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修复学本科生临床实践质量评价体系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赵丹 吴雅琴 +3 位作者 庄嘉宝 王莹莹 瞿方 胥春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7期1194-1197,共4页
目前我国口腔医学本科生口腔修复临床实践学习的考核指标主要还停留在完成病例数量上,缺少对学生口腔修复综合诊疗能力的系统评价体系.本科生在临床实践中,常出现无法将书本上的知识与临床实践相对应、理论与临床技能相脱节的问题,难以... 目前我国口腔医学本科生口腔修复临床实践学习的考核指标主要还停留在完成病例数量上,缺少对学生口腔修复综合诊疗能力的系统评价体系.本科生在临床实践中,常出现无法将书本上的知识与临床实践相对应、理论与临床技能相脱节的问题,难以胜任口腔修复临床工作.本研究从重要性、可行性和敏感性三个方面对口腔修复临床实践学习阶段的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及分析,从口腔修复本科生临床实践质量评价体系着手,对构建以"结果为导向"的口腔修复学本科生临床实践质量控制体系进行初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修复学 临床实践 质量控制体系 以结果为导向
下载PDF
口腔修复手术电刀烟雾的粒径检测与防护 被引量:5
2
作者 唐军 聂溶冰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6年第6期748-750,共3页
目的 :检测口腔修复科龈切手术中高频电刀产生的烟雾扩散及颗粒大小。方法 :高频电刀治疗时开启可移动式吸烟机,检测空气中PM2.5与PM10的浓度变化值。应用扫描电镜观察吸烟机海绵滤芯吸附的烟雾颗粒大小及分布。应用SPSS 18.0软件包对... 目的 :检测口腔修复科龈切手术中高频电刀产生的烟雾扩散及颗粒大小。方法 :高频电刀治疗时开启可移动式吸烟机,检测空气中PM2.5与PM10的浓度变化值。应用扫描电镜观察吸烟机海绵滤芯吸附的烟雾颗粒大小及分布。应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龈切手术电刀产生的烟雾可使局部空间内PM2.5与PM10的浓度显著上升,扫描电镜显示,电刀烟雾颗粒平均直径值为3.3μm。结论:高频电刀龈切治疗时产生的烟雾颗粒与PM2.5微粒大小相当,属于对肺有损害的细微颗粒,建议治疗时增强相应的防护措施与防范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电刀 手术烟雾 颗粒 粒径 PM2.5 PM10
原文传递
常用口腔修复材料表面细菌黏附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军 张任秀 郑元俐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9年第5期515-519,共5页
目的:分析冠修复初期口腔常见菌种在修复体表面黏附和定植的数量,为临床选择合适的修复体和尽可能减少细菌在修复体表面附着和定植提供参考。方法:将烤瓷、钴铬合金逐级打磨抛光后,与釉质一起放入分别含有变形链球菌(Ua)、内氏放线菌(An... 目的:分析冠修复初期口腔常见菌种在修复体表面黏附和定植的数量,为临床选择合适的修复体和尽可能减少细菌在修复体表面附着和定植提供参考。方法:将烤瓷、钴铬合金逐级打磨抛光后,与釉质一起放入分别含有变形链球菌(Ua)、内氏放线菌(An)和牙龈卟啉单胞菌(Pg)的混合培养基中作厌氧培养,在6h、12h和24h3个时间段,分别定量检测试件表面黏附的细菌数量以及液体培养基中的细菌数量,采用SPSS6.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F检验。结果:3种试件表面及液体培养基中均检测不到Pg,烤瓷组和釉质组黏附的细菌少于钴铬合金组。前6h,Ua/An在3组试件表面的附着相同;12h后,An在钴铬合金表面增加最快,烤瓷次之,釉质最慢;24h后,Ua在钴铬合金组表面最多,在烤瓷和釉质组表面的黏附情况相似,An在钴铬合金组表面增加最快,烤瓷组和釉质组的Ua/An几乎没有变化。结论:3种细菌混合培养时,Pg受到强烈的抑制。如要抑制Ua的附着和定植,对于钴铬合金修复体,前6h是关键期。而对于烤瓷修复体,前12h是关键期。如要抑制An的附着与定植,对于钴铬合金修复体,前24h是关键期,对于烤瓷修复体,前12h是关键期。烤瓷修复体优于钴铬合金修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黏附 混合培养 修复材料
原文传递
数字架应用于数字化口腔修复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许恩馨 黄慧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19年第4期228-230,235,共4页
数字[牙合]架是虚拟现实技术与学相结合的产物,可以在虚拟软件三维环境中模拟人体上下颌位关系、铰链轴关系和下颌运动,能够全面分析动、静态咬合接触特征。本文将结合文献对[牙合]架与CAD/CAM系统中的数字[牙合]架进行综述。
关键词 数字架 [牙合]架 咬合接触 CAD/CAM
下载PDF
种植牙患者口腔保健自我效能量表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聂溶冰 唐军 +1 位作者 王宇华 杜颖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3-296,共4页
目的:设计一种适用于种植牙患者的口腔保健自我效能量表,并评价其信度和效度。方法:借鉴国外参考文献,设计开发符合种植牙患者特点的自我效能量表。该量表由16个条目构成,划分为3个维度,分别为种植牙手术的自我效能、术后支持治疗的自... 目的:设计一种适用于种植牙患者的口腔保健自我效能量表,并评价其信度和效度。方法:借鉴国外参考文献,设计开发符合种植牙患者特点的自我效能量表。该量表由16个条目构成,划分为3个维度,分别为种植牙手术的自我效能、术后支持治疗的自我效能和口腔卫生习惯的自我效能。通过调查102例门诊种植牙手术患者,采用SPSS13.3软件包中的因子分析法评价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结果:量表共提取4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为75.35%。量表整体Cronbachα系数为0.910,重测相关系数为0.882,属于高信度量表。结论:本研究自主设计开发的种植牙患者口腔保健自我效能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口腔护士可对种植牙患者的口腔保健教育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牙 自我效能 量表 信度 效度
原文传递
BMP-2与口腔颌面部骨再生 被引量:5
6
作者 陆跃智 张文杰 蒋欣泉 《口腔生物医学》 2020年第4期207-213,共7页
因肿瘤切除、外伤、炎症以及先天性疾病等原因造成的口腔颌面部骨缺损会造成口腔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是重要的成骨调控因子,具有最强的成骨诱导能力,是骨组织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生长因子之... 因肿瘤切除、外伤、炎症以及先天性疾病等原因造成的口腔颌面部骨缺损会造成口腔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是重要的成骨调控因子,具有最强的成骨诱导能力,是骨组织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生长因子之一。本文对BMP-2的成骨剂量与不良反应、递送系统以及在口腔颌面部骨再生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成蛋白2 骨再生 生物材料 生长因子
下载PDF
角度螺丝通道在上颌前牙种植修复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7
作者 黄雨捷 胥春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24年第4期232-236,共5页
上颌前牙区的种植修复因该部位牙槽内的解剖特点以及天然牙冠长轴方向与牙槽内长轴方向间不一致的原因,以修复为导向确定的理想种植方向往往与实际解剖条件允许的种植方向之间存在一定的夹角,为上颌前牙区种植修复治疗带来了困难。而角... 上颌前牙区的种植修复因该部位牙槽内的解剖特点以及天然牙冠长轴方向与牙槽内长轴方向间不一致的原因,以修复为导向确定的理想种植方向往往与实际解剖条件允许的种植方向之间存在一定的夹角,为上颌前牙区种植修复治疗带来了困难。而角度螺丝通道的出现为解决上颌前牙种植修复的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手段,它在提供了种植方向上一定的自由度的同时,也保留了螺丝固位修复的优点。本文将对角度螺丝通道在上颌前牙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情况和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牙 种植 修复 角度螺丝通道
下载PDF
单侧上颌骨缺损修复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力学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洪凌斐 孙健 +3 位作者 焦婷 张保卫 铁瑛 王冬梅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03-406,共4页
目的:建立单侧上颌骨缺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传统单侧上颌骨缺损修复方法进行力学分析。方法:采用螺旋CT扫描、数字影像传输,应用课题组自行开发的软件MedGraphics、UG和ANSYS软件,建立单侧上颌骨缺损及带中空阻塞器修复体的有限元模型... 目的:建立单侧上颌骨缺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传统单侧上颌骨缺损修复方法进行力学分析。方法:采用螺旋CT扫描、数字影像传输,应用课题组自行开发的软件MedGraphics、UG和ANSYS软件,建立单侧上颌骨缺损及带中空阻塞器修复体的有限元模型,并对传统中空阻塞器的赝复体进行三维有限元力学分析。结果:获得了单侧上颌骨缺损状态及带中空阻塞器修复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传统中空阻塞器的赝复体健侧后牙受力较为均匀,应力集中区域位于健侧腭部基托的近前牙区。结论:建立的单侧上颌骨缺损及带中空阻塞器修复体的有限元模型具有良好的生物相似性和几何相似性,传统中空阻塞器的赝复体符合生物力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骨 单侧缺损 三维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患者个性因素与固定义齿修复后满意度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8
9
作者 凌月华 赵军 郑元俐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77-682,共6页
目的:研究98例固定义齿修复患者的个性因素及其与修复后满意度的关系。方法:在控制固定义齿质量的前提下,采用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问卷(16PF)与固定义齿满意度问卷,分析98例固定义齿修复患者的个性因素及其与修复后总体满意度及各单项满... 目的:研究98例固定义齿修复患者的个性因素及其与修复后满意度的关系。方法:在控制固定义齿质量的前提下,采用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问卷(16PF)与固定义齿满意度问卷,分析98例固定义齿修复患者的个性因素及其与修复后总体满意度及各单项满意度的关系。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固定义齿患者的个性因素与中国常模比较,B(聪慧性)、C(稳定性)、E(持强性)、F(兴奋性)、H(敢为性)、I(敏感性)、L(怀疑性)、N(世故性)、O(忧虑性)、Q1(实验性)和Q2(独立性)11种因素有显著差异。患者16PF与满意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显示:16PF中的Q4(紧张性)、G(有恒性)、L(怀疑性)、Q3(自律性)、Q1(实验性)、N(世故性)、A(乐群性)和M(幻想性)8种因素与总体满意度相关(F=20.566,P=0.000,R2=0.649),其中Q4、L、Q3、N和M因素与患者总体满意度呈负相关,G、Q1和A因素与总体满意度呈正相关。除稳固感及避免食物嵌塞外,L、C、Q4和Q3因素与患者美观满意度呈负相关,A、G、I和E因素与美观满意度呈正相关。L、Q4、N和Q3因素与患者咀嚼满意度呈负相关,G和Q1因素与患者咀嚼满意度呈正相关。O和Q4因素与患者舒适满意度呈负相关,C因素与舒适满意度呈正相关。结论:口腔固定义齿修复患者的个性因素与中国常模比较有显著差异。固定义齿患者的个性因素与满意度显著相关,固定义齿患者对修复体的总体满意度及单项满意度与不同的个性因素相关,临床上应从心理学角度重视患者的个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义齿 16种人格因素问卷 满意度问卷 个性特征
原文传递
5种着色剂对牙科氧化锆陶瓷色度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慧 郑元俐 +2 位作者 张富强 孙静 高濂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13-417,共5页
目的:研究5种着色剂对牙科氧化锆陶瓷色度影响的规律,为量化着色剂的添加比例提供依据。方法:在纳米氧化锆粉体中掺入不同比例的5种着色剂,200MPa冷等静压成型,于高温烧结炉中烧结到1400℃并保温2h,将烧结体研磨至(1.0±0.1)mm厚。... 目的:研究5种着色剂对牙科氧化锆陶瓷色度影响的规律,为量化着色剂的添加比例提供依据。方法:在纳米氧化锆粉体中掺入不同比例的5种着色剂,200MPa冷等静压成型,于高温烧结炉中烧结到1400℃并保温2h,将烧结体研磨至(1.0±0.1)mm厚。观察烧结体的色泽并用色度仪测试其色度值。结果:氧化铒(Er_2O_3)能够使氧化锆陶瓷呈红色,对烧结体的b*值和L*值无影响。氧化铈(CeO_2)和氧化镨(Pr_6O_(11))均能使氧化锆陶瓷呈黄色,而对烧结体的a*值和L*值无明显影响。氧化铁(Fe_2O_3)能使氧化锆陶瓷呈黄褐色,随着剂量的增加,a*和b*值均增大,L*值略有下降。氧化锰(MnO_2)能够有效降低氧化锆陶瓷烧结体的明度,对a*和b*值无明显影响。结论:5种梯度着色氧化锆陶瓷能够覆盖牙科陶瓷所需的色度范围,值得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 着色剂 色度值
下载PDF
920例烤瓷熔附金属修复体的长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1
作者 蒋永林 孙健 +1 位作者 翁维民 张富强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5期490-492,共3页
目的:对烤瓷熔附金属修复体的长期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追踪观察自1995年1月以来诊治的920例烤瓷熔附金属冠桥修复病例,以修复体的状况、基牙的健康情况、牙周组织的状况等几个方面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修复体的临床成功率和失败原因。... 目的:对烤瓷熔附金属修复体的长期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追踪观察自1995年1月以来诊治的920例烤瓷熔附金属冠桥修复病例,以修复体的状况、基牙的健康情况、牙周组织的状况等几个方面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修复体的临床成功率和失败原因。结果:在观察期间发现失败病例74例,其中前牙冠36例,46个冠;后牙冠失败18例,22个冠;前牙桥失败12例,后牙桥8例,占总病例数的8.04%。其中单个冠的失败率为4.84%,固定桥失败率为8.77%。失败修复体数占总修复体数的5.39%。结论:烤瓷熔附金属修复体是目前较为理想的修复方式。为进一步提高修复成功率,在临床和技工操作当中应严格按照标准的操作程序进行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瓷熔附金属修复体
下载PDF
数字化技术在小口畸形牙列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2
作者 吴玉琼 阮雅烨 +2 位作者 明佳俊 程蕙娟 焦婷 《口腔疾病防治》 2020年第10期651-656,共6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技术在小口畸形牙列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对1例上牙列缺失下牙列缺损(肯氏Ⅲ类)伴小口畸形的患者应用数字化技术行上颌总义齿修复、下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上牙列缺失采用常规方法制取初印模,制作个别托盘,硅橡胶口内... 目的探讨数字化技术在小口畸形牙列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对1例上牙列缺失下牙列缺损(肯氏Ⅲ类)伴小口畸形的患者应用数字化技术行上颌总义齿修复、下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上牙列缺失采用常规方法制取初印模,制作个别托盘,硅橡胶口内整塑制取上颌终印模。下颌牙弓采用数字化口内扫描获取口内软硬组织数字化印模,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 design,CAD)和3D打印技术完成可摘局部义齿金属支架制作。结果上、下颌义齿固位良好,咬合稳定,患者发音清晰,咀嚼良好,摘戴义齿顺利。1周及1个月后复查,无压痛,患者对咀嚼效率满意,佩戴舒适。结论口内扫描和3D打印技术成功为小口畸形患者设计和制作例下颌可摘局部义齿,效果满意,为小口畸形患者的牙列缺损治疗提出例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口畸形 牙列缺损 数字化口内扫描 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 3D打印技术 选择性激光熔化 可摘局部义齿
下载PDF
数码摄影应用于牙科比色可行性的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葛起敏 张富强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对数码相机应用于牙科测色进行实验探讨,与专业测色仪器比较分析其合理性与可行性。方法:使用数码相机在D65光源的d/0°观测方式下,拍摄3D-Master比色板,其测色结果与CRAIC QDI2000显微光谱分析仪、ShadeEye-NCC电脑比色仪的... 目的:对数码相机应用于牙科测色进行实验探讨,与专业测色仪器比较分析其合理性与可行性。方法:使用数码相机在D65光源的d/0°观测方式下,拍摄3D-Master比色板,其测色结果与CRAIC QDI2000显微光谱分析仪、ShadeEye-NCC电脑比色仪的色度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在比色板色片的明度、饱和度参数的排序上,3种仪器的测试结果表现基本一致;数码相机测定的比色片色度参数(L*a*b*/C*H°)与电脑比色仪的结果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和显微光谱分析仪的结果在明度参数L*上存在统计学差异,根据相关性检验的结果,3种仪器测得明度参数间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P<0.000 1)。结论:在一定实验条件下,数码相机用于牙体色彩测试结果的稳定性与专业测色仪器基本一致,并在操作方面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码摄影 比色 比色板 色度参数
下载PDF
双侧末端游离牙列缺损修复前后的咀嚼肌表面肌电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郁春华 陈玉琴 张富强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5期482-485,共4页
目的:从颌面肌肌电生理的角度,探讨双侧末端游离牙列缺损患者在修复前、后不同时期的肌电变化规律。方法:随机选择门诊双侧末端游离牙列缺损患者27例,分别在修复前及修复后1、3和6个月对其进行肌电图检测,记录双侧颞肌前束、咬肌的峰值... 目的:从颌面肌肌电生理的角度,探讨双侧末端游离牙列缺损患者在修复前、后不同时期的肌电变化规律。方法:随机选择门诊双侧末端游离牙列缺损患者27例,分别在修复前及修复后1、3和6个月对其进行肌电图检测,记录双侧颞肌前束、咬肌的峰值电位,计算咀嚼肌活动总体不对称指数、咬肌不对称指数、颞肌前束不对称指数和咀嚼肌功能储备指数,并将修复后各组与修复前的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修复后1个月,患者的咀嚼肌活动总体不对称指数和咬肌不对称指数较修复前增大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修复后3、6个月,咀嚼肌活动总体不对称指数、颞肌前束不对称指数与修复前比较均减小,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咀嚼肌功能储备指数修复后逐渐减小,修复后3、6个月与修复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双侧末端游离牙列缺损患者在义齿修复后双侧咀嚼肌的肌力平衡和功能储备可以得到明显改善,但患者对新义齿的适应需要3个月以上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端游离牙列缺损 咀嚼肌肌电图 口颌系统
下载PDF
TiN涂层对牙科钴铬合金抗菌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邹洁 陈洁 胡滨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73-177,共5页
目的:研究氮化钛膜对临床用钴铬(Co-Cr)合金抗菌腐蚀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临床常用的钴铬合金,制作成10mm×10mm×3mm规格的试件,采用电弧离子镀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在其表面沉积一层厚为2.5μm的TiN涂层。将涂层前后的试件分别... 目的:研究氮化钛膜对临床用钴铬(Co-Cr)合金抗菌腐蚀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临床常用的钴铬合金,制作成10mm×10mm×3mm规格的试件,采用电弧离子镀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在其表面沉积一层厚为2.5μm的TiN涂层。将涂层前后的试件分别置于有变形链球菌或黏性放线菌的液体培养基中共同培养,以单纯培养基作为对照。24h后,运用电化学实验对所有试件进行极化曲线分析。结果:塔菲尔极化曲线图形显示,未镀膜的Co-Cr合金与变形链球菌或黏性放线菌共同培养后,自腐蚀电位更负,钝化区间变短。而镀膜后合金与细菌共同培养,极化曲线的变化不明显,细菌对合金的腐蚀作用与镀膜前相比显著减弱。结论:氮化钛膜使Co-Cr合金能耐受细菌的作用,提高材料的抗菌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N涂层 Co-Cr合金 极化曲线 变形链球菌 黏性放线菌 抗菌腐蚀性能
原文传递
按扣式分段上颌全口义齿在无牙颌小口畸形修复中的应用:附1例报告 被引量:2
16
作者 蒋永林 孙健 +2 位作者 姜卫东 焦婷 张富强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88-390,共3页
目的:将按扣式分段全口义齿应用于无牙颌小口畸形患者的修复中,评价其修复效果。方法:采用分段式印模技术。沿中线两侧的全口义齿上制作腭部按扣式机械结构。在两侧金属支架相当于上中切牙的位置,各做半个金属基牙,并在此之上制作烤塑... 目的:将按扣式分段全口义齿应用于无牙颌小口畸形患者的修复中,评价其修复效果。方法:采用分段式印模技术。沿中线两侧的全口义齿上制作腭部按扣式机械结构。在两侧金属支架相当于上中切牙的位置,各做半个金属基牙,并在此之上制作烤塑冠。义齿就位时,同时将烤塑冠就位,将整个义齿连成一体,并提供稳定作用。结果:按扣式分段全口义齿能够在患者口腔中自如就位,并发挥良好的功能。结论:按扣式分段上颌全口义齿可用于无牙颌小口畸形患者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扣 上颌分段式全口义齿 小口畸形
下载PDF
烤瓷冠修复初期表面细菌黏附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军 张任秀 郑元俐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3-396,共4页
目的:分析烤瓷冠修复初期变形链球菌(Ua)、内氏放线菌(An)和牙龈卟啉单胞菌(Pg)在修复体表面黏附的先后顺序和定植数量,为临床上选择合适的修复体和尽可能减少细菌在修复体表面附着和定植提供参考。方法:将烤瓷材料制作完成并逐级打磨... 目的:分析烤瓷冠修复初期变形链球菌(Ua)、内氏放线菌(An)和牙龈卟啉单胞菌(Pg)在修复体表面黏附的先后顺序和定植数量,为临床上选择合适的修复体和尽可能减少细菌在修复体表面附着和定植提供参考。方法:将烤瓷材料制作完成并逐级打磨抛光后,和釉质一起放入分别含有上述3种细菌的混合培养基中厌氧培养,在6、12和24 h3个时间段,分别定量检测试件表面黏附的细菌数量以及液体培养基中的细菌数量,采用SPSS 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种试件表面及液体培养基中均未检测到Pg。前6 h,Ua/An在2组试件表面的附着烤瓷组少于釉质组;12 h后,An在烤瓷表面增加最快,釉质次之;24 h后,烤瓷组和釉质组的Ua/An几乎无变化。结论:3种细菌混合培养时,Pg受到强烈抑制。烤瓷修复初期,不需考虑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抑制。如要抑制Ua/An,对烤瓷修复体而言,前12 h是关键期。烤瓷冠是可优先选择的良好修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瓷冠 细菌黏附 混合培养
原文传递
金属修复体表面粗糙度对其磨耗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丹 项楠 魏斌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0-273,共4页
目的:采用标准化牙釉质试件与金属材料试件对磨的方式,评价常用的几种口腔修复材料在不同表面粗糙度下的磨耗性能。方法:以镍基铸造合金、镍基合金、钴铬钼合金和钛合金4种合金材料作为对磨材料样本,牙釉质为磨耗样本,进行磨耗实验,定... 目的:采用标准化牙釉质试件与金属材料试件对磨的方式,评价常用的几种口腔修复材料在不同表面粗糙度下的磨耗性能。方法:以镍基铸造合金、镍基合金、钴铬钼合金和钛合金4种合金材料作为对磨材料样本,牙釉质为磨耗样本,进行磨耗实验,定量检测牙釉质样本的磨耗量,采用SAS1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镍基铸造合金180目组和400目组对磨的牙釉质平均磨耗量无显著差异,而与400目组与1200目组对磨的牙釉质试件平均磨耗量差异显著。与3种不同粗糙度的钴铬钼合金、镍铬合金及不同处理组钛合金对磨的牙釉质试件平均磨耗量之间均有显著差异。结论:镍铬合金、钴铬钼合金、钛合金的表面粗糙度对牙釉质的磨耗量会产生影响,粗糙程度大的金属,会显著增加牙釉质的磨耗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科合金 牙釉质 磨耗
原文传递
不同基托设计的双重牙列修复对唇腭裂患者咀嚼效能和语音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邢国芳 孙健 +2 位作者 陈阳 蒋永林 张富强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5期486-489,共4页
目的:对唇腭裂患者术后采用不同基托设计的双重牙列修复前后的咀嚼效能和语音效果进行评价,判断其修复效果。方法:选择6例腭侧孔腔在1cm×1cm以内,或腭部隐裂患者,分别给予双重牙列修复,一种是颊侧基托和假牙列的双重牙列,另一种是... 目的:对唇腭裂患者术后采用不同基托设计的双重牙列修复前后的咀嚼效能和语音效果进行评价,判断其修复效果。方法:选择6例腭侧孔腔在1cm×1cm以内,或腭部隐裂患者,分别给予双重牙列修复,一种是颊侧基托和假牙列的双重牙列,另一种是颊侧基托和假牙列并在腭侧作基托,覆盖孔腔和隐裂。分别在初戴前及初戴后、初戴1个月后行咀嚼效能和语音测试,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资料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2种设计方式的双重牙列初戴后,1个月咀嚼效能显著提高(P<0.01),被检敏感音之间的差异主要集中在第2共振峰(F2)和第3共振峰(F3)上(P﹤0.05)。2种设计之间比较,咀嚼效能和语音检测均无显著差异。结论:2种设计方法均可显著提高咀嚼效能,改善语音功能。唇腭裂患者如腭侧孔腔很小,在1cm×1cm以内,或腭部隐裂患者,不必行腭侧基托设计,语音、咀嚼效能和美观同样得到提高和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腭裂患者 双重牙列 咀嚼效能 语音
下载PDF
牙科技工所噪音状况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健 姚佳景 +1 位作者 谭奕 张富强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9年第6期576-579,共4页
目的:牙科技工在工作时暴露于噪音环境中,本研究对牙科技工用手机及各种设备所产生的噪音进行了调查分析。方法:采用精密声级计对2种牙科技工用手机(Kavo K9,NSK Vmax)在空转及不同工作状态下所产生的噪音进行检测,测定距离为离手机15cm... 目的:牙科技工在工作时暴露于噪音环境中,本研究对牙科技工用手机及各种设备所产生的噪音进行了调查分析。方法:采用精密声级计对2种牙科技工用手机(Kavo K9,NSK Vmax)在空转及不同工作状态下所产生的噪音进行检测,测定距离为离手机15cm、30cm、45cm;同时测定牙科技工设备在工作时所产生的噪音,测定位置为技工耳旁及离声源1.5m处。结果:2种牙科技工用手机在不同工作状态及不同测定距离时所产生的噪音在61~83dB之间。牙科技工设备所产生的噪音更高。如高速金属切割机、蒸汽清洁机、石膏风镐机产生的噪音都超过90dB。技工室内工作环境的噪音范围在65~83dB。结论:牙科技工所中产生的噪音对听力损害存在潜在危险,应对牙科技工进行定期的听力检查,并要求牙科技工在工作时佩戴耳塞等听力保护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音 牙科技工 牙科技工用手机 牙科技工设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