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医学全流程管理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松桥 黄力维 +2 位作者 邱海波 陈德昌 杨毅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742-744,共3页
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全球感染人数已超过5亿,由于2019-nCoV的变异和疫苗接种等原因,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患者呈现重症率下降而老年患者和基础疾病导致的重症患者例数明显增加的新特点。降低重症率、病死... 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全球感染人数已超过5亿,由于2019-nCoV的变异和疫苗接种等原因,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患者呈现重症率下降而老年患者和基础疾病导致的重症患者例数明显增加的新特点。降低重症率、病死率的关键是提前甄别和干预重症高危患者,重症医学"关口前移",加强对重症高危患者的早期筛查和早期干预,使重症医学贯穿于2019-nCoV感染患者管理的全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重症医学 早期筛查 全流程管理
原文传递
重症医学大数据研究的基础设施与意愿调查 被引量:5
2
作者 周翔 苏龙翔 +14 位作者 王郝 李冬凯 陈焕 段美丽 刘健 欧阳彬 秦秉玉 王洪亮 王雪 徐磊 于湘友 周飞虎 刘娇 张丽娜 隆云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0年第4期411-417,共7页
目的了解我国ICU大数据发展的现状,明确现存问题,为后续重症大数据平台发展和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互联网对824个重症医学专业医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重症医学与标准专委会设计。经过质控分析筛选... 目的了解我国ICU大数据发展的现状,明确现存问题,为后续重症大数据平台发展和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互联网对824个重症医学专业医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重症医学与标准专委会设计。经过质控分析筛选,最终纳入来自598家医院的712个医师的反馈结果。结果所有受调查医院中,355家(59.4%)的ICU内部硬件数据整合程度欠佳,185家(30.9%)的临床信息系统可以向专科科研系统开放接口,133家(22.2%)支持数据分析结果共享。所有受调查医师中,389人(54.6%)可以投入支持系统建设及协调工作,但619人(86.9%)没有可直接用于大数据建设的科研经费支持项目开展。重症感染、重症呼吸、重症数据科学与信息学、重症血流动力学、重症神经是排名前五的亚专科兴趣,占总数的60.1%。结论现阶段我国ICU的信息化程度处于初级阶段。各医院对科研合作的开放程度较低,且需要更多经费和人力支持重症大数据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 信息化 大数据 数据库
原文传递
床边血气分析仪检测血生物化学指标的检测时间和准确性 被引量:6
3
作者 黄焰霞 陈光建 张磊 《上海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16-617,共2页
ICU是医院综合性救治危重患者的场所,收入ICU的患者大多有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的特点,临床医师需在最短时问内收集病史资料和相关信息,分析出危及患者生命的主要问题。目前大多ICU配备床边血气分析仪,检测迅速,可在2min内得出检... ICU是医院综合性救治危重患者的场所,收入ICU的患者大多有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的特点,临床医师需在最短时问内收集病史资料和相关信息,分析出危及患者生命的主要问题。目前大多ICU配备床边血气分析仪,检测迅速,可在2min内得出检测结果,能让临床医师在最短时间内了解患者的血pH值、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碳酸氢根、碱剩余等指标。随着科技的进步,目前血气分析仪可同时测定钾、钠、钙离子,以及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糖、乳酸等血生物化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生物化学指标 血气分析仪 检测结果 危重患者 二氧化碳分压 临床医师 血细胞比容 ICU
下载PDF
乌司他丁通过稳定内皮连接蛋白改善基质金属蛋白酶-9导致的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高 被引量:5
4
作者 温珍亮 吴相伟 +1 位作者 陈德昌 卞金俊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高通透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离体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建立完整单层血管内皮细胞模型.将单层血管内皮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加入磷酸盐缓冲液(PBS)...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高通透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离体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建立完整单层血管内皮细胞模型.将单层血管内皮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加入磷酸盐缓冲液(PBS)〕、MMP-9模型组(加入1 mg/L MMP-9)和乌司他丁组(加入1 mg/L MMP-9和1000 kU/L乌司他丁).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葡聚糖(FD40)漏出法测定单层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培养液中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钙依赖性黏附素(VE-cadherin)水平;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法测定带状闭合蛋白-1(ZO-1)、VE-cadherin和闭合蛋白-5(claudin-5)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MMP-9组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显著增加〔(cm^2/h,×10^-2):3.35±0.56比0.94±0.06,P<0.05〕,Transwell小室上、下层小室培养液中可溶性VE-cadherin均显著增高〔上层(μg/L):5.02±0.40比3.83±0.42,下层(μg/L):4.92±1.05比3.24±1.24,均P<0.05〕,ZO-1、VE-cadherin和claudin-5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ZO-1/β-actin:0.152±0.067比0.262±0.090,VE-cadherin/β-actin:0.137±0.048比0.246±0.094,claudin-5/β-actin:0.148±0.062比0.336±0.119,均P<0.05〕,其荧光图案出现明显断裂,荧光颗粒明显减少;而乌司他丁组血管内皮细胞高通透性较MMP-9模型组显著降低〔(cm^2/h,×10^-2):1.80±0.34比3.35±0.56,P<0.05〕;可溶性VE-cadherin脱落较MMP-9组显著减少〔上层(μg/L):4.41±0.37比5.02±0.40,下层(μg/L):3.85±1.04比4.92±1.05,均P<0.05〕,内皮连接蛋白表达较MMP-9模型组显著增加〔ZO-1/β-actin:0.229±0.097比0.152±0.067,VE-cadherin/β-actin:0.236±0.089比0.137±0.048,claudin-5/β-actin:0.262±0.101比0.148±0.062,均P<0.05〕,荧光图案的连续性和荧光颗粒均增加.结论体外实验证明,乌司他丁通过减少VE-cadherin的脱落破坏,稳定ZO-1、VE-cadherin和claudin-5来改善MMP-9导致的血管内皮细胞高通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血管内皮细胞 内皮连接蛋白 通透性 乌司他丁
下载PDF
银杏达莫注射液辅助治疗老年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6
5
作者 刘永安 康健 +2 位作者 刘玮 修清玉 陈德昌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9期1069-1072,共4页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辅助治疗老年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8例老年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辅助治疗老年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8例老年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Ⅱ)评分,炎症指标及肾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血清胱抑素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银杏达莫可更好地改善老年脓毒症患者的肾功能及临床症状、降低机体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银杏达莫 老年人 疗效
下载PDF
过渡期护理模式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8
6
作者 顾芸芬 甘芸颖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7年第1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模式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从重症监护室转到普通病房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0例经ICU治疗后转入普通病房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模式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从重症监护室转到普通病房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0例经ICU治疗后转入普通病房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研究组患者则实施过渡期护理模式,观察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10%)、重返ICU概率(5%)、平均住院时间(22.81±2.13)d、焦虑率(5%)及抑郁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18.33%、(30.81±2.42)d、16.67%及20%,其护理满意度(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5%),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过渡期间采取过渡期护理模式,可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缓解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期护理 重度颅脑损伤 重症监护
下载PDF
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血液净化治疗流程的专家建议 被引量:18
7
作者 杨向红 孙仁华 +5 位作者 赵鸣雁 陈尔真 刘娇 王洪亮 杨荣利 陈德昌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217-1222,共6页
2019年12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武汉[1]。2020年2月11日其致病病毒所引发的疾病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命名为“COVID-19”,2020年2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英文名称修订为“C... 2019年12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武汉[1]。2020年2月11日其致病病毒所引发的疾病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命名为“COVID-19”,2020年2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英文名称修订为“COVID-19”,与WHO命名保持一致,中文名称保持不变。截至目前,我国累计确诊病例超过7万例,据文献报道,重型患者比例为13.8%,危重型为4.7%,整体粗病死率约为2.3%[2]。当前COVID-19的防治工作已经进入攻坚阶段,重型、危重型患者的有效救治是降低其病死率的关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3]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重症、危重症病例诊疗方案(试行)》[4]均提及除了积极氧疗和呼吸支持、循环监测与支持、营养支持治疗外,还应及时评估是否合并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及多器官功能障碍(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al syndrome,MODS),针对高炎症反应的重危患者,有条件的可行血桨置换、吸附、灌流、血液/血浆滤过等血液净化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感染 致病病毒 公共卫生事件 诊疗方案 肺炎患者 重型患者 危重型 重危患者
原文传递
重症肾脏替代治疗和血液净化技术的标准化术语命名 被引量:12
8
作者 Claudio Ronco 张凌 +8 位作者 陆任华 常平 刘娇 刘松桥 陆国平 Mauro Neri Gianluca Villa Anna Lorenzin 王敏敏 《华西医学》 CAS 2018年第7期782-796,共15页
该文参照最近急性透析质量倡议的国际术语标准化倡议专家共识,结合中国实际,回顾整理了重症肾脏替代治疗和体外血液净化的中文术语命名,介绍了膜材、滤器、溶质和液体跨膜转运、治疗管理相关的流量剂量、机器设备部件技术,以及其他当前... 该文参照最近急性透析质量倡议的国际术语标准化倡议专家共识,结合中国实际,回顾整理了重症肾脏替代治疗和体外血液净化的中文术语命名,介绍了膜材、滤器、溶质和液体跨膜转运、治疗管理相关的流量剂量、机器设备部件技术,以及其他当前发展的体外治疗例如血浆置换、多器官支持治疗、肝脏支持、肺脏支持和脓毒症血液净化的有关定义和术语。该标准化术语回顾能够为未来重症血液净化领域的学术科研合作交流、临床治疗实践以及技术平台开发和数据登记整合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语 命名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血液净化 吸附 剂量 模式 滤器 清除率 连续性血液净化机 流量 液体控制 多器官支持
原文传递
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专家建议 被引量:14
9
作者 刘娇 陈尔真 +6 位作者 王洪亮 吴键锋 尚秀玲 杨向红 尚游 刘嘉琳 陈德昌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0年第1期19-21,共3页
2019年12月以来,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的感染在我国突发,截止目前,我国累计确诊病例已超7万例。2020年2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暂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2... 2019年12月以来,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的感染在我国突发,截止目前,我国累计确诊病例已超7万例。2020年2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暂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疾病命名为“COVID-19”(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感染 肺炎患者 疾病命名 卫生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
原文传递
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支气管镜操作流程推荐意见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燕 孟玫 +2 位作者 李磊 刘娇 陈德昌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0年第2期173-177,共5页
目前,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各地新冠肺炎新发和疑似病例明显减少,加强重症患者救治成为当前防控的重点。截至2020年2月28日24时,据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37414例,其中... 目前,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各地新冠肺炎新发和疑似病例明显减少,加强重症患者救治成为当前防控的重点。截至2020年2月28日24时,据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37414例,其中重症病例7664例。而重症病例中大部分患者需要呼吸支持治疗,部分患者需要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我们关注到各地开始对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开展支气管镜检查和人工气道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镜检查 重症病例 肺炎患者 有创机械通气 重症患者 推荐意见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确诊病例
原文传递
重症患者肠道微生态共生模式破坏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温珍亮 陈德昌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5期1921-1924,共4页
生理稳态情况下,肠道微生物群和肠道互利共存,表现为共生模式,促进机体健康。而重症患者肠道微生态遭到破坏,益生菌群减少,有害菌群增多。肠道微生物通过感知肠道应激时产生的各种不良信号,改变其表型和毒力,由共生模式向致病模式转变,... 生理稳态情况下,肠道微生物群和肠道互利共存,表现为共生模式,促进机体健康。而重症患者肠道微生态遭到破坏,益生菌群减少,有害菌群增多。肠道微生物通过感知肠道应激时产生的各种不良信号,改变其表型和毒力,由共生模式向致病模式转变,造成机体损伤。我们应当重视并加强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尽可能地保护肠道共生微生物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患者 肠道 微生态 共生
原文传递
引流袋固定装置在重症患者术后应用观察
12
作者 朱韦霞 刘黎丽 《中医学报》 CAS 2020年第S02期0310-0311,共2页
目的 比较两种引流管接袋的固定方式对于外科手术后患者所带引流管的护理质量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8月至2020年4月术后302例有引流管接袋的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51例),对照组(151例)。实验组采用新设计的一种引流袋固定装置... 目的 比较两种引流管接袋的固定方式对于外科手术后患者所带引流管的护理质量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8月至2020年4月术后302例有引流管接袋的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51例),对照组(151例)。实验组采用新设计的一种引流袋固定装置而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橡皮筋别针双固定引流管于床单并悬挂于床下。比较两组引流管的固定方式对于导管护理的安全性、护士满意度以及便捷性、可移动性。结果 实验组较对照组降低导管折管率、便于临床护士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便于移动,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外科引流袋挂钩设计对于临床重症患者术后导管的护理可以降低导管折管的风险、降低医源性针刺伤的可能、便于清楚的观察同时也保证了患者移动体位时的操作方便,保障护理安全,也增加了整洁和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患者 引流袋固定装置 护理
下载PDF
2023年体外生命支持临床研究回顾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红玲 余愿 +1 位作者 陈德昌 尚游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8-123,共6页
2023年体外生命支持(ECLS)领域的临床研究关注了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此外,研究还探讨了静脉-静脉ECMO期间俯卧位的疗效,以及抗凝治疗、输血策略、肥胖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清醒状... 2023年体外生命支持(ECLS)领域的临床研究关注了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此外,研究还探讨了静脉-静脉ECMO期间俯卧位的疗效,以及抗凝治疗、输血策略、肥胖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清醒状态下静脉-静脉ECMO展现出新的治疗潜力,但其最佳实践方法和管理策略仍需进一步研究。在院内心搏骤停患者中,体外心肺复苏相对于传统心肺复苏表现出更优的生存率和神经功能恢复。体外二氧化碳清除在不同类型的呼吸衰竭患者中疗效不同。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聚焦如何优化ECLS技术的应用策略、过程管理,深入研究个体化治疗方法,并全面研究如何改善幸存者的远期康复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生命支持 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 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 体外心肺复苏 体外二氧化碳清除 临床结局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镇痛镇静策略的专家建议
14
作者 尚秀玲 王洪亮 +6 位作者 陈尔真 刘娇 杨向红 赵鸣雁 尚游 于荣国 陈德昌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0年第2期168-172,共5页
自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发现多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2019)病例以来,目前全国及世界许多国家已出现疫情,造成巨大影响,截至2020年3月24日24时[1],全国累计确诊81218例,现有确诊4287例,其中重型1399例,重型比例高达3... 自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发现多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2019)病例以来,目前全国及世界许多国家已出现疫情,造成巨大影响,截至2020年3月24日24时[1],全国累计确诊81218例,现有确诊4287例,其中重型1399例,重型比例高达32.63%,累计死亡3281例,病死率为4.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患者 专家建议 湖北省
原文传递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娇 周昱 +6 位作者 王敏敏 刘永安 杜航向 汪涛 张李迪 陈一竹 陈德昌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18-621,共4页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已从单纯的肾脏替代发展为多器官支持手段,广泛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ICU)。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暴发以来,多个诊疗指南或专家建议相继出台,提及发生急性肾损伤(AKI)或过激的炎症反应时可采用CRR...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已从单纯的肾脏替代发展为多器官支持手段,广泛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ICU)。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暴发以来,多个诊疗指南或专家建议相继出台,提及发生急性肾损伤(AKI)或过激的炎症反应时可采用CRRT治疗。但无论从病毒传染的病理生理,还是传染病防控等方面,新冠肺炎患者的CRRT都与常规CRRT的开展有很大不同。本文从治疗安全性和适用性、适应证和时机、临床操作、抗凝管理、液体管理及传染病防控等方面,阐述新冠肺炎患者CRRT与常规CRRT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急性肾损伤 终末期肾病
原文传递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处方实践与脓毒症血液净化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娇 王敏敏 +6 位作者 刘永安 杜航向 汪涛 张李迪 陈一竹 陈彦 陈德昌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0年第3期260-266,共7页
急性肾损伤(AKI)是临床常见疾患,当并发脓毒症时,住院治疗时间延长,更易进展到慢性肾脏疾病,医疗费用和病死率急剧增加。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具有精确稳定控制容量,酸碱电解质平衡和稳定血流动力学的作用,是重症监护病房内肾脏替... 急性肾损伤(AKI)是临床常见疾患,当并发脓毒症时,住院治疗时间延长,更易进展到慢性肾脏疾病,医疗费用和病死率急剧增加。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具有精确稳定控制容量,酸碱电解质平衡和稳定血流动力学的作用,是重症监护病房内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模式。本综述重点回顾CRRT在重症AKI和多器官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现状,包括模式、滤器、抗凝、处方和达成剂量、血管通路、开始和停机时机及脓毒症/AKI清除内毒素和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脓毒症 吸附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血液净化
原文传递
胃肠道: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动机” 被引量:4
17
作者 孟玫 《实用休克杂志(中英文)》 2019年第6期323-325,共3页
胃肠道由上皮细胞、微生态和免疫系统三部分构成,它们之间关系密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维护机体的健康。重症疾病进展与胃肠道功能相互影响,危重症疾病可导致"胃肠道功能衰竭",胃肠道功能影响危重症疾病转归。本文总结... 胃肠道由上皮细胞、微生态和免疫系统三部分构成,它们之间关系密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维护机体的健康。重症疾病进展与胃肠道功能相互影响,危重症疾病可导致"胃肠道功能衰竭",胃肠道功能影响危重症疾病转归。本文总结近年来严重疾病发生过程的胃肠道病理生理变化的研究进展,进一步揭示胃肠道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多器官功能障碍 肠道黏膜屏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