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肠镜联合探头式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观察研究
1
作者 丁慧 陈慧敏 +2 位作者 李晓波 沈煜枫 龚帅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446-450,共5页
目的 探索小肠疾病在探头式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pCLE)图像中的特有表现,以揭示其在小肠疾病实时诊断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23年2月~2023年6月我院接受小肠镜和pCLE检查的小肠疾病患者48例。结合组织病理学图片特征,分析小肠疾病... 目的 探索小肠疾病在探头式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pCLE)图像中的特有表现,以揭示其在小肠疾病实时诊断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23年2月~2023年6月我院接受小肠镜和pCLE检查的小肠疾病患者48例。结合组织病理学图片特征,分析小肠疾病在pCLE图像中的特殊征象。结果 回顾性分析采集的pCLE图像,可清晰观察到与小肠疾病病理诊断相符的一系列特殊征象,包括但不限于上皮细胞脱落、杯状细胞增多、腺体间距增宽、上皮连续性中断或缺失、腺体结构破坏、隐窝结构异常、荧光素钠渗漏、血管增粗迂曲等。结论 pCLE技术在小肠疾病的诊断中与病理特征具有一致性,其图像中观察到的特有表现可为小肠疾病的实时诊断提供依据,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镜 探头式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 小肠疾病 临床观察
下载PDF
莫沙必利改善夜间消化不良症状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颜秀娟 冯晨晨 +2 位作者 刘宗亮 季洁如 陈胜良 《胃肠病学》 2012年第3期164-167,共4页
背景: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夜间上腹部症状是影响FD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促动力药对夜间FD症状的治疗作用和机制不详。目的:探讨莫沙必利对FD患者夜间消化不良症状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 背景: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夜间上腹部症状是影响FD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促动力药对夜间FD症状的治疗作用和机制不详。目的:探讨莫沙必利对FD患者夜间消化不良症状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前瞻性设计,连续选取主诉有夜间FD症状(上腹部疼痛、饱胀、嗳气)的患者,经一周安慰剂治疗筛选,无安慰剂治疗反应者分别给予莫沙必利(5 mg tid)和安慰剂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行夜间症状评估以及夜间胃内pH值和胆红素联合检测。结果:共纳入43例有夜间FD症状的患者,28例对安慰剂治疗无反应。治疗后,莫沙必利组夜间上腹部疼痛、饱胀、嗳气的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夜间胃内pH值和胆红素吸收值>0.14的时间百分比均明显降低(P<0.05);而安慰剂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莫沙必利组夜间症状积分改善程度与夜间胃内pH值和胆红素吸收值>0.14的时间百分比降低程度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莫沙必利能显著改善夜间FD症状,其机制可能与减轻夜间胃十二指肠胆汁反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夜间消化不良症状 十二指肠胃反流 莫沙必利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肝组织中CD3^(+)CD4^(-)CD8^(-)双阴性T细胞的免疫学表型研究
3
作者 张华扬 李奕康 +3 位作者 钱其炜 王绮夏 尤征瑞 马雄 《国际消化病杂志》 2025年第1期38-43,共6页
目的探究CD3^(+)CD4^(-)CD8^(-)双阴性T(DN T)细胞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肝组织中的免疫学表型及功能。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接受肝移植手术的6例AI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AIH组),获取术... 目的探究CD3^(+)CD4^(-)CD8^(-)双阴性T(DN T)细胞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肝组织中的免疫学表型及功能。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接受肝移植手术的6例AI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AIH组),获取术中肝组织标本;另选取6位健康肝移植捐赠者的肝组织标本设为对照组。采用激光共聚焦技术和流式细胞术探究2组肝组织中DN T细胞的频率及免疫学特性。结果AIH组肝内DN T细胞占CD3+T细胞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10.35±6.89)%比(27.31±14.43)%],且DN T细胞中CD69阳性细胞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74.82±15.74)%比(55.45±10.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IH组肝内DN T细胞中CCR5、CD69和颗粒酶B(Gz-B)阳性细胞占比均显著低于CD8+T细胞[(8.43±4.88)%比(45.58±17.55)%、(7.54±4.66)%比(37.07±11.18)%、(6.15±4.36)%比(38.85±23.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AIH患者的肝内DN T细胞频率和杀伤能力均降低,这可能与患者肝组织内的免疫微环境紊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CD4^(-)CD8^(-)双阴性T细胞 自身免疫性肝炎 免疫
下载PDF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辅助治疗中国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32
4
作者 冯晨晨 颜秀娟 陈胜良 《胃肠病学》 2012年第11期673-677,共5页
背景: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心理因素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是目前中国使用最广泛的抗轻中度焦虑抑郁的药物。目的:系统评价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辅助治疗中国FD的疗效。方法:通过中国知识资源总... 背景: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心理因素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是目前中国使用最广泛的抗轻中度焦虑抑郁的药物。目的:系统评价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辅助治疗中国FD的疗效。方法:通过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检索有关比较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组)与常规药物(对照组)治疗FD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Jadad量表行质量评分,应用RevMan 5.0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3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1983例FD患者。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RR=1.40,95%CI:1.33~1.47,P<0.05)。亚组分析显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多潘立酮、西沙必利和莫沙必利的疗效均优于相应对照组(P<0.05)。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常规药物可明显提高FD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 功能性消化不良 META分析 治疗
下载PDF
《中国慢性胃炎诊治指南(2022年,上海)》解读: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变的化学预防 被引量:4
5
作者 房静远 《胃肠病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94-596,共3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为我国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临床医师和患者对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及其癌变预防极为重视。《中国慢性胃炎诊治指南(2022年,上海)》于2023年3月发布,现综合该指南中萎缩性胃炎治疗和癌变预防部分的内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变的... 慢性萎缩性胃炎为我国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临床医师和患者对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及其癌变预防极为重视。《中国慢性胃炎诊治指南(2022年,上海)》于2023年3月发布,现综合该指南中萎缩性胃炎治疗和癌变预防部分的内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变的化学预防予以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胃炎 萎缩性 癌变 化学预防 指南解读
下载PDF
胶囊内镜上消化道转运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和临床处理
6
作者 何新龙 陈慧敏 +2 位作者 龚帅 高志芳 薛寒冰 《胃肠病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58-562,共5页
胶囊内镜是现阶段小肠疾病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影响小肠胶囊内镜疾病诊断率的主要因素包括消化道检查完成率和肠道准备情况等,而上消化道转运时间则是消化道检查完成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本文就胶囊内镜上消化道转运时间延长的危险因... 胶囊内镜是现阶段小肠疾病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影响小肠胶囊内镜疾病诊断率的主要因素包括消化道检查完成率和肠道准备情况等,而上消化道转运时间则是消化道检查完成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本文就胶囊内镜上消化道转运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和相应的临床处理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囊内镜 上消化道转运时间延长 危险因素 临床处理
下载PDF
白藜芦醇和吉西他滨联合用药对人胰腺癌细胞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素梅 熊光苏 吴叔明 《胃肠病学》 2012年第4期212-216,共5页
背景:吉西他滨是治疗进展期胰腺癌的一线化疗药物,单独用药临床效果欠佳。白藜芦醇为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氧化还原因子-1(APE1/Ref-1)的氧化还原功能抑制剂,具有抑制恶性肿瘤生长的特性,可能在胰腺癌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背景:吉西他滨是治疗进展期胰腺癌的一线化疗药物,单独用药临床效果欠佳。白藜芦醇为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氧化还原因子-1(APE1/Ref-1)的氧化还原功能抑制剂,具有抑制恶性肿瘤生长的特性,可能在胰腺癌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检测白藜芦醇和吉西他滨联合用药对人胰腺癌细胞株生长和凋亡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发挥该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将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和BxPc-3分为4组:溶剂对照组、吉西他滨组、白藜芦醇组和联合用药组。采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以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PE1/Ref-1蛋白的表达。结果:作用于SW1990和BxPc-3细胞24 h、48 h和72 h后,与溶剂对照组相比,三组用药组的细胞存活率均明显降低;作用于SW1990和BxPc-3细胞48 h后,与溶剂对照组相比,三组用药组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增加;联合用药组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均强于两组单独用药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吉西他滨组SW1990和BxPc-3细胞APE1/Ref-1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结论:白藜芦醇和吉西他滨联合用药可明显加强对胰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白藜芦醇可能通过抑制APE1/Ref-1蛋白的氧化还原功能而增加胰腺癌细胞对吉西他滨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白藜芦醇 吉西他滨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克罗恩病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 被引量:7
8
作者 蒋琦 吴巧艳 +1 位作者 李涵阳 吕翠翠 《胃肠病学》 2019年第4期224-229,共6页
背景:克罗恩病(CD)患者存在高凝状态,较正常人更易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目的:分析CD患者凝血功能异常与疾病活动性和疾病表型之间的联系。方法:2015年1月-2017年12月宁波市第一医院108例初诊活动期CD患者纳入研究,5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 背景:克罗恩病(CD)患者存在高凝状态,较正常人更易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目的:分析CD患者凝血功能异常与疾病活动性和疾病表型之间的联系。方法:2015年1月-2017年12月宁波市第一医院108例初诊活动期CD患者纳入研究,5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CD患者凝血指标和血小板(PLT)计数与CD活动指数(CDAI)、CD简化内镜评分(SES-CD)的相关性;按疾病活动性、疾病表型等进行分层分析,并比较个体化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CD患者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PLT计数显著高于对照者,并在轻、中、重度患者中逐渐升高(P <0. 05);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显著低于对照者,并在轻、中、重度患者中逐渐降低(P <0. 05)。CDAI和SES-CD与FIB、APTT、PLT计数呈显著正相关(P <0. 05),与PTA呈显著负相关(P <0. 05)。蒙特利尔分型B3型CD患者的FIB、APTT、PLT计数显著高于B1型患者(P <0. 05),PTA显著低于B1型患者(P <0. 05)。生物制剂治疗后,CD患者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以PTA、PLT计数为著。结论:CD患者存在凝血-纤溶异常,并与疾病活动性和穿透型表型相关。凝血指标PTA或可成为CD疾病活动性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HN病 血液凝固 纤维蛋白溶解 治疗
下载PDF
中国人群中性别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
9
作者 李瑶 刘昱旸 +2 位作者 钱俊 马雄 王绮夏 《国际消化病杂志》 2025年第2期94-98,共5页
目的探讨性别对中国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至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394例PB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年龄作为匹配条件,将患者分为男性组(n=... 目的探讨性别对中国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至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394例PB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年龄作为匹配条件,将患者分为男性组(n=86)和女性组(n=308)。收集并比较2组的生物化学指标和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应答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性别对于PBC患者生物化学应答的影响。采用Cox回归分析探讨性别对于PBC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男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女性组(P均<0.05),其他自身免疫病患病率显著低于女性患者(P=0.030)。男性组的基线血清ALT、GGT、总胆红素(TBil)水平及抗gp210抗体阳性率均较女性组高(P均<0.05)。UDCA治疗1年后,男性组的应答率显著低于女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是UDCA应答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是PBC患者发生肝硬化失代偿并发症、死亡和(或)肝移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中国PBC患者中,男性是发生肝硬化失代偿并发症、死亡和(或)肝移植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性别 预后 危险因素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益生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0
作者 葛荣媞(综述) 郑青(审校) 《胃肠病学》 2012年第11期686-688,共3页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定植于胃黏膜的革兰阴性杆菌,可引起多种消化系统疾病。近年来随着Hp对抗生素耐药率的上升,Hp感染根除疗效呈逐年下降趋势。益生菌制剂的应用为防治Hp感染提供了新思路,其可提高Hp根除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减少...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定植于胃黏膜的革兰阴性杆菌,可引起多种消化系统疾病。近年来随着Hp对抗生素耐药率的上升,Hp感染根除疗效呈逐年下降趋势。益生菌制剂的应用为防治Hp感染提供了新思路,其可提高Hp根除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减少抗生素相关不良反应。本文就益生菌治疗Hp感染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螺杆菌 幽门 治疗
下载PDF
十二指肠炎症与功能性胃肠病症状重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智炜 颜秀娟 陈胜良 《胃肠病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0-124,共5页
症状重叠是功能性胃肠病(FGIDs)常见的临床现象,其治疗主要基于促动力和改善内脏敏感性,但疗效有限。近期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十二指肠普遍存在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低度炎症,伴随上皮完整性受损、通透性增高、细胞焦亡增加... 症状重叠是功能性胃肠病(FGIDs)常见的临床现象,其治疗主要基于促动力和改善内脏敏感性,但疗效有限。近期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十二指肠普遍存在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低度炎症,伴随上皮完整性受损、通透性增高、细胞焦亡增加等改变,尤其是在FD重叠胃食管反流病(GERD)和(或)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患者中。FGIDs的病因包括感染、应激、食物抗原、饮食节律紊乱等,可通过激活十二指肠黏膜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轴,增加黏膜通透性,参与肠‑脑互动,导致FGIDs症状及其重叠。本文就十二指肠炎症与FGIDs症状重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胃肠病 症状重叠 十二指肠炎症 嗜酸性粒细胞 肥大细胞 肠‑脑互动
下载PDF
食管运动障碍研究进展
12
作者 程莉 陈胜良 《胃肠病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85-391,共7页
随着社会运行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食管健康相关临床问题日益增加,疾病特征亦有较大变化。得益于高分辨率测压、内镜技术等的进展,以及十二指肠炎症、肠道微生态、漏肠综合征、肠-脑互动等基础和临床实践研究的成果积累,学术界对食管运动... 随着社会运行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食管健康相关临床问题日益增加,疾病特征亦有较大变化。得益于高分辨率测压、内镜技术等的进展,以及十二指肠炎症、肠道微生态、漏肠综合征、肠-脑互动等基础和临床实践研究的成果积累,学术界对食管运动障碍的认知也相应逐步加深,并探知到更多的疑惑。本文就现阶段关于原发性食管运动障碍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面的问题展开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运动障碍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DILI临床研究和实践面临的挑战
13
作者 茅益民 《肝脏》 2016年第5期390-391,共2页
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第16届药物性肝损伤(DILI)专题研讨会于2015年3月23至24日在美国华盛顿马里兰大学顺利召开,今年的主题为“如何在临床试验中检测、评估药物导致的肝损伤和肝功能不全,并付诸实践”。包括中国专家在内的... 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第16届药物性肝损伤(DILI)专题研讨会于2015年3月23至24日在美国华盛顿马里兰大学顺利召开,今年的主题为“如何在临床试验中检测、评估药物导致的肝损伤和肝功能不全,并付诸实践”。包括中国专家在内的全球数百名学术机构专家、FDA审评官员及来自制药企业的新药研发人员聚焦近年DILl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展开了充分、热烈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 临床研究 药物性肝损伤 马里兰大学 专题研讨会 肝功能不全 临床试验 学术机构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临床显著性门静脉高压的危险因素分析和预测模型建立
14
作者 李瑶 刘昱旸 +2 位作者 钱俊 马雄 王绮夏 《胃肠病学》 2024年第3期129-134,共6页
背景: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病程早期即可出现食管胃静脉曲张,防治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对于PBC患者的远期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PBC患者发生临床显著性门静脉高压(CSPH)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 背景: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病程早期即可出现食管胃静脉曲张,防治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对于PBC患者的远期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PBC患者发生临床显著性门静脉高压(CSPH)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2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PBC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发生CSPH分为CSPH组和非CSPH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Lasso回归筛选危险因素,构建CSPH发生风险预测模型,绘制列线图并进行内部验证。结果:458例PBC患者纳入研究,CSPH组140例,非CSPH组318例。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OR=2.89)、抗着丝点抗体(ACA)阳性(OR=2.18)、抗gp210抗体阳性(OR=1.75)以及基线总胆红素(OR=1.01)、IgA(OR=1.27)升高,白蛋白(OR=0.91)、血小板计数(OR=0.98)降低是CSP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最终确定以上述7个变量建立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ROC曲线分析(AUC=0.891)和自助法内部验证(C指数=0.891)显示该模型有较高的稳定性和预测效能。结论:本研究构建的CSPH发生风险预测模型对PBC患者的风险分层有一定参考价值。临床实践中宜对ACA阳性PBC患者进行密切随访,以避免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临床显著性门静脉高压 预测模型 列线图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肝损伤的管理:实践中的挑战
15
作者 支阳 董一诺 茅益民 《胃肠病学》 2024年第6期321-324,共4页
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肿瘤治疗中的广泛应用,ICIs肝毒性成为临床实践中不可避免的新挑战。尽管近年来国内外均有相关指南对该问题作了专门的阐述,但仍存在诸多难点。在诊断方面,缺少ICIs肝毒性特异的诊断性生物学标志物,以及肿... 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肿瘤治疗中的广泛应用,ICIs肝毒性成为临床实践中不可避免的新挑战。尽管近年来国内外均有相关指南对该问题作了专门的阐述,但仍存在诸多难点。在诊断方面,缺少ICIs肝毒性特异的诊断性生物学标志物,以及肿瘤患者肝损伤病因、合并用药和肝毒性临床表型的复杂性等因素,均可造成ICIs肝毒性诊断困难。在管理方面,激素治疗的最佳剂量和疗程、选择何种免疫抑制剂作为挽救治疗方案,以及重启ICIs治疗等问题,均有待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支持。本文针对上述ICIs相关肝损伤诊断和管理中面临的巨大挑战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肝损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含铋剂和克拉霉素的四联根除方案在幽门螺杆菌一线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55
16
作者 徐小青 孙钦娟 +5 位作者 廖静贤 梁晓 郑青 刘文忠 萧树东 陆红 《胃肠病学》 2012年第1期5-9,共5页
背景:近年经典三联方案对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根除疗效明显下降,建立新型、安全和高效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是临床工作的当务之急。目的:评估含铋剂和克拉霉素的四联方案作为H.pylori一线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0例胃镜... 背景:近年经典三联方案对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根除疗效明显下降,建立新型、安全和高效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是临床工作的当务之急。目的:评估含铋剂和克拉霉素的四联方案作为H.pylori一线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0例胃镜诊断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H.pylori感染患者随机分为3组:7 d三联组(奥美拉唑20 mgbid+阿莫西林1000 mg bid+克拉霉素500 mg bid,疗程7 d)、7 d四联组(7 d三联方案+枸橼酸铋钾220 mg bid,疗程7 d)和2周四联组(方案同7 d四联组,疗程2周)。治疗结束后至少4周行13C-尿素呼气试验以评估根除疗效。H.pylori分离菌株行克拉霉素、甲硝唑和阿莫西林药敏试验。结果:115例患者按方案完成治疗。7 d三联组、7 d四联组和2周四联组按意向治疗(ITT)分析H.pylori根除率分别为70.0%、75.0%和90.0%,按方案(PP)分析分别为73.7%、76.9%和94.7%。2周四联组ITT和PP根除率均显著高于7 d三联组(P<0.05),PP根除率显著高于7 d四联组(P=0.026),而7 d三联组ITT和PP根除率与7 d四联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H.pylori对克拉霉素、甲硝唑和阿莫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24.2%、48.3%和0%,7 d三联组、7 d四联组和2周四联组对克拉霉素耐药菌株的根除率逐渐升高(37.5%、55.6%、8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2周四联组中1例患者因皮肤过敏而未完成治疗外,其余患者的不良反应相似且轻微,耐受性良好。结论:含铋剂和克拉霉素的2周四联方案可明显提高H.pylori根除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可作为H.pylori一线治疗的标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 四联方案 铋剂 克拉霉素 抗药性
下载PDF
沙利度胺对人胰腺癌细胞细胞动力学和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徐晓晶 熊光苏 +4 位作者 李恩灵 朱红音 罗鸿仔 沈冠凤 吴叔明 《胃肠病学》 2012年第7期417-421,共5页
背景:研究显示沙利度胺及其类似物具有免疫调节、抗血管生成、抗炎等多方面的作用,其对多发性骨髓瘤和一些实体瘤的抗肿瘤作用与其免疫调节活性以及抗血管生成、抗增殖和促凋亡特性有关。目的:观察沙利度胺对人胰腺癌细胞细胞动力学和... 背景:研究显示沙利度胺及其类似物具有免疫调节、抗血管生成、抗炎等多方面的作用,其对多发性骨髓瘤和一些实体瘤的抗肿瘤作用与其免疫调节活性以及抗血管生成、抗增殖和促凋亡特性有关。目的:观察沙利度胺对人胰腺癌细胞细胞动力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用于胰腺癌临床辅助治疗的可能性。方法:以沙利度胺干预人胰腺癌细胞株Patu-8988 48 h,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RT-PCR检测VEGFmRNA表达。结果:经不同浓度沙利度胺干预的Patu-8988细胞,生长抑制率、G0/G1期细胞比例和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溶剂对照组(P<0.05),VEGF异构体VEGF121、VEGF165 mRNA表达显著低于溶剂对照组(P<0.05)。结论:沙利度胺能从多方面对胰腺癌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包括直接抑制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周期G0/G1期阻滞和早期凋亡,以及通过抑制VEGF转录而抑制肿瘤血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利度胺 胰腺肿瘤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下载PDF
CESI、简化CDAI和CRP在评估小肠克罗恩病病变范围和活动程度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黎 戈之铮 +5 位作者 高云杰 李晓波 戴军 张尧 薛寒冰 赵韫嘉 《胃肠病学》 2012年第4期208-211,共4页
背景:小肠克罗恩病(CD)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目前胶囊内镜评分指数(CESI)、简化CDAI和CRP在评估小肠CD病变范围和活动程度中的应用价值的研究甚少。目的:探讨CESI、简化CDAI和CRP在评估小肠CD病变范围和活动程度中的应用价值。... 背景:小肠克罗恩病(CD)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目前胶囊内镜评分指数(CESI)、简化CDAI和CRP在评估小肠CD病变范围和活动程度中的应用价值的研究甚少。目的:探讨CESI、简化CDAI和CRP在评估小肠CD病变范围和活动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行胶囊内镜检查并最终确诊为小肠CD的患者58例。分析简化CDAI和CRP与小肠病变范围的关系;评估小肠CD患者临床特征与CESI的相关性;计算简化CDAI和CRP判断胶囊内镜下炎症活动期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对治疗后11例小肠CD患者行胶囊内镜复查,分析CESI改变与简化CDAI和CRP改变的相关性。结果:不同小肠病变范围的简化CDAI和CR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肠CD患者临床特征与CESI无关;简化CDAI和CRP判断胶囊内镜下炎症活动期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均较低。治疗后,CESI改变与简化CDAI和CRP改变无相关性(P>0.05)。结论:简化CDAI和CRP并不能反映胶囊内镜下小肠CD患者病变范围和活动程度;小肠CD的胶囊内镜下黏膜修复情况与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的改善不一致,胶囊内镜下病变好转迟滞于简化CDAI和CRP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囊内镜评分指数 C反应蛋白质 简化克罗恩病活动指数 CROHN病
下载PDF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残留和复发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9
作者 范晓飞 戈之铮 +7 位作者 薛寒冰 赵韫嘉 高云杰 陈晓宇 陈海英 戴军 李晓波 萧树东 《胃肠病学》 2012年第8期462-465,共4页
背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胃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的根治。普通白光内镜检查难以发现ESD术后的残留和复发病变,而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CLE)可对黏膜病变作出实时体内组织学诊断而无需活检。目的:探讨CLE在ESD术后残留和... 背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胃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的根治。普通白光内镜检查难以发现ESD术后的残留和复发病变,而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CLE)可对黏膜病变作出实时体内组织学诊断而无需活检。目的:探讨CLE在ESD术后残留和复发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09年6月~2011年12月上海仁济医院因胃上皮内瘤变或早期胃癌而接受ESD治疗的患者,分别于术后1、3、6个月行CLE随访。综合首次ESD、CLE复查发现病变后追加的手术切除以及CLE活检病理结果作出最终诊断,并与CLE诊断进行对照。结果:共20例行ESD治疗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完成CLE随访。ESD术后1个月CLE复查发现2例残留病变,术后6个月CLE复查发现1例复发病变,CLE诊断均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追加剖腹手术病理诊断2例残留病变为HGIN,1例复发病变为早期分化型腺癌。其余17例患者3次CLE复查均未见病变残留或复发。结论:CLE检查可准确诊断ESD术后残留和复发病变,对ESD术后内镜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胃肿瘤 肿瘤 残余 肿瘤复发 局部
下载PDF
难治性功能性胃肠病发病机制进展及其对药物治疗学的启示 被引量:6
20
作者 季洁如 陈胜良 《胃肠病学》 2018年第9期513-517,共5页
功能性胃肠病(FGIDs)是以症状为处置目标的一类疾病。FGIDs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又极具个体化特点,故很难把握治疗靶点,精准选择治疗药物是难治性FGIDs的临床挑战之一。近年来,关于FGIDs症状产生机制和发病机制的研究有不少进展,本文运... 功能性胃肠病(FGIDs)是以症状为处置目标的一类疾病。FGIDs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又极具个体化特点,故很难把握治疗靶点,精准选择治疗药物是难治性FGIDs的临床挑战之一。近年来,关于FGIDs症状产生机制和发病机制的研究有不少进展,本文运用心身消化整体医学思维,分析这些进展机制中的关键可干预靶点,探讨提升难治性FGIDs的若干实用药物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功能性胃肠病 心身消化病学 肠-脑互动 肠道微生态 十二指肠-Oddi括约肌功能紊乱 胆汁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