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牙周炎龈下菌斑和唾液微生物群落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刘莹 吴明桃 +3 位作者 陈慧 庞小燕 赵立平 唐子圣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54-258,275,共6页
目的:运用DGGE技术检测慢性牙周炎龈下菌斑和唾液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其菌群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34名慢性牙周炎志愿者,分别采集龈下菌斑和唾液样本,采用PCR扩增细菌16Sr RNA V3区后,运用DGGE技术分析各组样本微生物群落结构。通过数... 目的:运用DGGE技术检测慢性牙周炎龈下菌斑和唾液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其菌群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34名慢性牙周炎志愿者,分别采集龈下菌斑和唾液样本,采用PCR扩增细菌16Sr RNA V3区后,运用DGGE技术分析各组样本微生物群落结构。通过数字化软件Im age J将DGGE凝胶图谱转成数字信息,对所得矩阵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 ipal ComponentAnalysis,PCA)、聚类分析(C luster Analysis)和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分析。结果:DGGE图谱显示:龈下菌斑DGGE条带数目为11~28,,平均19;唾液DGGE条带数目为11~24,平均17;PCA结果显示:龈下菌斑与唾液比较有明显的差异;聚类分析显示:龈下菌斑、唾液形成5个明显聚类群,在同一聚类群中相似度高,在不同聚类群中相似度低,表示龈下菌斑与唾液菌群之间有显著差异;PLS结果显示:慢性牙周炎龈下菌斑与唾液菌群有显著差异。结论:DGGE是一种能直观显示微生物群落的指纹技术。通过该技术能检测牙周、唾液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组成,本结果显示,慢性牙周炎龈下菌斑与唾液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群落 龈下菌斑 唾液 DGGE 慢性牙周炎
下载PDF
牙周健康者龈上菌斑与唾液微生物群落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畅 刘莹 +2 位作者 漆正楠 陈慧 唐子圣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94-699,共6页
目的:分析牙周健康者龈上菌斑与唾液微生物群落的结构。方法:选取30名牙周健康志愿者,分别采集龈上菌斑及唾液样本,经DNA抽提与PCR扩增细菌16Sr RNA V3区后,运用DGGE技术分析各组样本微生物群落结构;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聚类分析(CA... 目的:分析牙周健康者龈上菌斑与唾液微生物群落的结构。方法:选取30名牙周健康志愿者,分别采集龈上菌斑及唾液样本,经DNA抽提与PCR扩增细菌16Sr RNA V3区后,运用DGGE技术分析各组样本微生物群落结构;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聚类分析(CA)及偏最小二乘法(PLS)分析两组间检出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的条带,通过割胶测序确定与区别条带最相近的微生物。结果:PCA、CA、PLS结果均显示,牙周健康者龈上菌斑与唾液微生物组成存在一定差异(P<0.05);测序结果提示,黄褐二氧化碳噬纤维菌、长奈瑟球菌和微黄奈瑟球菌在龈上菌斑内为优势菌群,而澳大利亚链球菌、谭氏普氏菌和黏滑罗斯菌在唾液内为优势菌群。结论:牙周健康者龈上菌斑与唾液微生物群落存在生物多样性及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群落 DGGE 牙周健康 龈上菌斑 唾液
下载PDF
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对人主动脉内皮细胞表达ICAM-1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斌 程岚 +4 位作者 刘大力 汪嘉 张秀丽 束蓉 梁景平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68-572,共5页
目的:分别观察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脂多糖(LPS)和大肠杆菌(E.coli)LPS对人主动脉内皮细胞(HAECs)在转录和翻译水平表达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分别以P.gingivalisLPS和E.coliLPS刺激HAECs,实时荧光定量PC... 目的:分别观察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脂多糖(LPS)和大肠杆菌(E.coli)LPS对人主动脉内皮细胞(HAECs)在转录和翻译水平表达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分别以P.gingivalisLPS和E.coliLPS刺激HAECs,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ICAM-1基因表达,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ICAM-1膜蛋白表达。采用SPSS18.0软件包中ANOVA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P.gingivalisLPS作用6 h后开始诱导ICAM-1 mRNA表达,14 h达到高峰,22 h仍有高表达,各时间点与未刺激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coliLPS作用2 h后即开始诱导ICAM-1 mRNA表达,14 h达到高峰,22 h仍有高表达,各时间点与未刺激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LPS均能在蛋白水平上调ICAM-1的表达,这种上调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且P.gingivalisLPS的作用较之E.coliLPS要缓和。结论:P.gingivalisLPS能够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调HAECs表达ICAM-1,提示P.gingivalisLPS在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E.coliLPS可能与急性炎症性疾病有关而与AS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卟啉单胞菌 脂多糖 人主动脉内皮细胞 细胞间粘附分子-1
下载PDF
复方中药制剂对具核梭杆菌抗菌作用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黄莉莉 马瑞 +2 位作者 夏文薇 朱彩莲 叶冬霞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37-440,共4页
目的:观察由没食子酸、厚朴酚和白芨多糖三者配伍制成的复方中药制剂对具核梭杆菌的抗菌作用。方法:采用液体二倍稀释法,测定复方中药制剂对游离状态下具核梭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在体外形成生物膜后,分别用复方中药制剂... 目的:观察由没食子酸、厚朴酚和白芨多糖三者配伍制成的复方中药制剂对具核梭杆菌的抗菌作用。方法:采用液体二倍稀释法,测定复方中药制剂对游离状态下具核梭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在体外形成生物膜后,分别用复方中药制剂和氧化锌液作用30min,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生物膜的细菌活性。结果:复方中药制剂、氧化锌液对游离状态下具核梭杆菌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但两者的最小抑菌、杀菌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对具核梭杆菌生物膜的观察,发现在使用中药制剂后,具核梭杆菌生物膜活菌百分比显著下降,与氧化锌、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中药制剂对具核梭杆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尤其对生物膜状态下的具核梭杆菌,抗菌作用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中药 具核梭杆菌 生物膜 根管封闭剂
下载PDF
超声制洞对人牙本质作用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斌 倪兵 +1 位作者 陈薇敏 梁景平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57-460,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超声制洞与涡轮制洞后人牙本质表面玷污层形成情况的差异,初步分析超声制洞对清洁度的影响。方法:选取颊侧或舌侧有牙颈部龋或无龋的离体前磨牙共16个。取每个牙的颊、舌侧面共32个面用于实验,其中龋损面8个、无龋面24个... 目的:通过比较超声制洞与涡轮制洞后人牙本质表面玷污层形成情况的差异,初步分析超声制洞对清洁度的影响。方法:选取颊侧或舌侧有牙颈部龋或无龋的离体前磨牙共16个。取每个牙的颊、舌侧面共32个面用于实验,其中龋损面8个、无龋面24个。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含龋损面4个,无龋面12个。分别以超声和涡轮在颊侧或舌侧颈部制洞,扫描电镜观察牙本质表面玷污层的形成情况。结果:超声制洞后牙本质表面形成非均一性玷污层,部分牙本质小管口开放。涡轮制洞后牙本质表面形成厚实致密的玷污层,牙本质小管口被严密阻塞。结论:超声制洞和涡轮制洞均不可避免的会在牙本质表面形成玷污层,可能会对后续树脂黏结修复带来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制洞 扫描电镜 玷污层
下载PDF
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实验室培养对人体口腔唾液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石雨婷 夏文君 +3 位作者 邹岩 漆正楠 段胜仲 唐子圣 《口腔医学》 CAS 2018年第12期1062-1067,共6页
目的研究实验室培养对口腔唾液菌群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选取6个健康且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志愿者,采集口腔唾液菌群样本并进行实验室培养。基于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我们利用16S r 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实验室培养对... 目的研究实验室培养对口腔唾液菌群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选取6个健康且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志愿者,采集口腔唾液菌群样本并进行实验室培养。基于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我们利用16S r 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实验室培养对人体口腔唾液细菌的影响,分析了培养前后的菌群物种丰度和菌群结构差异。结果高通量测序一共得到618个OTUs,测序分析显示人体口腔唾液菌群在实验室培养前后,菌群生物多样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菌群构成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TUs Venn图显示实验室培养前后,人体口腔唾液菌群拥有大约78.4%相同物种。结论16S r DNA高通量测序分析显示,人体口腔唾液菌群在实验室培养前后具有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S RRNA 口腔微生态 唾液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冰片、雄黄、珍珠粉用于根管消毒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婷婷 夏文薇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62-963,共2页
关键词 根管消毒 雄黄 珍珠粉 冰片 纳米中药
下载PDF
4种新式机用镍钛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叶飞 刘斌 梁景平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17年第1期44-48,共5页
根管预备是决定根管治疗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传统的不锈钢器械具有刚度和硬度较大、弹性较差等缺点,容易造成根管偏移,而且根管预备效率偏低。在过去的十几年时间里,镍钛锉已经证明了在根管预备上有着比不锈钢锉更卓越的性能。TF、TF a... 根管预备是决定根管治疗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传统的不锈钢器械具有刚度和硬度较大、弹性较差等缺点,容易造成根管偏移,而且根管预备效率偏低。在过去的十几年时间里,镍钛锉已经证明了在根管预备上有着比不锈钢锉更卓越的性能。TF、TF adaptive、Hyflex CM、Waveone是近来出现的4种新型镍钛器械,较传统的镍钛器械在制作工艺、预备流程等方面有所改进,更能维持根管的原形,减少根管偏移,且不容易折断。本文在收集国内外关于这几种新式镍钛器械的临床和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设计特点、物理机械化学性能以及根管成形能力作一综述,以便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这几种镍钛器械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用镍钛锉 器械分离 根管成形能力
下载PDF
ZnSO_4对变异链球菌生长及生物膜形成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旸 江雪 +5 位作者 彭文涛 邹岩 朱彩莲 何智妍 叶冬霞 唐子圣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13-617,632,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ZnSO4对浮游状态变异链球菌生长、产酸及其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将变异链球菌UA159分别接种于含ZnSO40、1、2、5、10 mmol/L的BHI培养液中,37℃、厌氧培养.分别于培养4、8、12、18、24h检测各组培养液的OD值、pH值...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ZnSO4对浮游状态变异链球菌生长、产酸及其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将变异链球菌UA159分别接种于含ZnSO40、1、2、5、10 mmol/L的BHI培养液中,37℃、厌氧培养.分别于培养4、8、12、18、24h检测各组培养液的OD值、pH值,并进行CFU(Colony-Forming Units)计数.同时,将变异链球菌分别于上述各浓度ZnSO4共同培养24 h,使之在盖玻片上形成生物膜;采用CUF计数法观察各组生物膜中细菌数,并运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LSM)观察各组生物膜中活菌数及其厚度.实验数据用t检验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0 mmoL/L不同浓度ZnSO4均能抑制浮游态变异链球菌的生长、产酸;并使其生物膜变薄,活菌数减少,且其作用随ZnSO4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虽然ZnSO4的浓度为10 mmol/L时能使变异链球菌处于生长停滞状态,却仍有一定的产酸能力,且生物膜内的细菌也未被全部杀死.结论:ZnSO4仅能抑制变异链球菌的生长,无法将其彻底杀灭并阻断其产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链球菌 ZnSO4 生物膜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
下载PDF
锌与龋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旸 唐子圣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43-546,共4页
锌作为一种人体必需的金属微量元素,广泛分布于牙菌斑、唾液以及釉质表面,同时,也常被加入口腔清洁类产品中以达到控制菌斑,减少口气,防止牙石形成的目的。尽管有研究显示,锌可以有效地保护牙体硬组织,抑制口腔致龋菌的生长及产酸,在理... 锌作为一种人体必需的金属微量元素,广泛分布于牙菌斑、唾液以及釉质表面,同时,也常被加入口腔清洁类产品中以达到控制菌斑,减少口气,防止牙石形成的目的。尽管有研究显示,锌可以有效地保护牙体硬组织,抑制口腔致龋菌的生长及产酸,在理论上有着良好的抗龋特性,但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锌却没有展现出其在预防及治疗龋病方面的优势。可能是因为锌离子无法大量牢固地粘附于牙体表面,而已附着部分又常会因为各种环境因素的刺激而轻易脱落,从而无法有效发挥防龋效能。本文就锌与牙体硬组织间的相互作用、锌的抗微生物效应及其与龋病发生率的关联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病 釉质 致龋微生物
下载PDF
根尖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1
作者 李晓 马瑞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508-512,共5页
慢性根尖周炎(CAP)是一类常见的根尖周围组织慢性炎症反应,在根管治疗或再治疗失败、根管解剖严重变异或需通过探查手术明确诊断等情况下,显微根管外科有其独特的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CAP治疗中根尖显微外科手术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发展趋... 慢性根尖周炎(CAP)是一类常见的根尖周围组织慢性炎症反应,在根管治疗或再治疗失败、根管解剖严重变异或需通过探查手术明确诊断等情况下,显微根管外科有其独特的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CAP治疗中根尖显微外科手术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为临床工作中对CAP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尖显微外科手术 慢性根尖周炎 显微外科手术 显微超声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