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并发肿瘤溶解综合征38例临床特点分析
1
作者 王丹 邵静波 +4 位作者 李红 张娜 朱嘉莳 付盼 王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84-690,共7页
目的研究儿童肿瘤溶解综合征(TLS)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情况,为TLS的防治提供临床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就诊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并发TLS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共纳入38例TLS患儿,男27例、... 目的研究儿童肿瘤溶解综合征(TLS)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情况,为TLS的防治提供临床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就诊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并发TLS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共纳入38例TLS患儿,男27例、女11例,中位年龄6.6(2.9~9.9)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8例,急性髓系白血病8例,伯基特淋巴瘤12例,其中12例(31.6%)合并肾脏浸润。37例(97.4%)在化疗前24小时至化疗开始后72小时内发生TLS;符合临床TLS 21例,实验室TLS 17例。患儿发生TLS时,主要表现为急性肾损伤(AKI,20例),恶心呕吐(18例),发热(18例),胸闷、低氧血症(12例)。21例患儿因疾病加重转入PICU治疗,共发生3例TLS相关死亡。采用别嘌醇降尿酸16例,采用重组尿酸氧化酶降尿酸22例。与别嘌醇组比较,重组尿酸氧化酶组实验室TLS比例较高,AKI发生率、重症转PICU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LS发生前-3 d、TLS发生当日、TLS发生后+1 d、+3 d、+5 d共5个时间点之间别嘌醇组的LDH和尿酸水平,重组尿酸氧化酶组的LDH、尿酸和血肌酐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LS发生后+1 d、+3 d、+5 d,重组尿酸氧化酶组的尿酸水平均低于别嘌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负荷血液肿瘤患者在治疗初期发生TLS风险高,尿酸氧化酶可有效降尿酸,减少AKI的发生,降低重症率,缩短TLS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肿瘤 肿瘤溶解综合征 急性肾损伤 尿酸氧化酶 儿童
下载PDF
多中心治疗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长期疗效评价及随访报告 被引量:4
2
作者 汤梦婕 袁晓军 +4 位作者 汤静燕 沈树红 孙立荣 蒋慧 王宁玲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05-1609,共5页
目的评估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005方案对儿童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源自5所儿童血液病治疗中心的2005年5月1日—2009年9月30日初次发病,并纳入ALL-2005方案治疗的53例T-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分别按照中危... 目的评估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005方案对儿童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源自5所儿童血液病治疗中心的2005年5月1日—2009年9月30日初次发病,并纳入ALL-2005方案治疗的53例T-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分别按照中危和高危进行分组后接受不同强度的化疗。回顾性分析诱导缓解率、治疗相关并发症及随访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对T-ALL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53例T-ALL患儿,剔除1例患儿(确诊后2 d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死亡),男44例,女8例;诊断中位年龄为8.1岁,年龄≥10岁的患儿16例(19.2%);外周血白细胞计数≥50×109/L的患儿35例(67.3%)。治疗后第35日的诱导缓解率为88.5%;复发病例为7例(13.5%),复发中位时间为8.3个月,其中骨髓复发4例,中枢神经系统复发3例。随访中位时间为62.0个月;8年总体生存率为(82.6±5.2)%,其中中危组为(91.1±3.2)%,高危组为(51.5±13.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8年无事件生存率为(68.4±6.1)%,中危组和高危组分别为(74.6±5.8)%和(36.9±12.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结论 ALL-2005方案治疗儿童T-ALL可获得较好疗效。诱导期是否获得完全缓解以及危险度分组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T淋巴细胞 儿童 联合化疗 多中心
下载PDF
细胞遗传学检测方法对MLL基因异常儿童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孙恒娟 杜成坎 +2 位作者 李红 柳敏 张泓 《检验医学》 CAS 2022年第12期1196-1199,共4页
目的探讨常规细胞遗传学(CC)方法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诊断混合谱系白血病(MLL)基因异常、染色体11q23异常儿童急性白血病(AL)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21年6月上海市儿童医院收治的初发AL患儿404例,分别采用CC法和FISH技术进... 目的探讨常规细胞遗传学(CC)方法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诊断混合谱系白血病(MLL)基因异常、染色体11q23异常儿童急性白血病(AL)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21年6月上海市儿童医院收治的初发AL患儿404例,分别采用CC法和FISH技术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比较2种方法MLL基因异常检出率差异。结果404例患儿中,采用FISH技术检测出57例(14.1%)MLL基因异常,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40例,其中MLL基因探针信号数目异常23例、MLL基因重排17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儿17例,其中MLL基因探针信号数目异常2例,MLL基因重排15例。CC法检出MLL基因异常27例(6.7%),包括ALL患儿15例,其中明确MLL基因重排伙伴基因13例;AML患儿12例,其中明确MLL基因重排伙伴基因11例。2种方法MLL基因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FISH技术MLL基因异常检出率高于CC法,CC法染色体核型分析可直观呈现MLL基因重排异常类型并明确其伙伴基因;2种方法可优势互补,对MLL基因异常AL的诊断均有较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谱系白血病基因 细胞遗传学检测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染色体核型分析 儿童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血栓栓塞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李贝多(综述) 邵静波(审校)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75-480,共6页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也是最常见的合并血栓的恶性肿瘤。血栓栓塞和患儿凝血功能异常与化疗药物、感染、深静脉置管以及遗传因素等有关,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文章就ALL患儿血栓栓塞的发生机制、临床特...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也是最常见的合并血栓的恶性肿瘤。血栓栓塞和患儿凝血功能异常与化疗药物、感染、深静脉置管以及遗传因素等有关,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文章就ALL患儿血栓栓塞的发生机制、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提高对儿童ALL合并血栓栓塞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凝血功能 血栓栓塞 儿童
下载PDF
儿童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病毒核酸转阴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5
作者 殷荣 陆权 +17 位作者 焦佳丽 林凯 王超 袁浪 丁颖 董娜 王冰洁 牛艳华 方永双 刘威 孙祎璠 邹冰 张晓娥 肖培 孙蕾 杜欣 朱莹莹 董晓艳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07-1311,共5页
目的了解上海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儿鼻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转阴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2022年4月25日至6月8日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儿定点救治医院)因确诊新型冠状... 目的了解上海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儿鼻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转阴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2022年4月25日至6月8日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儿定点救治医院)因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住院的177例患儿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资料。根据患儿胸部影像学表现分为轻型、普通型组;按感染年龄将未接种疫苗患儿分为<3岁、3~<18岁组;根据疫苗接种情况将3~<18岁患儿分为未接种、接种1剂次、接种2剂次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77例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儿中男96例、女81例,发病年龄3(1,6)岁,病毒核酸转阴时间为(10.3±3.1)d。轻型138例、普通型39例。3~<18岁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适龄儿童中未接种疫苗55例、接种1剂次5例、接种2剂次36例。接种2剂次疫苗患儿末次疫苗接种时间≤6个月比>6个月病毒核酸转阴时间更短[(7.1±1.9)比(10.8±3.0)d,t=-3.23,P=0.004]。单因素分析显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转阴时间受未接种疫苗患儿年龄、基础疾病、消化道症状、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情况的影响(t=3.87、2.55、2.04、4.24、3.51、2.92,F=16.27,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长(β=-0.33,95%CI-0.485~-0.182,P<0.001)、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剂次增多(β=-0.79,95%CI-1.463~-0.120,P=0.021)是患儿病毒核酸转阴时间缩短的保护因素,淋巴细胞比例减少(β=-0.02,95%CI-0.044~-0.002,P=0.031)、有基础疾病(β=1.52,95%CI 0.363~2.672,P=0.010)则是患儿病毒核酸转阴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结论淋巴细胞比例减少、有基础疾病的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儿病毒核酸转阴时间长,年龄增长、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剂次增多患儿病毒核酸转阴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新型冠状病毒 Omicron变异株 病毒 核酸转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