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广角眼底成像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的诊疗价值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沈杭启 许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93-796,共4页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导致全球成年人视觉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超广角眼底成像是近年来新发展的眼底成像技术,可以捕获约80%的视网膜面积,具有视野广、操作简易快捷、免散瞳、分辨率高等优势。它能够发现隐匿...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导致全球成年人视觉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超广角眼底成像是近年来新发展的眼底成像技术,可以捕获约80%的视网膜面积,具有视野广、操作简易快捷、免散瞳、分辨率高等优势。它能够发现隐匿于周边的视网膜损伤,提高DR检出率,有助于重新认识周边视网膜损伤在DR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改进和完善DR分型,指导视网膜激光光凝的治疗方案,减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生,对控制病情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该文对超广角眼底成像在DR中的诊疗价值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超广角眼底成像 超广角眼底造影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
下载PDF
上海市新泾镇2型糖尿病人群白内障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2
2
作者 朱弼珺 邹新蓉 +7 位作者 徐艺 白雪林 陆敏 马莹琰 陆丽娜 朱剑锋 邹海东 许迅 《中华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89-494,共6页
目的 了解上海市新泾镇2型糖尿病人群白内障的患病率、分型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横断面研究.对上海新泾镇88 864名常驻人口中的7 756名2型糖尿病居民随机整群抽样,抽取20个基本抽样单位,于2016年4至6月进行视力及眼部检查,按晶状体混浊... 目的 了解上海市新泾镇2型糖尿病人群白内障的患病率、分型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横断面研究.对上海新泾镇88 864名常驻人口中的7 756名2型糖尿病居民随机整群抽样,抽取20个基本抽样单位,于2016年4至6月进行视力及眼部检查,按晶状体混浊分类系统Ⅱ(LOCSⅡ)评估晶状体混浊程度以及分型,以LOCS≥2作为白内障的诊断和分型标准.计算糖尿病人群的白内障患病率和白内障分型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人群罹患白内障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有1 719名2型糖尿病居民完成了检查,其中男性682人(39.67%)、女性1 037人(60.33%).总共有434例患有白内障,患病率为25.25%.各白内障分型占总人群比例:核性15.7%(269/1 719)、皮质性2.2%(38/1 719)、后囊膜下0.12%(2/1 719)、混合型2.4%(42/1 7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01)、糖尿病病程(P〈0.001)、教育程度(P=0.005)、空腹血糖(P6.1-7.7mmol/L=0.025,P78-247mmol/L=0.022,与空腹血糖3.6-6.0mmol/L比较)、眼轴长度(P〈0.001)与糖尿病人群罹患白内障相关.结论 白内障是2型糖尿病人群的常见眼病,核性白内障在此类人群中比例最高.年龄、糖尿病病程、教育程度、空腹血糖、眼轴长度与糖尿病人群罹患白内障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白内障 患病率 流行病学研究
原文传递
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图像的自动分层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许毓鹏 杜宇辰 陈凤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13-621,613,共9页
目的·使用无监督机器学习的方法对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图像进行分层研究,并与机器内置分层方法比较。方法·标准化采集50例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myopic choroidal neov... 目的·使用无监督机器学习的方法对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图像进行分层研究,并与机器内置分层方法比较。方法·标准化采集50例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myopic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mCNV)患者以及20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患者的OCT图像资料。由专业医师手工标记分层信息建立标准。提出一种基于层间能量最小化的视网膜多层分割方法,将其结果与OCT机器内置分层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利用无标记边界位置误差验证分层方法的准确性。结果·基于层间能量最小化的分层方法将每位患者的视网膜分为5层:内界膜层、神经纤维层下层、外核层上层、椭圆体带上层和Bruch's层。该方法在整体数据集的平均无标记边界位置误差为(4.831±7.015)μm。在mCNV组视网膜各层的平均无标记边界位置误差为(4.839±16.819)μm,而在DME组视网膜各层的平均无标记边界位置误差为(5.048±9.986)μm,均远低于OCT机器内置分层方法的结果[mCNV组为(13.638±58.024)μm,DME组为(14.796±45.342)μm]。该方法在视网膜各层分层的准确性均高于OCT机器内置方法。结论·基于层间能量最小化的分层方法可用于不同类型视网膜血管性疾病OCT图像的分层,结果明显优于机器内置分层方法,可拓展用于其他类型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血管性疾病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自动分析算法 机器学习 计算机视觉
下载PDF
叔丁基对苯二酚对早期糖尿病模型大鼠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娟 韦芳 +2 位作者 曹阳 田敏 吕红彬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96-803,共8页
目的研究抗氧化剂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8周龄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45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tBHQ干预组,每组15只;糖尿病模型组和tBHQ干... 目的研究抗氧化剂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8周龄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45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tBHQ干预组,每组15只;糖尿病模型组和tBHQ干预组采用一次性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模型,正常对照组大鼠腹腔内注射等容量枸橼酸钠缓冲液;tBHQ干预组在STZ注射前2周喂食质量分数为1%tBHQ添加饲料,其余2个组大鼠喂食普通饲料;分别于造模后72 h、2周和4周尾静脉采血用于血糖检测。取造模成功的大鼠于造模后4周行视网膜电图(ERG)检测;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大鼠视网膜组织形态结构变化;采用TUNEL法观察视网膜组织各层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蛋白激酶B(Akt)、p-Akt、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p-eNOS的表达情况。另取体外培养的Müller细胞系rMC-1进行分组。正常对照组、甘露醇对照组、高糖组细胞分别在正常培养基、含5.5 mmol/L葡萄糖+24.5 mmol/L甘露醇的培养基、高糖培养基中培养72 h。tBHQ干预组细胞先于含5μmol/L tBHQ的正常糖培养基中预处理24 h,然后于含5μmol/L tBHQ的高糖培养基中继续培养72 h;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组细胞先于含5μmol/L LY294002的正常糖培养基中预处理6 h,然后于含5μmol/L LY294002及5μmol/L tBHQ的正常糖培养基中继续培养24 h,最后于含5μmol/L LY294002及5μmol/L tBHQ的高糖培养基中继续培养72 h,收集各组细胞提取蛋白,Western blot法检测Akt、p-Akt、eNOS和p-eNOS的表达情况。结果造模后72 h、2周和4周,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血糖较正常对照组和tBHQ干预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造模后4周糖尿病模型组大鼠暗适应ERG的a波、b波振幅较正常对照组和tBHQ干预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织病理学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模型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目减少,内丛状层水肿增厚,内核层及外核层变薄,结构疏松且排列紊乱,而tBHQ干预组各结构较糖尿病模型组有所改善。TUNEL染色结果显示,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视网膜细胞凋亡指数较正常对照组和tBHQ干预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凋亡细胞主要存在于外核层。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tBHQ干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p-Akt/Akt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6±0.11、0.52±0.10和1.14±0.31,p-eNOS/eNOS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3±0.06、0.52±0.08和1.03±0.13,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视网膜组织p-Akt/Akt、p-eNOS/eNOS的相对表达量均较正常对照组和tBHQ干预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正常对照组、甘露醇对照组、高糖组、tBHQ干预组和PI3K抑制剂组细胞p-Akt/Akt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5±0.38、0.94±0.27、0.33±0.25、1.32±0.37和0.24±0.09,p-eNOS/eNOS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6±0.11、0.74±0.29、0.45±0.29、1.28±0.22和0.73±0.29,高糖组细胞p-Akt/Akt、p-eNOS/eNOS的相对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和tBHQ干预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I3K抑制剂组p-Akt/Akt、p-eNOS/eNOS的相对表达量较tBHQ干预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tBHQ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结构和功能均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Akt/eNOS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症 视网膜病变 抗氧化剂/叔丁基对苯二酚 视网膜电图 细胞凋亡 Akt/eNOS
下载PDF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玻璃体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宋珉璐(综述) 汪枫桦(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64-768,共5页
玻璃体是凝胶状、透明且高度水合的基质。玻璃体中存在着许多影响视网膜生理功能的蛋白质,玻璃体内蛋白质组成在多种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发生特征性改变。因此,对玻璃体内蛋白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是了解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病理生理机制、发... 玻璃体是凝胶状、透明且高度水合的基质。玻璃体中存在着许多影响视网膜生理功能的蛋白质,玻璃体内蛋白质组成在多种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发生特征性改变。因此,对玻璃体内蛋白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是了解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病理生理机制、发现生物标志物和药物靶点的有效途径。近十年来,多种蛋白质组学方法逐渐应用于玻璃体的整体性蛋白质组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前膜、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等许多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玻璃体蛋白图谱初步建立,并发现了一些潜在的生物靶点。本文就蛋白质组学方法、玻璃体蛋白质组学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 蛋白质组学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前膜 视网膜脱离
下载PDF
视网膜光辐照实验模型研究进展
6
作者 徐翌华(综述) 朱鸿(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43-1248,共6页
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与环境光污染现象的日趋严重,视网膜光辐照引起的损伤及其对视网膜色素变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疾病的致病作用逐渐被关注。光-视网膜组织反应类型以光热反应及光化学反应为主,其中可见光产生的光化学反应与视网... 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与环境光污染现象的日趋严重,视网膜光辐照引起的损伤及其对视网膜色素变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疾病的致病作用逐渐被关注。光-视网膜组织反应类型以光热反应及光化学反应为主,其中可见光产生的光化学反应与视网膜疾病关系密切。光辐照参数包括光辐照波长、辐照能量及辐照时间等,不同参数下光辐照对视网膜细胞的作用还可能受多种外界因素影响。较多视网膜光辐照细胞实验模型建立以研究光辐照,尤其是蓝光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光感受器细胞及神经细胞损伤的机制。光辐照会导致视网膜各细胞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及线粒体损伤激活自噬调控细胞凋亡。炎性小体激活及外泌体也参与调控光辐照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损伤。也有研究探讨不同波长光源对细胞的潜在治疗作用。本文从光-视网膜组织反应类型、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光辐照参数,以及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光辐照模型、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光辐照模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光辐照模型等方面就视网膜光辐照的实验模型,探讨不同模型间细胞及光辐照参数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上皮 光感受器细胞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光辐照 体外研究模型
下载PDF
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眼脉络膜和黄斑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傅扬 罗丽颖 +1 位作者 项潇琼 唐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33-535,共3页
目的·分析并比较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弱视眼与对侧非弱视眼的脉络膜层、黄斑神经节细胞复合体的厚度差异。方法·选取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63人,利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增强技术(enhanced depth imaging spectral-d... 目的·分析并比较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弱视眼与对侧非弱视眼的脉络膜层、黄斑神经节细胞复合体的厚度差异。方法·选取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63人,利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增强技术(enhanced depth imaging 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EDI-OCT)分别检测双眼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层厚度和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同一受检者弱视眼与对侧非弱视眼的指标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弱视眼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层厚度为(321.83±12.74)μm,而非弱视眼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层厚度为(316.78±18.76)μm(P=0.182)。弱视眼黄斑神经节细胞复合体的厚度为(83.78±4.81)μm,而非弱视眼的黄斑神经节细胞复合体的厚度为(83.26±4.17)μm(P=0.223)。结论·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弱视眼与非弱视眼黄斑区脉络膜厚度与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参差 脉络膜厚度 神经节细胞复合体
下载PDF
关注相干光层析眼底血管成像术对眼科临床实践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许迅 俞素勤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41-243,共3页
近年来眼底影像技术发展迅速,其中相干光层析眼底血管成像术(OCTA)尤为引人关注。与传统造影技术不同,OCTA无需注射造影剂,可以在数秒内无创伤性清晰显示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的三维结构,其临床应用价值正在不断被认知。本文通过阐... 近年来眼底影像技术发展迅速,其中相干光层析眼底血管成像术(OCTA)尤为引人关注。与传统造影技术不同,OCTA无需注射造影剂,可以在数秒内无创伤性清晰显示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的三维结构,其临床应用价值正在不断被认知。本文通过阐述OCTA改变临床对疾病的理解和认识、帮助诊断和鉴别诊断、优化患者就诊流程、重新设计治疗方案和规划随访计划4个方面,揭示OCTA对眼科临床实践的影响,以期临床关注并正确使用这项技术,使其为眼科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提供更多信息,发挥更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光层析技术 血管造影 眼底疾病
原文传递
积极稳妥地进行治疗效果优化及新适应证探索研究,不断提高科学使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眼底病的临床应用水平 被引量:5
9
作者 许迅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5,共3页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已经成为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临床一线治疗,在糖尿病黄斑水肿、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以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视网膜新生血管病变相关的疾病治疗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并...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已经成为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临床一线治疗,在糖尿病黄斑水肿、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以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视网膜新生血管病变相关的疾病治疗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然而,积极稳妥地进行治疗效果优化以及新的适应证探索研究,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特点和患者具体情况,不断提高科学使用抗VEGF药物治疗眼底病的临床应用水平仍有大量工作要做;进一步深入研究新生血管性眼底疾病的本质特征以及影响其发生发展转归的相关因素,开发研究更新更好的治疗药物及方法尚任重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应用 抗体 单克隆/治疗应用 脉络膜新生血管化/药物疗法 视网膜新生血管化/药物疗法
原文传递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眼底立体彩色照相单一读片与综合读片结果一致性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京晔 汪枫桦 +5 位作者 周彦萍 余奇 王卫峻 刘堃 孙晓东 许迅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1-125,共5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伴黄斑水肿(DME)眼底立体彩色照相单一读片与综合读片结果的一致性。方法450套DR伴DME患眼7个视野眼底立体彩色照片与DR早期治疗研究组(ETDRS)研究所用的标准眼底照片进行比较。由资质及阅片经验相...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伴黄斑水肿(DME)眼底立体彩色照相单一读片与综合读片结果的一致性。方法450套DR伴DME患眼7个视野眼底立体彩色照片与DR早期治疗研究组(ETDRS)研究所用的标准眼底照片进行比较。由资质及阅片经验相当的两组读片者分别进行单一读片与综合读片。单一读片根据立体彩色照相检查结果;综合读片除了立体彩色照相检查结果外还参照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观察微动脉瘤(MA)、视网膜内出血(IRH)、硬性渗出(HE)、棉绒斑(CW)、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IRMA)、视盘新生血管(NVD)、其他区域新生血管(NVE)、视盘纤维增生(FPD)、其他区域纤维增生(FPE)、视网膜前出血(PRH)、玻璃体积血(VH)、视网膜隆起(RE)、黄斑中央视网膜脱离(RDC)、静脉串珠(VB)、静脉环(VL)等15项DR眼底病变指标。采用加权κ(κw)统计值评价两种读片方法的可靠性。以Fleiss统计理论为判断标准,κW〉≥0.75,一致性极好;0.60≤κw〈0.75,一致性良好;0.40≤κw〈0.60,一致性一般;κw〈0.40,一致性较差。结果单一读片、综合读片15项指标读片结果κw值分别为0.22~1.00、0.28~1.00。15项指标中,MA单一读片的一致性较差,综合读片的一致性一般;IRH单一读片的一致性良好,综合读片的一致性一般;CW单一读片、综合读片的一致性均为一般;NVD单一读片的一致性较差,综合读片的一致性良好;NVE单一读片、综合读片的一致性均较差;FPD单一读片的一致性一般,综合读片的一致性极好;FPE单一读片的一致性较差,综合读片的一致性一般;PRH单一读片的一致性较差,综合读片的一致性极好;VH单一读片的一致性一般,综合读片的一致性极好;HE单一读片、综合读片的一致性均良好;IRMA单一读片的一致性较差,综合读片的一致性一般;RE单一读片、综合读片的一致性均极好;RDC单一读片、综合读片的一致性均极好;VB单一读片、综合读片的一致性均较差;VL单一读片的一致性较差,综合读片的一致性一般。结论综合读片对DR伴DME眼底异常各项眼底征象的判断有更高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 诊断技术 眼科 评价研究 影响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在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1
作者 项潇琼 罗丽颖 +1 位作者 唐敏 傅扬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9-83,共5页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在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视网膜微血管血流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6月—8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单眼屈光参...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在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视网膜微血管血流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6月—8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31例。使用OCTA技术对患儿双眼黄斑区行3 mm×3 mm黄斑扫描、6 mm×6 mm黄斑扫描及4.5 mm×4.5 mm视盘扫描,分别由软件计算双眼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丛(superficial capillary plexus,SCP)和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丛(deep capillary plexus,DCP)的血流平均密度、黄斑中心凹无灌注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的平均面积、视盘及视盘旁的血流平均密度、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患儿弱视眼归为弱视眼组,对侧非弱视眼归为对侧眼组,观察比较2组眼部血流参数的差异。结果·在3 mm×3 mm黄斑扫描中,弱视眼组SCP及DCP的血流平均密度分别为(46.40±4.72)%、(52.17±2.82)%,对侧眼组分别为(48.48±3.46)%、(54.31±2.18)%,2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P=0.012)。在6 mm×6 mm黄斑扫描中,弱视眼组SCP及DCP的血流平均密度分别为(47.41±3.04)%、(48.92±5.34)%,对侧眼组分别为(50.36±2.70)%、(51.54±4.69)%,2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P=0.046)。在4.5 mm×4.5 mm视盘扫描中,弱视眼组视盘的血流平均密度为(48.98±4.03)%,对侧眼组为(52.06±3.90)%,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0);而弱视眼组视盘旁的血流平均密度为(52.16±2.22)%,对侧眼组为(52.44±1.50)%,2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患儿屈光参差性弱视眼的SCP、DCP和视盘的血流平均密度均较对侧眼显著下降。OCTA技术在评估患儿屈光参差性弱视眼的视网膜微血流状态上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参差 弱视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下载PDF
叶黄素对转化生长因子-β2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吕亚男 顾青 +1 位作者 李东丽 宫媛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71-577,571,共7页
目的·建立转化生长因子-β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2,TGF-β2)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epithelium cell,RPE)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模型,探讨叶黄素的作用及其机... 目的·建立转化生长因子-β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2,TGF-β2)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epithelium cell,RPE)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模型,探讨叶黄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ARPE-19细胞,分为空白组、TGF-β2组、TGF-β2+叶黄素组、叶黄素组。采用real-time PCR检测各组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上皮钙黏素(E-cadherin)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中α-SMA、FN、闭合蛋白(occludin)的蛋白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检测α-SMA的表达。同时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TGF/Smad通路下游Smad3的磷酸化水平。结果·TGF-β2+叶黄素组EMT程度有明显减轻。纤维化指标α-SMA、FN的mRNA、蛋白表达下降,与TGF-β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上皮细胞相关指标E-cadherin mRNA、occludin蛋白的表达上调(均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叶黄素可明显抑制上皮细胞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此外,TGF-β2诱导ARPE-19细胞EMT过程中发生Smad3磷酸化水平升高现象可被叶黄素干预(P=0.001)。结论·叶黄素通过调控TGF-β/Smad信号通路抑制ARPE-19细胞EMT过程,具有潜在的抑制视网膜下纤维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下纤维化 叶黄素 转化生长因子-Β2 上皮-间质转化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的人Tenon’s囊成纤维细胞的纤维化及其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表达的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项潇琼 罗丽颖 +2 位作者 傅扬 顾青 唐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66-872,共7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体外培养的人Tenon's囊成纤维细胞(humanTenon's fibroblast,HTF)的纤维化及其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 in c...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体外培养的人Tenon's囊成纤维细胞(humanTenon's fibroblast,HTF)的纤维化及其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SPARC)表达的作用。方法·取斜视手术患者的Tenon's囊组织进行培养,并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对获得的HTF进行鉴定。采用不同浓度的VEGF刺激培养HTF,并依据刺激条件将HTF分为4组,即0 ng/mL组、25 ng/mL组、50 ng/mL组和100 ng/mL组。采用蛋白质印迹和实时定量PCR分析SPARC、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 9,MMP-9)的表达以及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通路磷酸化活性的改变。采用细胞活力测定实验(MTS法)和划痕实验检测HTF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结果·通过免疫荧光技术及倒置相差显微观察可以鉴定,所培养的原代细胞为HTF。在VEGF刺激作用下,与0 ng/mL组相比,其他3组HTF中的SPARC、collagen-Ⅰ和MMP-9蛋白及其mRNA表达均有所增加,HTF中ERK通路的磷酸化活性均有所上调,HTF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亦均有所增加,且在50 ng/mL组中影响最大。结论·VEGF在促进HTF纤维化的过程中伴随着细胞基质蛋白SPARC的上调,提示SPARC可能是这一过程的潜在调控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Tenon's囊成纤维细胞 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纤维化
下载PDF
恒定性外斜视视网膜微血流及厚度初步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罗丽颖 唐敏 +1 位作者 项潇琼 傅扬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68-1073,共6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设备评估成年恒定性外斜视患者的视网膜微血流及厚度变化,并探讨OCTA在成年恒定性外斜视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月—12月于...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设备评估成年恒定性外斜视患者的视网膜微血流及厚度变化,并探讨OCTA在成年恒定性外斜视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月—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成年恒定性外斜视患者29名作为试验组,同期纳入27例健康志愿者的27只眼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初诊时进行全面的眼科综合检查,包括主觉验光、眼压、眼球运动及眼位检查、远近遮盖检查、眼轴测量、裂隙灯检查。由同一位经验丰富的医师使用OCTA设备对全部研究对象的黄斑区行3 mm×3 mm扫描,由软件自动计算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丛(superficial capillary plexus,SCP)和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丛(deep capillary plexus,DCP)的血流密度、黄斑中心凹无灌注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面积,以及内层和全层视网膜厚度。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各组间差异。主导眼、非主导眼和对照眼之间OCTA参数差异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Littmann’s公式调整屈光不正及眼轴对OCTA数据的影响。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年龄、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参与者眼球运动正常,眼前段和眼后段检查亦均正常。主导眼、非主导眼以及正常眼的等效球镜度数(spherical equivalent,SE)、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眼轴等参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3 mm×3 mm黄斑扫描中,恒定性外斜视患者主导眼、非主导眼和对照眼SCP、DCP的血流平均密度以及FAZ面积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非主导眼中心凹和颞侧全层视网膜厚度分别为(248.61±19.84)μm和(320.44±17.05)μm,与主导眼[分别为(251.61±19.37)μm和(323.44±15.82)μm]相比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P=0.018)。结论·OCTA可作为量化分析恒定性外斜视患者的血流密度、FAZ面积和黄斑厚度的有效工具。成年恒定性外斜视患者黄斑区SCP、DCP的血流密度和FAZ面积均无明显变化;非主导眼黄斑区微结构发生的特异性改变,中心凹及颞侧全层视网膜厚度显著变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定性外斜视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视网膜微血管 视网膜厚度
下载PDF
关注OCT血管成像检测的CNV血管形态特征动态变化对抗VEGF治疗后新生血管性AMD应答反应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赵治 孙晓东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共4页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是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的一线治疗方案,如何更好地预测患眼治疗后的应答反应是临床上面临的重要挑战。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可对治疗前后脉络膜新生血管(...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是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的一线治疗方案,如何更好地预测患眼治疗后的应答反应是临床上面临的重要挑战。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可对治疗前后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血管形态变化进行动态随访观察,OCTA显示的血管形态和结构变化信息丰富了临床医师对nAMD治疗预后判断的新概念和新理论,认为这些综合信息可以成为一种活体血管生物标志物,有助于医生对活动性CNV的认识并深入理解抗VEGF治疗应答及抵抗的机制。因此,OCTA应当成为nAMD诊断、治疗和随访中的一种标准检查策略,我们应当重视OCTA下CNV血管形态特征的变化在nAMD抗VEGF治疗应答判断方面的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相干断层扫描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药物疗法 脉络膜新生血管/药物疗法 预后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下载PDF
抗VEGF-A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长期疗效及其影响视力预后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杨仕琪 孙晓东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6-240,共5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慢性、进展性视力损害性疾病。近年来湿性AMD治疗方面取得巨大进展,接受眼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治疗的湿性AMD患者数量迅速增加,并在短期内能够有效控制病情。改善视力。随着治疗和...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慢性、进展性视力损害性疾病。近年来湿性AMD治疗方面取得巨大进展,接受眼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治疗的湿性AMD患者数量迅速增加,并在短期内能够有效控制病情。改善视力。随着治疗和随访周期的延长,抗VEGF-A类药物治疗湿性AMD的长期疗效成为患者和医生关注的焦点。本文将概述治疗湿性AMD的常用抗VEGF-A类药物,并对其长期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总结,探讨分析长期应用抗VEGF—A类药物影响视力预后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湿性 脉络膜新生血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长期疗效
下载PDF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炎症小体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孙梦莎(综述) 闫泉 孙晓东(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16-320,共5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与年龄相关的以视网膜黄斑区病理改变导致中心视力受损为特征的致盲率较高的眼底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AMD发生和发展与免疫炎症反应密切相关,但具体机制尚未阐明。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炎症...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与年龄相关的以视网膜黄斑区病理改变导致中心视力受损为特征的致盲率较高的眼底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AMD发生和发展与免疫炎症反应密切相关,但具体机制尚未阐明。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炎症小体作为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AMD的病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拟对NLRP3炎症小体在AMD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探讨其激活机制,为靶向NLRP3炎症小体的抗免疫炎症治疗AMD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炎症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 炎症小体
下载PDF
干细胞定向分化视网膜色素上皮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阮熵 汪枫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22-1127,1122,共6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与年龄相关致盲的重要眼病之一,分为干性和湿性。目前干性AMD尚无有效的根本性治疗方法。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位于神经视网膜和脉络膜之间,对...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与年龄相关致盲的重要眼病之一,分为干性和湿性。目前干性AMD尚无有效的根本性治疗方法。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位于神经视网膜和脉络膜之间,对感光细胞的存活和正常功能的维持有重要意义。在AMD中RPE细胞的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衰老导致Bruch's膜、脉络膜血管和光感受器细胞退行性改变,从而影响其代谢和功能,最终导致感光细胞死亡,视功能不可逆损伤。自1991年来研究者开始尝试RPE细胞的替代治疗。随着多能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技术逐渐成熟,干细胞定向分化RPE细胞的移植治疗正在成为填充和置换已受损细胞从而治疗AMD的一种新策略。该文从AMD的细胞替代治疗中RPE干细胞的来源、RPE细胞定向分化的鉴定、RPE细胞的移植技术以及相关临床试验等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视网膜色素上皮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下载PDF
盐皮质激素受体在眼底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欣馨 许迅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6-99,共4页
盐皮质激素受体(MR)属于核受体超家族,在视网膜和脉络膜中均有表达。MR拮抗剂(MRA)在非眼科临床上已有较长的应用史。多种细胞和动物模型显示,异常激活MR参与眼底病理性血管新生、氧化应激、炎症、水盐平衡紊乱、神经退行性改变... 盐皮质激素受体(MR)属于核受体超家族,在视网膜和脉络膜中均有表达。MR拮抗剂(MRA)在非眼科临床上已有较长的应用史。多种细胞和动物模型显示,异常激活MR参与眼底病理性血管新生、氧化应激、炎症、水盐平衡紊乱、神经退行性改变等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应用MRA可缓解或抑制这些病理过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使用MRA治疗后,患者视功能改善、视网膜下积液减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降低。慢性CSC患者MR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和血浆中醛固酮水平与可自发缓解的CSC患者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MRA眼部缓释剂型和炎症相关机制的研究可能成为眼底MR研究的新热点。了解MR和MRA在眼底疾病中的研究现状,以期为之后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盐皮质激素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治疗 眼底疾病
原文传递
抗整合素药物risuteganib治疗眼底疾病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亚男 郑志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13-816,共4页
整合素是介导细胞-细胞和细胞-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的一类黏附分子,它将胞外配体与胞内骨架、信号转导通路相联系,参与多种生理病理过程。Risuteganib(商品名:Luminate®)是一种广谱整合素抑制剂,具有抗新生血管、诱导玻璃体后脱离... 整合素是介导细胞-细胞和细胞-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的一类黏附分子,它将胞外配体与胞内骨架、信号转导通路相联系,参与多种生理病理过程。Risuteganib(商品名:Luminate®)是一种广谱整合素抑制剂,具有抗新生血管、诱导玻璃体后脱离、神经保护等作用,可用于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玻璃体黄斑牵引、萎缩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等多种眼底疾病。Risuteganib已成功达到三项2期临床试验终点,并即将开展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3期临床试验。目前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risuteganib的耐受性良好,没有出现药物相关的毒性反应或反复眼内注射引起的炎症。基于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较长的药效持续时间,眼内注射抗整合素药物risuteganib既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独立疗法,也可作为现有抗VEGF药物治疗的补充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素类 玻璃体脱离 黄斑变性/药物疗法 黄斑水肿/药物疗法 综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