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打印技术在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
作者 阮敏 季彤 张陈平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6年第6期762-765,共4页
随着3D打印技术的日益成熟及其在各行业领域极具潜力的革命性应用,如何将3D打印技术引入临床医学教育是当前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外科教学内容繁多复杂、教学难度大,教学过程中存在学生理解记忆效果差、实践操作... 随着3D打印技术的日益成熟及其在各行业领域极具潜力的革命性应用,如何将3D打印技术引入临床医学教育是当前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外科教学内容繁多复杂、教学难度大,教学过程中存在学生理解记忆效果差、实践操作能力培训不足等问题。为克服传统教学的缺点,可尝试将3D打印辅助教学模式引入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外科教学实践,提高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外科的教学质量及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外科技能型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外科 教学方法 人才培养
原文传递
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颌面-头颈部缺损专家共识 被引量:7
2
作者 何悦 蒋灿华 +17 位作者 侯劲松 王慧明 彭歆 刘冰 李劲松 郑磊 徐中飞 吴煜农 胡镜宙 秦兴军 艾松涛 周辉红 李春洁 张世周 王军 李晓光 刘忠龙 祝奉硕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385-389,共5页
穿支皮瓣由皮肤穿支血管供血,是常用的组织缺损修复形式,但头颈部解剖复杂、缺损形式多样以及穿支血管解剖变异等,阻碍了穿支皮瓣在口腔颌面-头颈部缺损修复中的进一步应用。迄今为止,国内外对于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颌面-头颈部缺损临床应... 穿支皮瓣由皮肤穿支血管供血,是常用的组织缺损修复形式,但头颈部解剖复杂、缺损形式多样以及穿支血管解剖变异等,阻碍了穿支皮瓣在口腔颌面-头颈部缺损修复中的进一步应用。迄今为止,国内外对于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颌面-头颈部缺损临床应用缺少相关治疗指南,穿支血管的术前评价缺乏统一标准,穿支皮瓣的应用设计缺乏科学的规范,穿支皮瓣修复术后缺少客观的监测和评价体系。为进一步统一和规范穿支皮瓣在口腔颌面-头颈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提高重建效果,本共识总结全国多家著名医学院校及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专家团队的实践经验,供临床医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口腔颌面-头颈部缺损 修复重建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口腔颌面-头颈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淋巴瘤临床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湉 吴云腾 郭伟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424-430,共7页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头颈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淋巴瘤(MALT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分期、治疗方法及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强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回顾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收治的105例原发于口...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头颈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淋巴瘤(MALT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分期、治疗方法及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强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回顾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收治的105例原发于口腔颌面-头颈部的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其预后进行分析。结果:105例MALT淋巴瘤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2.5,中位年龄56岁(18~86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单纯渐增性肿块,52%的患者有长期口干症状或曾被诊断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慢性腮腺炎。根据Ann Arbor分期,Ⅰ期48例,Ⅱ期25例,Ⅲ期7例,Ⅳ期25例;有B症状者仅1例,无骨髓受侵的患者。最常见的部位为腮腺、腭、下颌下腺。50例接受单一治疗,49例接受联合治疗。中位随访时间60个月,8例失访,初治后完全缓解率为80%;疾病进展12例,死亡14例。5年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89%、88%;全身治疗(化疗或利妥昔单抗)可显著提高晚期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0.05),MALT淋巴瘤的国际预后指数(MALT-IPI)是影响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Ann Arbor分期是影响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口腔颌面-头颈部MALT淋巴瘤初治疗效良好,进展缓慢;晚期患者应辅助全身治疗。MALT-IPI和Ann Arbor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LT淋巴瘤 口腔颌面-头颈部 MALT-IPI ANN Arbor分期
原文传递
36例口腔颌面-头颈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临床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冉冉 鞠侯雨 +1 位作者 任国欣 郭伟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52-58,共7页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头颈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强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回顾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头颈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强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回顾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收治的36例成人及儿童口腔颌面-头颈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其预后进行分析。结果:36例LCH患者中,男女比例为5:1,中位年龄31岁(8个月~74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溃疡或肉芽肿,并伴有疼痛、肿胀;颅颌面部骨损害呈穿凿样破坏;牙龈坏死、牙移位、脱落和牙槽骨破坏;22%的患者有尿崩症病史。根据Lavin.Osband计分标准,Ⅰ级26例,Ⅱ级9例,Ⅲ级1例,Ⅳ级0例。最常见的部位为颌骨、牙龈、腭部。23例患者接受单一治疗,13例接受联合治疗。中位随访时间为22.5个月,1例患者失访,1例死亡,初治后完全缓解率为75%,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53.78%。接受全身治疗的患者20例;单系统受累患者17例,多系统受累患者19例;24例患者检测BRAF-V600E突变,阳性6例;1例口服靶向药物,效果显著。结论:①口腔颌面-头颈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初治疗效良好,治疗的最终目标是对症处理,延长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时间。②治疗方式对患者的总生存期有显著影响,化疗可延长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病理确诊后,建议行PETCT,评估全身状况后,根据器官系统受累情况决定治疗方式。③对于一线、二线方案应答不明显的患者,可考虑检测BRAF-V600E基因突变,根据检测结果选择靶向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 临床特征 BRAF-V600E 预后
原文传递
口腔颌面-头颈部眶外巨细胞血管纤维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
5
作者 蒋建磊 代天国 +2 位作者 田卓炜 王丽珍 何悦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61-166,共6页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头颈部眶外巨细胞血管纤维瘤(extra-orbital giant cell angiofibroma,EO-GCA)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整理Pubmed数据库中已报道的12例口腔颌面-头颈部EO-GCA文献资料,并结合我院2例患者...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头颈部眶外巨细胞血管纤维瘤(extra-orbital giant cell angiofibroma,EO-GCA)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整理Pubmed数据库中已报道的12例口腔颌面-头颈部EO-GCA文献资料,并结合我院2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4例患者(男9例,女5例)年龄24~84岁,平均43.5岁。肿瘤多数生长缓慢,大小与发生部位有关。镜下见肿瘤细胞呈卵圆形或短梭形,以富含血管和多核巨细胞为特征。免疫组织化学CD34及vimentin等间叶组织标志物呈阳性。临床极易误诊,确诊依赖于术后病理学检查,手术完整切除后复发少见。结论:口腔颌面-头颈部EO-GCA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临床易误诊,确诊依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手术完整切除后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头颈部 眶外巨细胞血管纤维瘤 临床病理特征
原文传递
口腔颌面头颈部鳞癌超声热化疗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2
6
作者 鞠侯雨 郑家伟 +14 位作者 孙沫逸 唐瞻贵 杨道科 冉炜 步荣发 尚伟 孟箭 武和明 席庆 杨凯 王军 邹建明 吴云腾 任国欣 郭伟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193-198,共6页
口腔颌面头颈部鳞癌确诊时多为中晚期,单纯化疗难以使晚期患者总生存获益。超声热化疗是常规治疗手段之外,目前发展较快的一种新的针对恶性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然而,目前超声热化疗在口腔颌面头颈部恶性肿瘤治疗中尚未普及,为推广和规... 口腔颌面头颈部鳞癌确诊时多为中晚期,单纯化疗难以使晚期患者总生存获益。超声热化疗是常规治疗手段之外,目前发展较快的一种新的针对恶性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然而,目前超声热化疗在口腔颌面头颈部恶性肿瘤治疗中尚未普及,为推广和规范超声热化疗在此领域的临床实践,特制订口腔颌面头颈部鳞癌超声热化疗专家共识,以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头颈部 鳞癌 超声热化疗 综合治疗 空化效应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四段阶梯式"显微技能培训的课程组织与教学实践 被引量:14
7
作者 阮敏 刘剑楠 +1 位作者 季彤 张陈平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1年第2期234-238,共5页
口腔颌面显微外科手术具有精度高、操作复杂、学习周期长等特点,对年轻医师进行系统性、规范化的操作技能培训,可为其临床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针对高年资住院医师及年轻主治医师... 口腔颌面显微外科手术具有精度高、操作复杂、学习周期长等特点,对年轻医师进行系统性、规范化的操作技能培训,可为其临床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针对高年资住院医师及年轻主治医师开展显微外科操作技能的系统培训,教学团队精心组织课程,注重实践操作,强调操作细节,从基础理论、模型训练、大体解剖及临床观摩4个方面进行阶梯式培训,让学员快速高效地掌握口腔颌面显微外科的操作技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外科医师 显微外科手术 动静脉吻合 模拟培训 教学
原文传递
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3例报道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宏伟 郭兵 +7 位作者 马春跃 李晓光 尹建新 周辉红 艾松涛 孙坚 张陈平 秦兴军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78-83,共6页
目的 :评价腹壁浅动脉(superficial 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SIEA)穿支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舌癌、颊癌、口底癌的患者各1例,术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或)计算机体层扫描... 目的 :评价腹壁浅动脉(superficial 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SIEA)穿支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舌癌、颊癌、口底癌的患者各1例,术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或)计算机体层扫描血管造影对双侧下腹部血管条件进行评估,明确腹壁浅动、静脉的起始管径和走行,并完成体表定位。根据病灶部位和缺损大小、形态,设计血管蒂的长度和皮瓣的大小、位置。术中解剖血管蒂,制备皮瓣,转移至受区,完成缺损修复。评价患者的受区重建效果及供区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12~14个月。结果:3例患者的腹壁浅动、静脉血管条件良好。根据术区缺损大小,制取的SIEA穿支皮瓣分别为9 cm×6 cm、8 cm×5 cm、10 cm×6 cm,血管蒂长度8~10 cm,血管蒂动脉管径0.7~1.0 mm,静脉管径1.8~2.0 mm,血管分别与受区的甲状腺上动脉、面总静脉吻合。术后皮瓣成活,受区软组织缺损修复效果良好,下腹部供区无并发症。结论:SIEA穿支皮瓣的血管蒂位置比较表浅,可通过影像学检查进行体表定位,降低了皮瓣制备的难度;同时,皮瓣制备过程中不损伤腹直肌鞘及腹部肌肉,术后供区并发症少,且瘢痕隐蔽。SIEA穿支皮瓣可望成为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较好的临床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 口腔颌面部 软组织缺损
原文传递
口腔颌面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1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宏伟 秦兴军 +3 位作者 杨雯君 徐立群 季彤 张陈平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543-548,共6页
目的 :总结口腔颌面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特点。方法 :收集1995年1月—2013年12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的18例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 目的 :总结口腔颌面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特点。方法 :收集1995年1月—2013年12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的18例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原发部位、有无远处转移、确诊方式、治疗及预后等,并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8例患者中,女10例、男8例;平均发病年龄20.2岁(3~61岁);肿瘤平均直径4 cm(1.5~6.5 cm);原发部位包括:舌(10例)、颊(5例)、口咽(1例)、上前牙龈(1例)、下前牙龈(1例),其中1例发病初期即有肺转移,1例术后46个月发现肺转移。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明确诊断,均以病灶扩大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术后放疗3例,辅助性化疗1例。患者平均随访33个月(6~75个月),末次随访时,1例早期肺转移患者带瘤生存19个月,1例复发伴多处肺转移患者死亡,其余均无复发、转移。结论:口腔颌面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临床表现具有其自身特点;确诊依据免疫组织化学及PAS染色;治疗以病灶扩大切除为主,多数病例在病灶彻底切除后能够获得较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口腔颌面部 临床特点
原文传递
长链非编码RNA COL11A1-208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蒋英英 秦星 +1 位作者 张建军 陈万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34-1339,共6页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COL11A1-208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简称口腔鳞癌)中的表达水平,并评价其在患者预后预测和诊断中的潜在价值。方法·采用lncRNA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6对口腔鳞癌组织及对应癌旁正...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COL11A1-208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简称口腔鳞癌)中的表达水平,并评价其在患者预后预测和诊断中的潜在价值。方法·采用lncRNA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6对口腔鳞癌组织及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差异表达的lnc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检测74对口腔鳞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COL11A1-208的表达,并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COL11A1-208表达水平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癌组织COL11A1-208水平在口腔鳞癌诊断中的潜能。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COL11A1-208表达水平对口腔鳞癌患者3年总体生存率的影响。结果·qPCR检测结果显示,COL11A1-208在74例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0),与lncRNA基因芯片的结果一致。结合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发现,TNM分期较晚(Ⅲ~Ⅳ)的口腔鳞癌组织的COL11A1-208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分期较早(Ⅰ~Ⅱ)的癌组织(P=0.001);组织COL11A1-208水平用于诊断口腔鳞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2(95%CI 0.617~0.788,P=0.00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8%和54.1%;高表达COL11A1-208患者3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者(P=0.002)。结论·COL11A1-208在口腔鳞癌组织内高表达,在TNM分期较晚的癌组织表达水平更高;COL11A1-208可能在口腔鳞癌预后预测及诊断中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长链非编码RNA COL11A1-208 预后 诊断
下载PDF
混合现实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铭韬 杨嵘 季彤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559-562,共4页
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MR)技术是继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之后出现的新型全息成像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领域得到广泛重视。其技术特点相比于以往的三维可视化技术更具优越性,在手术规划、术中导航、操作训练等方面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然... 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MR)技术是继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之后出现的新型全息成像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领域得到广泛重视。其技术特点相比于以往的三维可视化技术更具优越性,在手术规划、术中导航、操作训练等方面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目前MR技术的临床应用存在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医学图像处理系统、图像配准精度、定位系统稳定性、人机交互体验方面,因此突破MR技术瓶颈、改善其临床使用体验,是MR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领域发展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现实 口腔颌面外科 可视化 数字化外科 人机交互
原文传递
化学致癌剂4-NQO饮水法诱导小鼠口腔鳞癌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12
作者 傅友 许可 +2 位作者 李江 孙树洋 张志愿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300-303,共4页
目的:使用化学致癌剂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itro-quinoline 1-oxide,4-NQO)诱导并建立C57BL/6小鼠口腔鳞癌病变模型。方法:将4-NQO加入小鼠饮水,观察小鼠口腔黏膜的变化。于第12、16、20、24周处死,采集病变组织的样本,确定病变性质,... 目的:使用化学致癌剂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itro-quinoline 1-oxide,4-NQO)诱导并建立C57BL/6小鼠口腔鳞癌病变模型。方法:将4-NQO加入小鼠饮水,观察小鼠口腔黏膜的变化。于第12、16、20、24周处死,采集病变组织的样本,确定病变性质,并分离、培养肿瘤细胞。结果:实验组小鼠在16周后口腔黏膜有明显的外生性肿物发生,直径约0.2 mm。小鼠口腔黏膜肿物H-E染色结果显示,肿物呈外生性或浸润性生长,可见角化珠和明显的核分裂象。细胞呈多边形,贴壁牢固,CK、Ki-67染色阳性,表明此细胞为鳞癌细胞。结论:该模型诱导过程与人口腔鳞癌发病过程相似,是理想的研究口腔鳞癌发生、发展机制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癌 4-NQO 动物模型 细胞系
原文传递
PDCA护理模式在口腔恶性肿瘤患者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黄嘉妮 徐诸凤 +1 位作者 郁玺玺 王悦平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440-443,共4页
目的:探讨PDCA护理模式在口腔恶性肿瘤患者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2月—2018年2月于我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接受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的口腔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PDCA护理组和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PDCA护理模式在口腔恶性肿瘤患者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2月—2018年2月于我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接受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的口腔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PDCA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分别采集2组患者的皮瓣并发症发生率、健康教育知晓率和满意度,采用SPSS 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患者60例,PDCA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30例。相比于常规护理组,PDCA护理组患者的皮瓣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健康教育知晓率和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PDCA护理模式在口腔恶性肿瘤患者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围术期护理中可有效降低术后皮瓣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及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护理模式 口腔恶性肿瘤 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
原文传递
白细胞介素8在口腔鳞癌上皮-间充质转化中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徐桥石 杨溪 +2 位作者 马海龙 常涵月 张陈平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563-566,共4页
白细胞介素8是CXC趋化因子家族的一员,除具有趋化免疫细胞的作用外,对于肿瘤组织的发生、发展更是有着显著影响。本文简述白细胞介素8的生物学特点,分析其促进口腔鳞癌上皮-间充质转化行为的现象和原因,目前白细胞介素8在该领域的主要... 白细胞介素8是CXC趋化因子家族的一员,除具有趋化免疫细胞的作用外,对于肿瘤组织的发生、发展更是有着显著影响。本文简述白细胞介素8的生物学特点,分析其促进口腔鳞癌上皮-间充质转化行为的现象和原因,目前白细胞介素8在该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8 口腔鳞癌 上皮-间充质转化
原文传递
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的股前外侧皮瓣供区积液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磊 李欣 +4 位作者 秦兴军 王良 郭兵 于淼 徐立群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26-1030,共5页
背景与目的: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是口腔癌术后修复最常用的皮瓣。通过回顾分析口腔癌手术病例,探讨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ALTF制备术后供区积液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8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 背景与目的: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是口腔癌术后修复最常用的皮瓣。通过回顾分析口腔癌手术病例,探讨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ALTF制备术后供区积液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8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住院的病例,共149例,根据ALTF制备及供区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第1组,大腿阔筋膜上制备ALTF(阔筋膜上ALTF)37例,关创时将阔筋膜对位缝合,术后大腿供区未行加压包扎;第2组,大腿阔筋膜下制备ALTF(阔筋膜下ALTF)66例,术后因阔筋膜缺损多、张力过大,不能拉拢缝合,术后大腿供区配合绷带加压包扎;第3组,大腿阔筋膜下制备ALTF 46例,术后阔筋膜缺损多、张力过大,不能拉拢缝合,术后大腿供区未行绷带加压包扎。术后随访1个月,观察大腿供区积液发生情况。结果:大腿供区术后积液总的发生率为10.07%,其中第1组积液发生率为0.00%,第2组积液发生率为10.61%,第3组积液发生率为17.39%,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腿阔筋膜上制备ALTF较阔筋膜下制备ALTF的供区处理方式能够有效降低供区术后积液的发生率。对已制备阔筋膜下ALTF的病例,对大腿供区进行加压包扎,可起到降低供区积液发生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股前外侧皮瓣 大腿供区 积液
下载PDF
我国东南地区口腔黏膜鳞癌发病状况的描述性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傅锦业 高静 +3 位作者 郑家伟 罗剑锋 张志愿 项永兵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61-265,共5页
目的:分析我国东南地区口腔黏膜鳞癌近年来的发病特点。方法:对791例我国东南地区的口腔黏膜鳞癌病例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整理,成组资料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分析疾病发病的... 目的:分析我国东南地区口腔黏膜鳞癌近年来的发病特点。方法:对791例我国东南地区的口腔黏膜鳞癌病例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整理,成组资料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分析疾病发病的时间和地区变化。结果:本组资料的男女性别比为1.94∶1;男女病例的平均年龄分别为56.9岁和57.5岁。男性发病部位前3位的是舌(49.8%)、口底(15.1%)和牙龈(14.6%);女性发病部位前3位的是舌(60.2%)、颊(21.9%)和牙龈(13.4%)。结论:与20世纪的统计资料相比,我国东南地区口腔黏膜鳞癌的高发年龄后移近10年;男女性别比的地区差异明显,年代变化不大。舌是目前口腔黏膜鳞癌最主要的发病部位;口底和颊分别位男女口腔黏膜鳞癌的第2位;牙龈癌的占比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鳞癌 描述性分析 中国人群
原文传递
2019年NCCN口腔口咽癌诊疗指南更新解读 被引量:16
17
作者 尚伟 郑家伟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481-485,共5页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2017年第8版《AJCC肿瘤分期手册》出版,口腔及口咽癌TNM分期标准中新增侵袭深度(DOI)、淋巴结外扩展(ENE)、人乳头瘤病毒(HPV)等指标,并将口咽癌分为HPV阳性(p16+)与HPV阴性(p16-),分别制定了不同的TNM分期标准。2018...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2017年第8版《AJCC肿瘤分期手册》出版,口腔及口咽癌TNM分期标准中新增侵袭深度(DOI)、淋巴结外扩展(ENE)、人乳头瘤病毒(HPV)等指标,并将口咽癌分为HPV阳性(p16+)与HPV阴性(p16-),分别制定了不同的TNM分期标准。2018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NCCN)首次为HPV阳性(p16+)口咽癌制定了诊疗指南。2019年第1版NCCN头颈癌诊疗指南已经发布,其中对口腔口咽癌指南做了部分修订。为临床工作需要,本文结合2版变化进行部分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JCC TNM分期 NCCN 治疗指南 口腔癌 口咽癌
原文传递
ANXA1对口腔鳞癌TPF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东旺 孙文文 +2 位作者 赵铜超 钟来平 张志愿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5-230,共6页
目的:探讨ANXA1在口腔鳞癌TPF化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ANXA1过表达及低表达细胞系,通过细胞增殖、细胞毒性实验、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免疫印迹方法,分析ANXA1在TPF化疗中的作用,并探讨ANXA1通过上皮-间质转化(EMT)通路在TPF化... 目的:探讨ANXA1在口腔鳞癌TPF化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ANXA1过表达及低表达细胞系,通过细胞增殖、细胞毒性实验、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免疫印迹方法,分析ANXA1在TPF化疗中的作用,并探讨ANXA1通过上皮-间质转化(EMT)通路在TPF化疗中的作用机制。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过表达口腔鳞癌细胞系ANXA1后,细胞生长速率降低,细胞周期减慢,对TPF诱导化药物敏感性降低,口腔鳞癌细胞出现EMT;低表达口腔鳞癌细胞系ANXA1后,细胞生长速率增快,细胞周期加快,对TPF化疗药物敏感性增加,口腔鳞癌细胞出现逆EMT。结论:在口腔鳞癌TPF化疗中,ANXA1过表达导致细胞出现EMT,对化疗敏感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癌 膜联蛋白A1 上皮-间质转化 化疗敏感性
原文传递
口腔结核11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琚梧桐 刘莹 +5 位作者 谈亦然 尹雪莱 董敏俊 王丽珍 李江 钟来平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543-547,共5页
目的:探讨口腔结核的临床表现、诊治方案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本科2012年11月—2016年6月收治的11例口腔结核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情况,包括性别、年龄、症状、辅助检查、治疗方案、病理检查和随访结果等。结果:11例患者中,男6例,女5... 目的:探讨口腔结核的临床表现、诊治方案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本科2012年11月—2016年6月收治的11例口腔结核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情况,包括性别、年龄、症状、辅助检查、治疗方案、病理检查和随访结果等。结果:11例患者中,男6例,女5例;年龄48~78岁,平均年龄59.1岁。5例表现为口腔黏膜溃疡(牙龈4例、颊部1例),5例为口腔肿物(牙龈1例、颊部3例、唇部1例),1例为颌骨骨髓炎;仅1例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辅助检查中,5例患者胸片检查提示伴有陈旧性结核灶。11例患者的治疗方案中,2例行切取活检后药物治疗,1例行切取活检后观察,8例行切除活检手术治疗。病理诊断为结核后,6例患者接受结核菌素试验(PPD)检查,其中4例为阳性,并且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随访8~48个月,平均24.9个月,1例失访。随访期间,口腔病灶均无复发及新病灶形成。结论:口腔结核比较少见,临床上无特异性表现,确诊有赖于病理及相关辅助检查,治疗方案以手术或手术联合药物治疗为主,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结核 诊断 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口腔医疗中恶性高热临床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2
20
作者 唐瞻贵 步荣发 +15 位作者 郭伟 孙沫逸 郑家伟 彭歆 张惠 段小红 姜虹 王淼 张铁军 杨旭东 杨凯 喻建军 罗志勇 谢咏秋 胡延佳 王柏胜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1-9,共9页
恶性高热(malignant hyperthermia,MH)是在有易感体质的患者中,由麻醉药或其他因素所诱发而出现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及临床变化的特定性疾病。该病具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好发于青少年,可伴有唇腭裂等先天性疾病。由于各类麻醉药物在临... 恶性高热(malignant hyperthermia,MH)是在有易感体质的患者中,由麻醉药或其他因素所诱发而出现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及临床变化的特定性疾病。该病具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好发于青少年,可伴有唇腭裂等先天性疾病。由于各类麻醉药物在临床医学中的广泛应用,该病越来越受到广大临床医师的重视。MH的治疗手段有其特殊性,误诊和误治可能导致患者死亡等严重后果。制定口腔医学中MH临床诊治中国专家共识的目的,是希望广大口腔临床医师在诊疗过程中警惕MH的发生,减少误诊误治,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医疗 恶性高热 临床诊治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