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导致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小卒中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4
1
作者 龚洁芹 沈慧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19期38-39,共2页
目的 :探讨导致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小卒中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小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这100例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情况将... 目的 :探讨导致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小卒中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小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这100例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情况将其分成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n=50)和非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n=50)。对这两组患者患有基础疾病的情况、空腹血糖的水平、总胆固醇的水平、甘油三酯的水平、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纤维蛋白原的水平、脑梗死灶分布的情况和脑梗死区域血管狭窄的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从中找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非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患者相比,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患者糖尿病的发病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脂异常的发生率、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率、空腹血糖的水平、总胆固醇的水平、甘油三酯的水平、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和纤维蛋白原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患者相比,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患者中患有皮质下梗死、大脑前动脉供血区梗死和脑梗死区域血管狭窄的人数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患有皮质下梗死是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小卒中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4.369,95%CI为1.399-13.569,P=0.01)。结论 :导致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小卒中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其患有皮质下梗死。临床医生应对上述情况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小卒中 皮质下梗死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小卒中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
2
作者 龚洁芹 沈慧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6年第16期3048-3049,共2页
临床纳入收治的高血压小卒中患者90例,根据急性期神经功能是否恶化分为恶化组和稳定组各45例,观察两组血压变异性(BPV)、血压变异系数等情况。结果恶化组24h CV_(SBP)、24h CV_(DBP)、d CV_(SBP)、d CV_(DBP)的检测水平高于稳定组,差异... 临床纳入收治的高血压小卒中患者90例,根据急性期神经功能是否恶化分为恶化组和稳定组各45例,观察两组血压变异性(BPV)、血压变异系数等情况。结果恶化组24h CV_(SBP)、24h CV_(DBP)、d CV_(SBP)、d CV_(DBP)的检测水平高于稳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n CV_(DBP)、n CV_(SBP)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回归分析显示:24h CV_(SBP)和d CV_(SBP)为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小卒中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可能与血压变异性(BPV)有关,在卒中急性期和临床二级预防中应密切关注血压变异性(BPV)的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卒中 血压变异性 神经功能恶化 急性期
下载PDF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丁波 龚洁芹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2年第3期554-557,共4页
目的:探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收治的PSD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0),... 目的:探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收治的PSD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0),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安慰剂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因子水平、炎症介质水平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以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0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5.0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磷脂碱性蛋白(MBP)以及S100B蛋白(S-100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SQI、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可有效改善PSD患者的抑郁情绪、神经功能、炎症反应、睡眠质量及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 睡眠质量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以孤立性头痛为主要表现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附6例报告) 被引量:5
4
作者 龚洁芹 沈慧 李继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8-342,共5页
目的探讨以孤立性头痛为主要表现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住院的6例表现为孤立性头痛的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D... 目的探讨以孤立性头痛为主要表现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住院的6例表现为孤立性头痛的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D-二聚体水平、头颅CT及头颅对比增强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CE-MRV)。结果 6例患者均为青年,其中男性5例,女性1例,以急性起病的头痛为单一临床表现,头痛程度均为中重度,呈持续性进行性加重,部位以额颞部和枕部居多,性质多为胀痛或搏动性疼痛。6例患者中4例D-二聚体水平升高,2例正常。5例患者起病时头颅CT平扫可见横窦密度增高,入院后所有患者经头颅MRI+CEMRV检查证实为CVST,受累静脉窦多为横窦、乙状窦。经抗凝治疗后6例患者头痛均缓解,预后良好。结论以孤立性头痛为主要表现的CVST患者极为少见,因此,对初发的进行性加重的孤立性头痛患者需在临床上引起重视,即使D-二聚体检测正常,仍需尽早行头颅MRI+CE-MRV检查以明确诊断,避免漏诊、误诊,此类患者早期诊治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头痛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窦 磁共振成像 早期诊断
原文传递
养血清脑颗粒抗抑郁作用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8
5
作者 陈胜会 李春鹏 龚洁芹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2-204,共3页
目的研究养血清脑颗粒在小鼠体内的抗抑郁作用。方法分别观察养血清脑颗粒低剂量(4.3 mg/kg)、中剂量(8.6 mg/kg)和高剂量(17.2 mg/kg)对小鼠悬尾不动时间、小鼠游泳不动时间以及利血平致小鼠体温下降作用的影响。结果养血清脑颗粒可以... 目的研究养血清脑颗粒在小鼠体内的抗抑郁作用。方法分别观察养血清脑颗粒低剂量(4.3 mg/kg)、中剂量(8.6 mg/kg)和高剂量(17.2 mg/kg)对小鼠悬尾不动时间、小鼠游泳不动时间以及利血平致小鼠体温下降作用的影响。结果养血清脑颗粒可以剂量依赖性地降低小鼠悬尾不动时间和小鼠游泳不动时间,并拮抗利血平诱导的体温下降。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具有良好的抗抑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血清脑颗粒 抑郁 小鼠
下载PDF
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治疗前后磁共振成像变化 被引量:4
6
作者 尚海龙 沈海林 +7 位作者 杜红娣 房志伟 王莺 赵世伟 严玖龙 周振堰 李振凯 李继珍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5年第5期405-408,共4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治疗前后的磁共振成像(MRI)变化,提高MRI在该病中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腰椎穿刺确诊的6例自发低颅压综合征治疗前后头颅的MRI变化,包括:静脉窦横断面面积、硬脑膜最大厚度、垂体高度、小脑扁桃... 目的探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治疗前后的磁共振成像(MRI)变化,提高MRI在该病中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腰椎穿刺确诊的6例自发低颅压综合征治疗前后头颅的MRI变化,包括:静脉窦横断面面积、硬脑膜最大厚度、垂体高度、小脑扁桃体距枕骨大孔距离。结果患者通过治疗症状好转后复查MRI改变:静脉窦横断面面积缩小(6例)、硬脑膜变薄或消失(6例)、垂体肿胀后高度减低(3例)、小脑扁桃体位置增高(4例)。结论头颅MRI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诊断和随访中有重要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低颅压 磁共振成像 对比研究
下载PDF
超高龄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沈慧 龚洁芹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6年第16期3045-3046,共2页
临床纳入90例收治的超高龄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既往史、神经功能等,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根据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总结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根据一般资料情况发现,患者预后情况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 临床纳入90例收治的超高龄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既往史、神经功能等,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根据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总结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根据一般资料情况发现,患者预后情况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低密度脂蛋白偏高、既往卒中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有关(P<0.05)。将上述影响因素代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低密度脂蛋白偏高、既往卒中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均为影响超高龄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超高龄患者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视力下降、感觉障碍等,既往卒中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患者预后往往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因素 超高龄 后循环缺血 脑卒中
下载PDF
慢性疼痛与失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龚洁芹 陈胜会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14期141-142,共2页
疼痛是机体对损伤和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如果疼痛持续存在,程度为中到重度,在特定情况下不能缓解,可能伴有抑郁/焦虑等改变,则成为慢性疼痛[1]。失眠在慢性疼痛患者中发病率较高,但往往被临床忽视,... 疼痛是机体对损伤和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如果疼痛持续存在,程度为中到重度,在特定情况下不能缓解,可能伴有抑郁/焦虑等改变,则成为慢性疼痛[1]。失眠在慢性疼痛患者中发病率较高,但往往被临床忽视,导致失眠发展为慢性,久治不愈。因此,对慢性疼痛合并失眠的患者早诊早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慢性疼痛与失眠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疼痛 失眠
下载PDF
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沈慧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23期157-158,共2页
目的 :探讨使用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效果。方法 :将2015年3月至2017年9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收治的95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小剂量组(46例)和大剂量组(49例)。对所有患者均使用阿司匹林+... 目的 :探讨使用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效果。方法 :将2015年3月至2017年9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收治的95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小剂量组(46例)和大剂量组(49例)。对所有患者均使用阿司匹林+依达拉奉+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小剂量组患者瑞舒伐他汀的使用剂量为10 mg/次,大剂量组患者瑞舒伐他汀的使用剂量为20 mg/次。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制定的卒中量表(NIHSS)的评分、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结束1个月及治疗结束3个月时,大剂量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小剂量组患者(P<0.05)。大剂量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小剂量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大剂量的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且不会增加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剂量 脑梗死 瑞舒伐他汀
下载PDF
疑似帕金森综合征的甲亢性肌病一例
10
作者 龚洁芹 李继珍 沈慧 《国际神经精神科学杂志》 2013年第1期1-3,共3页
本例为一位75岁的老年男性患者因类似帕金森综合征的表现而就诊,但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进一步的甲状腺功能及相关抗体检测,最终诊断为慢性甲亢性肌病,予他巴唑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本例患者病史较长,多处就诊,临床表现类似... 本例为一位75岁的老年男性患者因类似帕金森综合征的表现而就诊,但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进一步的甲状腺功能及相关抗体检测,最终诊断为慢性甲亢性肌病,予他巴唑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本例患者病史较长,多处就诊,临床表现类似帕金森综合征,按帕金森治疗后疗效欠佳,但仔细查体后可发现甲亢表现,这类患者常常就诊于神经内科,临床上容易误诊,故对于此类患者需仔细询问病史及查体,排查有无其他全身疾病所致的肌病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综合征 甲亢性肌病
下载PDF
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沈慧 龚洁芹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18期37-38,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96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对比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同型... 目的:研究分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96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对比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并将检测的结果及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体检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患者中,存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者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体检者中存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人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诱发脑梗死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脑梗死 相关性 研究
下载PDF
焦虑状态伴抑郁症状合并睡眠障碍患者应用不同剂量米氮平联合百适可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2
作者 丁波 龚洁芹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0年第11期1877-1879,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米氮平联合百适可治疗虑状态伴抑郁症状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收治的焦虑状态伴抑郁症状合并睡眠障碍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米氮平联合百适可治疗虑状态伴抑郁症状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收治的焦虑状态伴抑郁症状合并睡眠障碍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口服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大剂量米氮平治疗,B组给予小剂量米氮平治疗。观察2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问卷评分表(PSQI)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HAMD评分、HAMA评分及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周、3周、8周后,2组患者HAMD评分、HAMA评分及PSQI评分均显著降低,且A组患者评分均低于B组患者(P<0.05);A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5%,显著低于B组32.5%(P<0.05)。结论:大剂量米氮平联合百适可治疗焦虑状态伴抑郁症状合并睡眠障碍患者临床疗效更为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睡眠情况,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状态 抑郁症状 睡眠障碍 米氮平 百适可
下载PDF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13
作者 李婷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7期113-114,共2页
探讨给予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2020年12月150例老年性脑梗死病患纳入到护理质量观察中,分组依据为护理方法,研究组纳入75例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护理干预前后神经功能... 探讨给予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2020年12月150例老年性脑梗死病患纳入到护理质量观察中,分组依据为护理方法,研究组纳入75例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护理干预前后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神经功能(NIHSS)评分比对照组低,认知功能(MMSE)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给予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并且强化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脑梗死 优质护理服务 认知功能 神经功能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治疗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
14
作者 栾艳慧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2期211-212,共2页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神经源性吞咽障碍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针对本医院中脑卒中伴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进行研究,从2018年5-2021年5月入院患者中抽取68例,为患者进行随机方式分组,均分每组34例,综合组应采取综合护理方法,一般...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神经源性吞咽障碍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针对本医院中脑卒中伴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进行研究,从2018年5-2021年5月入院患者中抽取68例,为患者进行随机方式分组,均分每组34例,综合组应采取综合护理方法,一般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评价对比指标: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综合组患者生活质量与一般组对比,有对比优势性(P<0.05),综合组吞咽功能改善有效率相比一般组更高(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疾病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综合护理 神经源性吞咽障碍 吞咽功能
下载PDF
肺部感染并化脓性脑膜炎致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伴脑出血一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祥 傅俊 +1 位作者 黄娴 倪殿涛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05-308,共4页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S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年龄多在20-40岁,约占所有卒中的0.5%-1%,而女性由于口服避孕药、妊娠期、产褥期等因素,其发病占所有CVST患者的78.3%。CVST临床表现缺乏特...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S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年龄多在20-40岁,约占所有卒中的0.5%-1%,而女性由于口服避孕药、妊娠期、产褥期等因素,其发病占所有CVST患者的78.3%。CVST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轻症患者可表现轻微头痛,重症患者可出现意识障碍、昏迷甚至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化脓性脑膜炎 肺部感染 脑出血 缺血性脑血管病 发病年龄 CVST 重症患者
原文传递
急性脑卒中合并感染患者在卒中单元和普通病房治疗的临床转归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胜会 刘慧慧 +2 位作者 李春鹏 龚洁芹 曹勇军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6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的分析收住卒中单元和神经内科普通病房急性脑卒中合并感染病例的治疗与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脑卒中后合并感染(肺部/尿路感染)患者165例,其中卒中单元组67例,普通病房组98例。分析两组感染特点及病原体检查结果。评价两组患者的... 目的分析收住卒中单元和神经内科普通病房急性脑卒中合并感染病例的治疗与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脑卒中后合并感染(肺部/尿路感染)患者165例,其中卒中单元组67例,普通病房组98例。分析两组感染特点及病原体检查结果。评价两组患者的转归:1主要转归为90 d病死率;2次要转归为第21天NIHSS评分和90d改良Rank(m R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住院天数和药占比。结果两组患者均以合并肺部感染为主,感染病原体均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卒中单元组90 d病死率明显低于普通病房组(P=0.009);第21天NIHSS评分和90 d m RS评分均显著优于普通病房组(均P=0.000)。卒中单元组营养不良发生率显著低于普通病房组(P=0.000)。卒中单元组住院天数和药占比均低于普通病房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相对于普通病房,卒中单元在减少住院天数和药品费用的前提下,能降低脑卒中住院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单元 脑卒中 普通病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