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参皂甙Rg3在体外对胃癌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吉 史桂英 +4 位作者 袁耀宗 乔敏敏 章永平 孙颖 胡梅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36-1340,共5页
目的研究人参皂甙Rg3在体外对低、中分化胃腺癌细胞株MKN-45和SGC-7901生长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MKN-45和SGC-7901细胞,加入不同终浓度(20、30、40、50μg/mL)的人参皂甙Rg3分别培养24、48h或24、48和72h,以不加药细胞... 目的研究人参皂甙Rg3在体外对低、中分化胃腺癌细胞株MKN-45和SGC-7901生长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MKN-45和SGC-7901细胞,加入不同终浓度(20、30、40、50μg/mL)的人参皂甙Rg3分别培养24、48h或24、48和72h,以不加药细胞作为阴性对照。MTT法检测MKN-45和SGC-7901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SGC-7901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仪分析SGC-7901细胞周期;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50μg/mL人参皂甙Rg3处理组SGC-7901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结果人参皂甙Rg3各处理组SGC-7901和MKN-45细胞生长抑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药物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上升(P<0.05)。与对照组比较,人参皂甙Rg3各处理组SGC-7901细胞凋亡率和G0/G1期细胞百分比均明显上升,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50μg/mL人参皂甙Rg3处理组SGC-7901细胞,可见典型的凋亡细胞结构。结论人参皂甙Rg3在体外对胃癌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呈现一定的时效和量效关系,其机制可能与诱导胃癌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甙RG3 胃癌细胞株 细胞凋亡 细胞生长 抑制
下载PDF
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对豚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彦 娄晓丽 +5 位作者 张岚 朱平 胡宝瑜 赵聪聪 郭晓奎 姜叙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1-395,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毒力钩端螺旋体对豚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探讨固有免疫在钩端螺旋体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三种不同毒力的钩体(致病性问号钩端螺旋体赖型有毒株Lai株、赖型无毒株IPAV株以及非致病性双曲钩端螺旋体Patoc...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毒力钩端螺旋体对豚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探讨固有免疫在钩端螺旋体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三种不同毒力的钩体(致病性问号钩端螺旋体赖型有毒株Lai株、赖型无毒株IPAV株以及非致病性双曲钩端螺旋体Patoc型PatocⅠ株)分别感染体外培养的豚鼠腹腔巨噬细胞,并分别于感染后0.5、1.5、3和6 h加入热灭活表皮葡萄球菌孵育30 min,通过计算巨噬细胞对灭活表皮葡萄球菌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检测钩体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感染后3 h透射电镜观察巨噬细胞对钩体的吞噬、降解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对钩体的吞噬和巨噬细胞细胞骨架的变化。结果3 h和6 h Lai株、IPAV株及PatocⅠ株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巨噬细胞对三种不同毒力的钩体均有吞噬作用,但有毒株Lai株可以抵抗巨噬细胞的杀伤和降解,而无毒株IPAV和非致病株PatocⅠ株则无此功能。结论致病性钩体可以抵抗巨噬细胞的杀伤和降解,逃避固有免疫反应的清除作用,有利其在机体内播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 腹腔巨噬细胞 吞噬 杀伤
下载PDF
涂片免疫组化法及流式细胞术观察性激素对子宫内膜脱落细胞PCNA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陈云燕 季芳 +2 位作者 刘晓瑷 史桂英 金毓翠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96-999,共4页
目的探索反映子宫内膜增殖状态的细胞学检测方法,评价其在激素替代治疗(HRT)时子宫内膜监测中的可行性。方法对象为正常月经周期妇女(增殖中晚期组10例,分泌中晚期组9例)、绝经期组妇女(13例)、绝经后短期序贯使用17-β雌二醇和安宫黄... 目的探索反映子宫内膜增殖状态的细胞学检测方法,评价其在激素替代治疗(HRT)时子宫内膜监测中的可行性。方法对象为正常月经周期妇女(增殖中晚期组10例,分泌中晚期组9例)、绝经期组妇女(13例)、绝经后短期序贯使用17-β雌二醇和安宫黄体酮妇女(HRT组10例)。内膜吸管获取宫腔收集液制成细胞悬液,经流式细胞术(FCM)测定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以及制成涂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PCNA。比较两种方法所反映的性激素对子宫内膜PCNA的影响与传统的内膜组织免疫组化法所反映的性激素对子宫内膜PCNA的影响是否一致。结果三种方法显示一致的变化趋势:月经周期增殖中晚期组PCNA指数高于月经周期分泌中晚期组及绝经期组(P<0.01);月经周期分泌中晚期组PCNA指数最低,与绝经期组接近(P>0.05);HRT组PCNA指数介于绝经期组和月经周期增殖中晚期组之间。结论经内膜吸管获取宫腔收集液,用涂片免疫组化法及FCM测定子宫内膜脱落细胞的PCNA,均可反映性激素对子宫内膜增殖状态的影响,在HRT时子宫内膜监测中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替代疗法 子宫内膜 增殖细胞核抗原 涂片法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细胞特异性的非病毒载体增强BMP-2在成纤维细胞中表达
4
作者 王茸影 邹嫣琼 +1 位作者 朱振安 易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66-469,共4页
目的构建含有胶原蛋白1A2启动子和增强子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DFs)特异的非病毒骨形成蛋白-2(BMP-2)表达载体pcDNA3-CEP-BMP-2,验证其是否增强BMP-2特异性在HDFs表达并增强成骨诱导作用,从而探索非病毒载体介导正常细胞的基因修饰用于... 目的构建含有胶原蛋白1A2启动子和增强子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DFs)特异的非病毒骨形成蛋白-2(BMP-2)表达载体pcDNA3-CEP-BMP-2,验证其是否增强BMP-2特异性在HDFs表达并增强成骨诱导作用,从而探索非病毒载体介导正常细胞的基因修饰用于骨修复的可能性。方法将胶原蛋白增强子、启动子及BMP-2基因导入pcDNA3质粒中,用脂质体法转入HDFs,将血管内皮细胞(VEC)作为对照,RT-PCR检测BMP-2基因在两种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并检测转染后HDFs体外成骨表型。结果转染pcDNA3-CEP-BMP-2在HDFs造成BMP-2表达高于pcDNA3-BMP-2,而在VEC的BMP-2表达不增高。转染了pcDNA3-CEP-BMP-2的HDFs骨钙素的分泌和矿化能力高于pcDNA3-BMP-2。结论胶原蛋白1A2启动子和增强子能特异性地增强BMP-2基因在HDFs中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特异 成纤维细胞 骨形成蛋白-2 胶原蛋白 启动子 增强子 基因治疗
下载PDF
地昔帕明对胶质瘤C6细胞增殖抑制的神经酰胺通路
5
作者 祁红 史桂英 +1 位作者 刘艳梅 陈红专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61-763,共3页
目的:研究神经酰胺通路在抗抑郁药地昔帕明抑制大鼠胶质瘤C6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MTT法测定C6细胞活力;AnnexinⅤ/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对细胞早期凋亡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地昔帕明(5~20 μmol·L-1)浓度依赖性抑制C... 目的:研究神经酰胺通路在抗抑郁药地昔帕明抑制大鼠胶质瘤C6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MTT法测定C6细胞活力;AnnexinⅤ/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对细胞早期凋亡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地昔帕明(5~20 μmol·L-1)浓度依赖性抑制C6细胞的增殖且与C2-神经酰胺具协同作用;10 μmol·L-1神经酰胺合成酶抑制剂烟曲霉毒素(FB1)预处理18 h可显著对抗地昔帕明对C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地昔帕明(20 μmol·L-1)可诱导C6细胞发生早期凋亡(13.1 %),而FB1(10 μmol·L-1)预处理对凋亡发生率无明显影响.结论:地昔帕明可通过增加神经酰胺从头合成抑制胶质瘤细胞C6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抑郁药 地昔帕明 神经酰胺类 细胞凋亡 神经胶质瘤 增殖
下载PDF
生物响应酸性磷酸酶浓度的载药聚电解质的体外控释分析
6
作者 姜磊 陈素芸 +2 位作者 杨晓玲 易静 李培勇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801-1807,共7页
研制一种可响应酸性磷酸酶浓度变化的聚电解质胶囊,(PAH/PSS—B.甘油磷酸酯)胶囊,在分析胶囊的理化性质的基础上对其阿霉素药物包封和体外控释行为进行研究。通过层层组装的方法,制备囊壁含有酸性磷酸酶底物β-甘油磷酸酯的空壳... 研制一种可响应酸性磷酸酶浓度变化的聚电解质胶囊,(PAH/PSS—B.甘油磷酸酯)胶囊,在分析胶囊的理化性质的基础上对其阿霉素药物包封和体外控释行为进行研究。通过层层组装的方法,制备囊壁含有酸性磷酸酶底物β-甘油磷酸酯的空壳胶囊和囊壁不合酸性磷酸酶底物的对照空壳胶囊;用电镜测定胶囊的大小和形态;用MTT方法分析胶囊的生物相容性。通过药物浓度梯度法进行胶囊的阿霉素药物包封并测定其包封率。将酸性磷酸酶标准品、分泌酸性磷酸酶的HepG2细胞株分别与载药阿霉素胶囊和载药阿霉素对照胶囊作用,观察阿霉素胶囊的药物控释情况和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空壳(PAH/PSS—β-甘油磷酸酯)胶囊粒径多在200~300nm之间,胶囊浓度≤250ug/mL时生物相容性良好,对阿霉素的包封率达68.12%;载药胶囊组和对照组分别与酸性磷酸酶标准品作用,至48h时分别释放出载药量的38%和15%,两者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载药胶囊组较载药对照组对HepG2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明显增加24hHepG2细胞凋亡相差7.59%(13.73 Vs6.14),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囊壁含有酸性磷酸酶底物的载药聚电解质胶囊,可在体外响应酸性磷酸酶浓度变化,具有药物控释性状,为临床上有酸性磷酸酶升高的良、恶性疾病的药物控释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其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磷酸酶 生物响应 控释
下载PDF
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对豚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抑制作用
7
作者 张彦 娄晓丽 +5 位作者 张岚 朱平 胡宝瑜 赵聪聪 郭晓奎 姜叙诚 《世界感染杂志》 2009年第4期262-262,共1页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毒力钩端螺旋体对豚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探讨固有免疫在钩端螺旋体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三种不同毒力的钩体(致病性问号钩端螺旋体赖型有毒株Lai株、赖型无毒株IPAV株以及非致病性双曲钩端螺旋体Pato...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毒力钩端螺旋体对豚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探讨固有免疫在钩端螺旋体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三种不同毒力的钩体(致病性问号钩端螺旋体赖型有毒株Lai株、赖型无毒株IPAV株以及非致病性双曲钩端螺旋体Patoc型Patoc Ⅰ株)分别感染体外培养的豚鼠腹腔巨噬细胞,并分别于感染后0.5、1.5、3和6h加入热灭活表皮葡萄球菌孵育30min,通过计算巨噬细胞对灭活表皮葡萄球菌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检测钩体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感染后3h透射电镜观察巨噬细胞对钧体的吞噬、降解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吞噬功能 致病性钩端螺旋体 鼠腹腔巨噬细胞 抑制作用 豚鼠 表皮葡萄球菌 问号钩端螺旋体 透射电镜观察
下载PDF
大黄素增强砷剂对食道癌细胞的促凋亡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陈玉英 杨洁 +2 位作者 胡庆沈 郭强苏 易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227-1232,共6页
目的在体外培养的食道癌细胞株和食道癌细胞的体内移植瘤动物模型上,考察天然物质大黄素通过提高活性氧水平增强砷剂(As2O3)诱导凋亡的作用,同时探讨大黄素造成的氧化还原状态改变对凋亡与抗凋亡信号转导机制的影响。方法在食道癌细胞... 目的在体外培养的食道癌细胞株和食道癌细胞的体内移植瘤动物模型上,考察天然物质大黄素通过提高活性氧水平增强砷剂(As2O3)诱导凋亡的作用,同时探讨大黄素造成的氧化还原状态改变对凋亡与抗凋亡信号转导机制的影响。方法在食道癌细胞株上联合应用大黄素与As2O3,检测细胞凋亡率、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生存相关转录因子NF-κB活性及下游抗凋亡蛋白survivin表达;在食道癌移植瘤动物模型上应用不同剂量大黄素与As2O3腹腔注射化疗,化疗后检测瘤体质量,瘤组织切片上检测凋亡、NF-κB入核和下游抗凋亡蛋白survivin表达。结果大黄素增强As2O3诱导的凋亡,促进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抑制NF-κB促转录活性;大黄素与As2O3合用增强裸鼠移植瘤凋亡,抑制NF-κB入核,并下调survivin表达。结论大黄素能够促进体内外食道癌细胞的凋亡,机制涉及增强促凋亡信号转导和抑制抗凋亡信号转导,提示了大黄素的作用机制和应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三氧化二砷 凋亡 核因子-ΚB 体内
下载PDF
β-羟基异戊酰紫草素对前列腺癌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昕 牛昕 +1 位作者 周文 易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27-530,共4页
目的研究β-羟基异戊酰紫草素(β-HIVS)对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的体外生长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β-HIVS对PC-3和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株HSF的细胞生长抑制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检测给药后细胞中低氧诱导因子-... 目的研究β-羟基异戊酰紫草素(β-HIVS)对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的体外生长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β-HIVS对PC-3和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株HSF的细胞生长抑制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检测给药后细胞中低氧诱导因子-1(HIF-1)和核因子κB(NF-κB)的转录活性;RT-PCR检测HIF-1下游靶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Westernblotting检测β-HIVS作用后HIF-1α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β-HIVS对PC-3的细胞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而对HSF的细胞生长无明显影响(P>0.05)。给药后PC-3细胞中NF-κB转录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而HIF-1转录活性受抑(P<0.05),其下游靶基因VEGF表达下调,且细胞中HIF-1α蛋白累积减少。结论β-HIVS对PC-3的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β-HIVS减少低氧条件下PC-3中HIF-1α蛋白水平,抑制其转录活性,使下游促细胞生长靶基因VEGF表达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羟基异戊酰紫草素 前列腺癌 低氧诱导因子-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钩端螺旋体在不同宿主巨噬细胞内存活能力的比较
10
作者 罗云蔓 黄莉莉 +6 位作者 刘伯玉 张 彦 胡宝瑜 朱 平 郭晓奎 何 平 姜叙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69-874,共6页
目的通过比较钩端螺旋体(钩体)在人和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内的存活情况,探讨固有免疫在钩端螺旋体病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钩体秋季血清群强毒株56606v株及其经体外多次传代的弱毒株56606 a株在体外分别感染经佛波酯(PMA)诱导分化的人... 目的通过比较钩端螺旋体(钩体)在人和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内的存活情况,探讨固有免疫在钩端螺旋体病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钩体秋季血清群强毒株56606v株及其经体外多次传代的弱毒株56606 a株在体外分别感染经佛波酯(PMA)诱导分化的人单核细胞系THP-1和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 264.7。感染后2、24、72 h,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并计算两种细胞的含菌细胞百分数;感染后2、12、24、48和72 h,采用Real-Tim e PCR技术定量检测可间接反映细胞内钩体存活数量的钩体16S rRNA的表达。结果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两种细胞的含菌细胞百分数逐渐降低;Real-Tim e PCR检测结果显示: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两种细胞内钩体16S rRNA的表达逐渐下调,细胞内钩体的存活数量逐渐减少。结论钩体在人和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内均不能存活和繁殖,提示致病性钩体通过抗巨噬细胞的杀灭降解而在胞内的存活和繁殖可能不是钩体感染人类宿主的主要致病途径,其发病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 巨噬细胞 活性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急性炎症状态下2型糖尿病大鼠的反应能力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韩亭亭 苏布德格日乐 +2 位作者 胡耀敏 黄融 易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大鼠和正常大鼠在急性炎症状态下的反应能力差异和血糖变化情况。方法以2型糖尿病GK大鼠和Wistar大鼠(正常对照)作为实验对象,按5 mg/kg内毒素(LPS)腹腔注射构建大鼠脓毒症的危重病模型。观察LPS注射前后两种大鼠的一...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大鼠和正常大鼠在急性炎症状态下的反应能力差异和血糖变化情况。方法以2型糖尿病GK大鼠和Wistar大鼠(正常对照)作为实验对象,按5 mg/kg内毒素(LPS)腹腔注射构建大鼠脓毒症的危重病模型。观察LPS注射前后两种大鼠的一般情况,测定血清中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6(IL-6)和抗炎因子白介素10(IL-10)的质量浓度,监测血糖的波动情况。结果注射LPS后,Wistar大鼠的一般情况差,出现活动减少、嗜睡、竖毛怕冷、严重腹泻等症状;而GK大鼠一般状况良好,未出现上述表现。LPS注射前,GK大鼠血糖浓度显著高于Wistar大鼠;注射LPS后,两种大鼠血糖浓度均显著升高,GK大鼠血糖波动幅度小于Wistar大鼠,两种大鼠的峰值血糖浓度无明显差异。LPS注射前,GK大鼠血清中TNF-α和IL-6的质量浓度显著高于Wistar大鼠(P<0.01);LPS注射后,两种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IL-6和IL-10的质量浓度均较LPS注射前显著升高(P<0.01),且Wistar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和IL-10的质量浓度明显高于GK大鼠(P<0.01)。结论与正常大鼠比较,2型糖尿病大鼠对于急性炎症刺激的耐受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脓毒症 急性炎症 血糖 细胞因子
下载PDF
RIG-Ⅰ与干扰素信号通路的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岳平 肖家祁 +1 位作者 邹嫣琼 王铸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210-1214,共5页
目的研究干扰素(IFNs)对维甲酸诱导Ⅰ型基因(RIG-Ⅰ)的调控作用,同时探讨RIG-Ⅰ对IFNs生物学效应的介导作用。方法Northern杂交和半定量RT-PCR检测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s)、在IFNs作用前后RIG-Ⅰ基因的表达。MTT比色法和细胞病变抑制... 目的研究干扰素(IFNs)对维甲酸诱导Ⅰ型基因(RIG-Ⅰ)的调控作用,同时探讨RIG-Ⅰ对IFNs生物学效应的介导作用。方法Northern杂交和半定量RT-PCR检测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s)、在IFNs作用前后RIG-Ⅰ基因的表达。MTT比色法和细胞病变抑制法比较野生型和RIG-基因剔除(RIG-Ⅰ-/-)小鼠的MEFs在IFNs作用前后的生长情况和抗病毒活性。结果IFN-γ、IFN-β均能上调小鼠MEFs中RIG-Ⅰ的表达;100 U/mL IFN-γ处理后,野生型小鼠MEFs的生长抑制较RIG-Ⅰ-/-小鼠的MEFs明显;RIG-Ⅰ缺失后,IFN-β对细胞病毒感染的保护作用较野生型明显减弱。结论RIG-Ⅰ是一新发现的介导干扰素细胞效应的基因,它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的产生参与干扰素介导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诱导Ⅰ型基因 干扰素 炎症反应
下载PDF
苯丙酸诺龙对安静及运动大鼠主动脉超微结构的影响
13
作者 吴平平 杨文君 +4 位作者 朱平 孙孟炜 钱风雷 陆爱云 陈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19-821,826,共4页
目的观察苯丙酸诺龙(NP)对安静和运动状态大鼠主动脉超微结构的影响,探索该药心血管副作用的可能影响环节。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安静用药组、运动对照组和运动用药组。用药组大鼠每3天臀大肌注射NP 10mg/kg,给药(实... 目的观察苯丙酸诺龙(NP)对安静和运动状态大鼠主动脉超微结构的影响,探索该药心血管副作用的可能影响环节。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安静用药组、运动对照组和运动用药组。用药组大鼠每3天臀大肌注射NP 10mg/kg,给药(实验)时间共8周。实验期间运动组进行平板运动,每周运动训练5 d。实验结束时麻醉鼠取主动脉,2%戊二醛固定、树脂包埋和制作超薄切片后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安静对照组主动脉超微结构正常;安静用药组主动脉内皮细胞线粒体肿胀、空泡变甚至溶解,内皮连接断裂,内皮下间隙增大,内弹力膜分叉断裂,出现合成型平滑肌细胞;运动对照组内皮细胞形态基本完整,部分内弹力膜断裂;运动用药组内皮细胞破裂、溶解,内皮下间隙明显增宽,内弹力膜溶解,平滑肌细胞内出现自噬体和髓鞘样小体。结论NP可引起主动脉内皮细胞的损伤以及平滑肌细胞向合成型转化,NP给药同时进行运动可加重血管壁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酸诺龙 运动 主动脉 内皮细胞 平滑肌细胞 超微结构
下载PDF
急性疲劳运动对大鼠心血管超微结构及血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钟梅芳 张宁 +3 位作者 郑嘉毅 陈新宇 贺仕佳 陈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43-1347,共5页
目的观察急性疲劳运动对大鼠心血管超微结构及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24只雄性Wistar-Kyoto大鼠接受适应性训练5d后,分为安静对照组(不运动)、适应训练组(维持适应性训练的运动量,连续运动5d)和急性疲劳运动组(疲劳运动5d,直至出现明显拒... 目的观察急性疲劳运动对大鼠心血管超微结构及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24只雄性Wistar-Kyoto大鼠接受适应性训练5d后,分为安静对照组(不运动)、适应训练组(维持适应性训练的运动量,连续运动5d)和急性疲劳运动组(疲劳运动5d,直至出现明显拒跑),每组8只。运动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主动脉收缩与舒张功能;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主动脉和心肌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安静对照组和适应训练组比较,急性疲劳运动组大鼠主动脉对高钾溶液诱导的血管收缩反应无明显变化,对苯肾上腺素引起的收缩反应显著减弱(P<0.01);对乙酰胆碱诱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明显增强(P<0.01),给予一氧化氮合酶阻断剂干预后血管舒张反应完全被抑制。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急性疲劳运动组大鼠主动脉内膜内皮细胞损伤,内弹力膜断裂,平滑肌细胞层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心肌纤维收缩带形成,线粒体变性。结论疲劳运动可导致心肌线粒体及血管内膜损伤;血管收缩减弱,舒张呈增强趋势,可能是过度运动后发生低血压及猝死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运动 血管功能 心肌 超微结构 大鼠
下载PDF
氧化应激对p53翻译后修饰影响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孙祖俊 易静 王毓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77-1382,共6页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是调控蛋白质功能及影响细胞行为的重要方式,而氧化应激直接影响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p53的翻译后修饰极为丰富,在细胞应激条件下p53的多种翻译后修饰被快速调节,从而激活一系列下游靶基因,使p53呈现功能的多样性。文...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是调控蛋白质功能及影响细胞行为的重要方式,而氧化应激直接影响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p53的翻译后修饰极为丰富,在细胞应激条件下p53的多种翻译后修饰被快速调节,从而激活一系列下游靶基因,使p53呈现功能的多样性。文章着重阐述氧化应激对p53磷酸化、泛素化、SUMO化、乙酰化和甲基化等不同翻译后修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 P53 翻译后修饰
下载PDF
高脂对兔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含量及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胡剑麟 陈斌 +4 位作者 王益鑫 黄翼然 殷晓璐 许雁萍 易静 《中国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6-30,共5页
目的观察高脂诱导血管性ED家兔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SMC)含量变化以及海绵体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情况。方法8只性成熟雄性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两组,每组各4只。对照组喂以正常饮食,模型组采用高脂、高胆固醇饮食结合球... 目的观察高脂诱导血管性ED家兔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SMC)含量变化以及海绵体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情况。方法8只性成熟雄性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两组,每组各4只。对照组喂以正常饮食,模型组采用高脂、高胆固醇饮食结合球囊导管扩张双侧髂内动脉法建立血管性ED模型。第8周时切取阴茎海绵体组织,HE及特殊染色处理后在光镜、透射电镜下观察,计算机辅助彩色图像分析平滑肌及胶原构成百分比。RT-PCR法研究Caspase-3 mRNA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Caspase-3活性。结果计算机分析表明模型组海绵体SMC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22.66±10.97)%vs(46.72±7.30)%,P<0.01。光镜和电镜下所见两组阴茎海绵体组织的超微结构呈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模型组白膜结构改变,海绵体SMC明显减少,胶原成分增多。内皮细胞及SMC内存在脂质囊泡,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出现损伤,SMC凋亡小体明显增多。模型组的Caspase-3 mRNA表达和活性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mRNA:(0.77±0.01)vs(0.68±0.01),P<0.01;活性值:(0.04±0.00)vs(0.02±0.00),P<0.05。结论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可严重影响阴茎海绵体组织结构,主要表现为海绵体组织中SMC成分减少、胶原增加,使阴茎海绵体发生纤维化,这可能是高脂导致ED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勃起功能障碍 阴茎/超微结构
原文传递
实验性高脂兔体外培养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斌 胡剑麟 +4 位作者 童菊芳 易静 许雁萍 王益鑫 黄翼然 《中国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9期19-24,共6页
目的观察高脂诱导的血管性ED家兔阴茎海绵体平滑肌(Corpus Cavernosum Smooth Muscle,CCSM)细胞形态、结构变化及高脂对CCSM细胞凋亡、增殖的影响。方法雄性新西兰家兔1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只。模型组为采用经高脂、高... 目的观察高脂诱导的血管性ED家兔阴茎海绵体平滑肌(Corpus Cavernosum Smooth Muscle,CCSM)细胞形态、结构变化及高脂对CCSM细胞凋亡、增殖的影响。方法雄性新西兰家兔1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只。模型组为采用经高脂、高胆固醇饮食结合球囊导管扩张双侧髂内动脉建立、鉴定的血管性ED模型;对照组喂以正常饮食。8周后切取阴茎CCSM组织观察并做体外细胞培养。经处理后分别在光镜、透射电镜下观察,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MTT比色法观察细胞增殖活性,RT-PCR法研究Caspase-3 mRNA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Caspase-3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光镜和电镜下CCSM细胞内含较多脂质囊泡,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出现损伤,凋亡小体明显增多。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模型组CCSM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1.44±0.20%Vs5.96±1.60%,P<0.01)。MTT比色法显示高脂对CCSM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模型组与对照组A值分别为:0.52±0.08Vs1.42±0.04,P<0.01)。模型组的Caspase-3 mRNA表达和活性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74±0.00Vs0.65±0.00,P<0.01;活性值0.03±0.00Vs0.01±0.00,P<0.05)。结论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可严重影响CCSM结构,促进CCSM细胞凋亡并抑制其增殖。CCSM细胞凋亡/增生的失衡可能是高脂导致ED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勃起功能障碍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