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产科的应对策略 被引量:10
1
作者 蒋湘 应豪 +2 位作者 刘江勤 古航 程蔚蔚 《上海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2-175,共4页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蔓延,孕产期处理也是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孕产妇为COVID-19易感人群,其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易进展为重型、危重型,甚至死亡。新型冠状病毒对围产儿的影响,尤其是否存在母婴垂直传播尚不明确。疫情...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蔓延,孕产期处理也是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孕产妇为COVID-19易感人群,其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易进展为重型、危重型,甚至死亡。新型冠状病毒对围产儿的影响,尤其是否存在母婴垂直传播尚不明确。疫情期间应对一般接触者和密切接触者做好甄别、监测和隔离,COVID-19患者母婴监测、治疗方案、终止妊娠时机和方式、新生儿护理等方面需由多学科团队管理。做好个人防护宣教和合理安排产前检查时间对预防孕产妇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孕产妇 应对策略
下载PDF
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合并足月胎膜早破的产妇引产与期待治疗的比较 被引量:14
2
作者 周蒨 张晨 +1 位作者 刘小华 程蔚蔚 《上海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593-597,共5页
目的比较生殖道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感染合并足月胎膜早破的产妇引产与期待治疗的妊娠结局。方法对2011年6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收治的GBS阳性合并足月胎膜早破的产妇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所有产... 目的比较生殖道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感染合并足月胎膜早破的产妇引产与期待治疗的妊娠结局。方法对2011年6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收治的GBS阳性合并足月胎膜早破的产妇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所有产妇入院后均立即给予静脉注射抗生素预防感染,观察12h后根据是否引产分为引产组和期待治疗组(期待组),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特征、产妇结局和新生儿结局。结果 304例GBS阳性合并足月胎膜早破的产妇符合期待治疗的标准并愿意阴道试产,观察12h后114例(37.5%)产妇自然临产或分娩,余产妇根据其本人意愿分为引产组(115例)和期待组(75例)。两组间产妇的年龄、BMI、孕周、产次、分娩前阴道指诊检查次数、破膜后使用抗生素的患者比例、抗生素使用种类、采用镇痛分娩的产妇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引产组宫口未开的产妇比例显著高于期待组(P<0.05),抗生素使用时间>24h的产妇比例显著高于期待组(P<0.01)。引产组破膜至分娩的时间显著长于期待组(P<0.01),行急诊剖宫产的产妇比例显著高于期待组(P<0.05),行无医学指征剖宫产的产妇比例显著低于期待组(P<0.05);两组间产妇感染发生率、分娩方式构成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间新生儿出生体重、感染发生率、窒息发生率、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入住率,以及使用抗生素≥3d的新生儿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对于GBS阳性合并足月胎膜早破的产妇,应尽早给予足量、足疗程的静脉注射抗生素,引产与期待治疗都是合理的处理方案;对于短时间内不能临产的产妇,建议尽早引产以缩短破膜至分娩的时间,减少行无医学指征的剖宫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球菌 无乳 胎膜早破 绒毛膜羊膜炎 引产 新生儿脓毒血症
下载PDF
α-MSH、IL-6和NF-κB在晚期流产和早产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2
3
作者 蔡彦卿 徐亮 张丹丹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48-450,共3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α-MSH、NF-κB和IL-6表达与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发病的相关性,评价其早期预测感染性流产和早产的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因晚期(先兆)流产或(先兆)早产就诊的孕产妇52例,其中晚期...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α-MSH、NF-κB和IL-6表达与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发病的相关性,评价其早期预测感染性流产和早产的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因晚期(先兆)流产或(先兆)早产就诊的孕产妇52例,其中晚期先兆流产、晚期难免流产、先兆早产、早产各13例。同期选取中孕引产、正常妊娠各13例作为对照组。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中α-MSH、NF-κB和IL-6表达水平。结果:(先兆)早产组及(先兆)难免流产组的生殖道感染率增高,其中早产组与流产组生殖道感染与绒毛膜羊膜炎存在相关性(P<0.05)。与中孕引产组和晚期难免流产组比较,先兆流产组外周血α-MSH水平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妊娠组和早产组比较,先兆早产组中α-MSH水平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中孕引产组比较,先兆流产组与难免流产组中外周血IL-6水平增高,其中难免流产组中IL-6水平最高;与正常妊娠对照组比较,先兆早产及早产组中IL-6水平增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组中NF-κB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中期的生殖道感染是导致早产及流产的主要原因。α-MSH及IL-6可早期预测早产和流产的发生及预后。外周血NF-κB不能作为早产及流产单独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细胞刺激素 白介素-6 流产 自发性 分娩 早产
下载PDF
MiRNA-199a-3p通过mTOR通路与阿霉素联合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和促凋亡作用 被引量:7
4
作者 林勤 郑轩 +2 位作者 杨华静 鲍伟 万小平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2014年第9期673-676,共4页
目的:探讨阿霉素对转染miRNA-199a-3p的子宫内膜癌(EC)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构建pSIREN-miRNA-199a-3p过表达质粒并稳定转染内膜癌细胞系Ishikawa、SPEC-2细胞。应用逆转录PCR(RT-PCR)检测miRNA-199a-3p的表达;MTT、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 目的:探讨阿霉素对转染miRNA-199a-3p的子宫内膜癌(EC)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构建pSIREN-miRNA-199a-3p过表达质粒并稳定转染内膜癌细胞系Ishikawa、SPEC-2细胞。应用逆转录PCR(RT-PCR)检测miRNA-199a-3p的表达;MTT、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上调miRNA-199a-3p可显著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SPEC-2的克隆形成能力(P<0.01,P<0.05);miRNA-199a-3p可增强阿霉素对Ishikawa、SPEC-2细胞的生长抑制(P均<0.05)和凋亡诱导作用(P均<0.05);Western blot证实,miRNA-199a-3p可显著下调mTOR及其效应蛋白p70S6K的磷酸化水平。结论:miRNA-199a-3p可能通过mTOR通路与阿霉素联合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为联合应用miRNA和阿霉素治疗EC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miRNA-199a-3p MTOR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治疗剂量高压氧对胎鼠及新生鼠视网膜血管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彦林 肖小敏 +1 位作者 丁琦 王雪梨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05-1007,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剂量高压氧(HBO)对胎鼠及新生鼠视网膜的影响.方法:SD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实验1~3组、对照组(常压空气组)及ROP模型组各5只,实验1组于孕鼠分娩前单纯予治疗剂量的HBO 5 d(2ATA,800mL/L O2,1h)、实验2组新生大...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剂量高压氧(HBO)对胎鼠及新生鼠视网膜的影响.方法:SD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实验1~3组、对照组(常压空气组)及ROP模型组各5只,实验1组于孕鼠分娩前单纯予治疗剂量的HBO 5 d(2ATA,800mL/L O2,1h)、实验2组新生大鼠不仅予宫内HBO,且出生后7d起继续HBO 5 d、实验3组仅予新生鼠7 d HBO(2ATA,800mL/L O2,1h)连续5d;对照组置于常压空气中;ROP模型组第7d常压吸氧(800mL/L)5d,然后吸空气.全部新生大鼠于17d制作视网膜组织切片,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细胞核数目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视网膜的表达.结果:实验1~3组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细胞核数目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P模型组与对照组及实验1~3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9±6.1 vs 1.4±0.9,1.6±1.1,1.4±0.8,P〈0.01).实验各组及对照组的VEGF的表达均以弱阳性为主,均弱于ROP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治疗剂量高压氧对胎鼠及新生鼠视网膜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早产儿视网膜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视网膜血管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宫腔球囊、纱条填塞以及B-Lynch缝合在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中的作用 被引量:101
6
作者 施怡如 林婧 张丽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5-440,共6页
目的探讨宫腔球囊填塞、纱条填塞及B-Lynch缝合3种止血措施在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或发生产后出血的266例产妇,分别采用宫腔Bakri球囊填塞(114例)、纱条... 目的探讨宫腔球囊填塞、纱条填塞及B-Lynch缝合3种止血措施在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或发生产后出血的266例产妇,分别采用宫腔Bakri球囊填塞(114例)、纱条填塞(69例)或B-Lynch缝合术(83例)以预防或治疗产后出血。分析3种止血方法的止血效果以及不同止血时机、高危因素与止血效果间的关系。结果宫腔Bakri球囊填塞、纱条填塞及B-Lynch缝合3种止血方法的止血成功率分别为90.4%、94.2%和92.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住院时间、产后感染及子宫复旧方面3种止血方法间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宫腔Bakri球囊填塞组的手术时间[(46.08±13.8)min]短于纱条填塞组[(56.49±12.94)min]及B-Lynch缝合组[(52.36+21.1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止血时机分,134例预防性止血组的成功率为100%,132例治疗性止血组的成功率为84.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预防组产后感染率低于治疗组(P<0.01)。当胎盘因素和子宫因素同时存在时出血量及止血失败率均高于单因素时(P<0.01)。结论虽然3种止血方法在止血效果、住院时间、产后感染及子宫复旧方面无差异,但Bakri球囊填塞用时最短,可作为一种应急止血方法为进一步治疗争取时间。止血成功率与采取何种外科止血方法无关,而与止血措施采取的时机相关,处理越早止血效果越好。当胎盘因素和子宫因素同时存在时,止血失败率高,应做好抢救预案,尽早采取止血措施来减少产后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kri球囊 B-LYNCH缝合术 宫腔填塞 产后出血
原文传递
miR-200a在卵巢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晓翠 严沁 +2 位作者 万菁 欧阳婧 万小平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2012年第12期953-956,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中miR-200a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miR-200a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取65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30例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及50例正常女性作为对照,用Rea... 目的:通过检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中miR-200a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miR-200a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取65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30例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及50例正常女性作为对照,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受试者血清中miR-200a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中CA125水平。分析miR-200a在不同临床病理情况下的表达差异。结果:miR-200a在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中表达量明显高于良性卵巢肿瘤及正常女性(P<0.001),良性组与正常女性两组间miR-200a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633)。血清miR-200a表达与卵巢癌分化程度及血清CA125值呈正相关(P均<0.05),而与卵巢癌的组织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无明显相关性(P>0.05);miR-200a高水平组卵巢癌患者预后明显差于低水平组(P=0.021)。结论:miR-200a在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中表达上调可能与卵巢癌的发生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S miR-200a 肿瘤转移 卵巢肿瘤 预后
下载PDF
经阴道非脱垂全子宫切除15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钱晓蕾 王弓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88-691,共4页
目的分析经阴道非脱垂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特点和适应证范围。方法收集2005年11月—2008年12月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因妇科良性疾病经阴道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152例,并以同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n=122)和经腹全... 目的分析经阴道非脱垂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特点和适应证范围。方法收集2005年11月—2008年12月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因妇科良性疾病经阴道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152例,并以同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n=122)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n=168)的患者为对照,比较三种术式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手术适应证范围。结果三种方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在年龄、产次、绝经与否以及剖宫产手术史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手术适应证和子宫大小的选择方面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腹腔镜和经阴道同时行附件手术者分别为62例(36.9%)、36例(29.5%)和18例(11.84%),经腹组明显多于经阴道组(P<0.05)。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最短,术中出血量和手术费用最少。结论经阴道非脱垂子宫切除术效果好,并发症少,对于部分子宫较大、有盆腔手术史者也同样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阴道 经腹 腹腔镜 全子官切除术
下载PDF
表观遗传学调控与妇科肿瘤发生、演进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李碧岚(综述) 万小平(审校)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74-80,共7页
在卵巢肿瘤、子宫内膜癌以及宫颈癌中,已有许多研究证明了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修饰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以往研究证实癌基因、抑癌基因以及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异常导致肿瘤形成。与基因突变不同的是,表观遗传学并不是通过改变基因组序... 在卵巢肿瘤、子宫内膜癌以及宫颈癌中,已有许多研究证明了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修饰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以往研究证实癌基因、抑癌基因以及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异常导致肿瘤形成。与基因突变不同的是,表观遗传学并不是通过改变基因组序列,而是通过甲基化修饰、组蛋白修饰、miRNA调节等方式对基因组进行调控。甲基化异常、组蛋白修饰错误或miRNA调控紊乱与肿瘤细胞增殖、自噬、凋亡、细胞间粘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表观遗传学修饰作为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将其作为靶点应用于诊断治疗及评估预后将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遗传学 卵巢肿瘤 子宫内膜癌 宫颈癌 甲基化 组蛋白 miRNA
下载PDF
GWAS在妇科肿瘤中的应用与前景 被引量:1
10
作者 卢聪 万小平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56-659,共4页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方法以鉴定常见的、低外显率的疾病敏感位点,在事先不知其表型及功能的情况下。在过去的5年里,已经有超过700例GWAS成功地实施并发表,其中有3例与妇科肿瘤有关。在GWAS检测出的敏感基因中,大...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方法以鉴定常见的、低外显率的疾病敏感位点,在事先不知其表型及功能的情况下。在过去的5年里,已经有超过700例GWAS成功地实施并发表,其中有3例与妇科肿瘤有关。在GWAS检测出的敏感基因中,大多数从未被认为与癌症发生有关,这也为癌症的发病机理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随着技术的进步,GWAS不仅用于风险预测,也逐渐用于预后研究以及药物治疗。本文介绍了GWAS的技术背景及研究进展,并结合其在妇科肿瘤方面的相关发现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WAS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上皮性卵巢癌 敏感等位基因
下载PDF
母血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水平变化对子代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肖娜 吴怡 +2 位作者 夏缘青 叶宝英 程蔚蔚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45-847,共3页
目的:探讨母血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 C)水平变化对子代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建卡并产检且妊娠中期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胎儿先... 目的:探讨母血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 C)水平变化对子代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建卡并产检且妊娠中期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单胎孕妇202例(先心病组),同期建卡产检且畸形筛查未提示胎儿存在结构异常的单胎孕妇404例(对照组)。妊娠早期(12~14周)抽取空腹血检查HCY和Cys C水平,比较两组孕妇的HCY和Cys C水平。选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志物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先心病组的母血HCY及Cys 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Y:(4.66±2.35)μmol/L vs (3.81±1.48)μmol/L,Cys C:(0.55±0.11)mg/L vs (0.51±0.10)mg/L,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血HCY和Cys C是子代发生先天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1.38和47.12,P<0.001)。结论:妊娠期血HCY和Cys C水平升高可能导致子代发生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同型半胱氨酸 胱抑素C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围生期抑郁的发生风险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曾婉婷 徐萌艳 +2 位作者 段陈迟 张芝银 周敏聪 《浙江医学》 CAS 2021年第13期1409-1414,共6页
目的探讨孕妇围生期抑郁的发生风险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至10月在杭州市妇产科医院建卡并计划分娩的孕妇5214例。收集受试对象人口学特征、个人史、婚育史、配偶个人史、家庭支持、睡眠质量、围生期并发症及分娩经历等资料,分... 目的探讨孕妇围生期抑郁的发生风险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至10月在杭州市妇产科医院建卡并计划分娩的孕妇5214例。收集受试对象人口学特征、个人史、婚育史、配偶个人史、家庭支持、睡眠质量、围生期并发症及分娩经历等资料,分别在孕晚期(≥28周)及产后6周应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抑郁筛查,以EPDS评分≥10分为抑郁筛查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孕妇孕期及产后抑郁发生的因素。结果共纳入孕期抑郁筛查孕妇5214例,其中1400例随访至产后6周并完成产后抑郁筛查。孕期抑郁筛查阳性率为28.10%,产后抑郁筛查阳性率为31.9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离婚,非计划内怀孕,本人孕期偶尔饮酒史,孕早期有轻微、严重或极其严重孕吐史,孕期睡眠质量欠佳、一般或很差,既往抑郁症史,既往焦虑症史均是孕期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而年龄≥35岁、全职或自由职业、孕期无羊水量异常史、孕期有家庭支持均是孕期抑郁发生的保护因素(均P<0.05)。产后睡眠质量欠佳、一般或很差及孕期抑郁风险筛查阳性均是产后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本次分娩体验感觉值得、符合预期或满意均是产后抑郁发生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围生期抑郁的发病风险与孕产妇职业、年龄、婚育情况、家庭支持、睡眠质量、产科并发症以及分娩体验等密切相关,临床上应当注重孕期抑郁高危人群的筛查和防治,加强孕妇优质护理服务及人文关怀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生期抑郁 影响因素 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
下载PDF
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获得性败血症围生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丁艳 施婴婴 沈月华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26-929,共4页
目的探讨极低体重儿(VLBW)院内获得性败血症的发病情况和围生期高危因素。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发生院内获得性败血症的29例VLBW和108例非败血症的VLBW的母婴状况进行回顾性调查,采用SPSS软件... 目的探讨极低体重儿(VLBW)院内获得性败血症的发病情况和围生期高危因素。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发生院内获得性败血症的29例VLBW和108例非败血症的VLBW的母婴状况进行回顾性调查,采用SPSS软件进行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37例VLBW中,有29例发生了院内获得性败血症,发生率为21.16%,死亡4例,病死率13.79%。随胎龄和出生体重降低,院内获得性败血症发生率增加。70%是革兰阴性菌感染,主要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出生体重≤1000g是院内获得性败血症的最重要危险因素,发生率为75%,相对危险度7.56(4.35~14.24)。增加VLBW发病的危险因素依次为体重≤1000g、中心静脉骨管(PICC)、生后2周内的贫血、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反复呼吸暂停。结论院内获得性败血症多见于VLBW,是导致VLBW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必须采取各项综合措施降低院内获得性败血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内感染 极低体重儿 败血症
原文传递
宫腔镜与阴道超声用于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价值探讨 被引量:17
14
作者 曹迎九 吕蓓 +2 位作者 王倩 黄劲松 王玉东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36期7126-7129,共4页
目的:探究阴道超声与宫腔镜对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153例,进行阴道超声及宫腔镜检测,观测患者病变类型以及病变部位,比较术后患者临床资料与术前阴道超声以及宫腔镜的检测结果,... 目的:探究阴道超声与宫腔镜对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153例,进行阴道超声及宫腔镜检测,观测患者病变类型以及病变部位,比较术后患者临床资料与术前阴道超声以及宫腔镜的检测结果,对阴道超声及宫腔镜的准确率、敏感性、阳性预测率以及阴性预测率等进行比较。结果:阴道超声检测内膜增生漏诊3例、内膜息肉误诊3例、粘膜下肌瘤误诊2例、内膜炎漏诊2例、内膜癌漏诊1例;宫腔镜检测内膜息肉误诊1例、黏膜下肌层误诊2例、内膜炎漏诊1例;与病理活检结果的符合率比较,宫腔镜的总符合率显著高于阴道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检测子宫内膜病变的准确率、敏感性、阳性预测率及阴性预测率显著优于阴道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超声和宫腔镜均可检测子宫内膜病变,前者操作简单、创伤小,后者操作复杂,但检出率、准确率及敏感度均较高,可减少临床误诊、漏诊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超声 宫腔镜 子宫内膜病变 病理活检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褪黑素受体1B基因rs1083096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关系 被引量:5
15
作者 许恬怡 陈焱 +6 位作者 施怡如 刘云 于燕 朱爱琳 谢翠 张燕 任利容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61-464,共4页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1种妊娠后首次发现或发病的糖尿病,不仅增加围产期孕妇和胎儿的风险,也增加这些孕妇远期发生2型糖尿病(T2DM)、代谢综合征及其子代肥胖的概率。目前,GDM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其与T2DM具有相似的...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1种妊娠后首次发现或发病的糖尿病,不仅增加围产期孕妇和胎儿的风险,也增加这些孕妇远期发生2型糖尿病(T2DM)、代谢综合征及其子代肥胖的概率。目前,GDM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其与T2DM具有相似的临床特征,均存在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抵抗,提示两者可能存在相同的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发病机制 单核苷酸多态性 B基因 受体1 褪黑素 胰岛素分泌缺陷 围产期孕妇
原文传递
晚期妊娠宫内感染25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林穗青 程蔚蔚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35-937,共3页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宫内感染的病因、主要致病菌、对母儿的影响及防治措施。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2006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诊断为晚期妊娠宫内感染的253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分娩孕周分成早产组...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宫内感染的病因、主要致病菌、对母儿的影响及防治措施。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2006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诊断为晚期妊娠宫内感染的253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分娩孕周分成早产组(82例)及足月组(171例),比较两组病例的临床结果及母儿预后等。结果 6年来宫内感染的病例数占同期分娩总数的0.41%,其中早产宫内感染占早产总数的2.36%。早产组胎膜早破率、产褥感染率、新生儿感染率及围产儿病死率均高于足月组(P<0.05)。宫内感染主要致病菌群依次为B族链球菌(20.6%)、大肠埃希菌(19.4%)、粪肠球菌(18.9%)。宫内感染病例剖宫产率76.7%、产褥感染率14.2%、新生儿感染率20.9%、围产儿病死率3.2%。结论宫内感染尤其是早产宫内感染对母儿预后造成严重威胁。应加强孕期保健及期待治疗、产程过程中的管理,积极预防与及时诊治宫内感染以改善母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膜羊膜炎 胎膜早破 B族链球菌 大肠埃希菌 粪肠球菌
原文传递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 被引量:19
17
作者 丁艳 沈月华 施婴婴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332-335,共4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做到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方法对我院NICU2005年1月至2008年5月期间16例确诊为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32例非败...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做到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方法对我院NICU2005年1月至2008年5月期间16例确诊为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32例非败血症患儿和33例其他病原体所致败血症患儿进行比较。结果低出生体质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先期使用3代头孢菌素为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的危险因素,所有病例均属于医院获得性感染,全部发生在早产儿,81.2%是极低出生体重儿;若同时合并其他致病菌感染预后差;肺炎克雷伯菌93%为产β内酰胺酶(ESBL)菌株,100%对亚胺培南类药物敏感,对常用头孢类药物不敏感。结论肺炎克雷伯菌已成为NICU中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而且多为医院感染。与早产低出生体质量、PICC、先期使用3代头孢菌素有关,耐药性强,碳青霉烯类是敏感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新生儿 克雷伯菌 肺炎 交叉感染
原文传递
GRP94和CD8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庄玉玉 严沁 +3 位作者 姜飞洲 王清莹 周珑 万小平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1年第17期3233-3239,共7页
目的:探讨葡萄糖调节蛋白94(glucose-regulated protein94,GRP94)和CD8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与HPV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2例原发宫颈癌、2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40例慢性... 目的:探讨葡萄糖调节蛋白94(glucose-regulated protein94,GRP94)和CD8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与HPV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2例原发宫颈癌、2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40例慢性宫颈炎组织中GRP94和CD8的表达及定位;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6例宫颈癌及6例正常宫颈组织中GRP94和CD8的表达。结果:①在宫颈癌、CIN2/3、CIN1及慢性宫颈炎组织中,GRP9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5%、82.4%、40%和22.5%;CD8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1%、64.7%、90%和97.5%;GRP94在宫颈癌和CIN2/3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慢性宫颈炎和CIN 1组织(P均<0.05);CD8在宫颈癌组的表达显著低于慢性宫颈炎组、CIN1组及CIN2/3组(P均<0.05)。②Western blot结果示GRP94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1);CD8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宫颈组织(P<0.01)。③GRP94的表达与宫颈癌分化程度、有无脉管侵袭有关(P<0.05),而与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CD8的表达与有无脉管侵袭有关(P<0.05),而与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④宫颈病变组织中,GRP94的表达与HPV感染呈正相关(rs=0.377,P=0.000);CD8的表达与HPV感染呈负相关(rs=-0.395,P=0.000);GRP94与CD8的表达呈负相关(rs=-0.608,P=0.000)。结论:GRP94表达可能是宫颈CIN进展及宫颈癌预后判断的重要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GRP94 CD8 免疫组织化学 WESTERN BLOT
原文传递
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营养状况调查 被引量:4
19
作者 丁艳 徐茵 +7 位作者 王翼 张茜茜 黄小艺 唐征 顾玮 范建霞 余文 刘志伟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5期278-283,共6页
目的了解妊娠早期妇女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水平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23396例妊娠早期(孕龄≤90d)孕妇血清中25-(OH)-D水平及其在不同年龄、不同体质量指数(BMI)、不同季节、初产妇和经产妇的水平分布及差... 目的了解妊娠早期妇女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水平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23396例妊娠早期(孕龄≤90d)孕妇血清中25-(OH)-D水平及其在不同年龄、不同体质量指数(BMI)、不同季节、初产妇和经产妇的水平分布及差异,同时以早产为临床结局的观察指标。结果23396例妊娠早期孕妇25-(OH)-D平均为42.0(17.6~76.6)nmol/L,5th和95th的25-(OH)-D分别为20.2nmol/L和70.7nmol/L;初产妇18170(77.7%)例,经产妇5226(22.3%)例,孕妇年龄平均30.0(24.0~38.0)岁,BMI20.7(16.5~27.6)kg/m^2,春(3、4、5月)、夏(6、7、8月)、秋(9、10、11月)、冬(12、1、2)检测的例数分别为5878、5554、5974、5990例,25-(OH)-D分别为40.0(29.3,52.7)、46.2(35.6,57.2)、43.8(33.1,54.8)、37.2(26.9,49.9)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按BMI划分为BMI<18.5kg/m^2,18.5kg/m^2≤BMI≤23.9kg/m^2,24kg/m^2≤BMI≤27.9kg/m^2,BMI≥28kg/m^24组,25-(OH)-D分别为43.5(30.9,56.9)、42.1(30.8,53.8)、39.9(30.7,50.4)、39.7(30.7,49.4)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年龄组人群<25岁,25~29岁,30~34岁,≥35岁,25-(OH)-D分别为39.1(28.4,52.3)、41.3(30.1,52.9)、42.4(31.2,54.1)、43.8(31.9,55.7)nmol/L,各年龄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初产妇和经产妇25-(OH)-D分别为41.6(30.2,52.9)nmol/L和43.5(32.5,56.8)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分娩时不同孕周的产妇其妊娠早期血清25-(OH)-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1)。以25-(OH)-D水平<5th为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严重缺乏指标,不同年龄、不同季节、不同BMI、经产妇和初产妇出现维生素D严重缺乏的概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妊娠早期低体重、低妊娠年龄、初产有更高的维生素D严重缺乏发生率,不同季节25-(OH)-D有差异(冬<春<秋<夏),妊娠早期维生素D水平和早产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基维生素D 维生素D缺乏 妊娠早期
原文传递
上皮细胞间质转化与肿瘤 被引量:5
20
作者 潘漪莲(综述) 黄勇(审校)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348-351,共4页
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MT)是胚胎发育中基本的生理过程,最新研究发现,EMT对肿瘤的浸润和转移也具有重要影响,在肿瘤演进过程中,EMT涉及到多种分子机制及其构成的复杂网络。因而,对其机制及标记物的深入研究对侵袭性肿瘤具有重要的... 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MT)是胚胎发育中基本的生理过程,最新研究发现,EMT对肿瘤的浸润和转移也具有重要影响,在肿瘤演进过程中,EMT涉及到多种分子机制及其构成的复杂网络。因而,对其机制及标记物的深入研究对侵袭性肿瘤具有重要的诊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上皮细胞间质转化 肿瘤浸润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