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微环境免疫细胞调节肿瘤细胞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张烨晟 杨易静 +3 位作者 黄依雯 施珑玙 王曼媛 陈思思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30-838,共9页
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是肿瘤细胞生存的复杂细胞环境,内含多种类型的细胞和围绕肿瘤细胞的细胞外成分。免疫细胞是TME的关键组成部分,包括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髓系抑制性细胞(myel... 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是肿瘤细胞生存的复杂细胞环境,内含多种类型的细胞和围绕肿瘤细胞的细胞外成分。免疫细胞是TME的关键组成部分,包括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髓系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淋巴细胞、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 cells)及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等。值得关注的是,目前肿瘤耐药是化学治疗(化疗)、放射治疗(放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肿瘤治疗方法疗效受限并导致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耐药性的产生是肿瘤细胞与TME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如何克服TME所致肿瘤耐药被认为是肿瘤治疗的一大难点。近年来,随着对TME中免疫细胞研究的深入,免疫细胞调节肿瘤细胞耐药性的具体机制研究取得重大进展,而靶向相应免疫细胞、信号通路或细胞因子的治疗策略被证实能够有效减少肿瘤耐药并改善肿瘤治疗效果。该文就TME中TAMs、MDSCs、Tregs和NK细胞等在肿瘤耐药中发挥的作用及克服肿瘤耐药的靶向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讨论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umor-associated neutrophils,TANs)和免疫抑制性调节性B细胞(B regulatory cells,Bregs)与肿瘤耐药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克服肿瘤耐药和提高抗肿瘤治疗效果提供方向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微环境 耐药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髓系抑制性细胞 调节性T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下载PDF
基于质谱的单细胞多组学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2
作者 霍志远 周金萍 +2 位作者 马秀敏 周严 黄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27,共12页
近年来,随着质谱技术的飞速发展,单细胞质谱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质谱已被广泛用于检测细胞群代谢和蛋白组,单细胞质谱多组学技术结合微观生物学和尖端质谱分析,为在单细胞层面进行深入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进... 近年来,随着质谱技术的飞速发展,单细胞质谱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质谱已被广泛用于检测细胞群代谢和蛋白组,单细胞质谱多组学技术结合微观生物学和尖端质谱分析,为在单细胞层面进行深入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进一步阐明了细胞微观复杂性.特别是在生物医学应用中,单细胞质谱多组学有助于细胞图谱绘制、生命现象分子机制探究及精准医学的发展等.本文综合评述了近年来基于质谱的单细胞代谢、蛋白组及其整合组学技术研发中面临的挑战与突破,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 质谱技术 代谢组学 蛋白质组学 多组学分析
下载PDF
外泌体和circRNA_101093在抑制肺腺癌铁死亡敏感性中的重要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骁 徐云华 +16 位作者 马丽芳 余科科 牛永杰 徐鑫 石毅 郭素素 薛翔飞 王一琨 裘诗雨 崔江涛 王虹 田晓婷 缪雅悠 孟凡渝 乔永霞 于永春 王佳谊 《癌症》 CAS 2023年第2期63-89,共27页
背景与目的铁死亡是一种以铁依赖方式由脂质过氧化物过度积累引起的调节性细胞死亡,近年来发现铁死亡抵抗与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发生发展有关。细胞内抗氧化系统是抗铁死亡所必需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细胞外系统是否以及如何... 背景与目的铁死亡是一种以铁依赖方式由脂质过氧化物过度积累引起的调节性细胞死亡,近年来发现铁死亡抵抗与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发生发展有关。细胞内抗氧化系统是抗铁死亡所必需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细胞外系统是否以及如何使LUAD细胞对铁死亡失去敏感性。方法在本研究中,使用已建立的人肺成纤维细胞(MRC-5、WI38)、人肺腺癌细胞(H1650、PC9、H1975、H358、A549和H1299细胞系)、LUAD肿瘤及相匹配的癌旁正常组织、健康个体及LUAD患者的血浆,应用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方法分析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PCR,qPCR)法分析mRNA表达。通过测定细胞活力、细胞死亡和脂质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评估细胞对铁死亡的反应。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外泌体,用点击化学法配合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的定位。采用RNA pull down、RNA免疫沉淀(RNA immunoprecipitation,RIP)、光激活核糖核酸苷增强交联和免疫沉淀(photoactivatable ribonucleoside-enhanced crosslinking and immunoprecipitation,CAR-CLIP)等方法检测RNA和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用蛋白质组学方法来分析RNA调控蛋白,用代谢组学方法分析代谢物。细胞源性异种移植物(cell derived xenograft,CDX)模型、患者源性异种移植物(patient-derived xenograft,PDX)模型、细胞植入肺内LUAD小鼠模型和来自LUAD患者的血浆/组织标本被用于分子机制的验证。结果LUAD患者血浆外泌体特异地降低了脂质过氧化,使LUAD细胞对铁死亡敏感性下降。可能的机制是在LUAD中,外泌体circRNA_101093(cir93)中维持了细胞内cir93的升高,调节AA,一种对铁死亡相关的质膜过氧化增加至关重要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具体机制而言,cir93与脂肪酸结合蛋白3(acid-binding protein 3,FABP3)相互作用增加其表达,后者转运AA并促进其与牛磺酸的反应。因此,总体AA被降低,而N-花生四烯酰基牛磺酸(N-arachidonoyl taurine,NAT;AA和牛磺酸的产物)被诱导产生。值得注意的是,NAT在抑制AA合并到质膜中的作用也被揭示。在临床前的体内模型中,减少外泌体提高了以铁死亡为基础疗法的疗效。结论外泌体和cir93是抑制LUAD细胞铁死亡敏感性的关键,阻断外泌体可能有助于未来LUAD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circRNA_101093 铁死亡 敏感性 肺腺癌 脂质过氧化 多不饱和脂肪酸 牛磺酸 N-花生四烯酰基牛磺酸 RNA-蛋白质相互作用
下载PDF
黏附G蛋白偶联受体GPR110辅助诊断腺泡型和实体型肺腺癌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何超楠 余科科 +1 位作者 牛永杰 张叶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22-1327,1333,共7页
目的 探讨黏附G蛋白偶联受体GPR110的差异表达及其在肺腺癌腺泡型和实体型中的鉴别诊断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qRT-PCR和ELISA法测定GPR110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受试者ROC和曲线下面积(AUC)鉴别肺腺癌的腺泡型和实体型,分析GPR110的差... 目的 探讨黏附G蛋白偶联受体GPR110的差异表达及其在肺腺癌腺泡型和实体型中的鉴别诊断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qRT-PCR和ELISA法测定GPR110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受试者ROC和曲线下面积(AUC)鉴别肺腺癌的腺泡型和实体型,分析GPR110的差异表达在鉴别诊断两种病理亚型中的作用。结果 GPR110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且其在肺腺癌实体型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腺泡型。经ELISA法测得100对腺泡型肺腺癌及其癌旁组织的GPR110蛋白平均浓度分别为430.53、313.26 ng/L;53对肺腺癌实体型及其癌旁组织的GPR110蛋白平均浓度分别为716.56、368.46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时,ROC曲线通过GPR110蛋白区分肺腺癌腺泡型和实体型的灵敏度为77.36%,特异度为83.00%,最佳Cut-off值为582.27 ng/L,AUC为0.865(0.802~0.927)。结论 GPR110在肺腺癌腺泡型和实体型的鉴别诊断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有望成为新型鉴别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GPR110 病理亚型 生物学标志物
下载PDF
铁死亡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邓怡然 马丽芳 王佳谊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1920-1930,共11页
铁死亡是一种有别于自噬、凋亡、坏死和焦亡的新型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其特点是细胞内过多的铁离子蓄积,导致脂质过氧化反应,最终引发细胞膜破裂和细胞死亡。这种独特的细胞死亡模式受多种细胞内代谢事件包括氧化应激、铁代谢、线粒体... 铁死亡是一种有别于自噬、凋亡、坏死和焦亡的新型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其特点是细胞内过多的铁离子蓄积,导致脂质过氧化反应,最终引发细胞膜破裂和细胞死亡。这种独特的细胞死亡模式受多种细胞内代谢事件包括氧化应激、铁代谢、线粒体活动、氨基酸、脂质和糖的代谢等调节。近年来研究表明,铁死亡参与到肿瘤发生、发展等多个生物学过程当中,提示铁死亡在肿瘤诊断和治疗当中具有巨大的潜力。诱导铁死亡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同时增加肿瘤细胞对其他药物的治疗敏感性。该文系统总结了铁死亡相关的分子调控机制,以及它在肿瘤诊断和治疗当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铁离子 肿瘤诊断 治疗 调控机制
原文传递
液体活检在胸部恶性肿瘤诊疗应用的前景与挑战
6
作者 马丽芳 曾冰洁 +2 位作者 王先照 张骁 王佳谊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68-975,共8页
近年来,我国胸部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严重威胁到群众的健康问题。其中,对胸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早期筛查并干预是癌症预防的关键。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作为临床的“三早预防”有利于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液体活检兼... 近年来,我国胸部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严重威胁到群众的健康问题。其中,对胸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早期筛查并干预是癌症预防的关键。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作为临床的“三早预防”有利于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液体活检兼具非侵入性和实时反映肿瘤状态的特点,在临床诊疗中逐渐受到重视。循环肿瘤DNA(ctDNA)、循环肿瘤细胞(CTCs)和外泌体(exosomes)作为液体活检(liquid biopsy)的“三驾马车”,不仅在胸部恶性肿瘤诊断、监测和预后评估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本文就近年来液体活检在胸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进行详细阐述,为临床上胸部恶性肿瘤预防和诊疗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活检 循环肿瘤DNA 循环肿瘤细胞 肿瘤诊断 预后评估
原文传递
RNA m^(6)A修饰在肿瘤发展及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杨义然 王佳谊 马丽芳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1855-1863,共9页
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m^(6)A)是指在腺苷的N6位置发生的甲基化修饰,是真核mRNA中最常见的表观遗传修饰方式。m^(6)A甲基化的紊乱会导致基因转录和翻译过程异常,从而促进癌症的发生和发展。最近的研究表明,m^(6)A甲基化不... 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m^(6)A)是指在腺苷的N6位置发生的甲基化修饰,是真核mRNA中最常见的表观遗传修饰方式。m^(6)A甲基化的紊乱会导致基因转录和翻译过程异常,从而促进癌症的发生和发展。最近的研究表明,m^(6)A甲基化不仅可以影响肿瘤的细胞增殖和抑制信号网络,还能调节肿瘤免疫原性。该研究聚焦于探讨m^(6)A调节因子在调控肿瘤关键信号通路中的相关机制,并阐述了m^(6)A表观遗传修饰调节免疫检查点的表达方式。这将为理解m^(6)A表观遗传修饰在调节肿瘤免疫逃逸中的作用和机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此外,该文还强调了基于m^(6)A修饰的靶向联合免疫治疗策略的前景和发展方向,这有望提高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6)A甲基化 肿瘤发展 肿瘤免疫 免疫治疗
原文传递
基于质谱的肿瘤标志物筛选研究进展
8
作者 阿衣则克然木·依明 黄琳 钱昆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1793-1803,共11页
随质谱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肿瘤标志物研究领域的应用日益扩大。该文从样品预处理、质谱检测和临床应用这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质谱技术在核酸、蛋白质和代谢物层面筛选肿瘤标志物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不同质谱方法的优势与挑战。最后对... 随质谱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肿瘤标志物研究领域的应用日益扩大。该文从样品预处理、质谱检测和临床应用这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质谱技术在核酸、蛋白质和代谢物层面筛选肿瘤标志物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不同质谱方法的优势与挑战。最后对基于质谱技术的肿瘤标志物筛选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系统性展望,预期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谱技术 肿瘤 生物标志物
原文传递
基于质谱技术的肺癌代谢标志物筛选研究进展
9
作者 赵越薇 孟凡渝 黄琳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1874-1885,共12页
肺癌早期诊断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肺癌发生发展进程伴随机体代谢物变化,因此通过对体内代谢通路的全面检测,进而结合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代谢应答变化,可高效筛选肺癌相关代谢标志物,有助肺癌早期发现。近年来已开发多... 肺癌早期诊断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肺癌发生发展进程伴随机体代谢物变化,因此通过对体内代谢通路的全面检测,进而结合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代谢应答变化,可高效筛选肺癌相关代谢标志物,有助肺癌早期发现。近年来已开发多种代谢检测技术用于肺癌代谢标志物筛选,其中质谱技术在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分析速度、多指标平行检测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因此在癌症诊断、疾病监测和治疗等领域有重要地位。该文概述了质谱技术方法在肺癌临床诊疗应用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应用质谱方法学研究生物标志物的前景进行了系统性展望。通过对近期研究的深入了解,预期将进一步理解肺癌代谢特征,为肺癌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精准评估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代谢标志物筛选 质谱 诊断 预后
原文传递
液体活检对食管癌诊疗和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凌媛媛 于文俊 乔永霞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1896-1907,共12页
食管癌是一种全球性的恶性肿瘤,由于其进展迅速并缺乏早期发现和有效预后的生物标志物,造成了患者较高的死亡率和较差的预后情况。近些年来,在精准肿瘤诊疗的大背景下,液体活检作为一种新兴的非侵入性检测方法,在食管癌疾病进展中可以... 食管癌是一种全球性的恶性肿瘤,由于其进展迅速并缺乏早期发现和有效预后的生物标志物,造成了患者较高的死亡率和较差的预后情况。近些年来,在精准肿瘤诊疗的大背景下,液体活检作为一种新兴的非侵入性检测方法,在食管癌疾病进展中可以实现动态监测,逐渐在临床上引起关注。液体活检通过从体液中获取肿瘤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如循环肿瘤DNA、循环肿瘤细胞、外泌体内容物等,来评估肿瘤的存在、特征和预后等。对食管癌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预后评估有助于改善其临床结局,故该文将对液体活检在食管癌的诊疗和预后中的科学研究及临床应用现状进行详细阐述,并指出目前液体活检中存在的挑战及其未来发展方向,期望能为食管癌的早期和超早期诊断、疗效动态监测、预后评估、个体化精准治疗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液体活检 诊断 预后
原文传递
食管癌PD-1/PD-L1抑制剂的生物标志物:进展与挑战
11
作者 喻泊遥 刘智超 +3 位作者 潘杰 姜超 张龙 李志刚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 2022年第2期111-117,共7页
食管癌(EC)是上消化道常见的侵袭性肿瘤,约有70%的患者确诊时癌症已局部或远处转移,预后不佳。目前针对不可切除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一线疗法主要为根治性放化疗,大部分患者在1~2年内复发,生存率较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法的出现改善... 食管癌(EC)是上消化道常见的侵袭性肿瘤,约有70%的患者确诊时癌症已局部或远处转移,预后不佳。目前针对不可切除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一线疗法主要为根治性放化疗,大部分患者在1~2年内复发,生存率较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法的出现改善了这个局面,2022年版《食管癌治疗指南》首次将免疫检测点抑制剂与化疗联合作为食管癌晚期患者的一线治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是目前免疫疗法在临床试验中最常见的药物,在食管癌中都显示出比传统疗法更好的预后,但是用于筛选PD-1/PD-L1抑制剂获益人群的生物标志物仍是难题。目前通过批准适用于PD-1/PD-L1抑制剂的生物标志物有PD-L1表达,微卫星不稳定性以及肿瘤突变负荷,但以上生物标志物也不能完全保证患者一定获益,也会出现生物标志物未达到患者显著获益的情况。此外部分患者PD-1/PD-L1抑制剂治疗后会出现超进展疾病,导致病情恶化。因此目前需要改善现有的、发现更高预测效能的生物标志物来筛选人群,进一步提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食管癌中的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生物标志物 超进展疾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