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医学模拟中心教学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王胜军 张浩 +2 位作者 李波 陆梅华 李璧如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9年第9期701-705,共5页
目的分析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医学模拟中心教学质量,发现影响学员对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因素,探讨进一步提高模拟教学质量,发挥模拟教学效能的措施。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月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医学模拟中心参加... 目的分析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医学模拟中心教学质量,发现影响学员对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因素,探讨进一步提高模拟教学质量,发挥模拟教学效能的措施。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月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医学模拟中心参加培训的340名学员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导师教学素养、课程设计、培训效果的认知及评价。采用SPSS21.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自编课程与国际标准课程质量的差异,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影响学员对模拟课程质量整体评价的影响因素。结果该医院医学模拟中心模拟教学质量总体较高,课程难度水平及反馈方面国际标准课程优于自编课程,"模拟教学中感受到了导师的支持""模拟教学有效提高沟通能力""模仿了真实的环境"等9个方面是影响学员对模拟课程质量整体评价的主要因素。结论导师的支持、沟通能力的提高、模仿真实的环境等8个因素是影响学员对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因素,教育教学管理部门应当继续加强师资综合知识和模拟教学专业能力的培养,强化自编课程领域导师反馈技能的规范化、标准化培训,进一步优化课程设计与引导反馈、模拟环境与资源应用,提高学员学习效果,进而提高学员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学 模拟教学 影响因素 教学效果
原文传递
儿童在全凭静脉麻醉下行直接喉镜和支气管镜检查中的麻醉管理 被引量:1
2
作者 付大勇 张瑞冬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4期366-370,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儿童在保留自主呼吸的全凭静脉麻醉下行直接喉镜和支气管镜检查的麻醉管理。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气道畸形患儿71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Ⅲ级,年龄1个月...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儿童在保留自主呼吸的全凭静脉麻醉下行直接喉镜和支气管镜检查的麻醉管理。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气道畸形患儿71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Ⅲ级,年龄1个月至10岁,按年龄将患儿分成<1岁组(A组)25例,≥1岁且<4岁组(B组)23例,≥4岁且≤10岁组(C组)23例。静脉注射利多卡因、舒芬太尼和右美托咪定结合滴定式静脉注射丙泊酚行麻醉诱导,并以泵注丙泊酚10~12 mg/(kg·h)维持麻醉。采用2.4%利多卡因气雾剂行声带表面麻醉。比较三组患儿麻醉后呼吸暂停、喉痉挛、呛咳和低氧血症等发生率,并记录患儿清醒状态时(T_(0))、置入硬质喉镜时(T_(1))、直接喉镜和支气管镜检查时(T_(2))的生命体征指标。结果三组患儿麻醉后呼吸暂停、喉痉挛和呛咳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丙泊酚诱导用量较B组和C组显著减少,而低氧血症的发生率较C组显著升高(P<0.05)。A组患儿T_(1)和T_(2)时间点心率(HR)较T_(0)时间点显著降低,B组患儿T_(2)时间点HR较T_(0)时间点显著降低(P<0.05)。三组患儿T_(1)和T_(2)时间点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较T_(0)时间点显著降低(P<0.05)。结论保留自主呼吸的全凭静脉麻醉技术可用于儿童直接喉镜和支气管镜检查,但需注意1岁以下婴儿低氧血症的发生率较年长儿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直接喉镜和支气管镜检查 全凭静脉麻醉 自主呼吸
下载PDF
儿童专科医院日间手术标准化管理 被引量:20
3
作者 顾硕 顾松 +4 位作者 许文妍 胡明 陈其民 陈煜 吴晔明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0年第7期662-663,共2页
目的探索儿童专科医院日间手术标准化管理实施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设计应用小儿日间手术操作标准并评估相关资料,包括实施病种、人数、疗效及满意度等。结果在2007年1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参加日间手术人数达2 091人... 目的探索儿童专科医院日间手术标准化管理实施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设计应用小儿日间手术操作标准并评估相关资料,包括实施病种、人数、疗效及满意度等。结果在2007年1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参加日间手术人数达2 091人。经过测评,患儿家长对日间手术总体满意,其中对手术的安全性和手术疗效很满意,相关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有所提高。结论儿童专科医院开展日间手术具有显著的优点,不但可以节约巨大的医疗资源,也符合当前医疗改革的目标。标准化的运作是提高日间手术内涵质量、保证医疗安全、获得社会满意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日间手术 标准化 管理
下载PDF
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用于小儿五官科日间手术的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胡洁 张瑞冬 白洁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1年第4期611-613,共3页
【目的】探讨氯胺酮复合并丙酚麻醉用于小儿五官科日间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58例五官科日间手术患儿的手术麻醉记录。麻醉诱导采用静注氯胺酮和异丙酚各2mg/kg,麻醉维持以间断静注氯胺酮1mg/kg并辅以异丙酚6mg... 【目的】探讨氯胺酮复合并丙酚麻醉用于小儿五官科日间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58例五官科日间手术患儿的手术麻醉记录。麻醉诱导采用静注氯胺酮和异丙酚各2mg/kg,麻醉维持以间断静注氯胺酮1mg/kg并辅以异丙酚6mg/(kg·h)连续静脉输注。分析诱导前(T1)、诱导后(T2)、手术开始(T3)和手术结束(T4)的生命体征以及用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结果】患儿麻醉诱导后心率(HR)、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较基础值升高(P〈0.05),而T2~4时点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包括呼吸暂停5例(1.40%)、舌后坠1例(0.28%)、惊厥2例(0.56%)、恶心呕吐8例(2.23%)和荨麻疹4例(1.12%)。【结论】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能提供完善的镇静和镇痛,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小儿五官科日间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鼻咽喉科学 氯胺酮/投药和剂量 二异丙酚/投药和剂量
下载PDF
丙泊酚与依托咪酯在儿科麻醉中的诱导和苏醒效果比较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剑蔚 白洁 《医学综述》 2016年第13期2672-2675,共4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与依托咪酯在小儿手术中的麻醉诱导效果及其对苏醒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80例行择期手术的患儿,采用抽签法将患儿分为依托咪酯组和丙泊酚组,每组40例。丙泊酚组... 目的探讨丙泊酚与依托咪酯在小儿手术中的麻醉诱导效果及其对苏醒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80例行择期手术的患儿,采用抽签法将患儿分为依托咪酯组和丙泊酚组,每组40例。丙泊酚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2μg/kg)+丙泊酚(3 mg/kg)+罗库溴铵(0.6 mg/kg)进行麻醉诱导,静脉连续输注丙泊酚6 mg/(kg·h)维持麻醉;依托咪酯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2μg/kg)+依托咪酯(0.3 mg/kg)+罗库溴铵(0.6 mg/kg)进行麻醉诱导,静脉连续输注依托咪酯0.3 mg/(kg·h)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患儿给药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清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给药前后,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组间、不同时点间以及组间·不同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托咪酯组患儿的收缩压给药后逐渐降低并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而丙泊酚组血压波动不大,但维持在较高水平;依托咪酯组患儿的舒张压手术前后波动不大,较为平稳,而丙泊酚组给药后逐渐升高,并维持在较高水平;丙泊酚组患儿的心率给药后变化不大,比较平稳,而依托咪酯组用药后心率降低,并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依托咪酯组患儿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清醒时间均短于丙泊酚组[(8.3±1.4)min比(14.3±3.9)min、(5.2±1.2)min比(8.9±2.3)min,(13.4±3.9)min比(25.7±7.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依托咪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3/40),低于丙泊酚组的35.0%(1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手术中使用依托咪酯能够维持患儿血流动力学的稳定,缩短了拔管时间、苏醒时间以及清醒时间,麻醉效果优异,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依托咪酯 小儿 麻醉
下载PDF
术前单次静脉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对学龄前儿童七氟醚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6
作者 胡洁 王璐 《中国药业》 CAS 2021年第S02期6-7,共2页
目的探讨术前单次静脉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对学龄前儿童七氟醚麻醉后苏醒期躁动(EA)的影响。方法择取全麻下行腹腔镜斜疝修补术的学龄前儿童80例,随机分为酮咯酸氨丁三醇组(K组)和对照组(C组),各40例。划皮前K组患儿静脉注射酮咯酸氨丁三... 目的探讨术前单次静脉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对学龄前儿童七氟醚麻醉后苏醒期躁动(EA)的影响。方法择取全麻下行腹腔镜斜疝修补术的学龄前儿童80例,随机分为酮咯酸氨丁三醇组(K组)和对照组(C组),各40例。划皮前K组患儿静脉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0.5 mg/kg(最大剂量15 mg),C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两组患儿均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记录患儿EA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K组患儿EA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低于C组患儿(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术前单次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能降低七氟醚麻醉下腹腔镜斜疝修补术学龄前儿童EA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酮咯酸氨丁三醇 苏醒期躁动 七氟醚 药品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不同剂量丙泊酚对儿童麻醉深度、血流动力学以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朱明 王璐 《医学综述》 2016年第2期359-362,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丙泊酚对儿童麻醉深度、血流动力学以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接受开腹手术治疗的75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各25例。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丙泊酚对儿童麻醉深度、血流动力学以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接受开腹手术治疗的75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各25例。3组患儿应用不同剂量的丙泊酚予以麻醉,A组起始剂量为10 mg/(kg·h),20 min后减少至8 mg/(kg·h),40 min后减少至6 mg/(kg·h),并维持该剂量至缝皮;B组起始剂量为15 mg/(kg·h),20 min后减少至10 mg/(kg·h),40 min后减少至8 mg/(kg·h),并维持该剂量至缝皮;C组起始剂量为20 mg/(kg·h),20 min后减少至15 mg/(kg·h),40 min后减少至10 mg/(kg·h),并维持该剂量至缝皮。观察、比较3组患儿的麻醉深度、血流动力学以及应激反应情况。结果各组患儿麻醉诱导前、插管前1 min、插管后1 min、切皮前1 min、切皮后1 min、手术探查时以及手术结束时的皮质醇、血糖变化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组皮质醇波动较频繁,B组较平稳;3组患儿血糖均呈下降趋势,但B组在正常范围内;各组患儿皮质醇和血糖在组间、组间·不同时间点的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全身麻醉手术中,15、10、8 mg/(kg·h)的丙泊酚在麻醉维持中具有重要作用,既能保证获得满意的麻醉深度,又能减轻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方面的不良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麻醉 丙泊酚 麻醉深度 血流动力学 应激反应
下载PDF
麻醉医师应关注儿童围术期心理 被引量:3
8
作者 丁晨 张马忠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11-614,共4页
于布为在本刊2015年第4期的述评《麻醉,绝不仅仅是麻醉》中认为,美国麻醉学会提出的“围术期患者之家”的模式,可能更加符合中国麻醉学科的发展现状;他认为,中国麻醉学科今后的发展首先应该把麻醉学科工作范围内力所能及的事情做... 于布为在本刊2015年第4期的述评《麻醉,绝不仅仅是麻醉》中认为,美国麻醉学会提出的“围术期患者之家”的模式,可能更加符合中国麻醉学科的发展现状;他认为,中国麻醉学科今后的发展首先应该把麻醉学科工作范围内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关注患儿围术期心理,减少患儿术前焦虑正是儿科临床麻醉工作范围内力所能及的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术期患者 麻醉医师 心理 儿童 麻醉学科 麻醉学会 麻醉工作 儿科临床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与右美托咪定预防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周思易 黄悦 +1 位作者 李波 张剑蔚 《上海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47-52,共6页
目的 比较艾司氯胺酮与右美托咪定预防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EA)发生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8—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行择期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60例,年龄2~7岁,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化原则将患儿分... 目的 比较艾司氯胺酮与右美托咪定预防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EA)发生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8—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行择期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60例,年龄2~7岁,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化原则将患儿分为艾司氯胺酮组和右美托咪定组。麻醉诱导期间艾司氯胺酮组予艾司氯胺酮0.5 mg/kg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组予右美托咪定0.3μg/kg静脉注射,术中均予以体积分数为0.02~0.03七氟烷与体积分数为0.5氧气吸入维持。记录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构成、BMI、手术时长。分别于术前(T_(0))、气管插管即刻(T_(1))、拔管即刻(T_(2))记录患儿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记录两组患儿的拔管时间、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以及麻醉后EA、术后疼痛、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间患儿的年龄、性别构成、BMI、手术时长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T_(0)、T_(1)、T_(2)时间点,两组间患儿的心率和MAP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艾司氯胺酮组术后疼痛发生率(6.7%)显著低于右美托咪定组(26.7%,P<0.05);艾司氯胺酮组患儿麻醉后EA发生率和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3.3%、6.7%,与右美托咪定组的16.7%、3.3%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艾司氯胺酮组拔管时间为(6.9±2.2) min、PACU停留时间为(24.0±13.2) min,右美托咪定组拔管时间为(6.1±2.5) min、PACU停留时间为(28.7±9.1) min;两组间患儿的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麻醉诱导期间注射艾司氯胺酮0.5 mg/kg预防小儿七氟烷麻醉后EA与0.3μg/kg右美托咪定的效果相当,且其镇痛效果优于右美托咪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右美托咪定 儿童 苏醒期躁动 七氟烷麻醉
下载PDF
国产单孔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儿童卵巢肿瘤切除术中的初步应用
10
作者 谢晨捷 谢周龙龙 +7 位作者 严志龙 李波 张剑蔚 潘振虹 杨律成 周琴 孙梦莲 姜大朋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875-879,共5页
目的:评估国产(术锐)单孔蛇形臂机器人手术系统首次应用于儿童卵巢肿瘤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2023年1月至11月收治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普外科并接受国产(术锐)单孔手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治疗的13例卵巢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分... 目的:评估国产(术锐)单孔蛇形臂机器人手术系统首次应用于儿童卵巢肿瘤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2023年1月至11月收治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普外科并接受国产(术锐)单孔手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治疗的13例卵巢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该13例患儿围术期相关临床数据(身高、体质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及随访结果。结果:13例患儿,中位年龄为12(7~16)岁,手术中位时间为105(95~130)min。所有手术均在该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下安全顺利完成,无中转普通腹腔镜或中转开腹病例,术中出血量少且无明显副损伤,术后住院中位时间2d,所有病例均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病理结果:成熟畸胎瘤10例,皮样囊肿1例,浆液性囊肿1例,滤泡囊肿1例。所有病例随访5(1~10)个月均未发现复发且恢复良好。结论:国产(术锐)单孔机器人手术系统应用到儿童卵巢肿瘤切除术中,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且该系统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卵巢肿瘤 机器人手术 单孔腹腔镜
下载PDF
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扁桃体和增殖体切除术的应用 被引量:23
11
作者 黄悦 陈煜 +1 位作者 杭燕南 周泓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94-295,共2页
关键词 增殖体切除术 全凭静脉麻醉 复合丙泊酚 雷米芬太尼 扁桃体 小儿 恢复情况 吸入麻醉 氧化亚氮 异氟醚
下载PDF
小儿麻醉诱导期舒芬太尼对丙泊酚镇静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1
12
作者 黄悦 陈煜 +2 位作者 杭燕南 张马忠 周泓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9期741-743,共3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小儿麻醉诱导期意识消失(LOC)时脑电双频指数(BIS)以及丙泊酚的效应室浓度(EC)变化,了解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对丙泊酚镇静作用的影响。方法 45例患儿择期接受手术.年龄3~8岁,ASA 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三组:S_1、S_2...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小儿麻醉诱导期意识消失(LOC)时脑电双频指数(BIS)以及丙泊酚的效应室浓度(EC)变化,了解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对丙泊酚镇静作用的影响。方法 45例患儿择期接受手术.年龄3~8岁,ASA 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三组:S_1、S_2组分别输注舒芬太尼0.01、0.02 μg·kg^(-1)·min^(-1);C 组,生理盐水持续输注。所有患儿均不使用术前药,入室后开放静脉,稳定5 min 后分别输注舒芬太尼或生理盐水。输注30min 后,开始丙泊酚靶控输注,所有患儿的丙泊酚起始 EC 设定为 1 μg/ml,以后再逐渐递增至2、3、4 μg/ml。分别于基础时点、舒芬太尼输注30 min 后、丙泊酚每次达到预设 EC 稳定1 min 后以及 LOC 即刻记录 BIS、丙泊酚 EC、OAA/S 评分、HR、SBP及 MAP。结果患儿 LOC 时 S_1组丙泊酚 EC_(50)[1.28 μg/ml,95%可信区间(CI):0.99~1.53μg/m1]和 S_2组丙泊酚 EC_(50)(0.98 μg/ml,95%CI:0.52~1.33 μg/ml)均显著低于 C 组(2.02 μg/ml,95%CI:1.70~2.28 μg/ml)(P<0.05),S_2组 BIS_(50)(83,95%CI:78.7~92.9)明显高于 C 组(74,95%CI:70.2~79.8)(P<0.05)。结论舒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应用可以降低患儿意识消失所需要的丙泊酚效应窒浓度,两者之间存在协同作用,舒芬太尼可以加强丙泊酚的镇静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双频指数 舒芬太尼 丙泊酚 小儿麻醉 靶控输注 药物相互作用
下载PDF
丙泊酚联合氯胺酮麻醉对小儿疝气手术患者呼吸抑制不良反应及疗效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8
13
作者 张剑蔚 白洁 张瑞冬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7期2097-2100,共4页
小儿疝气即指发生在小儿患者中的腹股沟疝,常见于小儿普通外科。小儿疝气患者首先出现消化系统的改变,继而出现下腹坠胀、腹痛及便秘等表现。小儿疝气的成因多是解剖结构异常,在胚胎时期腹膜鞘状突能够帮助睾丸下降或固定子宫圆韧带。
关键词 小儿疝气 腹膜鞘状突 氯胺酮麻醉 呼吸抑制 小儿普通外科 解剖结构异常 腹腔内脏器 子宫圆韧带 手术期间 苏醒期
下载PDF
小儿七氟烷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及其处理 被引量:17
14
作者 胡洁 张马忠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69-472,共4页
苏醒期躁动是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的一个常见问题,近年来随着七氟烷在小儿麻醉中的普遍应用,该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困扰小儿临床麻醉医师和术后重症监护病房(ICU)医师的难题。本文将简要描述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诱因、可能机... 苏醒期躁动是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的一个常见问题,近年来随着七氟烷在小儿麻醉中的普遍应用,该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困扰小儿临床麻醉医师和术后重症监护病房(ICU)医师的难题。本文将简要描述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诱因、可能机制以及减少其发生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苏醒期躁动 小儿麻醉 七氟烷 全身 临床麻醉医师 重症监护病房 干预措施 可能机制
下载PDF
七氟烷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5
作者 许文妍 张马忠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09-512,共4页
关键词 七氟烷 应用 小儿麻醉 挥发性麻醉药 血气分配系数 婴幼儿麻醉 上呼吸道 化学名
下载PDF
芬太尼麻醉诱发先心病患儿呛咳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瑞冬 陈锡明 +1 位作者 白洁 张剑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57-560,共4页
目的探讨芬太尼麻醉诱发先心病患儿呛咳的影响因素。方法540例先心病择期手术的患儿,ASAⅡ或Ⅲ级,年龄1月~14岁,体重4~65kg,随机分为九组,每组60例。每组患儿按照正交实验设计表(L934)分别给予利多卡因预处理。对患儿的月龄、性别、... 目的探讨芬太尼麻醉诱发先心病患儿呛咳的影响因素。方法540例先心病择期手术的患儿,ASAⅡ或Ⅲ级,年龄1月~14岁,体重4~65kg,随机分为九组,每组60例。每组患儿按照正交实验设计表(L934)分别给予利多卡因预处理。对患儿的月龄、性别、体重、身高、体表面积、先心病类型、利多卡因预处理剂量、利多卡因预处理时间、芬太尼首剂剂量和芬太尼推注时间等可能影响呛咳的各种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性别、体表面积、利多卡因预处理剂量、芬太尼首剂剂量和芬太尼推注时间是芬太尼诱发呛咳的主要相关因素。结论体表面积和芬太尼首剂剂量是芬太尼诱发呛咳的危险因素;而女性、利多卡因预处理剂量和芬太尼推注时间是芬太尼诱发呛咳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 小儿 呛咳
下载PDF
喉罩应用于小儿麻醉的一些问题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侃 白洁 张马忠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20-323,共4页
1喉罩型号的选择 尺寸的选择是喉罩临床应用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厂商给出的建议是按照患儿的体重选择适当的喉罩,见表1。但Loke等[1]认为,对于体重为10~20kg的患儿,型号2.5较型号2更为合适。
关键词 临床应用 喉罩 小儿麻醉 型号 体重 患儿
下载PDF
唐氏综合征小儿的麻醉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瑞冬 张马忠 陈锡明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1-154,共4页
1866年英国人约翰.朗顿.唐首先在《伦敦医院报道》中报道了唐氏综合征。1959年美国学者Jacobs和法国学者Lejeune分别发现了唐氏综合征的遗传学基础是第21号染色体三体畸形。该病包含多种先天缺陷,
关键词 唐氏综合征 麻醉 小儿 美国学者 染色体三体 遗传学基础 先天缺陷 英国人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小儿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全凭静脉麻醉苏醒期躁动作用及拔管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璐 张瑞冬 白洁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7期2102-2106,共5页
扁桃体切除是小儿较常见的手术,近年来儿童选择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例数也随之上升。
关键词 腺样体切除术 苏醒期 扁桃体切除 静脉麻醉 拔管期 血清皮质醇 呼吸抑制作用 血流动力学 麻醉诱导 平均动脉压
下载PDF
瑞芬太尼对房室间隔残缺损快通道麻醉患儿脑组织代谢及血浆Glu、GAB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帅 张海山 +2 位作者 张帅帅 许文音 姜妍妍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109-114,共6页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用于房室间隔残缺损快通道麻醉患儿对机体的应激反应、脑组织代谢以及血浆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3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择期实施手术的52例房室间隔缺损的患儿,分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用于房室间隔残缺损快通道麻醉患儿对机体的应激反应、脑组织代谢以及血浆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3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择期实施手术的52例房室间隔缺损的患儿,分为观察组(瑞芬太尼)和对照组(芬太尼),每组26例。两组均采用快通道麻醉方式,其中观察组给予瑞芬太尼,对照组给予小剂量芬太尼,比较两组在麻醉前(T_0)、劈胸骨(T_1)、复温3 min时(T_2)、术毕(T_3)及气管拔除时(T_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肾上腺素(E)、乳酸差(ADVL)、脑摄氧率(O_2Ext)、动脉-颈静脉血氧浓度差(Ca-jvO_2)、动静脉血糖差(Ga-j)以及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的差异。结果 T_1~T_4阶段两组的MAP、HR、E均呈现上升趋势,T_4时观察组的MAP、HR高于对照组,而E低于对照组;观察组Ga-j波动浮动小于对照组Ga-j波动浮动;两组Ca-jvO_2均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ADVL呈现先升后降趋势,且观察组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但是两组O_2Ext的变化趋势无差异;此外,两组Glu及GABA水平也呈现下降趋势,但观察组的Glu及GABA水平均高于同期对照组。结论瑞芬太尼应用于房室间隔残缺损患儿手术,可有效下调机体应激反应、改善脑组织代谢、减少脑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疾病 代谢性 瑞芬太尼/麻醉药 谷氨酸 Γ氨基丁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