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积极应对是医药卫生面临的重要问题。骨质疏松及由此引发的骨折尤其值得关注。为了进一步规范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疗,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针对中国人群流行病学特点和发病机制,结合国内、...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积极应对是医药卫生面临的重要问题。骨质疏松及由此引发的骨折尤其值得关注。为了进一步规范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疗,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针对中国人群流行病学特点和发病机制,结合国内、外高质量的医学研究证据,制定并发布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版)》。本文将结合指南的要点、循证医学证据以及我国临床实践,专注于新版指南中关于“骨折风险分层及治疗选择”以及“抗骨质疏松症药物疗程”2个关键临床问题的解读。关于骨折风险,本指南中将其为分高骨折和极高骨折风险,取消了低、中风险分类,对极高骨折风险指标之一“近期发生骨折”,“近期”定义为“24个月”;鉴于FRAX模型低估中国患者骨折风险,提出临床需制定操作性强的骨折风险分层判定标准。关于药物治疗,对于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的患者,应充分评估,才能进入药物假期,且仍需定期随访;尽管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取消了特立帕肽致骨肉瘤的警示及24个月的疗程限制,但我国该药的使用说明书提示疗程依然为24个月。本次指南立足于国内外的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可为临床提供参考及研究方向。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面积与绝经后妇女椎体骨折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980例绝经后妇女临床病例资料,486例(46~98岁)有椎体压缩性骨折为骨折组,494例(49~94岁)无椎体压缩性骨折为对照组。两组均记录双能X...目的探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面积与绝经后妇女椎体骨折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980例绝经后妇女临床病例资料,486例(46~98岁)有椎体压缩性骨折为骨折组,494例(49~94岁)无椎体压缩性骨折为对照组。两组均记录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检测的腰椎和股骨近端BMD、骨面积数据;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椎体骨折发生、椎体骨折数目与各临床因素间关系;不同部位BMD及骨面积预测骨折的精确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使用χ2检验比较两组间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结果椎体骨折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绝经年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腰椎BMD、腰椎面积及近端股骨BM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腰椎BMD与是否发生椎体骨折及椎体骨折数关联性最高,其次为股骨大转子BMD。校正BMI后,腰椎BMD每下降1个标准差,发生椎体骨折与椎体骨折数增加的RR分别为2.76(95%CI:2.22~3.42)和2.59(95%CI:2.15~3.13);股骨大转子BMD每下降1个标准差,发生椎体骨折与椎体骨折数增加的RR分别为1.62(95%CI:1.30~2.01)和1.81(95%CI:1.50~2.19)。不同部位BMD预测骨折的准确性为0.682~0.776,而不同部位骨面积预测骨折的准确性为0.455~0.596。根据腰椎、全髋部、股骨颈以及股骨大转子的BMD,骨折组骨质疏松症的诊断率分别为46.2%、39.9%、40.7%和31.1%。结论腰椎和股骨大转子部位BMD是绝经后妇女椎体骨折最重要的预测因素,腰椎及股骨近端面积预测椎体骨折的作用较小。展开更多
文摘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积极应对是医药卫生面临的重要问题。骨质疏松及由此引发的骨折尤其值得关注。为了进一步规范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疗,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针对中国人群流行病学特点和发病机制,结合国内、外高质量的医学研究证据,制定并发布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版)》。本文将结合指南的要点、循证医学证据以及我国临床实践,专注于新版指南中关于“骨折风险分层及治疗选择”以及“抗骨质疏松症药物疗程”2个关键临床问题的解读。关于骨折风险,本指南中将其为分高骨折和极高骨折风险,取消了低、中风险分类,对极高骨折风险指标之一“近期发生骨折”,“近期”定义为“24个月”;鉴于FRAX模型低估中国患者骨折风险,提出临床需制定操作性强的骨折风险分层判定标准。关于药物治疗,对于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的患者,应充分评估,才能进入药物假期,且仍需定期随访;尽管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取消了特立帕肽致骨肉瘤的警示及24个月的疗程限制,但我国该药的使用说明书提示疗程依然为24个月。本次指南立足于国内外的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可为临床提供参考及研究方向。
文摘目的探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面积与绝经后妇女椎体骨折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980例绝经后妇女临床病例资料,486例(46~98岁)有椎体压缩性骨折为骨折组,494例(49~94岁)无椎体压缩性骨折为对照组。两组均记录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检测的腰椎和股骨近端BMD、骨面积数据;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椎体骨折发生、椎体骨折数目与各临床因素间关系;不同部位BMD及骨面积预测骨折的精确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使用χ2检验比较两组间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结果椎体骨折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绝经年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腰椎BMD、腰椎面积及近端股骨BM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腰椎BMD与是否发生椎体骨折及椎体骨折数关联性最高,其次为股骨大转子BMD。校正BMI后,腰椎BMD每下降1个标准差,发生椎体骨折与椎体骨折数增加的RR分别为2.76(95%CI:2.22~3.42)和2.59(95%CI:2.15~3.13);股骨大转子BMD每下降1个标准差,发生椎体骨折与椎体骨折数增加的RR分别为1.62(95%CI:1.30~2.01)和1.81(95%CI:1.50~2.19)。不同部位BMD预测骨折的准确性为0.682~0.776,而不同部位骨面积预测骨折的准确性为0.455~0.596。根据腰椎、全髋部、股骨颈以及股骨大转子的BMD,骨折组骨质疏松症的诊断率分别为46.2%、39.9%、40.7%和31.1%。结论腰椎和股骨大转子部位BMD是绝经后妇女椎体骨折最重要的预测因素,腰椎及股骨近端面积预测椎体骨折的作用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