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的建立和成长 被引量:9
1
作者 刘小涵 郑家伟 杨驰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72-178,共7页
本文通过对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建立和成长的回顾,详细介绍了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为我国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发展以及专科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国 口腔颌面外科 专业发展
原文传递
口腔鳞癌中Bax,Bcl-2和Survivin蛋白表达与预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明宾 陈万涛 +5 位作者 张陈平 竺涵光 孙坚 叶为民 王丽珍 胡宇华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91-295,共5页
目的:研究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及Survivin的表达与口腔鳞癌预后的相关性,确定预后判断的有效标志物。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0例口腔鳞癌患者术后石蜡切片组织中Bax、Bcl-2及Survivin蛋白的表达。通过目标蛋白阳性染色细胞... 目的:研究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及Survivin的表达与口腔鳞癌预后的相关性,确定预后判断的有效标志物。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0例口腔鳞癌患者术后石蜡切片组织中Bax、Bcl-2及Survivin蛋白的表达。通过目标蛋白阳性染色细胞比例和阳性细胞中蛋白的染色强度判定各种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SAS 9.0软件中的Kaplan-Meier及Cox回归分析Bax、Bcl-2及Survivin蛋白表达与口腔鳞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10例标本检测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Bax、Bcl-2和Survivin蛋白单独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术后生存时间并无显著的相关性;Bcl-2/Bax的比值与口腔鳞癌的术后生存时间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口腔鳞癌患者组织标本中的Bcl-2/Bax值是影响预后的重要指标,提示该指标在临床上可作为口腔鳞癌患者预后判断的有效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癌 BAX BCL-2 SURVIVIN 凋亡 预后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合并化脓性心包炎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5
3
作者 金佳敏 蔡协艺 +4 位作者 张伟杰 姜滨 管欣 梁析 梁翔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230-234,共5页
目的:总结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合并化脓性心包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2005-2010年共收治4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合并化脓性心包炎病例,对其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7-52岁,病因均为牙源性感染。... 目的:总结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合并化脓性心包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2005-2010年共收治4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合并化脓性心包炎病例,对其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7-52岁,病因均为牙源性感染。自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至确诊纵隔感染0.12d,平均6d;纵隔感染至确诊心包炎0~7d.平均2.5d;治疗时间9~63d,平均42.5d。病原菌包括唾液链球菌、粪肠球菌、阴沟肠杆菌及嗜麦芽寡氧单孢菌等。经头颈、纵隔、心包脓肿切开引流,静脉注射抗生素,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及全身支持治疗后,3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15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导致化脓性心包炎病情凶险.而下行扩散的过程隐匿,须重视患者的胸部症状。早期诊断.及时、充分的引流是治疗关键:细菌培养对抗生素使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心包炎 纵隔感染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
原文传递
口腔颌面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3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傅锦业 胡永杰 张陈平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361-365,共5页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方法,对30例口腔颌面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病例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以1997年WHO的临床分型为依据,采用以切除术或...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方法,对30例口腔颌面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病例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以1997年WHO的临床分型为依据,采用以切除术或刮治术为主的治疗方法,病变累及范围较广者,辅以放疗和(或)化疗。对12例患者的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男18例,女12例,中位年龄8岁;66.7%的病例病变累及下颌骨。影像学主要表现为骨组织破坏和软组织侵犯。对病变局限的14例患者采用单纯手术治疗;病变范围较广、累及骨外软组织的6例患者,采用手术加术后放疗;对有明显全身症状的5例患者,采用手术配合化疗。随访的12例患者中,无病生存10例。结论:口腔颌面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有一定临床特点,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格汉斯细胞 组织细胞增生症 口腔颌面部
原文传递
数字医学辅助下创伤性骨化肌炎的手术治疗: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翔宇 郑吉驷 +1 位作者 张善勇 杨驰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89-192,共4页
创伤性骨化肌炎(myositis ossificans traumatica,MOT)是一种发生在肌肉或软组织内、由创伤引起的异位骨化疾病,很少累及咀嚼肌。本文报告1例罕见的颞肌MOT病例,应用数字医学技术辅助切除病灶,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对MOT的病因假说及手... 创伤性骨化肌炎(myositis ossificans traumatica,MOT)是一种发生在肌肉或软组织内、由创伤引起的异位骨化疾病,很少累及咀嚼肌。本文报告1例罕见的颞肌MOT病例,应用数字医学技术辅助切除病灶,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对MOT的病因假说及手术方式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骨化肌炎 数字医学技术 颞肌
原文传递
口腔癌患者根治手术前后营养状况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殷秋明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78-80,共3页
目的:分析口腔癌患者根治手术前、后营养状况改变,探讨营养支持对其康复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30例口腔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询问病史,分别于手术前1天、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评价其进食及体重变化情况,测量身高、体重并测定血红蛋白、淋... 目的:分析口腔癌患者根治手术前、后营养状况改变,探讨营养支持对其康复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30例口腔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询问病史,分别于手术前1天、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评价其进食及体重变化情况,测量身高、体重并测定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和前蛋白。采用SPSS11.5软件包对结果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①膳食调查,术后蛋白质、热能的摄入量显著低于术前(P<0.01);②蛋白指标测定,术后第1天、第7天的血红蛋白含量显著低于术前(P<0.01),术后血清白蛋白含量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血清前白蛋白含量术后虽比术前下降,但无显著差异;③人体测量,上臂肌围值在术后第1天低于术前,但无统计学差异,而术后第7天则显著低于术前(P<0.05);④免疫功能测定,总淋巴细胞计数术后第1天、第7天显著低于术前(P<0.01)。结论:口腔癌手术及术后进食障碍使患者营养状况指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围术期 营养状况 营养评价
原文传递
口腔颌面-头颈鳞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陈万涛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63-169,共7页
口腔颌面-头颈鳞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全球性疾病。临床常用的TNM分期不能对其遗传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作出正确的判断:肿瘤的分子特点对治疗方案选择、降低死亡率和提高生存率有一定帮助。特异基因表达谱的应用,能改善诊断方法,为... 口腔颌面-头颈鳞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全球性疾病。临床常用的TNM分期不能对其遗传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作出正确的判断:肿瘤的分子特点对治疗方案选择、降低死亡率和提高生存率有一定帮助。特异基因表达谱的应用,能改善诊断方法,为个体化治疗提供基础;头颈鳞癌分子谱型的应用,可以对淋巴结转移和手术切缘作出正确的诊断,以便正确指导手术范围的确定。2000~2005年,约有40多篇有关头颈鳞癌基因表达谱的研究报道,本文就研究中发现有变化的基因进行综述和分析。结果表明,在肿瘤和非肿瘤之间。存在多个基因的变化。GO分类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基因涉及22种生理功能:进一步对这些变化基因进行基因组、蛋白组和功能的研究,将对揭示头颈鳞癌的分子病理学发生机制产生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头颈部 鳞状细胞癌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hTR反义寡核苷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的体内抗口腔鳞癌作用研究
8
作者 徐骎 陈万涛 +1 位作者 张萍 张志愿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44-49,共6页
目的:评价人端粒酶RNA模板(hRT)反义寡核苷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的体内抑瘤效果,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裸鼠皮下注射Tca8113细胞,建立荷瘤动物模型。分别给予端粒酶反义寡核苷酸、端粒酶正义寡核苷酸、全反式维甲酸、端粒酶... 目的:评价人端粒酶RNA模板(hRT)反义寡核苷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的体内抑瘤效果,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裸鼠皮下注射Tca8113细胞,建立荷瘤动物模型。分别给予端粒酶反义寡核苷酸、端粒酶正义寡核苷酸、全反式维甲酸、端粒酶反义寡核苷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端粒酶正义寡核苷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治疗结束时,计算各处理组抑瘤效果。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法)检测各实验组肿瘤端粒酶活性;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bcl-2和bax蛋白表达情况;透射电镜检测各实验组细胞超微结构。实验结果以SPSS10.0软件包进行单因素、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端粒酶反义寡核苷酸和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均可抑制肿瘤的生长,两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治疗后组织标本与对照组比较,端粒酶活性明显下降、细胞凋亡数目增高,bcl-2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针对端粒酶hTR靶点的端粒酶反义寡核苷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对荷瘤鼠具有协同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其抑瘤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端粒酶活性而引起肿瘤细胞凋亡,bcl-2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义寡核苷酸 端粒酶 全反式维甲酸 口腔鳞癌
原文传递
口腔鳞癌中Shh/Gli1的表达及其临床生物学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洪瑞 武和明 +1 位作者 张萍 季彤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445-449,共5页
目的:明确Hedgehog信号通路关键分子Shh及Gli1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初步探讨其与口腔鳞癌临床生物学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35例正常口腔黏膜及35例口腔鳞癌中Shh和Gli1的表达及细胞内定位情况... 目的:明确Hedgehog信号通路关键分子Shh及Gli1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初步探讨其与口腔鳞癌临床生物学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35例正常口腔黏膜及35例口腔鳞癌中Shh和Gli1的表达及细胞内定位情况。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Shh、Gli1的表达与口腔鳞癌患者的各项临床病理参数进行非参数统计分析,应用生存表法分析Shh及Gli1的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Shh及Gli1在35例正常黏膜中均无表达,在口腔鳞癌组织中Shh的阳性率为60%,Gli1胞质、胞核阳性率分别为54.3%及42.9%,与正常黏膜相比差异显著(P<0.05)。非参数分析显示,Shh的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患者的肿瘤大小及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生存分析表明,Shh的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患者预后相关,高表达的口腔鳞癌患者预后较差(P<0.05)。Gli1的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患者预后不相关。结论:Hedgehog信号通路的主要配体Shh及核转录因子Gli1在口腔鳞癌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Shh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患者预后明显相关,提示Hedgehog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在口腔鳞癌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H GLI1 口腔鳞癌 临床分期 预后
原文传递
侧群细胞相关分子标志物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邓荣欣 严明 +2 位作者 徐骎 陈万涛 张萍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204-208,共5页
目的:口腔鳞癌中的侧群细胞(side population,SP)具有干细胞样生物学特性,且有一些特定的细胞表面标志物表达,本研究旨在探讨SP细胞相关分子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01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和10例正常口腔上皮制备成组织芯... 目的:口腔鳞癌中的侧群细胞(side population,SP)具有干细胞样生物学特性,且有一些特定的细胞表面标志物表达,本研究旨在探讨SP细胞相关分子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01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和10例正常口腔上皮制备成组织芯片。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P相关分子CD44、CK19、ABCG2和MDR1的表达,对染色结果的阳性率和阳性强度进行评分,采用SPSS15.0软件包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CD44、CK19、ABCG2和MDR1在大部分口腔鳞癌组织中表达升高。CK19表达升高与口腔鳞癌病理分级显著相关。ABCG2表达升高与口腔鳞癌TNM分期、病理分级和肿瘤体积相关。MDR1表达升高与口腔鳞癌病理分级密切相关。结论:SP相关分子CD44、CK19、ABCG2和MDR1表达与口腔鳞癌的临床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 鳞状细胞癌 SP细胞 CD44 CK19 ABCG2 MDR1
原文传递
上皮-间充质转分化与转录因子Snail、Slug、Twist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阿里木江.吾守 潘红芽 张志愿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521-525,共5页
上皮-间充质转分化(EMT)是上皮细胞在特定生理和病理情况下向间充质细胞转化的现象,它在上皮性肿瘤的演进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肿瘤发生过程中,转录因子Snail、Slug、Twist等常可引发EMT,促使肿瘤的侵袭与转移。Snail、Slug和Twist在口腔... 上皮-间充质转分化(EMT)是上皮细胞在特定生理和病理情况下向间充质细胞转化的现象,它在上皮性肿瘤的演进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肿瘤发生过程中,转录因子Snail、Slug、Twist等常可引发EMT,促使肿瘤的侵袭与转移。Snail、Slug和Twist在口腔鳞癌演变过程中,尤其在浸润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介绍EMT的概念、特征以及Snail、Slug和Twist的基因结构特点、生物学特性等,特别对其在口腔鳞癌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T SNAIL SLUG TWIST 口腔 鳞状细胞癌
原文传递
194例口腔颌面部错构瘤临床分析
12
作者 阿里木江.吾守 潘红芽 +2 位作者 胡镜宙 阮敏 张志愿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37-241,共5页
目的:对口腔颌面部错构瘤的临床特点、不同手术方法及效果作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1993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94例口腔颌面部错构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各临床因素之间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 目的:对口腔颌面部错构瘤的临床特点、不同手术方法及效果作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1993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94例口腔颌面部错构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各临床因素之间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函数比较采用Log rank检验。结果:入组病例男107例(55.2%),女87例(44.8%),男女比例为1.23∶1。年龄0~82岁,平均年龄33岁;主要发生在0~29岁年龄段,共99例,占51.1%。发生在口腔黏膜的错构瘤为133例(68.6%),颌面部皮肤53例(27.3%),唾液腺8例(4.1%)。肿瘤直径约1~12cm,平均为3.9cm。病程1~264个月,平均66个月。194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157例行门诊手术,37例住院手术治疗的患者中,5例(13.5%)为剜除术、20例(54%)为切除术、2例(5.5%)为扩大切除术、10例(27%)为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均为错构瘤。术后随访18~60个月,平均36.1个月。6例患者术后复发(16%),2例复发部位位于颈部,4例位于口腔及颅颌面部。住院手术的37例患者中,10例采用部分切除术(不完全切除),4例复发;27例采用完全切除(剜除术、切除术、扩大切除术),2例复发;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2)。结论:口腔颌面部错构瘤主要发生在口腔黏膜,无性别差异。手术治疗是口腔颌面部错构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完全切除可减少复发,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构瘤 口腔颌面部 手术切除
原文传递
钛网+膜联合使用修复种植体周围牙槽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慧萍 孙守福 +6 位作者 甄锦泽 王烨欣 徐伟峰 郑吉驷 张善勇 朱应超 钟晓琪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 :探讨联合使用钛网+Bio-Gide膜修复比格犬种植体周围牙槽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选择3只成年比格犬,拔除双侧下颌P1-M1,牙槽窝愈合6个月。将3只比格犬(共6侧)随机分为3组,A组使用种植体+骨粉+钛网,B组使用种植体+骨粉+Bio-Gide膜,C... 目的 :探讨联合使用钛网+Bio-Gide膜修复比格犬种植体周围牙槽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选择3只成年比格犬,拔除双侧下颌P1-M1,牙槽窝愈合6个月。将3只比格犬(共6侧)随机分为3组,A组使用种植体+骨粉+钛网,B组使用种植体+骨粉+Bio-Gide膜,C组使用种植体+骨粉+钛网+Bio-Gide膜。每侧选取3个位点制备种植窝,在颊侧制作4 mm×4 mm×4 mm牙槽骨缺损,植入种植体并分别覆盖钛网或Bio-Gide膜。于术后6个月处死动物并取材,Micro-CT扫描并三维重建。使用SPSS17.0软件包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icro-CT扫描及三维重建结果显示,C组的骨小梁数目、骨小梁厚度、骨密度等数据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1),骨小梁分散度显著低于另外两组(P<0.01)。结论 :联合使用钛网+Bio-Gide膜,对比格犬种植体周围牙槽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显著优于单纯使用钛网或Bio-Gide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性骨再生术 钛网 牙槽骨缺损 牙种植 比格犬
原文传递
中、美口腔颌面外科专科教育现状比较 被引量:5
14
作者 何冬梅 杨驰 +2 位作者 沈国芳 房笑 郑丽萍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187-189,共3页
为了解中、美口腔颌面外科专科教育现状及特点,总结我国口腔颌面外科专科教育存在的不足,本文以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西南医学中心口腔颌面外科专科医师的教育为例,通过介绍与比较,为我国口腔颌面外科专科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口腔颌面外科 教育
原文传递
医用外科机器人应用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桂海军 张诗雷 沈国芳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1年第1期55-59,共5页
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推动外科手术模式产生革命性的变化,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脑神经外科、整形外科、骨科等领域,已显示出良好的社会和经济价值。为促进我国医用外科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结合国内外典型外科手术机器人的研究和应用状况,... 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推动外科手术模式产生革命性的变化,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脑神经外科、整形外科、骨科等领域,已显示出良好的社会和经济价值。为促进我国医用外科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结合国内外典型外科手术机器人的研究和应用状况,就外科机器人所涉及的手术机器人系统结构和发展前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机器人 计算机辅助手术 远程手术 图像处理
下载PDF
导航手术在颅颌面外科的应用及误差控制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文斌 沈国芳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70-173,共4页
导航手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颅颌面种植修复、损伤、面部整复、正颌外科、放疗及射频热凝治疗。精确性是导航手术的关键,误差的控制贯穿于影像获取、配准、实时跟踪及导航手术操作的各个步骤中。本文就颅颌面外科的导航手术应用及误差控... 导航手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颅颌面种植修复、损伤、面部整复、正颌外科、放疗及射频热凝治疗。精确性是导航手术的关键,误差的控制贯穿于影像获取、配准、实时跟踪及导航手术操作的各个步骤中。本文就颅颌面外科的导航手术应用及误差控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航手术 颅颌面外科 精确性 误差
原文传递
基于快速原型技术的导航辅助下颌骨内置式牵张成骨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蔡鸣 沈国芳 +3 位作者 林艳萍 王旭东 张诗雷 袁建兵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427-435,共9页
目的:应用自主研发的导航手术系统,在快速原型技术制作的三维头颅模型上进行内置式下颌骨牵张成骨术的实验研究,通过三维定点测量,分析该导航手术的精度。方法:对1例单侧下颌骨发育不足的患者行螺旋CT扫描后,采用快速原型技术制作5个相... 目的:应用自主研发的导航手术系统,在快速原型技术制作的三维头颅模型上进行内置式下颌骨牵张成骨术的实验研究,通过三维定点测量,分析该导航手术的精度。方法:对1例单侧下颌骨发育不足的患者行螺旋CT扫描后,采用快速原型技术制作5个相同的头模,按导航配准原则植入定位钉后再行CT扫描。应用AccuNavi 1.0软件对三维图像进行测量,并与游标卡尺实体测量的相应指标进行头模制作精度检测。然后进行下颌骨三维测量分析与虚拟单侧内置式下颌支牵张成骨术,将制定的手术规划通过实时TBNavis-CMFS导航系统在三维头模上实施,牵引到位后,行CT扫描图像重建,应用AccuNavi1.0软件与Surgicase5.0软件进行三维测量与牵引长轴间成角测量,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快速原型制作的三维头模与AccuNavi1.0软件重建的三维图像间各测量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手术平均牵引长度12.40mm(11.79~12.68mm),模拟手术与导航模型术后牵引长轴间成角均值为4.67°(2.01°~6.49°)。导航术后各项指标中,除CoL-CoR(P=0.037)、CoL-GoL(P=0.017)与模拟手术值间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余指标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快速原型技术制作的三维头颅模型与AccuNavi1.0软件的三维重建图像精度相仿。通过TBNavis-CMFS导航系统平台,建立了导航辅助下颌骨牵引成骨术的实验方法,准确地将手术规划转移到模型手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张成骨 导航外科 牙颌面畸形 快速原型 模型外科
原文传递
骨髓基质细胞诱导分化修复髁突软骨面缺失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跃 沈国芳 +3 位作者 王旭东 杨辛 张秀丽 蒋欣泉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采用骨髓基质细胞(BMSCs)体内修复髁突软骨全层缺失。方法:15只山羊,9只作为实验组,将BMSCs和少量软骨细胞(7:3比例混合)按5×107/mL与生物可降解材料复合后,植入山羊髁突软骨全层缺失处;对照组6只山羊,髁突软骨全层缺失区植... 目的:采用骨髓基质细胞(BMSCs)体内修复髁突软骨全层缺失。方法:15只山羊,9只作为实验组,将BMSCs和少量软骨细胞(7:3比例混合)按5×107/mL与生物可降解材料复合后,植入山羊髁突软骨全层缺失处;对照组6只山羊,髁突软骨全层缺失区植入支架材料,分别于术后4、8、12周每个时间段取材3只实验动物,2只对照组动物;2组分别用HE染色、Ⅱ型胶原分泌的免疫组化法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术后4周,山羊髁突软骨缺失区能形成成熟的软骨组织,12周时软骨未退变。对照组不能形成成熟的软骨组织。结论:骨髓基质细胞在自体软骨细胞基质的诱导下,可以修复山羊颞下颌关节髁突软骨面全层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细胞 组织工程 颞下颌关节 髁突 软骨缺失
原文传递
导航辅助山羊下颌体牵张成骨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蔡鸣 沈国芳 +4 位作者 林艳萍 王旭东 张诗雷 邓思敏 于德栋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525-530,共6页
目的:应用立体定向导航外科手术系统初步建立山羊单侧下颌骨牵张成骨术的研究方法,分析导航辅助牵张成骨术的精度。方法:选用成年山羊3只。局麻下在上颌骨植入5颗定位钉,用蜡片记录咬合关系后行颌间固定,将螺旋CT扫描数据导入AccuNavi1.... 目的:应用立体定向导航外科手术系统初步建立山羊单侧下颌骨牵张成骨术的研究方法,分析导航辅助牵张成骨术的精度。方法:选用成年山羊3只。局麻下在上颌骨植入5颗定位钉,用蜡片记录咬合关系后行颌间固定,将螺旋CT扫描数据导入AccuNavi1.0软件,进行三维测量与虚拟手术。全麻下,应用TBNavis-CMFS导航系统行下颌骨单侧体部牵张成骨术,牵引到位后,行CT扫描并同法进行测量,并应用Surgicase5.0软件测量牵引长轴间交角,与模拟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山羊口内上颌前部定位钉出现松动,口外上颌两侧定位钉稳固。平均牵引长度为10.12mm(9.88-10.34mm)。三维测量分析显示,术后与术前模拟结果各指标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牵引长轴交角均值为5.49°(4.70°~6.84°)。结论:选择口外入路的上颌骨区域植入钛钉作为山羊颌骨导航手术的配准方法精确性好。导航辅助山羊下颌骨牵张成骨术,可准确地将手术规划转移到实际手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张成骨 导航外科 三维设计 计算机辅助外科
原文传递
骨支持式外科辅助上颌骨快速扩弓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20
作者 蔡鸣 沈国芳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9年第4期441-445,共5页
外科辅助的上颌骨扩弓术的主要适应证是治疗上颌骨横向发育不足等畸形。扩弓治疗后,上颌骨横向距离扩大,产生的牙弓间隙有利于正畸治疗排齐拥挤的牙列。随之产生的一系列的解剖结构变化,有利于改善诸如咀嚼效率低、鼻通气障碍等口颌功... 外科辅助的上颌骨扩弓术的主要适应证是治疗上颌骨横向发育不足等畸形。扩弓治疗后,上颌骨横向距离扩大,产生的牙弓间隙有利于正畸治疗排齐拥挤的牙列。随之产生的一系列的解剖结构变化,有利于改善诸如咀嚼效率低、鼻通气障碍等口颌功能。骨支持式外科辅助的上颌骨快速扩弓术与传统的牙支持式方法,能够有效避免外力直接作用于基牙导致的牙周损伤、牙根吸收等常见并发症,其复发率较低,疗效稳定。不足之处主要在于手术创伤较大,目前已有多种骨支持式上颌骨扩弓器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扩弓 上颌骨发育不足 骨支持式扩弓器 牵引成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