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瑞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人营养治疗建议(2023版) 被引量:2
1
作者 施咏梅 蒋咏梅 +2 位作者 罗茜 金倩雯 陈尔真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期49-52,共4页
营养支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人,尤其是危重症病人救治的综合治疗措施之一。营养治疗遵循营养风险筛查→评估→干预→监测的规范流程,遵循“五阶梯”营养治疗原则。通过合理膳食、规范的营养支持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增强免疫功能,改... 营养支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人,尤其是危重症病人救治的综合治疗措施之一。营养治疗遵循营养风险筛查→评估→干预→监测的规范流程,遵循“五阶梯”营养治疗原则。通过合理膳食、规范的营养支持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增强免疫功能,改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营养治疗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原文传递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陈格亮 张静 +2 位作者 花超 蒋咏梅 刘加新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年第4期411-415,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行胃癌根治术治疗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PN(全肠外营养)组、TEN(全肠内营养)组、EPN(肠外联...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行胃癌根治术治疗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PN(全肠外营养)组、TEN(全肠内营养)组、EPN(肠外联合肠内营养)组,每组30例。TPN组给予早期全肠外营养治疗,TEN组给予早期全肠内营养治疗,EPN组给予早期肠外+肠内营养治疗,比较三组临床治疗效果及肛门排气时间、术院住院时间、日均营养费用。结果营养治疗前,三组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e-Alb)、转铁蛋白(TRF)、血红蛋白(Hb)及体重(BW)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营养治疗后,三组Alb、Pre-Alb、TRF水平较营养治疗前明显提高(P <0. 05),EPN组Alb、Pre-Alb水平显著高于TPN组、TEN组,三组治疗后TRF、Hb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 0. 05);三组治疗后BW较治疗前明显降低,EPN组略高于TPN组、TEN组(P> 0. 05);三组肝肾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KP)、凝血酶原时间(PT)、胆红素(BIL)、尿素氮(BUN)、肝酐(Cr)水平在营养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三组T淋巴细胞亚群CD_3^+、CD_4^+、CD_8^+、CD4+/CD_8^+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 0. 05);治疗后,三组CD_3^+、CD_8^+水平均明显下降,CD_4^+、CD_4^+/CD_8^+水平明显上升,EPN组CD_3^+、CD_8^+水平显著低于TPN组、TEN组,CD_4^+、CD_4^+/CD_8^+水平显著高于TPN组、TEN组(P <0. 05);术后,EPN组并发症发生率(10. 00%)显著低于TPN组(36. 67%)、TEN组(33. 33%)(P <0. 05); EPN组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TPN组、TEN组(P <0. 05),三组日均营养费用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0. 05),TEN组日均营养费用显著低于TPN组、EPN组(P <0. 05)。结论针对行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功能,促进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患者体重损失,对患者肝肾功能无任何影响,且营养费用合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术后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下载PDF
基于多学科协作的营养护理干预方案优化在胰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陈乐英 刘诗光 +4 位作者 黄仲妍 凌志颉 邓侠兴 蒋咏梅 沙莎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8年第A02期2-4,共3页
目的:评价基于多学科协作的营养护理干预方案优化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术后康复及卫生经济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上海瑞金医院胰腺中心二病区以邓侠兴主任为主刀的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患者108例,将2017年8-12月收治的5... 目的:评价基于多学科协作的营养护理干预方案优化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术后康复及卫生经济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上海瑞金医院胰腺中心二病区以邓侠兴主任为主刀的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患者108例,将2017年8-12月收治的51例患者采用营养护理优化处理方案,设为优化组;2017年1-7月收治的57例患者采用外科一般营养护理方案,设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营养相关性指标、术后康复情况、卫生经济学指标。结果:(1)优化组术后BMI指数、血液生化指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2)与术后第一天相比较,优化组术后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恢复快(ΔHB14-1、ΔALB14-1、ΔPA14-1)(P<0.05)(3)与对照组相比较,优化组的术后营养风险有所下降(P<0.05)(4)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是首次排便时间、经口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多学科协作的营养护理方案优化后,能有效改善胰腺癌术后患者营养状态、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护理 胰腺癌 优化
下载PDF
比较两种营养评估工具在外科老年病人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晔 蒋咏梅 +2 位作者 罗茜 施咏梅 曹伟新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3年第4期364-368,共5页
目的:评价微型营养评定简表(MNA-SF)和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工具在外科老年住院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32例外科老年住院病人在入院后48 h内分别用MNA-SF和NRS2002进行营养评估和筛查,并进行营养相关指标检测,包括体质量指数、上臂... 目的:评价微型营养评定简表(MNA-SF)和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工具在外科老年住院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32例外科老年住院病人在入院后48 h内分别用MNA-SF和NRS2002进行营养评估和筛查,并进行营养相关指标检测,包括体质量指数、上臂围、小腿围、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评判两种营养评估工具对外科老年住院病人临床结局(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的预测能力。结果:MNA-SF评估得出外科老年住院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为8.3%,存在营养不良风险者达36.4%;NRS2002筛查提示存在营养风险者达65.1%,且随年龄增长而升高(r=0.33,P<0.001)。两种工具的评估和筛查结果与传统的单一营养指标均显著相关(P<0.001)。MNA-SF与NRS2002之间的比较显示两者评估结果为中等一致性(k=0.457,P<0.001)。两种工具评估结果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无相关性。NRS2002得分值越高,则住院时间越长(调整r2=0.403,t=4.923,P<0.001);MNA-SF和血清白蛋白水平则与住院时间无相关性。结论:MNA-SF和NRS2002的评估、筛查侧重点不同,但均可用于外科老年住院病人,与MNA-SF和血清白蛋白水平相比,NRS2002对于临床结局———住院时间的预测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筛查 营养评估 外科老年住院病人 微型营养评定 营养风险筛查2002
原文传递
白蛋白的临床应用及在营养治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23
5
作者 罗茜 曹伟新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7年第5期315-318,共4页
白蛋白对低血容量患者可迅速扩容,并能维持稳定的血浆胶体渗透压。但是,当疾病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时,白蛋白可能不起作用或起反作用。由于白蛋白的半衰期长,且必须分解成氨基酸才能被机体利用,而所含必需氨基酸种类较少,故其营养价... 白蛋白对低血容量患者可迅速扩容,并能维持稳定的血浆胶体渗透压。但是,当疾病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时,白蛋白可能不起作用或起反作用。由于白蛋白的半衰期长,且必须分解成氨基酸才能被机体利用,而所含必需氨基酸种类较少,故其营养价值有限。但是,白蛋白能提高严重低蛋白血症患者接受肠内营养时的肠道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蛋白 低蛋白血症 营养治疗
下载PDF
提高口服营养补充依从性临床管理实践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31
6
作者 吴蓓雯 叶向红 +6 位作者 李素云 邵小平 唐小丽 谌永毅 秦莉媛 戚倩 曹伟新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21年第5期487-494,共8页
口服营养补充是无肠内营养禁忌证的营养不良或营养风险患者首选的营养治疗。患者的依从性是影响口服营养补充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提高患者对口服营养补充的依从性对于实现营养治疗目标、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受到来自患... 口服营养补充是无肠内营养禁忌证的营养不良或营养风险患者首选的营养治疗。患者的依从性是影响口服营养补充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提高患者对口服营养补充的依从性对于实现营养治疗目标、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受到来自患者、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制剂等因素的影响,当前临床实践情境中患者对口服营养补充的依从性并不理想,亟待进一步规范口服营养补充的临床管理实践,以提升患者对口服营养补充的依从性,具体内容包括:①营养治疗的最佳团队建设;②口服营养补充治疗计划实施前的患者评估;③口服营养补充患者的健康教育;④口服营养补充不耐受症状的预防与处理;⑤影响营养素摄入的疾病和症状的处理;⑥提高患者对制剂接受度的方法;⑦患者的随访与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营养补充 依从性 临床管理实践 共识
下载PDF
普外科住院病人营养状况及营养干预的现状调查 被引量:2
7
作者 蒋咏梅 施咏梅 +4 位作者 张培红 罗茜 周雯迪 宣呈杰 曹伟新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4期347-351,共5页
目的:调查住院病人营养(及营养干预)状况,分析营养不良与住院时间的相关性。方法 :于2015年世界营养日纳入本院外科住院病人97例,采用世界营养日问卷进行调查。以病人BMI<18.5和(或)近3个月内非主观体重下降>5%作为营养不良的判... 目的:调查住院病人营养(及营养干预)状况,分析营养不良与住院时间的相关性。方法 :于2015年世界营养日纳入本院外科住院病人97例,采用世界营养日问卷进行调查。以病人BMI<18.5和(或)近3个月内非主观体重下降>5%作为营养不良的判定标准。结果:(1)所调查病人中有31例(31.96%)营养不良。(2)恶性肿瘤与非恶性肿瘤病人中营养不良患病率分别为32.50%和29.41%,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消化系统(37.88%)与非消化系统(7.14%)恶性肿瘤病人营养不良患病率间有统计学差异(P=0.03),胃、十二指肠(50.00%)与结肠直肠(16.67%)恶性肿瘤病人的营养不良患病率间亦有统计学差异(P=0.02)。(3)在营养不良和无营养不良的病人中,分别有12例(38.71%)和17例(25.76%)接受营养干预。其中,肠外营养例数是肠内营养的4倍,肠外营养主要见于消化系统疾病病人。(4)营养不良病人的住院时间显著长于无营养不良病人(P<0.001),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的住院时间显著长于非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P<0.001)。结论:BMI<18.5和(或)>5%的非主观体重下降可作为初筛住院病人营养不良的标准。营养不良延长病人住院时间。住院病人营养干预及其方式,有待提高临床认知和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不良 住院时间 营养干预
原文传递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对围手术期病人营养干预的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曹伟新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6年第1期1-3,共3页
减少围手术期病人空腹期和给予合理的营养干预,可优化病人的代谢状态,使手术和临床效益最大化;包括在麻醉过程中保持最佳代谢状态,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减少肌肉的分解代谢,最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缩短住院时间。围手术期管理,包括针... 减少围手术期病人空腹期和给予合理的营养干预,可优化病人的代谢状态,使手术和临床效益最大化;包括在麻醉过程中保持最佳代谢状态,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减少肌肉的分解代谢,最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缩短住院时间。围手术期管理,包括针对性分析、评估和处理围手术期风险、营养状况和并发症,正确把握手术适应证和时机[1-2]。对围手术期病人营养干预的研究和应用处于不断发展状态。因此,无论医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围手术期 营养干预
原文传递
外科恶性肿瘤病人的营养干预:多视角认知与多模式践行 被引量:1
9
作者 曹伟新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8年第1期1-4,共4页
恶性肿瘤(以下简称肿瘤)相关的营养不良是临床常见问题。10%~20%的肿瘤病人死亡归咎于营养不良而非肿瘤本身。严重的营养不良可影响肿瘤病人的手术治疗及其临床结局。尽管如此,存在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的肿瘤病人中仅30%~60%接受营养干... 恶性肿瘤(以下简称肿瘤)相关的营养不良是临床常见问题。10%~20%的肿瘤病人死亡归咎于营养不良而非肿瘤本身。严重的营养不良可影响肿瘤病人的手术治疗及其临床结局。尽管如此,存在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的肿瘤病人中仅30%~60%接受营养干预;还有相当比例未得到及时有效的营养干预~[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视角 多模式 识践 恶性肿瘤病人 营养干预
原文传递
应重视老年重症患者的个体化营养治疗
10
作者 施咏梅 陈尔真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4年第1期6-9,共4页
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提高,全球人口老龄化正在加剧。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60岁老年人口已达2.6402亿,占总人口的18.70%,其中≥65岁人口为1.9064亿,占总人口的13.50%,我国已成为全球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1])... 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提高,全球人口老龄化正在加剧。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60岁老年人口已达2.6402亿,占总人口的18.70%,其中≥65岁人口为1.9064亿,占总人口的13.50%,我国已成为全球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1])。与此同时,入住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的年龄也随之增长,死亡率上升^([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重症 营养治疗 个体化
下载PDF
成人肠外营养维生素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2
11
作者 中国营养学会医用食品与营养支持分会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 +11 位作者 上海市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专科分会 上海市营养学会 蔡威 杨桦 王新颖 李幼生 吴国豪 余震 吴江 冯一 徐仁应 施咏梅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3-210,共18页
维生素作为广泛参与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微量营养素,由于不能在体内合成或合成量不足,需要外源性补充,因此在肠外营养治疗中起重要作用。但目前对于肠外营养中维生素的使用剂量和监测,国内并无系统的指南或共识。为了进一步规范肠外营养... 维生素作为广泛参与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微量营养素,由于不能在体内合成或合成量不足,需要外源性补充,因此在肠外营养治疗中起重要作用。但目前对于肠外营养中维生素的使用剂量和监测,国内并无系统的指南或共识。为了进一步规范肠外营养中维生素的临床应用,中国营养学会医用食品与营养支持分会、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CSPEN)、上海市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专科分会及上海市营养学会组织全国专家,在系统性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参考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ESPEN)、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ASPEN)、澳大利亚肠外肠内营养学会(AuSPEN)及CSPEN等相关指南共识,结合我国临床实践,经多次交流讨论,达成此共识。包括37条推荐意见,涉及成人肠外营养支持病人的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和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B_(1)、B_(2)、B_(6)、B_(12)、烟酸、泛酸、生物素和叶酸)的推荐剂量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外营养 维生素 成人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胸外科临床实践指导的瑞金医院专家共识 被引量:19
12
作者 韩丁培 严越 +8 位作者 曹羽钦 孙昕 胡琰霞 汪敏娴 罗艳 施咏梅 谢青 杭钧彪 李鹤成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16,共6页
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自1997年被提出后,已被广泛应用于胸外科等领域。通过外科、麻醉、护理、康复、营养等多学科协作,基于循证医学证据,采用一系列围手术期优化处理措施,减少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创伤应激,从而达到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 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自1997年被提出后,已被广泛应用于胸外科等领域。通过外科、麻醉、护理、康复、营养等多学科协作,基于循证医学证据,采用一系列围手术期优化处理措施,减少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创伤应激,从而达到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加速术后康复的目的。本文结合多学科专家意见,总结瑞金医院胸外科在ERAS理念下开展的一系列临床实践,以供各位学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胸外科 肺癌 食管癌 围手术期管理 多学科协作
原文传递
不同营养评价方法对消化系恶性肿瘤病人营养状况评价的意义 被引量:35
13
作者 罗茜 曹伟新 吴蓓雯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0年第4期393-397,共5页
目的:了解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术前的营养状况,比较不同营养评价方法在评价结果上的差异。方法:分别应用传统的单项营养评价指标、主观全面营养评价法(SGA)和欧洲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评价瑞金医院普外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 目的:了解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术前的营养状况,比较不同营养评价方法在评价结果上的差异。方法:分别应用传统的单项营养评价指标、主观全面营养评价法(SGA)和欧洲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评价瑞金医院普外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术前的营养状况,并分析各营养评价方法及所产生结果间的相关性。结果:不同营养评价方法得出病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不同(8.98%~62.68%),其中SGA与NRS-2002的评价结果间及其与传统的单项评价指标的评价结果间都有显著相关性(P<0.01);在传统的单项营养评价指标中,仅同类评价指标的评价结果间相关性较好。结论:相比传统的单项营养评价指标,综合性营养评价方法SGA和NRS-2002的结果更为全面、准确,然而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待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营养评价方法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营养状况评价
下载PDF
主观综合营养评价法评判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营养状况和预后 被引量:12
14
作者 吴蓓雯 曹伟新 +1 位作者 燕敏 张俊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8年第5期415-418,共4页
目的:评价主观综合营养评价法(SGA)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营养状况和预后评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GA法、人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指标等方法评判626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的术前营养状况,并跟踪其预后。结果:①被SGA评为营养不良的有303... 目的:评价主观综合营养评价法(SGA)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营养状况和预后评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GA法、人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指标等方法评判626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的术前营养状况,并跟踪其预后。结果:①被SGA评为营养不良的有303例,占48.40%。②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与肿瘤部位相关(P<0.05),以胰腺癌最高(74.19%),肠癌最低(44.94%),食管癌(55.56%)和胃癌(46.12%)介于二者之间;626例病人中有67.25%发生不同程度的体重下降,31.47%有不同程度的摄入量减少。③被SGA评为属不同营养状况组(SGA-A为营养正常,SGA-B为轻~中度营养不良,SGA-C为重度营养不良)病人的血清蛋白、体质指数(BMI)和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值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GA评判结果与血清蛋白、BMI和TSF值间的相关性(r=0.251~0.371)并不令人满意。④有150例病人术后出现并发症,占23.96%,以SGA-C组最高(35.0%)。⑤平均住院天数为(22.05±10.27)d,不同SGA组病人住院天数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SGA-C组最长。结论:与血清蛋白水平和人体测量等单指标相比,SGA能更好地评判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的营养状况及预测并发症和住院天数,可将SGA视为评价肿瘤病人营养状况和预后的较好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评价 营养状况 消化系统肿瘤 预后
下载PDF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营养状况与生活质量评价 被引量:18
15
作者 罗茜 曹伟新 施咏梅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6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评价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的营养状况与生活质量。方法 :对188例收入我院外科拟行手术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于入院时应用病人主观全面营养评定法(PG-SGA)和实验室检查(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和血红蛋白)、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 目的:评价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的营养状况与生活质量。方法 :对188例收入我院外科拟行手术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于入院时应用病人主观全面营养评定法(PG-SGA)和实验室检查(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和血红蛋白)、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评估其营养状况,比较PG-SGA与其他评价指标间的相关性;并应用癌症病人生活质量核心问卷(EORTC QLQ-C30)评价其生活质量,比较不同营养状况病人间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PG-SGA结果显示,本研究病人中,营养状况良好者39例(20.7%);中度或可疑营养不良者102例(54.3%);重度营养不良者47例(25.0%)。根据PG-SGA评价的不同营养状况病人,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及NRS-2002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疲倦、恶心呕吐、疼痛、气促、失眠、食欲减退、经济困难和总体生存质量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情绪功能、认知功能、便秘和腹泻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G-SGA对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营养状况评价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恶性肿瘤病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且其营养状况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营养状况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术后短期肠内营养在腹部手术病人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新颖 李宁 +3 位作者 曹伟新 秦环龙 杨勇 童本德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3期282-285,共4页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混悬液(TPF-FOS)在腹部中等以上手术后病人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本文为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腹部中等以上手术后病人管饲TPF-FOS连续5 d,术前和术后5 d观察病人血清蛋白水平、炎症反应、胃肠道反应发生率...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混悬液(TPF-FOS)在腹部中等以上手术后病人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本文为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腹部中等以上手术后病人管饲TPF-FOS连续5 d,术前和术后5 d观察病人血清蛋白水平、炎症反应、胃肠道反应发生率等,并记录不良事件。结果:入组121例病人,其中104例完成研究。术后肠内营养支持后血清前白蛋白与术前无明显变化[术前(190.32±72.38)mg/L比术后5 d EN(185.62±83.57)mg/L],血清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显著下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率呈下降趋势(P=0.059)胃肠道发生率随管饲时间而呈下降趋势(第1天28.9%。比第5天22.3%)。与肠内营养制剂相关的不良事件少且大部分为轻度。血总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结论:腹部中等以上手术后病人管饲TPF-FOS 5 d后,可维持与术前相当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胃肠道反应发生率随管饲时间而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饲 腹部中等以上手术 肠内营养混悬液
原文传递
个体化和标准化肠外营养配方及其实施形式 被引量:9
17
作者 曹伟新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9-131,共3页
关键词 胃肠外营养 个体化配方 标准化配方 全营养混合液 即用型预混式多腔袋
原文传递
外科原发性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罗茜 马迪 +3 位作者 杨宇尘 陈拥军 曹伟新 施咏梅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19年第3期337-341,共5页
目的评价外科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研究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干预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表及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问卷表对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0月31日间收治于上海瑞金医院肝胆外科的36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调查,采... 目的评价外科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研究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干预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表及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问卷表对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0月31日间收治于上海瑞金医院肝胆外科的36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营养状况、经济收入、付费方式、肝功能分级等因素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治疗方法对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无明显影响。进一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经济收入、营养状况和肝功能分级与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呈正相关;年龄、肝功能分级与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较多,应针对这些影响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或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生活质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住院患者的营养评价和干预现状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珊 曹伟新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89-591,共3页
营养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修复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是患者得以康复不可缺少的条件。人体在处于健康状态时,各类营养素能维持平衡;但当人体处于疾病状态时,则常因营养素摄入不足或不能满足需求的增加等原因而导致营养不良... 营养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修复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是患者得以康复不可缺少的条件。人体在处于健康状态时,各类营养素能维持平衡;但当人体处于疾病状态时,则常因营养素摄入不足或不能满足需求的增加等原因而导致营养不良和防御能力低下;尤其对于住院患者,其营养状况将直接影响治疗方案和预后。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创伤及危重患者的救治概率增加,对综合治疗技术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因此,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评价和临床对营养不良患者的支持越显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患者 营养评价 营养状况评价 正常生理功能 营养不良 生长发育 物质基础 组织修复 健康状态 疾病状态
下载PDF
肺移植术后早期营养支持2例报道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伟 臧琦 +1 位作者 蒋仲敏 曹伟新(评论)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8年第5期458-460,共3页
肺移植是终末期肺病病人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南于肺功能严重受损.呼吸负荷及能量消耗明显增加,该部分病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手术创伤应激及激素、抗排斥药物的应用.又常使病人术后的营养状况进一步恶化,而严重营养不良与术后... 肺移植是终末期肺病病人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南于肺功能严重受损.呼吸负荷及能量消耗明显增加,该部分病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手术创伤应激及激素、抗排斥药物的应用.又常使病人术后的营养状况进一步恶化,而严重营养不良与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我们对2例肺移植病人术后早期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移植 肠营养 手术后期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