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眼眶毛霉菌感染1例
1
作者 贾世翀 俞杰 +2 位作者 王业飞 贾仁兵 周一雄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45-149,共5页
资料患者女性,65岁。因“右眼肿痛伴视力丧失40 d”就诊我院眼科。患者40 d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眼肿痛伴视物模糊,3 d后出现右眼无光感及内眦部皮肤黑色改变,无发热、鼻塞、恶心呕吐及意识障碍,曾于外院静脉滴注抗生素,全身应用降血糖... 资料患者女性,65岁。因“右眼肿痛伴视力丧失40 d”就诊我院眼科。患者40 d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眼肿痛伴视物模糊,3 d后出现右眼无光感及内眦部皮肤黑色改变,无发热、鼻塞、恶心呕吐及意识障碍,曾于外院静脉滴注抗生素,全身应用降血糖药物,未见明显好转。后至我院急诊就诊,CT示:右侧额、眶、鼻部多间隙感染,累及右侧眼肌(图1),磁共振(MR)增强示:右眶炎症病变可能,累及右侧眼外肌及视神经(图2),给予局部皮肤清创、活检,示:局部鳞状上皮增生,溃疡形成,表面见大量炎性渗出及坏死组织,真皮炎细胞浸润,组织细胞反应,肉芽肿形成。现抗生素治疗1个月后,眼部肿胀减轻,但患者仍觉眼痛,精神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血糖药物 炎细胞浸润 肉芽肿形成 视力丧失 炎性渗出 意识障碍 无光感 内眦部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联合MTX和单纯激素治疗中重度活动期甲状腺相关眼病的比较研究
2
作者 钟思思 方思捷 +2 位作者 孙静 李寅炜 周慧芳 《临床眼科杂志》 2023年第2期130-135,共6页
目的观察静脉激素冲击联合甲氨蝶呤(MTX)和单纯静脉冲击在治疗中重度活动期甲状腺相关眼病(TAO)中的作用,对比二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入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为4.5 g静脉激素冲击方案+口服MTX,单纯激... 目的观察静脉激素冲击联合甲氨蝶呤(MTX)和单纯静脉冲击在治疗中重度活动期甲状腺相关眼病(TAO)中的作用,对比二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入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为4.5 g静脉激素冲击方案+口服MTX,单纯激素组为4.5 g静脉激素冲击方案+口服安慰剂;于第6周和第12周评价两组的眼部体征和全身情况,记录总体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本研究纳入53例中重度活动期TAO患者,联合治疗组22例,第6周和第12周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68.2%和81.8%;单纯治疗组23例,第6周和第12周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56.5%和73.9%,两组总体有效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542,P=0.722),联合治疗组肝功能异常的比例较单纯治疗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激素联合MTX治疗中重度活动期TAO患者有效,可更有效降低临床活动性评分(CAS),提高视力,改善突眼度,总体有效率与单纯静脉冲击无统计学差异;联合MTX可能存在更大的肝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相关眼病 甲氨蝶呤 糖皮质激素 治疗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临床试验受试者脱落原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3
作者 王慧 宋雪霏 +5 位作者 杨辰玲 王一 李凌子 周慧芳 李寅炜 孙静 《数理医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411-417,共7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临床研究中受试者脱落发生的原因,并建立受试者脱落预测模型,为TAO临床试验受试者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11月至2021年4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 目的 回顾性分析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临床研究中受试者脱落发生的原因,并建立受试者脱落预测模型,为TAO临床试验受试者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11月至2021年4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参加TAO临床试验的384例受试者资料,通过Lasso回归进行变量筛选,构建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和校准曲线验证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结果 384例受试者的平均年龄为(44.55±13.25)岁,其中男性173例(45.1%)、女性211例(54.9%),有53例受试者脱落,脱落率为13.8%。受试者脱落的原因主要有入组后未治疗、未追踪到原因、拒绝随访、新冠疫情影响及电话无人接听。训练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方式[OR=0.16,95%CI(0.06,0.40),P <0.001]、吸烟情况[OR=0.19,95%CI(0.03,0.78),P=0.04]、复视评分[OR=0.36,95%CI(0.19,0.61),P <0.001]、来源[OR=12.09,95%CI(3.41,48.76),P <0.001]为受试者脱落的独立预测因子。验证集中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为0.786,表明训练集所建模型具备较好的预测能力,同时校准曲线在验证集中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应用建立的预测模型对即将开展的TAO临床研究受试者脱落情况进行预测,重点关注脱落发生概率高的受试者,对可能导致脱落发生的问题进行预警,同时加强研究者临床研究管理培训,有助于降低受试者脱落率,提高临床研究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受试者脱落 临床研究 临床试验 预测模型
下载PDF
眼眶血管畸形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韩艳平 贾仁兵 范先群 《临床眼科杂志》 2019年第3期283-287,共5页
眼眶血管畸形在眼眶疾病中十分常见,对视力、眼球运动有较大影响,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治疗方法有限。眼眶血管畸形发生和进展涉及多方面因素,包括静脉本身的原因及管腔中血流动力学的作用,还受血栓形成、内出血、感... 眼眶血管畸形在眼眶疾病中十分常见,对视力、眼球运动有较大影响,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治疗方法有限。眼眶血管畸形发生和进展涉及多方面因素,包括静脉本身的原因及管腔中血流动力学的作用,还受血栓形成、内出血、感染等影响,基因突变或任何影响基因表达的因素如微环境因素变化等,都可能导致发育异常并使分化细胞表型异常。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治疗上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基因治疗等有助于从根本上抑制眼眶血管畸形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血管畸形 发病机制 血管形成因子 基因突变 细胞因子 血液动力学
下载PDF
重视甲状腺相关眼病的基础研究和药物研发 被引量:7
5
作者 范先群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05-909,共5页
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关于TAO发病机制研究已取得长足的进步,对其发病和进展的免疫机制和分子基础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包括相关的自身抗原、淋巴细胞、炎性因子和自身免疫的靶组织... 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关于TAO发病机制研究已取得长足的进步,对其发病和进展的免疫机制和分子基础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包括相关的自身抗原、淋巴细胞、炎性因子和自身免疫的靶组织,即眼眶成纤维细胞(OF)的作用和生物学行为的新概念等。基于TAO的发病机制研究,近年来靶向TAO发病机制不同环节的诊疗研究为TAO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一些新的靶向生物制剂和免疫抑制剂也逐渐进入临床试验并呈现出良好的效果和较少的不良反应。虽然TAO的相关研究成果令人兴奋,但是多数新药仍未达到广泛用于临床的阶段,TAO的无创治疗仍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我们应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TAO基础研究,完善TAO的动物模型建立方法,全面认识其发病机制,进一步研发更具针对性的治疗药物,开展TAO的精准临床诊疗研究,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相关眼病 GRAVES眼病 发病机制 药物研发
下载PDF
副鼻窦炎对爆裂性眼眶骨折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袁庆越 庄艾 +2 位作者 宋雪霏 施沃栋 毕晓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98-1401,共4页
目的·探索副鼻窦炎对爆裂性眼眶骨折(blowout orbital fracture,BOF)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2018年12月—2019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6例(66眼)BOF患者资料。分为副鼻窦黏膜增厚(sinus ... 目的·探索副鼻窦炎对爆裂性眼眶骨折(blowout orbital fracture,BOF)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2018年12月—2019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6例(66眼)BOF患者资料。分为副鼻窦黏膜增厚(sinus membrane thickening,SMT)组48例(48眼)和无副鼻窦黏膜增厚(no sinus membrane thickening,NSMT)组18例(18眼)。观察2组的矫正视力、复视、眼球运动障碍及眼球突出度差值指标,采用χ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回归方程等统计方法,分析SMT与BOF预后的相关性。结果·NSMT组比SMT组的术后复视和眼球运动障碍程度更轻(均P=0.000)。眼球突出度差值变化、患眼矫正视力变化和SMT均无相关性。结论·副鼻窦炎与BOF术后复视及眼球运动障碍的恢复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裂性眼眶骨折 副鼻窦炎 副鼻窦黏膜增厚 视力下降 复视 眼球运动障碍 眼球突出度
下载PDF
PD-1/PD-L1通路在自身免疫性眼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杨辰玲 周慧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7-112,共6页
自身免疫性眼病是一类由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炎症性眼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甲状腺相关眼病、干燥综合征相关型干眼症、视神经脊髓炎谱系障碍等。这类疾病发病机制复杂,可累及眼表、眼内和眼眶。传统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糖皮质激... 自身免疫性眼病是一类由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炎症性眼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甲状腺相关眼病、干燥综合征相关型干眼症、视神经脊髓炎谱系障碍等。这类疾病发病机制复杂,可累及眼表、眼内和眼眶。传统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治疗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其有效率低且不良反应较大,因此需要对自身免疫性眼病发病机制做更加深入的研究以期寻找到治疗靶点进行对因治疗。程序性死亡蛋白-1 (programmed death 1,PD-1)已被证实与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它与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 (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组成的信号通路对于调节免疫反应起关键作用。PD-1/PD-L1通路的失活可能导致自身免疫性T细胞的异常活化,从而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该综述系统总结了现阶段已研究发现的PD-1/PD-L1通路的免疫调节机制,以及其在自身免疫性眼病中的作用,并对未来靶向治疗的潜在可能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眼病 程序性死亡蛋白-1 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 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 甲状腺相关眼病 干燥综合征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障碍
下载PDF
一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家系相关致病基因的筛查 被引量:1
8
作者 陈迪 吴越 +3 位作者 徐瓅 彭程 李琳 郭文毅 《临床眼科杂志》 2019年第4期289-293,共5页
目的探索一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家系的遗传学致病机制。方法按照POAG诊断标准对该家系所有成员进行患病状况调查和家系图绘制。抽取家系成员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并对DNA样本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和Sanger测序。结果通过筛查发现,... 目的探索一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家系的遗传学致病机制。方法按照POAG诊断标准对该家系所有成员进行患病状况调查和家系图绘制。抽取家系成员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并对DNA样本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和Sanger测序。结果通过筛查发现,GNAT1基因c.G819T.p.K273N突变在POAG家系6例患者中,5例发生突变;8例正常人中,7例未发生突变。结论GNAT1基因c.G819T.p.K273N突变与POAG家系青光眼患病相关性较高,可能为POAG的潜在致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基因突变
下载PDF
甲状腺相关眼病泪液α1-抗胰蛋白酶的表达量及临床意义
9
作者 吴钰 鲁奕 +4 位作者 孙柔 张硕 孙静 周慧芳 范先群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30-436,共7页
目的·探索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泪液中α1-抗胰蛋白酶(α1-antitrypsin,α1-AT)的表达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9年1—12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30例TAO患者共5... 目的·探索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泪液中α1-抗胰蛋白酶(α1-antitrypsin,α1-AT)的表达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9年1—12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30例TAO患者共55只患眼,分为TAO活动期组(n=33)和TAO静止期组(n=22)。同期纳入30例健康志愿者30只眼为健康对照组(n=30)。采集全部研究对象的非刺激性泪液,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泪液中α1-AT的浓度。3组间浓度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的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α1-AT浓度与临床活动性评分(clinical activity score,CAS)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TAO活动期组的泪液中α1-AT水平明显高于TAO静止期组与健康对照组(均P<0.05),TAO静止期组与健康对照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AO患者泪液α1-AT浓度与CA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846,P=0.000)。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curve)表明,α1-AT浓度939.48ng/mL作为临界值诊断TAO活动性,有较高的诊断价值(AUC=0.959,P<0.05),敏感度为81.8%,特异度为100%。结论·TAO活动期泪液α1-AT浓度显著上升,泪液α1-AT水平可作为评估TAO活动性分期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相关眼病 泪液 α1-抗胰蛋白酶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调节性T 细胞在眼表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阿婷曦 邵春益 傅瑶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45-1150,共6页
作为眼球的外部屏障,由角膜、结膜、眼睑及其上面的睑板腺、泪腺组成的眼表组织暴露于环境当中。在维持角膜光滑和湿润的同时,眼表组织还具有丰富的免疫细胞及相关因子;它们通过先天性免疫反应和适应性免疫反应对抗病原体,以及通过多种... 作为眼球的外部屏障,由角膜、结膜、眼睑及其上面的睑板腺、泪腺组成的眼表组织暴露于环境当中。在维持角膜光滑和湿润的同时,眼表组织还具有丰富的免疫细胞及相关因子;它们通过先天性免疫反应和适应性免疫反应对抗病原体,以及通过多种调节机制防止针对自身或无害抗原的不必要或者过度的炎症反应。免疫调节发生障碍是许多眼表疾病的基础。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细胞)作为眼表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多种机制积极地参与抑制针对自身、微生物和环境抗原的异常或过度的免疫反应,在诱导免疫耐受、调节机体免疫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Treg细胞的功能受损和数量减少,会破坏眼表免疫稳态,进而导致或促进多种眼表疾病的发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着眼于Treg细胞在眼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的分子机制。部分临床前研究显示Treg细胞相关免疫疗法在眼表疾病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因此,该文就Treg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干眼症、眼表过敏性疾病、眼表感染性疾病、角膜移植排斥和眼表组织修复方面发挥的作用进行简要综述,探讨Treg细胞疗法在眼表疾病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T细胞 眼表疾病 免疫调节 炎症 细胞治疗
下载PDF
口腔黏膜上皮培养与眼表移植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龚丹妮(综述) 严晨曦(审校) 傅瑶(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35-1139,共5页
人角膜上皮细胞由角膜缘干细胞不断补充,从而维持眼表稳态及正常视觉功能。热化学烧伤、Stevens-Johnson综合征等眼表损伤或疾病可导致角膜缘干细胞缺损,严重影响患者视力。当双眼角膜缘干细胞缺损时可考虑非角膜缘性自体上皮组织移植... 人角膜上皮细胞由角膜缘干细胞不断补充,从而维持眼表稳态及正常视觉功能。热化学烧伤、Stevens-Johnson综合征等眼表损伤或疾病可导致角膜缘干细胞缺损,严重影响患者视力。当双眼角膜缘干细胞缺损时可考虑非角膜缘性自体上皮组织移植。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是眼表重建的重要种子细胞来源,体外培养构建的细胞片已在临床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本文围绕载体、培养条件及技术等影响口腔黏膜上皮片培养的各种因素,以及细胞片应用于临床眼表移植的优缺点,对利用口腔黏膜上皮治疗角膜缘干细胞缺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安全有效地重建眼表上皮提供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上皮细胞 体外培养 角膜缘干细胞缺损 眼表重建
下载PDF
FBXO38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眼部黑色素瘤增殖
12
作者 吴以加 房燕 +3 位作者 沈菲洋 黄蕊 沈键锋 范先群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70-1479,共10页
目的·研究F-box蛋白38(F-box only protein 38,FBXO38)对眼部黑色素瘤增殖的作用以及潜在的调控通路。方法·使用FBXO38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和FBXO38过表达质粒构建FBXO38敲低以及过表达的人皮肤黑色素瘤A375... 目的·研究F-box蛋白38(F-box only protein 38,FBXO38)对眼部黑色素瘤增殖的作用以及潜在的调控通路。方法·使用FBXO38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和FBXO38过表达质粒构建FBXO38敲低以及过表达的人皮肤黑色素瘤A375和葡萄膜黑色素瘤OMM2.3细胞系,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在转录和蛋白水平验证FBXO38的敲低和过表达效率。通过克隆形成实验、BrdU免疫荧光染色和CCK8细胞增殖实验,探究FBXO38对黑色素瘤细胞增殖的影响。使用肿瘤基因组图谱计划数据库(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分析FBXO38高表达和低表达组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揭示与FBXO38相关的信号通路。进一步通过CCK8细胞增殖实验检测信号通路抑制剂对不同FBXO38表达量细胞的抑制率。同时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验证在敲低FBXO38之后该通路是否激活。结果·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验证A375和OMM2.3细胞系中的FBXO38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敲低组的FBXO38表达水平下降,与野生型相比过表达组的FBXO38的表达水平提高(P<0.05)。克隆形成实验、BrdU免疫荧光染色和CCK8细胞增殖实验显示,敲低FBXO38显著增强A375和OMM2.3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反之过表达FBXO38抑制A375和OMM2.3细胞增殖(P<0.05)。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在皮肤黑色素瘤和葡萄膜黑色素瘤中,FBXO38的表达影响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通路激活。与对照组相比,PI3K抑制剂LY294002和mTOR1抑制剂Everolimus对FBXO38敲低组的抑制率显著提升(P<0.05),对FBXO38过表达组的抑制率则显著下降(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敲低FBXO38之后,与PI3K-Akt通路相关的PTEN、P21和P53蛋白水平下降,而MDM2蛋白水平上升。qRT-PCR结果显示在FBXO38敲低细胞中P53转录水平显著下降(P<0.05),而MDM2转录水平显著上升(P<0.05)。结论·FBXO38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调控眼部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box蛋白38(FBXO38) 眼部黑色素瘤 PI3K-AKT信号通路 肿瘤增殖
下载PDF
人羊膜填塞与内界膜翻转填塞对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疗效比较
13
作者 王楚翘 周激波 +3 位作者 姚腾腾 王泽淇 高慧芹 汪朝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2,共6页
目的对比玻璃体切割(PPV)联合人羊膜填塞术或内界膜翻转填塞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HRD)的疗效。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7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高度近视MHRD患者1... 目的对比玻璃体切割(PPV)联合人羊膜填塞术或内界膜翻转填塞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HRD)的疗效。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7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高度近视MHRD患者15例16眼。所有患者均接受PPV,根据术中黄斑裂孔填塞材料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人羊膜填塞组7例7眼和内界膜填塞组8例9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测定术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采用裂隙灯显微镜联合前置镜、激光扫描检眼镜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眼底情况并判定黄斑裂孔闭合及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人羊膜填塞组6眼初次手术后视网膜即复位,内界膜填塞组所有术眼均实现一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初次手术后,人羊膜填塞组5眼黄斑裂孔闭合,内界膜填塞组8眼黄斑裂孔闭合,2个组间黄斑裂孔闭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间BCVA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时间)=4.420,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BCVA均优于术前值,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组间BCVA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_(组别)=0.183,P>0.05)。人羊膜填塞组和内界膜填塞组分别有2眼和4眼出现术后一过性高眼压,给予降眼压治疗1周后均恢复正常。结论PPV联合人羊膜填塞术及内界膜填塞术治疗高度近视MHRD均安全有效,且人羊膜填塞术在伴随复杂的眼底情况时也能保持良好的视网膜解剖学复位及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割术 高度近视 黄斑裂孔 羊膜填塞 内界膜翻转填塞
下载PDF
干眼与神经调节异常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赵展琳(综述) 傅瑶(审校) 范先群(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3-237,共5页
干眼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趋于一种多因素共同参与的恶性循环机制。泪液分泌受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系统共同调控,神经纤维末梢分泌神经递质、神经肽,参与维系眼表稳态。因此神经调节异常可致泪液分泌异常、眼表稳态失衡,进而引起干眼。同... 干眼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趋于一种多因素共同参与的恶性循环机制。泪液分泌受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系统共同调控,神经纤维末梢分泌神经递质、神经肽,参与维系眼表稳态。因此神经调节异常可致泪液分泌异常、眼表稳态失衡,进而引起干眼。同时,干眼患者泪膜持续异常可损伤眼表正常修复机制,使眼表和泪腺处于一种慢性炎症状态。干眼患者角膜对温度变化和机械刺激敏感,眼痛症状可能与慢性炎症影响角膜疼痛传导通路有关。目前,活体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角膜知觉测量仪等仪器可评估干眼患者角膜神经形态及功能状况。使用神经相关因子营养角膜,通过刺激神经或相关受体促进泪液分泌等方法有助于完善干眼的综合治疗。本文就神经调节、神经感受异常与干眼的联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 泪膜 眼表 角膜神经 角膜知觉 活体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下载PDF
A型超声、IOLMaster和Pentacam测量白内障患者眼部生物学参数的比较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嫣 方思捷 +2 位作者 姚钦科 王静 陆琳娜 《临床眼科杂志》 2019年第3期206-209,共4页
目的探讨A型超声、IOLMaster和Pentacam三种仪器测量眼轴长度(AL)、前房深度(ACD)等白内障患者眼部生物学参数结果的差异性、相关性及一致性。方法选取2018年3~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 目的探讨A型超声、IOLMaster和Pentacam三种仪器测量眼轴长度(AL)、前房深度(ACD)等白内障患者眼部生物学参数结果的差异性、相关性及一致性。方法选取2018年3~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患者共108例(176只眼),平均年龄(71.18±10.52)岁。采用A型超声、IOLMaster和Pentacam三种仪器对其进行术前检查,测量AL、ACD值并统计分析。结果在4组患者中,A型超声测得的短眼轴组、正常眼轴组、长眼轴组、超长眼轴组患者的AL值分别为(22.56±0.31)mm、(23.57±0.29)mm、(24.92±0.53)mm、(27.91±1.50)mm;IOL Master测得的短眼轴组、正常眼轴组、长眼轴组、超长眼轴组患者的AL值分别为(22.58±0.32)mm、(23.58±0.33)mm、(24.93±0.52)mm、(27.96±1.46)mm。在超长眼轴组患者中,A型超声与IOLMaster之间测得的A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仪器测得所有眼AL差值的平均值为0.0181 mm,Bland-Altman分析显示95%的一致性界限为(-0.154, 0.191)mm,3.41%(6/176)在95%的一致性界限外,两种测量方法有较好的一致性,可相互替代。IOLMaster和Pentacam测得的ACD平均值分别是(3.13±0.48)mm和(3.17±0.53)mm,两种仪器测得白内障眼ACD值的Bland-Altman分析显示两种测量方法有较好的一致性(3.98%的点在95%的一致线外)。结论 A型超声与IOLMaster在测量白内障患者术前的AL值中存在差别,但两者的相关性和一致性较好,可以相互替代使用。AL值在26 mm<AL≤31 mm时,术前测量需谨慎,如行A型超声检查需反复测量,可辅以B型超声等检查减少测量误差。在测量白内障患者ACD时,IOLMaster和Pentacam两种测量方法有较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检查 IOLMASTER PENTACAM
下载PDF
晶状体摘除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的地位及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虞茹静 吴越 +1 位作者 彭程 郭文毅 《临床眼科杂志》 2018年第5期470-474,共5页
瞳孔阻滞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重要发病机制,晶状体因素则是造成瞳孔阻滞发生的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着对PACG发病机制的深入理解以及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晶状体手术进行PACG的预防与治疗越来越被重视。同时,近年... 瞳孔阻滞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重要发病机制,晶状体因素则是造成瞳孔阻滞发生的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着对PACG发病机制的深入理解以及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晶状体手术进行PACG的预防与治疗越来越被重视。同时,近年来也产生了一些新的观念如透明晶状体摘除术治疗PACG,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治疗PACG等。鉴于此,本文对晶状体摘除术治疗PACG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评价晶状体摘除术在PACG治疗中的地位及其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角型青光眼 透明晶状体摘除术 房角分离术 Ex—PRESS植入术 小梁切除术
下载PDF
眼睑皮脂腺癌近5年研究进展和展望 被引量:1
17
作者 许诗琼(综述) 贾仁兵(审校) 《眼科学报》 CAS 2021年第9期762-765,共4页
近5年来眼睑皮脂腺癌研究取得一系列成果。临床研究方面,明确了眼睑皮脂腺癌冰冻切缘控制显微手术的意义,提出了患者预后指标;在基础研究方面,描述了基因突变谱,揭示了3种相互独立的发病模式,以及提出了免疫及靶向治疗相关研究;我国眼... 近5年来眼睑皮脂腺癌研究取得一系列成果。临床研究方面,明确了眼睑皮脂腺癌冰冻切缘控制显微手术的意义,提出了患者预后指标;在基础研究方面,描述了基因突变谱,揭示了3种相互独立的发病模式,以及提出了免疫及靶向治疗相关研究;我国眼肿瘤工作者也在眼睑皮脂腺癌研究方面树立了国际地位。本文对近5年国内外眼睑皮脂腺癌相关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进行总结分析,并展望治疗前景,为临床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睑皮脂腺癌 基因谱 切缘控制 靶向治疗 治疗共识
下载PDF
抗SSA60、SSA52、SSB/La抗体及抗着丝点B抗体在老年性干燥综合征干眼症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胡海林 方思捷 +2 位作者 崔昌 王俊芳 赵福涛 《临床眼科杂志》 2020年第3期223-227,共5页
目的探讨抗SSA60、SSA52、SSB/La抗体及抗着丝点B抗体在老年性干燥综合征干眼症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9年11月在我院风湿免疫科和眼科就诊的老年性干燥综合症患者157例,在确诊为干眼的患者中采用免疫印迹法和双扩散法检... 目的探讨抗SSA60、SSA52、SSB/La抗体及抗着丝点B抗体在老年性干燥综合征干眼症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9年11月在我院风湿免疫科和眼科就诊的老年性干燥综合症患者157例,在确诊为干眼的患者中采用免疫印迹法和双扩散法检测抗SSA60、SSA52、SSB/La抗体及抗着丝点B抗体的表达情况。比较泪液分泌时间、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和干眼评分四个指标,分析其意义。结果老年性干燥综合症患者中,有79例为干眼症,阳性率为50.3%。其中抗SSA60抗体、抗SSA52抗体、抗SSB/La抗体,抗着丝点B抗体阳性比例分别为52.2%,占52.2%,占33.1%,占11.4%。抗SSA60抗体、抗SSA52抗体、抗SSB/La抗体阳性和阴性患者在老年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干眼症中比较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着丝点B抗体阳性和阴性患者在老年性干燥综合征患者的干眼症中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SSA60抗体阳性、抗SSA52抗体阳性的患者相对于阴性患者来说,出现泪液分泌时间和泪膜破裂时间短、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和干眼评分高,两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抗SSB/La抗体阳性的患者相对于阴性患者来说,出现泪液分泌时间和泪膜破裂时间短、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和干眼评分高,两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着丝点B抗体阳性的患者相对于阴性患者来说,出现泪液分泌时间短,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干眼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SSA60、SSA52、SSB/La抗体及抗着丝点B在老年性干燥综合征中干眼症患者中被检测比例高,4种抗体的联合检测能提示干眼症的发生,其中抗SSA60抗体、抗SSA52抗体、抗SSB/La抗体可能意义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SSA60抗体 抗SSA52抗体 抗SSB/La抗体 抗着丝点B抗体 老年干燥综合征 干眼症
下载PDF
泪囊炎发病相关免疫因素及其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悦(综述) 肖彩雯(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3-186,共4页
泪囊炎是眼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治疗主要是通过手术摒弃阻塞的鼻泪管,在鼻腔内开放新的泪液引流通路。现阶段,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十分有限,目前观点认为有多种因素参与泪囊炎发病,其中阻塞和感染因素发挥重要作用。近年研究发现泪... 泪囊炎是眼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治疗主要是通过手术摒弃阻塞的鼻泪管,在鼻腔内开放新的泪液引流通路。现阶段,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十分有限,目前观点认为有多种因素参与泪囊炎发病,其中阻塞和感染因素发挥重要作用。近年研究发现泪道黏膜内存在泪道相关淋巴组织,在泪囊炎发病过程中发生明显改变,同时检测到泪囊炎患者与正常对照者泪液中细胞因子水平具有显著差别,以及泪道对置入硅胶管存在类似免疫排斥反应,均提示免疫因素参与泪囊炎的发病。因此,本文就泪道相关淋巴组织、细胞因子、泪道置管后局部组织及细胞因子的变化等对泪囊炎发病中免疫组织及大分子物质的改变进行综述,分析免疫因素在泪囊炎病程中发生的变化及其潜在作用和泪囊炎可能的发病机制,以期为泪囊炎的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囊炎/病因 免疫因素 细胞因子 发病机制 泪道相关淋巴组织
下载PDF
睑缘切口延伸皮瓣联合眼轮匝肌深层固定术矫正瘢痕性下睑外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范海燕 孙英 《临床眼科杂志》 2021年第3期244-246,共3页
目的评价睑缘切口延伸皮瓣联合眼轮匝肌深层固定术矫正瘢痕性下睑外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采用睑缘切口延伸皮瓣联合眼轮匝肌深层固定术矫正瘢痕性下睑外翻的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 目的评价睑缘切口延伸皮瓣联合眼轮匝肌深层固定术矫正瘢痕性下睑外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采用睑缘切口延伸皮瓣联合眼轮匝肌深层固定术矫正瘢痕性下睑外翻的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为单眼,年龄在5~65岁之间,其中男性22例,女性13例,随访12个月。结果35例下睑外翻均矫正,皮瓣一期存活,睑缘切口瘢痕隐蔽,下睑形态良好,随访期内无复发。结论睑缘切口延伸皮瓣联合眼轮匝肌深层固定术是一种矫正瘢痕性下睑外翻的较好方法,它具有不增加新的切口,瘢痕隐蔽,供区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睑缘切口 皮瓣 瘢痕性下睑外翻 眼轮匝肌固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