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1年后射血分数改善的预测模型
1
作者 陶政宇 赵航 +13 位作者 王姿 柴烨子 郭欣宁 吴其蓁 王依楠 巫辰 倪璐彦 李昕欣 周妍萍 李涔钰 李新立 孙小伟 姜萌 卜军 《中华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7-305,共9页
目的:构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1年后射血分数改善的预测模型。方法: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纳入2014年8月至2021年3月多中心前瞻性多模态影像队列中诊断为HFrEF的STEMI患者,根据基线... 目的:构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1年后射血分数改善的预测模型。方法: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纳入2014年8月至2021年3月多中心前瞻性多模态影像队列中诊断为HFrEF的STEMI患者,根据基线及随访1年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是否改善分为射血分数改善的心力衰竭(HFimpEF)组和持续HFrEF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STEMI合并HFrEF 1年后发生HFimpEF的预测模型,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评估模型性能及临床适用性。结果:共纳入患者117例,男102例,女15例,年龄(61.6±11.6)岁,HFimpEF组61例(52.1%),持续HFrEF组56例(47.9%);与持续HFrEF组相比,HFimpEF组基线时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M(Q_(1),Q_(3))]较小[33.0(30.0,36.0)比35.5(32.0,39.0)mm],梗死心肌体积百分比较低[26.1%(20.3%,36.0%)比40.6%(33.0%,45.4%)],B型利钠肽(BNP)峰值较低[340.0(190.5,692.5)比636.0(318.5,1188.8)ng/L],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峰值较低[36.7(25.8,60.5)比62.4(30.6,120.7)μg/L],红细胞压积较高[(43.5%±3.5%)比(40.8%±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时较小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OR=0.825,95%CI:0.745~0.914)、较小的梗死心肌体积百分比(OR=0.967,95%CI:0.939~0.995)、BNP峰值≤400 ng/L(OR=3.062,95%CI:1.283~7.306)、sST2峰值≤35μg/L(OR=2.600,95%CI:1.040~6.501)以及较高的红细胞压积(OR=1.109,95%CI:1.030~1.193)是STEMI合并HFrEF患者改善为HFimpEF的预测因子。基于上述预测因子构建的预测模型公式为:logit(P)=2.619-0.034×梗死心肌体积百分比(%)+1.119×BNP峰值≤400 ng/L(是=1,否=0)+0.956×sST2峰值≤35μg/L(是=1,否=0)+0.103×红细胞压积(%)-0.192×左室收缩末期内径(mm),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5(95%CI:0.723~0.887),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显示模型一致性与临床实用性好。结论: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梗死心肌体积百分比、BNP峰值、sST2峰值以及红细胞压积是STEMI后HErEF患者LVEF改善的预测因素,基于此构建的预测模型对HFimpEF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预后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