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学制口腔医学生口腔病理临床实习体系建设 被引量:5
1
作者 王丽珍 张春叶 +4 位作者 胡宇华 夏荣辉 孙晶晶 田臻 李江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57-560,共4页
目的:通过临床实习体系建设,弥补及完善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架构中的短板,促进理论与临床实践的融合,提高长学制口腔医学生教学质量.方法: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和临床资源,制定全面的临床实习计划及病理实验技术操作规范,构建完整的临床实习... 目的:通过临床实习体系建设,弥补及完善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架构中的短板,促进理论与临床实践的融合,提高长学制口腔医学生教学质量.方法: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和临床资源,制定全面的临床实习计划及病理实验技术操作规范,构建完整的临床实习资料库及培训热爱教学的高水平带教师资,通过实习考核、师生座谈会及问卷调查三方面,对临床实习做出评估.结果:学生在完成临床实习后,考核成绩平均分达到89.37分.在问卷调查中,学生普遍反映对本学科专业特色及常规技能有了更充分的了解,提高了实践能力,激发了自主学习兴趣.结论:通过口腔组织病理学临床实习体系的建设与实践,有效提升了本学科的教学质量,对长学制口腔医学生的科研及今后的医疗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组织病理学 临床实习体系 长学制 实习效果
原文传递
口腔结核11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琚梧桐 刘莹 +5 位作者 谈亦然 尹雪莱 董敏俊 王丽珍 李江 钟来平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543-547,共5页
目的:探讨口腔结核的临床表现、诊治方案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本科2012年11月—2016年6月收治的11例口腔结核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情况,包括性别、年龄、症状、辅助检查、治疗方案、病理检查和随访结果等。结果:11例患者中,男6例,女5... 目的:探讨口腔结核的临床表现、诊治方案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本科2012年11月—2016年6月收治的11例口腔结核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情况,包括性别、年龄、症状、辅助检查、治疗方案、病理检查和随访结果等。结果:11例患者中,男6例,女5例;年龄48~78岁,平均年龄59.1岁。5例表现为口腔黏膜溃疡(牙龈4例、颊部1例),5例为口腔肿物(牙龈1例、颊部3例、唇部1例),1例为颌骨骨髓炎;仅1例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辅助检查中,5例患者胸片检查提示伴有陈旧性结核灶。11例患者的治疗方案中,2例行切取活检后药物治疗,1例行切取活检后观察,8例行切除活检手术治疗。病理诊断为结核后,6例患者接受结核菌素试验(PPD)检查,其中4例为阳性,并且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随访8~48个月,平均24.9个月,1例失访。随访期间,口腔病灶均无复发及新病灶形成。结论:口腔结核比较少见,临床上无特异性表现,确诊有赖于病理及相关辅助检查,治疗方案以手术或手术联合药物治疗为主,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结核 诊断 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口腔颌面-头颈部眶外巨细胞血管纤维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
3
作者 蒋建磊 代天国 +2 位作者 田卓炜 王丽珍 何悦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61-166,共6页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头颈部眶外巨细胞血管纤维瘤(extra-orbital giant cell angiofibroma,EO-GCA)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整理Pubmed数据库中已报道的12例口腔颌面-头颈部EO-GCA文献资料,并结合我院2例患者...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头颈部眶外巨细胞血管纤维瘤(extra-orbital giant cell angiofibroma,EO-GCA)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整理Pubmed数据库中已报道的12例口腔颌面-头颈部EO-GCA文献资料,并结合我院2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4例患者(男9例,女5例)年龄24~84岁,平均43.5岁。肿瘤多数生长缓慢,大小与发生部位有关。镜下见肿瘤细胞呈卵圆形或短梭形,以富含血管和多核巨细胞为特征。免疫组织化学CD34及vimentin等间叶组织标志物呈阳性。临床极易误诊,确诊依赖于术后病理学检查,手术完整切除后复发少见。结论:口腔颌面-头颈部EO-GCA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临床易误诊,确诊依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手术完整切除后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头颈部 眶外巨细胞血管纤维瘤 临床病理特征
原文传递
口腔颌面部异位脑膜瘤的临床特点:附23例病例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傅锦业 高学舸 +2 位作者 李思毅 王丽珍 胡永杰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0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分析异位脑膜瘤在口腔颌面部发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分析1990—2008年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23例异位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手术方法及随访情况。结果:①本组病例中位年龄37岁,总体性别差... 目的:分析异位脑膜瘤在口腔颌面部发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分析1990—2008年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23例异位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手术方法及随访情况。结果:①本组病例中位年龄37岁,总体性别差异不明显,但40岁以后女性多于男性。②好发部位依次为咽旁间隙(13例),颞下窝/翼腭窝(5例),颞部(3例);眶部、颊部各1例。③影像学表现与颅内脑膜瘤相同。④23例均行手术治疗,彻底切除17例,部分残留6例。⑤随访12例,复发3例;出现相应神经损伤症状8例。结论:口腔颌面部异位脑膜瘤多见于中青年患者及老年女性;好发于颌面深部间隙,多与颈鞘及后组颅神经关系密切;术前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彻底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主要是相邻的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口腔颌面部 临床特点 诊断 手术 并发症
原文传递
YAP蛋白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对肿瘤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周榕 石超吉 +5 位作者 韩永 陶文杰 李江 孙树洋 张雷 张志愿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03-208,共6页
目的 :检测Yes相关蛋白(Yes-associated protein,YAP)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判断其是否与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特性相关。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68例原发口腔鳞癌患者组织标... 目的 :检测Yes相关蛋白(Yes-associated protein,YAP)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判断其是否与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特性相关。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68例原发口腔鳞癌患者组织标本中YAP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构建靶向YAP的sh RNA以及存在特定位点突变的YAP过表达载体,转染含YAP蛋白的TB2T4和SCC23口腔鳞癌细胞;利用细胞划痕实验和细胞侵袭实验检测YAP干扰及过表达对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原发口腔鳞癌组织中,YAP在细胞核和胞质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上皮组织(P<0.05)。YAP在细胞核的表达情况与患者颈淋巴结转移(P<0.001)及5年总体生存率(P=0.008)显著相关。沉默YAP基因后,TB2T4和SCC23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受到显著抑制(P<0.05);过表达YAP基因后,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得到部分恢复(P<0.05)。结论:YAP的表达与口腔鳞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相关,YAP在口腔鳞癌细胞的侵袭、迁移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Yes相关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RNA干扰
原文传递
口腔鳞癌患者唾液cyfra 21-1含量与癌组织CK19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钟来平 张志愿 +4 位作者 胡宇华 王丽珍 李江 陈万涛 张陈平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60-164,共5页
目的:检测口腔鳞癌患者唾液中cyfra21-1含量、组织中CK19蛋白质表达和基因转录水平,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对30例口腔鳞癌患者和30例正常人的唾液采用ELISA法检测cyfra21-1含量,其中6例口腔鳞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分别采用免疫组织... 目的:检测口腔鳞癌患者唾液中cyfra21-1含量、组织中CK19蛋白质表达和基因转录水平,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对30例口腔鳞癌患者和30例正常人的唾液采用ELISA法检测cyfra21-1含量,其中6例口腔鳞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CK19蛋白质表达强度和CK19mRNA水平,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口腔鳞癌患者唾液cyfra21-1含量为(85.95±78.00)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27±40.84)μg/L;口腔鳞癌癌组织CK19蛋白质表达强度和CK19mRNA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CK19mRNA水平与CK19蛋白质表达强度呈显著正相关,癌组织CK19蛋白质与唾液cyfra21-1含量也显著相关。结论:口腔鳞癌患者唾液cyfra21-1含量和组织CK19蛋白表达及基因转录水平显著升高,组织CK19表达升高,对唾液cyfra21-1含量的上升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癌 唾液 CYFRA 21-1 CK19
原文传递
GDF15作为T3/T4cN0M0口腔鳞癌患者TPF诱导化疗预测性生物标志物的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唐晓 孙文文 +10 位作者 朱东旺 马捷 马海龙 刘莹 谈亦然 涂瑶瑶 王丽珍 李江 钟来平 张陈平 张志愿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17-122,共6页
目的:探讨GDF15表达能否作为局部晚期口腔鳞癌的预后生物标志物,以及预测TPF(多西他赛、顺铂和5-氟尿嘧啶)诱导化疗疗效的生物标志物。方法:以256例局部晚期口腔鳞癌的前瞻性临床试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患者活检... 目的:探讨GDF15表达能否作为局部晚期口腔鳞癌的预后生物标志物,以及预测TPF(多西他赛、顺铂和5-氟尿嘧啶)诱导化疗疗效的生物标志物。方法:以256例局部晚期口腔鳞癌的前瞻性临床试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患者活检样本中GDF15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TPF诱导化疗的预后关系。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具有活检样本的230例口腔鳞癌患者中,低表达GDF15的患者68例,高表达GDF15的患者162例。低表达GDF15的患者具有较好的总生存率(P=0.046)、无病生存率(P=0.0496)、无局部复发生存率(P=0.065)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P=0.017)。高表达GDF15的患者中,临床无颈部淋巴结转移、接受TPF诱导化疗者预后较好,总生存率(P=0.018)、无病生存率(P=0.010)、无局部复发生存率(P=0.042)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P=0.006)显著为高。结论 :GDF15表达可作为局部晚期口腔鳞癌的预后生物标志物,也可作为从TPF诱导化疗生存获益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分化因子15 口腔鳞癌 诱导化疗 预后性生物标志物 预测性生物标志物
原文传递
口腔黏膜黑色素瘤人源性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鉴定 被引量:1
8
作者 陶文杰 韩永 +5 位作者 周榕 石超吉 洪多 李江 孙树洋 张志愿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481-487,共7页
目的:建立和鉴定口腔黏膜黑色素瘤(oral mucosal melanoma,OMM)人源性移植瘤(patient-derived xenograft,PDX)模型。方法:将4例原发性口腔黏膜黑色素瘤组织移植于免疫缺陷裸鼠皮下,观察并记录裸鼠成瘤情况,待移植瘤稳定生长后进行传代;... 目的:建立和鉴定口腔黏膜黑色素瘤(oral mucosal melanoma,OMM)人源性移植瘤(patient-derived xenograft,PDX)模型。方法:将4例原发性口腔黏膜黑色素瘤组织移植于免疫缺陷裸鼠皮下,观察并记录裸鼠成瘤情况,待移植瘤稳定生长后进行传代;利用H-E染色观察原发瘤和移植瘤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黑色素瘤标志物HMB-45、Melan-A、S-100及Ki-67在两者组织的表达水平。结果:4例口腔黏膜黑色素瘤组织皮下移植成功并序列传代;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移植瘤在组织病理形态和4个标志物表达情况上与原发瘤保持一致。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4例口腔黏膜黑色素瘤人源性移植瘤模型,传代移植瘤保留了原发瘤的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特征,可为口腔黏膜黑色素瘤研究提供理想的临床前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黑色素瘤 人源性移植瘤模型 裸鼠
原文传递
120例口腔淋巴上皮囊肿临床分析
9
作者 刘莹 杨溪 +5 位作者 王丽珍 胡永杰 杨雯君 钟来平 张陈平 张志愿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53-256,共4页
目的:探讨口腔淋巴上皮囊肿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2010年治疗的120例口腔淋巴上皮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部位、症状、体格检查、治疗和预后。结果:120例患者中,男37例,女83例;年龄2~75... 目的:探讨口腔淋巴上皮囊肿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2010年治疗的120例口腔淋巴上皮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部位、症状、体格检查、治疗和预后。结果:120例患者中,男37例,女83例;年龄2~75岁,平均44.1岁。病程2个月~10a,平均8个月,75.8%的患者少于6个月。病变常发部位是舌(50%)和口底(38.3%)。所有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平均随访5.2a,无复发病例。结论:口腔淋巴上皮囊肿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其首选治疗为手术切除,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淋巴上皮囊肿 诊断 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TP53截断突变作为局部晚期口腔鳞癌诱导化疗预测性生物标志物的探讨 被引量:2
10
作者 付永 马捷 +10 位作者 刘莹 谈亦然 琚梧桐 孙文文 赵铜超 王旻 王丽珍 李江 张陈平 张志愿 钟来平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322-327,共6页
目的:检测TP53在局部晚期口腔鳞癌患者中的突变情况,探讨TP53截断突变能否作为生物标志物筛选诱导化疗获益患者。方法:选择2008—2014年收治的101例局部晚期口腔鳞癌患者,收集患者临床病理信息、肿瘤及正常对照新鲜冷冻或石蜡包埋样本... 目的:检测TP53在局部晚期口腔鳞癌患者中的突变情况,探讨TP53截断突变能否作为生物标志物筛选诱导化疗获益患者。方法:选择2008—2014年收治的101例局部晚期口腔鳞癌患者,收集患者临床病理信息、肿瘤及正常对照新鲜冷冻或石蜡包埋样本。采用Ion Torrent PGM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突变识别及注释,采用SPSS 2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1例患者中,男74例,女27例,中位年龄59岁,中位随访时间为34.9个月。平均测序深度肿瘤样本为2366乘,正常对照样本为2225乘。在73例患者中,检测出102个TP53非同义突变(等位基因频率≥3%)。与42例手术组口腔鳞癌患者相比,诱导化疗组(59例)无远处转移生存率较好(P=0.090),但总生存率无显著差异。亚组分析显示,带有TP53截断突变的患者可以从诱导化疗中得到无远处转移生存获益(P=0.038)。结论:本研究未发现诱导化疗能整体提高局部晚期口腔鳞癌患者的生存期,但TP53截断突变可作为潜在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筛选诱导化疗无远处转移生存获益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TP53截断突变 无远处转移生存 生物标志物 诱导化疗
原文传递
老年人口腔颌面部肉瘤3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宪超 季彤 +3 位作者 钟来平 魏魁杰 王丽珍 乔士冲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19-224,共6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口腔颌面部肉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2000—2009年治疗的33例老年人(>60岁)口腔颌面部肉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预后影响因素采用χ2检验。根据随访资料,采用乘积极限法统... 目的:探讨老年人口腔颌面部肉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2000—2009年治疗的33例老年人(>60岁)口腔颌面部肉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预后影响因素采用χ2检验。根据随访资料,采用乘积极限法统计生存率。结果:33例患者中,男23例,女10例。平均年龄71岁(61~88岁),平均随访时间21个月(3~83个月)。随访患者29例,失访患者4例,随访率为87.88%。随访患者中,原发病例20例,因肉瘤复发就诊(复发病例)9例。随访病例均经手术治疗,其中单纯手术治疗12例,术后辅助放疗9例,术后辅助放化疗8例。经χ2检验,单纯手术治疗组和术后辅助放化疗组对预后有显著影响(P<0.05)。原发病例中,术后局部复发11例,复发率55%。复发病例中,7例术后出现复发,2例出现远处转移。随访病例中,1年生存率为69%,3年生存率为40.8%,5年生存率为25.4%。单纯手术治疗组和术后联合放化疗组的生存函数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手术是治疗老年人口腔颌面部肉瘤的主要手段。根治性手术联合术后放化疗对改善老年肉瘤患者的预后可能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肉瘤 治疗 老年人
原文传递
化学致癌剂4-NQO饮水法诱导小鼠口腔鳞癌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12
作者 傅友 许可 +2 位作者 李江 孙树洋 张志愿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300-303,共4页
目的:使用化学致癌剂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itro-quinoline 1-oxide,4-NQO)诱导并建立C57BL/6小鼠口腔鳞癌病变模型。方法:将4-NQO加入小鼠饮水,观察小鼠口腔黏膜的变化。于第12、16、20、24周处死,采集病变组织的样本,确定病变性质,... 目的:使用化学致癌剂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itro-quinoline 1-oxide,4-NQO)诱导并建立C57BL/6小鼠口腔鳞癌病变模型。方法:将4-NQO加入小鼠饮水,观察小鼠口腔黏膜的变化。于第12、16、20、24周处死,采集病变组织的样本,确定病变性质,并分离、培养肿瘤细胞。结果:实验组小鼠在16周后口腔黏膜有明显的外生性肿物发生,直径约0.2 mm。小鼠口腔黏膜肿物H-E染色结果显示,肿物呈外生性或浸润性生长,可见角化珠和明显的核分裂象。细胞呈多边形,贴壁牢固,CK、Ki-67染色阳性,表明此细胞为鳞癌细胞。结论:该模型诱导过程与人口腔鳞癌发病过程相似,是理想的研究口腔鳞癌发生、发展机制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癌 4-NQO 动物模型 细胞系
原文传递
过氧化物还原酶4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于玢玢 王丽珍 +2 位作者 吴开柳 池政兵 严明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1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还原酶4(peroxiredoxin 4,PRDX4)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苏木素-伊红染色方法明确口腔鳞癌患者手术中所取组织的病理类型,荧光定量PCR实验检测30例口腔鳞癌患者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中PRDX4的表达,...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还原酶4(peroxiredoxin 4,PRDX4)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苏木素-伊红染色方法明确口腔鳞癌患者手术中所取组织的病理类型,荧光定量PCR实验检测30例口腔鳞癌患者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中PRDX4的表达,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检测101例正常和口腔鳞癌组织中PRDX4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荧光定量PCR实验结果显示,PRDX4在正常组织中的2^(-△CT)值为2.064±0.2023,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2^(-△CT)值为4.170±0.2866(P<0.01)。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结果显示,PRDX4表达强度与口腔鳞癌患者生存率(P=0.0132)、淋巴结转移(P=0.0033)和组织病理分级(P=0.0353)显著相关。结论PRDX4在口腔鳞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不良预后存在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癌 过氧化物还原酶4 免疫组织化学实验 预后
下载PDF
唾液腺腺样囊性癌47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春叶 邓旭霞 +4 位作者 田臻 王丽珍 胡宇华 李蕾 李江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目的:分析474例唾液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earcinoma,ACC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病理科诊断为原发性ACC的474例临床病理资料。采用SPSSl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 目的:分析474例唾液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earcinoma,ACC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病理科诊断为原发性ACC的474例临床病理资料。采用SPSSl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474例ACC中,男女之比为1.03:1(240:234);发病年龄11~83岁,平均年龄52岁;腮腺和腭部分别是大小唾液腺中最常见的部位;病程1个月~37a不等,平均21个月:64%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72%的患者就诊时TNM分期为Ⅱ期和Ⅲ期;组织学上.76%的患者表现为筛状/管状型。组织学类型为实体型者较筛状/管状型者更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P=0.016)。结论:ACC多见于中老年人,腮腺和腭部最常见。临床上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症状,组织学表现以筛状/管状型多见,实体型者更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腺 腺样囊性癌 临床病理分析
原文传递
唾液腺恶性多形性腺瘤HER2基因扩增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夏亮 汪洋 +4 位作者 胡宇华 顾挺 李江 石慧敏 田臻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12-19,共8页
目的:检测唾液腺恶性多形性腺瘤(malignant pleomorphic adenoma,MPA)中人上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蛋白表达、基因扩增情况,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病理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以期评估其作为靶向治... 目的:检测唾液腺恶性多形性腺瘤(malignant pleomorphic adenoma,MPA)中人上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蛋白表达、基因扩增情况,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病理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以期评估其作为靶向治疗位点的可能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40例MPA患者肿瘤组织中HER2蛋白的表达,对HER2基因扩增情况不明确者(HER2 2+)行荧光原位杂交,确定基因扩增状态。统计140例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应用SPSS16.0软件包中的Kaplan-Meier、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HER2基因扩增与MPA肿瘤临床病理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40例MPA患者中,HER2阳性率为25%。腺癌亚型MPA中,HER2阳性率达到40.5%(32/79),显著高于肌上皮癌亚型MPA(4.9%,3/61)(P<0.05)。HER2阳性与肿瘤患者性别、组织学分级及N分期显著相关。生存分析显示,HER2阳性患者总生存率及疾病别生存率低。结论:HER2基因过表达及扩增与MPA肿瘤细胞恶变亚型显著相关,并且提示MPA患者较差的预后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2 恶性多形性腺瘤 组织分化 靶向治疗
原文传递
15例腮腺淋巴腺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胜文 杨雯君 +1 位作者 王丽珍 袁方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451-456,共6页
目的 :分析腮腺淋巴腺瘤的临床病理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1993年1月—2017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15例腮腺淋巴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手术和预后情况。采用SAS 9.0软件包对数... 目的 :分析腮腺淋巴腺瘤的临床病理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1993年1月—2017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15例腮腺淋巴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手术和预后情况。采用SAS 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5例患者中,男9例,女6例;发病年龄10~75岁,中位年龄50.5岁,60岁以上老年人多见(53.3%)。病程长短不一,最长达20余年,最短仅11 d;肿瘤好发于腮腺下极,直径均小于3 cm,无疼痛及面瘫症状,其中1例为多发肿瘤灶。14例为原发, 1例为外院腮腺肿瘤术后第二原发;皮脂型4例(1例癌变),非皮脂型11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S-100、SMA、Vim、Des、Calp、Kp-1表达阴性,CK-p、CK8、CKH、CK19、EMA、P63表达阳性。13例患者均行保留面神经的腮腺浅叶或区域切除术,2例行保留面神经的腮腺全叶切除术。截止2019年6月,术后随访14例患者中,13例为良性肿瘤,1例为低度恶性肿瘤,均生存,无复发,面神经功能正常。随访最长时间159个月,最短49个月,中位时间111.5个月。结论:腮腺淋巴腺瘤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的良性肿瘤,病程长短不一,好发于腮腺下极,可呈多灶性,癌变少见,单纯手术切除预后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腺瘤 腮腺 临床病理
原文传递
15例下颌下腺复发性多形性腺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万林 朱云 +4 位作者 卢浩 刘丽敏 沈淑坤 刘胜文 杨雯君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465-468,共4页
目的:观察下颌下腺复发性多形性腺瘤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征,探讨其病因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诊治的15例下颌下腺复发性多形性腺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15例患者中,男4例(26.67%),女11例(73.33%);年龄2... 目的:观察下颌下腺复发性多形性腺瘤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征,探讨其病因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诊治的15例下颌下腺复发性多形性腺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15例患者中,男4例(26.67%),女11例(73.33%);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39.33岁;3例(20%)复发2次,其余12例(80%)复发1次,平均复发间期是16.3 a。所有患者均采用肿物及下颌下腺切除术(除2例前次手术已切除下颌下腺者外),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复发性多形性腺瘤,多结节生长且大多包膜不完整。随访1~13 a,中位随访时间6 a,仅1例(6.67%)患者可疑复发,因其年龄较大,无手术意愿而未行再次手术治疗。结论:下颌下腺复发性多形性腺瘤尚不多见,其临床病理特征与原发性多形性腺瘤类似,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形性腺瘤 下颌下腺 唾液腺 复发
原文传递
口腔临床病理诊断Ⅲ.涎腺恶性上皮性肿瘤的病理诊断
18
作者 李江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08-511,共4页
涎腺肿瘤是最常见的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之一,在人体所有器官的肿瘤中,其组织病理表现是最具有多样性的种类之一,其肿瘤分类也较为复杂,原因包括:大多数涎腺肿瘤起源或分化至相同的细胞类型,如上皮(闰管、腺泡)细胞、肌上皮细胞... 涎腺肿瘤是最常见的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之一,在人体所有器官的肿瘤中,其组织病理表现是最具有多样性的种类之一,其肿瘤分类也较为复杂,原因包括:大多数涎腺肿瘤起源或分化至相同的细胞类型,如上皮(闰管、腺泡)细胞、肌上皮细胞;肿瘤细胞可发生多种类型的化生,如嗜酸细胞、透明细胞等,导致肿瘤的表现在各个水平上发生重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上皮性肿瘤 临床病理诊断 涎腺肿瘤 口腔颌面 细胞类型 肌上皮细胞 头颈肿瘤 病理表现
原文传递
鳃裂囊肿(瘘)28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胡永杰 李亚东 +4 位作者 曲行舟 王丽珍 钟来平 刘浏 张陈平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61-464,共4页
目的:总结284例先天性鳃裂囊肿(瘘)病例资料,对其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6月至2006年12月手术治疗的284例鳃裂囊肿(瘘)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检查、术前诊断和术后病理,随访时间最短6个月,最长120个月,平均37个月。... 目的:总结284例先天性鳃裂囊肿(瘘)病例资料,对其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6月至2006年12月手术治疗的284例鳃裂囊肿(瘘)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检查、术前诊断和术后病理,随访时间最短6个月,最长120个月,平均37个月。采用SAS6.1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为鳃裂囊肿(瘘),其中第一鳃裂囊肿132例,占46.5%;第二鳃裂囊肿145例,占51.1%;第三鳃裂囊肿7例,占2.4%。第一鳃裂囊肿好发于40岁后的中老年,第二、三鳃裂囊肿好发于40岁前的青壮年。术后病理证实原发病变188例,复发病变33例,囊肿伴内瘘44例,囊肿继发感染伴外瘘16例,内、外瘘均有为3例。鳃裂囊肿(瘘)伴结核1例,多囊性囊肿2例,伴静脉畸形1例,恶性变6例(5例来源于第一鳃裂囊肿,1例来源于第二鳃裂囊肿)。术前辅助检查中,B超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最高,为66.20%。随访期间,鳃裂囊肿复发率为5.98%。结论:第一、二鳃裂囊肿(瘘)最常见,术前B超检查对鳃裂囊肿(瘘)有较高的确诊率,首次手术完整切除囊肿与瘘管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鳃裂囊肿 鳃裂瘘 复发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中5个抑癌基因甲基化及其表达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春叶 胡宇华 +2 位作者 周荣睿 黄枫豪 李江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探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细胞系中CDH13、RASSF2A、TFPI-2、hMLH-1、MyoD1基因的甲基化及其与mRNA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法检测ACC细胞系ACC-2、ACC-3、... 目的:探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细胞系中CDH13、RASSF2A、TFPI-2、hMLH-1、MyoD1基因的甲基化及其与mRNA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法检测ACC细胞系ACC-2、ACC-3、ACC-M中CDH13、RASSF2A、TFPI-2、hMLH-1、MyoD1基因的甲基化;RT-PCR及荧光实时定量PCR对存在甲基化的基因进行mRNA水平的检测。结果:3个细胞系中均存在CDH13、RASSF2A、TFPI-2基因的甲基化和未甲基化,只存在MyoD1基因的甲基化和hMLH-1基因的未甲基化;ACC-2中CDH13基因mRNA水平的表达显著高于ACC-M,ACC-3中RASSF2A的表达显著高于ACC-2、ACC-M,3个细胞系中均未检测到MyoD1基因的表达。结论:ACC细胞系中,CDH13、RASSF2A、TFPI-2、MyoD1基因的甲基化为常见事件,甲基化可能为MyoD1基因失活的主要机制,CDH13基因的表达可能与ACC的转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腺腺样囊性癌 DNA甲基化 CDH13 RASSF2A TFPI-2 hMLH-1 MyoD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