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医学与组织修复 被引量:5
1
作者 姚敏 方勇 王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51-1454,共4页
激光在医学领域应用广泛。在组织修复方面,弱激光可通过生物刺激作用促进细胞生长;激光经光致聚合封闭创面,并通过光致氧化作用有效控制创面感染;点阵式激光能够促进瘢痕重塑。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治疗方法的不断优化,激光在组织修复... 激光在医学领域应用广泛。在组织修复方面,弱激光可通过生物刺激作用促进细胞生长;激光经光致聚合封闭创面,并通过光致氧化作用有效控制创面感染;点阵式激光能够促进瘢痕重塑。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治疗方法的不断优化,激光在组织修复方面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组织修复 光医学 创面感染 瘢痕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严重烧伤早期患者肺组织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徐鹏 方勇 +3 位作者 俞为荣 倪涛 顾钏 李晓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74-1476,共3页
目的探讨常规体液复苏联合乌司他丁(UTi)治疗对严重烧伤早期患者急性肺组织损伤(ALI)的影响。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烧伤面积≥50%总体表面积(TBSA)或Ⅲ度烧伤面积≥20%TBSA患者(不含合并吸入性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69例患者中,接受常... 目的探讨常规体液复苏联合乌司他丁(UTi)治疗对严重烧伤早期患者急性肺组织损伤(ALI)的影响。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烧伤面积≥50%总体表面积(TBSA)或Ⅲ度烧伤面积≥20%TBSA患者(不含合并吸入性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69例患者中,接受常规体液复苏治疗3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液体复苏联合乌司他丁治疗33例(UTi组)。根据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5天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与吸入氧浓度比值(PaO2/F iO2)、呼吸频率及胸部X线检查结果进行ALI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ALI评分和ALI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 d的AL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UTi组治疗后第3天和第5天的AL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UTi组和对照组的ALI发生率分别为45.6%和63.9%,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体液复苏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能降低严重烧伤早期ALI的发生率,对患者的肺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乌司他丁 肺损伤 早期
下载PDF
烧伤早期氧化损伤与抗氧化治疗 被引量:9
3
作者 傅秀军 方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81-1485,共5页
严重烧伤早期由液体丢失及液体复苏而造成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应激而发生的神经、体液变化可使机体发生严重的氧化损伤,是导致多器官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文章就严重烧伤后活性氧对机体的氧化损伤及抗氧化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烧伤 氧化损伤 抗氧化治疗
下载PDF
去细胞羊膜负载毛囊干细胞修复裸鼠全层皮肤缺损 被引量:3
4
作者 胡孝辉 杨鹏高 +1 位作者 高丰厚 方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70-1473,共4页
目的利用去细胞羊膜负载毛囊干细胞修复裸鼠全层皮肤缺损。方法体外分离和培养人毛囊干细胞,取经慢病毒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pGC FU-GFP-Lentiviru)标记后第4代毛囊干细胞接种于去细胞羊膜上;负载后第7天,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黏附... 目的利用去细胞羊膜负载毛囊干细胞修复裸鼠全层皮肤缺损。方法体外分离和培养人毛囊干细胞,取经慢病毒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pGC FU-GFP-Lentiviru)标记后第4代毛囊干细胞接种于去细胞羊膜上;负载后第7天,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黏附生长情况。于18只C57BL/6裸鼠背部制作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并根据不同的处理方式分为实验组(将负载毛囊干细胞的去细胞羊膜植入裸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去细胞羊膜移植+干细胞注射组(将去细胞羊膜覆盖创面后羊膜下注射5×106毛囊干细胞)和去细胞羊膜移植组(去细胞羊膜单独移植),每组6只。分别于移植后第7、14、21、28天,测量各组创面面积并计算创面收缩率。移植后第28天,荧光显微镜观察创面组织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新生皮肤结构特征。结果去细胞羊膜负载毛囊干细胞后第7天,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细胞连接成片状覆盖于去细胞羊膜表面。实验组和去细胞羊膜移植+干细胞注射组移植后各时点的创面收缩率均显著小于去细胞羊膜移植组(P<0.05)。移植后第28天,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实验组创面表皮层GFP表达阳性;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实验组创面组织表皮层明显增厚,有类似毛囊样结构生成。结论去细胞羊膜负载毛囊干细胞可用于修复裸鼠全层皮肤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干细胞 羊膜 皮肤缺损 毛囊干细胞 羊膜 皮肤缺损
下载PDF
机械损伤对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氧化应激和前列腺素E2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傅秀军 石有振 +2 位作者 方勇 姚敏 王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05-908,共4页
目的探讨机械损伤对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前列腺素E2(PGE2)分泌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HaCaT)分为损伤组、NADPH氧化酶(NOX)抑制剂氯化二亚苯基碘鎓(DPI)预处理组和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预处理... 目的探讨机械损伤对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前列腺素E2(PGE2)分泌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HaCaT)分为损伤组、NADPH氧化酶(NOX)抑制剂氯化二亚苯基碘鎓(DPI)预处理组和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预处理组,三组细胞经划痕法建立体外机械损伤细胞模型,以未建模的HaCaT细胞作为对照组。于建模后不同时点收集损伤组、DPI预处理组和对照组的细胞及各组细胞的培养上清液,分别采用荧光探针技术和化学发光法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的生成和NOX活性,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前列腺素E2(PGE2)的质量浓度。结果建模后各时点,损伤组和DPI预处理组细胞内ROS生成和NOX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DPI预处理组建模后各时点细胞内ROS生成和NOX活性均显著低于损伤组(P<0.05或P<0.01)。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PGE2质量浓度的检测结果显示:建模后各时点,损伤组、DPI预处理组和NAC预处理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DPI预处理组和NAC预处理组均显著低于损伤组(P<0.01)。结论机械损伤后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的PGE2分泌量增加,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内ROS生成增加和NOX活性升高所介导的氧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 机械损伤 氧化应激 前列腺素E2
下载PDF
P物质对高糖条件下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合成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贾志刚 方勇 +3 位作者 姚敏 倪涛 李晓光 石有振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25-1129,共5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P物质(substance P,SP)对高糖条件下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uman skin fibroblast, HSF)增殖及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 - 1,MCP-1)合成的影响。方法用高糖DMEM培养基培养HSF;并用SP... 目的探讨外源性P物质(substance P,SP)对高糖条件下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uman skin fibroblast, HSF)增殖及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 - 1,MCP-1)合成的影响。方法用高糖DMEM培养基培养HSF;并用SP在不同浓度和不同时相点处理,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MCP-1分泌水平,观察时间与剂量的时效关系;半定量RT—PCR、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PCR、Westernblot分别检测各组HSF内MCP-1mRNA的表达和蛋白的合成;细胞增殖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不同浓度SP作用HSF后的增殖情况。结果经SP处理后8h可检测到MCP-1分泌增强(P〈0.05),24h达峰值(P〈0.01),在10,100nmol/L的浓度下分泌最多(P〈0.01);SP可明显增加高糖条件下HSF MCP-1 mRNA的表达和蛋白的合成,特别是在10nmol/L的浓度下表达最为显著(P〈0.01);在10,1000nmol/L的SP均明显促进HSF的增殖(P〈0.05)。结论SP可促进高糖条件下HSF的增殖及MCP-1的合成,对促进糖尿病创面修复可能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物质 成纤维细胞 单核细胞化学吸引蛋白质类 伤口愈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