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燃烧合成法制备多相内生复合材料NiAl/Cr(Mo)-TiC 被引量:2
1
作者 姜东涛 郭建亭 林栋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1006-1009,1013,共5页
在热力学平衡分析的基础上 ,利用多种元素粉末燃烧合成了复杂多相内生复合材料 Ni Al/Cr( Mo) - Ti C,X-射线衍射结果证实 ,合成产物与热力学预测结果相符 .根据热力学基本原理 ,考察了燃烧反应的绝热温度 Tad和瞬时液相量γ.发现 ,随着... 在热力学平衡分析的基础上 ,利用多种元素粉末燃烧合成了复杂多相内生复合材料 Ni Al/Cr( Mo) - Ti C,X-射线衍射结果证实 ,合成产物与热力学预测结果相符 .根据热力学基本原理 ,考察了燃烧反应的绝热温度 Tad和瞬时液相量γ.发现 ,随着 Ti C含量的增加反应体系的 Tad和γ提高 ,Ti C含量和瞬时液相量对产物致密度的影响是相辅相成的 .这一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屈服强度 ,大大高于其他 N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间化合物 燃烧合成 内生复合材料 碳化钛
下载PDF
金属间化合物大晶粒超塑性行为 被引量:3
2
作者 胡静 林栋樑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4,共4页
在所研究的Fe3Al、Fe3Si、FeAl、Ni3Al、NiAl和TiAl等金属间化合物中均发现大晶粒超塑性。研究发现,超塑性变形过程中最大流变应力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初始应变速率增大而增大;超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应变速率敏感因子不是一项重要指标。激... 在所研究的Fe3Al、Fe3Si、FeAl、Ni3Al、NiAl和TiAl等金属间化合物中均发现大晶粒超塑性。研究发现,超塑性变形过程中最大流变应力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初始应变速率增大而增大;超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应变速率敏感因子不是一项重要指标。激活能的分析表明,不同种类金属间化合物大晶粒超塑性变形的控制速率可能不同。金相分析表明,超塑性变形过程中原始大晶粒逐步细化,最终获得明显细化的显微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间化合物 大晶粒超塑性 温度 应变速率 晶粒细化
下载PDF
大晶粒Ni-42Al合金超塑变形中组织演变EBSD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胡静 林栋樑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1-95,共5页
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研究大晶粒Ni-42Al合金在1075℃、初始应变速率为1×10^-3s^-1条件下超塑变形中的组织演变。研究表明,变形前以大角度晶界为主,小角度晶界比例极低。在超塑变形中,持续有取向差5°以下的小角度... 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研究大晶粒Ni-42Al合金在1075℃、初始应变速率为1×10^-3s^-1条件下超塑变形中的组织演变。研究表明,变形前以大角度晶界为主,小角度晶界比例极低。在超塑变形中,持续有取向差5°以下的小角度晶界产生。随变形量的增大,新形成的小角度晶界取向差增加,转变为取向差较大的6°~15°小角度晶界,进而转变为15°以上的大角度晶界。小角度晶界的产生速率与小角度晶界转变为较大角度晶界的速率趋向一动态平衡。小角度晶界向较大角度晶界不断转变的结果使大角度晶界数量不断增加,最终导致晶粒显著细化。超塑变形使NiAl合金重合位置点阵(CSL)特征晶界发生改变,获得了有利于改善其室温塑性的CSL特征晶界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 NIAL 金属间化合物 大晶粒
下载PDF
大晶粒单相Ni-48Al金属间化合物超塑性变形过程中的组织演化 被引量:2
4
作者 胡静 林栋梁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89-493,共5页
原始平均晶粒尺寸约为200μm的单相Ni-48Al金属间化合物在温度为1025—1100℃、应变速率为1.25×10^(-4)—2.00~10^(-3)s^(-1)范围内呈现超塑性。在1100℃、应变速率为1.125×10^(-3)s^(-1)时,最大延伸率可达188.2%。金相分析... 原始平均晶粒尺寸约为200μm的单相Ni-48Al金属间化合物在温度为1025—1100℃、应变速率为1.25×10^(-4)—2.00~10^(-3)s^(-1)范围内呈现超塑性。在1100℃、应变速率为1.125×10^(-3)s^(-1)时,最大延伸率可达188.2%。金相分析表明,超塑性变形过程中晶粒明显细化;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EBSD)和透射电子显微术(TEM)观察表明,超塑变形过程中形成了大量亚晶界网络,且随变形量增大,亚晶界及小角晶界比例不断增加。亚晶界由位错墙和位错网络构成,不稳定的亚晶界在超塑性变形过程中不断吸收晶内滑移和攀移位错,亚晶界位错密度不断增加,取向差不断增大。伴随亚晶界的滑移和迁移及亚晶的转动,部分亚晶界转变为小角度晶界,并进而转变为大角度晶界,即在超塑性变形过程中发生了连续动态回复与再结晶(CDR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48Al 金属间化合物 大晶粒 超塑性 连续动态回复与再结晶
下载PDF
金属间化合物大晶粒超塑性 被引量:1
5
作者 胡静 林栋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821-1825,共5页
在所研究的Fe3Al,Fe3Si,FeAl,Ni3Al,NiAl和TiAl等金属间化合物中均发现大晶粒超塑性.金相分析表明,超塑性变形过程中晶粒明显细化;透射电子显微学(TEM)和位向成像显微学(OIM)分析表明,超塑性变形过程中大量亚晶形成亚晶网络,且随变形量... 在所研究的Fe3Al,Fe3Si,FeAl,Ni3Al,NiAl和TiAl等金属间化合物中均发现大晶粒超塑性.金相分析表明,超塑性变形过程中晶粒明显细化;透射电子显微学(TEM)和位向成像显微学(OIM)分析表明,超塑性变形过程中大量亚晶形成亚晶网络,且随变形量增大,网络内小角度及大角度亚晶界密度不断增高,即发生连续动态回复与再结晶.高温塑性变形是通过位错的滑移和攀移进行的,而亚晶界的迁移、滑动和转动起到协调变形的作用,保持了材料在宏观上的超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间化合物 大晶粒超塑性 连续动态回复与再结晶
下载PDF
EBSD技术对大晶粒Ni-42Al合金超塑变形过程组织演变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胡静 林栋樑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2007年第4期278-281,共4页
采用EBSD分析技术研究1075℃、初始应变速率为1×10^-3S^-1试验条件下大晶粒Ni-42A1合金超塑变形过程中的组织演变。研究发现,变形前大晶粒Ni-42A1合金中小角度晶界比例极低,均以大角度晶界为主,且某几个特定角度的大角度晶界占... 采用EBSD分析技术研究1075℃、初始应变速率为1×10^-3S^-1试验条件下大晶粒Ni-42A1合金超塑变形过程中的组织演变。研究发现,变形前大晶粒Ni-42A1合金中小角度晶界比例极低,均以大角度晶界为主,且某几个特定角度的大角度晶界占有明显优势。在超塑变形过程中,持续有取向差5°以下的小角度晶界产生。随变形量的增大,新形成的小角度晶界取向差增加,转变为取向差较大的5~15°小角度晶界,进而转变为15°以上的大角度晶界。小角度晶界的产生速率与小角度晶界转变为较大角度晶界的速率趋向一动态平衡。小角度晶界向较大角度晶界不断转变的结果使大角度晶界数量不断增加,最终导致晶粒显著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SD NiA1 金属间化合物 大晶粒
原文传递
大晶粒Ni-45Al合金的超塑性 被引量:5
7
作者 蒋冬梅 林栋梁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7-50,共4页
研究了原始晶粒尺寸为270 μm的Ni-45Al单相合金的高温变形行为.结果表明,该合金在1000—1100℃温区,1×10-4-2.5×10-2s-1的应变速率范围内呈现超塑性变形;在1075℃应变速率为2.5×10-4s-1时,最大延伸率可达245%,相应的... 研究了原始晶粒尺寸为270 μm的Ni-45Al单相合金的高温变形行为.结果表明,该合金在1000—1100℃温区,1×10-4-2.5×10-2s-1的应变速率范围内呈现超塑性变形;在1075℃应变速率为2.5×10-4s-1时,最大延伸率可达245%,相应的应变速率敏感指数为0.3,表观激活能为320 kJ/mol.在超塑性变形过程中发生发生连续回复和再结晶,导致原始大晶粒组织经超塑性变形后的显著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45Al合金 大晶粒 超塑性 回复 再结晶
下载PDF
Cr-Si-Al薄膜微观结构及电阻率分析
8
作者 林泽伟 董显平 吴建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969-1973,共5页
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Cr-Si-Al电阻薄膜,以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镜研究薄膜在不同温度退火处理后微观结构的变化,并利用四探针法测量薄膜的电阻值.结果表明:薄膜在低于250°C热处理时均为非晶态;退火温度大于300°C时,薄膜中开... 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Cr-Si-Al电阻薄膜,以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镜研究薄膜在不同温度退火处理后微观结构的变化,并利用四探针法测量薄膜的电阻值.结果表明:薄膜在低于250°C热处理时均为非晶态;退火温度大于300°C时,薄膜中开始析出尺寸约10~15nm的Cr(Si,Al)2晶粒.其后,在退火温度为350~450°C时,析出的晶粒大小没有明显变化.当退火温度为600°C时,析出的晶粒大小及数量急剧增大,平均尺寸接近45nm.随着退火温度的上升,薄膜电阻率先上升、后下降;薄膜电性能变化与微观结构的关系可以用活化隧道理论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薄膜 晶化 微观结构 电性能
下载PDF
ReSi_(1.75)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9
作者 邱安宁 张澜庭 吴建生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891-4895,共5页
基于第一性原理全势线性缀加平面波方法和局域密度近似(LDA),对ReSi1.75的基态晶格属性进行了研究.结构优化的结果表明,ReSi1.75的基态平衡晶格常数比实验值小约0.6%.在LDA计算基础上,考虑局域的Re的d电子库仑作用,用LDA+U方法计算了ReS... 基于第一性原理全势线性缀加平面波方法和局域密度近似(LDA),对ReSi1.75的基态晶格属性进行了研究.结构优化的结果表明,ReSi1.75的基态平衡晶格常数比实验值小约0.6%.在LDA计算基础上,考虑局域的Re的d电子库仑作用,用LDA+U方法计算了ReSi1.75的电子结构,发现当Ueff=U-J=4.4eV时,能带结构呈半导体性质.具有0.12eV的间接能隙和0.36eV的直接能隙.有效质量计算结果表明,ReSi1.75晶体具有强烈的各向异性.ReSi1.75的态密度在费米能级附近变化剧烈,通过掺杂改变材料的费米能级位置,有望提高材料的热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i1.75 局域密度近似 自相互修正作用 电子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