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循证医学教学及思考 被引量:3
1
作者 李阳雪 胡耀敏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0年第11期1345-1347,共3页
近年来,循证医学发展迅速,其理念与方法越来越多运用于医学教学中。本团队在内分泌科规培住院医师教学中推行循证医学模式、理论、实践方法,提高了学员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也增强了学员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临床思维培养及创新。针对目前... 近年来,循证医学发展迅速,其理念与方法越来越多运用于医学教学中。本团队在内分泌科规培住院医师教学中推行循证医学模式、理论、实践方法,提高了学员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也增强了学员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临床思维培养及创新。针对目前仍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以帮助住院医师适应内分泌科快速发展的要求,并从整体上促进住院医师医疗实践行为规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医学 内分泌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原文传递
内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者高血糖临床资料分析——上海仁济医院2002至2009年资料回顾 被引量:39
2
作者 胡耀敏 刘伟 +4 位作者 陈雅文 金晶 白洁菲 韩亭亭 包苏布德格日乐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48-451,共4页
目的调查并探讨内科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患者高血糖发生率及高血糖管理与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病案查询系统检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02至2009年内科ICU住院患者病历,对所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共纳入... 目的调查并探讨内科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患者高血糖发生率及高血糖管理与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病案查询系统检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02至2009年内科ICU住院患者病历,对所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共纳入2631例患者,2168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测定血糖至少一次,高血糖发生率26.3%,其中既往有糖尿病病史者占12.9%,无糖尿病病史的高血糖患者占13.4%。既往有糖尿病病史合并高血糖的患者中,93.2%住院期间给予了降糖治疗,降糖方案以口服药物(53.0%)和皮下注射胰岛素(24.9%)为主;在既往无糖尿病病史的商m糖患者中,84.4%的患者住院期间没有给予任何降糖治疗;与既往有糖尿病病史合并的高血糖组相比,该组死亡率明显升高(30.4%对13.9%,P〈0.01)。(2)在既往有糖尿病病史组中,与组内血糖≤7.0mmol/L亚组相比,血糖〉10mmol/L亚组的死亡率升高(20.5%对9.9%,P〈0.05);既往无糖尿病病史的高血糖患者,当血糖〉7.0mmol/L时,则死亡率就开始升高(P〈0.01)。(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平均血糖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6)。结论内科ICU住院患者高血糖发生率高,其血糖管理及治疗须引起重视;危重患者高血糖水平可能是死亡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高血糖 血糖管理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全科-专科”分级诊疗协作管理模式及开展现状研究 被引量:38
3
作者 戴慧敏 刘伟 +3 位作者 吴培红 朱敏 陈瑜 杜兆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88-1192,共5页
基于上海市"1+1+1"签约分级诊疗模式,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协同合作,以2型糖尿病为突破口,建立了2型糖尿病"全科-专科"分级诊疗协作管理模式。该模式以设立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q... 基于上海市"1+1+1"签约分级诊疗模式,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协同合作,以2型糖尿病为突破口,建立了2型糖尿病"全科-专科"分级诊疗协作管理模式。该模式以设立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仁济-潍坊"糖尿病专病工作室为载体,明确了糖尿病的分级诊疗标准和转诊流程,并要求药品配置和实验室检查同质,本文主要介绍其开展模式和实施效果。通过"全科-专科"共同管理,能够合理兼顾各级医疗机构的利益,同时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能力和水平,有助于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连续的医疗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诊疗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糖尿病 2型
下载PDF
上海市康健社区中老年人骨密度下降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毛秀英 岳江 +3 位作者 唐跃中 朱华江 徐东浩 程焕 《上海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29-230,共2页
骨质疏松症是常见的骨代谢疾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族、体重、钙摄入量、活动量、家族史等[1]因素,以及合并高血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等多种慢性病相关,但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骨质疏松症是社区常... 骨质疏松症是常见的骨代谢疾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族、体重、钙摄入量、活动量、家族史等[1]因素,以及合并高血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等多种慢性病相关,但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骨质疏松症是社区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可引起腰背疼痛、脆性骨折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带来沉重的社会负担。因此,加强社区骨质疏松症的管理和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相关危险因素 BMI 骨质疏松症 危险因素分析 中老年人 上海市
下载PDF
上海市梅陇社区中老年高血压人群体质指数与全因死亡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宇 张卫 +3 位作者 滕香宇 张瑞凤 许莉萍 刘伟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07-409,共3页
目的对上海市闵行区梅陇社区中老年高血压人群体格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该人群体质指数(BMI)与全因死亡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4月—2008年12月首次参加上海市闵行区梅陇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格检查的辖区常住居民中年龄≥40岁... 目的对上海市闵行区梅陇社区中老年高血压人群体格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该人群体质指数(BMI)与全因死亡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4月—2008年12月首次参加上海市闵行区梅陇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格检查的辖区常住居民中年龄≥40岁的高血压患者14618例,每年进行1次随访,随访截止时间为2012年12月31日。根据BMI分为4组:低体重组(BMI<17.9kg/m2,273例,占2.1%),正常体重组(BMI18~<23.9kg/m2,8405例,占63.9%),超重组(BMI24~<27.9kg/m2,3998例,占30.4%)和肥胖组(BMI≥28kg/m2,469例,占3.6%)。结果共随访13145例,全因死亡人数620例,平均随访时间为4.2年,总随访人年数为53625.2。采用Cox回归方法分析不同BMI分组的全因死亡风险,校正可能混杂因素后,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的全因死亡风险下降比例分别为41%(HR=0.59,95%CI为0.40~0.89,P<0.05)、48%(HR=0.52,95%CI为0.34~0.79,P<0.05)和56%(HR=0.44,95%CI为0.24~0.80,P<0.05)。结论年龄≥40岁的社区高血压人群中,低体重可增加全因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指数 全因死亡风险 高血压
下载PDF
从循证医学证据探讨糖尿病高血压治疗 被引量:2
6
作者 胡耀敏 田浩明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7年第5期8-10,共3页
本文根据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药物试验、系统评价、队列研究等循证医学证据,对近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常用的降压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以及常用的几类降压药物的降压疗效、预防肾脏病变、心脑血管事件、不良反应等进行介绍。
关键词 糖尿病 高血压 循证医学 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 并发症
下载PDF
上海市浦江社区短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志勇 刘宇 +2 位作者 黄薇 凌小媛 麻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9-94,共6页
目的·分析上海市闵行区浦江社区短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社区1 994例2型糖尿病患者,完成问卷调查,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和标准100 g馒头餐后2 h血糖(PPG)。429例病程在5... 目的·分析上海市闵行区浦江社区短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社区1 994例2型糖尿病患者,完成问卷调查,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和标准100 g馒头餐后2 h血糖(PPG)。429例病程在5年内的患者纳入分析。血糖达标定义为FPG<7.0 mmol/L且PPG<10.0 mmol/L,且Hb A1c<7.0%。结果·血糖达标率为7.9%,FPG达标率为32.6%,PPG达标率为12.6%,Hb A1c达标率为38.2%。接受中高等教育是血糖达标的保护因素(校正后,OR=0.60,95%CI0.37~0.96)。长病程、胰岛素抵抗严重和血压未达标是血糖达标的危险因素(校正后数值分别为:OR=1.95,95%CI 1.30~2.91;OR=2.52,95%CI 1.57~4.03;OR=1.94,95%CI 1.22~3.09)。结论·上海市浦江社区短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低,需要对受教育程度低的患者加强餐后血糖控制宣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2型糖尿病 血糖控制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肠道甜味受体表达及肠促胰素分泌的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钱程 冯日露 +1 位作者 吴斌 麻静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17期7-11,共5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回肠甜味受体(STRs)表达及胃肠激素分泌的变化。方法选取健康对照组(CON组)SD大鼠、Zucker肥胖糖尿病大鼠(ZDF组)和链脲佐菌素诱导的1型糖尿病大鼠(STZ组),每组各7只。三组大鼠均行胃内葡萄糖耐量实验,期间采集血样...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回肠甜味受体(STRs)表达及胃肠激素分泌的变化。方法选取健康对照组(CON组)SD大鼠、Zucker肥胖糖尿病大鼠(ZDF组)和链脲佐菌素诱导的1型糖尿病大鼠(STZ组),每组各7只。三组大鼠均行胃内葡萄糖耐量实验,期间采集血样测量血糖,分离血浆检测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浓度。1周后,处死大鼠取回肠组织采用RT-PCR检测STRs的表达。结果与CON组和STZ组比较,ZDF组回肠T1R3及α-味转导素表达均下调(P<0.05)。在0、15、30、60、120 min时,STZ组血糖水平高于CON组及ZDF组(P<0.01)。在0、15、30、60、120 min时,ZDF组血清胰岛素和GLP-1水平高于CON组及STZ组大鼠(P<0.05,P<0.01)。结论 ZDF大鼠回肠T1R3及其下游信号分子表达失调,肠道STRs表达可能与葡萄糖代谢有关,其机制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回肠 甜味受体 胰高血糖素样肽-1
下载PDF
以甲状腺毒性周期性麻痹为首发表现的垂体促甲状腺细胞腺瘤:1例报告
9
作者 廖宇 张世蕾 王宇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35-938,共4页
垂体促甲状腺细胞腺瘤是一类临床罕见的垂体腺瘤。本文报道1例以甲状腺毒性周期性麻痹(thyrotoxic periodic paralysis,TPP)为首发临床表现的患者,检查发现低钾血症,合并甲状腺激素明显升高伴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垂体促甲状腺细胞腺瘤是一类临床罕见的垂体腺瘤。本文报道1例以甲状腺毒性周期性麻痹(thyrotoxic periodic paralysis,TPP)为首发临床表现的患者,检查发现低钾血症,合并甲状腺激素明显升高伴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未被抑制,MRI提示垂体腺瘤,诊断为垂体促甲状腺细胞腺瘤。使用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术前准备后进行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术后患者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水平,垂体MRI未见肿瘤残留和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毒性周期性麻痹(TPP) 促甲状腺细胞腺瘤 生长抑素类似物 甲状腺功能
下载PDF
脂联素对女性生殖内分泌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陶弢 刘伟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47-350,共4页
证据提示脂联素在卵巢分泌类固醇激素和胎盘发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不仅直接影响晚期卵泡的合成,还影响胰岛素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从而影响初始卵泡形成。脂联素通过多种信号途径对卵巢功能和胎盘形成具有潜在性的作用,为代... 证据提示脂联素在卵巢分泌类固醇激素和胎盘发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不仅直接影响晚期卵泡的合成,还影响胰岛素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从而影响初始卵泡形成。脂联素通过多种信号途径对卵巢功能和胎盘形成具有潜在性的作用,为代谢及生殖相关疾病的病因学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 脂联素受体 信号途径 卵巢功能 多囊卵巢综合征
原文传递
脂蛋白脂酶基因突变与内分泌代谢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任星星 郑爽 胡耀敏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5年第2期100-102,113,共4页
脂蛋白脂酶是甘油三酯代谢的关键酶.脂蛋白脂酶基因突变将导致其结构和功能变异,通过影响其活性和含量而影响其脂解功能,进而影响全身脂质代谢和分布.研究发现,脂蛋白脂酶基因突变与高甘油三酯血症、肥胖、糖尿病等内分泌代谢疾病的发... 脂蛋白脂酶是甘油三酯代谢的关键酶.脂蛋白脂酶基因突变将导致其结构和功能变异,通过影响其活性和含量而影响其脂解功能,进而影响全身脂质代谢和分布.研究发现,脂蛋白脂酶基因突变与高甘油三酯血症、肥胖、糖尿病等内分泌代谢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脂蛋白脂酶基因可能成为上述疾病早期干预和治疗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脂酶 基因突变 高甘油三酯血症 糖尿病
原文传递
SF-1在内分泌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融 刘伟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6年第6期409-411,共3页
孤儿核受体类固醇生成因子-1(SF-1)是核受体超家族的成员之一,具有与其他核受体不同的特征性结构域,广泛参与诸如细胞色素P450类固醇羟化酶、黄体生成素和芳香化酶等众多基因的表达与调控。研究证实SF-1与内分泌器官的生长、发育密切相... 孤儿核受体类固醇生成因子-1(SF-1)是核受体超家族的成员之一,具有与其他核受体不同的特征性结构域,广泛参与诸如细胞色素P450类固醇羟化酶、黄体生成素和芳香化酶等众多基因的表达与调控。研究证实SF-1与内分泌器官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它参与了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形成,是肾上腺类固醇合成、性别分化和代谢中的一个关键调节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1 肾上腺 性腺 基因突变 下丘脑
原文传递
大腿骨骼肌肌内脂肪组织的含量对肥胖症男性患者糖代谢的 影响
13
作者 卢晓冰 岳江 +3 位作者 何晟赟 董莹 路青 麻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69-1174,共6页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症男性患者中大腿骨骼肌肌内脂肪组织(intramuscular adipose tissue,IMAT)含量与糖代谢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内分泌科肥胖专病门诊就诊的80例单...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症男性患者中大腿骨骼肌肌内脂肪组织(intramuscular adipose tissue,IMAT)含量与糖代谢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内分泌科肥胖专病门诊就诊的80例单纯性肥胖症男性患者,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结果将其分为糖耐量正常(normal glucose tolerance,NGT)组与糖调节受损(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组。收集并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测指标。采用mDixon-Quant技术测量2组患者的大腿各骨骼肌IMAT含量,并对其骨骼肌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roton density fat fraction,PDFF)进行比较。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IGR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与NGT组相比,IGR组患者的腰围较大(P=0.017),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γ-谷氨酰转移酶(γ-glutamyl transferase,GGT)、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AG)、血清游离脂肪酸(nonestesterified fatty acid,NEFA)水平以及缝匠肌PDFF均较高(均P<0.05)。经对年龄、体质量指数、GGT、TAG、NEFA等混杂因素进行校正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股外侧肌PDFF、半腱肌PDFF与缝匠肌PDFF是IGR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单纯性肥胖症男性患者中大腿股外侧肌IMAT、半腱肌IMAT、缝匠肌IMAT的含量升高将增加IGR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肌内脂肪 糖代谢 骨骼肌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失随访原因及代谢指标控制现状的调查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丽华 刘伟 +6 位作者 周峘 吴培红 董莹 滕香宇 章明 贾芸 陈雅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了解三级医院糖尿病患者失随访原因;调查在社区医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相关代谢指标的控制现状,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内分泌科病历库中选取上海市浦东地区1年以上未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500例,通... 目的了解三级医院糖尿病患者失随访原因;调查在社区医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相关代谢指标的控制现状,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内分泌科病历库中选取上海市浦东地区1年以上未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500例,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患者的流向、失随访原因及血糖监测情况;结合生化指标测定和问卷调查,评价在上海市浦东地区6家社区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指标控制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有392例(78.4%)患者完成失随访原因的问卷调查。调果结果显示:69.1%的患者流向社区医院;87.8%的患者近半年内有空腹血糖测定值;44.9%的患者有餐后2h血糖测定值,20.2%的患者有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值。在900例社区医院糖尿病患者中,HbA1c<6.5%的患者占18.3%,收缩压/舒张压<130mmHg/80mmHg的患者占17.4%,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达标的患者分别占29.6%、31.6%和82.25%。相关分析显示:病程长、合并腹型肥胖、家庭收入低、监测血糖频率低与血糖控制不良有关。结论三级医院和社区医院联动组成管理网络,可能是提高糖尿病患者管理效果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管理 控制现状 相关因素
下载PDF
阿罗洛尔与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王卫庆 陈宇红 +7 位作者 刘伟 王丽华 顾君明 陈岚 邹大进 鲁瑾 陈玉 宁光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验证阿罗洛尔在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应用中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8~75 a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83例,随机分为阿罗洛尔组(n=41)和氨氯地平组(n=42),分别服用阿罗洛尔(5~15 mg,bid)或氨氯地平(5~10 mg,qd),观察12 wk。每4... 目的验证阿罗洛尔在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应用中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8~75 a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83例,随机分为阿罗洛尔组(n=41)和氨氯地平组(n=42),分别服用阿罗洛尔(5~15 mg,bid)或氨氯地平(5~10 mg,qd),观察12 wk。每4 wk随访一次,观察血压、空腹血糖,用药前后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各项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后,2组血压都明显下降,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高血压治疗前后,2组的空腹血糖及HhA1c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 wk后,阿罗洛尔组心率由(78±6)次·min^(-1)下降至(69±9)次·min^(-1),与氨氯地平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阿罗洛尔组总有效率为85%,氨氯地平组为93%,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罗洛尔能有效地降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痛病人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对糖代谢及脂代谢无不良影响,对糖尿病合并的高血压病人,尤其是对伴有交感神经兴奋者是一个安全有效的降压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罗洛尔 氨氯地平 糖尿病 高血压 安全
下载PDF
多囊卵巢综合征代谢异常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22
16
作者 徐文迪 陶弢 刘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07-1413,共7页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因高雄激素导致的多毛症、痤疮,月经失调以及因稀发排卵或无排卵而导致的不孕。此外,PCOS患者罹患代谢功能障碍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在临床上,其内科...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因高雄激素导致的多毛症、痤疮,月经失调以及因稀发排卵或无排卵而导致的不孕。此外,PCOS患者罹患代谢功能障碍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在临床上,其内科的治疗方法包括饮食和生活方式干预、调经抗雄激素及改善代谢综合征等。现阶段包括改善胰岛素抵抗及调脂抗炎等代谢治疗的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已逐渐成为发展趋势。二甲双胍、小檗碱、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等多种调整代谢综合征的药物正逐渐被广泛应用于PCOS的治疗,且取得多方面的疗效。该文就PCOS患者代谢异常治疗的新进展作系统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代谢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 药物治疗
下载PDF
硒治疗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8
17
作者 金晶 胡耀敏 刘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56-1360,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补硒治疗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ITD)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纳... 目的系统评价补硒治疗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ITD)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纳入硒治疗AIT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应用RevMan5.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硒治疗AITD的7个RCT,共51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使用安慰剂的对照组比较,硒治疗组AITD患者血清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阳性率显著降低[加权均数差(WMD)=-342.67,95%CI:-433.33~-242.02,P<0.00001],患者健康状态改善明显(RR=2.79,95%CI:1.21~6.47,P=0.02)。患者经补硒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少且轻微。结论本组资料的Meta分析表明补硒是治疗AITD的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方法。由于本次纳入试验的质量和样本量的局限性,有待设计严格的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试验的纳入以提供更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羟苯磺酸钙改善糖尿病肾病的微炎症状态和内皮细胞功能 被引量:21
18
作者 周懿君 邵兴华 +3 位作者 李舒 戚超君 徐华 倪兆慧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19年第2期98-103,共6页
目的探讨羟苯磺酸钙(calcium dobesilate,CaD)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导致的肾脏内皮功能紊乱和炎症的保护作用,及其对DK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观察DKD组患者与糖尿病无蛋白尿患者以及健康人群间... 目的探讨羟苯磺酸钙(calcium dobesilate,CaD)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导致的肾脏内皮功能紊乱和炎症的保护作用,及其对DK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观察DKD组患者与糖尿病无蛋白尿患者以及健康人群间,内皮相关标志物和炎症相关标志物的区别。采用前瞻性平行对照研究,选取DKD组患者,随机分为用药组(口服CaD,每次500mg,每天3次)、观察组,治疗3个月。检测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 NOS)、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细胞间细胞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五聚素3(pentraxin3,PTX3)。观察各项指标变化。结果 DKD组患者PTX3、MCP-1、ICAM、VEGF、ET-1显著高于糖尿病无蛋白尿患者,与24h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56,0.254,0.247,0.267,0.216;P值分别为0.001,0.003,0.004,0.002,0.012),NO低于糖尿病无蛋白尿患者(P<0.001),与24h尿微量白蛋白呈负相关(r=-0.229,P=0.02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TX3、NO、HbAlc是DKD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2.761,0.941,3.304;95%CI分别为1.358~5.615,0.905~0.979,1.228~8.884;P值分别为0.017,0.003,0.019)。ROC曲线显示,糖尿病患者PTX3、NO、糖化血红蛋白(blood hematoglobin Alc,HbAlc)水平对DKD有预测作用。前瞻性研究中,DKD组患者服用CaD 3个月后,24h尿微量白蛋白、24h尿总蛋白显著下降(P值分别为0.010,0.014)。此外,用药后,患者微炎症指标PTX3、MCP-1、hsCRP、ICAM,以及内皮损伤标志物VEGF、NO、ET-1较前皆有显著改善(P值分别为0.008,0.009,0.040,0.013,0.003,0.001,0.004)。结论 CaD可能通过改善DKD组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和内皮功能来减少尿蛋白、保护肾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内皮功能紊乱 微炎症 羟苯磺酸钙
下载PDF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被引量:22
19
作者 郑俊 滕香宇 刘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1920-1922,共3页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常见的育龄期女性内分泌疾病,高雄激素状态和慢性的无排卵是其主要特征。目前认为胰岛素敏感性的下降导致代偿性的高胰岛素水平是导致高雄激素血症和卵巢功能改变的重要原因,是P-COS患者代谢异常及生殖功能障碍...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常见的育龄期女性内分泌疾病,高雄激素状态和慢性的无排卵是其主要特征。目前认为胰岛素敏感性的下降导致代偿性的高胰岛素水平是导致高雄激素血症和卵巢功能改变的重要原因,是P-COS患者代谢异常及生殖功能障碍的病理基础。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用于临床治疗PCOS,可纠正PCOS的代谢和内分泌紊乱,恢复患者的排卵和受孕功能。其作用机制目前认为主要与改善胰岛素抵抗(IR)有关;但也有部分报道提示TZD可能存在与IR无关的作用途径。本文主要就TZD在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IR方面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唑烷二酮类 多囊卵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脂蛋白脂肪酶基因敲除小鼠糖脂代谢与脂肪组织内质网应激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金晶 胡耀敏 +1 位作者 李圣贤 刘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1-405,共5页
目的研究脂蛋白脂肪酶(LPL)基因敲除小鼠糖脂代谢特点及脂肪组织内质网应激情况。方法以LPL基因敲除杂合子小鼠(LPL+/-组,n=8)和野生型(WT)C57小鼠(对照组,n=8)作为实验对象,两组再分为16周龄组(n=4)和50周龄组(n=4)。测定血清三酰甘油(... 目的研究脂蛋白脂肪酶(LPL)基因敲除小鼠糖脂代谢特点及脂肪组织内质网应激情况。方法以LPL基因敲除杂合子小鼠(LPL+/-组,n=8)和野生型(WT)C57小鼠(对照组,n=8)作为实验对象,两组再分为16周龄组(n=4)和50周龄组(n=4)。测定血清三酰甘油(TG)和游离脂肪酸(FFA)水平;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试验(IPGTT)监测血糖变化,计算葡萄糖曲线下面积(AUCg)和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价胰岛素敏感性及胰岛β细胞功能;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组织中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Bip、ATF4、ATF6和CHOP)的表达。结果 50周龄LPL+/-组小鼠血清TG和FFA水平均显著高于50周龄对照组小鼠,血清FFA水平明显高于16周龄LPL+/-组小鼠(P<0.05)。IPGTT结果显示:50周龄LPL+/-组小鼠IPGTT30、60 min血糖及AUCg均显著高于50周龄对照组(P<0.05),且IPGTT15~120 min血糖和AUCg均显著高于16周龄LPL+/-组(P<0.05)。与16周龄LPL+/-组比较,50周龄LPL+/-组小鼠HOMA-IR显著升高(P<0.05)。50周龄LPL+/-组小鼠皮下脂肪组织中Bip、ATF6、ATF4和CHOP 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50周龄对照组(P<0.05),且明显高于16周龄LPL+/-组(P<0.05)。结论 LPL+/-小鼠脂代谢紊乱明显,血糖升高且存在胰岛素抵抗,皮下脂肪组织可能通过内质网应激参与高脂血症LPL+/-小鼠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脂肪酶 脂代谢 胰岛素抵抗 内质网应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