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4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妇产科常见医疗过错的反思与防范 被引量:2
1
作者 戴钟英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3期416-422,共7页
教师和医生是各种行业中最重要又是最受人尊敬的职业,同时也是需要有高度责任心的职业。笔者作为教师,又是妇产科医生,反思60多年的临床医学和教学工作,加上20多年的司法鉴定工作,深深地认识到临床医学这门职业对社会、对家庭的重要性... 教师和医生是各种行业中最重要又是最受人尊敬的职业,同时也是需要有高度责任心的职业。笔者作为教师,又是妇产科医生,反思60多年的临床医学和教学工作,加上20多年的司法鉴定工作,深深地认识到临床医学这门职业对社会、对家庭的重要性。虽然说“人非圣贤”,从事各行各业都不可避免犯一些错误,但与其他职业不同的是,医务人员犯下的错误往往是难以修复的,甚至是不可挽回的,而成为终身的遗憾。为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经验,谈谈对妇产科常见医疗过错的认识和体会,以期为此类案件的鉴定和临床医疗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妇产科 医疗差错 防范
下载PDF
关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几点思考——妇产科医生的视角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氢凯 《上海医药》 CAS 2016年第16期3-5,共3页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诊治需要妇科、泌尿科和肛肠科等多学科的通力合作。本文总结女性盆底解剖的"可视化"研究、PFD的手术治疗、对盆底植入材料的再认识及再生医学的发展对盆底重建的意义,并阐述关于女性PFD的几点...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诊治需要妇科、泌尿科和肛肠科等多学科的通力合作。本文总结女性盆底解剖的"可视化"研究、PFD的手术治疗、对盆底植入材料的再认识及再生医学的发展对盆底重建的意义,并阐述关于女性PFD的几点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盆底解剖 盆底重建 女性
下载PDF
第三届东方妇产科学论坛会议纪要
3
作者 狄文 洪祖蓓 +1 位作者 滕银成 华克勤 《上海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95-496,共2页
2018年7月13—15日,第三届东方妇产科学论坛在美丽的黄浦江畔隆重召开,国内外妇产科领域专家学者齐聚上海国际会议中心,聚焦妇产科学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并就妇产科学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广泛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上海国际会议中心 妇产科学 论坛 东方 专家学者 黄浦江 国内外
下载PDF
上海市产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综合管理共识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笑天 +14 位作者 狄文 陶敏芳 程蔚蔚 应豪 古航 沈策 符伟国 史振宇 潘曙明 顾蔚蓉 徐先明 黄亚绢 周琼洁 瞿洪平 林兆奋 《上海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09-714,共6页
在中国孕产妇死亡率逐渐降低(特别是孕产妇死亡率降至10/10万以下)的情况下,血栓性疾病已成为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现根据中国孕产妇特有的发病风险和孕产妇保健体系特征,形成产科静脉血栓栓塞症(vein thromboembolism,VTE)... 在中国孕产妇死亡率逐渐降低(特别是孕产妇死亡率降至10/10万以下)的情况下,血栓性疾病已成为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现根据中国孕产妇特有的发病风险和孕产妇保健体系特征,形成产科静脉血栓栓塞症(vein thromboembolism,VTE)的综合管理上海专家共识。基于孕产妇VTE的预防和诊治的两个事件,基于规范化、多学科联合诊治、加强防范意识和文化建设的强化等基本原则,提出在准备、预防、诊治、质控4个环节,从孕产妇、医护人员、医疗机构、政策保障4个层面,建立产科VTE的防治综合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 深静脉血栓形成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 管理 妇产科 产妇卫生保健
下载PDF
上海绝经女性生殖健康状况调查 被引量:25
5
作者 邵红芳 孙东梅 +1 位作者 刘杰 陶敏芳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703-708,共6页
目的通过对上海地区绝经女性生殖健康状况的调查,探讨对绝经女性的健康保健措施。方法 2012年9月至2013年1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来自全市多个社区企事业的员工并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健康体检的绝经妇女,以问卷方式调查绝... 目的通过对上海地区绝经女性生殖健康状况的调查,探讨对绝经女性的健康保健措施。方法 2012年9月至2013年1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来自全市多个社区企事业的员工并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健康体检的绝经妇女,以问卷方式调查绝经女性的人口学特征、自然绝经年龄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并采用改良Kupperman评分对绝经相关症状进行评估。资料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065例绝经妇女纳入研究,平均绝经年龄为50.76岁,平均生育年限为35.71年。〈60岁、60~65岁和〉65岁3个年龄组的平均绝经年龄分别为(51.17±3.26)岁、(51.02±3.55)岁及(50.54±2.98)岁。初潮年龄早、未生育、患慢性疾病者的自然绝经年龄较早(P〈0.05)。绝经相关症状发生频率最高的前5位依次为疲乏(71.50%)、骨关节痛(64.75%)、失眠(55.84%)、潮热出汗(48.79%)、以及易激动(43.96%),早期主要以潮热、失眠为主,晚期主要以骨关节痛、泌尿生殖道症状为主。结论上海地区妇女平均绝经年龄呈逐渐推迟趋势,且初潮年龄早、未生育、患有慢性疾病与绝经年龄提前相关。但尚需进一步验证。绝经早晚期主要症状不同,临床治疗方法应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 自然绝经年龄 相关因素 绝经症状
下载PDF
上海地区医务人员对激素替代治疗知晓率及现状调查 被引量:24
6
作者 邵红芳 陶敏芳 +1 位作者 孙旭妍 江立珍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医务人员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激素替代治疗(HRT)的认知及对相关知识需求情况,为提高医务人员对HRT的知识,并为提高中老年妇女保健工作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上海市12所医院480名在职医务人员进行HRT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医务人员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激素替代治疗(HRT)的认知及对相关知识需求情况,为提高医务人员对HRT的知识,并为提高中老年妇女保健工作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上海市12所医院480名在职医务人员进行HRT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HRT的认知度、基本知识、知识需求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认为绝经期应用HRT有必要者占35.81%(169/472);16.10%(76/472)的医务人员对HRT知只了解;43.22%(204/472)的医务人员有对HRT知识有培训需求;14.19%(67/472)医务人员对更年期对象询问是否用HRT,并会推荐使用;不推荐应用HRT的原因中对副作用的担心占52.41%(76/145)。结论上海地区部分医务人员对激素治疗的知晓率较低,医务人员对HRT的推荐率低;主要原因是对激素治疗知识的不掌握和对副反应的担心。医生和护士对HRT的认识上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人员 激素替代治疗 知晓率
下载PDF
上海地区妇女对围绝经期健康保健知识的认知度及需求调查 被引量:7
7
作者 李长滨 邵红芳 +1 位作者 陶敏芳 江立珍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37-241,共5页
目的通过对上海地区妇女对围绝经期健康保健知识的认知度及对相关知识需求情况的调查,探讨提高中老年妇女保健工作质量的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上海地区年龄在40~65岁的妇女就围绝经期健康保健知识及需求进行问卷调查。... 目的通过对上海地区妇女对围绝经期健康保健知识的认知度及对相关知识需求情况的调查,探讨提高中老年妇女保健工作质量的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上海地区年龄在40~65岁的妇女就围绝经期健康保健知识及需求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整体抽样的方法 ,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更年期门诊的初诊围绝经期患者进行围绝经期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作为医院组。对同期田林社区某一居民区符合围绝经期的妇女作为社区组。结果医院组和社区组人群对更年期症状认为"生理状况无需处理"分别占19.29%和36.28%;其中医院组认为是"病理状况需要治疗"的比率(44.47%)高于社区组人群比率(18.66%)。两组人群对围绝经期健康保健知识的获取主要来自媒体和同事朋友,医院组分别为46.82%和22.59%,社区组分别为30.41%和36.38%。医院组患者更倾向于从媒体和医务人员获得信息,而社区组更倾向于从同事朋友的渠道获得信息。结论上海地区妇女对围绝经期健康保健知识知晓率较低,对围绝经期健康保健知识的获取主要来自媒体和同事朋友。医院组更倾向于从媒体和医务人员获得信息,而社区组更倾向于从同事朋友获得信息。因此,我们医护人员应大力开展围绝经期健康保健教育,提高围绝经期健康保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 健康保健知识 认知度 需求
下载PDF
上海徐汇区中年妇女围绝经期症状调查 被引量:7
8
作者 朱晓璐 李萍 +2 位作者 孙东梅 陶敏芳 滕银成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6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通过对上海徐汇区中年妇女围绝经期症状的调查,探讨上海中年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 KMI)及一般情况调查表对2012年8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体... 目的:通过对上海徐汇区中年妇女围绝经期症状的调查,探讨上海中年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 KMI)及一般情况调查表对2012年8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正常体检的年龄在40~60岁的中年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调查结果。结果本次研究中,共纳入符合标准的妇女2046例。受试者平均年龄51.23±7.00岁。中年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为66.9%( KMI总分>6分)。随着被调查者年龄的增加,绝经状态的递进,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增高。最常见的围绝经期症状依次为疲乏(83.38%)、性生活困难(55.67%)、骨关节痛(50.29%)、失眠(48.29%)和情绪波动(40.71%)。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受教育程度越低、经济收入越低、初潮年龄越晚、流产次数越多、合并冠心病是围绝经期症状加重的危险因素( t 值分别为22.533、-4.055、-2.088、2.709、5.522、4.203,均P<0.05)。结论上海徐汇地区中年妇女围绝经期症状的发生率较高,卫生医疗机构应针对上海中年妇女围绝经期特点提供更多的保健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综合征 KUPPERMAN评分 中年妇女 调查
下载PDF
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科结局临床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倪倩 陶敏芳 +1 位作者 周伟伟 钱刚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3期78-80,89,共4页
目的探讨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labor analgesia,PCEA)对产科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488例产妇,其中244例采用PCEA分娩镇痛,另外244例常规分娩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在分娩疼痛程度、产程、产后出血、分娩过... 目的探讨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labor analgesia,PCEA)对产科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488例产妇,其中244例采用PCEA分娩镇痛,另外244例常规分娩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在分娩疼痛程度、产程、产后出血、分娩过程中胎儿宫内窘迫发生、新生儿Apgar评分、剖宫产率等方面对照分析。结果 PCEA分娩镇痛组Mulleetr疼痛强度≤2有237例(97.13%),而对照组仅78例(31.97%),两组有显著差异。两组在产程、产后出血、分娩过程中胎儿宫内窘迫发生、新生儿Apgar评分、剖宫产率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PCEA分娩镇痛是一种对孕妇高效、安全、对胎儿无不良反应的分娩镇痛方法。PCEA分娩镇痛对产程的延长影响作用很小,并不增加剖宫产率及难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科结局 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 剖宫产
下载PDF
产科临床用血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徐文皓 黄亚娟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了解产科住院孕妇成分输血情况,探讨产妇最佳输血指征。方法查阅配发血记录本和计算机管理系统及病史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134例产科住院孕妇临床用血情况。结果5年中,产科用血每年曾递增趋势。其中产前用血14例(包括4例产后用... 目的了解产科住院孕妇成分输血情况,探讨产妇最佳输血指征。方法查阅配发血记录本和计算机管理系统及病史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134例产科住院孕妇临床用血情况。结果5年中,产科用血每年曾递增趋势。其中产前用血14例(包括4例产后用血者),共输注红细胞悬液(RBC)30U、血浆30U、单采血小板6U,产妇多合并血液系统疾病。产后24h内用血124例(包括4例产前用血者)。其中48例实施保存式自身备血共计66U,其产前均诊断为"Rh阴性"或"前置胎盘";2例合并输注自身及异体血;1例因自身血保存过期而未予输注。另外77例共输注异体RBC312U、血浆267U、单采血小板34U,冷沉淀111U,产妇多合并"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先兆子痫"等疾病。产后出血量与输注异体RBC的关系为:出血量<500ml者21例,(500—1000)ml者17例,(1000—2000)ml15例,>2000ml17例,输注异体RBC分别为54U、44U、42U、173U。比较产后(1—3)、(3—7)d产妇RBC、HbHct,按上述产后出血量的多少划分,发现出血量低于2000ml者,3项指标恢复高于产前,且比较有差异;而大量出血及自身输血者,指标差异不明显。结论制定孕期及产后妇女输血尤其是产后输血指南显得十分迫切,同时需探讨产妇自身输血的合理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成份输血 自身输血
原文传递
产科医师临床思维培养模式思考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明 滕银成 +5 位作者 黄亚娟 陶敏芳 顾京红 李萍 杜菲 蒋荣珍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3期482-484,共3页
二胎开放,高龄孕产妇骤然增加,社会环境与饮食结构的改变,孕产妇疾病谱悄然发生变化,疑难罕见疾病频发,患者与家属对医疗服务预期增加,医患关系紧张,世界卫生组织与国家卫计委要求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迫切要求,使产科医生面临新的机遇与... 二胎开放,高龄孕产妇骤然增加,社会环境与饮食结构的改变,孕产妇疾病谱悄然发生变化,疑难罕见疾病频发,患者与家属对医疗服务预期增加,医患关系紧张,世界卫生组织与国家卫计委要求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迫切要求,使产科医生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传统的产科医生培养模式不能满足临床要求,新时期培养优秀的产科尤其是重症产科医生是确保产科质量的关键,关注产科专业医师的系统、规范、多元化培养将是母婴健康保障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胎政策 产科医生 临床思维 培养模式
下载PDF
以“疾病预警分级”为基础的产科专业医师实例培训对产科质量管理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蒋荣珍 李明 +5 位作者 李萍 滕银成 黄亚娟 顾京红 杜菲 陶敏芳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6期925-928,954,共5页
目的探讨以"疾病预警分级"为基础的产科医生实例培训在产科质量与重症管理中的作用。方法2011~2012年对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辖区产科专业医生进行"疾病预警分级"为基础的实例培训,收集2008~2016... 目的探讨以"疾病预警分级"为基础的产科医生实例培训在产科质量与重症管理中的作用。方法2011~2012年对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辖区产科专业医生进行"疾病预警分级"为基础的实例培训,收集2008~2016年辖区转入中心病例共818例,以2012年末为培训终点,分析培训前后辖区转入中心孕产妇疾病类别、高危病人占比、规范化转诊变化情况。结果以"疾病预警分级"为基础的实例培训后,红色预警分类病人占比(32.75%)、内外科合并症病人占比(52.13%)、转入病人规范化占比(92.59%)明显高于培训前(分别为18.46%,23.76%,50.26%),P<0.01;转入病人黄色分类病人占比(14.11%)、产科并发症病人占比(47.97%)明显低于培训前(分别为29.76%,76.24%),P<0.01。结论以"疾病预警分级"为基础的实例产科专业医生培训可以优化产科治疗资源,提高产科管理质量与重症救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科医生 疾病预警分级 实例培训 产科管理
下载PDF
基于表观扩散系数影像组学对围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诊断的初步探讨
13
作者 罗艳 陶敏芳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期158-161,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基于表观扩散系数(ADC)影像学诊断围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9月-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女性(17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将170例患者分为训练集(130例)和验证集(40例),根据是否发生骨... 目的初步探讨基于表观扩散系数(ADC)影像学诊断围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9月-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女性(17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将170例患者分为训练集(130例)和验证集(40例),根据是否发生骨质疏松将训练集患者分为骨质疏松组(72例)和非骨质疏松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构建影像组学和临床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得出每个患者的影像组学得分(Rad-score)和临床得分(Clinic-score);进一步筛选变量通过广义线性回归模型,并构建联合预测模型,得出联合得分(Combine-score);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Hosmer-Lemeshow检验和决策曲线分析(DCA)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Clinic-score=0.515×ADC+0.211×SIR+0.681×BMD+0.373×NMID+0.428×PINP+0.602×C TX+0.586×维生素+0.862×血清钙+0.945×血清磷+0.709×E2。Rad-score=-1.356×original_ngtdm_Busyness+0.926×wavelet.LHL_firstorder_Median+2.815×wavelet.LHH_ngtdm_Busyness-0.719×log.sigma.3.0.mm.3D_gldm_DependenceVariance-1.528。Combinescore=1.686×Rad-score+1.861×ADC+1.916×S IR+0.371×BMD+0.213×NMID+0.539×PINP+0.931×CTX+1.174×维生素+0.759×血清钙+0.493×血清磷+0.899×E2。骨质疏松组和非骨质疏松的Rad-score、Clinic-score及Combine-score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预测模型分别与影像组学模型、联合预测模型的AUC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验证结果显示各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拟合均较好(P>0.05)。结论与单纯临床预测模型和影像组学模型相比,联合预测模型的鉴别能力最优,在诊断围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C影像组学 围绝经期女性 骨质疏松诊断
下载PDF
上海市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对剖宫产率与手术指征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孙文杰 李毓 +8 位作者 李明 郑燕伟 梁爽 王娟 李婷 顾京红 冯洁 滕银成 蒋荣珍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29-434,共6页
目的回顾分析上海市某三级综合性医院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的变化趋势,分析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成立前后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因素,为上海市剖宫产率控制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收集2002至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 目的回顾分析上海市某三级综合性医院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的变化趋势,分析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成立前后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因素,为上海市剖宫产率控制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收集2002至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2007年12月成立上海市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分娩的45210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剖宫产17973例。结果2002至2020年平均剖宫产率39.75%,非瘢痕子宫剖宫产率33.36%,剖宫产分娩指征总分娩占比前二位分别为瘢痕子宫9.58%、无医学指征6.56%。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成立后总剖宫产率(41.39%)与非瘢痕子宫剖宫产率(33.81%)明显高于成立前(33.64%与31.84%);瘢痕子宫孕妇总分娩占比明显高于成立前(11.45%vs 2.63%),剖宫产指征构成比明显高于成立前(27.67%vs 7.8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3.16%vs 5.43%)、前置胎盘或胎盘早剥类疾病(2.69%vs 3.1%)剖宫产指征构成比明显低于中心成立前,多胎妊娠分娩总占比明显高于中心成立前(1.58%vs 0.83%)(P<0.05)。结论瘢痕子宫等高危孕妇转入至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的产检人数增多是剖宫产率增加的主要因素;杜绝无医学指征剖宫产(包括高龄初产、IVF-ET)、增加瘢痕子宫阴道试产、降低危重孕产妇发生、控制胎儿体重与IVF-ET双胎、加强臀位与双胎阴道分娩助产技能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率 剖宫产指征 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 影响因素
下载PDF
HPV拓展分型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意义
15
作者 肖静 李莉 +1 位作者 邹锋 陈宇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3年第3期243-247,共5页
目的探讨除HPV16/18外的HPV拓展分型检测对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的筛查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临港院区)就诊的1200名HPV分型检测阳性的女性,并对同期因各种指征转诊阴道镜... 目的探讨除HPV16/18外的HPV拓展分型检测对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的筛查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临港院区)就诊的1200名HPV分型检测阳性的女性,并对同期因各种指征转诊阴道镜且行活组织病理检查的868例妇女,按照是否发生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不同年龄段、以及各亚型HPV感染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计算TCT和高危亚型HPV及各亚型组合对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的预测效能。结果(1)1200名HPV感染的女性中,感染率前三位的亚型依次为HPV52、HPV16、HPV58,60岁以上女性多重感染率更高(χ^(2)=5.56,P=0.022);(2)HPV16、HPV31、HPV33亚型感染与HSIL和宫颈癌的发生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这三种亚型感染均是独立危险因素;(3)60岁及以上的患者HSIL和宫颈癌的检出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22,P=0.004);(4)预测HSIL和宫颈癌的因子中,HPV16/31/33对HSIL和宫颈癌的预测约登指数最高。结论本地区除HPV16/18亚型,对其他高危亚型如HPV31、HPV33、HPV52、HPV58等亚型的拓展分型检测有助于避免HSIL和宫颈癌的漏诊;各年龄段的妇女对大多数高危亚型HPV的易感性无明显差异,应加强本地区60岁以上妇女的宫颈癌筛查及随访,提倡个体化筛查和随访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分型检测 宫颈癌筛查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盆底三维超声观察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女性盆膈裂孔的影响 被引量:29
16
作者 吴氢凯 张荣 +5 位作者 程慧 冯洁 应涛 李勤 罗来敏 惠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15-619,共5页
目的采用经会阴盆底实时三维超声观察不同分娩方式的女性产后盆膈裂孔解剖结构的重塑状态。方法选取定期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单胎初产妇82例,于产后6~12周行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检查。其中阴道分娩组55例,又分为自然分娩组(n=44)和产钳... 目的采用经会阴盆底实时三维超声观察不同分娩方式的女性产后盆膈裂孔解剖结构的重塑状态。方法选取定期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单胎初产妇82例,于产后6~12周行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检查。其中阴道分娩组55例,又分为自然分娩组(n=44)和产钳分娩组(n=11);剖宫产分娩组27例。观察各组妇女的盆膈裂孔形态结构及特征,测量其在静息、Valsalva动作和缩肛动作3种状态下的盆膈裂孔参数及膀胱颈最大移动度。结果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图像显示,产后妇女的盆膈裂孔两侧耻骨直肠肌结构较模糊,部分产妇单侧或双侧耻骨直肠肌从耻骨联合处撕脱。盆膈裂孔内的结构模糊,部分可观察到膀胱回声图像。在缩肛动作状态下,阴道分娩组产妇盆膈裂孔各参数明显大于剖宫产组(P<0.05);而静息和Valsalva动作状态下,两组产后盆膈裂孔各参数基本一致(P>0.05);阴道分娩组的膀胱颈最大移动度明显大于剖宫产组[(15.3±3.8)mmvs(11.7±3.6)mm](P<0.01)。自然分娩组和产钳分娩组的产后盆膈裂孔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产钳分娩组的膀胱颈最大移动度明显大于阴道自然分娩组[(21.2±2.9)mmvs(16.1±3.0)mm](P<0.01)。结论不同分娩方式妇女产褥早期静息和Valsalva动作时盆膈裂孔大小无明显差异。阴道分娩妇女缩肛动作时盆膈裂孔明显增大;产钳分娩妇女的膀胱颈最大移动度较其他分娩方式的妇女明显增大,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盆底 妊娠 分娩方式 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
下载PDF
正常阴道分娩及选择性剖宫产对女性下尿路解剖和控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睿 罗来敏 +1 位作者 应涛 冯亮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5-208,共4页
目的研究正常阴道分娩和选择性剖宫产对女性下尿路解剖和控尿功能的近期影响.方法选择2003年1~12月在我院作产前检查的24例孕妇为研究组,再进一步均分为正常阴道分娩亚组和选择性剖宫产亚组,以20名非妊娠健康女性为对照组.研究组于孕38... 目的研究正常阴道分娩和选择性剖宫产对女性下尿路解剖和控尿功能的近期影响.方法选择2003年1~12月在我院作产前检查的24例孕妇为研究组,再进一步均分为正常阴道分娩亚组和选择性剖宫产亚组,以20名非妊娠健康女性为对照组.研究组于孕38~40周和产后6~8周、对照组于排卵期分别进行前庭超声和尿动力检查,分析尿道膀胱连接部移动度(UVJ-M)、静态最大尿道关闭压(MUCP)、功能性尿道长度(FL)和腹压漏尿点压(VLPP)在分娩前、后的变化以及与非妊娠女性的差异.结果各组VLPP均>90 cm H2O.分娩前、后的UVI-M均较非妊娠女性明显增加(P<0.01),分娩后均较分娩前轻度下降(P>0.05),两种分娩方式分娩后UVJ-M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分娩后MUCP均较分娩前及非妊娠女性显著增加(P<0.01),两种分娩方式分娩后MUCP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分娩前FL较非妊娠女性明显增加(P<0.01),两种分娩方式分娩后FL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与非妊娠女性的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正常阴道分娩和选择性剖宫产近期内不降低女性下尿路的控尿功能,但是妊娠末期膀胱颈活动度明显增加,并持续到分娩后,是压力性尿失禁的危险因素之一,这种改变是否会随着时间而加重有待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剖宫产 阴道分娩 控尿功能 下尿路 解剖 非妊娠女性 尿道膀胱连接部 最大尿道关闭压 分娩方式 压力性尿失禁 分娩后 2003年 尿动力检查 分娩前 显著性 近期影响 产前检查 方法选择 健康女性 漏尿点压 尿道长度 妊娠末期
下载PDF
应用阴道表面电极研究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妇女盆底肌力的影响 被引量:22
18
作者 冯洁 吴氢凯 +1 位作者 程慧 滕银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9-392,共4页
目的研究经阴道分娩及剖宫产分娩对产后妇女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将184例产妇根据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分娩组(n=59)、阴道自然分娩组(n=117)及产钳分娩组(n=8);于产后6~8周进行问卷调查,并应用Femiscan生物反馈治疗仪检测产后盆底肌力... 目的研究经阴道分娩及剖宫产分娩对产后妇女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将184例产妇根据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分娩组(n=59)、阴道自然分娩组(n=117)及产钳分娩组(n=8);于产后6~8周进行问卷调查,并应用Femiscan生物反馈治疗仪检测产后盆底肌力。同期选择20例年龄相当的已婚未育女性作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妇女盆底肌力的各项指标均高于产后妇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分娩组产妇产后盆底肌力最强,产钳分娩组产妇产后盆底肌力最差,两组盆底肌肉活力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分娩组及阴道自然分娩组产后左右两侧盆底肌肉活力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钳分娩组产妇左右两侧盆底肌肉活力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自然分娩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与产钳分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二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自然分娩产妇产后早期的盆底肌力与选择性剖宫产分娩产妇相当;产钳分娩产妇盆底肌力最差,可能与其第二产程时间过长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分娩 阴道分娩 产钳分娩 女性盆底肌肉
下载PDF
产前检查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26
19
作者 邵红芳 黄亚绢 +1 位作者 薛月珍 刘鹏博(编校)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2185-2187,共3页
目的:探讨正规产前检查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结局的影响。方法:对近5年在我院分娩的有正规产前检查的妊高征孕产妇(妊高征产检组)的分娩结局分别和无正规产前检查的妊高征孕产妇(妊高征无产检组)以及有正规产前检查的非妊高征孕产... 目的:探讨正规产前检查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结局的影响。方法:对近5年在我院分娩的有正规产前检查的妊高征孕产妇(妊高征产检组)的分娩结局分别和无正规产前检查的妊高征孕产妇(妊高征无产检组)以及有正规产前检查的非妊高征孕产妇(非妊高征产检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高征产检组和妊高征无产检组之间的妊高征结局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妊高征产检组和非妊高征产检组之间的母婴结局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正规的产前检查可降低妊高征不良结局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检查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不良结局
下载PDF
过继转移FTY720-DC对自然流产模型孕鼠胚胎丢失率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熊苗 朱洁萍 +3 位作者 李莉 刘阳 季玉琴 王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93-798,共6页
目的观察过继转移FTY720-树突状细胞(FTY720-DC)对自然流产模型孕鼠胚胎丢失率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在诱导母胎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自然流产小鼠模型(CBA/J×DBA/2)及正常妊娠小鼠模型(CBA/J×BALB/c),分为6组... 目的观察过继转移FTY720-树突状细胞(FTY720-DC)对自然流产模型孕鼠胚胎丢失率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在诱导母胎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自然流产小鼠模型(CBA/J×DBA/2)及正常妊娠小鼠模型(CBA/J×BALB/c),分为6组:正常妊娠模型组(CBA/J×BALB/c)、未干预自然流产模型组(CBA/J×DBA/2)、注射DC培养基(DCCM)的流产模型组、过继转移DC的流产模型组、注射FTY720的流产模型组、过继转移FTY720-DC的流产模型组。于妊娠第12~14日观察孕鼠胚胎丢失情况,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孕鼠外周血Treg、Th17细胞占单个核细胞的比例。结果过继转移FTY720-DC后孕鼠胚胎丢失率明显低于未干预或注射DCCM的流产模型组(P=0.00),与过继转移DC的流产模型组和注射FTY-720的流产模型组相比,其胚胎丢失率也明显下降(P=0.01);它与正常妊娠组胚胎丢失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继转移FTY720-DC后孕鼠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明显增高,Th17细胞比例明显降低,与未干预或注射DCCM的流产模型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与正常妊娠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继转移FTY720-DC能诱导妊娠免疫耐受,降低自然流产模型孕鼠的胚胎丢失率,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逆转了自然流产模型孕鼠Treg/Th17的失平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Y720 树突状细胞 过继转移 自然流产 免疫耐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