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萆薢分清丸联合左氧氟沙星针剂对于多重耐药细菌所致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急诊内科住院的尿路感染患者。以第1次尿液培养阳性,致病菌株为革兰阴性杆菌或革兰阳性球菌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0例,女38例,年龄(67...目的了解萆薢分清丸联合左氧氟沙星针剂对于多重耐药细菌所致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急诊内科住院的尿路感染患者。以第1次尿液培养阳性,致病菌株为革兰阴性杆菌或革兰阳性球菌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0例,女38例,年龄(67.9±14.6)岁。观察组以口服萆薢分清丸(6 g,1天2次)联合左氧氟沙星(100 m L,1天2次)静脉滴注;对照组单纯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100 m L,1天2次)治疗。两组治疗周期均为7 d。结果 68例培养阳性患者中,革兰阴性菌46株,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多重耐药菌株30株,革兰阳性菌30株,其中甲氧西林耐药者9株及肠球菌10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萆薢分清丸联合左氧氟沙星对多重耐药细菌所致下尿路感染的总有效率为78.2%(18/23),细菌学总有效率为73.9%(17/23),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为45.0%,细菌学总有效率为25.0%)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结论急诊病人常见的尿路感染病原菌中多重耐药细菌比例高,萆薢分清丸联合左氧氟沙星用于治疗多重耐药菌引起的尿路感染疗效良好。展开更多
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是一种因治疗全身其他疾病需要使用抗骨吸收药物(双膦酸盐类药物等)、抗血管生成类药物、激素类药物等发生的颌骨坏死并发症,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咀...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是一种因治疗全身其他疾病需要使用抗骨吸收药物(双膦酸盐类药物等)、抗血管生成类药物、激素类药物等发生的颌骨坏死并发症,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咀嚼障碍、面部软组织瘘管经久不愈、骨外露等,严重者可伴病理性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迄今为止,国内对于MRONJ缺乏统一的分类、分期及相关治疗共识或指南,不同单位对于MRONJ的诊治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科学的诊疗标准及客观的疗效评价体系。为统一和规范MRONJ的诊疗标准,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提高治疗效果,国内MRONJ研究领域的专家经反复讨论,汇集全国12家著名医学院校及附属医院专家的诊治意见,同时借鉴和参考国内外近年来对MRONJ的研究成果与诊治经验,制订本专家共识,供相关临床医师参考。展开更多
为探究抗原特异性T细胞功能动态变化与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BCG)保护时效的相关性,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ELISPOT)和流式细胞术对上海地区健康志愿者外周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应答水...为探究抗原特异性T细胞功能动态变化与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BCG)保护时效的相关性,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ELISPOT)和流式细胞术对上海地区健康志愿者外周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应答水平进行评估。结果显示,IFN-γ水平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而升高(P<0.05);30岁以上人群分泌抗原特异性IFN-γ的CD4效应T细胞(effector T cell,T_(eff))比例显著升高(P<0.01),同时18岁以上人群分泌IFN-γ的CD4记忆T细胞(memory T cell,T_(M))比例显著下降(P<0.05);成年人IL-17α^(+)CD4^(+)T细胞和CD4^(+)T_(eff)比例均显著高于青少年人群(P<0.01);此外,18~29岁人群外周CD4^(+)初始T细胞(na6ve T cell,T_(N))和CD4^(+)T_(eff)以分泌IL-17α为主,而大于30岁的人群外周分泌IFN-γ的CD4^(+)T_(M)比例下降(P<0.0001),且二者趋向于平衡。上述结果提示,接种BCG后,个体随年龄增长其外周抗原特异性的Th1和Th17 T_(eff)和T_(M)格局发生变化,可能在抗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中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因此,设计特定的亚单位结核疫苗以加强长效免疫T_(M)的保护性将对结核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了解萆薢分清丸联合左氧氟沙星针剂对于多重耐药细菌所致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急诊内科住院的尿路感染患者。以第1次尿液培养阳性,致病菌株为革兰阴性杆菌或革兰阳性球菌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0例,女38例,年龄(67.9±14.6)岁。观察组以口服萆薢分清丸(6 g,1天2次)联合左氧氟沙星(100 m L,1天2次)静脉滴注;对照组单纯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100 m L,1天2次)治疗。两组治疗周期均为7 d。结果 68例培养阳性患者中,革兰阴性菌46株,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多重耐药菌株30株,革兰阳性菌30株,其中甲氧西林耐药者9株及肠球菌10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萆薢分清丸联合左氧氟沙星对多重耐药细菌所致下尿路感染的总有效率为78.2%(18/23),细菌学总有效率为73.9%(17/23),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为45.0%,细菌学总有效率为25.0%)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结论急诊病人常见的尿路感染病原菌中多重耐药细菌比例高,萆薢分清丸联合左氧氟沙星用于治疗多重耐药菌引起的尿路感染疗效良好。
文摘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是一种因治疗全身其他疾病需要使用抗骨吸收药物(双膦酸盐类药物等)、抗血管生成类药物、激素类药物等发生的颌骨坏死并发症,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咀嚼障碍、面部软组织瘘管经久不愈、骨外露等,严重者可伴病理性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迄今为止,国内对于MRONJ缺乏统一的分类、分期及相关治疗共识或指南,不同单位对于MRONJ的诊治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科学的诊疗标准及客观的疗效评价体系。为统一和规范MRONJ的诊疗标准,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提高治疗效果,国内MRONJ研究领域的专家经反复讨论,汇集全国12家著名医学院校及附属医院专家的诊治意见,同时借鉴和参考国内外近年来对MRONJ的研究成果与诊治经验,制订本专家共识,供相关临床医师参考。
文摘为探究抗原特异性T细胞功能动态变化与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BCG)保护时效的相关性,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ELISPOT)和流式细胞术对上海地区健康志愿者外周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应答水平进行评估。结果显示,IFN-γ水平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而升高(P<0.05);30岁以上人群分泌抗原特异性IFN-γ的CD4效应T细胞(effector T cell,T_(eff))比例显著升高(P<0.01),同时18岁以上人群分泌IFN-γ的CD4记忆T细胞(memory T cell,T_(M))比例显著下降(P<0.05);成年人IL-17α^(+)CD4^(+)T细胞和CD4^(+)T_(eff)比例均显著高于青少年人群(P<0.01);此外,18~29岁人群外周CD4^(+)初始T细胞(na6ve T cell,T_(N))和CD4^(+)T_(eff)以分泌IL-17α为主,而大于30岁的人群外周分泌IFN-γ的CD4^(+)T_(M)比例下降(P<0.0001),且二者趋向于平衡。上述结果提示,接种BCG后,个体随年龄增长其外周抗原特异性的Th1和Th17 T_(eff)和T_(M)格局发生变化,可能在抗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中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因此,设计特定的亚单位结核疫苗以加强长效免疫T_(M)的保护性将对结核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