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医院校以学生为中心开设针灸学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探索
1
作者 寿崟 蒋君涛 +5 位作者 虎力 徐斯伟 张为 俞芳 张开勇 张必萌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6期16-19,共4页
针灸学属于西医院校本科生中医学必修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该课程内容过多,与其分配的课时不匹配,缺乏相关课前辅导,概念非常抽象,使得大部分西医专业学生都感到难以理解,造成学习上的困难,且该问题长期无法得到圆满解决。文章从... 针灸学属于西医院校本科生中医学必修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该课程内容过多,与其分配的课时不匹配,缺乏相关课前辅导,概念非常抽象,使得大部分西医专业学生都感到难以理解,造成学习上的困难,且该问题长期无法得到圆满解决。文章从“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出发,结合针灸学课程的特点和对授课对象五年制与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西医学生的学情分析,提出在西医院校开设针灸学理论与实践本科课程。通过对课程目标、课程安排、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的探索,使该课程内容能更好地契合学生特点,以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学 针灸学理论与实践 以学生为中心 西医院校 本科教学
下载PDF
西医院校的中医教育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4
2
作者 寿崟 蒋君涛 +5 位作者 虎力 徐斯伟 张为 俞芳 张开勇 张必萌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19期154-156,共3页
西医院校本科生必修课中医学的教育问题历年来都困扰着中医教育人士,并且长期无法得到圆满的解决。文章总结近年来西医院校中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归纳出具有针对性的策略,以期摸索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来改善目前西医院校本科生必修... 西医院校本科生必修课中医学的教育问题历年来都困扰着中医教育人士,并且长期无法得到圆满的解决。文章总结近年来西医院校中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归纳出具有针对性的策略,以期摸索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来改善目前西医院校本科生必修课中医学的教学现状,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医院校 中医教育 本科教学 课程改革
下载PDF
薏苡附子败酱散联合电针治疗对AOM/DSS小鼠炎症相关性结直肠癌的防治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阎旻宇 李冰融 +7 位作者 蒋君涛 刘鹏 袁龙 耿子翔 凌乐乐 李赞 隋华 张必萌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2405-2411,共7页
目的:探究薏苡附子败酱散(Yiyi Fuzi Baijiang San,YYFZBJS)联合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对AOM/DSS模型小鼠炎症相关性结直肠癌(colitis-associated colorectal cancer,CAC)的防治作用及对结直肠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 目的:探究薏苡附子败酱散(Yiyi Fuzi Baijiang San,YYFZBJS)联合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对AOM/DSS模型小鼠炎症相关性结直肠癌(colitis-associated colorectal cancer,CAC)的防治作用及对结直肠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建立AOM/DSS诱导的CAC小鼠模型,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药结合组、薏苡附子败酱散组、电针组和阿司匹林组,于实验第2周开始干预治疗,治疗过程中记录各组小鼠一般情况,统计体质量变化、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及生存情况,于实验末比较各组小鼠结直肠长度、成瘤数量及肿瘤大小,通过HE染色观察结直肠组织及肿瘤组织的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直肠肿瘤Ki-67、PCNA、p-NF-κB、NF-κB、E-cadherin、ZO-1、Occludin、Vimentin和N-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针药结合组小鼠体质量显著升高(P<0.05),DAI分值降低(P<0.05),生存率为87.5%,结直肠长度显著增加(P<0.01),直径小于2 mm的肿瘤数量减少(P<0.05),直径介于2~4 mm之间和大于4 mm的肿瘤数量显著减少(P<0.01),总成瘤数量明显下降(P<0.01),结直肠形态明显改善;肿瘤组织病理评分降低(P<0.01),肿瘤组织中Ki-67、PCNA、p-NF-κB、NF-κB、Vimentin和N-cadherin蛋白表达量降低(P<0.01),E-cadherin、ZO-1和Occludin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结论:薏苡附子败酱散联合电针对AOM/DSS模型小鼠的CAC发生发展有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NF-κB信号通路,减缓EMT进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相关性结直肠癌 上皮间质转化 薏苡附子败酱散 电针 上巨虚穴 天枢穴 核转录因子-κB AOM/DSS
下载PDF
基于动物实验和网络药理学探讨子芪抑瘤饮治疗卵巢癌的潜在机制
4
作者 耿子翔 刘莹 +8 位作者 聂小丽 井方圆 陈海阳 张开勇 刘鹏 袁龙 李冰融 刘特 张必萌 《中南药学》 CAS 2022年第12期2786-2792,共7页
目的基于动物实验和网络药理学探讨子芪抑瘤饮治疗卵巢癌的潜在机制。方法动物实验观察子芪抑瘤饮对皮下成瘤的影响,利用HE染色观察瘤体的形态学改变;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进行基因富集分析;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Ki67、TP53、ESR1、E... 目的基于动物实验和网络药理学探讨子芪抑瘤饮治疗卵巢癌的潜在机制。方法动物实验观察子芪抑瘤饮对皮下成瘤的影响,利用HE染色观察瘤体的形态学改变;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进行基因富集分析;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Ki67、TP53、ESR1、EGFR、VEGFA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子芪抑瘤饮能显著减小卵巢癌瘤体的体积和质量(P<0.05),上皮细胞异型性和病理性核分裂象减少。通过数据库共检索到子芪抑瘤饮的154个活性成分,283个潜在靶点,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38个。PPI网络分析以及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TP53、ESR1、AKT1、EGFR等10个核心靶点,分子功能主要为分子结合、催化活性等,生物学进程主要为分子代谢、刺激反应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子芪抑瘤饮显著降低了Ki67、TP53、ESR1的表达(P<0.05)。结论子芪抑瘤饮可能通过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等关键成分作用于TP53、ESR1等靶点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和耐药,促进凋亡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芪抑瘤饮 卵巢癌 网络药理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