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0年上海市宝山区小学生屈光不正和视力损伤的患病率调查 被引量:38
1
作者 诸晓枫 朱剑锋 +4 位作者 邹海东 陆丽娜 赵惠娟 李强强 何鲜桂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1-456,共6页
背景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青少年视力损伤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首要原因是未矫正的屈光不正,因此一定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对儿童屈光不正的矫正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尚缺乏上海市大规模儿童视力损伤和屈光不正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目... 背景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青少年视力损伤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首要原因是未矫正的屈光不正,因此一定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对儿童屈光不正的矫正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尚缺乏上海市大规模儿童视力损伤和屈光不正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目的 调查上海市6 ~12岁小学生视力损伤与屈光不正的患病情况.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设计,于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分层随机整群抽取上海市宝山区6所学校的4 686名小学生进行研究,眼部检查包括视力、外眼、眼前节、屈光间质、眼底和眼压检查,并记录睫状肌麻痹后电脑验光的结果和眼位.结果 实际受检学生4 594人,应答率为98.0%,接受睫状肌麻痹后验光者3 975人,占84.8%.双眼裸眼视力≤0.5者占14.4%(662/4 594),其中343人配戴眼镜,占51.8%.所有受检者中,任一眼裸眼视力≤0.5者1 031人,占22.4%.受检的视力损伤者中屈光不正占96.9%(999/1 031),弱视占3.6%(37/1 031).接受睫状肌麻痹后验光的小学生中,近视、远视和散光的患病率分别为31.1%、4.3%和33.0%.公办学校的小学生近视患病率高于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学校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6,P=0.0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女生与近视的发生及发展明显有关(年龄:OR=1.60,95% CI:1.53 ~ 1.68,P<0.01;女生:OR=1.33,95%CI:1.16~1.54,P<0.01). 结论 中国上海市小学生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是近视,应注意筛查并提高小学生屈光不正的矫正覆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儿童 视力 屈光不正 患病率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上海市曹杨新村街道60岁及以上人群结膜松弛症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36
2
作者 李青松 张兴儒 +6 位作者 邹海东 彭金娟 史才财 周欢明 张桂丽 项敏泓 李轶捷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93-798,共6页
目的探讨上海市曹杨新村街道≥60岁人群结膜松弛症的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以社区为基础的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08年9月至10月间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上海市曹杨新村街道抽取调查点5个,对其中≥60岁2225名老年人进行调查,... 目的探讨上海市曹杨新村街道≥60岁人群结膜松弛症的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以社区为基础的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08年9月至10月间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上海市曹杨新村街道抽取调查点5个,对其中≥60岁2225名老年人进行调查,询问病史,采用裂隙灯显微镜进行眼部检查,并确立结膜松弛症的诊断。正式调查前先进行预试验,并进行保证调查质量的重复性检验。应用SPSS 10.0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卡方检验完成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应调查2225人,实际调查2110人,受检率为94.85%,其中确诊为结膜松弛症930例(1762只眼),人群患病率占44.08%。随着年龄增大,结膜松弛症患病率逐渐增高(X^2=10.44,P〈0.01)。结膜松弛症I级556例943只眼占患眼53.52%,II级246例647只眼占患眼36.72%,III级120例162只眼占患眼9.19%,IV级8例10只眼占患眼0.57%。患眼组视物模糊、视疲劳、疼痛症状发生比例分别为43.02%、10.73%、9.02%,明显高于非患病组37.02%、6.79%、5.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5.44、20.54和19.74,P值均〈0.01)。松弛结膜堆积于下眼睑部位最多见于鼻侧和颞侧(944只眼,占患眼53.58%)。患病眼的下睑缘位置最多见为角膜缘上型(2589只眼,占61.35%),下睑缘张力分类多为内翻型、内倾型(分别占7.04%和6.63%)。患病眼泪河异常的比例(87.23%)明显高于非患病眼(24.49%)(X^2=1615.81,P〈0.01)。结论结膜松弛症是年龄相关性眼病,伴有明显的眼表损伤症状、体征和泪液异常。在社区人群中,结膜松弛症多为轻度的I级和II级,下睑缘的位置和张力是影响结膜松弛症患病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膜疾病 流行病学 患病率 数据收集 上海
原文传递
上海市杨浦区学龄前儿童弱视调查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冯彦清 童念庭 +11 位作者 王佳 邹聪 黄骁倩 陈潞 杨珺 陈佩媛 陈洁 蔡桂娣 刘明芳 李金娣 张志杰 吴星伟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287-289,共3页
目的对上海市杨浦区学龄前儿童进行弱视情况调查,并分析在新的诊断标准下学龄前儿童中弱视的患病率及分布情况。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抽取上海市杨浦区96所幼儿园3-6岁儿童13288名,进行视力、屈光状态检测。采用2011年新的弱视诊断标... 目的对上海市杨浦区学龄前儿童进行弱视情况调查,并分析在新的诊断标准下学龄前儿童中弱视的患病率及分布情况。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抽取上海市杨浦区96所幼儿园3-6岁儿童13288名,进行视力、屈光状态检测。采用2011年新的弱视诊断标准来评价学龄前儿童弱视患病率,采用卡方检验和趋势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该研究人群弱视的分布情况。结果按照2011年的弱视诊断标准,上海市杨浦区学龄前儿童弱视患病率为0.91%,显著低于按照1996年弱视诊断标准所计算出的63.52%的弱视患病率(MeNemar检验统计值为8320,P〈0.01)。在所有弱视患儿中,屈光不正性弱视占72.7%,屈光参差性弱视占14.5%.斜视性弱视占9.1%,形觉剥夺性弱视占3.6%。4-5岁年龄段学龄前儿童弱视患病率较高(X^2=27.52,P〈0.01),而不同性别间弱视患病率没有差异(X^2=0.41,P〉0.05)。结论上海市杨浦区学龄前儿童弱视的主要原因分别为屈光不正、屈光参差、斜视和形觉剥夺。新的诊断标准将年龄纳入了学龄前儿童的弱视诊断中,考虑到了幼儿视力发育规律在弱视诊断中的重要性,从而避免弱视诊断扩大化及过度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学龄前 弱视 横断面研究 小地区分析 数据收集
原文传递
上海市2013至2015年白内障摘除手术量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培 陆丽娜 +1 位作者 林森林 邹海东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80-585,共6页
目的 分析2013至2015年上海市白内障摘除手术的数量变化和影响因素.方法 调查研究.从"上海市白内障复明手术数据库"中收集上海市2013至2015年间白内障摘除手术的相关数据,计算白内障手术率(CSR),包括常住人口中的户籍人口与非户籍... 目的 分析2013至2015年上海市白内障摘除手术的数量变化和影响因素.方法 调查研究.从"上海市白内障复明手术数据库"中收集上海市2013至2015年间白内障摘除手术的相关数据,计算白内障手术率(CSR),包括常住人口中的户籍人口与非户籍外来人口,城区、近郊、远郊户籍常住人口的白内障摘除手术量、CSR、手术方式、手术费用来源以及各地域医院手术量情况.结果 2013至2015年间,上海市每年白内障摘除手术的数量从63915例增长到了114688例,CSR从2686增长到4729.上海市城区、近郊、远郊户籍居民的白内障摘除手术数量分别从27203、21921和8847例增长到46415、40463和18171例.户籍常住人口CSR从4081迅速增长为7363,非户籍外来人口CSR增长缓慢,仅从619增为949,户籍常住人口手术费用中社会医疗保险比例达93.08%,非户籍外来人口手术费用中自费病例占80%以上.城区、近郊、远郊户籍常住人口CSR分别从5085、3600和3205增长为8708、6588和6513.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上海市白内障摘除手术的主要方式,占99%以上,人工晶状体植入占总体手术的比例也超过99%.2015年上海市非公立医院白内障摘除手术量首次超过公立医院,占上海市总手术量的54.71%.2015年非公立医院白内障摘除手术患者中55.44%为郊区人口.结论 2013至2015年上海市非公立医院和郊区人口中的白内障摘除手术量增长迅速,有效解决了郊区CSR低的问题;非户籍外来人口白内障摘除手术量低是制约上海市总CSR增长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摘除术 人口 医院 费用 医疗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功能相关生活质量研究
5
作者 左磊 顾晟捷 +1 位作者 尹莉莉 张静 《交通医学》 2024年第2期202-204,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程度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功能相关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折叠式单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133例(213术眼),按术前屈光度将患者分为-10 D<Diopter≤-6 D... 目的:比较不同程度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功能相关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折叠式单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133例(213术眼),按术前屈光度将患者分为-10 D<Diopter≤-6 D组、-20 D<Diopter≤-10 D组和Diopter≤-20 D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采用中文版低视力者生活质量量表(Chinese low vision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CLVQOL)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测量患者双眼最小分辨角对数(logarithm of minimum angle of resolution,logMAR)视力和屈光状态等。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CLVQOL得分的因素。结果:所有患者术前logMAR视力为0.70±0.33,CLVQOL总分为28.08±19.10分,术后3个月logMAR视力为0.30±0.20,CLVQOL总分为85.99±18.54分,术后3个月logMAR视力和CLVQOL总分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术后3个月3组患者CLVQOL量表中远视力(general vision and lighting,GL)、移动和光感(mobility,M)、调节能力(psychological adjustment,PA)、阅读和精细工作与日常生活能力(reading and fine work and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RFA)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3个月3组患者4个维度得分均较术前增加(P<0.05)。Diopter≤-20 D组患者术后RFA维度得分改变值大于-10 D<Diopter≤-6 D组和-20 D<Diopter≤-10 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0 D<Diopter≤-6 D组、-20 D<Diopter≤-10 D组和Diopter≤-20 D组患者CLVQOL得分分别为36.42±22.29分、27.97±18.43分和20.14±12.77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3组CLVQOL得分分别为90.58±18.12分、88.47±17.20分和77.49±18.71分,均高于手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双眼logMAR视力(P=0.003)、黄斑变性(P=0.009)是CLVQOL得分的影响因素。结论:不同程度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CLVQOL得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屈光度≤-20 D患者获益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白内障 视力 视功能相关生活质量 屈光状态
下载PDF
迈之灵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 被引量:6
6
作者 宫媛媛 俞素勤 +4 位作者 王泓 王卫峻 朱萍 吴星伟 许迅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65-968,共4页
目的:观察迈之灵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1例(41眼)临床诊断为视网膜静脉阻塞病人被随机分为2组,迈之灵组23例(23眼),予迈之灵2片,po,bid,4wk为一疗程,连续3个疗程。丹参组18例(18眼),先予丹香冠心注射液16mL加入5%葡... 目的:观察迈之灵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1例(41眼)临床诊断为视网膜静脉阻塞病人被随机分为2组,迈之灵组23例(23眼),予迈之灵2片,po,bid,4wk为一疗程,连续3个疗程。丹参组18例(18眼),先予丹香冠心注射液16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qd,1wk后改为丹参片,3片,po,tid,连续服用11wk。观察治疗前后视力、视野及视网膜电流图的动态变化,并评定疗效。结果:治疗wk4,8末,迈之灵组视力提高优于丹参组(P<0.05,P<0.01)。治疗wk4末,迈之灵组渗出、出血吸收率61%,高于丹参组的28%(P<0.05);视网膜血管渗漏改善明显,优于丹参组(P<0.05)。治疗wk12末,迈之灵组暗适应眼最大电反应的b波振幅及b/a值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提高(P<0.01),且2组有差异(P<0.05,P<0.01);迈之灵组总有效率91%,丹参组56%,2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迈之灵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有效、安全,早期疗效优于丹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闭塞 七叶素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视网膜电描记术 迈之灵
下载PDF
迈之灵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卫峻 宫媛媛 +3 位作者 王泓 吴颖 吴星伟 许迅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61-964,共4页
目的:探讨迈之灵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临床效果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的运用价值。方法:33例(36眼)临床诊断为CSC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芦丁组15例(15眼),迈之灵组18例(21眼),分别给予迈之灵和复方芦丁片口服,2片,每... 目的:探讨迈之灵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临床效果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的运用价值。方法:33例(36眼)临床诊断为CSC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芦丁组15例(15眼),迈之灵组18例(21眼),分别给予迈之灵和复方芦丁片口服,2片,每日3次,均4wk为一个疗程,随访12wk。比较2组在治疗前后logMAR对数视力变化,并通过OCT检查,比较治疗前后视网膜神经上皮和(或)色素上皮脱离程度的变化。结果:治疗wk2,迈之灵组视力改善优于芦丁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wk4和wk12,2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wk2和wk4,迈之灵组视网膜脱离面积减小(116347±s88445)和(171104±120636)μm2,减小幅度大于芦丁组(53858±46561)和(85486±114607)μm2,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wk12时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迈之灵治疗CSC,可缩短病人主观视力改善及黄斑部水肿消退的时间。OCT能客观、定量地进行黄斑部微结构的测量和分析,对CSC治疗效果的评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疾病 脉络膜疾病 七叶素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迈之灵
下载PDF
Notch信号对高糖诱导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8
作者 秦秀虹 卢建民 +3 位作者 邵明阳 张珍珍 孙晓晶 马翔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06-809,815,共5页
目的探讨Notch1信号对高糖情况下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Poly(ADPribose)polymeras-1,PARP-1]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的p50亚单位(NF-κB50)介导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etin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目的探讨Notch1信号对高糖情况下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Poly(ADPribose)polymeras-1,PARP-1]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的p50亚单位(NF-κB50)介导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etin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RVECs)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RVECs及HEK293T细胞,并进行传代,同时构建高糖(葡萄糖浓度为30 mmol·L-1)人RVECs细胞模型。构建p CMV-ScriptNotch1和p CMV-Script-DLL4质粒,酶切鉴定后Western Blot法检测重组质粒表达目的基因的效果,同时合成si Notch1并转染高糖培养的人RVECs,Western Blot法检测Notch基因敲除效果。应用免疫共沉淀及Western Blot法检测si Notch1对高糖下PARP-1和NF-κB的相互作用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高糖条件下Notch1/DLL4上调和下调后人RVECs中PARP-1、p-AKT、NF-κB50及caspase-3的表达变化。结果人RVECs复苏后24 h贴壁,细胞呈扁平梭形,3 d左右细胞开始融合呈铺路石样,单层生长,铺满瓶底,并可见接触抑制现象。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高糖组培养的人RVECs其PARP-1结合的NF-κB50的量较正常对照组增加;将si Notch1转染高糖组培养的人RVECs后或同时加入DLL4,则人RVECs中PARP-1结合的NF-κB50的量较前增加显著,提示Notch能抑制高糖下PARP-1和NF-κB50的相互作用。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高糖条件下,Notch1和DLL4上调后其PARP-1及caspase-3表达量较前显著降低;Notch1下调后其PARP-1及caspase-3表达量较前增加;p-AKT表达量则相反;提示Notch信号能抑制高糖诱导的PARP-1及caspase-3的激活及表达。结论高糖情况下Notch信号可调控PARP-1和NF-κB的相互作用,并抑制PARP-1激活引起的人RVECs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1 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 核因子-κB 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通过激活NF-κB途径导致高糖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被引量:5
9
作者 卢建民 张珍珍 +2 位作者 郑玥 马翔 秦秀虹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目的探讨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poly(adenosine diphosphate-ribose)polymeras-1,PARP-1]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在高糖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etin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RVEC)中的相互作用及其在人RVE... 目的探讨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poly(adenosine diphosphate-ribose)polymeras-1,PARP-1]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在高糖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etin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RVEC)中的相互作用及其在人RVEC中的表达定位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RVEC及HEK293T细胞,并进行传代,同时构建高糖人RVEC细胞模型。构建PARP-EGFP及Flag-NF-κB质粒,酶切鉴定后转染高糖培养的人RVEC,Western blot法检测重组质粒表达目的基因的效果,并应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共沉淀法检测高糖人RVEC中PARP-1和NF-κB的相互作用。PARP-EGFP和Flag-NF-κB质粒共转染人RVEC,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检测PARP-1和NF-κB在高糖人RVEC中的定位及其相互作用。结果人RVEC复苏后24 h贴壁,细胞呈扁平梭形,3 d左右细胞开始融合呈铺路石样,单层生长,铺满瓶底,并可见接触抑制现象。成功构建PARP-EGFP及Flag-NF-κB质粒,并有效表达目的基因。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PARP-1和NF-κB是相互作用的蛋白质,高糖组NF-κB p50的条带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粗,并且高糖情况下PARP-1结合NF-κB的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结果显示PARP和NF-κB均表达于正常的人RVEC的细胞核和核周区域,当受到高浓度葡萄糖影响后,PARP-1和NF-κB均集中表达于细胞核内,尤以NF-κB最显著。结论 PARP-1和NF-κB是相互作用的蛋白质,血糖增高时,PARP-1可能进入细胞核内并结合同时进入细胞核的NF-κB,激活NF-κB信号通路,引起RVEC凋亡,导致D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 核因子-ΚB 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ACEI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VEGF表达的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郑志 陈海冰 +1 位作者 许迅 顾青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70-275,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与正常大鼠随机分别实施ACEI福新普利、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和安慰剂治疗。24周后,应用酶联免...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与正常大鼠随机分别实施ACEI福新普利、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和安慰剂治疗。24周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技术和实时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分别检测血浆、玻璃体和视网膜VEGF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糖尿病鼠玻璃体视网膜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ACEI治疗后则显著减少。糖尿病鼠心得安治疗后,玻璃体视网膜VEGF蛋白及基因表达无明显改变,ACEI治疗组玻璃体视网膜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心得安治疗组,两组之间血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CEI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VEGF表达的影响独立于它的抗高血压作用,ACEI治疗伴或不伴高血压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不依赖其降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Β-受体阻滞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白内障术后早期激光治疗的疗效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静 张剑虹 沈璐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5109-5110,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早期光凝治疗的效果。方法对83例136眼老年DR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根据眼底荧光造影(FFA)的DR分期,早期予局限性视网膜光凝格栅样光凝或标准全视网...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早期光凝治疗的效果。方法对83例136眼老年DR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根据眼底荧光造影(FFA)的DR分期,早期予局限性视网膜光凝格栅样光凝或标准全视网膜光凝。结果术后随访1年,视力提高45眼(33.1%),不变75眼(55.1%),下降16眼(11.7%),总有效率88.2%。术后2 w^1个月内激光治疗,效果明显。结论白内障术后合理及时地进行光凝治疗,能有效控制DR进展,改善视功能,稳定视力,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激光治疗
下载PDF
强力霉素诱导携带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shRNA的1/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的包装及鉴定 被引量:3
12
作者 秦秀虹 范松涛 +1 位作者 卢建民 张珍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4-228,共5页
目的通过Helper-Free腺相关病毒包装系统包装由强力霉素(doxycycline,DOX)诱导的携带hVEGFA-shRNA-GFP的1/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rAAV),测定病毒滴度并检测其对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uman ret-inal va... 目的通过Helper-Free腺相关病毒包装系统包装由强力霉素(doxycycline,DOX)诱导的携带hVEGFA-shRNA-GFP的1/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rAAV),测定病毒滴度并检测其对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uman ret-in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HRVE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A)的敲除作用。方法将AAV-293细胞复苏、培养后传代。用磷酸钙转染法将质粒pAAV-hVEGFA-shRNA-GFP、1/2型腺相关病毒质粒(pAAV1/2)和pHelper质粒共转染AAV-293细胞,包装生成带有hVEGFA-shRNA-GFP的1/2型rAAV,将此rAAV感染AAV-293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病毒转染和感染效率。斑点杂交法测定病毒滴度。将HRVEC分为3组培养,正常对照组、HRVEC+rAAV组及HRVEC+rAAV+DOX诱导组,Western-blotting法检测VEGFA的敲除作用。结果 3种质粒共转染AAV-293细胞,发现病毒包装过程中细胞培养基颜色由红色变为橘黄色,细胞变圆并脱离培养皿底部,漂浮于培养基中。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24h后AAV-293细胞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GFP),72h表达GFP细胞数比例可达95%~100%;共转染成功,包装得到DOX诱导的携带有hVEGFA-shRNA-GFP的1/2型rAAV,斑点杂交法检测病毒滴度为1015v.g.·L-1。HRVEC于重组病毒感染后第3天高表达GFP。免疫印迹法检测正常对照组、HRVEC+rAAV组及HRVEC+rAAV+DOX诱导组HRVEC中VEGFA表达量的变化发现:HRVEC+rAAV组其VEGFA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HRVEC+rAAV+DOX诱导组其VEG-FA表达量较HRVEC+rAAV组明显降低。提示rAAV对细胞内VEGFA具有显著的敲除作用,并且DOX有加强VEGFA敲除的作用,病毒包装成功。结论 DOX诱导的携带有hVEGFA-shRNA-GFP的1/2型rAAV的包装获得成功,收获病毒具有较高滴度,能成功地感染HRVEC,并对HRVEC的VEGFA具有明显敲除作用,同时DOX有加强VEGFA敲除的作用,为眼底新生血管疾病基因治疗的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腺相关病毒 SHRNA 强力霉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胰岛素受体信号参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邬海翔 夏欣 许迅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93-396,共4页
胰岛素受体和胰岛素信号蛋白在全身大多数组织中广泛表达,并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效应。对其在视网膜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外周组织。最新研究显示,在视网膜及中枢神经系统中,胰岛素信号在细胞的生和发育、抑制细胞凋亡、促进... 胰岛素受体和胰岛素信号蛋白在全身大多数组织中广泛表达,并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效应。对其在视网膜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外周组织。最新研究显示,在视网膜及中枢神经系统中,胰岛素信号在细胞的生和发育、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神经发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糖尿病时,改变的胰岛素信号亦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的发生和进展有密切关系。就胰岛素受体信号及其在DR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胰岛素受体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去乙酰化酶抑制与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珍珍(综述) 吴星伟(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61-864,共4页
组蛋白乙酰化酶(HATs)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分别催化组蛋白的乙酰化与去乙酰化过程,组蛋白及特定基因的乙酰化修饰对于基因的激活或抑制发挥着调节作用,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缺血性视网膜病变、退行性视网膜病变、感... 组蛋白乙酰化酶(HATs)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分别催化组蛋白的乙酰化与去乙酰化过程,组蛋白及特定基因的乙酰化修饰对于基因的激活或抑制发挥着调节作用,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缺血性视网膜病变、退行性视网膜病变、感染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肿瘤等视网膜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均可发生相关基因的乙酰化水平下调,从而启动凋亡程序,导致视网膜细胞的死亡,引起视网膜功能障碍,因此,视网膜的病理生理与乙酰化修饰联系紧密。由于基因表观修饰的复杂多样性,乙酰化与去乙酰化作用在视网膜病变中所发挥的作用仍在进一步探索中。就乙酰化酶与去乙酰化酶的分类、功能及其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及去乙酰化酶抑制对视网膜病变潜在的保护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病变 乙酰化酶 去乙酰化酶 基因修饰 表观遗传
下载PDF
米诺环素对糖基化终末产物所致大鼠视网膜微血管渗漏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永东 许迅 +3 位作者 吴强 郑志 朱冬青 顾青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05-1109,共5页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所致血-视网膜屏障损害中的作用,评估米诺环素对AGEs所致血-视网膜屏障损害的治疗作用。方法 36只SD大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牛血清白蛋白(BSA)组、AGEs-BSA组和AGEs-BSA+米诺环...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所致血-视网膜屏障损害中的作用,评估米诺环素对AGEs所致血-视网膜屏障损害的治疗作用。方法 36只SD大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牛血清白蛋白(BSA)组、AGEs-BSA组和AGEs-BSA+米诺环素组。BSA组和AGEs-BSA组分别自尾静脉注入BSA和AGEs-BSA,每日1次,每次40mg/kg,AGEs-BSA+米诺环素组在每日注射AGEs-BSA的同时隔日腹腔注射米诺环素45mg/kg。14d后,每组取6只大鼠用伊文思蓝(EB)法观察并比较各组视网膜血管的通透性,其余大鼠处死后,采用RT-PCR及Westernblot法观察视网膜MMP-9的表达。结果 AGEs-BSA组MMP-9mRNA和蛋白水平均较BSA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视网膜微血管渗透性也显著升高(P<0.01)。而在AGEs-BSA+米诺环素组大鼠视网膜基因和蛋白水平的MMP-9均被抑制(P<0.01),同时视网膜微血管渗漏被部分逆转(P<0.01)。视网膜微血管的渗透性与MMP-9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891,P=0.000)。结论 AGEs所致的视网膜微血管渗漏与MMP-9的高表达有密切关系,AGEs的作用至少部分是通过MMP-9实现的。米诺环素能部分逆转AGEs-MMP-9途径所致的血管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诺环素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糖基化终末产物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视网膜屏障
下载PDF
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联合复方丹参静脉滴注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引起的黄斑水肿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冯亚兰 吴星伟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5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联合复方丹参静脉注射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伴发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5月就诊于我院眼科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伴发黄斑水肿患者79例(79只眼),分为2组。治疗组45...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联合复方丹参静脉注射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伴发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5月就诊于我院眼科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伴发黄斑水肿患者79例(79只眼),分为2组。治疗组45例(45只眼)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联合复方丹参静脉滴注,对照组34例(34只眼)为单纯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统计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3个月、6个月患者患眼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的改变,以及平均球内注射次数。结果治疗后1周治疗组与对照组最佳矫正视力均有提高,2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治疗组最佳矫正视力提高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周,3个月,6个月治疗组黄斑水肿程度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二者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周治疗组与对照组黄斑水肿程度均有所下降,2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治疗组黄斑水肿程度均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二者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周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至6个月时,治疗组显效患者与有效患者平均打针次数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减少,二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雷珠单抗联合复方丹参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伴发黄斑水肿与单纯雷珠单抗药物治疗比较,可以在更少的球内注射次数的基础上更有效地改善患者视力,减轻黄斑水肿情况,是临床上有效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复方丹参 雷珠单抗
下载PDF
自发荧光技术在病理性近视黄斑变性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吉 樊莹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0-292,共3页
眼底自发荧光是一种新近发展的眼底成像技术,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技术手段,已经较好的运用于眼底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目前,在黄斑变性,尤其是老年性黄斑变性的诊治方面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拓展,其荧光的产生以及变化... 眼底自发荧光是一种新近发展的眼底成像技术,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技术手段,已经较好的运用于眼底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目前,在黄斑变性,尤其是老年性黄斑变性的诊治方面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拓展,其荧光的产生以及变化的机制也在不断完善。同样,由于自发荧光技术在近视性黄斑变性时显像表现不同,因此,这种技术也为更好地诊治高度近视引起的黄斑变性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荧光 病理性近视 黄斑变性
下载PDF
近视相关环境影响因素及近视防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婧 许迅 《上海医药》 CAS 2017年第23期3-7,共5页
近年来,随着近视患病率升高,近视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疾病负担渐重,迫切需要予以防控。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除遗传因素外,包括户外活动时间、近距离工作在内的环境因素也对近视的发生和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使用一些药物... 近年来,随着近视患病率升高,近视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疾病负担渐重,迫切需要予以防控。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除遗传因素外,包括户外活动时间、近距离工作在内的环境因素也对近视的发生和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使用一些药物和器材则可延缓近视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就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与近视发生和发展相关的环境因素以及防控近视发生和发展的方法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环境因素 防控
下载PDF
睫状体脉络膜脱离55例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左磊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81-284,共4页
目的探讨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病因、临床特点,检查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睫状体脉络膜脱离55例(56眼)检查和治疗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睫状体脉络膜脱离进行眼B超和超声生物显微镜等检查时均有典型征象。超声生物显微镜... 目的探讨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病因、临床特点,检查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睫状体脉络膜脱离55例(56眼)检查和治疗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睫状体脉络膜脱离进行眼B超和超声生物显微镜等检查时均有典型征象。超声生物显微镜在检查眼前段的睫状体脉络膜脱离及进行房角漏的定位时,更有帮助。55例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各种手术等。结论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诊断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检查方法并结合临床体征及病史采集等。通过正确的诊断和及时恰当的治疗,其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睫状体脉络膜脱离 超声生物显微镜 房角漏
下载PDF
福辛普利、转化生长因子β_1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0
作者 郑志 陈海冰 +2 位作者 柯根杰 吴章友 许讯 《实用防盲技术》 2006年第4期3-6,15+2,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病中的意义以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T)福辛普利对DR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DR患者血清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2-DM)患者及20例健康人群分为5组,采用双...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病中的意义以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T)福辛普利对DR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DR患者血清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2-DM)患者及20例健康人群分为5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清TGFβ1水平并进行比较。将45例背景型DR患者分为2组,25例福辛普利治疗组给予福辛普利治疗6个月,行眼底荧光造影(FFA)检查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眼底病变的变化并与药物对照组比较,同时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GFβ1水平的改变。结果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TGFβ1水平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糖尿病三组之间比较,PDR组血清TGFβ1水平高于背景型DR组;背景型DR组血清TGFβ1水平高于NODR组,三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苯那普利治疗后背景型DR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及UAER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福辛普利治疗前后DR眼底的变化与药物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R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显著升高,且随病变进展进一步升高,TGFβ1可能在DR发病及其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福辛普利通过抑制背景型DR患者产生TGFβ1,从而发挥对视网膜可能的保护用,但短期内观察眼底的病变无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转化生长因子Β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