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阶段口腔放射防控规范化专家共识 被引量:2
1
作者 朱凌 王晶波 +11 位作者 余强 黄正蔚 韩方凯 李生娇 沙炎 石慧敏 黄远亮 颜培德 董敏俊 樊林峰 戴晓庆 陶晓峰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31-434,共4页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告(2020年第1号)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各级人民政府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高度重视。随着全国范围内新型冠状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告(2020年第1号)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各级人民政府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高度重视。随着全国范围内新型冠状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防控向好,口腔科门诊逐步恢复诊疗活动。因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主要为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部分口腔放射检查为高危操作,规范的口腔放射学检查流程对降低病毒传播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7版)》及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5版)》要求,结合上海市各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上海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放射专业委员会拟定了防控流程规范化专家共识,供临床参照执行,并将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及新的诊疗方案及时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尖片 口腔颌面锥形束CT 全景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预防控制
原文传递
12例Warthin瘤样黏液表皮样癌影像学分析
2
作者 陈倩倩 余强 +1 位作者 孙晶晶 熊屏 《上海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219-224,共6页
目的:总结Warthin瘤样黏液表皮样癌(Warthin-like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WT-MEC)的超声、CT和MRI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点,为临床术前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12例经... 目的:总结Warthin瘤样黏液表皮样癌(Warthin-like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WT-MEC)的超声、CT和MRI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点,为临床术前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12例经病理明确诊断的WT-MEC患者的临床信息和超声、CT、MRI资料,回顾性总结其具体特征。结果:12例WT-MEC患者中,男7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42.7±16)岁。7例行超声检查,6例行CT检查,2例行MRI检查。所有肿瘤均表现为腮腺内单发肿块。91.7%(11/12)的病灶(91.7%)边界清晰,83.3%(10/12)的病灶呈囊实性肿块。在超声上,71.4%(5/7)的病变表现为囊实性混合回声、85.7%(6/7)血流不丰富、85.7%(6/7)后方回声增强。在CT上,所有病变(6/6,100%)呈软组织密度肿块,不均匀强化(5/6,83.3%)。在MRI上,肿瘤在平扫T1WI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T1WI呈不均匀强化。结论:WT-MEC多表现为单发、边界清晰、无钙化的囊实性肿块。肿瘤内多发、大小不等的囊性部分是其影像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rthin瘤样黏液表皮样癌 腮腺 超声 CT MRI
原文传递
微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CT扫描对荷人胰腺癌裸鼠组织间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早期疗效评估 被引量:3
3
作者 陆健 王忠敏 +2 位作者 陈克敏 刘玉 郑云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74-577,共4页
目的探讨氟-1 8标记脱氧葡萄糖(^(18)F-FDG)微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Micro-PET/CT)对^(125)Ⅰ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的评估价值。方法将人胰腺癌SW1990细胞株接种于18只BALB/C裸鼠.并将荷瘤裸鼠... 目的探讨氟-1 8标记脱氧葡萄糖(^(18)F-FDG)微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Micro-PET/CT)对^(125)Ⅰ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的评估价值。方法将人胰腺癌SW1990细胞株接种于18只BALB/C裸鼠.并将荷瘤裸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空载粒子组和^(125)Ⅰ粒子植入组,每组6只。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行^(18)F-FDG Micro-PET/CT检查,计算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瘤体标本进行胸苷激酶1(TK1)检测细胞增殖及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生物素dUTP切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治疗前三组间SUVmax和SUVmean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125)Ⅰ粒子植入组SUVmax和SUVmean分别为0.28±0.20和0.02±0.01,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分别为(3.54±1.49和0.59±0.18)和空载粒子组(分别为3.78±1.67和0.57±0.21).三组间SUVmax和SUVmean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5)Ⅰ粒子植入组TK1阳性染色指数为37.86±1.71,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64.01±1.48)和空载粒子组(62.88±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125)Ⅰ粒子植入组的凋亡指数为23.78±2.53,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7.99±1.32)和空载粒子组(8.36±1.60),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SUVmax与TK1阳性染色指数呈正相关,而与凋亡指数呈负相关。结论 ^(18)F-FDG Micro-PET/CT能有效监测胰腺癌近距离放射治疗的疗效,是一个有效的评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近距离放射治疗 氟-18标记脱氧葡萄糖代谢 微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3D-ASL对舌肿物的诊断价值及与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4
作者 鲁煜 刘清海 +1 位作者 梁海胜 邓刚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2-48,共7页
目的 :探讨3D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技术(3D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肿瘤血流(tumor blood flow,TBF)与舌部肿物组织病理学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分析2019年12月—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临床... 目的 :探讨3D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技术(3D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肿瘤血流(tumor blood flow,TBF)与舌部肿物组织病理学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分析2019年12月—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临床拟诊为舌部肿物的患者55例,术前均行颌面部常规MRI平扫、3D-ASL、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和动态增强(dynamic contrast-enhanced,DCE)序列扫描。计算病灶的TBF,术后组织切片用CD34及Ki67染色以评估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利用SPSS 26.0软件中的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不同疾病间的TBF,以及TBF和MVD的相关性。结果:舌异位甲状腺(ectopic thyroid,ET)在ASL的TBF伪彩图上均表现为整体红色的高灌注区(100%),且高灌注的面积最大(100%)。舌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早期高灌注比例较高(13例,13/15,86.7%)。测量瘤体血流最大区域TBFmax、TBFmean、ADC值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肿瘤中MVD与TBFmean、TBFmax呈强正相关(rs=0.89、0.93,R2=0.70、0.84,P<0.01)。结论:3D-ASL可无创评估舌部肿瘤血流,利于区别良、恶性肿瘤。SCC分级越高,高灌注出现越少,可反映出受肿瘤侵犯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技术 舌鳞状细胞癌 舌黏液表皮样癌 舌异位甲状腺
原文传递
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山羊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5
作者 贺捷 何悦 +2 位作者 邱蔚六 王中和 范新东 《口腔医学》 CAS 2009年第9期453-456,493,共5页
目的建立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osteoradionecrosis,ORN)山羊动物模型。方法6只成年山羊根据不同照射剂量随机分为3组(15、20、25Gy),照射前收集正常下颌骨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资料收集完成后采用直线加速器按分组剂量对左侧下颌骨行单次... 目的建立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osteoradionecrosis,ORN)山羊动物模型。方法6只成年山羊根据不同照射剂量随机分为3组(15、20、25Gy),照射前收集正常下颌骨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资料收集完成后采用直线加速器按分组剂量对左侧下颌骨行单次照射。照射结束后45d在照射侧行拔牙术,拔牙后每周观察局部及全身情况,拔牙结束后3、6个月行影像学、病理学及骨代谢检查。结果在组织病理学检查上,3组均符合ORN,其严重程度与照射剂量正相关;其中20Gy和25Gy组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出现;照射前后颌骨影像学检查无明显改变;骨代谢检查发现放疗侧颌骨代谢明显较对侧低。结论成功建立下颌骨ORN山羊动物模型。ORN组织细胞学及颌骨代谢变化先于影像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 山羊 动物模型 直线加速器
下载PDF
氧化纳米铈清除活性氧改善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疾病活动度的研究
6
作者 卢雨涵 石亚红 +2 位作者 龙满美 王子 吴颖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2,共8页
目的·探究氧化纳米铈-聚乙二醇(ceria nanoparticles-polyethylene glycol,CeNP-PEG)清除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改善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ph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疾病活动度的效果。方法·首... 目的·探究氧化纳米铈-聚乙二醇(ceria nanoparticles-polyethylene glycol,CeNP-PEG)清除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改善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ph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疾病活动度的效果。方法·首先应用醋酸铈的水合物、油胺与二甲苯等合成氧化纳米铈,经聚乙二醇-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mPEG-DPSE)修饰并提纯后得到纯化的CeNP-PEG。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和动态光散射(dynamic light scattering,DLS)观察测定CeNP-PEG粒径和zeta电位等。体外培养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并诱导成为促炎表型(M1表型)。采用0.5μg/mL和1.0μg/mL CeNP-PEG分别处理M1表型巨噬细胞后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s-κB,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构建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并在造模期间予以尾静脉注射CeNP-PEG(1.0 mg/mL)3次,同时监测正常对照组(Normal组)、模型组(DSS组)和CeNP-PEG治疗组小鼠体质量、粪便性状与便血次数等,计算肠道炎症的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应用二氢乙啶(dihydroethidine,DHE)染色法检测小鼠肠道组织的ROS水平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肠道组织炎症细胞因子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TEM和DLS结果显示合成的CeNP-PEG水合粒径为(6.96±0.27)nm,平均zeta电位为(−6.02±1.31)mV。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促炎表型巨噬细胞较对照组细胞p-P65表达增多,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NF-κB inhibitor-α,IκB-α)表达减少,经不同浓度CeNP-PEG干预后p-P65和IκB-α表达又趋于恢复。在小鼠结肠炎模型中,CeNP-PEG治疗组小鼠较DSS组体质量减轻更少(P=0.000),DAI评分更低(P=0.000)。肠道组织RT-qPCR结果显示,DSS组小鼠的Ifn-γ、Il-1β、Il-6和Tnf-α的mRNA水平较Normal组显著上调(均P=0.000),CeNP-PEG治疗后均显著回落。DHE染色结果显示,DSS组肠道组织的荧光强度较Normal组显著增强,CeNP-PEG治疗后荧光强度减弱。结论·CeNP-PEG可抑制肠道炎症因子的表达及促炎巨噬细胞NF-κB炎症通路的活化,消除肠道ROS,改善肠道炎症微环境并缓解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疾病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氧化纳米铈 活性氧 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
下载PDF
表观扩散系数直方图预测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的临床价值
7
作者 朱晓青 金文韬 《中国医疗设备》 2024年第1期138-143,共6页
目的 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直方图数据在预测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于我院行UAE治疗的子宫腺肌病患者,收集术前MR图像,... 目的 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直方图数据在预测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于我院行UAE治疗的子宫腺肌病患者,收集术前MR图像,在弥散加权成像图像上测量子宫腺肌病病灶的直方图参数,包括10%、25%、50%、75%和90%的百分位数、最大、最小以及平均ADC值、峰度和偏度。根据术后病灶坏死情况进行分组,比较完全坏死组(66例)与不完全坏死组(24例)的参数,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各参数的预测效能。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变量,构建疗效预测模型并使用ROC曲线检验模型效能。结果 完全坏死组的10%、25%ADC值、平均ADC、最小ADC值均显著低于不完全坏死组(P﹤0.05)。绘制ADC直方图各个参数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最高的参数为10%ADC值,其AUC为0.806,界值为0.963×10^(-3) mm^(2)/s,敏感度为87.9%,特异性为70.8%。其次为最小ADC值以及25%ADC,AUC分别为0.790和0.771。将10%ADC、25%ADC以及最小ADC值的ROC曲线进行两两比较,三者之间的诊断效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96(10%ADC与最小ADC值)、0.090(10%ADC与25%ADC)和0.704(最小ADC与25%ADC)。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将10%ADC和90%ADC纳入预测模型,其AUC值为0.826。结论 ADC直方图参数在预测UAE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方面有潜在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子宫动脉栓塞术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下载PDF
MR指纹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晶波 陶晓峰 +1 位作者 袁瑛 吴颖为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9-62,共4页
MR指纹技术(MRF)可快速获取定量图像及后处理,其数据采集、后处理及可视化程序设计新颖,可在一次扫描中提供高度可重复的多参数量化图,具有成像时间短、容错率高及成像数据易被计算机识别处理等诸多优势,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MR指纹技术(MRF)可快速获取定量图像及后处理,其数据采集、后处理及可视化程序设计新颖,可在一次扫描中提供高度可重复的多参数量化图,具有成像时间短、容错率高及成像数据易被计算机识别处理等诸多优势,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对MRF在医学影像诊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指纹技术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多b值DWI技术应用于肝脏肿瘤检测时放射技师操作规范探讨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志鑫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8年第4期79-82,共4页
目的:为提高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技术应用的规范性,对该技术应用于肝脏肿瘤检测时放射技师的操作规范进行探讨。方法:分析多b值DWI技术应用于肝脏良性肿瘤患者临床诊断时的MRI常规性检查操作规范、MR-DW... 目的:为提高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技术应用的规范性,对该技术应用于肝脏肿瘤检测时放射技师的操作规范进行探讨。方法:分析多b值DWI技术应用于肝脏良性肿瘤患者临床诊断时的MRI常规性检查操作规范、MR-DWI扫描操作规范、MR-DWI图像处理及操作规范等,同时采取制定统一的检查标准和操作规范以及建立健全监督系统、管理体系和机制等措施加强放射技师操作规范管理。结果:多b值DWI技术应用于肝脏肿瘤检测时,放射技师的技术操作规范性得到明显提高。结论:对多b值DWI技术应用过程中放射技师操作规范进行深入研究,并加强技术操作规范管理,可有效提高技术操作的规范性,保证技术应用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b值DWI技术 肝脏肿瘤 放射技师 操作规范 MRI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口腔鳞状细胞癌CT增强图像中颈部转移淋巴结自动检测模型的建立及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苏潇 吴超逸 +6 位作者 常峰 巫智涵 孙嘉诚 林绩腾 周宏润 陶晓峰 朱凌 《肿瘤影像学》 2023年第1期20-25,共6页
目的:基于深度学习,建立一个在颌面颈部增强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图像上,完成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患者颈部转移淋巴结自动检出的模型。方法:收集114例OSCC患者的颌面颈部增强CT扫描图... 目的:基于深度学习,建立一个在颌面颈部增强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图像上,完成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患者颈部转移淋巴结自动检出的模型。方法:收集114例OSCC患者的颌面颈部增强CT扫描图像,所有勾勒的转移淋巴结均得到病理学检查证实(共216枚),图像层厚为0.625 mm,单层图像分辨率512×512。随机分为训练集80例,测试集34例。以上结果经过深度学习模型的训练和验证,评估其自动检测转移淋巴结的可行性。结果:转移淋巴结自动检测模型的自由响应受试者工作特征(free-respons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FROC)@1:0.3915;FROC@2:0.5183;FROC@3:0.6478;FROC@4:0.7408;FROC@5:0.8169;FROC@6:0.8535;mFROC:0.6615;maxF1-score:0.4385;灵敏度的最佳表现为87.32%。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深度学习模型可用于颌面颈部增强CT图像中的OSCC患者颈部转移淋巴结的自动检测,为OSCC患者转移淋巴结快速自动检测提供了新方法,有利于实现头颈影像专科医师知识的下沉及提高初级影像科医师的培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计算机体层成像 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分区 深度学习
下载PDF
43例小唾液腺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的影像学表现
11
作者 朱文静 余强 +3 位作者 陶晓峰 王韶颖 田涛 张春叶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5-260,共6页
目的:总结小唾液腺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的CT和MRI特征,分析其与病理分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小唾液腺癌在多形性腺瘤中患者43例,分析CT和MRI表现,并将其与病理分型相关联。采用SPSS 25.0软件包中的Fisher确切概率法... 目的:总结小唾液腺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的CT和MRI特征,分析其与病理分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小唾液腺癌在多形性腺瘤中患者43例,分析CT和MRI表现,并将其与病理分型相关联。采用SPSS 25.0软件包中的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Ⅰ/Ⅱ型和Ⅲ型之间肿瘤形态、边界、内部结构、骨质侵犯和颈淋巴结转移等与病理分型的相关性。结果:83.7%(36/43)的肿瘤边缘呈分叶状;81.4%(35/43)内部出现囊变或坏死,呈现不均匀强化;37.2%(16/43)可见粗钙化或混合钙化灶;25.6%(11/43)出现邻近骨质压迫性吸收。75%(12/16)的Ⅰ/Ⅱ型肿瘤形态规则(圆形或卵圆形),77.8%(21/27)的Ⅲ型肿瘤形态不规则。93.8%(15/16)的Ⅰ/Ⅱ型肿瘤边界清楚,66.7%(18/27)的Ⅲ型肿瘤边界模糊。59.3%(16/27)的Ⅲ型肿瘤出现溶骨性骨质吸收。Ⅰ/Ⅱ型肿瘤平均最大径显著小于Ⅲ型(P<0.05)。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显示,肿瘤形态、边界、溶骨性骨质吸收3种影像特征与病理分型相关(P<0.001)。结论:大部分小唾液腺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的CT和MRI表现以边缘分叶状,不均匀强化为共同特征。Ⅰ/Ⅱ型肿瘤形态多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罕见溶骨性骨质破坏;Ⅲ型肿瘤多数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且易出现溶骨性骨质破坏。将形态、边界和溶骨3种特征相结合,更有助于鉴别Ⅰ/Ⅱ型和Ⅲ型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在多形性腺瘤中 小唾液腺 CT MRI
原文传递
65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根治术后急性肺血栓栓塞症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铭韬 樊奇 +3 位作者 张陈平 张志愿 季彤 任振虎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58-262,共5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的临床特点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接受头颈部恶性肿瘤根治术的患者65例,记录患者基本特征、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凝血功能、深静脉血栓及PT... 目的:探讨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的临床特点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接受头颈部恶性肿瘤根治术的患者65例,记录患者基本特征、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凝血功能、深静脉血栓及PTE发生情况和处理方法等相关资料,探讨以上指标与头颈部恶性肿瘤根治术后PTE发生情况的相关性。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肺动脉CT血管造影术(CT angiography,CTA)等相关检查,65例患者中,18例(27.7%)确诊为PTE,其中3例(4.6%)具有明显临床表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为PTE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心动过速、血氧饱和度降低、呼吸频率加快、呼吸啰音是PTE患者最常见的体征。术后最高D二聚体与卧床时间过长,是头颈部恶性肿瘤根治术后发生PTE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头颈部恶性肿瘤根治术后围术期急性PTE发生率较高,临床表现及体征缺乏典型性。对PTE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肺栓塞 静脉血栓栓塞症 围术期 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CTA检查联合血清GRP78检测对心肌缺血性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小玲 黄文荣 李开成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6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联合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对心肌缺血性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115例心肌缺血性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10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联合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对心肌缺血性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115例心肌缺血性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10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中GRP78表达水平。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金标准”,分析对比CTA扫描与GRP78单一检测和联合检测对心肌缺血性冠心病的诊断效能;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GRP78对心肌缺血性冠心病发生的诊断价值。结果心肌缺血性冠心病患者血清中GRP78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115例患者采用CTA扫描检查诊断为心肌缺血性冠心病患者共计95例,根据血清中GRP78水平诊断心肌缺血性冠心病患者共91例,二者联合诊断心肌缺血性冠心病患者共109例;CTA联合GRP78检测诊断心肌缺血性冠心病的准确率为89.30%,敏感度为94.78%,特异性为83.00%,高于CTA单独检测或GRP78单独检测(75.81%/81.86%、82.61%/79.13%、68.00%/85.00%),Kappa值=0.783,一致性较好。结论血清GRP78水平联合CTA扫描检测可提高心肌缺血性冠心病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性冠心病 CT血管造影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诊断价值
下载PDF
改良3D打印病理切片盒在骨肿瘤病理拼接中的应用初探
14
作者 吴兵 李小敏 +4 位作者 柳思宇 赵露露 武文 郝永强 艾松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0-187,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影像后处理和3D打印技术设计的改良病理切片盒运用于骨肿瘤并辅助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拼接病理图像的可行性。方法·收集于2022年2月至2022年8月间以骨肿瘤收治并行切除重建术的患者,对患者术... 目的·探讨基于影像后处理和3D打印技术设计的改良病理切片盒运用于骨肿瘤并辅助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拼接病理图像的可行性。方法·收集于2022年2月至2022年8月间以骨肿瘤收治并行切除重建术的患者,对患者术前及其术后肿瘤标本行CT和MRI检查,以骨肿瘤的骨性结构为标志点,实现术前患者CT、MRI图像及术后肿瘤标本CT图像间的配准。设计经过改良的个性化病理切片盒并3D打印,指导病理切片方向,网格状分割病理大切片后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借助AI拼接病理切片图像,并与术前肿瘤影像边界进行共定位比较。结果·收集4例使用改良病理切片盒的骨肿瘤患者(骨转移瘤2例,骨肉瘤1例,软骨肉瘤1例),男性3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0.25±25.70)岁。骨肿瘤累及股骨3例,髂骨1例。骨肿瘤最大直径为(12.10±4.02)cm。改良后的3D打印病理切片盒能较好地拟合骨肿瘤表面,解决了骨肿瘤标本在初代病理切片盒内移动度过大而导致的切割困难或切割定位不准确的问题,其能完整获得肿瘤三维病理边界的信息,并能与术前的影像肿瘤边界进行共定位比较。切片盒逐层各异的轮廓特征信息能辅助AI筛选并还原切片盒内病理碎片的相关关系,图像拼接时间由70余小时缩短为1 h,边缘符合率增加至90%。结论·基于3D打印技术的改良病理切片盒能准确辅助AI拼接病理图像,大幅提升病理图像拼接效率,为实现骨肿瘤的术前影像和病理边界精准对应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磁共振成像 病理图像 骨肿瘤 配准融合 共定位
下载PDF
磁共振引导的咀嚼肌疼痛放松训练疗效评估
15
作者 杨海霞 徐丽丽 +1 位作者 王博成 陈敏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40-544,共5页
目的·应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Dixon技术评估非结构错乱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TMD)的咀嚼肌疼痛患者的肌肉改变,并评价MRI引导的物理手法治疗咀嚼肌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目的·应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Dixon技术评估非结构错乱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TMD)的咀嚼肌疼痛患者的肌肉改变,并评价MRI引导的物理手法治疗咀嚼肌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纳入自2021年6月—2022年9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首次诊断为TMD肌筋膜疼痛(不伴有盘移位)的患者共29例。收集到增强MRI的Dixon序列并进行手法治疗的患者9例。治疗前,利用DICOM Viewer工作站获得9例患者的Dixon图像咀嚼肌疼痛区域值(Z1)、同侧非疼痛区域值(Z2)和对侧对应咀嚼肌区域值(Z3)。依据工作站获得的咀嚼肌异常区域,针对性地进行手法放松治疗。治疗后1~4周进行随访,对比治疗前后主动最大张口度(maximum mouth opening,MMO)和疼痛视觉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指标,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Dixon序列Z2均值为66.23±32.90,Z3均值为66.27±33.87;而咀嚼肌疼痛区域Z1为131.94±83.99,明显高于Z2和Z3。手法治疗在改善MMO、VAS等方面有明显效果,有效率达88.89%。结论·Dixon序列的影像表现与临床主诉的疼痛点具有很大的相关性,MRI引导的手法放松治疗对改善非结构错乱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张口度和疼痛有明显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咀嚼肌 疼痛 磁共振 手法治疗
下载PDF
弥散加权成像对骨盆恶性骨肿瘤的术前规划价值
16
作者 吴兵 柳思宇 +4 位作者 赵露露 李小敏 武文 郝永强 艾松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1-5,共5页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在骨盆常见恶性骨肿瘤术前规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21年10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35例骨盆软骨肉瘤和骨肉瘤患者的临床、影像和病理学资料。13例骨肉瘤患者纳入骨肉瘤组,22例软骨肉瘤...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在骨盆常见恶性骨肿瘤术前规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21年10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35例骨盆软骨肉瘤和骨肉瘤患者的临床、影像和病理学资料。13例骨肉瘤患者纳入骨肉瘤组,22例软骨肉瘤患者纳入软骨肉瘤组。通过配准CT与对应DWI图像,借助Medraw软件进行肿瘤边界勾画,形成骨盆肿瘤三维模型报告,辅助临床设计手术截骨距离方案。记录软骨肉瘤组和骨肉瘤组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术后病理切缘结果及短期影像随访复发率情况。结果 35例患者中,26例累及髂骨,16例累及髋臼,8例髂骨单独受累,15例同时累及3个或以上部位。软骨肉瘤组的平均ADC值为(1.21±0.17),高于骨肉瘤组的(0.97±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所有病例肿瘤切除骨边缘均为阴性,6个月内临床随访均无复发。结论 DWI对骨盆恶性骨肿瘤边界判断有一定帮助,基于DWI和ADC值的术前规划截骨范围有助于设计临床个性化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软骨肉瘤 骨肉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术前规划
下载PDF
开窗减压术治疗大型上颌窦牙源性囊性病变疗效评价
17
作者 胡颖恺 徐光宙 +3 位作者 马志贵 谢千阳 张永亚 杨驰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49-54,共6页
目的:评价开窗减压术治疗大型上颌窦牙源性囊性病变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2011年1月—2020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就诊的大型牙源性上颌窦囊性病变病例,采用开窗减压后二期刮治手术治疗,开... 目的:评价开窗减压术治疗大型上颌窦牙源性囊性病变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2011年1月—2020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就诊的大型牙源性上颌窦囊性病变病例,采用开窗减压后二期刮治手术治疗,开窗后配戴塞治器,分为负压及非负压引流2种。应用Mimics定量测量病变体积变化,观察新骨改建、上颌窦炎症情况。采用SPSS 17.0软件包,通过配对t检验比较术前囊性病变和最终二期手术前囊性病变体积是否存在差异,通过成组t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不同塞治器治疗效果。结果:20例患者纳入研究,负压及非负压引流各10例。开窗前囊性病变体积为(25993.81±13611.78)mm^(3),减压后最终体积为(5386.30±3546.30)mm^(3),体积缩小率为(77.54±13.01)%,缩小显著(P<0.001)。11例病变体积缩小>80%,9例介于50%~80%之间。非负压吸引组体积缩小率为(72.75±14.16)%,疗效优秀率40%;负压吸引组体积缩小率为(82.33±10.29)%,疗效优秀率70%,两组无显著差异。2例角化囊肿二期刮除后复发,16例患者开窗后窦壁有新骨形成。结论:开窗减压术治疗大型上颌窦牙源性囊性病变疗效好,保护了窦黏膜、邻近牙、眶底等重要组织,推荐作为该类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 牙源性囊肿 开窗减压
原文传递
磁共振成像在成人眼眶黄色肉芽肿病的诊断价值
18
作者 郭久红 王晓琰 陶晓峰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4期609-613,共5页
目的分析成人眼眶黄色肉芽肿病的磁共振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患者的MR图像,分析MR图像病变部位、双侧/单侧、形态、边缘、眶内结构、T1WI、T2WI信号特点、DWI特点、ADC及强化方式。结果11例眼眶黄色肉芽肿经手术... 目的分析成人眼眶黄色肉芽肿病的磁共振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患者的MR图像,分析MR图像病变部位、双侧/单侧、形态、边缘、眶内结构、T1WI、T2WI信号特点、DWI特点、ADC及强化方式。结果11例眼眶黄色肉芽肿经手术病理证实,分别是成人起病的黄色肉芽肿(n=6)、渐进性坏死性黄色肉芽肿(n=4)和Erdheim-Chester病(n=1)成人起病的黄色肉芽肿6例,3例累及单侧眼睑,1例累及右侧鼻泪管,1例累及双侧眼睑和泪腺,1例累及右侧眼睑、翼腭窝和左侧颞肌;渐进性坏死性黄色肉芽肿4例,2例累及左侧眼睑,2例累及双侧眼睑、鼻部、额颞部;Erdheim-chester病1例,双侧眶内多发病变并累及垂体、心包、肾脏。4例边界清晰,7例范围弥漫,边界不清。10例T1WI低、T2WI及压脂高信号,1例T1WI低、T2WI及压脂低信号。弥散加权成像低信号(n=7);平均表观扩散系数值为1.18×10^(-3)mm^(2)/s(n=7)。6例行动态增强检查,时间-信号曲线(TIC)均表现为持续上升型(Ⅰ型)。结论眼眶黄色肉芽肿病多有眼睑肿胀,无破溃,累及眼睑及皮下组织、眶前部、眶后部和泪腺,可累及眼外肌腱,未见累及视神经,累及眶内病变骨壁破坏。MRI可以通过显示化学位移伪影来辅助此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黄色肉芽肿病 眼眶 弥散加权成像 动态增强磁共振图像
下载PDF
颌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的影像学分析
19
作者 郭久红 陶晓峰 王晓琰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6期989-993,共5页
目的 分析颌骨原发性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颌骨原发性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其中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4~64岁,平均20.27岁。其中16例行CT增强检查,1例... 目的 分析颌骨原发性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颌骨原发性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其中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4~64岁,平均20.27岁。其中16例行CT增强检查,1例行CT平扫检查,5例行MR增强检查。结果 17例患者临床主要表现无痛性下颌肿块和张口受限。影像学上,17例病变全部位于下颌骨,均为单发病灶,主要位于下颌骨角部。CT可见膨胀溶骨性及部分压迫侵蚀性骨破坏,中心性或偏心性生长,伴有软组织肿块,病变内粗细不均的骨嵴是特征性改变。增强后病变呈中度至明显强化,所有病例无钙化及骨膜反应。根据CT上骨质破坏不同将病变分为溶骨型(n=12)和骨旁型(n=5)。MR上,T1WI为等低信号, 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强化。MR功能检查ADC值平均为1.2×10^(-3)mm^(2)/s,时间-信号强度曲线I型3例,Ⅱ型2例,提示良性肿瘤。结论 颌骨原发性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具有侵袭性,容易复发。结合CT、MR及功能学检查,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灶的组织构成,为术前正确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 影像诊断 CT MR
下载PDF
肿块型乳腺癌多模态MRI影像表现及其与CerbB-2、ER、PR相关性分析
20
作者 李小玲 黄文荣 李开成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9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肿块型乳腺癌多模态核磁共振(MRI)影像表现及其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CerbB-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相关性分析。方法将海南西部中心医院2018年6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90例乳腺癌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入院后均... 目的探讨肿块型乳腺癌多模态核磁共振(MRI)影像表现及其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CerbB-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相关性分析。方法将海南西部中心医院2018年6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90例乳腺癌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入院后均行钼靶X线和多模态MRI检查。比较钼靶X线和多模态M RI对肿块型乳腺癌的检出率与诊断效能,并评估肿块型乳腺癌多模态MRI表现与细胞蛋白CerbB-2、ER、PR的表达阳性率,进而分析肿块型乳腺癌多模态MRI表现与细胞蛋白CerbB-2、ER、PR的表达统计结果。结果90例患者通过病理检查检出肿块型乳腺癌患者58例,其检出率是64.44%;钼靶X线对肿块型乳腺癌的检出率是68.97%;多模态MRI对肿块型乳腺癌的检出率是87.93%;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多模态MRI对肿块型乳腺癌的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钼靶X线对肿块型乳腺癌(P<0.05)。钼靶X线和多模态MRI对肿块型乳腺癌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病理证实为肿块型乳腺癌患者58例,CerbB-2阳性者30例,ER阳性者35例,PR阳性者33例。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为肿块型乳腺癌肿块边缘与ER、PR阳性表达呈正相关,后方回声与ER阳性表达呈正相关,血供情况与CerbB-2阳性表达呈正相关,微小钙化与CerbB-2、PR阳性表达呈正相关,淋巴结转移与Cerb B-2阳性表达呈正相关,淋巴结转移与ER、PR阳性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多模态MRI对肿块型乳腺癌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其肿块边缘、后方回声、血供情况、微小钙化、淋巴结转移的影像表现与CerbB-2、ER、PR具有相关性,对临床诊断、治疗肿块型乳腺癌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块型乳腺癌 多模态核磁共振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