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2年上海市儿童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13
1
作者 秦惠宏 孔菁 +2 位作者 王春 姚剑杰 张泓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3-119,共7页
目的分析上海市儿童医院2012年临床分离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Kirby-Bauer(K-B)法对3 445株临床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按CLSI 2012年版标准判读药敏试验结果,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2年该院共收集临床非重复... 目的分析上海市儿童医院2012年临床分离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Kirby-Bauer(K-B)法对3 445株临床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按CLSI 2012年版标准判读药敏试验结果,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2年该院共收集临床非重复分离菌3 44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 882株,占54.6%,革兰阳性菌1 563株,占45.4%。细菌排名前6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细菌(17.2%)、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16.1%)、肺炎链球菌(11.9%)、肺炎克雷伯菌(9.8%)、流感嗜血杆菌(7.9%)、鲍曼不动杆菌(6.7%)。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29.4%和89.5%。肺炎链球菌青霉素敏感株(PSSP)占59.5%、青霉素中介株(PISP)和青霉素耐药株(PRSP)分别为20.7%和19.8%。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高浓度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26.2%和46.6%。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均敏感。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检出率分别为64.0%和73.2%。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36.6%。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在25%以上。鲍曼不动杆菌泛耐药株检出率为27.4%。结论多重耐药细菌(MDR)和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CRKP)和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PDAB)检出率较高,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性 药敏试验 泛耐药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 耐药监测
下载PDF
2011-2016年上海市儿童医院临床分离细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春 姚剑杰 +5 位作者 孙燕 秦惠宏 潘芬 石迎迎 张泓 葛青玮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3-63,共11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儿童医院临床分离菌种类、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化。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按照CLSI 2016年标准判读结果,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1-2016年共收集非重复菌株23259株,革兰阳性菌10885株(... 目的了解上海市儿童医院临床分离菌种类、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化。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按照CLSI 2016年标准判读结果,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1-2016年共收集非重复菌株23259株,革兰阳性菌10885株(46.8%),革兰阴性菌12374株(53.2%)。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分别占各自菌种的35.8%和82.2%,其中MRSA的检出率由2011年27.4%上升至2016年42.9%。MRSA和MRCNS对绝大多数测试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MSSA和MSCNS。肠球菌属中,屎肠球菌对所测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粪肠球菌。非脑膜炎肺炎链球菌中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PNSP)908株,占31.2%。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革兰阳性菌株。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显著上升,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由2011年的3.1%和4.8%上升至2016年的28.7%和37.4%;铜绿假单胞菌对上述两药的耐药率分别由2011年的13.8%和16.5%上升至2016年的18.8%和19.4%;鲍曼不动杆菌则分别由38.3%和39.9%上升至68.4%和69.7%。结论监测期间儿童患者分离到的MRSA、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对临床抗感染治疗构成严重威胁,需重视儿童临床耐药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性监测 药物敏感性试验 广泛耐药
下载PDF
上海市儿童医院2017—2019年输血督查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夏敏 王淼 +2 位作者 陈莉 张泓 刘永斌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691-694,共4页
目的通过对上海市儿童医院2017—2019年督查结果分析,以期发现问题,及时改善,保障患儿安全用血。方法 2017年1月—2019年12月对上海市儿童医院按照每季度督查1次的频率进行输血督查,督查指标包括4个主要部分:输血质量、用血评估、计划... 目的通过对上海市儿童医院2017—2019年督查结果分析,以期发现问题,及时改善,保障患儿安全用血。方法 2017年1月—2019年12月对上海市儿童医院按照每季度督查1次的频率进行输血督查,督查指标包括4个主要部分:输血质量、用血评估、计划用血和输血病历质量,每次督查结果定期反馈给医务科,予以公示且提出持续改进方案。结果除运行输血专项质量监测的督查软件外,实现了输血的闭环管理,做到科学追溯;质量指标方面在出院人均用血量、手术台均用血量和急诊人均用血量等指标呈下降趋势,持续改善中;严格执行计划用血制度,每季度公布各科室计划用血情况,针对问题找出原因,采用提高自身输血、鼓励微创手术、内科纠正贫血等综合措施来做到合理用血;输血病程和同意书方面推行电子化病历,设置专门输血病程录防止漏写,重点关注输血前指征和输血后疗效评估,并与医师考核挂钩。结论定期的输血质量督查有助于输血质量的持续改进,保障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督查 计划用血 输血病历 闭环管理
原文传递
上海市儿童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毒诊断方法比较 被引量:24
4
作者 王春 赵百慧 +1 位作者 张泓 张曦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89-592,共4页
目的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和多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分泌物的常见病毒进行检测,比较2种方法的符合率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分泌物540例,分别用DFA和多重RT-PCR进行检测... 目的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和多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分泌物的常见病毒进行检测,比较2种方法的符合率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分泌物540例,分别用DFA和多重RT-PCR进行检测,分析其结果。结果 DFA检测阳性率为43.9%(237/540),多重RT-PCR检测阳性率为55.7%(301/540),多重RT-PCR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DFA的阳性检出率(χ2=29.093,P<0.01)。DFA和多重RT-PCR同时阳性163例,DFA阳性而多重RT-PCR阴性74例,多重RT-PCR阳性而DFA阴性138例,DFA和多重RT-PCR同时阴性165例。DFA和多重RT-PCR同时为阳性的163例标本中,有15例标本两者检测结果不一致,符合率为91.0%。结论 DFA快速、简便、特异性及敏感性高,适用于临床检测。多重RT-PCR的敏感性高,检测病毒谱广,且可以做亚型鉴定,适用于呼吸道病毒流行病学的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病毒感染 直接免疫荧光法 多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儿童
下载PDF
2016-2018年上海市儿童血流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春 阮小玲 +1 位作者 刘昌颀 张泓 《微生物与感染》 CAS 2022年第4期227-234,共8页
本文旨在探讨2016—2018年上海市儿童医院患儿血流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血流感染提供合理的用药依据。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血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细菌种类分布特点及耐药情... 本文旨在探讨2016—2018年上海市儿童医院患儿血流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血流感染提供合理的用药依据。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血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细菌种类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期间共送检标本24687份,分离出病原菌2092株,阳性检出率为8.5%。其中革兰阳性菌占84.4%,革兰阴性菌占15.6%;检出率居前5位的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us,CoNS)、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新生儿科患儿血培养阳性检出率最高,为34.5%,其中CoNS的分离率明显高于其他科室,其平均报阳时间为(32.53±12.36)h。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和肠球菌。亚胺培南、美洛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大肠埃希菌的抗菌活性较强,耐药率低于10%。肺炎克雷伯菌对第3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达80%以上,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逐年上升,2018年为62.5%。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为9.1%。鲍曼不动杆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60%以上,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为66.7%。结果表明,儿童血培养病原菌种类复杂,CoNS占较大比例,导致血流感染的诊断更加复杂。因此,了解儿童血流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分布特征和耐药情况将有助于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血流感染 病原菌 耐药
下载PDF
品管圈活动在我院检验科全自动标本处理系统故障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蔡梅华 许明磊 +1 位作者 佘丰 王宝平 《中国医疗设备》 2019年第1期148-151,共4页
本文通过运用品管圈的管理工具来探讨医院检验科贝克曼全自动标本处理系统的月故障次数高的原因和改进措施,并降低设备月故障的次数。通过品管圈活动各项步骤的逐一实施,结合现状调查和各种分析方法,形成一套完整的品管圈活动的成果。... 本文通过运用品管圈的管理工具来探讨医院检验科贝克曼全自动标本处理系统的月故障次数高的原因和改进措施,并降低设备月故障的次数。通过品管圈活动各项步骤的逐一实施,结合现状调查和各种分析方法,形成一套完整的品管圈活动的成果。通过实施后,2017年我院检验科全自动标本处理系统的月故障次数从平均14次/月,降低到8次/月。品管圈的方法在降低设备故障次数,提高设备运行性能上效果明显。该模式经过标准化和提炼,可以将整个模式在检验类设备上全面铺开,大大提高检验科人员的工作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检验科设备 设备故障 标准化
下载PDF
上海市5岁以下儿童腹泻病例轮状病毒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庄晓岚 裘刚 韩碧云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6期1194-1195,共2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五岁以下儿童腹泻患者轮状病毒检出状况及其人群分布,为儿童腹泻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8月门诊和住院的5岁以下儿童进行粪便检测,采用X2检验了解轮状病毒检出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目的】了解上海市五岁以下儿童腹泻患者轮状病毒检出状况及其人群分布,为儿童腹泻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8月门诊和住院的5岁以下儿童进行粪便检测,采用X2检验了解轮状病毒检出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本院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检出率为18.1%;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阳性检出率较高;不同季节、年龄、就诊类型患者轮状病毒检出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年龄1~2岁、冬季、门诊就诊是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检出的危险因素,应给予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病因学 儿童 轮状病毒感染j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儿童分离株的耐药性和基因型检测 被引量:21
8
作者 李万华 秦惠宏 +2 位作者 张泓 孔菁 王春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355-359,共5页
目的研究我院临床分离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及ESBLs基因型与耐药表型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3月临床分离的92株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用K-B纸片法作药敏试验,酶抑制剂增强法表型确证,应用PCR... 目的研究我院临床分离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及ESBLs基因型与耐药表型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3月临床分离的92株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用K-B纸片法作药敏试验,酶抑制剂增强法表型确证,应用PCR、产物测序,确定ESBLs基因型。结果我院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50.6%和57.3%;产ESBLs菌株对亚胺培南100%敏感,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88.2%、14.7%、5.9%和29.0%,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则分别为75.6%、35.6%、28.9%和5.2%。92株产ESBLs菌株中,共检出7种β内酰胺酶基因型,TEM型酶的检出率为70.7%,均为TEM-1广谱酶,CTX型、SHV型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66.3%和44.6%,其中CTX-M-14阳性率为48.1%;SHV基因型都在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结论我院临床分离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情况严重,且其耐药表型也不尽相同。CTX-M型是我院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流行的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耐药性 基因型
下载PDF
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在儿童铁缺乏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9
作者 葛青玮 刘家应 +2 位作者 高原 蒋巍 董小燕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7-199,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 (sTfR)的检测在儿童铁缺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测定正常对照组 (5 0名 )和患儿组 (10 8例 )血红蛋白、sTfR以及有关铁参数。结果 sTfR静脉血、手指血检测结果经统计呈高度相关 (P <0 .0 0 1...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 (sTfR)的检测在儿童铁缺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测定正常对照组 (5 0名 )和患儿组 (10 8例 )血红蛋白、sTfR以及有关铁参数。结果 sTfR静脉血、手指血检测结果经统计呈高度相关 (P <0 .0 0 1)。正常对照组、缺铁性贫血组和非缺铁性贫血组的sTfR测定结果分别为 (1.31± 0 .33)mg/L、(9.6 7± 6 .97)mg/L和 (1.79± 1.14 )mg/L ;缺铁性贫血组的sTfR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以 3.2mg/L为临界值 ,sTfR在未确定病因的贫血组和非贫血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 34.6 %和15 .9%。随访的 5例缺铁性贫血患儿治疗前后sTfR检测结果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血清sTfR检测可用于诊断和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与非缺铁性贫血 ,反映儿童铁缺乏的状况 ,作为疗效监测的指标。sTfR可用手指血检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 sTfR 儿童 铁缺乏 生理性贫血
下载PDF
儿童呼吸道分离肺炎支原体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泓 叶信予 +2 位作者 徐晓刚 王明贵 刘杨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了解儿童呼吸道肺炎支原体临床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分离自呼吸道感染患儿的112株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对肺炎支原体核糖体23S rRNA全序列进行扩增及测序... 目的了解儿童呼吸道肺炎支原体临床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分离自呼吸道感染患儿的112株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对肺炎支原体核糖体23S rRNA全序列进行扩增及测序。结果 98株(87.5%)肺炎支原体临床分离株对红霉素和阿奇霉素耐药,耐药株均存在A2063G或A2064G的23S rRNA核苷酸点突变。四环素类和氟喹诺酮类对肺炎支原体仍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结论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临床分离株对大环内酯类耐药率高,核糖体23S rRNA核苷酸点突变是导致其对红霉素和阿奇霉素耐药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大环内酯类 四环素类 氟喹诺酮类 耐药性
下载PDF
儿童肺炎链球菌血清型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被引量:18
11
作者 张泓 李万华 +3 位作者 孔菁 王春 陆敏 陆权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287-290,共4页
目的了解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临床分离的肺炎链球菌血清型分布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为控制耐药菌株的播散和疫苗免疫预防的可行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7年10月—2008年5月该院就诊患儿咽喉部分泌物中分离的肺炎链球菌株。采... 目的了解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临床分离的肺炎链球菌血清型分布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为控制耐药菌株的播散和疫苗免疫预防的可行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7年10月—2008年5月该院就诊患儿咽喉部分泌物中分离的肺炎链球菌株。采用荚膜肿胀试验进行血清型分析,E试验法检测菌株对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临床共分离到338株肺炎链球菌,主要血清型依次为19F 138株(41.0%)、19A 67株(19.8%)、14型30株(8.9%)、23F 14株(4.1%)、6B 13株(3.8%)、6A 12株(3.6%)和15B 10株(3.0%)。在青霉素不敏感菌株(PNSP)和红霉素耐药株(ERSP)中多价疫苗(PCV7)的覆盖率分别为41.9%(26/62)和59.6%(198/332),PCV13的覆盖率分别为72.6%(45/62)和84.9%(282/332)。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PNSP)的血清型主要集中在19F、19A和未能分型株。除未能分型株之外,血清型的分布在2岁以下婴幼儿和2~5岁儿童之间没有显著差异。338株肺炎链球菌中,青霉素敏感株(PSSP)占81.7%(267/338),青霉素中介株(PISP)占10.9%(37/338),青霉素耐药株(PRSP)占7.4%(25/338)。19F和19A型的PNSP(PISP+PRSP)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曲松的耐药率显著高于PSSP(P<0.01)。未能分型株的PNSP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曲松以及头孢呋辛的耐药率显著高于PSSP(P<0.01)。结论该院临床分离的肺炎链球菌最常见血清型为19F、19A、14、23F、6B和6A,PCV13能覆盖多数PNSP和ERSP,应用该疫苗应能有效地预防儿童肺炎链球菌的感染和控制耐药菌株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血清分型 抗菌药物耐药性 儿童
下载PDF
儿童肠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潘芬 孔菁 +4 位作者 王春 许学斌 秦惠宏 孙燕 张泓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5-239,共5页
目的了解儿童腹泻的肠道病原菌分布、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收集上海市儿童医院2008—2013年门诊和住院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中分离到的肠道病原菌;采用纸片扩散法对沙门菌属及志贺菌属进行6种抗菌药物... 目的了解儿童腹泻的肠道病原菌分布、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收集上海市儿童医院2008—2013年门诊和住院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中分离到的肠道病原菌;采用纸片扩散法对沙门菌属及志贺菌属进行6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 5年期间共收集到肠道病原菌545株,其中沙门菌属为67.2%,其次为志贺菌属20.7%,金葡菌4.6%,空肠弯曲菌3.7%,气单胞菌属2.4%,致病性大肠埃希菌0.9%。患儿以男性稍多(56.3%),婴幼儿期(2岁以下)患儿占72.7%;夏、秋季为好发季节(72.9%)。志贺菌属对氨苄西林及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耐药率均高于沙门菌属(P<0.05);福氏志贺菌对舒巴坦-氨苄西林、头孢曲松、环丙沙星、氯霉素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宋内志贺菌(P<0.001)。68.3%的志贺菌属存在多重耐药现象,明显高于沙门菌的44.7%(P<0.001)。结论该院儿童腹泻的肠道感染病原菌种类多样,以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为主,具有性别、年龄、季节与地区分布的流行特征,耐药情况较为严重,不同菌属、菌种之间差异较大,应加强对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监测,为控制儿童腹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肠道病原菌 耐药性 多重耐药
下载PDF
儿童肺炎支原体23S rRNA基因位点突变检测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潘芬 孟磊俊 +3 位作者 秦惠宏 张天栋 石迎迎 张泓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760-762,共3页
目的了解儿童肺炎支原体(MP)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23SrRNA)位点突变,以及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该院354份肺炎患儿的呼吸道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P及23SrRNA位点突变(A2063G或/和A2064G)情况,并将MP阳性患儿分成位点突... 目的了解儿童肺炎支原体(MP)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23SrRNA)位点突变,以及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该院354份肺炎患儿的呼吸道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P及23SrRNA位点突变(A2063G或/和A2064G)情况,并将MP阳性患儿分成位点突变组和未突变组,比较两组之间的临床资料。结果 354份呼吸道标本中,166份检测为MP阳性(46.9%),且135份MP阳性标本中存在23SrRNA基因位点突变(阳性检出率81.3%),31份未检测到23SrRNA基因位点突变。分析突变组和非突变组的临床资料发现两组在年龄和性别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突变组的重症肺炎和肺外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未突变组(P<0.05),且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发热时间均较未突变组长(P<0.05)。结论 MP 23SrRNA基因位点突变的较高检出率提示MP对大环内酯类耐药率较高,这为临床MP的感染、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23SrRNA 耐药基因 临床资料
下载PDF
儿童分离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基因分型 被引量:22
14
作者 秦惠宏 王春 +2 位作者 潘芬 刘昌颀 张泓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流感嗜血杆菌在儿童患者中的耐药情况和β-内酰胺酶基因分型。方法收集2016年上海市儿童医院临床分离流感嗜血杆菌316株;纸片扩散法检测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头孢硝噻吩纸片法检测细菌β-内酰胺酶表型,PCR方法对细菌β-内酰... 目的探讨流感嗜血杆菌在儿童患者中的耐药情况和β-内酰胺酶基因分型。方法收集2016年上海市儿童医院临床分离流感嗜血杆菌316株;纸片扩散法检测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头孢硝噻吩纸片法检测细菌β-内酰胺酶表型,PCR方法对细菌β-内酰胺酶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316株流感嗜血杆菌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氨苄西林、阿奇霉素、头孢呋辛和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为67.7%、52.2%、28.5%、26.9%和10.8%,对头孢噻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敏感率均> 90%。41.1%(130/316)菌株检测到β-内酰胺酶基因,与表型一致,基因分型均为TEM-1型,未检测到ROB-1型。结论三代头孢和加酶抑制剂抗菌药物(头孢噻肟和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对儿童感染流感嗜血杆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基因分型均为TEM-1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嗜血杆菌 儿童 耐药性 β-内酰胺酶基因分型
下载PDF
CRP和SAA在儿童上呼吸道感染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29
15
作者 杨剑敏 叶辉 张泓 《检验医学》 CAS 2016年第8期679-680,共2页
目的评估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在婴幼儿上呼吸道感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56例细菌感染患儿、52例病毒感染患儿、12例混合感染患儿及56例非感染儿童SAA和末梢血CRP水平。结果病毒感染组、细菌... 目的评估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在婴幼儿上呼吸道感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56例细菌感染患儿、52例病毒感染患儿、12例混合感染患儿及56例非感染儿童SAA和末梢血CRP水平。结果病毒感染组、细菌感染组及混合感染组SAA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细菌感染组CRP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及非感染组(P<0.05),而病毒感染组CRP水平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CRP和SAA可用于婴幼儿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及细菌与病毒感染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儿童 上呼吸道感染
下载PDF
呼吸道感染儿童流感嗜血杆菌耐药性的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泓 陆权 +1 位作者 李万华 王春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5年第3期132-135,共4页
目的动态了解2000-2002年从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部分离出的流感嗜血杆菌(Hi)对8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产酶率以及b型Hi(Hib)感染的情况,以有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预防。方法连续3年对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分泌物进行Hi分离培养,用Kirb... 目的动态了解2000-2002年从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部分离出的流感嗜血杆菌(Hi)对8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产酶率以及b型Hi(Hib)感染的情况,以有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预防。方法连续3年对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分泌物进行Hi分离培养,用KirbryBauer(KB)法和Etest法每年测定100株Hi对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以Nitrocefin纸片法测定β内酰胺酶的产生率;以玻片凝集法分离出b型株。结果Hi总分离率27.5%,Hib占21%;β内酰胺酶总产生率11.3%,其中Hib产酶率41.3%,明显高于非Hib产酶率3.0%(P<0.01)。Hi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曲松、头孢克洛和头孢呋辛均敏感,对氨苄西林、氯霉素耐药率处较低的水平,分别为9%~15%和6%~11%;对四环素、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分别为28%~66%和38%~68%。结论Hi对氨苄西林、氯霉素耐药率在增加,复方磺胺甲噁唑已不宜用于Hi引起的感染;Hib是儿童呼吸道感染重要血清型,产β内酰胺酶是Hi对氨苄西林耐药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嗜血杆菌 耐药性 血清型 Β内酰胺酶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致儿童皮肤软组织感染90例病原菌耐药性和分子分型 被引量:3
17
作者 石迎迎 潘芬 +7 位作者 杜青青 王春 蒋婕 于方圆 余绍兵 孙燕 秦惠宏 张泓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89-596,共8页
目的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所致儿童皮肤软组织感染的临床特征、耐药性、毒力基因及分子分型,以了解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皮肤软组织感染患儿金葡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20年全年该院临床皮肤软组织感染患儿90例临... 目的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所致儿童皮肤软组织感染的临床特征、耐药性、毒力基因及分子分型,以了解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皮肤软组织感染患儿金葡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20年全年该院临床皮肤软组织感染患儿90例临床信息以及分离的90株金葡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应用PCR技术检测金葡菌的杀白细胞毒素pvl等15种毒力基因,并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葡萄球菌蛋白A(SPA)分型以及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菌株的葡萄球菌盒式染色体(SCCmec)分型。结果90株金葡菌中44株MRSA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100%;未发现对利福平、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米诺环素及替加环素耐药菌株。儿童皮肤软组织感染分离金葡菌中肠毒素基因以sei的检出率最高(66.7%),杀白细胞毒素pvl亦有较高检出率(58.9%),黏附毒素基因icaA及clfA基因和溶血素基因hla的检出率均为100%。ST15-t437-SCCmec IV、ST22-t437-SCCmec IV、ST22-t437-SCCmec V、ST22-t309-SCCmecV是MRSA分离株最常见的流行分型(9.1%);ST22-t309(15.2%)和ST59-t309(15.2%)是MSSA分离株最常见的流行分型。结论儿童皮肤软组织感染MRSA组菌株毒力基因携带率与耐药率均普遍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MSSA)组。ST22-t309、ST22-t437、ST59-t309为金葡菌最常见的流行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儿童 皮肤软组织感染 临床特征 耐药 分子分型
下载PDF
血小板参数指标对儿童血小板减少症病因分析的意义 被引量:6
18
作者 姜林林 王欢 +3 位作者 黄洁 杨剑敏 高原 张泓 《检验医学》 CAS 2016年第12期1069-1072,共4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PLT)相关参数[PLT计数、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大血小板比例(P-LCR)]对儿童PLT减少症病因分析的指导价值。方法选择PLT减少患儿139例,其中明确诊断为特发性PLT减少症(ITP)48... 目的探讨血小板(PLT)相关参数[PLT计数、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大血小板比例(P-LCR)]对儿童PLT减少症病因分析的指导价值。方法选择PLT减少患儿139例,其中明确诊断为特发性PLT减少症(ITP)4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19例、急性白血病(AL)9例、髓外肿瘤[神经母细胞瘤(N)、肝母细胞瘤(H)]27例、急性感染(INF)36例,同期健康体检儿童84名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PLT相关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LT计数、PCT 2个参数结论具有一致性,MPV与P-LCR 2个参数结论具有一致性,MPV参数结论具有相对独立性。所有病例组PLT计数、PC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MPV、P-LCR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除AL组外,其余各病例组PDW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病例组中,INF组PLT计数、PCT 2个参数较其他组高(P<0.05);INF组PDW、MPV和P-LCR 3个参数较ITP组和AA组低(P<0.05)。结论不同疾病组PLT相关参数具有不同的特点;PLT相关参数对指导PLT减少症病因的判断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参数 血小板减少 病因分析
下载PDF
儿童平均血小板体积、维生素D及免疫球蛋白E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姜林林 杨剑敏 +5 位作者 王欢 田先敏 陈黎 葛青玮 高原 张泓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21期3001-3003,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清维生素D(VD)及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就诊患儿775例,按照MPV、VD及IgE水平诊断标准进行分组,采用相应检测方法分别检测MPV、VD及IgE水平变化,并分析3个指标之间的相关... 目的探讨儿童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清维生素D(VD)及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就诊患儿775例,按照MPV、VD及IgE水平诊断标准进行分组,采用相应检测方法分别检测MPV、VD及IgE水平变化,并分析3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不同VD水平组间MPV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IgE水平组间MPV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V与VD水平之间呈负相关(r2=0.026,P<0.01),MPV与IgE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2=0.008,P<0.01),IgE与VD水平之间呈负相关(r2=0.08,P<0.01)。结论 VD水平与MPV、IgE水平之间呈负相关,IgE与MPV水平之间呈正相关,补充VD水平可抑制血小板活化和炎性反应,在预防和治疗超敏反应性疾病中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血小板体积 维生素D 免疫球蛋白E 相关性
下载PDF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临床分布及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28
20
作者 胡海赟 王春 +1 位作者 姚剑杰 乔蓉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781-783,809,共4页
目的:分析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常见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RRTI患儿240例,对其呼吸道分泌物行细菌分离培养检测、药敏试验,分析病原菌具体分布情况及主要危险因素。结果:240例患儿1380份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病原菌... 目的:分析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常见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RRTI患儿240例,对其呼吸道分泌物行细菌分离培养检测、药敏试验,分析病原菌具体分布情况及主要危险因素。结果:240例患儿1380份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病原菌阳性1356份,检出率98.26%;分离出病原菌1486株,其中革蓝阴性菌1071株(72.07%),革蓝阳性菌415株(27.93%)。革蓝阴性菌中,流感嗜血杆菌所占比例最大(22.27%),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3.32%)、大肠埃希菌(11.31%);革蓝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占比例最大(14.20%),其为肺炎链球菌(5.32%)、表皮葡萄球菌(3.30%)。240例中,家长文化水平低、有呼吸道疾病、吸烟家长所占比例显著更高(P<0.05);微量元素缺乏、营养及免疫差、作息情况差、生活环境差、偏食、健康锻炼缺乏所占比例显著更高(P<0.05);家长文化水平、吸烟、呼吸道疾病及儿童生活环境、作息情况、健康锻炼、饮食、微量元素、以营养及免疫状况均与RRTI发生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RRTI病原菌分布革蓝阴性菌感染为主,且有个体差异,须合理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家长状况、儿童机体状况、生活及饮食习惯等均与RRTI发生存在密切相关,临床上应重点监测,及时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呼吸道感染 病原菌 分布 危险因素 防治 临床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