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8上海市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年会会议纪要
1
作者 倪蓓文 《上海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749-751,共3页
2018上海市医学会血液学年会于2018年11月16-17日顺利召开。会议由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医学会血液学专科分会主办。共有来自上海市区60多家医院、科研机构、学校数百位正式代表参加会议。
关键词 上海市区 医学会 血液学 会议 年会 学分 科研机构
下载PDF
上海多家三甲医院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淋巴瘤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励菁菁 朱琦 +6 位作者 王椿 胡炯 陈芳源 施菊妹 郝思国 刘澎 俞夜花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9-204,216,共7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发热淋巴瘤患者致病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现状,为临床有效控制感染和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海12家三甲医院血液科收治的粒缺伴发热淋巴瘤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特...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发热淋巴瘤患者致病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现状,为临床有效控制感染和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海12家三甲医院血液科收治的粒缺伴发热淋巴瘤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特点。结果 108株临床分离菌中革兰阴性(G^-)菌67株,占62.04%;革兰阳性(G^+)菌41株,占37.96%。G^-菌中肠杆菌科细菌最多,占全部致病菌的34.26%(37株);G^+菌中葡萄球菌属最多,占全部致病菌的24.07%(26株)。所有致病菌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分布最多,共60株,占所有标本的55.56%,其次为伤口分泌物19株(17.59%)、导管12株(11.11%)、血液10株(9.26%)、其他标本7株(6.48%)。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出的菌株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居多,伤口标本则为产酸克雷伯杆菌,导管以大肠埃希菌多见,而血液标本则以葡萄球菌感染为主。G^+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菌素及庆大霉素类抗生素均不同程度耐药,但对磷霉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利奈唑胺敏感度可达92.9%~100%。G^-菌对部分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之外,对阿米卡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抗生素均较敏感。结论粒缺伴发热淋巴瘤患者致病菌仍以G^-菌为主,分布较为广泛,多药耐药情况严重。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仍可作为G^+菌感染的经验性用药;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等可作为G^-菌感染的用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中性粒细胞减少 发热 细菌 耐药性
下载PDF
上海地区粒细胞缺乏伴肺部感染血液病患者呼吸道分离细菌及耐药性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志超 朱骏 +21 位作者 王椿 胡炯 毛原飞 陈芳源 朱坚轶 刘澎 顾史洋 施菊妹 刘银梅 梁爱斌 丁懿 侯健 何海燕 刘立根 谢英华 朱琦 俞夜花 姚永华 陈蔚 许惠利 韩秀华 郝思国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25-1031,共7页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肺部感染血液病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检出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上海市12所医院血液科粒缺伴肺部感染住院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分离菌株的临床资料、药敏结果,分...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肺部感染血液病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检出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上海市12所医院血液科粒缺伴肺部感染住院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分离菌株的临床资料、药敏结果,分析病原菌分布及其药敏数据,比较不同原发疾病病原菌分布之间的差异。结果共分离病原菌62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38株(22.2%),革兰阴性菌485株(77.8%),非发酵菌占革兰阴性菌的60.2%(292株)。淋巴瘤患者标本中分离革兰阳性菌构成比(35.0%)高于急性髓系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居前5位的细菌分别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04株,16.7%)、肺炎克雷伯菌(88株,14.1%)、鲍曼不动杆菌(62株,10.0%)、铜绿假单胞菌(56株,9.0%)、金黄色葡萄球菌(48株,7.7%)。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率>98%,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4.3%、8.9%,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复方磺胺甲口恶唑敏感率>90%,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低于1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71.4%,未发现耐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粒缺伴肺部感染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分离菌株以革兰阴性菌占多数,其中非发酵菌占50%以上,细菌耐药率整体低于CHINET全国医院大样本监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缺乏 发热 肺部感染 细菌 耐药性
下载PDF
血液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分析及干预效果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蔡永梅 孙志耀 施雨鑫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9-383,共5页
目的观察并分析血液肿瘤疾病患者的医院感染特点,同时探讨洁净病房对感染的干预方式和效果。方法通过调查2018年6月-2019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液科病房收治且接受化疗的血液肿瘤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患者... 目的观察并分析血液肿瘤疾病患者的医院感染特点,同时探讨洁净病房对感染的干预方式和效果。方法通过调查2018年6月-2019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液科病房收治且接受化疗的血液肿瘤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一般情况、伴发基础疾病、住院时间、是否发生医院感染、治疗费用等。在血液科洁净病区内配置各型号EKEAIR~?禹科移动空气灭菌站(简称灭菌站),搭配新风系统和风淋装置,使血液科病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入住普通病房的血液肿瘤患者定为对照组,入住洁净病房的血液肿瘤患者定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住院天数、治疗费用等指标的差异。结果共计129例患者入组研究,其中观察组76例,对照组53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在性别、是否发生感染、住院天数和住院总费用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低于对照组(P<0.001)。发生感染与未发生感染的患者在疾病种类、是否入住洁净病房、住院天数和住院总费用指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来源于髓系造血细胞的髓样肿瘤发生感染的概率高于来源于淋巴细胞的淋巴样肿瘤患者(P=0.039);发生感染的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高于未发生感染的患者(P <0.001)。Cox分析结果显示,剔除年龄、性别、疾病种类等混杂因素的影响后,是否入住洁净病房为影响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对照组与观察组相比危险性增加1.644倍(P=0.030)。对照组患者发生感染的累计风险高于观察组。结论血液肿瘤患者发生的医院感染具有一定临床特征,对于不同疾病可采用不同方案进行感染管理及预防。采用灭菌站辅助新风系统和风淋装置共同构成的洁净病房可以显著降低血液肿瘤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同时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提高了医疗质量,值得在临床加以推广并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医院感染 医疗费用 空气灭菌站
下载PDF
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23例 被引量:14
5
作者 沈莉菁 陈芳源 +5 位作者 肖菲 韩洁英 钟华 钟璐 黄洪晖 徐岚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16-219,共4页
目的观察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观察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患者IFI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23例患者中,治愈3例(13.1%),显效13例(56.5%),总有效率69.6%;进步1例(4.3%);无效6例。用药期间1例出现皮... 目的观察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观察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患者IFI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23例患者中,治愈3例(13.1%),显效13例(56.5%),总有效率69.6%;进步1例(4.3%);无效6例。用药期间1例出现皮疹,1例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1例出现胆红素升高,4例患者有轻度视觉异常。对症处理或停药后均缓解。结论伏立康唑是治疗血液病患者合并IFI患者的高效广谱抗真菌药物,其所致不良事件较少且患者大多能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立康唑 侵袭性真菌感染 治疗 血液病
下载PDF
CCK法检测紫草素及衍生物对血液肿瘤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钟济华 成玲剑 +4 位作者 周文 张义炜 钟华 黄洪晖 陈芳源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年第8期1366-1369,共4页
目的以常用血液肿瘤细胞株为研究对象,体外加入紫草素(代号SK01)、β-羟基-异戊酰紫草素(代号SK17)及其16种人工半合成的紫草素衍生物,研究对血液肿瘤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从中筛选出低毒高效的紫草素类化合物。方法 CCK-8法检测紫草... 目的以常用血液肿瘤细胞株为研究对象,体外加入紫草素(代号SK01)、β-羟基-异戊酰紫草素(代号SK17)及其16种人工半合成的紫草素衍生物,研究对血液肿瘤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从中筛选出低毒高效的紫草素类化合物。方法 CCK-8法检测紫草素及其衍生物对血液肿瘤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即药物半数抑制浓度。结果紫草素-二甲醚衍生物(代号SK36)对多种血液肿瘤细胞株均有很强的细胞毒作用,但对正常细胞株的毒性作用则明显低于SK01和SK17,表现出较好选择性。实验中我们还发现大部分母核Ⅰ紫草素衍生物药物活性强于相对应的母核Ⅱ衍生物。结论 SK36能有效抑制多种血液肿瘤细胞株增殖,而对正常细胞株毒性较小,有较强的选择性,值得进一步开展基础及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K-8 紫草素 紫草素衍生物 细胞增殖 细胞株
下载PDF
斑马鱼血液肿瘤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勇 陈芳源 邓敏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89-895,共7页
斑马鱼已经成为当今人类遗传学和血液学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之一。文章介绍了斑马鱼造血系统的基本生物学特征,并重点阐述了斑马鱼在血液肿瘤学领域的应用和研究概况,显示了斑马鱼在血液肿瘤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均有着独特的应用前景... 斑马鱼已经成为当今人类遗传学和血液学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之一。文章介绍了斑马鱼造血系统的基本生物学特征,并重点阐述了斑马鱼在血液肿瘤学领域的应用和研究概况,显示了斑马鱼在血液肿瘤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均有着独特的应用前景,文章对此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血液肿瘤学 动物模型
下载PDF
N-Myc在造血和血液肿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沈莉菁 曹兰芳 陈芳源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03-507,共5页
N-Myc癌基因在胚胎期造血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一旦机体发生血液恶性肿瘤时,其表达量可升高,并与不良预后显著相关。本文就N-Myc的结构,对各系造血细胞的调控机制,参与各信号通路的交互作用,国内、外的过表达造模研究、... N-Myc癌基因在胚胎期造血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一旦机体发生血液恶性肿瘤时,其表达量可升高,并与不良预后显著相关。本文就N-Myc的结构,对各系造血细胞的调控机制,参与各信号通路的交互作用,国内、外的过表达造模研究、药物干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YC 癌基因 造血系统 血液肿瘤
下载PDF
翻转课堂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53
9
作者 左迪 侯健 《基础医学教育》 2018年第5期360-364,共5页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结合翻转课堂的起源及概念,分析翻转课堂应用于医学教学的成果,总结翻转课堂应用于医学教学的优势,探究翻转课堂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前景,以期为医学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医学教学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应用前景
下载PDF
移动学习在医学教育中的发展与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左迪 侯健 《基础医学教育》 2018年第6期499-502,共4页
移动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医学教育领域取得了迅速发展。文章结合移动学习的概念,分析我国医学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总结移动学习在医学教学中的发展及应用,为医学教育中移动学习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医学教育 移动学习 PBL教学
下载PDF
CYP3A5基因多态性及其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与预后中的意义 被引量:6
11
作者 沈莉菁 陈芳源 +4 位作者 王婷 王海嵘 钟济华 韩洁英 欧阳仁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26-30,共5页
为了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细胞色素P-4503A5(CYP3A5)基因多态性和蛋白表达对患者发病、治疗疗效和预后的影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的方法检测患者骨髓原代细胞的CYP3A5*3基因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 为了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细胞色素P-4503A5(CYP3A5)基因多态性和蛋白表达对患者发病、治疗疗效和预后的影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的方法检测患者骨髓原代细胞的CYP3A5*3基因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YP3A5在骨髓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88例样本中野生型纯合子(CYP3A5*1/*1)23例(26%),杂合子(CYP3A5*1/*3)44例(50%),突变型纯合子(CYP3A5*3/*3)21例(24%)。CYP3A5*3基因型频率为74%,符合中国健康人群分布;CYP3A5*1基因型与耐药显著相关。按基因型分组后,3组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YP3A5蛋白表达检测结果分别为:(36.6±19.2)%、(7.8±9.2)%、(0.5±0.9)%;总生存率分别为(11.6±2.1)月、(30.5±12.2)月、(52.3±8.5)月;无病生存期分别为(7.5±1.8)月、(27±15.8)月、(52.3±8.1)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YP3A5基因多态性与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病无关,与CYP3A5蛋白的表达水平密切相关,而CYP3A5的表达高低与白血病患者的化疗疗效、预后密切相关。对初治AL患者的CYP3A5基因分型检测可以作为预测AL患者疗效和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CYP3A5基因 基因多态性 化疗
下载PDF
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成人初治或复治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倪蓓文 钟璐 +2 位作者 殷婷玉 陈芳源 韩晓凤 《循证医学》 CSCD 2014年第5期277-284,共8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初治或复治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收集2012年12月前公开发表的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初治或复治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研究,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目的探讨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初治或复治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收集2012年12月前公开发表的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初治或复治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研究,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13篇,共558例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初治患者总反应率为82.2%(95%可信区间78.1%-85.7%),完全缓解率为65.5%(95%可信区间58.9%-71.6%);复治患者的总反应率为52.4%(95%可信区间43.1%-61.4%),复治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为28.8%(95%可信区间21.2%-37.8%)。初治患者的长期反应率为59.5%(95%可信区间54.8%-64.2%),复治患者的长期反应率为29.6%(95%可信区间20.4%-40.7%)。结论大剂量地塞米松对于初治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佳,长期缓解率高,而对于复治患者疗效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大剂量地塞米松 初治 复治
下载PDF
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治疗过程中并发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及相关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3
作者 钟华 徐岚 +3 位作者 刘强 陈小龙 韩洁英 陈芳源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12-715,共4页
目的:探讨在同一例患者中出现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small lymphocytic lymphoma/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SLL/CLL)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这2种恶性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骨... 目的:探讨在同一例患者中出现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small lymphocytic lymphoma/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SLL/CLL)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这2种恶性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骨髓涂片,淋巴结活检,染色体细胞遗传学及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FCM等方法,对1例初诊时为SLL/CLL,5年后进展为Ph染色体阳性的CML男性患者进行检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在发病初期经骨髓涂片,淋巴结活检等检测确诊为SLL/CLL,但FISH未检测到Ph阳性的染色体异常。经过5年化疗后,再次骨髓培养检测发现46,XY,t(9;22)(q34;q11)染色体异常,患者骨髓出现CML表现。结论:2种肿瘤细胞群体独立起源,第2肿瘤的发生可能和第1肿瘤的过度治疗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小淋巴细胞 白血病 髓样 慢性 诊断实验 常规
下载PDF
紫草素衍生物SK36对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及凋亡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成玲剑 周文 +7 位作者 李绍顺 黄洪晖 钟济华 沈莉菁 韩晓凤 王海嵘 钟华 陈芳源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81-585,共5页
目的:探讨紫草素衍生物5,8-二甲基-2-β-羟基-异戊酰紫草素(5,8-dimethyl-2-β-hydroxy-isovaleryl shikonin,SK36)对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SK36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光学... 目的:探讨紫草素衍生物5,8-二甲基-2-β-羟基-异戊酰紫草素(5,8-dimethyl-2-β-hydroxy-isovaleryl shikonin,SK36)对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SK36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AnnexinⅤ/PI双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率;FCM法检测caspase-3活性;JC-1染色法检测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结果:SK36能明显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FCM法检测结果显示,SK36作用HL-60细胞24和48 h时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5.55±2.88)%和(72.12±14.50)%,明显高于对照组;caspase-3活性增加,线粒体跨膜电位发生崩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其效应更加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K36在体外可抑制HL-60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紫草素 细胞凋亡 HL-60细胞
下载PDF
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经化疗后肝炎病毒再激活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5
作者 陆莹婷 黄洪晖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1-194,共4页
我国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率一直居高不下,许多罹患其他疾病的患者均合并有HBV感染,在血液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就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合并HBV感染。用来治疗淋巴瘤的药物可能会引起HBV... 我国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率一直居高不下,许多罹患其他疾病的患者均合并有HBV感染,在血液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就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合并HBV感染。用来治疗淋巴瘤的药物可能会引起HBV不同程度的再激活,严重者甚至可导致肝功能衰竭或者死亡。目前,有关利妥昔单纯和(或)化疗对NHL合并HBV感染患者肝炎病毒再激活的研究,已日益受到学者的关注。本文旨在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背景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非霍奇金 肝炎 乙型 慢性 化学疗法 利妥昔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缓解后用中剂量阿糖胞苷治疗248个疗程的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韩洁英 陈芳源 +4 位作者 王婷 钟璐 胡霄飞 徐岚 欧阳仁荣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7期572-574,共3页
背景与目的:近20年来,已认识到中剂量阿糖胞苷(MDAra—C)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用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诱导缓解和缓解后的巩固治疗可提高诱导缓解率和无病生存(DFS),但对化疗剂量增加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则报道不多。本研究旨... 背景与目的:近20年来,已认识到中剂量阿糖胞苷(MDAra—C)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用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诱导缓解和缓解后的巩固治疗可提高诱导缓解率和无病生存(DFS),但对化疗剂量增加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则报道不多。本研究旨在探索MDAra—C对AML缓解后巩固治疗的不良反应和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以阿糖胞苷2g/m^2,静滴2—3h,q12h,连续应用6个剂量为1疗程。观察所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采用相应措施的效果。结果:骨髓抑制较为明显,非造血系统副反应轻微,在采用相应的辅助措施后得到改善。结论:AML缓解后应用MDAra—C作巩固治疗安全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糖胞苷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治疗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后应用rhG-CSF对中性粒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钟济华 黄洪晖 +2 位作者 陈芳源 韩洁英 欧阳仁荣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7期540-543,共4页
背景与目的: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是一种多肽因子,在功能上,可刺激造血干细胞及粒系祖细胞的分化和增殖,促进中性粒细胞的释放和提高粒细胞的趋化、吞噬及氧化代谢功能。本文选取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后应用rhG-CSF,研究其对... 背景与目的: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是一种多肽因子,在功能上,可刺激造血干细胞及粒系祖细胞的分化和增殖,促进中性粒细胞的释放和提高粒细胞的趋化、吞噬及氧化代谢功能。本文选取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后应用rhG-CSF,研究其对中性粒细胞形态、表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正常人、恶性淋巴瘤患者各10例,血液分析仪进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新鲜血涂片瑞氏染色后油镜下观察中性粒细胞形态;采用过氧化氢释放法,琼脂糖测定法,检测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趋化功能;免疫荧光技术和流式细胞仪测量术检测中性粒细胞氧化代谢功能及表型。结果:恶性淋巴瘤患者:①化疗后,部分中性粒细胞胞质内中性颗粒数减少,用rhG-CSF后,胞质内“中毒”颗粒数、空泡数和D hle小体数分别从化疗后的5.4%,3.2%,0.5%增至55.0%,11.8%和4.1%。②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吞噬、趋化及氧化代谢功能分别为2.73μmol/LH2O2.10-6PMN,0.97,51.8%,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5.76μmol/LH2O2.10-6PMN,1.85,76.4%,用rhG-CSF后,功能为7.02μmol/LH2O2.10-6PMN,1.89,78.4%,基本接近甚至超出正常组。③应用rhG-CSF后中性粒细胞CD64的表达从3.78%增至5.18%,CD62L表达显著下调,从7.47%降至3.95%,CD16、CD32、CD14和CD11b在应用rhG-CSF前后均无明显改变。结论:恶性淋巴瘤患者应用rhG-CSF后除能增加中性粒细胞数量外,还可引起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形态、表型出现变化并能部分恢复受损的中性粒细胞功能,从而进一步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淋巴瘤 中性粒细胞 形态 功能 表型
下载PDF
ALA-PDT诱导白血病细胞株HL-60凋亡 被引量:5
18
作者 韩晓凤 曹兰芳 +6 位作者 钟济华 王海嵘 宣正华 朱菁 陈芳源 韩洁英 欧阳仁荣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779-783,共5页
背景与目的:基于5-氨基乙酰丙酸的光动力疗法(ALA-PDT)利用肿瘤细胞对ALA产生的内源性光敏剂原卟啉IX(PpIX)的优先摄取,使肿瘤细胞在受到一定的光照后被选择性地杀伤。到目前为止,ALA-PDT引起肿瘤细胞破坏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研... 背景与目的:基于5-氨基乙酰丙酸的光动力疗法(ALA-PDT)利用肿瘤细胞对ALA产生的内源性光敏剂原卟啉IX(PpIX)的优先摄取,使肿瘤细胞在受到一定的光照后被选择性地杀伤。到目前为止,ALA-PDT引起肿瘤细胞破坏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探讨ALA-PDT对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凋亡诱导作用。方法:以白血病细胞株HL-60为实验模型。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单纯ALA组、单纯光照组及ALA+PDT组。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瑞氏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并用共聚焦激光显微镜(LSCM)观察凋亡细胞的特征。结果:ALA+PDT组光照后细胞形态学可见凋亡改变;MTT法显示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24 h为(46±9)%,48 h为(26±8)%,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光照后4、5和24 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6±9)%、(29±11)%和(51±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LSCM观察AnnexinV-FITC单阳性及AnnexinV-FITC/PI双阳性细胞均具有典型的凋亡特征,而单纯ALA组、单纯光照组及对照组则无上述改变。结论:ALA-PDT能杀伤白血病细胞株HL-60,主要通过诱导凋亡的方式实现的,并呈一定的时间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乙酰丙酸 光动力学治疗 白血病细胞株HL-60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氟达拉宾联合阿糖胞苷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复发及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程澍 王健民 +6 位作者 梁辉 侯健 李晓 吴德沛 李建荣 陈芳源 沈志祥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8-160,共3页
目的观察氟达拉宾联合阿糖胞苷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GSF,FLAG方案)治疗复发及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27例复发及难治性AML患者给予1~3个疗程FLAG方案化疗,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难治性患者、... 目的观察氟达拉宾联合阿糖胞苷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GSF,FLAG方案)治疗复发及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27例复发及难治性AML患者给予1~3个疗程FLAG方案化疗,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难治性患者、早期复发及晚期复发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44.2%(19/43例)、13.2%(5/38例)和73.9%(34/46例)。FLAG方案治疗1个疗程总体有效(OR)率[(CR率+部分缓解(PR)率]为62.2%(79/127例),多个疗程的OR率可达66.9%(85/127例)。阿糖胞苷日均剂量<0.5g的21例患者中,CR率为9.5%(2例);而日均剂量为1.0~3.5g的106例患者中,CR率达52.4%(56例)。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继发感染。结论FLAG方案对于复发及难治性AML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不良反应大多能够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复发 难治 氟达拉宾
下载PDF
异常剪接组织因子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方怡 蔡佳翌 +3 位作者 钟济华 钟华 王海嵘 陈芳源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288-292,共5页
急性白血病的出凝血异常和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的高表达有关。循环血流中的TF主要表达于细胞、微粒(microparticle,MP)和异常剪接TF(alternatively spliced human tissue factor,asHTF)中。为探究asHTF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 急性白血病的出凝血异常和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的高表达有关。循环血流中的TF主要表达于细胞、微粒(microparticle,MP)和异常剪接TF(alternatively spliced human tissue factor,asHTF)中。为探究asHTF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blastic leukemia,AML)出凝血异常中的作用,本研究选用了6种常见的AML细胞株NB4、HL-60、Kasumi-1、U937、K562和THP-1,在RNA水平进行了RT-PCR检测。结果发现,在6种细胞株中仅NB4、U937细胞存在全长TF和asHTF的RNA水平基线表达并经测序验证,对上述2种细胞在蛋白质水平进行了流式细胞仪及TF活性、抗原检测发现,asHTF仅有极少量TF抗原表达且基本无TF活性,而MP相关TF(microparticle associated tissue factor,MP-TF)的抗原和活性显著高于asHTF。结论:在NB4、U937细胞中asHTF基本无促凝作用,而MP-TF有凝血活性且在肿瘤细胞释放TF中占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组织因子 异常剪接组织因子 微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