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体肿瘤患儿父母化疗期间营养管理体验的现象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洪燕 巩树梅 +1 位作者 朱烨玲 盛金叶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实体肿瘤患者父母在其子女接受化疗期间进行营养管理的体验。方法目的抽样法选择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治疗的实体肿瘤患儿父母16名为研究对象。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收集资料,并运用Colaizzi资料分析方法予以分析。结果在实体... 目的探讨儿童实体肿瘤患者父母在其子女接受化疗期间进行营养管理的体验。方法目的抽样法选择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治疗的实体肿瘤患儿父母16名为研究对象。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收集资料,并运用Colaizzi资料分析方法予以分析。结果在实体肿瘤患儿接受化疗期间,父母面临挑战与困境,同时也有着复杂的情感体验,父母会寻求支持应对并渴望获取营养信息。结论实体肿瘤患儿父母在其子女接受化疗期间,营养干预应侧重家庭支持和信息传递,以增进父母的营养管理能力,从而优化实体肿瘤患儿的营养状况,提高其治疗耐受性及远期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肿瘤 父母 营养管理 经验
下载PDF
儿童颅外恶性实体肿瘤肺转移的不同治疗方式及预后分析
2
作者 汤梦婕 袁晓军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2024年第6期407-411,共5页
目的分析伴有肺转移的颅外恶性实体肿瘤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与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明确诊断的儿童颅外恶性实体肿瘤且同时伴有肺转移患儿的临床特征、病理类... 目的分析伴有肺转移的颅外恶性实体肿瘤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与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明确诊断的儿童颅外恶性实体肿瘤且同时伴有肺转移患儿的临床特征、病理类型、治疗方式及预后情况。结果共纳入57例伴有肺转移的颅外儿童恶性实体肿瘤患儿,男28例,女29例,中位诊断年龄为50.8(2.0-150.0)个月。39例(68.4%)肺部病灶经化疗/手术/放疗后达到完全缓解。本组患儿的3年总体生存率(OS)和3年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67.8%和56.8%;多发肺结节、存在肺外转移、肺转移灶未完全缓解患儿的3年OS分别为68.5%、63.6%和36.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肺转移灶未完全缓解是独立不良预后因素,HR为13.6,95%CI为(3.9-46.3),P<0.0001。结论多发肺结节、存在肺外转移、肺转移灶未获完全缓解的患儿预后较差。化疗是诊断伴有肺转移儿童的首选治疗方式,手术切除和放疗可以作为化疗不敏感患儿的挽救性治疗,肺转移灶是否完全缓解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恶性实体肿瘤 肺转移 预后
下载PDF
儿童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1例
3
作者 章黎华 王维维 +3 位作者 姜文理 马娟 何珂骏 沈立松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95-398,共4页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blastic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 neoplasm,BPDCN)属于造血组织来源的一种恶性肿瘤,其患病率在人群中的占比约为0.04/10万,且多发于老年男性[1]。患者常表现出皮肤病变,并可伴有骨髓、中枢、淋巴...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blastic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 neoplasm,BPDCN)属于造血组织来源的一种恶性肿瘤,其患病率在人群中的占比约为0.04/10万,且多发于老年男性[1]。患者常表现出皮肤病变,并可伴有骨髓、中枢、淋巴结等多部位侵犯。该疾病进展较快,预后不佳,但由于其症状缺乏特异性容易被误诊,且目前尚无标准化的治疗方案,在临床诊治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本研究介绍了1例发生于儿童的BPDCN病例,分析其细胞免疫表型特点,并就该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方面展开讨论,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 免疫分型 化疗
下载PDF
17例Ⅳ期高危神经母细胞瘤肿瘤包绕大血管放疗介入诊治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蒋马伟 吴晔明 +3 位作者 周仁华 陆冬青 吴国华 袁晓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046-1048,共3页
目的:探讨对Ⅳ期高危神经母细胞瘤肿瘤包绕大血管放疗介入时机。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肿瘤放化疗科收治17例Ⅳ期高危神经母细胞瘤肿瘤包绕大血管患儿,其中男性11例,女性6例,对12例行术前化疗、手... 目的:探讨对Ⅳ期高危神经母细胞瘤肿瘤包绕大血管放疗介入时机。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肿瘤放化疗科收治17例Ⅳ期高危神经母细胞瘤肿瘤包绕大血管患儿,其中男性11例,女性6例,对12例行术前化疗、手术、术后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大剂量化疗,然后接受局部放疗;5例因术前化疗效果不明显而行术前放疗。结果:12例中有7例复发:2例脑转移及骨转移、2例局部复发、3例骨转移中2例为腹腔广泛转移,平均复发时间在放疗结束后2个月。5例行术前放疗的患儿中4例放疗后3~4周完成手术,1例出现全身广泛转移死亡。结论:Ⅳ期高危神经母细胞瘤肿瘤包绕大血管者预后较差,复发率高,治疗包括术前化疗、手术、术后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大剂量化疗治疗,对原发肿瘤部位的进一步放疗通常认为是必需的,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巩固化疗前用放疗来提高局控率可减少转移。当术前化疗不敏感时可采用术前放疗,从而获得手术治疗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Ⅳ期高危神经母细胞瘤 复发 放疗
下载PDF
112例恶性实体肿瘤患儿的淋巴细胞谱及化疗后改变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谈珍 袁晓军 +3 位作者 张勤 盛琦 何珂骏 袁向亮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28-732,共5页
目的探讨恶性实体肿瘤患儿的总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及相对比例,并观察化疗对其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初诊恶性实体肿瘤患儿资料,在首次及第二轮化疗开始前采集患儿外周静脉血,检测血常规、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亚群分型... 目的探讨恶性实体肿瘤患儿的总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及相对比例,并观察化疗对其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初诊恶性实体肿瘤患儿资料,在首次及第二轮化疗开始前采集患儿外周静脉血,检测血常规、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亚群分型及绝对数量。结果实体瘤患儿初发时出现各种类型的淋巴细胞低下,最多的表现为CD8+T淋巴细胞数量低下(36.3%),其次是CD4+淋巴细胞减少(31.1%);在不同种类实体瘤患儿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与淋巴数值正常的患儿比较,初始淋巴细胞下降的儿童化疗后易于发生严重感染(19.1%与5.9%,P<0.01),主要是神经母细胞瘤患儿中差异显著(23.9%与6.4%,P<0.01)。实体瘤患儿化疗后淋巴细胞数目显著降低,尤其是CD4+及CD19+淋巴细胞(P<0.01),CD4/CD8比值下降显著(P<0.01)。结论与健康儿童相比,实体瘤患儿淋巴细胞低下的比例较高;第一轮化疗即可导致患儿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下降,化疗对B淋巴细胞及CD4+淋巴细胞杀伤明显,对体液免疫的影响较早出现。重视辅助淋巴细胞增殖和体液免疫的补充可能有助于减少化疗后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 儿童 恶性实体瘤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右美沙芬治疗甲氨蝶呤诱发急性脑病1例报告
6
作者 罗文弢 陈霁晖 +1 位作者 张鑫 喻娟娟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1-146,共6页
目的 提高临床对甲氨蝶呤诱发的急性脑病的认识,探讨右美沙芬特异性治疗甲氨蝶呤相关中枢神经毒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大剂量甲氨蝶呤静脉注射联合甲氨蝶呤鞘注引起急性脑病的诊治经过,并对已发表文献进行复习,评估右... 目的 提高临床对甲氨蝶呤诱发的急性脑病的认识,探讨右美沙芬特异性治疗甲氨蝶呤相关中枢神经毒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大剂量甲氨蝶呤静脉注射联合甲氨蝶呤鞘注引起急性脑病的诊治经过,并对已发表文献进行复习,评估右美沙芬的潜在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该患儿诊断伯基特淋巴瘤IV期,纳入CNCL-B-NHL-2017 C组方案化疗,首次给予甲氨蝶呤后当天出现头痛、视物不能等临床症状,头颅MRI显示双侧枕叶皮层区及双侧小脑半球见多发斑片状T2WI高信号影,给予右美沙芬治疗后,患儿双眼视力逐渐恢复,临床症状缓解。结论 对甲氨蝶呤诱发的急性脑病,早期给予右美沙芬治疗,可能对甲氨蝶呤引起的严重神经毒性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蝶呤 神经毒性 右美沙芬
下载PDF
儿童尤文肉瘤家族肿瘤50例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董玉双 谈珍 +1 位作者 张勤 袁晓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30-535,共6页
目的分析儿童尤文肉瘤家族肿瘤(ESFT)的临床、病理、分子表型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8月至2018年12月经病理诊断为ESFT的50例患儿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50例患儿中,男29例、女21例;中位发病年龄8岁(生后7天~14岁),中位随访时间3... 目的分析儿童尤文肉瘤家族肿瘤(ESFT)的临床、病理、分子表型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8月至2018年12月经病理诊断为ESFT的50例患儿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50例患儿中,男29例、女21例;中位发病年龄8岁(生后7天~14岁),中位随访时间35个月(1~137个月)。23例患儿的首发症状为局部疼痛,21例为无痛性肿块(其中19例肿块≥8 cm),6例表现为双下肢运动障碍、发热、打鼾等。15例初诊时已发生转移。50例患儿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提示100%(50/50)CD99阳性、80%(20/25)FLI-1阳性、80%(4/5)NKX2.2阳性;32例(32/35,91%)存在EWSR1融合基因易位。50例患儿中32例接受手术加化疗及放疗的联合治疗。3年总体生存率(3y-OS)为(68.2±6.9)%,其中无转移组3y-OS为(78.7±7.2)%,转移组3y-OS为(20.6±16.1)%(P<0.001)。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无转移、肿瘤直径<8 cm、原发于四肢、手术为完整切除、联合治疗以及联合放疗的患儿生存时间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远处转移、手术未完整切除、未接受联合治疗是导致ESFT患儿预后差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结合EWSR1基因易位及CD99、FLI-1、NKX2.2分子表达可提高ESFT诊断的正确率;初诊时远处转移、肿块未完整切除、未接受联合治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文肉瘤家族肿瘤 临床特点 病理 分子表型 预后
下载PDF
Menin-MLL蛋白相互作用及相关抑制剂在MLL基因重排白血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方馨悦 石岚 +3 位作者 夏思易 王佳璇 吴英理 何珂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87-1298,共12页
混合谱系白血病(mixed lineage leukemia,MLL)基因重排(MLL-rearranged,MLL-r)引起的急性白血病亚型侵袭性高且预后不良,缺少特异性治疗手段。MLL蛋白具有组蛋白甲基转移酶活性,在胚胎发育和正常造血中必不可少,可通过功能结构域与多种... 混合谱系白血病(mixed lineage leukemia,MLL)基因重排(MLL-rearranged,MLL-r)引起的急性白血病亚型侵袭性高且预后不良,缺少特异性治疗手段。MLL蛋白具有组蛋白甲基转移酶活性,在胚胎发育和正常造血中必不可少,可通过功能结构域与多种蛋白质相互作用,形成大分子复合体,并通过表观修饰调节下游靶基因的表达。MLL-r转录形成MLL融合蛋白(MLL fusion protein,MLL-FP),其中MLL蛋白的C端被融合伙伴蛋白所取代。现已发现超过100种融合伙伴蛋白。分子机制研究发现,Menin蛋白是MLL-FP致白血病必不可少的辅助因子,通过与MLL-N端特定区域相互作用形成关键致病复合体,导致特定靶基因的异常表达。这为Menin-MLL相互作用抑制剂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截至目前,多种小分子化合物被发现能抑制Menin-MLL相互作用,包括噻吩嘧啶类、哌啶类、嘧啶类和大环拟肽类。至少7种以此为原型开发的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部分已在安全性、耐受性和疗效方面取得乐观的初步数据。该文从MLL蛋白的结构功能、MLL-r导致白血病的机制出发,对Menin-MLL蛋白相互作用抑制剂在MLL-r白血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LL基因重排白血病 MENIN 靶向治疗 Menin-MLL抑制剂
下载PDF
伴卡梅现象儿童血管瘤36例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9
作者 黄世浩 袁晓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17-921,934,共6页
目的分析具有卡梅现象的儿童血管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就诊的伴有卡梅现象的儿童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36例血管瘤儿童伴有卡梅现象,占同期血管瘤就诊患儿的0.6%。5例(13.... 目的分析具有卡梅现象的儿童血管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就诊的伴有卡梅现象的儿童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36例血管瘤儿童伴有卡梅现象,占同期血管瘤就诊患儿的0.6%。5例(13.9%)患儿在发病早期出现典型卡梅现象,26例(72.2%)肿块位置浅表,瘤体小,4例(11.1%)肿块位于组织深部,瘤体相对较大,1例(2.8%)以便血为首发症状,肿块未被发现。中位随访时间为86个月。所有患儿确诊时中位血小板计数为24.5(11.8~43.5)×10^(9)/L,治疗后恢复至168.0(101.8~314.5)×10^(9)/L。24例接受综合治疗的患儿均获得完全缓解;12例接受单一治疗的患儿中,5例获得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4例治疗无效。所有患儿的总体完全缓解率为80.6%,部分缓解率为8.3%,无效率为11.1%;7年总体生存率为88.9%,病死率为11.1%。结论症状隐匿是卡梅现象发病的早期特点。瘤体进行性增大或伴有其他出凝血异常症状的血管瘤患者,需尽早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梅现象 临床特点 治疗 儿童
下载PDF
61例儿童肾母细胞瘤的诊断治疗与随访 被引量:4
10
作者 何珂骏 张勤 +1 位作者 袁晓军 盛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90-893,共4页
目的评价不同因素对儿童肾母细胞瘤生存率的影响,以期更合理地选择治疗方式,进一步改善患儿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科2007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1例肾母细胞瘤病例,采用Kaplan-Meier生存... 目的评价不同因素对儿童肾母细胞瘤生存率的影响,以期更合理地选择治疗方式,进一步改善患儿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科2007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1例肾母细胞瘤病例,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1例患儿中,男童41例,女童20例,4年预期总体生存率为91.8%。各临床分期4年预期总体生存率Ⅰ+Ⅱ期为100%,Ⅲ期为90.5%,Ⅳ+Ⅴ期为78.6%,晚期肾母细胞瘤生存率明显低于早期组,而肿瘤残留或破溃组患儿的生存率较无瘤组明显降低(4年总体生存率:82.6%vs 97.4%,P<0.05)。结论儿童肾母细胞瘤的总体预后良好,规范的多学科联合诊治模式改善了该病的预后,临床分期和肿瘤是否残留或破溃是重要的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母细胞瘤 化疗 联合诊治 儿童
下载PDF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3(CD58)在儿童期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近期疗效判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翀 赵惠君 +4 位作者 蒋黎敏 袁晓军 李莉 汤静燕 沈立松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717-721,共5页
本研究评估CD58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近期疗效判断中的价值。应用四色流式细胞分析技术观察135例儿童期B-ALL患者CD58分子的表达特点;建立用CD58/CD10/CD34/CD19抗体组合检测B-ALLMRD的方案;结合CD58的表达情况和MRD监测结果分... 本研究评估CD58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近期疗效判断中的价值。应用四色流式细胞分析技术观察135例儿童期B-ALL患者CD58分子的表达特点;建立用CD58/CD10/CD34/CD19抗体组合检测B-ALLMRD的方案;结合CD58的表达情况和MRD监测结果分析CD58在B-ALL中的预后价值。结果表明135例B-ALL的平均CD58MFI为113.08±63.33,15例正常骨髓的CD19+CD10+细胞的平均CD58MFI为14.68±5.26,两者差异显著(P<0.01);51.9%(70/135)B-ALL患者的CD58分子强表达,可以用CD58为指标进行MRD检测;CD58/CD10/CD34/CD19抗体组合的有效频率仅次于TdT/CD10/CD34/CD19,为51.9%;CD58高表达组的MRD阳性率显著低于CD58低表达组(P<0.05)。结论CD58可以作为B-ALLMRD检测的指标,此结果丰富了MRD检测的组合;CD58的高表达可以作为B-ALL预后较好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CD58 微小残留病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
下载PDF
JEB方案治疗22例儿童卵黄囊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珂骏 袁晓军 +1 位作者 张勤 盛琦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043-1045,共3页
目的:探讨JEB化疗方案对儿童卵黄囊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3月至201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22例行JEB方案化疗的卵黄囊瘤患儿,分析年龄、性别、原发部位、Brodeur分期、肿瘤大小等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在22... 目的:探讨JEB化疗方案对儿童卵黄囊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3月至201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22例行JEB方案化疗的卵黄囊瘤患儿,分析年龄、性别、原发部位、Brodeur分期、肿瘤大小等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在22例卵黄囊瘤患儿中,初发病例18例,复发4例;男性8例,女性14例,中位发病年龄为21.5(6~132)个月。4年总体生存(OS)率为(79.9±17.8)%,无事件生存(EFS)率(69.3±20.8)%。复发患儿再次缓解率达100%。结论:以JEB方案结合手术切除肿瘤能明显改善卵黄囊瘤患儿的预后,尤其对复发患儿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黄囊瘤 化疗 疗效 儿童
下载PDF
多学科综合治疗71例儿童横纹肌肉瘤的效果评估 被引量:5
13
作者 徐艳丽 施诚 +1 位作者 仁谈珍 袁晓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1145-1151,共7页
目的:评价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MS)多学科诊疗草案重庆方案(CQ-RMS-2009)多学科综合治疗(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儿童RMS的有效性,探讨RMS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6年4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目的:评价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MS)多学科诊疗草案重庆方案(CQ-RMS-2009)多学科综合治疗(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儿童RMS的有效性,探讨RMS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6年4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治疗、年龄<14岁RMS患儿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因素对RMS患儿长期生存的影响。结果:71例RMS患儿纳入研究,男女比例1.84:1;中位诊断年龄为47(2~16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2(15~165)个月。5年总体生存率(5-year overall sur-vival,5y-OS)和5年无事件生存率(5-year event free survival,5y-EFS)分别为(61.9±5.1)%和(56.1±4.2)%。2006年5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患儿5y-OS为(48.1±12.1)%,2010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患儿的5-OS为(73.3±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2);5y-EFS分别为(35.9±11.7)%和(69.8±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4)。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术后临床分组、治疗模式、危险度分组是影响RMS患儿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的重要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临床分组及治疗模式是影响患儿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当RMS确诊时,多数患儿处于中晚期,OS偏低,MDT模式可有效改善RMS患儿的预后,降低晚期患儿复发/疾病进展率,对于疾病复发/进展后的局部控制同样有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纹肌肉瘤 多学科综合治疗 预后 儿童
下载PDF
粒细胞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儿童血液肿瘤化疗后感染效果及安全性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霁晖 翟晓文 +6 位作者 谈珍 王易 孙立荣 潘凯丽 王红美 王宏胜 袁晓军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22年第1期32-37,共6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预防儿童血液肿瘤化疗后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在6家三级甲等医院住院化疗的134例患儿,其中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60例,...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预防儿童血液肿瘤化疗后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在6家三级甲等医院住院化疗的134例患儿,其中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60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38例,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9例,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4例,西北妇女儿童医院2例,山东省千佛山医院1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GM-CSF组(38例)、G-CSF组(45例)、GM-CSF+G-CSF组(51例)。比较3组间感染、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恢复时间、血小板计数(Plt)降低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儿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共发生感染64例(47.8%),其中GM-CSF组18例(47.4%),G-CSF组20例(44.4%),GM-CSF+G-CSF组26例(51.0%);G-CSF组患儿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高于GM-CSF组和GM-CSF+G-CSF组[22.2%(10/45)比2.6%(1/38)、4.0%(2/51),χ^(2)=12.00,P=0.002]。所有患儿ANC恢复至≥1.5×10^(9)/L的中位时间为10.5 d(8 d,15 d),其中GM-CSF组为12 d(10 d,16 d),G-CSF组为9 d(8 d,12 d),GM-CSF+G-CSF组为10 d(8 d,16 d)。所有患儿中101例(75.4%)骨髓抑制期Plt<50×10^(9)/L,79例(59.0%)Plt<20×10^(9)/L。3组间Plt<50×10^(9)/L和<20×10^(9)/L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儿中24例(17.9%)发生不良反应,包括发热20例(14.9%),咽痛2例(1.5%),恶心1例(0.7%),腹泻1例(0.7%);未发生2级以上不良反应。3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M-CSF和G-CSF预防儿童血液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感染的效果相当,二者联用耐受性较好。单用GM-CSF及其与G-CSF联用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较低,可能与GM-CSF对肺部感染起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儿童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感染
原文传递
52例颅内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的临床特征及生存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艳丽 管文斌 +4 位作者 茅伟伟 朱传营 张勤 袁晓军 谈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22-1227,共6页
目的·总结近8年诊治过的颅内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atypical teratoid/rhabdoid tumor,AT/RT)患儿的临床特征及生存情况,并分析其生存相关因素,为进一步分层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20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 目的·总结近8年诊治过的颅内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atypical teratoid/rhabdoid tumor,AT/RT)患儿的临床特征及生存情况,并分析其生存相关因素,为进一步分层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20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救治的AT/RT患儿52例,记录其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儿3年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3年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根据患儿年龄,将其分为≥3岁组和<3岁组,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及生存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临床特征对患儿总体生存的影响。根据不同的生存结局,探讨患儿免疫组织化学指标表达的意义。结果·AT/RT患儿中,男性34例、女性18例,65.4%的患儿小于3岁,平均发病年龄为(35.2±28.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7.7个月。患儿的3年PFS及3年OS分别为(29.3±7.6)%和(30.4±7.6)%。2组患儿在接受放射治疗(放疗)及化学治疗(化疗)、出现严重并发症、3年PFS和3年OS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岁、原发肿瘤侵犯椎管、有播散转移、次全切除肿瘤、未接受放疗或化疗的患儿的生存风险较大(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肿瘤有播散转移是患儿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4)。对患儿的免疫组织化学指标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存活患儿的SYN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死亡患儿(P=0.003)。结论·年龄小于3岁的AT/RT患儿存在较多严重并发症且总体生存率较低,需要施行更精细的分层治疗方式及多样化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 恶性脑肿瘤 生存分析
下载PDF
CD5^(+)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髓系白血病各1例报道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维维 章黎华 +3 位作者 姜文理 何珂骏 万江波 沈立松 《检验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196-199,共4页
CD5通常在T细胞上强表达,在B细胞上有一小群弱表达。一般情况下,CD5的异常表达与疾病预后相关。本研究报道2例CD5异常表达的急性白血病病例:1例CD5^(+)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和1例CD5^(+)急性髓系... CD5通常在T细胞上强表达,在B细胞上有一小群弱表达。一般情况下,CD5的异常表达与疾病预后相关。本研究报道2例CD5异常表达的急性白血病病例:1例CD5^(+)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和1例CD5^(+)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myeloid leukemia,AML),临床少见,需要与多种疾病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5异常伴随 急性白血病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 淋巴瘤 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
下载PDF
儿童及青少年横纹肌肉瘤多中心临床研究——CCCG-RMS-2016中期研究报告 被引量:4
17
作者 段超 张伟令 +20 位作者 孙青 刘江华 马典庆 徐艳丽 郭雪梅 彭晓敏 陈开澜 赵艳霞 徐娜 李静 孙立荣 李建新 黎阳 方拥军 袁晓军 屈丽君 刘炜 赵卫红 黄东生 倪鑫 马晓莉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78-82,96,共6页
目的总结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CCCG-RMS-2016方案中期研究数据。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对符合入组条件的新确诊RMS患儿,按照CCCG-RMS-2016方案进行治疗、评估及随诊,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213例新诊断的... 目的总结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CCCG-RMS-2016方案中期研究数据。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对符合入组条件的新确诊RMS患儿,按照CCCG-RMS-2016方案进行治疗、评估及随诊,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213例新诊断的RMS患儿纳入研究,男122例(57.3%),女91例(42.7%)。中位年龄47.5(3~155)个月。低危组31(14.6%)例,中危组100(46.9%)例,高危组42(19.7%)例,中枢侵犯组40(18.8%)例。中位随访时间25(1~61)个月。4年总生存率为73.5±3.6%,4年无进展生存率为63.0±4.0%,其中低、中、高危组及中枢侵犯组4年OS分别为:100%、(80.9±4.5)%、(56.1±8.6)%及(32.2±15.1)%;4年PFS分别为:(93.5±3.2)%、(69.4±5.6)%、(39.5±8.8)%及(32.2±15.1)%。患儿的OS及PFS与原发部位、病理亚型、淋巴结转移、浸润程度及手术切除程度相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危险度分组及肿瘤浸润(T)程度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CCG-RMS-2016中期报告数据反应了我国当前RMS的诊治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纹肌肉瘤 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 儿童 青少年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带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思考 被引量:4
18
作者 袁晓军 邹鹿鸣 董利军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97-99,103,共4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规培”)是国际医学界公认的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必由之路,也是有望解决我国临床医师诊治水平参差不齐、优质医疗资源匮乏的根本措施之一。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现行的住规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议改革现...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规培”)是国际医学界公认的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必由之路,也是有望解决我国临床医师诊治水平参差不齐、优质医疗资源匮乏的根本措施之一。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现行的住规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议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加强规培学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的培训,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医学人文素养,以培养出岗位胜任力和心理素质出色、可担当抗击大流行病重任的主力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胜任力 公共卫生 医学人文
原文传递
唑来膦酸对骨质转移的神经母细胞瘤儿童生存的影响
19
作者 谈珍 何珂骏 +3 位作者 汤梦婕 张勤 袁晓军 吴晔明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2期196-200,共5页
目的回顾分析应用唑来膦酸对于骨质转移的高危组神经母细胞瘤患儿5年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初诊并治疗的骨质转移的高危组神经母细胞瘤儿童36例,其中13例儿童使用唑来膦酸,剂量2. 3 mg/m^2,在化疗前1 d静... 目的回顾分析应用唑来膦酸对于骨质转移的高危组神经母细胞瘤患儿5年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初诊并治疗的骨质转移的高危组神经母细胞瘤儿童36例,其中13例儿童使用唑来膦酸,剂量2. 3 mg/m^2,在化疗前1 d静脉滴注。结果 36例骨质转移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为13. 3%,总体生存率为32. 5%,患者生存时间最少8个月,最大随访时间7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41. 4个月。使用唑来膦酸的13例骨质转移神经母细胞瘤患儿与同期常规化疗的23例患儿比较,总体生存率有显著提高(65. 9%vs 13%,P=0. 001)。结论对于骨质转移的高危组神经母细胞瘤儿童,常规化疗中加用唑来膦酸可能延长总体生存率,经济有效,值得进一步开展前瞻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高危组 骨质转移 唑来膦酸
下载PDF
复发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长期随访结局与挽救治疗策略分析
20
作者 何珂骏 袁晓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43-447,共5页
目的:分析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复发的临床特点、生存情况,并对挽救治疗的策略进行讨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接受治疗后出现复发的43例NB患儿的复发类型、复发时间及... 目的:分析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复发的临床特点、生存情况,并对挽救治疗的策略进行讨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接受治疗后出现复发的43例NB患儿的复发类型、复发时间及初始治疗情况;通过生存分析、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并对挽救治疗的情况进行初步评价。结果:共纳入43例复发儿童NB中,男女性别比2.1∶1,初发时中位诊断年龄为3.7(0.7~15.6)岁,复发时中位年龄为5.5(1.9~17.0)岁。9例患儿为局部复发,34例为多部位复发,主要累及部位包括骨骼、淋巴结、骨髓以及中枢神经系统。43例复发患儿中,1例初治为低危组、7例中危组,35例高危组。复发后经过再次治疗的随访中位时间为5.3年,截至末次随访时间有17例患儿处于生存状态,1、3、5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6.0±6.4)%、(42.0±7.8)%和(36.3±7.7)%。放疗的缺失是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HR=2.3;95%CI:1.14~3.7)。局部复发后接受再次完整手术和放疗的患儿结局较好。VIT方案(长春新碱、伊立替康联合替莫唑胺)的血液学毒性显著低于其他挽救化疗方案。结论:儿童NB的复发后挽救治疗需要根据复发类型、复发时间和初治情况等综合分析。VIT方案的毒性较低,疗效与其他方案相当,对复发NB的挽救治疗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儿童 复发 结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