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医学生早期接触口腔预防临床的实践与体会 被引量:9
1
作者 陶丹英 束陈斌 +1 位作者 潘瑛 冯希平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6-98,共3页
为了让口腔医学生尽早了解医疗环境、医患沟通、医患关系,安排医学生进行早期接触临床。在口腔预防医学教学实践中,选择能引起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进行医患沟通。在分组以及临床诊疗中提供注意事项,有助于... 为了让口腔医学生尽早了解医疗环境、医患沟通、医患关系,安排医学生进行早期接触临床。在口腔预防医学教学实践中,选择能引起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进行医患沟通。在分组以及临床诊疗中提供注意事项,有助于医学生获得感性认识,达到早期接触临床的教学目的。通过早期接触口腔预防医学临床,能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预防医学 早期接触临床 口腔医学教育
原文传递
上海市11~14岁儿童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调查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曹轶婷 祝策 +2 位作者 徐玮 陆海霞 叶玮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5年第3期345-350,共6页
目的:评估上海市11~14岁儿童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探讨其影响因素,为进行针对性口腔健康教育、制订公共卫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上海4个城区8所学校11~14岁儿童,检查其龋失补牙数和牙龈出血指数。采用儿童口腔... 目的:评估上海市11~14岁儿童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探讨其影响因素,为进行针对性口腔健康教育、制订公共卫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上海4个城区8所学校11~14岁儿童,检查其龋失补牙数和牙龈出血指数。采用儿童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CPQ11-14),评估目标人群的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其他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和口腔健康相关行为、知识和态度。采用SPSS21.0软件包对调查结果进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线形回归分析。结果:共调查儿童1050人,纳入有效人数955人(市区482人,郊区473人),应答率为91%。CPQ11-14平均分数为(6.0±5.6)分。DMFT指数较高;有探诊出血的目标人群,其CPQ11-14平均分数较高,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较差(P〈0.05)。结论:11~14岁儿童的龋病、牙周状况,是其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今后仍需加强口腔保健工作,包括良好的口腔卫生宣教,并关注该人群的口气和黏膜病等相关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病 牙周病 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CPQ11-14
原文传递
上海市公立医疗单位口腔卫生人力资源调查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晴 冯希平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0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对2007年上海市公立口腔医疗单位进行普查,分析了解2007年上海市公立医疗单位口腔卫生人数、结构、层次、分布以及设备状况和口腔门诊工作状况,探讨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研究上海的口腔卫生人力资源提供参考,同时也为上海市达到口... 目的:对2007年上海市公立口腔医疗单位进行普查,分析了解2007年上海市公立医疗单位口腔卫生人数、结构、层次、分布以及设备状况和口腔门诊工作状况,探讨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研究上海的口腔卫生人力资源提供参考,同时也为上海市达到口腔卫生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上海市所有公立口腔医疗单位进行普查。调查方式采用直接访问和电话访问。调查内容包括上海市公立医院口腔卫生人力资源的数量、结构、层次、分布、设备状况、门诊工作状况以及目前上海市公立口腔医疗单位紧缺口腔医师专业等。结果:上海市公立口腔医疗单位共有364家,三级医院26家,二级医院99家,一级医院239家;口腔医生2046人,护士634人,技工281人,椅位2010台;口腔医生的结构以初级职称、中青年、大学本科学历、口腔综合专业为主,分别占47.85%、77.17%、42.23%和68.04%,护士的结构以初级职称、中专及以下人员学历组成,占66.88%和68.45%,医生、护士、技工比为7∶2∶1;上海市公立口腔医疗单位和口腔卫生人力资源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占41.48%),68.23%的口腔医生,79.81%的护士和82.21%的技工集中在此区域;2007年门诊量为514.65万人次,其中26.95%选择三级医院就诊;15.79%的单位认为门诊量过多,56.23%认为恰好;27.20%的单位(主要是中心城区)认为本单位缺口腔科医生。其中,66.67%的单位认为缺口腔综合医生。结论:上海市公立口腔卫生人力资源总量不少,护理人员相对不足,结构层次不合理,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和三级医疗机构,同时患者也主要选择中心城区和三级医疗机构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卫生人力资源 公立医疗单位 上海市
原文传递
上海市非公立医疗单位口腔卫生人力资源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刘义 冯希平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0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对2007年上海市非公立口腔医疗单位进行普查,分析了解2007年上海市非公立医疗单位口腔卫生人力的数量、结构、层次、分布、设备状况及口腔门诊工作情况,探讨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研究全上海的口腔卫生人力资源提供参考,同时也为上... 目的:对2007年上海市非公立口腔医疗单位进行普查,分析了解2007年上海市非公立医疗单位口腔卫生人力的数量、结构、层次、分布、设备状况及口腔门诊工作情况,探讨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研究全上海的口腔卫生人力资源提供参考,同时也为上海市达到口腔卫生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上海市所有非公立口腔医疗服务单位进行普查。调查方式采用直接访问和电话访问。调查内容包括上海市非公立口腔卫生人力资源的数量、结构、层次、分布、设备状况、门诊工作情况以及目前上海市非公立口腔医疗单位紧缺的口腔医师专业等。结果:上海市非公立口腔医疗单位共有488家,医生1172人,护士848人,技工79人,椅位1377台;口腔医生以中级职称、中青年、大学本科、口腔综合为主,分别占44.88%、86.9%、51.28%和89.59%,护士以初级职称、中专及以下人员组成,占81.84%和75.47%,医生、护士、技工比为15∶11∶1;上海市非公立口腔医疗单位和口腔卫生人力资源集中分布在中心城区(占54.1%),57.85%的医生、61.57%的护士和79.75%的技工集中在中心城区;2007年门诊量为97.665万人次,其中61.42%选择中心城区就诊,38.97%的单位认为门诊量较少或太少,57.82%认为恰好;20.04%的单位认为本单位缺口腔科医生,其中,68.09%的单位认为缺口腔综合医生。结论:上海市非公立口腔卫生人力资源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和浦东新区,结构层次合理,患者也主要选择中心城区的医疗机构就诊,有相当比例的单位认为门诊量少,口腔综合医生的需求量相对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卫生人力资源 非公立医疗单位 上海市
原文传递
上海地区口腔医师对牙髓再生治疗认知及应用情况调查
5
作者 肖文 陈曦 汪俊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90-395,共6页
目的 :调查上海地区口腔医师对牙髓再生治疗认知及应用状况。方法 :采用多级、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从上海城区和郊区各随机抽取5个区,选取区内三级医院、牙防所、二级医院、民营医院诊所及私人诊所,以及3家口腔特色三级甲等医院的儿童... 目的 :调查上海地区口腔医师对牙髓再生治疗认知及应用状况。方法 :采用多级、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从上海城区和郊区各随机抽取5个区,选取区内三级医院、牙防所、二级医院、民营医院诊所及私人诊所,以及3家口腔特色三级甲等医院的儿童口腔、牙体牙髓病及口腔综合医师,对每个调查单位内的所有相关口腔医师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AS 9.13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调查三级医院13家,牙防所8家,二级医院15家,民营医院及私人诊所20家,以及3家口腔特色三级甲等医院。调查相关口腔医师834人,回收有效问卷588份(70.5%)。知晓牙髓再生治疗者占总调查人数的68.2%,其中应用牙髓再生治疗者占20%。继续教育学习班是上海地区口腔医师学习牙髓再生治疗的主要途径(33.3%),且对牙髓再生治疗感兴趣(85.8%)。对操作流程不熟悉是未应用的最主要原因(41.5%)。结论 :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中青年牙体牙髓病及儿童口腔专业医师对牙髓再生治疗认知和应用率均较高,且对牙髓再生治疗继续教育学习班更感兴趣。应增加牙髓再生治疗继续教育学习班并增加实训课内容,以解决应用过程中对流程不熟悉的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再生治疗 认知状况 应用状况
原文传递
上海妊娠期女性牙周健康状况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琳 陆海霞 +1 位作者 魏天佑 冯希平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52-456,共5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妊娠期女性的牙周健康状况,探讨妊娠期女性牙周健康的影响因素,为以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口腔健康教育、制订公共卫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随机抽取各区县妇幼保健院建卡的妊娠期女性(0-40周)进行调查。... 目的:了解上海市妊娠期女性的牙周健康状况,探讨妊娠期女性牙周健康的影响因素,为以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口腔健康教育、制订公共卫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随机抽取各区县妇幼保健院建卡的妊娠期女性(0-40周)进行调查。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和临床牙周检查,牙周检查项目包括可视菌斑指数、探诊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临床附着丧失。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χ2检验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共调查561名妊娠期女性,平均年龄(27.5±4.0)岁,孕周5-40周,平均孕周(18.9±8.1)周。牙周病患病率49.6%,其中牙周炎患病率为6.8%,牙龈炎为42.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处于妊娠中、晚期的女性比妊娠早期更容易患牙周病;居住在郊区的妊娠期女性比居住在市区者患牙周病的危险性高。结论:上海市妊娠期女性牙周病的患病率与妊娠周期、居住地有关,应该加强对相应高危人群的口腔健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牙周疾病 流行病学调查
原文传递
上海市1579名中老年人牙缺失与义齿修复情况调查 被引量:17
7
作者 程竑 曾晓莉 +3 位作者 李存荣 曹素华 徐玮 冯希平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9年第6期561-566,共6页
目的:调查上海市中老年人牙缺失和义齿修复状况,分析变化趋势,为政府提供相关政策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方法,收集上海市791名35~44岁中年人和788名65~74岁老年人缺牙及义齿修复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 目的:调查上海市中老年人牙缺失和义齿修复状况,分析变化趋势,为政府提供相关政策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方法,收集上海市791名35~44岁中年人和788名65~74岁老年人缺牙及义齿修复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海中、老年人失牙率分别为21.0%和81.0%,恒牙均数分别为28.9和19.5,老年人无牙率为10.8%,磨牙缺失率最高,尖牙最低。中老年人缺牙患者义齿修复率分别为59.6%和61.7%,活动义齿比例明显高于固定义齿,郊区老年人全口义齿、固定义齿及非正规固定桥比例显著高于城区(P<0.01)。结论:10年来,上海中老年人缺牙和修复状况有明显改善但依然不容乐观。建议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龋病和牙周病防治,减少失牙,进一步完善社区口腔保健网络建设,提高居民口腔保健意识,改善中老年人的缺牙修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缺失 义齿 上海市
原文传递
上海市老年人义齿修复状况抽样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程竑 曾晓莉 +3 位作者 曹素华 李存荣 徐玮 冯希平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9年第5期467-471,共5页
目的:评估上海市老年人的义齿修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上海市788名65~74岁老年人的口腔及义齿修复情况,对其中325人的社会经济信息和生活健康信息进行... 目的:评估上海市老年人的义齿修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上海市788名65~74岁老年人的口腔及义齿修复情况,对其中325人的社会经济信息和生活健康信息进行问卷调查,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缺牙老人是否进行义齿修复的相关因素。结果:该样本组缺牙患者义齿修复率仅为61.37%,牙列缺损患者义齿修复率显著低于牙列缺失患者(P<0.01)。固定义齿、活动义齿、固定+活动义齿、全口义齿和非正规固定桥分别为21.94%、41.58%、5.87%、20.92%和9.69%。郊区老人全口义齿、固定义齿及非正规固定桥的比例显著高于城区(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缺牙位置、性别和缺牙数量是影响缺牙老人是否进行义齿修复的主要因素。结论:上海老年人缺牙患者义齿修复率普遍较低,提示政府有关部门应采取积极措施,强化居民口腔保健意识,提高老年患者义齿修复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义齿 修复 流行病学调查 上海
原文传递
上海市区成人牙本质敏感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7
9
作者 叶玮 王国英 +1 位作者 吕进 冯希平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9年第3期247-250,共4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区成人牙本质敏感的现状,为牙本质敏感的诊断、预防以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调查,对上海市区1320名成年人进行牙本质敏感的现场检查,使用SPSS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上海市区成人... 目的:了解上海市区成人牙本质敏感的现状,为牙本质敏感的诊断、预防以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调查,对上海市区1320名成年人进行牙本质敏感的现场检查,使用SPSS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上海市区成人牙本质敏感的检出率为32.58%,其中男173例,女257例,男女比例为1∶1.49。牙本质敏感最好发于前磨牙,其次为第一磨牙,敏感好发牙面部位以牙颈部为主。95.58%的敏感人群伴牙龈退缩,其中92.75%敏感部位在牙颈部者出现牙龈退缩。结论:上海市区成人牙本质敏感检出率与其他国家相比处于中等水平。牙龈退缩是引起牙本质敏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本质敏感 流行病学调查 上海市
原文传递
上海市3~5岁儿童牙酸蚀症流行情况 被引量:3
10
作者 顾钦 朱佳琳 陶丹英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15-1319,共5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3~5岁儿童牙酸蚀症的流行状况。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3~5岁儿童作为调查对象。临床检查采用O'Sullivan指数对抽样对象进行牙酸蚀症评估,主要包括牙酸蚀症累及的牙位、牙面及严重程... 目的·了解上海市3~5岁儿童牙酸蚀症的流行状况。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3~5岁儿童作为调查对象。临床检查采用O'Sullivan指数对抽样对象进行牙酸蚀症评估,主要包括牙酸蚀症累及的牙位、牙面及严重程度。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牙酸蚀症患病率以及好发牙位、牙面的分布情况。结果·调查随机抽取上海市3个区3~5岁儿童1148名,其中168名儿童患有牙酸蚀症,检出率为14.6%;男性患儿102名,检出率为17.3%,女性患儿66名,检出率为11.8%。男女比例为1:0.68,男性牙酸蚀症患病率高于女性(χ^2=6.972,P=0.008)。检出率最高的牙位为上颌第二乳磨牙(8.6%),检出率最低的为下颌乳侧切牙(1.7%)。仅累及面/切端的牙齿较常见(37.1%)。患有牙酸蚀症的牙齿多表现为釉面横纹消失(58.4%)。结论·上海市3~5岁儿童牙酸蚀症检出率相对较高,需加强牙酸蚀症预防的宣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酸蚀症 O'Sullivan指数 流行病学调查 儿童
下载PDF
正畸牵引治疗埋伏倒置阻生的上中切牙的受力分析 被引量:20
11
作者 汪隼 沈永琴 冯希平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03-107,共5页
目的:通过对无萌出能力的埋伏倒置阻生上中切牙正畸牵引治疗的受力分析,探讨倒置阻生上中切牙正畸牵引治疗的最佳方法。方法:对19颗无萌出能力上颌埋伏倒置阻生牙作牵引治疗前的受力分析,进行摄片定位、拓展间隙后,行外科开窗术+正畸牵... 目的:通过对无萌出能力的埋伏倒置阻生上中切牙正畸牵引治疗的受力分析,探讨倒置阻生上中切牙正畸牵引治疗的最佳方法。方法:对19颗无萌出能力上颌埋伏倒置阻生牙作牵引治疗前的受力分析,进行摄片定位、拓展间隙后,行外科开窗术+正畸牵引治疗。结果:19颗埋伏牙中,治疗成功13颗(占68.4%),一般4颗(占21.1%),失败2颗(占10.5%);19颗埋伏牙平均破龈时间为6.5个月,最长12个月,最短3个月;19颗埋伏牙牙髓活力测验全部正常,未见根吸收、黏连。2颗唇侧出现2mm和3mm的牙龈退缩,1颗出现1mm的边缘骨丧失,1颗未能完全进入相应的牙位,需以后配合光固化或烤瓷再度修复。1例因牙根严重弯曲,不能进入相应的牙位,被迫拔除,1例牵引3个月后萌出,因无时间复诊而放弃治疗,未排齐,其余均牵引入列。结论:准确的定位、恰当的牵引方向和位置、适当的牵引力将直接决定埋伏倒置阻生牙的移动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中切牙 埋伏牙 倒置阻生 牙牵引
下载PDF
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的正畸治疗:28例报道 被引量:7
12
作者 汪隼 束陈斌 樊林峰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37-440,共4页
目的:通过对无萌出能力的埋伏阻生上颌中切牙进行外科开窗术+正畸牵引治疗,探讨埋伏上颌中切牙正畸牵引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8例30颗无萌出能力埋伏阻生的上颌中切牙进行外科开窗术+正畸牵引治疗。结果:28例埋伏牙中,1例已牵引萌出,因... 目的:通过对无萌出能力的埋伏阻生上颌中切牙进行外科开窗术+正畸牵引治疗,探讨埋伏上颌中切牙正畸牵引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8例30颗无萌出能力埋伏阻生的上颌中切牙进行外科开窗术+正畸牵引治疗。结果:28例埋伏牙中,1例已牵引萌出,因间隙不足,家长拒绝拔牙而未排齐;1例牵引3个月后萌出,因无时间复诊而放弃治疗,未排齐;其余均牵引入列,28例埋伏牙平均破龈时间为4.5个月,最长为10个月,最短为1个月;28颗埋伏牙牙髓活力测试全部正常,未见根吸收、黏连;4颗唇侧出现1 ̄4mm的牙龈退缩;2颗分别出现1.0mm和2.5mm的边缘骨丧失。结论:治疗的时机、合理的矫治方法、减少手术创伤、牵引力的大小以及支抗和炎症的有效控制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中切牙 埋伏牙 牙牵引
下载PDF
锥形束CT在治疗上颌前牙区埋伏牙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3
作者 汪隼 冯希平 曹慧珍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1年第4期417-419,共3页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在治疗上颌前牙区埋伏牙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9—2010年经普通X线片确定有埋伏牙,但不易具体定位的患者11例,进行CBCT扫描和三维重建,确定埋伏牙在颌骨内的具体位置。结果:经CBCT扫描、三维重建后...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在治疗上颌前牙区埋伏牙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9—2010年经普通X线片确定有埋伏牙,但不易具体定位的患者11例,进行CBCT扫描和三维重建,确定埋伏牙在颌骨内的具体位置。结果:经CBCT扫描、三维重建后,所有患者均可直观再现埋伏牙的形态、数目、在颌骨中的具体位置和发育情况。11例患者共16颗埋伏牙,其中既有埋伏阻生牙又有埋伏多生牙,3例(4颗)为埋伏多生牙,1例有2颗埋伏牙;2例为倒置埋伏,2例为水平埋伏,3例为垂直埋伏,4例为斜位埋伏。根据CBCT结果制订治疗方案,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CBCT三维重建对于上颌前牙区埋伏牙治疗方案的设计及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埋伏牙 临床治疗
原文传递
便携式气相色谱仪与感官法、硫化物检测仪检测口臭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曦 林育华 +1 位作者 孙立洲 冯希平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72-375,共4页
目的:评价新型便携式气相色谱仪(GC-SCS)与常用口臭检测方法检测口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5例全身健康的受试者,由嗅辨员对其进行感官分析评分,同时采用便携式硫化物检测仪(Halimeter^(Tm))检测口腔可挥发性硫化物总量,应用GC-SCS检测3... 目的:评价新型便携式气相色谱仪(GC-SCS)与常用口臭检测方法检测口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5例全身健康的受试者,由嗅辨员对其进行感官分析评分,同时采用便携式硫化物检测仪(Halimeter^(Tm))检测口腔可挥发性硫化物总量,应用GC-SCS检测3种挥发性硫化物含量。所得结果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Pearson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GC-SCS所测硫化氢、甲硫醇及VSCs总量与感官分析法均值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86、0.529和0.491(P<0.01)。GC-SCS所测硫化氢、甲硫醇及VSCs总量与Halimetr所测VSCs含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58、0.522和0.436(P<0.01)。结论:GC-SCS检测所得的挥发性硫化物的含量与感官分析得分、Halimeter检测所得挥发性硫化物总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好,是一种很有潜力的口臭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臭 便携式硫化物检测仪 感官分析法
原文传递
固定矫治装置在儿童牙间隙恢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汪隼 曹慧珍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67-570,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固定矫治装置治疗儿童牙间隙丧失的效果。方法:采用托槽弓丝+螺旋推簧局部固定矫治装置,对8例牙间隙丧失的患者进行恢复性治疗。结果:8例病例,6例成功,1例有效,1例失败。间隙恢复最快为2个月,最慢为7个月。结论:采用固定... 目的:探讨采用固定矫治装置治疗儿童牙间隙丧失的效果。方法:采用托槽弓丝+螺旋推簧局部固定矫治装置,对8例牙间隙丧失的患者进行恢复性治疗。结果:8例病例,6例成功,1例有效,1例失败。间隙恢复最快为2个月,最慢为7个月。结论:采用固定矫治装置恢复丧失的牙间隙,效果良好,是临床上一种比较简单、快捷、经济的早期矫治方法。由于本组病例数较少,仍需积累更多病例,进一步观察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管理 间隙恢复 推第一恒磨牙向后
原文传递
酸蚀时间对乳牙釉质脱矿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宋丽媛 汪俊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83-186,共4页
目的: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不同酸蚀时间对乳牙釉质脱矿的影响,对不同酸蚀时间形成的乳牙釉质的脱矿区进行形态学和数据学评价。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28颗离体下中切牙的唇面分别开4个窗,随机分到酸蚀30s(A)、60s(B)、90s(C)、1... 目的: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不同酸蚀时间对乳牙釉质脱矿的影响,对不同酸蚀时间形成的乳牙釉质的脱矿区进行形态学和数据学评价。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28颗离体下中切牙的唇面分别开4个窗,随机分到酸蚀30s(A)、60s(B)、90s(C)、120s(D)4个处理组中,采用32%磷酸凝胶对标本进行酸蚀处理。0.1mmol/L罗丹明B染色后,进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和S-N-K法检验。结果:随着酸蚀时间的延长,釉质脱矿条带有所增粗,鱼鳞状结构变得不明显。衡量釉质脱矿程度的3个参数,荧光面积(FLA)、总荧光量(TF)和平均荧光量(AF)的均值随着酸蚀时间的延长而有所增大。A、B、C、D4组的FLA均值分别为(5.5±1.6)×102μm2、(7.4±2.7)×102μm2、(9.2±3.0)×102μm2和(9.6±2.9)×102μm2;4组的TF均值分别为(3.5±1.3)×104、(5.7±2.9)×104、(8.3±3.6)×104和(9.7±3.4)×104;AF均值分别为128.4±35.3、166.6±21.1、200.8±19.4和219.1±12.8。AF均值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FLA、TF值在C组与D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随着酸蚀时间的延长,脱矿程度增大;不同的酸蚀时间形成脱矿类型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牙 釉质 酸蚀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原文传递
抗龈炎IgY牙膏对牙龈炎、菌斑控制的评价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玮 冯希平 +1 位作者 陶丹英 陈健芬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6年第4期453-455,共3页
目的 :观察含抗龈炎IgY牙膏对减轻牙龈炎、控制牙菌斑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研究方法 ,筛选100名符合试验要求的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含抗龈炎IgY牙膏,对照组使用不含抗龈炎IgY的牙膏。在使用前... 目的 :观察含抗龈炎IgY牙膏对减轻牙龈炎、控制牙菌斑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研究方法 ,筛选100名符合试验要求的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含抗龈炎IgY牙膏,对照组使用不含抗龈炎IgY的牙膏。在使用前、使用6周和使用12周后,分别记录受试者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I)及牙龈出血指数(bleeding on probing,BOP)情况。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使用12周后,试验组GI、BOP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PI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含抗龈炎IgY牙膏对改善牙龈炎症状有一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炎 IgY牙膏 临床试验
原文传递
外科导萌和正畸联合矫治上颌埋伏弯曲牙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0
18
作者 汪隼 曹慧珍 冯希平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73-276,共4页
目的:通过对无萌出能力的上颌埋伏弯曲牙的临床治疗分析,探讨弯曲牙正畸牵引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4例26颗无萌出能力的上颌埋伏弯曲牙进行摄片定位,拓展间隙后行外科开窗术+正畸牵引治疗。结果:24例埋伏牙中,成功17颗,占65.4%;效果一般6... 目的:通过对无萌出能力的上颌埋伏弯曲牙的临床治疗分析,探讨弯曲牙正畸牵引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4例26颗无萌出能力的上颌埋伏弯曲牙进行摄片定位,拓展间隙后行外科开窗术+正畸牵引治疗。结果:24例埋伏牙中,成功17颗,占65.4%;效果一般6颗,占23.1%;失败3颗,占11.5%;24例埋伏牙平均破龈时间为7.5个月,最长13个月,最短3个月;26颗埋伏牙牙髓活力测验全部正常,未见根吸收、黏连。3颗唇侧出现2~4mm的牙龈退缩;2颗分别出现1.0mm和2.5mm的边缘骨丧失;1颗未能完全进入相应牙位,需以后配合光固化或烤瓷再度修复。3例不能进入相应的牙位,其中2例被迫拔除,其余均牵引入列。结论:选择良好的适应证、准确的定位、足够的间隙、适当的牵引力、支抗和有效控制炎症,循序渐进是治疗埋伏弯曲牙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牙 埋伏牙 牙牵引
下载PDF
尼龙丝与钢丝树脂夹板两种固定外伤松动牙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7
19
作者 池政兵 陶丹英 +1 位作者 王艳 冯希平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08年第1期15-16,23,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尼龙丝、钢丝树脂夹板固定外伤松动牙的临床疗效。方法实验组使用尼龙丝树脂夹板固定法,对照组使用钢丝树脂夹板固定法,随机各固定外伤松动牙40颗。对比观察使用两组固定方法后,外伤牙的松动度在拆除夹板时、1个月以后、3... 目的对比研究尼龙丝、钢丝树脂夹板固定外伤松动牙的临床疗效。方法实验组使用尼龙丝树脂夹板固定法,对照组使用钢丝树脂夹板固定法,随机各固定外伤松动牙40颗。对比观察使用两组固定方法后,外伤牙的松动度在拆除夹板时、1个月以后、3个月以后的变化情况以及两组固定方法所需的平均操作时间。应用SPSS10.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外伤松动牙,经固定治疗后松动度均明显下降,达到了固定的效果。比较使用两组固定方法在上述3个时间观察点上患牙松动度的下降值在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性差别(P>0.05);比较两组固定方法的平均操作时间,实验组所需操作时间明显短,两组在统计学上差别显著(P<0.01)。结论同样能达到固定外伤松动牙的效果,使用尼龙丝树脂夹板固定省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 牙外伤 上前牙
下载PDF
唾液链球菌尿素酶基因ureIABCEFGD活性表达与镍离子的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艳 李存荣 +1 位作者 陶丹英 冯希平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04-507,共4页
目的:克隆唾液链球菌57.Ⅰ的尿素酶基因ureIABCEFGD转化大肠杆菌,检测重组菌株的尿素分解活性与外源性镍离子浓度的关系。方法:将目的基因分成前、后2段分别克隆,再酶切、连接并测序鉴定,得到的尿素酶基因ureIABCEFGD质粒转化感受态大... 目的:克隆唾液链球菌57.Ⅰ的尿素酶基因ureIABCEFGD转化大肠杆菌,检测重组菌株的尿素分解活性与外源性镍离子浓度的关系。方法:将目的基因分成前、后2段分别克隆,再酶切、连接并测序鉴定,得到的尿素酶基因ureIABCEFGD质粒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TG-1,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NiCl2,经Nessler试剂盒检测其分解尿素的产氨量,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产氨量和NiCl2浓度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克隆的尿素酶基因ureIABCEFGD序列正确,该克隆转化大肠杆菌后,随着外源性NiCl2浓度增高,重组菌株的产氨量迅速增高,呈正相关(r=0.9714,P<0.01);当NiCl2浓度增加到50μmol/L时,产氨量趋于峰值,不再随NiCl2的浓度而增加。结论:唾液链球菌尿素酶基因ureIABCEFGD尿素分解活性的表达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外源性镍离子的添加呈正相关,该克隆可用于进一步研究尿素分解活性的调控机制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球菌 尿素酶 龋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