,分析两组QT间期(QT)、校... 目的探讨儿童肥厚型心肌病(HCM)心室复极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诊治的46例HCM患儿为HCM组,同时选择同期同院健康体检66例儿童为正常对照组,分析两组QT间期(QT)、校正后QT间期(QTc)、校正QT离散度(QTcd)、T波峰末间期(Tp-Te)、校正后Tp-Te(Tp-Tec)等相关指标。结果HCM患儿QTc、QTcd、Tp-Te、Tp-Tec及Tp-Te/QT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698、5.710、6.504、6.255、2.107,P<0.05);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14例HCM患儿合并有室性心律失常,32例患儿不合并室性心律失常,HCM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Tp-Te、Tp-Tec及Tp-Te/QT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90、3.384、2.566,P<0.05);27例HCM患儿接受2个月的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结果显示用药后QTcd、Tp-Te、Tp-Tec及Tp-Te/QT均低于用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344、2.726、2.339、2.089,P<0.05)。结论HCM患者存在心室复极功能的明显异常,尤其Tp-Te等反映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指标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是简单、无创、有效评估HCM患者危险度及疗效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儿童 心室复极 QT离散度 跨室壁复极离散度
下载PDF
综合超声心动图在儿童主动脉瓣畸形Ozaki手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18
作者 张志芳 田嘉禾 +3 位作者 张玉奇 张海波 刘怡青 胡仁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2期233-237,共5页
目的评价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2DE)、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经胸三维超声心动图(3DE)在儿童主动脉瓣病变Ozaki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Ozaki手术患者的2DE、TEE、3DE资料特征。结果 7例患者术前均行2DE及3DE检查,与手术结... 目的评价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2DE)、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经胸三维超声心动图(3DE)在儿童主动脉瓣病变Ozaki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Ozaki手术患者的2DE、TEE、3DE资料特征。结果 7例患者术前均行2DE及3DE检查,与手术结果对比,超声诊断正确7例,占100%;合并单支冠状动脉2例、冠状动脉肺动脉瘘1例,超声检查均漏诊。7例均行术中TEE检查,术后3个月2DE复查,主动脉反流束宽明显减轻(0.64±0.25)cm vs (0.22±0.04)cm,(P<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减小(5.69±0.45)cm vs (4.50±0.83)cm,(P<0.01)。结论2DE、3DE术前可以显示主动脉瓣的数目、大小、狭窄及反流的程度,比较准确地诊断主动脉瓣病变,但容易漏诊合并的冠状动脉畸形;TEE在术中即刻效果判断、2DE在术后随访中起重要作用,是儿童主动脉瓣病变Ozaki手术安全、有效的监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主动脉瓣病变 Ozaki手术
下载PDF
不同年龄儿童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超声心动图比较 被引量:11
19
作者 洪雯静 吴兰平 +5 位作者 张玉奇 孙锟 陈国珍 张志芳 陈丽君 金启晨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3期413-417,共5页
目的总结ALCAPA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特点,比较不同年龄段患儿ALCAPA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在我院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ALCAPA患儿共71例。根据年龄将本研究对象分成婴儿组(年龄≤1岁)40例,年长儿组(年龄>1岁)31例,对两组超... 目的总结ALCAPA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特点,比较不同年龄段患儿ALCAPA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在我院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ALCAPA患儿共71例。根据年龄将本研究对象分成婴儿组(年龄≤1岁)40例,年长儿组(年龄>1岁)31例,对两组超声参数进行比较。结果左冠状动脉于肺动脉内开口显示率及左冠状动脉内逆向血流信号显示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婴儿组左心室扩张程度较年长儿组更明显、左心室收缩功能明显减弱、左右冠状动脉间形成的侧枝血管明显减少(P均<0.001);年长儿组右冠状动脉内径较婴儿组宽(P<0.05);二尖瓣反流严重程度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掌握不同年龄段ALCAPA小儿的超声心动图特点,能进一步提高超声对该病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冠状血管畸形 儿童
下载PDF
儿童心动过速性心肌病22例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汪希珂 徐欣怡 +5 位作者 刘廷亮 高伟 黄美蓉 李奋 孙锟 郭颖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54-1058,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IC)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2年7月诊断为TIC的2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81.82%的TIC由房性心律失常所致,多见于男性小婴儿。TIC患儿经控制心律失常及强心、利尿、扩... 目的探讨儿童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IC)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2年7月诊断为TIC的2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81.82%的TIC由房性心律失常所致,多见于男性小婴儿。TIC患儿经控制心律失常及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后症状缓解,心功能恢复正常,有效药物治疗时间平均(14.00±8.20)d。10例复发心动过速中7例见于房性心律失常患儿,经治疗后缓解。复发患儿中3例再发TIC,经治疗后心功能仍可恢复正常,但治疗时间较初次发作治疗时间延长,平均(19.50±8.4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TIC患儿于学龄前期行射频消融术后治愈。TIC患儿经治疗后超声心动图提示心功能明显改善,包括经体表面积标化后的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缩短分数均较治疗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TIC是一种可逆性、预后良好的心肌病。任何类型的快速心律失常均可诱发儿童TIC,并以房性心律失常多见,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案;室性心律失常所致TIC需行射频消融术获得根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快速心律失常 治疗 儿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