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1年后射血分数改善的预测模型
1
作者
陶政宇
赵航
+13 位作者
王姿
柴烨子
郭欣宁
吴其蓁
王依楠
巫辰
倪璐彦
李昕欣
周妍萍
李涔钰
李新立
孙小伟
姜萌
卜军
《中华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7-305,共9页
目的:构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1年后射血分数改善的预测模型。方法: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纳入2014年8月至2021年3月多中心前瞻性多模态影像队列中诊断为HFrEF的STEMI患者,根据基线...
目的:构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1年后射血分数改善的预测模型。方法: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纳入2014年8月至2021年3月多中心前瞻性多模态影像队列中诊断为HFrEF的STEMI患者,根据基线及随访1年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是否改善分为射血分数改善的心力衰竭(HFimpEF)组和持续HFrEF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STEMI合并HFrEF 1年后发生HFimpEF的预测模型,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评估模型性能及临床适用性。结果:共纳入患者117例,男102例,女15例,年龄(61.6±11.6)岁,HFimpEF组61例(52.1%),持续HFrEF组56例(47.9%);与持续HFrEF组相比,HFimpEF组基线时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M(Q_(1),Q_(3))]较小[33.0(30.0,36.0)比35.5(32.0,39.0)mm],梗死心肌体积百分比较低[26.1%(20.3%,36.0%)比40.6%(33.0%,45.4%)],B型利钠肽(BNP)峰值较低[340.0(190.5,692.5)比636.0(318.5,1188.8)ng/L],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峰值较低[36.7(25.8,60.5)比62.4(30.6,120.7)μg/L],红细胞压积较高[(43.5%±3.5%)比(40.8%±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时较小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OR=0.825,95%CI:0.745~0.914)、较小的梗死心肌体积百分比(OR=0.967,95%CI:0.939~0.995)、BNP峰值≤400 ng/L(OR=3.062,95%CI:1.283~7.306)、sST2峰值≤35μg/L(OR=2.600,95%CI:1.040~6.501)以及较高的红细胞压积(OR=1.109,95%CI:1.030~1.193)是STEMI合并HFrEF患者改善为HFimpEF的预测因子。基于上述预测因子构建的预测模型公式为:logit(P)=2.619-0.034×梗死心肌体积百分比(%)+1.119×BNP峰值≤400 ng/L(是=1,否=0)+0.956×sST2峰值≤35μg/L(是=1,否=0)+0.103×红细胞压积(%)-0.192×左室收缩末期内径(mm),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5(95%CI:0.723~0.887),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显示模型一致性与临床实用性好。结论: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梗死心肌体积百分比、BNP峰值、sST2峰值以及红细胞压积是STEMI后HErEF患者LVEF改善的预测因素,基于此构建的预测模型对HFimpEF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预后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题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1年后射血分数改善的预测模型
1
作者
陶政宇
赵航
王姿
柴烨子
郭欣宁
吴其蓁
王依楠
巫辰
倪璐彦
李昕欣
周妍萍
李涔钰
李新立
孙小伟
姜萌
卜军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附属
仁济医院
心血管
内科
宁波市杭州湾
医院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附属
仁济医院
宁波
医院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浦南分院心血管内科
南京医科
大学
第一
附属
医院
(江苏省人民
医院
)
心血管
内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附属
仁济医院
临床研究中心
出处
《中华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7-305,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421001,U21A20341,82470394,82202159)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项目(202440156,2023ZZ02021,2022JC013,2022ZZ01008,GWVI-11.1-26)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项目(24DE2202700,21XD143210,22DZ2292400)。
文摘
目的:构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1年后射血分数改善的预测模型。方法: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纳入2014年8月至2021年3月多中心前瞻性多模态影像队列中诊断为HFrEF的STEMI患者,根据基线及随访1年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是否改善分为射血分数改善的心力衰竭(HFimpEF)组和持续HFrEF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STEMI合并HFrEF 1年后发生HFimpEF的预测模型,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评估模型性能及临床适用性。结果:共纳入患者117例,男102例,女15例,年龄(61.6±11.6)岁,HFimpEF组61例(52.1%),持续HFrEF组56例(47.9%);与持续HFrEF组相比,HFimpEF组基线时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M(Q_(1),Q_(3))]较小[33.0(30.0,36.0)比35.5(32.0,39.0)mm],梗死心肌体积百分比较低[26.1%(20.3%,36.0%)比40.6%(33.0%,45.4%)],B型利钠肽(BNP)峰值较低[340.0(190.5,692.5)比636.0(318.5,1188.8)ng/L],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峰值较低[36.7(25.8,60.5)比62.4(30.6,120.7)μg/L],红细胞压积较高[(43.5%±3.5%)比(40.8%±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时较小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OR=0.825,95%CI:0.745~0.914)、较小的梗死心肌体积百分比(OR=0.967,95%CI:0.939~0.995)、BNP峰值≤400 ng/L(OR=3.062,95%CI:1.283~7.306)、sST2峰值≤35μg/L(OR=2.600,95%CI:1.040~6.501)以及较高的红细胞压积(OR=1.109,95%CI:1.030~1.193)是STEMI合并HFrEF患者改善为HFimpEF的预测因子。基于上述预测因子构建的预测模型公式为:logit(P)=2.619-0.034×梗死心肌体积百分比(%)+1.119×BNP峰值≤400 ng/L(是=1,否=0)+0.956×sST2峰值≤35μg/L(是=1,否=0)+0.103×红细胞压积(%)-0.192×左室收缩末期内径(mm),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5(95%CI:0.723~0.887),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显示模型一致性与临床实用性好。结论: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梗死心肌体积百分比、BNP峰值、sST2峰值以及红细胞压积是STEMI后HErEF患者LVEF改善的预测因素,基于此构建的预测模型对HFimpEF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关键词
心力衰竭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预后
危险因素
Keywords
Heart failur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Prognosis
Risk factors
分类号
R542.22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R541.6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1年后射血分数改善的预测模型
陶政宇
赵航
王姿
柴烨子
郭欣宁
吴其蓁
王依楠
巫辰
倪璐彦
李昕欣
周妍萍
李涔钰
李新立
孙小伟
姜萌
卜军
《中华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