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BXO22调控凋亡诱导因子的分子机制及其在肿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朦迪 潘漪莲 +3 位作者 朱晓娜 杨烁 杨茜 余韵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27-433,共7页
目的·挖掘F-box蛋白22(F-box only protein 22,FBXO22)的底物并明确其作用机制,进一步探讨FBXO22在肿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免疫沉淀联合质谱分析寻找并验证FBXO22的相互作用蛋白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inducing fac... 目的·挖掘F-box蛋白22(F-box only protein 22,FBXO22)的底物并明确其作用机制,进一步探讨FBXO22在肿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免疫沉淀联合质谱分析寻找并验证FBXO22的相互作用蛋白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inducing factor,AIF)。采用变性条件下泛素化修饰实验检测FBXO22对AIF泛素化修饰的影响。通过短发夹RNA敲低FBXO22、过表达FBXO22检测AIF的表达水平。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FBXO22敲低或过表达对结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免疫沉淀联合质谱分析显示FBXO22可与AIF结合,变性条件下泛素化修饰实验显示FBXO22可介导AIF的泛素化修饰。敲低FBXO22可上调AIF水平,过表达FBXO22可下调AIF水平。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敲低FBXO22可促进由甲基硝基亚硝基胍(N-methyl-N’-nitro-N-nitrosoguanidine,MNNG)等诱导的结肠癌细胞凋亡,过表达FBXO22则可抑制MNNG等诱导的结肠癌细胞凋亡。结论·FBXO22通过泛素化修饰降解AIF进而调控由AIF介导的结肠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box蛋白22 凋亡诱导因子 泛素化修饰 细胞凋亡
下载PDF
acs-20;acs-22双突变线虫对低渗溶液及小分子药物的敏感性研究
2
作者 王会子 韩冰 +2 位作者 高耀辉 王立顺 夏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91-1595,共5页
目的分析acs-20;acs-22双突变线虫是否适合经皮肤渗透吸收的小分子化合物的体内效应研究,为建立药物筛选的生物新模型提供线索。方法野生型秀丽隐杆线虫N2作为对照,PCR验证acs-20;acs-22双突变线虫2个突变基因(acs-20和acs-22)的缺失。... 目的分析acs-20;acs-22双突变线虫是否适合经皮肤渗透吸收的小分子化合物的体内效应研究,为建立药物筛选的生物新模型提供线索。方法野生型秀丽隐杆线虫N2作为对照,PCR验证acs-20;acs-22双突变线虫2个突变基因(acs-20和acs-22)的缺失。将2种线虫浸泡于低渗溶液(双蒸水)中,记录2种线虫浸后20、40、60 min时间点的生存率,对比2种线虫对液体渗透压的敏感性。分别用10、20μg/mL的阿霉素(DOX)处理线虫,记录2种线虫在药物处理后12、24、48 h时间点的生存率,对比2种线虫对毒性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PCR结果显示:与野生型秀丽隐杆线虫N2相比,在acs-20;acs-22双突变线虫DNA序列中确实存在acs-20和acs-22基因缺失,acs-20;acs-22双突变线虫对低渗液体环境和DOX更为敏感。结论与野生型秀丽隐杆线虫相比,acs-20;acs-22双突变线虫更适合观察经皮肤渗透吸收的小分子化合物的体内效应,可以发展成为一种新的药物筛选生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s-20 acs-22双突变线虫 模型 药物筛选
下载PDF
秀丽隐杆线虫中与衰老相关的DAF-2/IGF-1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毛玉琴 韩三峰 王立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29-933,共5页
衰老是诸多疾病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生物学界关于衰老遗传学的大部分知识和信息都来自于对秀丽隐杆线虫的研究。秀丽隐杆线虫在抗衰老研究中发挥着先锋和主力的作用。DAF-2/IGF-1信号通路是第一个为人类所认识的衰老基因调控机制... 衰老是诸多疾病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生物学界关于衰老遗传学的大部分知识和信息都来自于对秀丽隐杆线虫的研究。秀丽隐杆线虫在抗衰老研究中发挥着先锋和主力的作用。DAF-2/IGF-1信号通路是第一个为人类所认识的衰老基因调控机制。该文综述了秀丽隐杆线虫作为模式生物在DAF-2/IGF-1信号通路研究进程中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为抗衰老研究提供可借鉴的科研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丽隐杆线虫 衰老 DAF-2 IGF-1
下载PDF
pro-1基因通过DAF-16调控秀丽隐杆线虫的寿命 被引量:2
4
作者 毛玉琴 韩三峰 王立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15-1419,1424,共6页
目的·用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作为模式生物,观察pro-1基因对寿命的影响,并初步探究其影响寿命的机制。方法·在线虫上以RNAi技术定向干扰pro-1基因的表达,随后对pro-1沉默表达后的线虫进行寿命分析,检测其在... 目的·用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作为模式生物,观察pro-1基因对寿命的影响,并初步探究其影响寿命的机制。方法·在线虫上以RNAi技术定向干扰pro-1基因的表达,随后对pro-1沉默表达后的线虫进行寿命分析,检测其在生长发育、运动、饮食以及生殖能力等方面的变化。进一步用RNAi方法结合线虫体内荧光定位技术以及RT-PCR技术等探究pro-1影响寿命可能的分子机制。结果·与对照组线虫相比,干扰pro-1表达后,沉默组线虫平均寿命延长了14.58%(P=0.002);在TJ356线虫中干扰pro-1表达后,DAF-16明显进入细胞核,且DAF-16下游靶基因如old-1、sod-3、hsp-16.1、mtl-1、ctl-2等的mRNA水平被上调。结论·pro-1基因通过促进DAF-16进入细胞核并上调其下游靶基因的mRNA水平,从而延长秀丽隐杆线虫的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丽隐杆线虫 pro-1 daf-16 寿命
下载PDF
子宫球蛋白相关蛋白1在甲状腺疾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张荣新 朱金海 宋怀东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522-524,F0004,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球蛋白相关蛋白1(uteroglobin-related protein1,UGRP1)在甲状腺疾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Envision二步法),检测18例正常甲状腺、2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35例甲状腺腺瘤、64例桥本甲状腺炎、43... 目的:探讨子宫球蛋白相关蛋白1(uteroglobin-related protein1,UGRP1)在甲状腺疾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Envision二步法),检测18例正常甲状腺、2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35例甲状腺腺瘤、64例桥本甲状腺炎、43例Graves病和32例甲状腺癌组织中的UGRP1表达。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组织的UGRP1均不表达。正常甲状腺、甲状腺腺瘤和Graves病组织中的UGRP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56%、2.86%和9.30%,它们之间表达阳性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桥本甲状腺炎组织中UGRP1表达阳性率为71.88%,显著高于其它各种甲状腺疾病的表达阳性率(P<0.01)。结论:UGRP1在正常甲状腺、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Graves病和甲状腺癌组织中不表达或低表达,而在桥本甲状腺炎组织中高表达。UGRP1可能是通过免疫炎症反应参与桥本甲状腺炎的发病过程,在桥本甲状腺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疾病 子宫球蛋白相关蛋白1 免疫组化 桥本甲状腺炎
下载PDF
蛋白激酶MPK-1通过DAF-16调控FAT-7抑制脂质累积 被引量:1
6
作者 韩三峰 黄黎莹 王立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65-969,共5页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MPK-1对脂质代谢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秀丽线虫(C.elegans)作为模式生物,采用RNA干扰(RNAi)技术定向干扰mpk-1,sbp-1、daf-2基因表达,油红O和苏丹黑染色观察线虫脂质含量的变化,洗脱脂肪进行定量分析确定脂...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MPK-1对脂质代谢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秀丽线虫(C.elegans)作为模式生物,采用RNA干扰(RNAi)技术定向干扰mpk-1,sbp-1、daf-2基因表达,油红O和苏丹黑染色观察线虫脂质含量的变化,洗脱脂肪进行定量分析确定脂肪含量的增减。采用RNAi技术结合对线虫体内特定位置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变化的观察,分析MPK-1影响脂肪累积的可能机制。结果干扰mpk-1基因表达后,线虫体内脂肪含量明显增加。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脂质合成酶fat-7∷gfp线虫干扰mpk-1基因表达后,荧光增强;表达调控fat-7的转录因子DAF-16荧光蛋白的线虫品系中干扰mpk-1基因表达,可促进DAF-16向核内转移。结论蛋白激酶MPK-1可能通过DAF-16调控FAT-7的活性,抑制脂肪的合成代谢,减少脂质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 MPK-1 脂质 RNA干扰 秀丽隐杆线虫
下载PDF
在心脏传导障碍伴长QT综合征家系中发现心脏钠离子通道基因SCN5A R1193Q
7
作者 孙爱军 葛均波 +5 位作者 王时俊 徐磊 宋怀东 王克强 胡凯 邹云增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26-26,共1页
目的研究心脏传导障碍伴长QT综合征家系中心脏钠离子通道基因(SCN5A)的突变或多态位点。方法该家系有成员19名,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做12导联心电图,采集静脉血标本,抽提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扩增SCN5A编码区及相邻内含子序列,直... 目的研究心脏传导障碍伴长QT综合征家系中心脏钠离子通道基因(SCN5A)的突变或多态位点。方法该家系有成员19名,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做12导联心电图,采集静脉血标本,抽提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扩增SCN5A编码区及相邻内含子序列,直接测序寻找基因突变位点。发现突变位点后对所有家系成员的该位点进行测序分析,同时筛查281名无血缘关系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通过对该家系SCN5A基因的筛查,在其中发现1个位于Exon20的多态性位点(G→A)。碱基的变异造成编码氨基酸的改变,在1 193位置精氨酸由谷胺酰胺代替(R1193Q)。家系中有5例确诊为房室传导阻滞(AVB),至少2例同时存在长Q/c;另有1例虽无AVB,但QTc临界;5例AVB患者中4例携带R1193Q;3名QTc延长或临界的成员均携带R1193Q。281名正常对照者中36名亦存在SCN5A R1193Q,携带率为12.8%。结论SCN5A R1193Q与心脏传导障碍伴长QT综合征存在相关性,这个多态在中国人群的分布约为12.8%,显著高于白种人和日本人(0.2%-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钠离子通道 SCN5A R1193Q 心脏传导障碍 基因突变 房室传导阻滞 导联心电图 病史询问 聚合酶链反应 携带率 直接测序
下载PDF
醛脱氢酶超家族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彩霞 吴朝霞 王立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86-893,共8页
醛类物质在体内是高度活跃的一类分子,体内多种酶系统参与它们的代谢,其中最重要的酶之一就是醛脱氢酶(ALDH)超家族,该家族由一系列催化醛类物质氧化的NAD(P)+依赖的酶组成。该文综述了目前已知的人ALDH超家族各成员的研究进展,对其病... 醛类物质在体内是高度活跃的一类分子,体内多种酶系统参与它们的代谢,其中最重要的酶之一就是醛脱氢酶(ALDH)超家族,该家族由一系列催化醛类物质氧化的NAD(P)+依赖的酶组成。该文综述了目前已知的人ALDH超家族各成员的研究进展,对其病理生理意义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将为比较人ALDH家族各成员的功能以及ALDH家族在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提供有用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脱氢酶 醛代谢 酯解作用
下载PDF
抑癌基因VHL在H_2O_2诱导的肿瘤细胞氧化应激中的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彩霞 毛玉琴 +3 位作者 高耀辉 韩三峰 孟超 王立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17-1422,共6页
目的观察抑癌基因VHL对H2O2诱导的肿瘤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并初步探究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RNAi沉默秀丽线虫vhl-1和肿瘤细胞的同源基因VHL的表达,以不同浓度H2O2处理,经形态学分析秀丽线虫的死亡情况;用AnnexinⅤ和PI标记细胞,经流式... 目的观察抑癌基因VHL对H2O2诱导的肿瘤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并初步探究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RNAi沉默秀丽线虫vhl-1和肿瘤细胞的同源基因VHL的表达,以不同浓度H2O2处理,经形态学分析秀丽线虫的死亡情况;用AnnexinⅤ和PI标记细胞,经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死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氧化应激的通路蛋白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的磷酸化水平,分析VHL影响细胞氧化应激的分子机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vhl-1表达沉默的秀丽线虫对H2O2的敏感性显著增加,死亡率显著增高,该效应依赖于H2O2的浓度梯度和处理时间。沉默VHL表达肿瘤细胞的死亡率与野生型肿瘤细胞比较无明显差别,但经250μmol/L和500μmol/L的H2O2处理后,沉默VHL表达肿瘤细胞的死亡率显著增高,且伴随JNK磷酸化水平的升高。结论沉默VHL表达可增加细胞对H2O2诱导的氧化应激的敏感性,且VHL对细胞在H2O2诱导的氧化应激中的保护效应存在种属的保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 VHL C-JUN氨基末端激酶
下载PDF
Fbxo22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的建立和表型研究
10
作者 张辉林 朱晓娜 +3 位作者 杨烁 刘朦迪 朱迪 余韵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53-357,共5页
目的·分析Fbxo22基因敲除小鼠的表型,为探索FBXO22的生物学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CRISPR-Cas9(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 associated protein 9)技术成功构建Fbxo22全身敲除小... 目的·分析Fbxo22基因敲除小鼠的表型,为探索FBXO22的生物学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CRISPR-Cas9(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 associated protein 9)技术成功构建Fbxo22全身敲除小鼠,观察胚胎和小鼠的外观,测定其数量和质量,并分析小鼠的进食量和存活时间。结果·Fbxo22敲除小鼠胚胎期17.5/18.5 d的胚胎数量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外观未见异常,但是多数Fbxo22敲除小鼠在出生后48 h内死亡。少数存活小鼠体型偏小,进食减少,存活时间缩短。结论·FBXO22对于小鼠出生后早期存活和正常发育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BXO22 CRISPR-Cas9 技术 早期生后死亡
下载PDF
一例Prader-Willi综合征的基因诊断和减重手术治疗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佳君 乔洁 +11 位作者 韩兵 朱惠 刘炳丽 顾岩 王兵 赵双霞 杨建军 陈斌 陆颖理 宋怀东 陈名道 吴万龄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98-501,共4页
分析一例Prader-Willi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基因诊断及相关治疗。对一例临床高度怀疑PWS患者的15q11-q13印迹中心SNRPN基因,外显子α区段中CpG位点进行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CR)扩增,用重亚硫酸盐测序聚合酶链反应(BSPCR)证... 分析一例Prader-Willi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基因诊断及相关治疗。对一例临床高度怀疑PWS患者的15q11-q13印迹中心SNRPN基因,外显子α区段中CpG位点进行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CR)扩增,用重亚硫酸盐测序聚合酶链反应(BSPCR)证实;并比较患者在胃袖状切除手术前后的代鲥状况。MSPCR提示与正常人比较,患者15q11-q13区域尢父源等位基因的扩增产物;BSPCR证实患者SNRPN基因CpG位点完全甲基化;胃袖状切除手术后4个月整体代谢情况和心功能均有改善。MSPCR和BSPCR相瓦印证可以作为基因诊断PWS的方法,减重手术有望成为此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ADER-WILLI综合征 基因组印迹 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胃袖状切除术
原文传递
TSHR内含子1区段与4p14区段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基因交互作用与Graves病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静 孙卫华 +5 位作者 张晓梅 赵文娣 葛绾宇 赵双霞 时照明 胡小磊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92-297,共6页
目的探讨中国安徽蚌埠地区汉族人群促甲状腺素受体(TSHR)基因内含子1区段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12101261、rs4903964、rs179247、rs2284722、rs17111394和rs2300525)、4p14区段SNP位点rs6832151与Graves病的关系以及TSHR... 目的探讨中国安徽蚌埠地区汉族人群促甲状腺素受体(TSHR)基因内含子1区段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12101261、rs4903964、rs179247、rs2284722、rs17111394和rs2300525)、4p14区段SNP位点rs6832151与Graves病的关系以及TSHR内含子1区段各SNP位点与4p14区段SNP位点rs6832151之间基因.基因交互作用。方法用TaqMan探针技术,在FluidigmEP1平台上对611例Graves病患者和555名健康对照者的TSHR内含子1区段SNP位点、rs6832151位点进行等位基因分型、相关性分析、连锁分析、单体型分析及交互作用分析。结果TSHR基因内含子1区域的5个位点(rs12101261、rs4903964、rs179247、rs2284722、rs17111394)和4p14位点rs6832151与蚌埠地区汉族人群Graves病发病相关(均P〈0.05)。单体型分析显示,TSHR内含子1区段的rs179247、rs2284722、rs12101261、rs4903964四个SNP位点组成的AGTA、GGCG、AATA单体型及rs2300525、rs17111394组成的cc单体型频率分布在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TSHR基因rs179247与rs12101261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01);rs179247(TSHR基因)、rs4903964(TSHR基因)、rs6832151(4p14基因)三者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01)。结论TSHR内含子1区段基因多态性及单体型、4p14区段基因多态性与蚌埠地区汉族人群Graves病相关。TSHR、4p14两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存在交互作用,这种作用使得Graves病的发病风险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 促甲状腺素受体基因内含子1 4p14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原文传递
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致病易感基因识别鉴定研究的现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宋怀东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61-966,共6页
经过半个世纪对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Graves’disease,GD,甲亢)候选基因在小样本人群中的研究,提供了不少相互矛盾的结果.在这些研究中,仅仅证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是甲亢的一个致病易感位点,因为这个位点对甲... 经过半个世纪对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Graves’disease,GD,甲亢)候选基因在小样本人群中的研究,提供了不少相互矛盾的结果.在这些研究中,仅仅证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是甲亢的一个致病易感位点,因为这个位点对甲亢发生影响较大.应用以低密度的微卫星标志进行全基因组连锁分析,虽然发现了一些甲亢的致病易感区段,但并未能识别真正的甲亢致病易感基因.随后由于大量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发现及其标签SNP(Tag SNP)技术的出现,人们对候选基因上的Tag SNP在大样本人群中的分析,发现了一些真正的甲亢致病易感基因,包括免疫相关的基因如MHC、CTLA4、SCGB3A2/UGRP1和FCRL3以及一个甲状腺特异的基因TSHR(促甲状腺素受体基因).同时,也发现了一些还有争议但需要进一步证实的甲亢易感基因如PTPN22和甲状腺球蛋白基因等.在不久的将来,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全基因组再测序技术,在甲亢易感基因识别鉴定中的应用,无疑将会促进大量甲亢易感基因的发现,加深人们对甲亢发病机制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雷夫斯病 多态现象 遗传 基因组学
原文传递
男性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型性腺功能减退症3例致病基因分析
14
作者 刘威 乔洁 +6 位作者 汝颖 刘炳丽 韩兵 吴佳君 杨邵英 薛丽琼 宋怀东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38-441,共4页
目的对3例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型性腺功能减退症(IHH)患者进行致病基因检测,以探讨其可能存在的致病基因突变。方法收集临床资料和血标本,并进行详细的实验室检查,采用FUJIFILM QuickGene-610L抽提外周血白细胞DNA,针对目前5个主要的Kall... 目的对3例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型性腺功能减退症(IHH)患者进行致病基因检测,以探讨其可能存在的致病基因突变。方法收集临床资料和血标本,并进行详细的实验室检查,采用FUJIFILM QuickGene-610L抽提外周血白细胞DNA,针对目前5个主要的Kallmann综合征的致病基因和嗅觉正常的IHH(nIHH)致病基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nRHR)基因]采用PCR扩增6个基因的全部外显子。PCR产物直接测序后,采用Auto Assemble软件比对寻找突变。结果 2例患者诊断为Kallmann综合征,1例患者诊断为nIHH;基因测序结果发现,除了在2例患者中发现了位于内分泌腺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PROKR2)基因上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改变外,3例患者均无Kallmann综合征1基因(KAL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PROKR2和内分泌腺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2(PROK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8(FGF8)基因的突变,1例nIHH患者也无GnRHR基因突变。结论 IHH是一种在临床和基因水平异质性疾病,对3例IHH患者排除了目前主要致病基因的突变,提示其他基因或致病因素参与此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型性腺功能减退症 嗅觉正常的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型性腺功能减退症 KALLMANN综合征 基因突变 单核苷酸多态性
原文传递
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多基因交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孙寒晓 赵琳 +11 位作者 张曼佳 邓艳华 崔斌 赵双霞 潘春明 陶蓓 孙立昊 赵红燕 宋怀东 王卫庆 宁光 刘建民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41-646,共6页
目的探讨基因多态性以及基因-基因交互作用对骨密度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方法选取与骨密度或骨质疏松性骨折相关的23个基因的39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在683名上海汉族绝经后女性中通过TaqMan SNP Genotyping Assay和Mass—A... 目的探讨基因多态性以及基因-基因交互作用对骨密度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方法选取与骨密度或骨质疏松性骨折相关的23个基因的39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在683名上海汉族绝经后女性中通过TaqMan SNP Genotyping Assay和Mass—Array Technology Platform of Sequenom等两种方法进行测定,分析这些位点与绝经后女性人群的骨密度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关系。结果9个基因中的12个SNP位点,即rs7524102、rs6696981(ZBTB40基因),rs9479055(ESR1基因),rs6993813、rs6469804、rs11995824(OPG基因),rs3736228(LRP5基因),rs1107748(SOST基因),rs87938(CTNNB1基因),rs1366594(MEF2C基因),rs7117858(SOX6基因)以及rs10048146(FOXL1基因)与腰椎(L1-L4)或总髋部骨密度相关。位点rs11898505(SPTBN1基因)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相关(OR 0.522,95%CI 0.326~0.838,P=0.007)。rs1038304(ESR1)、rs1366594(MEF2C)以及rs10048146(FOXL1)三者的交互作用与骨质疏松骨折相关(P=0.0107)。结论(1)基因ZBTB40、ESR1、OPG、LRP5、SOST、CTNNB1、MEF2C、SOX6、FOXL1和SPTBN1的SNP位点与上海汉族绝经后女性的骨密度(腰椎L1—L4或总髋部)或骨质疏松性骨折相关。(2)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与ESR1、MEF2C、FOXL1三个基因的交互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态性 单核苷酸 骨密度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性骨折
原文传递
子宫球蛋白相关蛋白1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霖 宋怀东(审校)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43-146,共4页
子宫球蛋白相关蛋白1(UGRP1)是一种功能尚未完全明确的分泌蛋白,属于子宫球蛋白/Clara细胞分泌蛋白(UG/CCSP)基因超家族,它高度表达于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而细支气管中大多数UGRP1阳性的细胞为Clara细胞,UGRP1在氨基酸序... 子宫球蛋白相关蛋白1(UGRP1)是一种功能尚未完全明确的分泌蛋白,属于子宫球蛋白/Clara细胞分泌蛋白(UG/CCSP)基因超家族,它高度表达于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而细支气管中大多数UGRP1阳性的细胞为Clara细胞,UGRP1在氨基酸序列和组织特异性表达上与UG/CCSP相似,且均由肺Clara类似细胞分泌,提示UGRP1与UG/CCSP功能上可能存在一定联系。目前的研究发现,UGRP1可能通过参与炎症反应,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还可能有与细菌结合发挥清除病原体的作用,具有潜在的免疫活性,它可能通过激活或抑制某些细胞因子的活性而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球蛋白相关蛋白(UGRPl) 子宫球蛋白/Clara细胞分泌蛋白(UG/CCSP) 局限性免疫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