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应用左旋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后症状和血脂改变 被引量:8
1
作者 盛正妍 顾鸣宇 +1 位作者 赵晋华 张黎铭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12-513,共2页
关键词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左旋甲状腺素 替代治疗 症状 血脂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邢岩 赵晋华 +1 位作者 张黎铭 车文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482-484,454,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改变,并对骨密度与其可能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对7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61例健康老年人进行正位腰椎及左股骨近端骨密度测定,并对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与年龄、病程...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改变,并对骨密度与其可能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对7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61例健康老年人进行正位腰椎及左股骨近端骨密度测定,并对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与年龄、病程、绝经年限、血糖、血脂等指标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糖尿病组中骨质疏松症为32例(45·7%),非糖尿病组中骨质疏松症为23例(37·7%);糖尿病组骨密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多因素相关性分析提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与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绝经年限以及总胆固醇呈负相关,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较健康老年人高,因此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定期进行骨密度测定,严格控制血糖等影响因素,对防治骨质疏松症,降低骨折危险性,提高生存质量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双能X线 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
下载PDF
^(18)F-FDG SPECT/CT诊断肺癌骨转移的价值:与全身骨显像比较 被引量:5
3
作者 邢岩 赵晋华 +1 位作者 汪太松 车文军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7年第3期213-216,共4页
目的:探讨^(18)F-FDG SPECT/CT肿瘤代谢显像在诊断肺癌骨转移方面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32例肺癌患者分别进行^(18)F-FDG SPECT/CT显像和^(99)Tc^m-MDP全身骨显像,间隔时间不超过2周。其他影像学和临床随访结果为确诊依据,比较两种... 目的:探讨^(18)F-FDG SPECT/CT肿瘤代谢显像在诊断肺癌骨转移方面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32例肺癌患者分别进行^(18)F-FDG SPECT/CT显像和^(99)Tc^m-MDP全身骨显像,间隔时间不超过2周。其他影像学和临床随访结果为确诊依据,比较两种方法诊断骨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结果:11个病人共48个病灶最终诊断为骨转移。^(18)F-FDG SPECT/CT诊断11个病人有骨转移,^(99)Tc^m- MDP全身骨显像诊断10个病人。按病灶分析,FDG和MDP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94%、71%、89%、92%、77%和83%、64%、79%、89%、53%。^(18)F-FDG SPECT/CT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优于^(99)Tc^m-MDP全身骨显像(P<0.05)。结论:^(18)F-FDG SPECT/CT显像在诊断肺癌骨转移方面的敏感性和准确性高于^(99)Tc^m-MDP全身骨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DG ^99Tc^m—MDP SPECT/CT 肺癌 骨转移
下载PDF
IgG4相关性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4
4
作者 马少飞 林军 +2 位作者 臧丽娟 赵凌舟 欧学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15-419,共5页
目的探讨IgG4相关性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IgG4-R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IgG4-RD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IgG、IgG4、CD138、Κappa轻链、Lamda轻链抗体在IgG4-RD中的... 目的探讨IgG4相关性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IgG4-R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IgG4-RD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IgG、IgG4、CD138、Κappa轻链、Lamda轻链抗体在IgG4-RD中的表达。结果10例IgG4-RD患者中90%为老年男性,主要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为席纹状纤维化伴致密淋巴浆细胞浸润,少数病例伴闭塞性静脉炎。免疫表型:IgG4+浆细胞数及IgG4+/IgG+浆细胞比率均升高(IgG4+浆细胞数>50个/HPF,IgG4+/IgG+浆细胞比率>40%)。结论IgG4-R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纤维炎症性改变为主,免疫组化检查发现IgG4+浆细胞数绝对值和相对值升高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G4相关性疾病 IGG4 病理诊断
下载PDF
GC-1500全自动γ计数器故障维修2例
5
作者 胡杰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1年第2期133-134,共2页
放射免疫分析由于其分析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用血量少、重复性好以及准确可靠等优点,成为一些基础科学临床医学进行实验诊断必不可少的设备。全自动五探头放射免疫γ计数器能满足生物化学、内分泌学、药理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微... 放射免疫分析由于其分析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用血量少、重复性好以及准确可靠等优点,成为一些基础科学临床医学进行实验诊断必不可少的设备。全自动五探头放射免疫γ计数器能满足生物化学、内分泌学、药理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临床医学等领域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计数器 故障维修 放射免疫分析 临床医学 分子生物学 实验诊断 基础科学 生物化学
下载PDF
^(18)F-脱氧葡萄糖双探头hPET/CT显像在原发性食管癌中的应用
6
作者 王剑云 宋康声 +2 位作者 车文军 彭寿行 张闻瑞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724-725,F005,共3页
目的 探讨18F 脱氧葡萄糖 (FDG)双探头hPET/CT显像在原发性食管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原发性食管癌患者行18F FDG双探头hPET/CT显像。同时与近期CT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双探头hPET/CT检测原发性食管癌的灵敏度... 目的 探讨18F 脱氧葡萄糖 (FDG)双探头hPET/CT显像在原发性食管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原发性食管癌患者行18F FDG双探头hPET/CT显像。同时与近期CT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双探头hPET/CT检测原发性食管癌的灵敏度为 93.3% (2 8/ 30例 )。 2 0例手术患者中 ,食管局部淋巴结转移 14例 ,双探头hPET/CT检出 10例 ,其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 71.4 %、10 0 .0 %和 80 .0 % ,CT检出 4例。双探头hPET/CT检出远处转移 10例 ,CT仅检出 5例。结论 18F FDG双探头hPET/CT诊断原发性食管癌较灵敏 ,在检测食管局部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方面可能优于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葡萄糖 CT 原发性食管癌 双探头hPET/CT 诊断
下载PDF
^18F-FDGPET/CT对肾脏肿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4
7
作者 宋建华 赵晋华 +1 位作者 陈香 邢岩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84-187,共4页
目的探讨^18F—FDGPET/CT对肾脏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经^18F—FDGPET/CT诊断为肾脏肿瘤且病理或临床综合诊断明确的79例患者资料,其中男52例,女27例,平均年龄(57.3±14.1)岁。PET/CT诊断根据肾脏轮廓... 目的探讨^18F—FDGPET/CT对肾脏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经^18F—FDGPET/CT诊断为肾脏肿瘤且病理或临床综合诊断明确的79例患者资料,其中男52例,女27例,平均年龄(57.3±14.1)岁。PET/CT诊断根据肾脏轮廓改变、病灶密度异常及FDG摄取程度做出。计算^18F—FDGPET/CT诊断肾脏肿瘤的效能指标。结果79例中恶性肿瘤70例(包括肾细胞癌40例、肾盂癌5例,淋巴瘤8例,转移瘤16例,肾筋膜囊脂肪肉瘤1例);良性肿瘤9例(包括血管平滑肌脂肪瘤7例,肾嗜酸细胞腺瘤1例,后肾腺瘤1例;不含小脂滴样错构瘤病例)。^18F—FDGPET/CT对病灶检出率达97.5%(77/79),对肾脏良恶性病灶判断的灵敏度为92.9%(65/70),特异性为7/9,准确性为91.1%(72/79),阳性预测值为97.0%(65/67),阴性预测值为58.3%(7/12)。结论^18F—FDGPET/CT能够检出并判断大部分肾脏占位病变性质,对肾脏肿瘤患者进行全身检查并做出综合评价是^18F—FDGPET/CT的优势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原文传递
分子影像指导放疗计划及疗效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高永恒 林奈尔 +3 位作者 康飞 杨卫东 汪静 赵晋华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7-189,共13页
分子影像在肿瘤患者放疗过程中的监测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制定放疗计划并评估其治疗效果,而上述与治疗相关的应用所要求的可重复性及图像质量均高于诊断水平。具体要求包括:患者的合理准备、充分的技术培训、周密的显像流程、可靠的... 分子影像在肿瘤患者放疗过程中的监测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制定放疗计划并评估其治疗效果,而上述与治疗相关的应用所要求的可重复性及图像质量均高于诊断水平。具体要求包括:患者的合理准备、充分的技术培训、周密的显像流程、可靠的显像技术、可重复的软件算法和可靠的数据分析方法。准确确定肿瘤治疗范围是当前肿瘤放疗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分子影像最大价值在于帮助医师降低边界勾画时主观因素导致的误差,提高肿瘤靶区勾画与实际肿瘤边界的符合度。已经有多种基于分子影像的自动及半自动勾画靶区的方法可供使用,但其广泛应用仍需足够的证据支撑。虽然利用分子影像评估肿瘤异质性的生物适形放疗(剂量描画)正在研究当中,但要充分发掘其潜力还面临诸多挑战。分子影像作为一种预后评估的工具,在早期(治疗中)和晚期(治疗后)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正日益凸显。由于存在放疗引起的炎性反应等潜在干扰因素,所以对放疗反应的评估需要仔细的诠释。尽管分子影像的作用已经在放疗中得到了认可,但是距广泛及全面使用仍有一定距离,其原因主要是缺乏扎实的临床证据。同时,针对医师的培训指导也非常有限。18F—FDGPET/CT仍是在肿瘤放疗中应用的主要分子影像手段。其他分子影像方法(如细胞增殖显像等)正在逐步普及,但其广泛应用还受限于示踪剂的制备和医保报销制度等。随着分子影像技术在肿瘤放疗中运用的不断增加,应充分重视肿瘤放疗专业人员的培训,使其更深刻地理解可定量的分子影像方法在肿瘤放疗中的潜力及局限性。放射学及核医学领域的专家应该着重在量化及可重复性方面配合肿瘤放疗对影像的特殊要求。此外,应加强肿瘤放疗、核医学或放射学及内科治疗等多学科间的紧密合作,以便合理、安全地应用分子影像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CT 分子影像 定量影像 放射治疗 靶区确定 疗效评估
原文传递
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自杀基因显像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邢岩 赵晋华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06年第5期268-270,共3页
自杀基因治疗是将来自病毒或细菌的自杀基因转染肿瘤细胞、编码特定的酶类,使无毒性的前体药物转化为细胞毒性代谢产物,从而导致肿瘤细胞死亡。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探针可以显示自杀基因在体内的生物学特性,起到基因治疗的监测作用,其... 自杀基因治疗是将来自病毒或细菌的自杀基因转染肿瘤细胞、编码特定的酶类,使无毒性的前体药物转化为细胞毒性代谢产物,从而导致肿瘤细胞死亡。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探针可以显示自杀基因在体内的生物学特性,起到基因治疗的监测作用,其中研究最多的是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自杀基因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自杀 单纯疱疹病毒属胸苷激酶 放射性核素显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