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0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监测与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现状的多中心调查 被引量:6
1
作者 龚霄雷 朱丽敏 +2 位作者 刘玉洁 张明杰 徐卓明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9年第3期132-136,152,共6页
目的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国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中心在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监测、围术期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现状和特点,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参阅近年文献和结合国外的问卷调查结果,发起了本次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三部分内... 目的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国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中心在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监测、围术期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现状和特点,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参阅近年文献和结合国外的问卷调查结果,发起了本次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①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监测项目;②手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③体外循环手术后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结果血流动力学基础监测覆盖率几乎能达到100%,77%的中心能做到心输出量监测,41%可进行微循环监测,与国外仍有较大差距。对于预防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COS),各中心以多巴胺为主要用药。在三种不同类型LCOS的治疗调查中,本结果与国外调查基本相符,即主要策略为:LCOS伴体循环阻力增高采用米力农,LCOS伴体循环阻力降低采用多巴胺、肾上腺素,而LCOS伴肺循环阻力增高以米力农+儿茶酚胺类药物+肺血管扩张剂为主。结论 目前国内儿童心脏中心均能进行基础血流动力学检测,但心输出量、微循环监测等仍与国外有一定差距;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策略与国外基本相同,但各中心之间用药差异仍较大。期待有更多高质量多中心随机对照血管活性药物的临床试验以及诊疗指南或专家共识,以指导临床医生正确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体外循环 心脏手术 监测 血管活性药物 调查
下载PDF
儿童室间隔缺损合并二尖瓣反流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2
作者 陆兆辉 王顺民 +1 位作者 仇黎生 徐志伟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675-677,共3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二尖瓣反流的外科处理策略及预后.方法: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中心共对261例VSD合并二尖瓣反流的患儿实施了矫治手术,依术中是否进行二尖瓣整形,将其分为二尖瓣整形组(n=139)和二尖...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二尖瓣反流的外科处理策略及预后.方法: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中心共对261例VSD合并二尖瓣反流的患儿实施了矫治手术,依术中是否进行二尖瓣整形,将其分为二尖瓣整形组(n=139)和二尖瓣未整形组(n=122).术后随访1~28个月,主要监测心脏射血分数、术前/术后的二尖瓣反流程度改变等指标.结果:本组病例无死亡.二尖瓣整形组89例(64.03%)患儿二尖瓣反流程度减轻,41例(29.50%)患儿反流程度无变化,9例(6.47%)患者反流程度加重;二尖瓣未整形组73例(59.84%)二尖瓣反流减轻,37例(30.33%)反流程度无变化,12例(9.84%)出现加重.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二尖瓣反流状况改变无差异.结论:对于VSD合并二尖瓣反流的婴幼儿,术中采取保守的二尖瓣处理策略,也可起到较为满意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二尖瓣反流 心脏外科手术 先天性心脏病
下载PDF
Cantrell五联症患儿胸骨缺损的外科治疗
3
作者 刘旭 郁夏风 +4 位作者 刘一为 杜欣为 刘锦纷 张浩 孙彦隽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6期517-524,共8页
目的总结Cantrell五联症(pantelogy of Cantrell)患儿胸骨缺损的修补方法及临床疗效,以优化其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接受外科治疗的11例Cantrell五联症患儿临床资... 目的总结Cantrell五联症(pantelogy of Cantrell)患儿胸骨缺损的修补方法及临床疗效,以优化其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接受外科治疗的11例Cantrell五联症患儿临床资料,患儿一期手术时年龄为181 d(49,343)d,手术时体重为(7.9±4.9)kg。11例均存在胸骨下段缺损及先天性心脏结构畸形,其中完全型Cantrell五联症7例,不完全型Cantrell五联症4例;均接受一期心脏回纳及胸骨重建手术。根据胸骨修复方式分为直接缝合组(n=6)和非直接缝合组(n=5);非直接缝合组中,采取GORE-TEX?补片修补3例,人造胸骨1例,钛网修复1例。根据患儿一期心脏回纳术前影像学资料,测量胸廓前壁正中膈肌水平处的胸廓横径、胸骨缺损横径,测量残留胸骨最下端至胸廓前壁正中膈肌水平的距离作为胸骨缺损纵径;计算胸骨缺损指数(sternal defect index,SDI),SDI=胸骨缺损横径×2/(胸骨缺损纵径+胸廓横径×0.2)。结果直接缝合组患儿一期手术时SDI值小于非直接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两组手术年龄、体重、完全型Cantrell五联症占比及复杂心脏畸形占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1例Cantrell五联症患儿中,2例于心脏手术后因心力衰竭死亡,其余9例随访6个月至10年,除1例尚未接受心脏根治手术外,其余患儿心脏功能良好,胸廓外观满意,生活质量良好。结论Cantrell五联症患儿的预后主要取决于心脏异位与心内畸形的严重程度。SDI作为一个创新指标,对手术策略的选择具有一定参考意义。对于1岁以内、SDI<1的患儿,可首先尝试直接缝合胸骨,如无法直接缝合,可使用人造材料重建胸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坎特雷尔五联症 胸骨缺损 矫形外科手术 儿童
下载PDF
一例GATA6基因变异引起儿童特殊类型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基因变异分析
4
作者 应令雯 丁宇 +6 位作者 李娟 张倩文 常国营 郁婷婷 王剑 祝忠群 王秀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32-737,共6页
一例男性患儿,2岁,2018年11月30日因“多饮、多食、多尿伴血糖升高两周余”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患儿表现为匀称性矮小[身高81 cm(-2.2标准差),体重9.8 kg(-2.1标准差),体重指数14.94 kg/m^(2)(P_(10)~P_(15)... 一例男性患儿,2岁,2018年11月30日因“多饮、多食、多尿伴血糖升高两周余”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患儿表现为匀称性矮小[身高81 cm(-2.2标准差),体重9.8 kg(-2.1标准差),体重指数14.94 kg/m^(2)(P_(10)~P_(15))],无特殊面容及躯体特征。实验室检查显示,其糖化血红蛋白为14%,空腹C肽为0.3 ng/mL,胰岛自身抗体阴性。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提示,空腹和负荷后血糖显著升高,但仍有部分胰岛功能留存(负荷后C肽较基线升高1.43倍)。基因测序提示患儿存在GATA6基因c.1366C>T(p.R456C)杂合变异,确诊为特殊类型糖尿病。该患儿既往有先天性心脏病,11月龄时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出现一过性高渗性高血糖状态。患儿确诊后采取胰岛素替代治疗,但不规则随访,最近随访距离确诊糖尿病约3.5年(患儿5岁11个月),患儿空腹血糖6.0~10.0 mmol/L,餐后2 h血糖多数17.0~20.0 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TA6转录因子 错义突变 特殊类型糖尿病 先天性心脏病 高渗性高血糖状态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加速康复在简单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婧怡 潘燕军 +3 位作者 梁富帮 任逸倬 冯佳怡 殷猛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5期313-316,共4页
目的:探索加速康复(ERAS)在简单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外科手术中应用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总结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接受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的136例简单先心病患儿临床资料,将36例接受ERAS康复的先心病患儿(... 目的:探索加速康复(ERAS)在简单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外科手术中应用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总结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接受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的136例简单先心病患儿临床资料,将36例接受ERAS康复的先心病患儿(ERAS组)和100例常规组患儿的围术期资料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比较术后恢复情况及住院费用,评估ERAS在先心病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可行性。结果: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ERAS组32例和常规组52例纳入分析,组间平衡良好,年龄、体质量、身高、体外循环时间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RAS组与常规组患者的术后呼吸机时间分别为(1.7±0.6)h对(9.9±11.3)h,引流管留置时间(3.4±0.6)d对(4.3±1.0)d,住院时间(5.2±0.8)d对(7.0±2.4)d,住院费用(55478.7±14345.0)元对(75632.0±10402.6)元,P均<0.001。结论:简单先心病如室间隔缺损和房间隔缺损可以安全顺利地进行ERAS计划,有利于促进术后康复,减少住院时间,节约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先天性心脏病 手术
下载PDF
气管支气管软化对儿童充血型先天性心脏病纠治术后早期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朱丽敏 徐卓明 +2 位作者 柳立平 孔英 徐志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77-1282,共6页
目的探讨气管支气管软化(TBM)对不同类型充血型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术后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监护室收治的所有充血型CHD术后患儿,查阅所有病例的手... 目的探讨气管支气管软化(TBM)对不同类型充血型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术后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监护室收治的所有充血型CHD术后患儿,查阅所有病例的手术资料和监护记录;按照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即是否存在中度以上气管软化或TBM,将每类疾病患儿分成TBM组和无TBM组,进行临床资料和预后的比较。结果回顾总结充血型CHD患儿共5 061例,经纤维支气管镜诊断为TBM237例,发生率为4.7%。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永存动脉干和主动脉弓中断合并室间隔缺损患儿的TBM发生率位列前三位,分别为34.68%、29.17%和28.00%。房室间隔缺损(包括完全性和部分性)、室间隔缺损和房间隔缺损病例中,TBM组患儿月龄和体质量明显低于无TBM组(P<0.05);完全性大血管错位病例中,TBM组患儿的月龄和体质量大于无TBM组(P<0.05);在其他类型CHD患儿中,TBM组与无TBM组年龄和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主动脉弓中断/室间隔缺损外,对于其余类型CHD,TBM组的患儿需要较长的机械通气时间和(或)重症监护病房(ICU)滞留时间(P<0.05)。结论 TBM对充血型CHD早期恢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停留时间延长,尤其是低年龄、低体质量患儿;手术前应对大气道状况进行准确评估,并制定手术后机械通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型先天性心脏病 气管支气管软化 机械通气 儿童
下载PDF
我国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诊治的发展和挑战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锦纷 丁文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21-1225,共5页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是威胁儿童生长发育的一类严重疾病,如果及时诊断和治疗将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仍然缺乏足够的医疗资源,面临很大的挑战。在过去的30年内,我国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治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上海儿童医...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是威胁儿童生长发育的一类严重疾病,如果及时诊断和治疗将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仍然缺乏足够的医疗资源,面临很大的挑战。在过去的30年内,我国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治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小儿心胸外科在美国HOPE基金会的帮助下,与世界著名的小儿心脏外科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学习交流使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跻身于世界一流的行列,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小儿心脏外科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利用CO_(2)点阵激光精准构建小鼠背侧皮肤深Ⅱ度烧伤模型
8
作者 王湘莹 卢婷婷 +5 位作者 李凯祥 曾俊文 王会景 王伟 邓丹 付炜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4年第1期51-57,共7页
目的利用CO_(2)点阵激光精准控制烧伤强度及面积,并摸索最适能量强度,制备皮肤浅Ⅱ度至深Ⅱ度烧伤模型。方法首先通过50 mJ、80 mJ能量强度的CO_(2)点阵激光对小鼠进行造模,得到两组不同能量强度的烧伤模型;观察造模后烧伤部位表面皮肤... 目的利用CO_(2)点阵激光精准控制烧伤强度及面积,并摸索最适能量强度,制备皮肤浅Ⅱ度至深Ⅱ度烧伤模型。方法首先通过50 mJ、80 mJ能量强度的CO_(2)点阵激光对小鼠进行造模,得到两组不同能量强度的烧伤模型;观察造模后烧伤部位表面皮肤变化情况,在造模后0、3、7、14 d拍照,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分析伤口愈合率;随后,对不同时间点所取烧伤部位组织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以及ColⅠ、Col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对不同时间点的组织进行组织学染色发现,两组的激光打孔深度、毛囊再生情况及瘢痕生成情况存在显著差异;ColⅠ、Col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两组间胶原蛋白再生情况同样存在显著差异。综合分析发现,80 mJ能量强度对小鼠皮肤组织所造成的损伤更符合深Ⅱ度烧伤模型特点。结论本研究成功利用CO_(2)点阵激光在小鼠背部构建出皮肤组织再生明显障碍的背侧深Ⅱ度烧伤模型,并通过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对其损伤程度进行了详细评估,最终筛选出80 mJ的能量强度用于构建皮肤深Ⅱ度烧伤模型,有望为烧伤病理生理研究及皮肤组织再生药物筛选提供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Ⅱ度烧伤 二氧化碳点阵激光 皮肤损伤
下载PDF
儿童心脏辅助设备的使用 被引量:4
9
作者 王伟 朱德明 +4 位作者 张蔚 傅惟定 姜磊 徐志伟 刘锦纷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0年第3期176-179,共4页
目的本文总结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近年来使用VAD和ECMO的资料和经验以初步探讨辅助循环的临床使用和辅助方式的选择。方法 2004年3月至2009年4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病例中应用心脏辅助设备为16例。其中使用左室辅助装... 目的本文总结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近年来使用VAD和ECMO的资料和经验以初步探讨辅助循环的临床使用和辅助方式的选择。方法 2004年3月至2009年4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病例中应用心脏辅助设备为16例。其中使用左室辅助装置(LVAD)9例(VAD组),ECMO支持7例(ECMO组)。辅助循环支持期间,VAD和ECMO的支持流量都保持在70~130 ml/kg,用肝素维持全身抗凝状态,ACT保持在150~180 s之间。结果 VAD组支持时间3~458h,其中成功脱离5例(56%),出院3例(33%);ECMO组支持时间65~498 h,成功脱离4例(58%),出院3例(42%)。两组比较,ECMO组辅助时间明显长于VAD组(P=0.04),辅助设备撤离率和出院率以ECMO组略高,但无统计学意义。支持过程中,凝血系统并发症,如出血和血栓等最为多见。患儿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出血(共4例)。结论在心脏手术后可以选择VAD和ECMO两种方式进行心功能支持,选择时应考虑患儿的呼吸功能、右心室功能和年龄因素,同时也应顾及并发症发生率及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辅助 体外膜肺氧合 儿童 心脏手术
下载PDF
儿童体外膜氧合合并胃肠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于新迪 杨寅愉 +6 位作者 沈佳 郭铮 张蔚 王伟 朱德明 徐卓明 张海波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9年第3期161-165,共5页
目的 探讨儿童患者体外膜氧合(ECMO)合并胃肠道(GI)出血发病的危险因素,为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至2018年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脏术后围ECMO期间GI出血患儿(出血组)和无GI出血患儿(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对基本信息、... 目的 探讨儿童患者体外膜氧合(ECMO)合并胃肠道(GI)出血发病的危险因素,为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至2018年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脏术后围ECMO期间GI出血患儿(出血组)和无GI出血患儿(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对基本信息、临床表现、喂养状况、并发症、结局等方面进行总结,对出血组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7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接受ECMO辅助治疗,男38例,女32例,年龄为0d^12岁,体重为2.30~26kg,ECMO支持的时间为11~456h,其中成功撤机41例(58.57%),存活出院30例(42.86%)。发生GI出血(出血组)8例(11.43%),成功撤机4例(50%),存活出院2例(25%)。与62例无GI出血(未出血组)相比,两组在体外心肺复苏术(ECPR)、合并脑出血、血小板计数(PLT)最低值和平均值、每天的红细胞输注量等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ECPR、C反应蛋白升高、颅内出血、每天输血量和PLT较低五个因素与GI出血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ECPR和PLT较低为GI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GI出血患儿的死亡率高达75%。ECPR和PLT计数较低为GI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应高度重视这些因素,早期干预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体外膜氧合 胃肠道出血 危险因素 体外心肺复苏术
下载PDF
儿童心肺转流对营养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伟 姜磊 +3 位作者 朱德明 张蔚 傅惟定 黄惠民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9年第4期200-202,共3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婴幼儿心肺转流(CPB)中营养物质的变化。方法选取40例15 kg以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别在手术开始、主动脉阻断时、主动脉开放、CPB结束、改良超滤(MUF)后、术后2 h和20 h测定血糖,游离脂肪酸,血清总蛋白。结果血糖浓...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婴幼儿心肺转流(CPB)中营养物质的变化。方法选取40例15 kg以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别在手术开始、主动脉阻断时、主动脉开放、CPB结束、改良超滤(MUF)后、术后2 h和20 h测定血糖,游离脂肪酸,血清总蛋白。结果血糖浓度在CPB开始时有明显上升(P<0.01),CPB过程中无明显变化,术后先上升后下降。游离脂肪酸在CPB开始时明显下降(P<0.01),经MUF后迅速上升(P<0.01),此后逐渐下降,术后20 h明显低于基础值(P<0.01)。CPB中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1),术后虽逐渐上升,但到术后20 h,其水平仍低于术前(P<0.05)。结论在儿童CPB中营养代谢的变化和成人有明显不同,CPB过程中血糖和脂肪酸的上升幅度不明显,且术后血糖,脂肪酸和蛋白质都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对小婴儿心脏手术围术期的营养支持应加以特别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转流 儿童 血糖 脂肪酸 蛋白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口渴程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2
作者 杨志敏 袁理 +2 位作者 邓含芳 张雯澜 罗雯懿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目的了解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患儿口渴程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监护室接受治疗的6~18岁出现口渴症状的先心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数... 目的了解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患儿口渴程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监护室接受治疗的6~18岁出现口渴症状的先心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数字评分量表和口腔湿度仪进行调查,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共纳入165例患儿,其中轻度口渴的有23例(13.94%),中度口渴的有67例(40.61%),重度口渴的有75例(45.4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有无张口呼吸、钠离子、血糖、口腔湿度、液体平衡对先心术后患儿口渴程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张口呼吸(OR=3.47,95%CI 1.77~6.81,P<0.001)、高血糖(OR=1.26,95%CI 1.02~1.55,P=0.031)、液体负平衡(OR=0.57,95%CI 0.33~0.99,P=0.045)、口腔湿度低(OR=0.081,95%CI 0.70~0.93,P=0.004)是先心术后患儿口渴程度的危险因素。结论先心术后患儿口渴程度较高。对于出现张口呼吸、高血糖、液体负平衡以及口腔湿度低的患儿,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其口渴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缓解患儿的不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外科手术 儿童 口渴 影响因素
下载PDF
Fontan手术的微创化发展及研究进展
13
作者 张婧怡 殷猛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期11-14,共4页
Fontan手术是目前功能性单心室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但传统手术多次开胸带来的众多并发症仍难以避免。随着介入技术的飞速发展,外科手术和介入手段混合使用的Hybrid Fontan手术开始被尝试用于替代分期外科手术以建立Fontan循环,为Fontan... Fontan手术是目前功能性单心室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但传统手术多次开胸带来的众多并发症仍难以避免。随着介入技术的飞速发展,外科手术和介入手段混合使用的Hybrid Fontan手术开始被尝试用于替代分期外科手术以建立Fontan循环,为Fontan手术的微创化提供了新的可能。该文介绍Fontan手术微创化的发展过程、常见Hybrid Fontan手术方法及相关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NTAN手术 微创化 介入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 单心室
下载PDF
儿童心室辅助装置发展现状 被引量:5
14
作者 孟凡 杨明 胡仁杰 《中国医疗设备》 2016年第1期16-20,共5页
越来越多的儿童心衰患者需要采用心室辅助装置进行移植过渡与心功能恢复治疗,而目前儿童用辅助装置的发展严重落后于成人辅助装置,临床选择非常有限。本文介绍了目前临床中使用的几种儿童用辅助装置以及国内外在该方面的研究进展。由于... 越来越多的儿童心衰患者需要采用心室辅助装置进行移植过渡与心功能恢复治疗,而目前儿童用辅助装置的发展严重落后于成人辅助装置,临床选择非常有限。本文介绍了目前临床中使用的几种儿童用辅助装置以及国内外在该方面的研究进展。由于不同年龄儿童的生理参数差异以及儿童异于成人的某些特殊辅助需求,儿童心室辅助装置需要向多规格、小体积、搏动性、智能化等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辅助装置 血泵 儿童
下载PDF
儿童体外膜氧合技术应用现状和未来展望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伟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1年第1期1-4,共4页
体外膜氧合技术(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对医学界而言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技术,在国际上最早1971年就有成功案例,在国内也是在本世纪初就开始临床使用的。但由于其总体治疗病例数少,使用的单位也并不多,宣传也不广泛,... 体外膜氧合技术(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对医学界而言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技术,在国际上最早1971年就有成功案例,在国内也是在本世纪初就开始临床使用的。但由于其总体治疗病例数少,使用的单位也并不多,宣传也不广泛,因此大众对其熟悉程度较低,甚至于有些医护人员也不知其为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体外膜氧合 危重症 体外生命支持
下载PDF
选择性脑灌注在儿童大血管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蔚 祝忠群 +1 位作者 付惟定 朱德明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9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总结选择性脑灌注(SCP)在儿童主动脉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体会,探讨灌注方法。方法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在小儿主动脉手术中应用SCP技术32例,在肛温18℃~20℃时,通过无名动脉开口处进行选择性顺行脑灌。结果SCP时间为17~121(39.6±19.... 目的总结选择性脑灌注(SCP)在儿童主动脉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体会,探讨灌注方法。方法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在小儿主动脉手术中应用SCP技术32例,在肛温18℃~20℃时,通过无名动脉开口处进行选择性顺行脑灌。结果SCP时间为17~121(39.6±19.4)min,流量维持在15~40(29.7±6.1)ml/(kg.min)。全组死亡4例,死亡原因与神经系统无关。其余28例均存活,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儿童主动脉手术时,采用深低温停循环并进行SCP可以安全的延长停循环的时间,并提高脑保护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体外循环 选择性脑灌注
下载PDF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海波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14-216,共3页
在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先心病”)中,冠状动脉畸形的发生率并不高,可以大致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方面。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主要包括: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如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一侧冠状动脉主动脉异常起源等)和先天性... 在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先心病”)中,冠状动脉畸形的发生率并不高,可以大致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方面。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主要包括: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如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一侧冠状动脉主动脉异常起源等)和先天性冠状动脉瘘。而获得性冠状动脉畸形多见于先心病术后继发冠状动脉狭窄或梗阻,如大动脉转位术、主动脉根部置换术等,部分川崎病患儿也可出现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对于婴幼儿而言,由于冠状动脉直径小、解剖变异大,冠脉移植手术操作难度非常高,术中需仔细探查冠状动脉开口和走向,从而决定相应的手术策略与技巧。尤其对于新生儿及低年龄、低体重患儿,一旦发生冠脉损伤将是致命的。本文将重点探讨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nomalous origin of the left coronary artery from the pulmonary ar-tery,ALCAPA)的研究热点及外科治疗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 外科治疗 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 pulmonary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 主动脉根部置换术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
下载PDF
婴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一期外科治疗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骏 张桂敏 +5 位作者 郑景浩 曹辛 洪伟 杨仕武 金东旭 陈君如 《云南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总结婴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一期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8年1月-2016年12月,采用胸骨正中切口一期手术治疗婴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31例,手术年龄1~6月,平均4.0月,体重3.0~6.5kg,平均5.2kg。本组患儿主动脉缩窄均... 目的总结婴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一期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8年1月-2016年12月,采用胸骨正中切口一期手术治疗婴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31例,手术年龄1~6月,平均4.0月,体重3.0~6.5kg,平均5.2kg。本组患儿主动脉缩窄均为导管前型,主动脉弓发育不良合并主动脉缩窄6例,本组伴有膜周型室间隔缺损25例、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6例。手术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同期行主动脉缩窄及室间隔缺损手术矫治。本组患儿均应用选择性脑灌注加下半身停循环。结果本组患儿围手术期死亡2例。余29例患儿术后随访3~20个月,恢复可。结论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可在婴儿期手术,选择胸骨正中切口一期手术可同时矫治主动脉弓发育不良。选择性脑灌注加下半身停循环可以有效保护脑和重要脏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主动脉缩窄 室间隔缺损
下载PDF
儿童主动脉瓣整形术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19
作者 郑景浩 徐志伟 +2 位作者 刘锦纷 苏肇伉 丁文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54-1257,共4页
目的总结主动脉瓣整形术在小儿主动脉瓣疾病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分析83例行主动脉瓣整形术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年龄4个月~11岁,平均年龄(3.6±5.0)岁。术前均经超声评估,其中单纯主动脉瓣反流24例,单纯主动脉瓣狭窄26例,二者兼有3... 目的总结主动脉瓣整形术在小儿主动脉瓣疾病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分析83例行主动脉瓣整形术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年龄4个月~11岁,平均年龄(3.6±5.0)岁。术前均经超声评估,其中单纯主动脉瓣反流24例,单纯主动脉瓣狭窄26例,二者兼有33例。手术方法为瓣交界切开26例,游离边缘交界悬吊27例,三瓣化瓣缘延长15例,瓣叶切除12例,瓣窦心包扩大6例,瓣环整形2例,两种及以上方法50例。结果随访3个月~3年,有2例患儿死亡,无一例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2例行换瓣手术。结论对主动脉瓣疾病患儿行主动脉瓣整形术尤其是主动脉瓣缘延长是可行的,早、中期效果良好,可避免再次手术和抗凝治疗;随访中再次手术可选择换瓣手术。 展开更多
下载PDF
改善我国先天性心脏病诊疗体系的思考:外科区域化治疗
20
作者 张浩 李守军 苏展豪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3期287-290,共4页
手术是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目前,我国顶尖先天性心脏病外科中心的诊治水平已接近国际一流标准,大量患者得到了规范救治。然而,我国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整体预后仍有待提高。本文从外科医疗资源分布和医疗可及性等角度,分析... 手术是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目前,我国顶尖先天性心脏病外科中心的诊治水平已接近国际一流标准,大量患者得到了规范救治。然而,我国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整体预后仍有待提高。本文从外科医疗资源分布和医疗可及性等角度,分析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并针对外科区域化治疗的理念,提出改善我国先天性心脏病诊疗体系的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心脏手术 区域化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