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0年—2013年上海市长宁区成人轮状病毒感染引起急性胃肠炎的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徐仲卿 沈思兰 +4 位作者 钱方兴 朱绍琴 张万菊 胡芸文 孟祥军 《胃肠病学》 2016年第1期6-11,共6页
背景:急性胃肠炎是全球第二大公共卫生问题。轮状病毒(RV)是引起成人急性胃肠炎的病原体之一,对RV感染进行积极研究可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目的:了解上海地区成人急性胃肠炎患者中R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集2010年6月... 背景:急性胃肠炎是全球第二大公共卫生问题。轮状病毒(RV)是引起成人急性胃肠炎的病原体之一,对RV感染进行积极研究可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目的:了解上海地区成人急性胃肠炎患者中R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集2010年6月—2013年12月上海市长宁区定点医院成人急性胃肠炎患者的粪便标本和临床资料,采用ELISA和PCR法进行RV及其基因型检测。结果:共采集可供分析的急性胃肠炎患者粪便标本1 554份,其中男691例,女863例,平均年龄(46.19±15.59)岁。189例患者检出RV,检出率为12.2%,其中A组RV 163例(10.5%),B/C组RV 26例(1.7%),A组RV基因型主要为G9型(30.1%)和G1型(25.2%)。RV阳性组水样泻、呕吐症状发生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2010、2011、2012、2013年RV检出率分别为12.2%、14.9%、6.8%和16.3%。18-39岁年龄段组RV检出率显著低于40-59岁、60-79岁、≥80岁年龄段组(8.7%对14.8%、14.2%和17.1%,P〈0.05)。RV感染流行高峰出现在每年11月至次年2月。结论:在上海地区,成人RV相关性急性胃肠炎多见于中老年人,流行高峰为冬季,A组病毒基因型以G9和G1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感染 胃肠炎 成年人 基因型 流行病学
下载PDF
消化道恶性肿瘤伴癌性腹水患者腹腔化疗前后血清及腹水IL-6和sIL-6R水平变化的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金涌 朱金水 +2 位作者 陈玮 陈维雄 罗小蓉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90-91,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化疗对癌性腹水患者血清及腹水IL-6及sIL-6R水平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免法测定病人腹腔化疗前、治疗后四周血清及腹水IL-6水平变化,用ELISA同时测定sIL-6R水平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相对比。结果:消化道恶性肿瘤伴... 目的:探讨腹腔化疗对癌性腹水患者血清及腹水IL-6及sIL-6R水平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免法测定病人腹腔化疗前、治疗后四周血清及腹水IL-6水平变化,用ELISA同时测定sIL-6R水平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相对比。结果:消化道恶性肿瘤伴癌性腹水患者血清IL-6和sIL-6R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腹水IL-6和sIL-6R水平较血清IL-6和sIL-6R水平明显增高。腹腔化疗后血清IL-6和sIL-6R水平下降,腹水IL-6和sIL-6R水平变化与血清水平变化相平行。且血清及腹水IL-6及sIL-6R水平变化与腹腔化疗是否有效有密切关系。结论:监测癌性腹水患者血清及腹水IL-6及sIL-6R水平变化是判断及预测腹腔化疗是否有效的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化疗 消化道恶性肿瘤 癌性腹水白细胞介素-6(IL-6)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
下载PDF
活体生物发光成像技术及其在消化道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红建 熊晓鹏 +2 位作者 戴云海 万春丽 朱金水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378-381,共4页
活体生物发光成像技术作为一种非放射性、非损伤性、高灵敏特异性、实时动态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实现了在活体内对生物学反应实时、原位、动态和无损伤的观察,相比CT、MRI、PET和SPECT等传统影像学成像技术,活体发光成像技术显示出了... 活体生物发光成像技术作为一种非放射性、非损伤性、高灵敏特异性、实时动态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实现了在活体内对生物学反应实时、原位、动态和无损伤的观察,相比CT、MRI、PET和SPECT等传统影像学成像技术,活体发光成像技术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活体生物发光成像技术已成为检测小动物体内分子及细胞事件的强有力工具,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基础生命科学的研究领域。近年来,生物发光成像技术因其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在肿瘤学的研究领域也逐渐得以应用,并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活体生物发光成像技术的成像特点、技术原理及其在消化道研究领域的应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 生物发光 可见光成像 荧光素酶
下载PDF
勐海县少数民族上消化道疾病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朱励 朱金水 +2 位作者 雷蜀云 高春艳 李耀红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394-400,共7页
目的研究分析勐海县各少数民族胃镜下上消化道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2001-09/2016-09在勐海县人民医院经胃镜检查的210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年龄、民族、上消化道疾病检出情况等,并参考当地饮食结构和... 目的研究分析勐海县各少数民族胃镜下上消化道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2001-09/2016-09在勐海县人民医院经胃镜检查的210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年龄、民族、上消化道疾病检出情况等,并参考当地饮食结构和各民族生活习惯等进行分析.结果 21020例患者中男女之比为1:1.1;胃镜检查人群年龄9-85岁,其中汉族7858例,傣族6831例,哈尼族3227例,布朗族1904例,拉祜族1016例,彝族73例,其他民族111例.通过逐年统计,胃镜量自2011年开始逐年上升.通过逐月统计,每年5-9月胃镜量明显高于其他各月.其发病依次为非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胆汁反流,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十二指肠炎、胃储留、反流性食管炎、胃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息肉、贲门撕裂、十二指肠球部息肉等.与季节相关的上消化道疾病逐月检出率比较无差异.各民族的上消化道疾病发病率比较无差异,但高于上海地区.结论勐海县少数民族人群上消化道疾病中非萎缩性胃炎最多,各民族的上消化道疾病发病率无明显差异,但高于上海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上消化道疾病 流行病学分析
下载PDF
Ezrin调控的信号转导通路及其与消化系肿瘤发生的机制
5
作者 王红建 朱金水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196-200,共5页
Ezrin蛋白是ERM(Ezrin-radixin-moesin)蛋白家族中的成员之一,主要集中表达于细胞表面的顶端参与上皮细胞极性的维持。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通过调控细胞黏附分子和信号传导通路,Ezrin通过参与细胞间及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相互作用,调控... Ezrin蛋白是ERM(Ezrin-radixin-moesin)蛋白家族中的成员之一,主要集中表达于细胞表面的顶端参与上皮细胞极性的维持。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通过调控细胞黏附分子和信号传导通路,Ezrin通过参与细胞间及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相互作用,调控细胞的生存、黏附、增殖和迁徙等生物学功能,并在消化系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Ezrin蛋白的信号转导及其在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可能的分子机制做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ZRIN ERM蛋白家族 细胞骨架 信号转导 消化系肿瘤
下载PDF
淋巴管与消化系恶性肿瘤相关研究
6
作者 达炜 朱金水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415-417,共3页
肿瘤淋巴管形成与抑制在消化系恶性肿瘤转移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阻断淋巴管生成是抑制肿瘤淋巴道转移的有效途径,有关恶性肿瘤淋巴管生成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此文综述了肿瘤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分子标志物及针对上述靶点的抗肿瘤淋巴管... 肿瘤淋巴管形成与抑制在消化系恶性肿瘤转移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阻断淋巴管生成是抑制肿瘤淋巴道转移的有效途径,有关恶性肿瘤淋巴管生成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此文综述了肿瘤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分子标志物及针对上述靶点的抗肿瘤淋巴管生成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形成 抑制 消化系恶性肿瘤
下载PDF
肠道菌群失调与消化系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晨 陈伟 +1 位作者 王猛 周永坤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203-206,共4页
人体消化道寄生着数量庞大的肠道菌群。它们能促进消化吸收,将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及毒素局限于肠腔内;并代谢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提供能量,降低肠道酸碱度,促进肠蠕动,抑制致病菌生长;也可促进胆汁酸、胆固醇等肠肝循环以及参与机体免... 人体消化道寄生着数量庞大的肠道菌群。它们能促进消化吸收,将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及毒素局限于肠腔内;并代谢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提供能量,降低肠道酸碱度,促进肠蠕动,抑制致病菌生长;也可促进胆汁酸、胆固醇等肠肝循环以及参与机体免疫调节。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在消化系统疾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因研究技术限制、肠道本身解剖结构特殊等原因,对肠道菌群失调与消化系统疾病间的具体机制不清楚。本文对近年来肠道菌群失调与消化系统疾病相关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更好了解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并进一步指导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菌群分布 消化系统疾病
下载PDF
内源性H2S与消化系统疾病
8
作者 沈玮琳 陈尼维 《胃肠病学》 2010年第6期373-375,共3页
近年研究发现,内源性硫化氢(H2S)作为体内第三种具有生物学效应的气体信号分子,广泛参与了多种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继续探索内源性H2S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本文对内源性H2S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关键词 胃肠道 硫化氢 胱硫醚-γ-裂合酶
下载PDF
康复新液对急性大鼠实验性结肠炎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郑重 陈维雄 +3 位作者 陈尼维 朱金水 陈金联 何相宜 《胃肠病学》 2008年第1期31-34,共4页
背景:康复新液在临床上对溃疡性结肠炎(UC)具有良好疗效,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和降解的关键酶,与U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的:探讨康复新液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急性大鼠实验性结肠... 背景:康复新液在临床上对溃疡性结肠炎(UC)具有良好疗效,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和降解的关键酶,与U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的:探讨康复新液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急性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的疗效和对MMPs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康复新液治疗组。模型组和康复新液治疗组大鼠以3%DSS溶液制备急性大鼠实验性结肠炎模型。第10d处死大鼠,测定各组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组织学损伤评分和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以MMPs功能基因芯片检测筛选表达差异的基因,并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验证。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康复新液治疗组大鼠DAI和组织学损伤评分显著降低(P<0.01),MPO活性显著降低(P<0.01)。康复新液治疗组表达差异在2倍或以上的基因有16个,PCR结果显示MMP-3、MMP-13表达较模型组降低(P<0.01),与芯片变化趋势一致。结论:康复新液可改善DSS诱导的急性大鼠实验性结肠炎,减轻腹泻、血便症状。康复新液抑制MMP-3、MMP-13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新液 结肠炎 聚合酶链反应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下载PDF
川芎嗪对大鼠肝纤维化转化生长因子-β_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陈玮 陈维雄 +2 位作者 陈金联 陆允敏 姚惠香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30-533,F0004,共5页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_1/Smads信号通路可能的影响。方法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挑选70只予皮下注射40%四氯化碳,其余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N组),8周后造模组中随机处死16只(M组)并...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_1/Smads信号通路可能的影响。方法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挑选70只予皮下注射40%四氯化碳,其余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N组),8周后造模组中随机处死16只(M组)并证实肝纤维化形成,其余肝纤维化大鼠随机分成2组,分别予以川芎嗪腹腔注射(T组,80mg·kg^(-1)·d^(-1))和0.9%氯化钠溶液腹腔注射(R组),疗程为8周。实验结束所有大鼠采血后处死,分别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采用纤维化半定量计分系统评估肝纤维化程度,Masson染色评估肝组织中胶原纤维百分比,荧光定量聚含酶链反应检测肝组织内TGFβ_1、Smad3和Smad7表达。结果①T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和肝组织中胶原面积密度分别为7.8±2.5和11.68±2.26,较R组的10.2±2.8和18.84±2.74明显减轻(P值分别<0.05、0.01)。②M组大鼠肝组织中TGF-β_1、Smad3的相对表达分别为1.54±0.08和1.62±0.03,较N组的0.78±0.15和0.88±0.17明显升高(P值均<0.01),M组Smad7相对表达为0.88±0.11,显著低于N组的1.31±0.02(P<0.01)。③T组肝组织TGF-β_1、Smad3分别1.02±0.09和1.07±0.01,均显著低于M组(P值均<0.01),而Smad7为1.15±0.01,显著高于M组(P<0.01)。结论川芎嗪具有明显的逆转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TGF-β_1的表达以及改善Smad3与Smad7之间的失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四氯化碳 肝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下载PDF
临床脾梗死一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郭花 朱金水 +2 位作者 王龙 陈尼维 陈维雄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16-616,F0002,共2页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71岁。因左腹隐痛1周于2007年12月27日入院。1周前无明显诱因下感左侧腹部隐痛,呈间断性,时轻时重,以吸气末为著。既往有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史30年。体格检查:血压170/80mmHg(1mmHg=0.133kPa),心律不齐,第...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71岁。因左腹隐痛1周于2007年12月27日入院。1周前无明显诱因下感左侧腹部隐痛,呈间断性,时轻时重,以吸气末为著。既往有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史30年。体格检查:血压170/80mmHg(1mmHg=0.133kPa),心律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腹平,左侧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呜音4次/min。白细胞计数为12.2×10^9/L,红细胞计数为4.55×10^12/L,血红蛋白为144g/L,血小板计数为244×10^9/L,中性粒细胞分类为0.7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资料 脾梗死 中性粒细胞分类 移动性浊音 白细胞计数 红细胞计数 血小板计数 腹部隐痛
下载PDF
奥马哈系统在慢病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2
12
作者 彭易 王岚 邹静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5年第12期1499-1502,共4页
慢病已成为中国的头号健康威胁,奥马哈系统(Omaha System)作为一种基于社区、简化了的护理程序运作系统,已得到了护理学者的广泛关注,其在慢病管理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并显现出独有的优势。本文将对奥马哈系统的概念、特征、实施,在慢性病... 慢病已成为中国的头号健康威胁,奥马哈系统(Omaha System)作为一种基于社区、简化了的护理程序运作系统,已得到了护理学者的广泛关注,其在慢病管理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并显现出独有的优势。本文将对奥马哈系统的概念、特征、实施,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马哈系统 慢性病 慢病管理
原文传递
川芎嗪干预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陈玮 陈维雄 +2 位作者 陆允敏 陈金联 姚惠香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07年第9期522-525,576,共5页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剂量-效应关系。方法9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取80只以40%四氯化碳皮下注射,其余10只予以相同容量生理盐水皮下注射作为正常对照组(N组)。8周后,造模组随机处死16只,经肝组织活检证实...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剂量-效应关系。方法9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取80只以40%四氯化碳皮下注射,其余10只予以相同容量生理盐水皮下注射作为正常对照组(N组)。8周后,造模组随机处死16只,经肝组织活检证实肝纤维化形成(模型对照组,M组)。剩余肝纤维化大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川芎嗪低剂量治疗组(T1组,川芎嗪一日1次20mg/kg腹腔内注射)、高剂量治疗组(T2组,川芎嗪一日1次80mg/kg腹腔内注射)、空白对照组(R组,生理盐水一日1次腹腔内注射),疗程8周。试验结束时,全部大鼠采血后处死,分别行HE染色评估肝纤维化程度、Masson染色评估肝组织中胶原纤维百分比、生化法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水平。结果T1、T2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较R组明显减轻,胶原面积密度降低,血清转氨酶下降,且T2组改善优于T1组。结论川芎嗪具有逆转肝纤维化的作用,且高剂量疗效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大鼠 四氯化碳 肝纤维化
下载PDF
多烯紫杉醇联合顺铂腹腔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45例 被引量:12
14
作者 郭花 朱金水 +3 位作者 张强 达炜 孙群 陈尼维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2304-2307,共4页
目的:探讨多烯紫杉醇及顺铂联合腹腔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方法:对45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多烯紫杉醇及顺铂联合腹腔化疗,比较腹腔化疗前后两组肿瘤体积大小、血常规、肝肾功的变化,观察腹腔化疗术后的不良反应,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 目的:探讨多烯紫杉醇及顺铂联合腹腔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方法:对45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多烯紫杉醇及顺铂联合腹腔化疗,比较腹腔化疗前后两组肿瘤体积大小、血常规、肝肾功的变化,观察腹腔化疗术后的不良反应,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生存时间.结果:腹腔化疗后胃癌体积明显缩小(72.4±22.4cm3vs7.23±2.4cm3,t=2.946,P<0.01),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4.0±1.4mo,对癌性腹水近期有效率为59%.腹腔化疗对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中部分指标有一定影响,主要不良反应为脱发、口腔炎、便秘及血尿.结论:多烯紫杉醇及顺铂联合腹腔化疗治疗胃癌疗效好,能明显缩小肿瘤体积,延长患者生存期,减少癌性腹水,且操作方便,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化疗 胃癌 多烯紫杉醇
下载PDF
健康教育处方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5
作者 王岚 朱燕 +2 位作者 邹静 张仲翡 郁文静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年第24期2882-2884,共3页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处方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n=568)由护士为患者进行常规健康指导后再提供自行设计的健康教育处方,对照组(n=580)由护士按常规为患者进行健康指导。结果观...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处方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n=568)由护士为患者进行常规健康指导后再提供自行设计的健康教育处方,对照组(n=580)由护士按常规为患者进行健康指导。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所患疾病的用药知识知晓率为92.10k;饮食要求知晓率为98.8%;休息与活动知晓率为97.4%,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0,10.28,4.27;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4,P〈0.05)。结论应用健康教育处方后,增加了患者对所患疾病的健康教育知识,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住院患者 健康知识知晓率 满意度
原文传递
改良保留灌肠法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疗效的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王岚 许燕玲 +3 位作者 胡三莲 邹静 张仲翡 陈琦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第16期1501-1503,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更好的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1年12月住院符合条件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药物治疗,保留灌肠14d。观察组采用改良保留灌肠法,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应用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更好的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1年12月住院符合条件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药物治疗,保留灌肠14d。观察组采用改良保留灌肠法,对照组采用传统保留灌肠法。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灌肠药物保留时间分别为(7.02±1.89)h和(5.23±2.11)h,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患者灌肠后腹泻、腹痛、脓血便、血沉和C反应蛋白均较之前好转(P<0.05);灌肠后观察组腹痛、腹泻、脓血便症状和C反应蛋白积分较对照组减轻,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患者灌肠后的血沉积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改良保留灌肠法操作方便,能尽可能避免因保留灌肠前肠道清洁准备不足而导致的疗效差异,改善患者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保留灌肠 溃疡性结肠炎 护理
下载PDF
川芎嗪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TNF-α、IL-4和IFN-γ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陈玮 陈维雄 +1 位作者 金涌 陆允敏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10年第3期153-156,共4页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大鼠肝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表达的影响,进一步阐明川芎嗪抗肝纤维化的可能作用机理。方法8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模型对照组(M组)、川芎嗪治疗组(T组)和空白对照组(R...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大鼠肝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表达的影响,进一步阐明川芎嗪抗肝纤维化的可能作用机理。方法8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模型对照组(M组)、川芎嗪治疗组(T组)和空白对照组(R组),采用四氯化碳造模。8周后,T组予以川芎嗪腹腔注射(一日1次80mg/kg),R组予以相同容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共8周。实验结束后所有大鼠处死,分别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采用半定量计分系统(SSS)评估肝纤维化程度,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TNF-α、IL-4和IFN-γ在肝内的表达。结果T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明显低于R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TNF-α、IL-4的表达明显高于N组,IFN-γ的表达明显低于N组;T组TNF-α、IL-4的表达明显低于M组,IFN-γ的表达则明显高于M组;R组TNF-α、IL-4及IFN-γ的表达介于M组和T组之间。结论川芎嗪用于大鼠肝纤维化有显著疗效,其机制可能与其能影响TNF-α、IL-4及IFN-γ等细胞因子在肝组织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肝纤维化 Α肿瘤坏死因子 白介素-4 γ干扰素
下载PDF
护理配合标准指南在无痛胃镜、无痛肠镜检查中应用的效果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岚 许燕玲 +2 位作者 胡三莲 邹静 陈琦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22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配合标准指南(简称护理指南)在无痛胃镜、无痛肠镜检查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8月在某院行无痛胃镜、无痛肠镜检查,根据自行设计的护理配合标准指南实施护理的1 57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以2008年1-8月在某院行无痛胃... 目的探讨护理配合标准指南(简称护理指南)在无痛胃镜、无痛肠镜检查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8月在某院行无痛胃镜、无痛肠镜检查,根据自行设计的护理配合标准指南实施护理的1 57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以2008年1-8月在某院行无痛胃镜、无痛肠镜检查,采用传统护理配合的1 209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无痛胃镜检查时间、无痛肠镜检查时间,并比较患者、医生、麻醉师对护理指南实施前后的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无痛胃镜检查时间为(35.24±7.19)min、无痛肠镜检查时间为(45.24±7.19)min,分别少于对照组的(45.12±10.32)min和(56.12±10.3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护理配合标准指南后,患者、医生、麻醉师对护理工作满意率方面均优于使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无痛胃镜、无痛肠镜检查护理配合标准指南指导护理工作,进一步规范了无痛胃镜、无痛肠镜检查护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胃镜 无痛肠镜 护理配合指南 检查时间 满意率
下载PDF
康复新液治疗小鼠实验性结肠炎的研究 被引量:22
19
作者 陆允敏 金湧 +4 位作者 陈维雄 朱金水 陈尼维 殷瓅 朱梅影 《中国临床医学》 2011年第4期446-449,共4页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对恶唑酮诱导的小鼠实验性结肠炎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健康昆明小鼠60只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康复新液A组、康复新液B组、康复新液C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小鼠均以恶唑酮灌肠造模并给予不同形式的药物干预...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对恶唑酮诱导的小鼠实验性结肠炎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健康昆明小鼠60只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康复新液A组、康复新液B组、康复新液C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小鼠均以恶唑酮灌肠造模并给予不同形式的药物干预。造模5d后处死,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大体和组织学损伤评分,提取肠黏膜固有层单个核细胞(LPMC),以荧光定量聚酶链反应(PCR)检测表皮生长因子(EGF)、激活蛋白1(AP-1)、核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4(IL-4)的表达量。结果:(1)模型组、康复新液A组的DAI、大体和组织学损伤评分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康复新液B组则显著低于模型组而更接近于正常组;康复新液C组高于正常组但低于模型组(P<0.05);(2)LPMC中模型组和康复新液A组的EGF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组;而AP-1、NF-κB、IL-4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康复新液B组EGF的表达量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而AP-1、NF-κB、IL-4的表达量显著低于模型组而接近正常组。康复新液C组EGF的表达量低于正常组,而AP-1、NF-κB、IL-4的表达量低于模型组而高于正常组。结论:康复新液具有促进EGF表达以修复黏膜的作用,且可通过抑制AP-1、NF-κB、IL-4等炎性递质的表达来达到全身及局部的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新液 恶唑酮 结肠炎
下载PDF
肿瘤标志物对胃癌诊断应用价值的比较 被引量:22
20
作者 郭花 朱金水 +3 位作者 朱励 王红建 陈尼维 陈维雄 《中国临床医学》 2009年第3期369-371,共3页
目的:探讨并比较血清肿瘤标志物AFP、CEA、CA125、CA19-9、CA72-4及细胞角蛋白21-1对胃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71例胃癌患者及31例慢性胃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计算并比较各指标敏感性、特异性、诊断准确性及ROC曲线下面积... 目的:探讨并比较血清肿瘤标志物AFP、CEA、CA125、CA19-9、CA72-4及细胞角蛋白21-1对胃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71例胃癌患者及31例慢性胃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计算并比较各指标敏感性、特异性、诊断准确性及ROC曲线下面积,研究各肿瘤标志物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组CA125、CA19-9、CA72-4水平明显高于慢性胃炎组(P<0.05)。CA72-4、CA125的诊断准确性和ROC曲线下面积优于其它指标。CA72-4、CA125、CA19-9水平在胃癌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胃癌浸润至浆膜层组的CA72-4、CA125、CA19-9水平高于胃癌局限于粘膜及粘膜下层组(P<0.05)。结论:CA72-4、CA125、CA19-9对胃癌的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优于AFP、CEA及细胞角蛋白2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肿瘤标志物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