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我国老年人群一般健康状况自我评价情况,分析牙列缺失对一般健康状况自我评价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主持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目的:了解我国老年人群一般健康状况自我评价情况,分析牙列缺失对一般健康状况自我评价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主持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年龄限定60岁以上,纳入具备完整的人口学信息、一般健康状况自我评价、牙列缺失情况以及慢性疾病患病情况等信息的对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8184人,其中男性4116人,女性4068人,平均年龄(68.0±6.2)岁。存在牙列缺失的有639人,占7.8%。其中佩戴假牙的占67.1%(429/639)。调查人群评价自我健康状况“一般”的占48.5%,评价“好”或“很好”的占21.5%,评价“不好”或“很不好”的占30.0%。单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牙列缺失状况显著增加了自我健康评价结果不好的风险(P<0.01),多元logistic回归校正混杂因素和其他影响因素后发现牙列缺失状况仍然具有独立的影响作用(P<0.05)。结论:牙列缺失对老年人群自我健康评价造成了显著影响,应加强对老年人群口腔健康的关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了解我国老年人群一般健康状况自我评价情况,分析牙列缺失对一般健康状况自我评价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主持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年龄限定60岁以上,纳入具备完整的人口学信息、一般健康状况自我评价、牙列缺失情况以及慢性疾病患病情况等信息的对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8184人,其中男性4116人,女性4068人,平均年龄(68.0±6.2)岁。存在牙列缺失的有639人,占7.8%。其中佩戴假牙的占67.1%(429/639)。调查人群评价自我健康状况“一般”的占48.5%,评价“好”或“很好”的占21.5%,评价“不好”或“很不好”的占30.0%。单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牙列缺失状况显著增加了自我健康评价结果不好的风险(P<0.01),多元logistic回归校正混杂因素和其他影响因素后发现牙列缺失状况仍然具有独立的影响作用(P<0.05)。结论:牙列缺失对老年人群自我健康评价造成了显著影响,应加强对老年人群口腔健康的关注。
文摘目的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且是重要预后因素。本研究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利用度中心度(degreecentrality,DC)和低频振幅(amplitudes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分析PD伴RBD和不伴有RBD患者组以及健康对照组三组间DC值和ALFF值,探索PD伴RBD患者脑功能活动特征及RBD特异性脑区,探究RBD发生的病理机制。材料与方法招募20例伴有RBD的PD患者(PD-RBD组)、40例无RBD的PD患者(PD-nonRBD组)和44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健康对照组),三组被试均接受磁共振扫描。利用静息态数据计算DC值和ALFF值,探测脑功能特征。结果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组间DC值主效应脑区为右侧中央前回、颞上回、小脑、额中回(P<0.05,FDR校正);ALFF值主效应脑区为左侧海马旁回、楔叶、舌回(P<0.05,FDR校正)。进一步分析发现相比于PD-nonRBD组,PD-RBD患者表现为右侧额中回DC值升高(t=4.02;P=0.007,FDR校正);左侧楔前叶DC值降低(t=5.30;P=0.009,FDR校正)。相比于健康对照组,PD-RBD患者表现为左侧额上回、小脑、右侧颞上回、左侧颞中回、额中回的DC值升高(P<0.05,FDR校正);左侧中央前回、颞上回和颞中回的DC值降低(P<0.05,FDR校正);右侧楔叶ALFF值降低(P<0.05,FDR校正)。结论PD-RBD在DC和ALFF上有独特的影像学特征,特别是右侧额中回、左侧楔前叶的功能异常可能与PD患者RBD的发生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