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心肌病无创影像技术临床诊断指南(2024版) 被引量:1
1
作者 中华医学会罕见病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心血管精准医学与罕见病学组 +12 位作者 崔晓通 董蔚 华沙 姜萌 刘晨 刘铭雅 田庄 袁璟 郑旭辉 邹玉宝 李新立 卜军 张抒扬 《中华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4期4038-4056,共19页
心肌病是一类由于心肌病变导致心脏结构、功能、组织学及传导系统发生复杂变化的异质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和预后差异显著。部分心肌病虽形态学特征相似,但其拟表型特性增加了临床精准诊断的难度,进而影响到治疗策略和预后评估的准确制定... 心肌病是一类由于心肌病变导致心脏结构、功能、组织学及传导系统发生复杂变化的异质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和预后差异显著。部分心肌病虽形态学特征相似,但其拟表型特性增加了临床精准诊断的难度,进而影响到治疗策略和预后评估的准确制定。心肌病的临床诊断通常始于对心肌形态及功能异常的筛查,这一过程主要依赖于多模态无创影像学技术,如超声心动图、CT断层扫描和核磁共振成像等。每种心肌病都展示出各自独特的结构、功能及组织特征的影像学表现。鉴于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独特需求和现状,专家组联合制订《成人心肌病无创影像技术临床诊断指南(2024版)》。指南整合国内外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我国临床实践需求,旨在系统介绍心肌病的诊断与监测、无创影像学技术在心肌病诊断中的应用以及不同类型心肌病的影像学特征分析。通过这一指南,期望为各级临床医师提供科学的指导建议,以提升心肌病的诊疗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人 心肌病 无创性影像学技术 多模态影像学 超声心动图 心脏磁共振
原文传递
新活素与多巴酚丁胺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比较及对血浆Gal-3、CysC、ET-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朱臻 赵建荣 +2 位作者 李紫阳 陆强 邵红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26期5145-5148,5156,共5页
目的:分析和比较新活素(Lrh-BNP)与多巴酚丁胺(Dob)治疗急性心力衰竭(AHF)的临床效果及对其血浆半乳糖凝集素(Gal)-3、胱抑素C(CysC)、内皮素(ET)-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114例AH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分析和比较新活素(Lrh-BNP)与多巴酚丁胺(Dob)治疗急性心力衰竭(AHF)的临床效果及对其血浆半乳糖凝集素(Gal)-3、胱抑素C(CysC)、内皮素(ET)-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114例AH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Dob组给予Dob治疗,Lrh-BNP组予以Lrh-BN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参数,血浆Gal-3、CysC、ET-1水平,临床综合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72h后FS、LVEF值均显著升高(P<0.01),LVEDD、血浆Gal-3、CysC、ET-1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且Lrh-BNP组以上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1)。治疗72h后,Lrh-BNP组总有效率为89.5%,较Dob组明显上升(73.7%,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多巴酚丁胺相比,新活素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更好,安全性相当,可能与其有效降低患者血浆Gal-3、CysC、ET-1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力衰竭 新活素 多巴酚丁胺 半乳糖凝集素-3 胱抑素C 内皮素-1
原文传递
女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3
作者 季旻晔 杨洁 +1 位作者 李慧 张凤如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5年第3期181-184,共4页
目的:研究女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在年龄、合并疾病、心功能水平、用药等方面与男性患者的差异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8月到2014年7月3所医院门诊及住院心衰患者1 444例,按性别分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病因、心脏超声... 目的:研究女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在年龄、合并疾病、心功能水平、用药等方面与男性患者的差异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8月到2014年7月3所医院门诊及住院心衰患者1 444例,按性别分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病因、心脏超声(心超)情况、用药及预后。结果:平均随访(18.02±17.85)个月。女性患者的平均年龄高于男性患者(P<0.05),且>75岁患者比例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00),合并有冠心病的比例小于男性患者(P<0.05)。女性患者的缺血性心肌病比例低于男性患者,而扩张型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比例高于男性患者。女性患者的心超各项指标(左心房、左心室大小,室间隔、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均好于男性(均P<0.05),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高于男性(P<0.05)。整体用药上女性患者与男性患者无差异(P>0.05),但以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替代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的患者比例高于男性(P<0.05),而肾上腺素β受体阻滞剂能达到最大治疗剂量的比例低于男性(P<0.05)。2组患者的预后(心衰再住院率及死亡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女性患者在心衰病因、心超指标、用药等方面与男性患者存在差异,但整体预后无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女性 临床特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