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术后放疗心肌钙蛋白T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陈刚 金冶宁 +3 位作者 李安临 卢月 孙丽云 张顺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89-1492,共4页
目的研究乳腺癌术后放疗血清心肌钙蛋白T(cTnT)的变化,探讨其与心脏损伤的关系。方法将50例左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分为L组,50例右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分为R组,另将50例胸部以外部位放疗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胶体金法分别测定所有患者放疗... 目的研究乳腺癌术后放疗血清心肌钙蛋白T(cTnT)的变化,探讨其与心脏损伤的关系。方法将50例左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分为L组,50例右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分为R组,另将50例胸部以外部位放疗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胶体金法分别测定所有患者放疗前、放疗进行中期、放疗结束时、放疗后3个月、放疗后6个月以及放疗后12个月的cTnT含量,cTnT>0.03 ng/mL为诊断心肌损伤的界限值。结果 L组和R组放疗后血清cTnT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组与R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和R组放疗结束时与放疗前比较,血清cTnT含量显著升高并达到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疗后6个月血清cTnT含量恢复正常。结论乳腺癌术后放疗可引起血清cTnT显著升高,导致心脏损伤发生率明显增加;cTnT的变化可早期反映放射性心脏损伤,有利于尽早预防和治疗放疗并发症和后遗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放射治疗 心肌钙蛋白T
下载PDF
Mobetron术中放疗加速器的物理测试和操作技术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毅 沈文同 +3 位作者 赵胜光 张毅斌 段隆焱 许赪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Mobetron 1000移动式术中放疗加速器电子线的剂量学特性和操作技术。方法对Mobetron加速器所配套的47个不同形状、尺寸的限光筒进行4、6、9、12 Mev共4种能量的物理数据测量分析,总结临床32例患者的术中放射治疗操作经验。结果... 目的探讨Mobetron 1000移动式术中放疗加速器电子线的剂量学特性和操作技术。方法对Mobetron加速器所配套的47个不同形状、尺寸的限光筒进行4、6、9、12 Mev共4种能量的物理数据测量分析,总结临床32例患者的术中放射治疗操作经验。结果直径10 cm、端面0°的限光筒的4、6、9、12 Mev能量的最大深度剂量分别是0.6、1.2、1.6、2 cm,治疗深度分别为0.9、1.8、2.5、3.4 cm。32例患者术中放射治疗剂量正确,操作顺利,无意外发生。结论应用移动式术中放疗加速器具有正常组织保护好、治疗时间短、生物效应高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疗加速器 物理测试 操作技术 Mobetron
下载PDF
放疗与药物联合治疗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王舒蓓 陈佳艺 许赪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167-171,共5页
综合治疗是目前提倡的乳腺癌治疗策略,而放疗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为探索疗效更好、毒副反应更低的综合治疗方案,本文概述放疗与药物联合应用治疗乳腺癌的现状和进展,重点阐述放疗与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药物联合... 综合治疗是目前提倡的乳腺癌治疗策略,而放疗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为探索疗效更好、毒副反应更低的综合治疗方案,本文概述放疗与药物联合应用治疗乳腺癌的现状和进展,重点阐述放疗与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药物联合治疗的研究现状与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放射治疗 药物治疗 联合
下载PDF
基于大型综合医院单中心乳腺癌手术病人10年诊治和生存分析
4
作者 陈小松 李帅 +17 位作者 吴佳毅 黄欧 柴维敏 姚洁洁 朱樱 许赪 陈佳艺 瞿晴 费晓春 丁晓毅 林琳 张男 方琼 何建蓉 朱丽 李亚芬 陈伟国 沈坤炜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2期149-158,共10页
目的:评估瑞金医院乳腺癌手术病人的诊治和预后,为进一步临床诊疗和研究开展提供基础。方法:入组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手术治疗的非晚期乳腺癌病人,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保乳手术、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 目的:评估瑞金医院乳腺癌手术病人的诊治和预后,为进一步临床诊疗和研究开展提供基础。方法:入组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手术治疗的非晚期乳腺癌病人,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保乳手术、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以及在不同手术年份的变化趋势。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并比较不同治疗方案乳腺癌病人的5年和10年无病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结果:共8210例入组。乳腺原位癌为959例(11.7%)。在未接受新辅助治疗的7549例病人中,淋巴结阴性为5379例(71.3%),0期和I期分别为949例(12.6%)和2964例(39.3%)。2377例(29.0%)接受保乳手术,占乳腺癌手术比例从2009年的16.5%上升到2013年的34.8%。4149例(52.5%)接受SLNB,从2009年的0.6%上升至2018年的69.3%。2009年至2018年入组的所有乳腺癌病人均进行完整随访。中位随访46个月。5年和10年DFS率分别为87.6%和80.5%;5年和10年OS率分别为94.2%和90.7%。2009年至2014年手术治疗的3800例乳腺癌病人,中位随访时间79个月,5年DFS率和OS率分别为86.9%和93.1%,10年DFS率和OS率分别为79.1%和88.4%。结论:瑞金医院乳腺癌手术病人的保乳手术和SLNB比例在10年间逐渐提高。在现代乳腺癌治疗模式下,乳腺癌病人5年OS率超过93%。本研究结果可指导乳腺癌临床诊治策略的制定和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总生存率 无病生存率 保乳手术 前哨淋巴结活检
原文传递
FLASH放疗技术相关热点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樱子 姚升宇 +1 位作者 陈佳艺 刘勇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20年第6期21-29,共9页
FLASH放疗是一种以超高剂量率照射为主要特征的放射治疗技术。由于其独特的技术特点,FLASH放疗成为了当前放疗领域的前沿热点。本文通过回顾FLASH放疗相关研究报道,阐述了在FLASH放疗向临床转化中所面临的挑战,分析了FLASH放疗的技术复... FLASH放疗是一种以超高剂量率照射为主要特征的放射治疗技术。由于其独特的技术特点,FLASH放疗成为了当前放疗领域的前沿热点。本文通过回顾FLASH放疗相关研究报道,阐述了在FLASH放疗向临床转化中所面临的挑战,分析了FLASH放疗的技术复杂性和目前存在的技术瓶颈,归纳总结了FLASH效应可能的生物学机制,旨在为进一步推广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ASH 正常组织 高剂量率 放射治疗
下载PDF
肺黏液表皮样癌的CT大体分型和免疫组化特征研究
6
作者 刘艳芳 任刚 +1 位作者 蔡嵘 汪心韵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1-136,共6页
目的:探讨肺黏液表皮样癌的CT大体分型和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13年4月—2020年1月收治的8例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男5例,女3例,年龄11~80岁,中位年龄49岁。3例位于叶支气... 目的:探讨肺黏液表皮样癌的CT大体分型和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13年4月—2020年1月收治的8例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男5例,女3例,年龄11~80岁,中位年龄49岁。3例位于叶支气管,4例位于段支气管,1例位于肺的周围部。肿瘤最大径为1.0~7.0 cm,平均2.5 cm。腔内结节型2例,腔内外肿块型5例,外周型1例。8例平扫均为软组织密度,其中1例伴多发点状钙化。4例行CT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2例伴阻塞性肺炎、肺不张,2例伴支气管黏液栓塞,1例伴支气管旁淋巴结肿大,1例伴左颈部淋巴结肿大。8例均行手术治疗,病理诊断为肺黏液表皮样癌,其中低级别6例,高级别1例,未定级别1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查:8例CK5、P63表达阳性,6例CK7、P53表达阳性,3例EGFR表达阳性,6例Ki-67阳性率≤5%,8例Napsin A表达阴性,5例TTF1表达阴性,8例ALK表达阴性。结论:肺黏液表皮样癌早期易误诊,好发于叶、段支气管,CT大体分型以腔内外肿块型居多,边缘清楚,肿块长径与支气管走行一致,呈轻度强化,可合并阻塞性肺炎和肺不张,少有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转移。Napsin A、TTF1阴性表达,结合CK5、CK7、P63阳性表达有助于PMEC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表皮样癌 计算机体层成像 免疫组织化学法
下载PDF
肺多形性癌的CT和临床病理特征
7
作者 刘艳芳 任刚 +1 位作者 蔡嵘 汪心韵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5-289,共5页
目的:探讨肺多形性癌的CT特征,并与临床病理进行对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12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23例肺多形性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男20例,女3例,年龄38~81岁,平均年龄64岁。4例为中央型... 目的:探讨肺多形性癌的CT特征,并与临床病理进行对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12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23例肺多形性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男20例,女3例,年龄38~81岁,平均年龄64岁。4例为中央型,19例为周围型,近胸膜下16例。位于左肺上叶4例,左肺下叶5例,右肺上叶11例,右肺下叶3例。肿块直径约2.0~8.3 cm,平均5.2 cm。肿块边界光滑11例,分叶8例,毛刺10例。CT平扫18例以软组织密度为主,1例以囊性密度为主,4例为空洞肿块。12例行CT增强扫描,其中8例肿块边缘呈厚薄不均的类环形或花环状强化,6例见“浮冰样”改变。瘤周出现磨玻璃密度影13例,累及胸膜17例,伴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8例。病理诊断均为肺多形性癌,其中梭形细胞伴腺癌9例,梭形细胞伴鳞癌3例,梭形细胞癌伴鳞癌及腺癌3例,梭形细胞癌伴大细胞癌1例,梭形细胞及巨细胞伴腺癌1例,巨细胞伴腺癌2例,其余4例病检未详细说明多形性成分。16例行基因检测,EGFR基因突变2例,ALK相关易位1例。结论:肺多形性癌好发于老年吸烟男性,CT表现有一定特征,以周围型居多,常位于右肺上叶近胸膜下,边缘光滑,以软组织密度为主,体积较大,内部易出现坏死,增强扫描肿块边缘呈厚薄不均的类环形强化,有“浮冰样”改变,瘤周出现磨玻璃密度阴影,易侵犯胸膜、伴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确诊需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病理上以腺癌或鳞癌合并梭形细胞成分最常见,可伴有基因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多形性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
下载PDF
泌尿生殖系统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PEComa)的临床特征分析
8
作者 冯丽 任刚 +3 位作者 蔡嵘 汪心韵 王辉 祝明洁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5期460-465,共6页
目的:探讨泌尿生殖系统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特征,以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泌尿生殖系统PEComa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泌尿生殖系统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特征,以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泌尿生殖系统PEComa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结果:年龄为9~63岁,平均年龄为40.8岁;男性3例,女性2例,男:女为3:2。5例患者中,4例病变位于肾脏,1例病变位于阴道;病灶直径为0.9~19.0 cm。2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MRI平扫及增强检查,3例仅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中,2例患者的CT平扫图像可见较小病灶,大小分别为0.9 cm×0.9 cm×1.0 cm、2.1 cm×1.7 cm×2.0 cm,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呈均匀明显强化;MRI平扫信号均匀,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另3例患者的病灶较大,最大径约19 cm,CT平扫提示病灶密度不均匀;CT增强扫描较大病灶则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可见液化坏死区,病灶内或周围出现粗大血管影。术后大体标本显示肿瘤切面呈灰白、灰红色,可见有出血,质韧,有包膜。镜下可以见肿瘤形态为上皮样、梭形,胞浆丰富,嗜酸性、颗粒状,空泡状,其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少,其内可见大片坏死。免疫组化检查示,PEComa组织中黑色素瘤抗体[Melanoma marker(human)monoclonal antibody,HMB45]呈阳性表达,Melan-A、肌源性抗体(Myogenic antibody,SMA)、CD34和S-100呈部分阳性表达。结论:泌尿生殖系统PEComa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点,病灶较小(最大径<2 cm)时在CT图像密度均匀,CT增强呈均匀明显强化,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肾实质;在MRI图像上信号均匀,MRI增强呈均匀明显强化。病灶较大时,在CT图像上密度不均,可出现液化坏死区,CT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实性部分强化明显,可见粗大血管供血,内部坏死区未见明显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生殖系统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MDCT窗技术联合MPR在T1和T2期胃癌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9
作者 崔芷萌 任刚 +1 位作者 蔡嵘 汪心韵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13-1017,共5页
目的:探讨MDCT窗技术联合多平面重建(MPR)在T1和T2期胃癌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4例T1期胃癌、78例T2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主要包括肿瘤位置、最大径、胃切除类型和病理类型等)。由两位放射科医生分... 目的:探讨MDCT窗技术联合多平面重建(MPR)在T1和T2期胃癌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4例T1期胃癌、78例T2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主要包括肿瘤位置、最大径、胃切除类型和病理类型等)。由两位放射科医生分别基于窄窗宽图像(窗宽180 HU,窗位90 HU)、腹窗图像(窗宽350 HU,窗位50 HU)和窄窗宽结合MPR图像进行术前胃癌T分期。使用χ^(2)检验评估年龄、性别等临床病理因素与胃癌分期的单变量相关性。采用Z检验分别比较窄窗宽组与腹窗组、窄窗宽结合MPR组与腹窗组诊断T1期胃癌的阳性预测值(PPV)、特异度(SPE)、敏感度(SEN)和阴性预测值(NPV)。采用Kappa检验评估两位阅片者对胃癌T分期诊断的一致性。结果:两组胃癌患者在肿瘤位置、最大径、胃切除类型、病理类型、pN分期、pTNM分期、淋巴管浸润及神经浸润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窄窗宽组均较腹窗组诊断T1期胃癌有较高的SEN(86%vs.59%,86%vs.53%)、NPV(71%vs.47%,72%vs.45%);与腹窗组比较,窄窗宽结合MPR组诊断T1期胃癌的SEN(91%vs.59%,92%vs.53%)、NPV(83%vs.47%,85%vs.45%)和PPV(93%vs.81%,93%vs.82%)较高(P均<0.025)。对腹窗组、窄窗组、窄窗宽结合MPR组进行胃癌T分期评估时,观察者之间的一致性极高(Kappa=0.831、0.836、0.868)。结论:MDCT窗技术适用于T1及T2期胃癌的鉴别诊断,窄窗宽技术联合MPR具有较高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肿瘤分期 窗技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多平面重组
下载PDF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磁共振成像特征及临床病理研究
10
作者 范敬敬 任刚 +1 位作者 蔡嵘 汪心韵 《山西医药杂志》 2023年第17期1304-1309,共6页
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8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MRI资料,并结合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8例患者均为女性,无肝炎肝硬化背景。8例患者中,单发7例,多发1例。2... 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8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MRI资料,并结合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8例患者均为女性,无肝炎肝硬化背景。8例患者中,单发7例,多发1例。2例可见明显脂肪密度影及网状分隔影,5例可见边缘小斑片状低密度(CT值高于脂肪密度),1例MRI T_(1)WI反相位信号减低。增强后(实性部分)表现为“快进慢出”3例,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持续强化、延迟期减低1例,“快进快出”4例。边缘及中心血管强化6例,静脉早显1例。肝动脉供血4例,肝动脉及门静脉双重供血1例。免疫组织化学显示黑色素瘤抗原(Melan-A)阳性7例,抗黑色素瘤特异性抗体(HMB-45)和CD31阳性各6例,CD34阳性5例,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阳性4例,肌肉特异性肌动蛋白(MSA)阳性3例。6例Ki67范围≤5%、1例范围灶30%以上。结论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MRI可表现为脂肪密度内混杂分隔网状影、边缘小斑片状低密度、边缘及中心血管强化、静脉早显、引流静脉显示、动脉期假包膜等,有一定特征性,提高对其CT、MRI特征认识有助于提高该疾病的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肌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肝脏
下载PDF
CT在儿童腹部神经母细胞瘤与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6
11
作者 贺文广 任刚 +3 位作者 蔡嵘 唐文 倪婧 陈健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93-497,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腹部神经母细胞瘤(NB)和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GNB)的CT表现特征及CT在两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8例儿童腹部NB和31例GNB的临床、病理及CT资料。结果:NB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29.1个月,GNB... 目的:探讨儿童腹部神经母细胞瘤(NB)和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GNB)的CT表现特征及CT在两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8例儿童腹部NB和31例GNB的临床、病理及CT资料。结果:NB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29.1个月,GNB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41.7个月。118例NB患者中,64例(54.2%)出现远处转移,80例(68.0%)肿瘤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肿块,60例(50.8%)肿瘤跨越中线生长,62例(52.6%)肿瘤边界不清晰,78例(66.0%)可见肿瘤内钙化,形态为粗大、不定型钙化,101例(86.0%)肿瘤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85例(72.0%)包绕周围血管生长,27例(22.9%)肿瘤侵犯邻近组织器官。31例GNB患者中,4例(12.9%)出现远处转移,28例(90.0%)肿瘤边界清晰,25例(80.0%)表现为形态规则肿块,21例(68%)可见肿瘤内钙化,4例(12.9%)肿瘤包绕血管生长。结论:NB与GNB的CT表现有一定差异,NB多表现为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肿块,跨越中线生长,包埋邻近血管,粗大不定型钙化是其特征性CT表现,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常伴局部脏器浸润。GNB多呈形态规则、边界清晰肿块,对周围大血管及组织器官以推移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腹部 神经母细胞瘤 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T_2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多层螺旋CT术前TNM分期价值 被引量:11
12
作者 郭辰 任刚 +9 位作者 蔡嵘 戚庭月 赵建溪 陈健 李华莉 贺文广 李文华 汪登斌 吴湘如 张文杰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2-365,共4页
目的探讨T_2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多层螺旋CT(MSCT)在T_2期胃癌术前TNM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单因素分析93例T_2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行MSCT术前TNM分期,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浅肌层癌(T_2a)和深肌层癌(T_2b)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T_2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多层螺旋CT(MSCT)在T_2期胃癌术前TNM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单因素分析93例T_2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行MSCT术前TNM分期,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浅肌层癌(T_2a)和深肌层癌(T_2b)两组患者在临床病理特征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对T_2期胃癌T分期准确率为91.40%(85/93);N分期准确率为66.67%(62/93),其中对pN0、pN1、pN2和pN3期判断的准确率分别为68.18%(30/44)、65.00%(26/40)、60.00%(3/5)和75.00%(3/4);TNM分期的准确率为67.74%(63/93),其中Ⅰ、Ⅱ、Ⅲ和Ⅳ期分期准确率分别为68.18%(30/44)、64.10%(25/39)、60.00%(3/5)和100%(5/5)。结论 T_2a和T_2b患者在临床病理特征上没有显著差异。MSCT动态增强扫描对T_2期胃癌术前TNM分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胃肿瘤 肿瘤分期 T2期胃癌 多层螺旋CT 术前TNM分期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不同固定装置下全乳照射的摆位误差分析 被引量:18
13
作者 胡乃军 蔡钢 +1 位作者 许青 陈佳艺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11-916,共6页
背景与目的:准确的靶区位置是乳腺癌精确放疗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利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lectronic portal imaging device,EPID)测量乳腺托架和手臂托架两种不同体位固定状态下全乳放疗前、后的摆位误差,并对比其差别。方法:... 背景与目的:准确的靶区位置是乳腺癌精确放疗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利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lectronic portal imaging device,EPID)测量乳腺托架和手臂托架两种不同体位固定状态下全乳放疗前、后的摆位误差,并对比其差别。方法:选择12例接受保乳术后调强放疗的乳腺癌患者,6例体位固定装置使用乳腺托架,6例使用手臂托架,在患者分次放疗前、后拍摄切线野的电子射野影像片(electronic portal imaging,EPI),将得到的EPI和数字重建图像(digitally reconstructed radiograph,DRR)进行配准,计算摆位误差,并进行比较。结果:手臂托架组的水平与垂直方向的位移分布分别为〉5mm:0和0;3~5mm:6.6%和4.9%;〈3mm 193.4%和95.1%。乳腺托架组的水平与垂直方向的位移分布分别为〉5mm:6.7%和3.3%;3~5mm:45.0%和23.3%:〈3mm:48.3%和73.3%。手臂托架组在放疗前EPI得到的水平与垂直方向的平均位移值小于乳腺托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6)。两组放疗前、后分次内均存在位移,水平方向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08),且手臂托架组在放疗前、后分次内的位移差值优于乳腺托架组,水平方向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乳腺托架、手臂托架均有较好的全乳放疗摆位重复性和准确性,手臂托架在放疗前及分次内的位移优于乳腺托架,更适宜全乳放射治疗的体位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托架 手臂托架 摆位误差 乳腺肿瘤 全乳放射治疗
下载PDF
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多层螺旋CT术前TNM分期的价值 被引量:20
14
作者 陈健 任刚 +8 位作者 蔡嵘 郭辰 李华莉 贺文广 汪登斌 李文华 吴湘如 张文杰 赵建溪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4898-4901,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多层螺旋CT(MSCT)在早期胃癌术前TNM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单因素分析104例早期胃癌(黏膜内癌和黏膜下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行MSCT术前TNM分期,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黏膜内癌和黏膜下癌两...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多层螺旋CT(MSCT)在早期胃癌术前TNM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单因素分析104例早期胃癌(黏膜内癌和黏膜下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行MSCT术前TNM分期,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黏膜内癌和黏膜下癌两组患者在pN分期上差异显著(P=0. 001 4),而在诸如年龄、性别、肿瘤位置、肿瘤最大径、胃切除类型、切除淋巴结数量、大体分型、肿瘤分化、淋巴管浸润、静脉浸润、神经浸润等临床病理特征上,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 05)。MSCT对早期胃癌T分期准确率为84. 62%(88/104); N分期准确率为77. 89%(81/104),其中对pN 0、pN 1、pN 2和pN 3期判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0. 46%(70/87)、63. 64%(7/11)、75%(3/4)和50%(1/2); TNM分期的准确率为83. 65%(87/104),其中Ⅰ、Ⅱ、Ⅲ和Ⅳ期分期准确率分别为85. 15%(86/101)、100%(1/1)、100%(0/0)和0%(0/2)。结论黏膜内癌和黏膜下癌患者在pN分期上存在明显差异。MSCT动态增强扫描对早期胃癌术前TNM分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多层螺旋CT 术前TNM分期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儿童肾母细胞瘤临床与病理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唐文 蔡嵘 +3 位作者 任刚 倪婧 汪心韵 贺文广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24-528,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肾母细胞瘤的临床与病理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6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67例患儿中,男37例、女30例,发病年龄<5岁者占86.6%。临床表现为腹部肿块25例(37.3%),血尿17例(25.4%),腹痛13例... 目的探讨儿童肾母细胞瘤的临床与病理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6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67例患儿中,男37例、女30例,发病年龄<5岁者占86.6%。临床表现为腹部肿块25例(37.3%),血尿17例(25.4%),腹痛13例(19.4%);均为单侧发病,64例(95.5%)肿瘤直径≥5 cm。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均少见,分别为5例(7.5%)和14例(24.0%),常见转移部位有肺、肝脏等。根据病理组织类型分为预后良好组织结构(FH)组63例(94.0%),预后不良组织结构(UFH)组4例(6.0%)。FH组和UFH组之间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肿瘤位置、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P53阳性率及Ki-67表达率≥30%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性别、年龄与肿瘤位置、肿瘤直径、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复发转移无显著相关性(P>0.05);Ki-67、P53的表达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肿瘤直径及肿瘤位置与淋巴结转移、复发转移、Ki-67表达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P53表达在不同肿瘤直径及肿瘤位置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母细胞瘤临床及病理有一定特征,其肿瘤体积大、单侧多见、侵袭性小、预后较好、对术前放化疗较敏感,手术完整切除加化疗为主要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母细胞瘤 肿瘤分期 临床特征 病理特征
下载PDF
儿童肝母细胞瘤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倪婧 蔡嵘 +3 位作者 任刚 唐文 汪心韵 贺文广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80-583,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肝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检查证实的68例肝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68例肝母细胞瘤患儿中男44例、女24例,<3岁55例、≥3岁13例,初发时单发59例,甲胎蛋白(AFP)均明显升高。高危患儿27例,... 目的探讨儿童肝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检查证实的68例肝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68例肝母细胞瘤患儿中男44例、女24例,<3岁55例、≥3岁13例,初发时单发59例,甲胎蛋白(AFP)均明显升高。高危患儿27例,出现转移和/或肝外临近器官侵袭和/或门静脉及肝静脉三分支/下腔静脉受侵22例。术前影像分期PRETEXTⅣ期患儿13例。患儿年龄、AFP浓度、病理类型和PRETEXT分期有显著相关性(P均<0.05);病理学类型和AFP浓度有显著相关性(P=0.002)。病理学类型在高危组、标危组之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结论儿童肝母细胞瘤患儿临床病理特征差异性可能有助有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母细胞瘤 病理类型 甲胎蛋白 儿童
下载PDF
胃和小肠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华莉 蔡嵘 +3 位作者 任刚 陈健 赵建溪 贺文广 《临床外科杂志》 2016年第8期611-614,共4页
目的探讨胃和小肠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性。方法经手术治疗的GIST患者164例,其中男75例,女89例,年龄50—70岁。比较胃及小肠GIST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肿瘤最常发生于胃(127例),其次为小肠(27例);肿瘤已出现肝或腹... 目的探讨胃和小肠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性。方法经手术治疗的GIST患者164例,其中男75例,女89例,年龄50—70岁。比较胃及小肠GIST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肿瘤最常发生于胃(127例),其次为小肠(27例);肿瘤已出现肝或腹腔转移6例,淋巴结转移1例,伴发胃肠道恶性肿瘤或癌前病变8例。复发风险极低度47例,低度50例,中度24例,高度37例。胃和小肠各组的肿瘤大小、肿瘤出血、坏死、CD34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及小肠GIST的首发症状、肿瘤大小、CD34阳性率以及坏死出血概率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肿瘤 小肠 危险度分级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早期胃癌原发病灶的CT特征及临床病理对照 被引量:4
18
作者 任刚 赵建溪 +8 位作者 蔡嵘 戚庭月 郭辰 陈健 李华莉 汪登斌 李文华 吴湘如 张文杰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110-115,共6页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原发病灶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特征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经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患者的胃壁黏膜厚度及其增强各期△CT值的变化,并行单因素分析黏膜内癌(T1a)和黏膜下癌(T1b)患者的...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原发病灶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特征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经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患者的胃壁黏膜厚度及其增强各期△CT值的变化,并行单因素分析黏膜内癌(T1a)和黏膜下癌(T1b)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黏膜内癌(T1a)和黏膜下癌(T1b)两组患者在p N分期和p TNM分期上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080;P=0.0175),而在诸如年龄、性别、肿瘤位置、肿瘤最大径、胃切除类型、切除淋巴结数量、大体分型、肿瘤分化、淋巴管浸润、静脉浸润、神经浸润等临床病理特征上,两组患者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104例早期胃癌均显示胃壁有不同程度的增厚.胃癌病变处黏膜厚度(4.37m m±0.91 m m)较正常组黏膜厚度(2.62 m m±0.44 mm)明显增厚(t=14.65,P<0.0001).增强后动脉期原发病灶处胃壁黏膜线样强化,△CT平均值为26 Hu,静脉期病灶呈持续性强化,强化CT值比动脉期高27 Hu,平衡期所有病例病变强化程度略有下降.早期胃癌与正常对照组间动脉期、门脉期及平衡期△CT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4,P=0.0008;t=11.55,P<0.0001;t=7.67,P<0.0001).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对早期胃癌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黏膜内癌(T1a)和黏膜下癌(T1b)患者在p N分期和p TNM分期上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计算机断层扫描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儿童节细胞神经瘤的CT、MRI特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贺文广 任刚 +3 位作者 蔡嵘 唐文 倪婧 陈健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61-365,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节细胞神经瘤的CT、MRI特征,旨在提高对其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38例儿童节细胞神经瘤的CT、MRI资料。结果:38例患儿中男女比例为1:1.8,平均年龄6.07±2.47岁。肿瘤位于后纵隔14例(36%),腹膜后间隙14例(36%)... 目的:探讨儿童节细胞神经瘤的CT、MRI特征,旨在提高对其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38例儿童节细胞神经瘤的CT、MRI资料。结果:38例患儿中男女比例为1:1.8,平均年龄6.07±2.47岁。肿瘤位于后纵隔14例(36%),腹膜后间隙14例(36%),肾上腺8例(21%),颈部及盆腔各1例。肿瘤表现为类圆形、边界清晰的肿块,平扫CT图像显示大部分肿瘤表现为均匀低密度,CT值为22~38HU(平均30.5HU);MRI扫描图像显示,病灶于T1WI呈等信号为主或稍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以不强化为主,门脉期可见轻中度强化。结论:节细胞神经瘤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平扫均匀低密度,T2WI上呈不均匀高信号,肿瘤增强扫描后动脉期无强化,门脉期可见轻度或中度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节细胞神经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微RNA-375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晨 虞佩 +2 位作者 李济宇 楼谷音 奚文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86-1589,共4页
目的探讨微RNA-375(miRNA-375)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效应。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62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miRNA-375的表达,分析miRNA-375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 目的探讨微RNA-375(miRNA-375)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效应。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62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miRNA-375的表达,分析miRNA-375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和乳腺纤维腺瘤细胞株MCF-10A中miRNA-375的表达进行检测;将miRNA-375前体转染MDA-MB-231,CCK-8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和侵袭力的变化。结果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miRNA-375表达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miRNA-375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和是否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P<0.001)。与MCF-10A比较,MDA-MB-231中miRNA-375的表达显著降低(P=0.021)。miRNA-375前体转染后,MDA-MB-231内miRNA-375表达显著上调,细胞增殖能力和侵袭力减弱。结论三阴性乳腺癌组织和MDA-MB-231中miRNA-375的表达下调。miRNA-375对三阴性乳腺癌发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微RNA-375 侵袭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