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口腔医学线上继续教育的调查和思考 被引量:7
1
作者 毛丽霞 朱敏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20年第4期241-245,共5页
目的:探究新冠肺炎疫情下口腔医学线上课程的开展及效果,为今后口腔医学继续教育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星的形式对575名2020年2-4月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参加口腔继续教育线上学习的学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员分布、参加... 目的:探究新冠肺炎疫情下口腔医学线上课程的开展及效果,为今后口腔医学继续教育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星的形式对575名2020年2-4月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参加口腔继续教育线上学习的学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员分布、参加线上课程次数、使用的平台软件及媒体工具、今后更倾向的课程培训方式、线上培训课程的优势与不足以及线上课程内容偏好。结果:参加线上学习人员中私立医院或诊所医生人数较公立医院多,占53.04%;41.91%的医生参加过10次以上线上培训课程;69.57%的学员选择用手机进行线上学习;常用的线上教育平台有微信、腾讯会议和钉钉等;67.13%的学员今后更倾向于线上培训课程;线上教育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学员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错过直播可听录播以及花费少是其最大的优势,但也存在课程流畅性不足,与老师互动性不强等问题。结论:线上教学作为新型的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模式,有其优势也面临着挑战。线上理论知识传授与线下临床实践相结合,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口腔医学继续教育事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口腔医学 继续教育 线上课程
下载PDF
光学导航技术在口腔颌面深部间隙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吴锦阳 张诗雷 +3 位作者 沈国芳 桂海军 杨华伟 徐兵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探讨光学导航技术应用于口腔颌面深部异物留置取出术的适应条件和临床价值。方法:对5例口腔颌面部外伤后异物留置于深部间隙的患者在导航辅助下行异物取出术,术前进行三维CT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异物进行空间定位,并将CT的Di... 目的:探讨光学导航技术应用于口腔颌面深部异物留置取出术的适应条件和临床价值。方法:对5例口腔颌面部外伤后异物留置于深部间隙的患者在导航辅助下行异物取出术,术前进行三维CT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异物进行空间定位,并将CT的Dicom数据导入STN导航系统中,用于术前手术规划和术中导航。术中观察导航系统的实时性和精确性,评价导航技术对口腔颌面部深部间隙异物取出的有效性。结果:在光学导航技术辅助下,5例留置的异物均能通过微创入路顺利定位和取出,术中未发现神经、血管损伤,术后亦未发现感染、呼吸困难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12个月,患者主诉症状均缓解,功能和面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光学导航技术在口腔颌面深部间隙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尤其在解剖位置复杂和危险的区域,可以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微创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导航技术 异物 口腔颌面外科 深部间隙
原文传递
牙颌面畸形患者术后留置胃管对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袁卫军 李丽 +3 位作者 杨霞 刘婷 单瑛 朱怡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518-521,共4页
目的:探讨牙颌面畸形患者术后留置胃管对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正颌患者术后进食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10月—2017年5月我院口腔颅颌面科的正颌手术住院患者,分为鼻饲组(术后拔出鼻插管后2 h,经胃管进食流... 目的:探讨牙颌面畸形患者术后留置胃管对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正颌患者术后进食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10月—2017年5月我院口腔颅颌面科的正颌手术住院患者,分为鼻饲组(术后拔出鼻插管后2 h,经胃管进食流质超过24 h)和口饲组(术后拔出鼻插管后2 h,经口进食流质)。采用患者一般状况和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调查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正颌患者102例,平均年龄(24.1±4.4)岁;63.7%为女性;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占63.8%;55.9%为在职人员,28.4%是学生;82.4%为未婚。2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和婚姻状态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口饲组和鼻饲组口腔健康影响程度得分分别为35.2±9.295和31.36±7.5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维度在功能受限、能力限制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颌患者术后留置胃管3 d,可提高营养液摄入量,尤其是术后第1天和第2天,鼻饲营养液量显著高于口饲量(P<0.01)。结论:正颌患者术后留置胃管3 d,可提高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术后营养液摄入量,为患者术后早日康复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颌面畸形 正颌手术 生活质量 胃管留置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防控阶段口腔颌面创伤管理策略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天嘉 刘婷 +5 位作者 罗淞元 余丽雅 肖燕 朱敏 张诗雷 王旭东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00-104,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在短期内已扩散至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正确的防控措施可以阻断新型冠状病毒在医院内的传播,降低感染发生风险,有效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扩散。口腔颅颌面科承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在短期内已扩散至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正确的防控措施可以阻断新型冠状病毒在医院内的传播,降低感染发生风险,有效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扩散。口腔颅颌面科承担着颌面部创伤急诊的工作,因诊疗操作的特殊性,交叉感染的风险较高,严格的防控措施尤其重要。本文从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患者评估以及门急诊诊疗操作规范、围术期全方位防护管理等方面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口腔颌面外科 口腔颌面创伤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口腔颌面创伤门急诊护理策略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婷 袁卫军 +2 位作者 王旭东 肖燕 余丽雅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204-209,共6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目前仍然处于严峻阶段。由于口腔颌面创伤处理的特殊性及紧迫性,门急诊创伤工作医务人员承担着潜在的感染风险,切实有效落实防控措施尤为重要。护理工作在整个口腔颌面创伤的诊救过程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目前仍然处于严峻阶段。由于口腔颌面创伤处理的特殊性及紧迫性,门急诊创伤工作医务人员承担着潜在的感染风险,切实有效落实防控措施尤为重要。护理工作在整个口腔颌面创伤的诊救过程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如何协同团队,在积极应对急症的情况下,正确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阻断疫情扩散,从而降低感染发生的风险,是目前护理工作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门急诊创伤护理工作经验为例,初步讨论了口腔颌面门急诊创伤护理策略,旨在为临床开展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口腔颌面外科 急诊创伤 护理
原文传递
结内液化区域对口腔鳞状细胞癌转移淋巴结表观弥散系数测量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司家文 胡启凡 +4 位作者 黄圣运 邹虎威 史俊 张东升 沈国芳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5年第1期98-101,共4页
目的:研究结内液化部分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转移淋巴结在DW-MRI影像中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测量的影响。方法:结合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分析25例OSCC患者的DW-MRI影像资料,分别选取和测量转移淋巴结实质部... 目的:研究结内液化部分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转移淋巴结在DW-MRI影像中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测量的影响。方法:结合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分析25例OSCC患者的DW-MRI影像资料,分别选取和测量转移淋巴结实质部分和包括液化部分在内的整个转移淋巴结的ADC值,采用SPSS 17.0软件包中的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ADC值间的差异。结果:所有病例中存在颈淋巴结转移者11例,共检出15个转移淋巴结,其中8个转移淋巴结内发生明显局部液化,测量转移淋巴结实质部分(SMLN组)和包括液化部分在内的整个淋巴结(LMLN组)的平均ADC值分别为(872.1±22.65)×10-6 mm2/s(n=15)、(1073±16.99)×10-6mm2/s(n=8)。两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SMLN组与LMLN组ADC值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OSCC转移淋巴结内的液化区域可以造成选区内平均ADC值升高,如果在测量ADC值时选区内包含明显液化区域,则可能降低DW-MRI对OSCC颈部转移淋巴结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鳞状细胞癌 颈淋巴结转移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原文传递
口腔曲面体层片判断上颌牙根突入上颌窦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米晓晖 刘加强 吴勇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6年第3期306-309,共4页
目的 :评价口腔曲面体层片判断上颌牙根突入上颌窦的敏感度与特异度。方法 :纳入110例患者,男42例,女68例;年龄15~36岁,上颌第二磨牙已完全萌出,拍摄全牙列锥形束CT(CBCT)及口腔曲面体层片。分别根据2种影像数据观察上颌尖牙、上颌... 目的 :评价口腔曲面体层片判断上颌牙根突入上颌窦的敏感度与特异度。方法 :纳入110例患者,男42例,女68例;年龄15~36岁,上颌第二磨牙已完全萌出,拍摄全牙列锥形束CT(CBCT)及口腔曲面体层片。分别根据2种影像数据观察上颌尖牙、上颌第一前磨牙、上颌第二前磨牙、上颌第一磨牙及上颌第二磨牙牙根是否突入上颌窦。以CBCT观察结果为金标准,收集四格表资料,计算口腔曲面体层片进行判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牙根进入上颌窦的发生率。结果:口腔曲面体层片判断牙根是否突入上颌窦的敏感度分别为上颌尖牙100%,上颌第一前磨牙100%,上颌第二前磨牙96%,上颌第一磨牙99%,上颌第二磨牙96%。特异度分别为上颌尖牙94%,上颌第一前磨牙92%,上颌第二前磨牙84%,上颌第一磨牙55%,上颌第二磨牙67%。结论:口腔曲面体层片判断上颌牙根是否进入上颌窦的敏感度高,但是对于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及第二磨牙判断的特异度较低。正畸临床不能以之作为上颌后牙支抗设计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曲面体层片 锥形束CT 上颌窦 敏感度 特异度
原文传递
即刻口腔矫治器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评价 被引量:5
8
作者 胥雷 孙红霞 +1 位作者 姚侃 卢晓峰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58-62,共5页
目的 :探讨即刻口腔矫治器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53例经夜间多导睡眠监测(PSG)诊断为轻、中、重度OSAHS患者,治疗前行PSG监测、鼻阻检查,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于当天试戴即刻口腔矫治器并行... 目的 :探讨即刻口腔矫治器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53例经夜间多导睡眠监测(PSG)诊断为轻、中、重度OSAHS患者,治疗前行PSG监测、鼻阻检查,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于当天试戴即刻口腔矫治器并行PSG监测,治疗后完成舒适度调查问卷表。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治疗前、后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戴用即刻口腔矫治器后,患者主观症状改善,治疗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低于治疗前,平均血氧饱和度(MSa O2)、最低血氧饱和度(LSa O2)均高于治疗前(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患者年龄、BMI、治疗前AHI、切牙间距离(配戴矫治器后上、下切牙间的水平距离)及覆盖距离(牙尖交错位时切牙覆盖距离)的变化对即刻口腔矫治器治疗效果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即刻口腔矫治器治疗效果的回归方程^у=67.956-0.731x1-1.954x2+0.411x3+9.263x4(x1:年龄,x2:BMI,x3:未配戴即刻矫治器前AHI,x4:切牙间距离),P<0.01,即回归效果显著,回归模型有统计学意义,决定系数R2为0.472。结论:即刻口腔矫治器的应用不仅可以预测患者的初步治疗效果,而且可以为后续手术治疗提供有意义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刻口腔矫治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多导睡眠监测
原文传递
基因诊断在口腔种植中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浦益萍(综述) 赖红昌 张志勇(审校)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08年第2期81-84,共4页
对种植修复效果的评价是种植技术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生物信息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完善,人们得以更为快速准确地分析总结生物信息资料。运用这些信息资料,人们可以通过基因诊断在分子水平上更为清楚地了解细胞组分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的... 对种植修复效果的评价是种植技术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生物信息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完善,人们得以更为快速准确地分析总结生物信息资料。运用这些信息资料,人们可以通过基因诊断在分子水平上更为清楚地了解细胞组分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的生物活性与疾病发生的关联。基因诊断为口腔种植及其疗效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技术 口腔种植 基因诊断
下载PDF
计算机导航辅助下颅颌面骨纤维异常增殖症轮廓修整33例效果评价 被引量:4
10
作者 肖超 代杰文 +3 位作者 张文斌 吴锦阳 沈舜尧 沈国芳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44-50,共7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在颅颌面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轮廓修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颅颌面科就诊的33例颅颌面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2组,实验组1...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在颅颌面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轮廓修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颅颌面科就诊的33例颅颌面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2组,实验组17例,术前利用计算机导航系统的软件设计治疗方案,术中在该导航系统辅助下进行病变部分切除及轮廓修整术;对照组16例,用传统方法进行病变部分切除及轮廓修整术。术后1周和3个月拍摄颅颌面部CT并进行三维重建,应用Geomagic Qualify软件对手术区域与相应术前模拟设计区域的偏差、2组病例术后颅颌骨的对称性进行测量,应用SAS 6.2软件包对测量结果进行t检验,并对出现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以镜像模型为参考模型,导航组中手术区域的平均偏差值为(2.1285±1.2957)mm,非导航组为(4.4814±2.1940)mm,2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术后模型与术前模拟设计相比的平均偏差为(2.1400±1.2482)mm。结论: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下进行的颅颌面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轮廓修整术具有较高的精度,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能更好地恢复患者颅颌骨的对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 颅颌面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轮廓修整 量化评价
原文传递
三维打印钛合金颅颌面接骨板的生物力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魏弘朴 余婧爽 +2 位作者 姜腾飞 李祥 王旭东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503-507,共5页
目的:利用2种三维打印技术制作钛合金颅颌面接骨板,并将其生物力学性能与锻造的成品化钛板进行比较。方法:获取成品化钛板数据,运用选择性激光融化技术(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和电子束熔融技术(electron beam melting,EBM)进行... 目的:利用2种三维打印技术制作钛合金颅颌面接骨板,并将其生物力学性能与锻造的成品化钛板进行比较。方法:获取成品化钛板数据,运用选择性激光融化技术(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和电子束熔融技术(electron beam melting,EBM)进行三维打印制作。将成品化钛板、SLM钛板和EBM钛板分别进行三点弯曲的静态力学检测和洛氏硬度检测。获取检测数据后,利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测试均顺利完成,方差分析显示,其屈服载荷结果为SLM>EBM>成品化,最大载荷结果为SLM>EBM>成品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洛氏硬度检测结果为SLM>成品化>EBM,两两比较显示,2种方式的洛氏硬度值与成品化钛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维打印的钛合金接骨板具有较好的生物力学性能,其力学强度和硬度基本满足国家及行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打印 颅颌面接骨板 选择性激光融化技术 电子束熔融技术
原文传递
长期配戴口腔矫治器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变化的数字化三维模型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胡嘉忻 徐淑桦 +3 位作者 牟思璇 杜常欣 王雪纯 朱敏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2-207,共6页
目的:使用数字化三维模型分析方法,探讨长期配戴口腔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的变化。方法:将18例长期配戴口腔矫治器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硬石膏模型导入G... 目的:使用数字化三维模型分析方法,探讨长期配戴口腔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的变化。方法:将18例长期配戴口腔矫治器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硬石膏模型导入Geomagic Studio 2014三维模型分析软件中,进行变化的数字化三维模型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包中的配对t检验对治疗前、后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18例患者配戴口腔矫治器平均为(6.57±1.98)a,治疗前、后部分牙变量有统计学差异。总体牙变化趋势在单颗牙变化上表现为上颌前磨牙段压低,上颌后牙颊倾和下颌后牙近中移动;在上颌表现为上颌牙弓长度减小,上颌后牙段牙弓增宽以及上颌牙弓深度减小,下颌在治疗前、后颌内变化无统计学差异;颌间关系表现为上、下前牙覆盖显著减小,其余变量在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结论:长期配戴口腔矫治器存在的个别变量的变化,应定期随访,谨慎选择适应证。总体上导致牙变化的副作用轻微,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三维扫描模型 牙
原文传递
三维打印钛合金颅颌面接骨板的表面及内部形态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魏弘朴 应王君子 +3 位作者 余婧爽 姜腾飞 李祥 王旭东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10-215,共6页
目的:利用2种三维打印技术制作钛合金颅颌面接骨板,并将其表面及内部形态与标准型的接骨板进行比较。方法:获取标准型接骨板数据,分别运用选择性激光融化技术(selective laser melting, SLM)和电子束熔融技术(electron beam melting, E... 目的:利用2种三维打印技术制作钛合金颅颌面接骨板,并将其表面及内部形态与标准型的接骨板进行比较。方法:获取标准型接骨板数据,分别运用选择性激光融化技术(selective laser melting, SLM)和电子束熔融技术(electron beam melting, EBM)进行三维打印制作。将未抛光的SLM钛板、EBM钛板和已抛光的SLM钛板、EBM钛板,连同标准型钛板分别进行表面粗糙度检测和内部缺陷测试。获取结果后,进行形态学描述,并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维打印的颅颌面接骨板具有较大的粗糙度。通过对表面打磨和抛光,能够显著降低其表面粗糙度。经过表面处理后,其粗糙度满足国家行业标准,并且与标准型接骨板的表面粗糙度无显著差异。内部缺陷检测结果显示,3种接骨板内部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连续缺陷,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和使用要求。结论:三维打印钛合金颅颌面接骨板具有较好的表面及内部形态,其表面粗糙度和内部缺陷基本满足国家行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打印 颅颌面接骨板 选择性激光融化技术 电子束熔融技术 表面及内部形态
原文传递
CCND1 G870A基因多态性与口腔癌易感性的Meta分析
14
作者 谢利明 闫晋 +2 位作者 沈国芳 于德栋 王一霖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Meta分析方法评价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CCND1)基因多态性与口腔癌易感性的关联。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BM、万方、维普、CNKI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范围从建库至2013年7月1日,全面收集相关文献数据并计算优...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Meta分析方法评价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CCND1)基因多态性与口腔癌易感性的关联。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BM、万方、维普、CNKI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范围从建库至2013年7月1日,全面收集相关文献数据并计算优势比(OR)及95%置信区间(CI)以评价关联性。结果:本Meta分析共计纳入10项病例对照研究,包括1622例口腔癌患者及1859例健康对照人群。Meta分析的结果表明:CCND1G870A基因多态性与口腔癌发病风险增加显著相关(A vs.G:OR=1.23,95%CI:1.02~1.49,P=0.033;AA+AG vs.GG:OR=1.39,95%CI:1.03~1.87,P=0.031;AA vs.AG+GG:OR=1.32,95%CI:1.13~1.55,P=0.001;AA vs.GG:OR=1.47,95%CI:1.00~2.16,P=0.049;AA vs.AG:OR=1.22,95%CI:1.03~1.44,P=0.020)。亚组分析的结果进一步表明:CCND1G870A基因多态性与口腔癌发病风险的关联性在亚洲人群和吸烟人群中尤为显著,但在高加索人群和非吸烟人群中并不显著。结论:本文提供的证据表明:CCND1G870A基因多态性与口腔癌易感性显著相关,这一关联性在亚洲人群与吸烟人群中尤为显著。然而,CCND1G870A基因多态性与口腔癌易感性之间的关联性,有待更大样本规模的病例对照研究加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蛋白 D1 基因多态性 口腔癌 META分析
下载PDF
浅谈口腔医学本科生临床转化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4
15
作者 夏亮 蔡鸣 +2 位作者 邹多宏 杨驰 张志愿 《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 2022年第5期287-292,共6页
我国现阶段的口腔医学本科教学缺乏转化医学思维及理念的培养,这会显著影响将来创新型临床医师的成长。转化医学研究,特别是临床转化医学研究对临床研究型医师的成长意义重大,其强调以临床问题为导向,专注于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之间... 我国现阶段的口腔医学本科教学缺乏转化医学思维及理念的培养,这会显著影响将来创新型临床医师的成长。转化医学研究,特别是临床转化医学研究对临床研究型医师的成长意义重大,其强调以临床问题为导向,专注于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之间的双向转化。将转化医学理念融入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教学过程中,从理念、教学、课程、模式及平台等方面着手,多措并举,能够有效联通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从而破除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之间的壁垒,加速科研、理论研究成果向临床诊疗实践的应用转化与推广应用。本文从转化医学教育理念角度分析其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优势和应用策略,浅谈如何将转化医学融入到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中,推动口腔医学教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医学:口腔医学教育 培养
原文传递
颌面部皮肤型Rosai-Dorfman病复发病例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7
16
作者 陆立彦 琚梧桐 +1 位作者 蔡鸣 卢晓峰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85-88,共4页
Rosai-Dorfman病(RDD)又称为窦性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良性病变,临床极为罕见,可累及全身淋巴系统,也存在结外病变,其中皮肤是最常见的受累部位。颌面部Rosai-Dorfman病可表现为结内型,亦有结外型,其临床特点和... Rosai-Dorfman病(RDD)又称为窦性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良性病变,临床极为罕见,可累及全身淋巴系统,也存在结外病变,其中皮肤是最常见的受累部位。颌面部Rosai-Dorfman病可表现为结内型,亦有结外型,其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故需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同时术后需要配合免疫治疗及定期随访。本文报告1例颌面部皮肤RDD复发患者,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点、诊疗及预后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ai—Dorfman病 结外型 窦性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
原文传递
虚拟技术在牙颌面畸形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庆成 李洪亮 +4 位作者 王敏娇 王旭东 沈国芳 张诗雷 于洪波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8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索虚拟技术在牙颌面畸形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通过颅颌面CT扫描,进行颌面部骨的三维重建,将该模型与激光扫描牙列模型拟合,建立数字化颅颌面-牙列模型。基于此模型进行手术虚拟设计和模拟预测。确定手术方案后,进行牙合板及导板的3... 目的探索虚拟技术在牙颌面畸形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通过颅颌面CT扫描,进行颌面部骨的三维重建,将该模型与激光扫描牙列模型拟合,建立数字化颅颌面-牙列模型。基于此模型进行手术虚拟设计和模拟预测。确定手术方案后,进行牙合板及导板的3D打印。在手术牙合板及导板的指引下进行手术。通过拟合虚拟设计与手术后重建模型来检验手术精确性。结果通过CT重建图像与激光扫描牙列模型的拟合,获得了颅颌面-牙列模型。利用此模型可进行虚拟手术设计和手术模拟。通过不断调试和修正,可获得最佳个体手术方案。3D打印牙合板及导板可精确指导手术的实施。结论在牙颌面畸形的治疗中,虚拟手术设计和虚拟导板技术是一个理想的选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手术设计 三维打印 牙颌面畸形 正颌手术
下载PDF
解聚素样金属蛋白酶10在小鼠颅底软骨联合发育过程中的时空表达
18
作者 傅润卿 谭宇 +1 位作者 杨秩 房兵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01-606,共6页
目的:研究解聚素样金属蛋白酶10(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10,ADAM10)在小鼠颅底软骨联合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为进一步探索ADAM10在颅底发育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对不同发育阶段的小鼠进行组织学和生化学研究,观察并分... 目的:研究解聚素样金属蛋白酶10(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10,ADAM10)在小鼠颅底软骨联合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为进一步探索ADAM10在颅底发育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对不同发育阶段的小鼠进行组织学和生化学研究,观察并分析ADAM10在小鼠颅底软骨联合发育过程中的时空表达。结果:小鼠颅底的蝶枕、蝶筛联合组织结构基本相似,分为静息区、增殖区、肥大区;联合区ADAM10表达广泛,在肥大区的表达高于静息区和增殖区;小鼠胚胎及幼年期ADAM10表达量高,到成年期表达量明显下降;ATDC5细胞中,ADAM10表达于胞质包膜区,部分信号与核周的高尔基体共标。结论:ADAM10在小鼠颅底软骨联合发育过程中具有时空规律性,可能参与颅底软骨内成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聚素样金属基质蛋白酶10 颅底软骨联合 时空表达
原文传递
上颌Le Fort I型截骨与颏成形术后继发下颌骨外科纤毛囊肿:罕见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19
作者 蔡鸣 卢晓峰 +4 位作者 沈国芳 王旭东 张雷 王博 杨彤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433-437,共5页
手术后引起的纤毛囊肿是一种极少见的术后并发症,在正颌外科术后的相关报道更为罕见。本文报告1例患者在接受上颌骨Le Fort I型截骨与颏成形手术后2年,出现下颌颏部膨隆,影像学检查显示为颏部囊性占位,手术刮除病灶并取出钛板,病理学检... 手术后引起的纤毛囊肿是一种极少见的术后并发症,在正颌外科术后的相关报道更为罕见。本文报告1例患者在接受上颌骨Le Fort I型截骨与颏成形手术后2年,出现下颌颏部膨隆,影像学检查显示为颏部囊性占位,手术刮除病灶并取出钛板,病理学检查显示囊壁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衬里,诊断为外科纤毛囊肿。回顾文献表明,正颌术后继发颌骨囊肿极为少见,其原因可能为术中上颌黏膜易位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颌手术 外科纤毛囊肿 并发症
原文传递
数字化辅助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在复杂面中部骨折修复重建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徐晓峰 杨成帅 +6 位作者 回文宇 张楚茜 陈东 施沃栋 樊宝华 张诗雷 张勇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2021年第2期97-101,107,共6页
目的总结归纳复杂面中部骨折数字化辅助多学科联合诊疗的流程,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数字化辅助多学科联合诊疗团队共收治复杂面中部骨折患者3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过多学科联合讨论以及个性化的虚拟手术... 目的总结归纳复杂面中部骨折数字化辅助多学科联合诊疗的流程,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数字化辅助多学科联合诊疗团队共收治复杂面中部骨折患者3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过多学科联合讨论以及个性化的虚拟手术设计,并在导航系统辅助下接受切开复位手术。术后进行颌面部CT检查,并将其与术前设计进行拟合对比,从而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经由数字化辅助多学科诊疗团队治疗,患者术后功能和外形都取得了较好的恢复,且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数字化辅助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在复杂面中部骨折后的功能及外形修复重建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辅助 多学科联合治疗团队 面中部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