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产多孔机器人手术系统在胰腺外科临床应用中的发展
1
作者 李景峰 施昱晟(综述) +2 位作者 邓侠兴 彭承宏 沈柏用(审阅)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1期70-73,共4页
随着外科学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机器人辅助胰腺手术已逐渐成为手术医师的热门选择,也深得病人及家属的青睐。笔者所在团队作为国内最早开展机器人辅助胰腺手术的胰腺疾病诊疗中心,对机器人胰腺手术有着独到的经验与体会。随着手术... 随着外科学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机器人辅助胰腺手术已逐渐成为手术医师的热门选择,也深得病人及家属的青睐。笔者所在团队作为国内最早开展机器人辅助胰腺手术的胰腺疾病诊疗中心,对机器人胰腺手术有着独到的经验与体会。随着手术机器人的更新迭代与国产化,国产多孔机器人手术系统已开始投入临床应用。本文就国产多孔机器人手术系统在胰腺外科临床应用中的发展概况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微创胰腺手术 机器人辅助手术 国产多孔机器人手术系统
原文传递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疗现状及展望
2
作者 汪超 翁原驰 邓侠兴 《肝胆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89-92,共4页
对于大多数壶腹部、胰头及十二指肠肿瘤患者而言,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是根治性手术的唯一选择。自从Whipple在1935年首次报道PD以来,PD就以其高难度著称:一方面,胰腺位于中上腹部和季肋区,作为一个腹膜后器官,... 对于大多数壶腹部、胰头及十二指肠肿瘤患者而言,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是根治性手术的唯一选择。自从Whipple在1935年首次报道PD以来,PD就以其高难度著称:一方面,胰腺位于中上腹部和季肋区,作为一个腹膜后器官,它处于胃和腹膜后面,位置较深,不利于手术操作;另一方面,PD需要切除的范围相当大,除了胰头以外,还要将部分胃、十二指肠、部分空肠、胆总管、胆囊等一并切除;最后,胰腺手术需涉及到很多重要的腹部大血管,若肿瘤累及重要血管,甚至需行血管切除重建术,这使得术中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大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 胰腺炎
下载PDF
胰腺癌新辅助治疗的优势和进展
3
作者 胡彬蔚(综述) 沈柏用(审校)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74-80,共7页
胰腺癌由于起病隐匿、早期诊断难、恶性程度高的特点,诊断时仅有少数病人有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机会。近年来,以化疗为主的术前新辅助治疗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不伴远处转移的胰腺癌,帮助实现肿瘤降期、提高R0切除率并改善生存。大量临床试验... 胰腺癌由于起病隐匿、早期诊断难、恶性程度高的特点,诊断时仅有少数病人有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机会。近年来,以化疗为主的术前新辅助治疗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不伴远处转移的胰腺癌,帮助实现肿瘤降期、提高R0切除率并改善生存。大量临床试验证明了其优势,但仍有诸多问题需进一步研究并达成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新辅助化疗 新辅助放化疗
原文传递
胰腺癌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研究综述 被引量:6
4
作者 李静威 王俐文 +3 位作者 蒋玲曦 詹茜 陈皓 沈柏用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03-1108,共6页
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早期诊断困难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导致预后极差。胰腺癌肿瘤微环境包含肿瘤细胞、免疫细胞、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以及多种可溶性分子;其中,细胞外成分包括基质成分和可溶性因子等,在肿瘤的发生、发展、... 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早期诊断困难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导致预后极差。胰腺癌肿瘤微环境包含肿瘤细胞、免疫细胞、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以及多种可溶性分子;其中,细胞外成分包括基质成分和可溶性因子等,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胰腺癌微环境中具有显著的免疫细胞浸润,以免疫抑制为突出特征。肿瘤细胞一方面编辑免疫系统,使其无法被免疫系统识别;另一方面招募和激活各种免疫抑制性细胞如胰腺星状细胞、髓系来源抑制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等,进而分泌免疫抑制性分子,影响抗肿瘤免疫细胞的功能,抑制宿主的抗肿瘤免疫反应,造成肿瘤的免疫逃逸,促进肿瘤的发展转移。该文讨论胰腺癌肿瘤微环境各种免疫抑制成分的作用机制,并总结胰腺癌免疫治疗的最新成果,以期为胰腺癌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的研究以及胰腺癌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肿瘤微环境 免疫抑制性 免疫治疗
下载PDF
机器人手术在肝胆胰外科中的应用与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钱剑锋 秦凯 +1 位作者 金佳斌 彭承宏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3年第1期12-17,共6页
机器人手术自21世纪问世以来已成为微创手术的代表,并得到迅速发展。肝胆胰手术难度大,往往涉及复杂的解剖、消化道重建及精细的血管吻合,这导致其微创手术的发展相对缓慢,而机器人手术则可打破这一局面。如何拓宽机器人手术的适应证并... 机器人手术自21世纪问世以来已成为微创手术的代表,并得到迅速发展。肝胆胰手术难度大,往往涉及复杂的解剖、消化道重建及精细的血管吻合,这导致其微创手术的发展相对缓慢,而机器人手术则可打破这一局面。如何拓宽机器人手术的适应证并进一步发展机器人手术技术则是未来外科发展的重要方向。本综述针对机器人手术在肝胆胰外科中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进行总结及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胰腺手术 胆道手术 机器人辅助手术 微创外科
下载PDF
精准医学时代可切除胰腺癌新辅助治疗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6
作者 郑诗凡 李凡露 +3 位作者 邹思奕 陈皓 邓侠兴 沈柏用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5,共5页
手术切除原发肿瘤序贯辅助系统化疗是目前可切除胰腺癌的标准治疗模式,但胰腺癌的侵袭性使得根治性手术后的复发率居高不下,胰腺癌患者的生存结局依旧惨淡。新辅助治疗在交界可切除和局部进展期胰腺癌中的价值已得到普遍认可,但其对可... 手术切除原发肿瘤序贯辅助系统化疗是目前可切除胰腺癌的标准治疗模式,但胰腺癌的侵袭性使得根治性手术后的复发率居高不下,胰腺癌患者的生存结局依旧惨淡。新辅助治疗在交界可切除和局部进展期胰腺癌中的价值已得到普遍认可,但其对可切除胰腺癌的作用尚存争议。本文介绍了胰腺癌可切除性评估的内容与局限性,阐述了新辅助治疗在可切除胰腺癌中被提出的依据,并结合目前已完成或正在开展的几个随机对照试验,分析了可切除胰腺癌新辅助治疗的研究现状,最后基于胰腺癌复杂的生物学特征,提出了精准医学时代新辅助治疗在可切除胰腺癌中的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辅助治疗 精准医学 根治性手术 胰腺癌患者 原发肿瘤 系统化疗 随机对照试验 研究现状与展望
原文传递
机器人辅助胰腺手术的应用与展望
7
作者 邓侠兴 李景峰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6-572,共7页
胰腺手术风险高、操作复杂,微创胰腺手术更是存在一系列挑战和限制.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机器人辅助胰腺手术逐渐成熟,成为胰腺手术的重要方式.笔者总结机器人辅助胰腺手术的技术特点、临床应用、手术效果及优势与局限,探讨机器人辅助... 胰腺手术风险高、操作复杂,微创胰腺手术更是存在一系列挑战和限制.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机器人辅助胰腺手术逐渐成熟,成为胰腺手术的重要方式.笔者总结机器人辅助胰腺手术的技术特点、临床应用、手术效果及优势与局限,探讨机器人辅助胰腺手术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并就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胰腺手术 微创 机器人辅助手术 进展
原文传递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不同预防引流方案对结局的影响:一项回顾性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徐林伟 蔡云强 +12 位作者 高松 徐强 陈伟 张曼 宋宇宁 李鹏禹 于玺 李宏涛 李丹 王刚 卫积书 金佳斌 张宇华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1-446,共6页
目的探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不同预防引流方案对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12月国内8家医院高流量胰腺外科中心医疗组(年胰腺手术量≥50例)收治的116例PD病例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引流方案分为两管组(放置2根引流管,51... 目的探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不同预防引流方案对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12月国内8家医院高流量胰腺外科中心医疗组(年胰腺手术量≥50例)收治的116例PD病例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引流方案分为两管组(放置2根引流管,51例)和三管组(放置3根引流管,65例)。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术后住院时间的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延长住院的最佳截止值;对两组进行倾向评分匹配(PSM)后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延长住院的因素。结果三管组病人术后住院时间短于两管组病人(HR=1.512,P=0.034)。通过ROC曲线分析,将术后住院时间>22 d定义为延长住院。经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管组和三管组各32例,术后并发症、再入院、住院时间等预后相关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延长住院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0%(8/32)vs.3.1(1/32),P=0.026];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示,放置3根引流管是延长住院的保护因素(OR=0.088,P=0.031)。结论PD病人行预防性引流时放置引流管数量与延长住院相关,更充分的引流可能改善病人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引流 住院时间
原文传递
保留功能的胰腺手术的临床应用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2
9
作者 李丹 秦凯 +1 位作者 金佳斌 彭承宏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8-345,330,共9页
目前临床上治疗不同部位的胰腺病变主要采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联合脾脏的远侧胰体尾切除术或全胰切除术等标准术式。由于传统术式涉及多个吻合口的消化道重建和较大的手术切除范围,术后出现瘘的风险较高且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容易受损。因... 目前临床上治疗不同部位的胰腺病变主要采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联合脾脏的远侧胰体尾切除术或全胰切除术等标准术式。由于传统术式涉及多个吻合口的消化道重建和较大的手术切除范围,术后出现瘘的风险较高且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容易受损。因此,针对部分良性和低度恶性的胰腺肿瘤,建议采用保留功能的胰腺手术,旨在治疗胰腺疾病的同时保留更多的胰周器官、胰腺实质及相对完整的消化道连续性,以期提高患者近远期生活质量。此外,随着腹腔镜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其辅助下的胰腺手术已相继在临床开展,且被证明具有足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本文从保留胰周器官、保留胰腺实质及促进胰腺功能恢复等角度进行分类,综述了目前临床上的几种常见术式及其临床应用和技术开展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胰腺切除术 保留功能 腹腔镜 机器人
原文传递
国产多孔机器人手术系统在胰体尾切除术中应用的前瞻性、单中心、单臂探索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景峰 许志伟 +3 位作者 邓侠兴 彭承宏 沈柏用 施昱晟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5-329,共5页
目的探索国产图迈多孔机器人手术系统在胰腺肿瘤患者胰体尾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单中心、单臂研究。前瞻性连续纳入2023年3月至1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治疗的20例胰腺肿瘤患者,其中男... 目的探索国产图迈多孔机器人手术系统在胰腺肿瘤患者胰体尾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单中心、单臂研究。前瞻性连续纳入2023年3月至1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治疗的20例胰腺肿瘤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57.9±11.2)岁。所有患者均使用图迈多孔手术机器人,行机器人辅助胰体尾切除术,分析并发症情况(依据Clavien-Dindo系统分级)、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病理等。结果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仅有1例(5.0%)诊断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G1期),其余为胰腺良性肿瘤,包括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等。未发生与器械相关的器官或血管损伤,无术中并发症发生,有7例(35.0%)患者发生了术后并发症,其中3例为感染、3例为腹腔积液、1例低钾血症。根据Clavien-Dindo分级系统,除1例腹腔积液为Ⅱ级外,其余均为Ⅰ级,未发生Ⅲ级及以上严重并发症。20例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00(20,200)ml,手术时间为(125.7±76.9)min,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为(7.9±3.4)d。结论国产图迈多孔手术机器人系统在胰体尾切除临床应用中具有可接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手术 胰腺肿瘤 手术后并发症 疗效
原文传递
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代谢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林家俞 秦洁洁 蒋玲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22-1130,共9页
代谢重编程是细胞为满足能量需求,通过改变代谢模式来促进细胞增殖和生长的机制。肿瘤细胞通过Warburg效应等代谢重编程模式来供能,以促进自身的生存、生长与转移。肿瘤微环境即肿瘤细胞自身所处的内环境,其不仅包括肿瘤细胞本身,还包... 代谢重编程是细胞为满足能量需求,通过改变代谢模式来促进细胞增殖和生长的机制。肿瘤细胞通过Warburg效应等代谢重编程模式来供能,以促进自身的生存、生长与转移。肿瘤微环境即肿瘤细胞自身所处的内环境,其不仅包括肿瘤细胞本身,还包括与肿瘤细胞关系密切的基质细胞、免疫细胞等组分。肿瘤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代谢产物等生化分子调控细胞之间的免疫功能、信号转导,并塑造一个缺氧、酸性、营养物质匮乏的肿瘤微环境,阻断免疫细胞的抗肿瘤效应。快速增殖的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竞争相对匮乏的营养物质,使得肿瘤细胞本身就可营造一种免疫抑制的微环境。在免疫抑制的肿瘤微环境影响下,免疫细胞通过代谢重编程的方式来产生耐受表型相关的代谢适应,以满足自身需求,并发挥抗肿瘤或免疫抑制的功能。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反应主要依赖于其特有的代谢途径,这与免疫细胞的类型与功能有关。免疫细胞的功能特性与肿瘤的免疫治疗效果直接相关。调节免疫细胞的代谢途径,可为肿瘤治疗提供良好的方向。该文阐述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主要代谢途径,总结其代谢特征与免疫功能的关系,讨论代谢通路调节免疫细胞功能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改造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及改善肿瘤免疫治疗效果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微环境 免疫细胞 代谢途径 免疫功能
下载PDF
慢性胰腺炎疼痛的治疗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伟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285-293,共9页
慢性胰腺炎病程迁延,疼痛为最主要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工作能力。其治疗为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难题。笔者就慢性胰腺炎疼痛治疗的药物、内镜、手术等各种治疗措施的理论基础、适应证、疗效及如何选择、如何权衡等方面进行了... 慢性胰腺炎病程迁延,疼痛为最主要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工作能力。其治疗为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难题。笔者就慢性胰腺炎疼痛治疗的药物、内镜、手术等各种治疗措施的理论基础、适应证、疗效及如何选择、如何权衡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胰腺炎 疼痛 治疗
原文传递
胰腺少见囊肿四例的临床特征分析并文献复习
13
作者 龚婷婷 王婷 王伟 《中华胰腺病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51-54,共4页
胰腺少见囊肿发生率低,影像诊断困难,与其他常见的胰腺囊性肿瘤,尤其是与具有潜在恶性的胰腺囊性病灶鉴别困难,常常造成不必要的手术干预。本文报道脉管瘤、纤毛前肠囊肿、副脾囊肿、淋巴上皮囊肿4种少见的胰腺囊肿类型,介绍其临床特征... 胰腺少见囊肿发生率低,影像诊断困难,与其他常见的胰腺囊性肿瘤,尤其是与具有潜在恶性的胰腺囊性病灶鉴别困难,常常造成不必要的手术干预。本文报道脉管瘤、纤毛前肠囊肿、副脾囊肿、淋巴上皮囊肿4种少见的胰腺囊肿类型,介绍其临床特征、放射影像和超声胃镜影像的表现,并进行文献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少见囊肿 胰腺脉管瘤 胰腺纤毛前肠囊肿 胰腺副脾囊肿 胰腺淋巴上皮囊肿
原文传递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磁共振双探针显像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级诊断中的价值
14
作者 白亚亚 黄新韵 +5 位作者 孟宏平 王思文 张敏 金佳斌 李彪 林晓珠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10-618,共9页
目的探讨^(68)Ga-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乙酸-D-苯丙氨酸1-酪氨酸3-苏氨酸8-奥曲肽(^(68)Ga-DOTA-TATE)联合^(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磁共振(PET/MR)双探针多参数显像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 目的探讨^(68)Ga-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乙酸-D-苯丙氨酸1-酪氨酸3-苏氨酸8-奥曲肽(^(68)Ga-DOTA-TATE)联合^(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磁共振(PET/MR)双探针多参数显像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诊断和分级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20年4月9日至2022年2月24日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59例胰腺占位患者[男27例、女32例,年龄22~75岁(51.8±13.3)岁]的临床资料,以及^(68)Ga-DOTA-TATE PET/MR和^(18)F-FDG PET/MR显像资料和参数。将所有病例分为PNEN组(42例)和非PNEN组(17例);其中39例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患者进一步分为1级组(27例)、2级组(12例)。通过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逻辑回归方法选择非零参数,将选定的特征与相应的非零系数结合构建逻辑回归模型。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确定最佳临界值,评估诊断效能。结果与非PNEN组相比,PNEN组患者病灶^(68)Ga-DOTA-TATE最大标准摄取值[46.70(22.37,76.35)比7.12(4.75,8.64)]、平均标准摄取值[25.50(13.^(18),43.90)比3.65(2.89,4.69)]、标准摄取值峰值[27.17(12.39,46.97)比5.46(4.12,6.56)],病灶总生长抑素受体表达[^(68).21(32.52,440.96)比26.02(14.87,69.57)],^(68)Ga-DOTA-TATE/^(18)F-FDG最大标准摄取值[12.71(3.80,21.70)比1.10(0.52,2.35)],^(68)Ga-DOTA-TATE肿瘤背景比[13.31(5.54,22.38)比1.57(1.31,2.66)]、肿瘤肝脏比[6.54(2.90,9.63)比0.74(0.65,0.94)]、肿瘤脾脏比[2.36(0.97,3.70)比0.25(0.23,0.38)]、肿瘤纵隔比[104.41(34.03,206.52)比16.00(12.87,21.46)],^(68)Ga-DOTA-TATE最大标准摄取值/最小表观弥散系数(ADCmin)[55.14(22.50,96.37)比6.76(4.39,12.76)],^(68)Ga-DOTA-TATE平均标准摄取值/ADCmin[34.57(13.47,55.13)比3.57(2.46,6.81)]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28.00、25.00、32.00、198.00、54.00、31.00、28.00、19.00、10.00、56.00、44.00,均P<0.01)。PET/MR双探针显像诊断PNEN与非PNEN的曲线下面积(AUC)和准确率分别为0.941和96.6%。模型Y1诊断PNEN的AUC和准确率分别为0.959和96.6%。模型Y1与PET/MR双探针显像诊断PNEN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结合模型Y1能提高诊断PNEN的准确率(100.0%)。与PNET 1级相比,PNET 2级的肿瘤最大径[2.69 cm(2.08 cm,5.00 cm)比1.50 cm(1.20 cm,2.50 cm)]、肿瘤代谢体积[7.56 mL(4.45 mL,53.57 mL)比2.16 mL(1.22 mL,5.48 mL)、病灶总糖酵解[22.24(11.95,^(18)9.85)比3.81(2.11,^(18).67)]、^(18)F-FDG肿瘤背景比[2.94(2.00,3.96)比1.48(1.29,3.72)]、^(18)F-FDG肿瘤肝脏比[2.32(1.35,2.98)比1.08(0.90,2.17)]、生长抑素受体表达体积[8.00(3.06,40.00)比1.91(0.95,4.88)]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66.00、66.00、77.00、93.00、90.00、65.50,均P<0.05)。肿瘤最大径是鉴别PNET 2级与1级的最佳单项参数,其AUC为0.796,最佳临界值为1.90 cm。包含肿瘤最大径和^(68)Ga-DOTA-TATE肿瘤背景比的模型Y2鉴别2级与1级的AUC为0.835。肿瘤最大径与模型Y2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肿瘤最大径结合模型Y2能提高鉴别2级与1级的准确率(94.9%)。结论^(68)Ga-DOTA-TATE联合^(18)F-FDG PET/MR双探针多参数显像能够提高PNEN诊断和分级的准确率,有助于患者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瘤 肿瘤分级 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术/磁共振 ^(68)Ga-DOTA-TATE ^(18)F-FDG
原文传递
中医药分阶段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验案二则
15
作者 程东峰 周孜奕 +1 位作者 许荣忠 方志红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1期30-33,共4页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晚期肺癌预后较差,耐药性和药物不良反应限制了临床疗效,亟需新策略。中医视肺癌为“肺积”,属“全身属虚、局部属实”,治疗强调扶正祛邪。肺癌的中医药分阶段论治分为术后扶正培本、中药...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晚期肺癌预后较差,耐药性和药物不良反应限制了临床疗效,亟需新策略。中医视肺癌为“肺积”,属“全身属虚、局部属实”,治疗强调扶正祛邪。肺癌的中医药分阶段论治分为术后扶正培本、中药联合化疗增效减毒及抗复发转移三阶段。方志红教授指出肺癌以气阴两虚为本,气滞血瘀、痰凝毒聚为标,主张辨病、辨证与辨阶段结合,强调健脾和胃,培育正气,祛除邪毒。本文通过2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病例展示中医药分阶段个体化治疗的疗效。患者1(ⅢB期)经靶向治疗及化疗后予中药扶正祛邪,病灶稳定近3年,总生存期近6年;患者2(ⅡA期)术后中药辅助化疗,生存期超8年,达临床治愈。2例均以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健脾化痰为法,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中医药 分阶段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