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腱鞘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
作者 汤莉 周隽 +1 位作者 张惠箴 蒋智铭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66-669,共4页
腱鞘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tendon sheath,GCTS)是一种起源于滑膜的肿瘤,发生于关节、滑囊和腱鞘滑膜,可分为3种类型,即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localized type tenosy-novial giant cell tumor,L-GCTS)、弥漫型腱鞘巨细胞瘤(dif-fu... 腱鞘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tendon sheath,GCTS)是一种起源于滑膜的肿瘤,发生于关节、滑囊和腱鞘滑膜,可分为3种类型,即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localized type tenosy-novial giant cell tumor,L-GCTS)、弥漫型腱鞘巨细胞瘤(dif-fuse type tenosynovial giant cell tumor,D-GCTS)和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PVNS)。但这3种类型肿瘤的临床特征、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有一定差异,在病理诊断时容易和骨、软组织的其他各种富于巨细胞的病变混淆,本文通过对GCT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病理学特征、预后、病因及病变性质和分子生物学改变等方面的文献复习,并加以综述,提高对GCTS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腱鞘肿瘤 巨细胞瘤 病理学 文献综述
下载PDF
甲下外生性骨疣的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22
2
作者 施琳 蒋智铭 +1 位作者 张惠箴 周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3-326,共4页
目的探讨甲下外生性骨疣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病理科经手术切除和病理证实的甲下外生性骨疣,对患者作临床资料、大体观察记录及镜下HE切片形态学的复习整理。结果2000~2006年间累计22例甲下外生性骨疣,男性11... 目的探讨甲下外生性骨疣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病理科经手术切除和病理证实的甲下外生性骨疣,对患者作临床资料、大体观察记录及镜下HE切片形态学的复习整理。结果2000~2006年间累计22例甲下外生性骨疣,男性11例、女性11例。发病年龄8~67岁,中位发病年龄25.7岁,低于20岁者占13例(59%)。原发足趾者为19例(86.36%),手指者为3例(13.64%)。在19例足趾中,左侧13例,右侧5例,双侧1例;足拇趾14例(63.63%)。X线表现为致密钙化的骨赘生物附着于趾(指)骨远端,但病变松质骨和正常髓腔松质骨之间没有延续,骨疣基底部骨皮质无缺损。镜下显示典型的分层结构(由上往下依次为):纤维层(相当于骨膜),增生活跃的纤维母细胞层,纤维软骨层,软骨化骨区域。结论甲下外生性骨疣是一类少见的好发于青少年手足骨的良性骨软骨增生性病变。病理诊断应把握其特征性的影像学和镜下HE形态学表现,并注意与其他骨软骨增生性病变,特别是骨软骨瘤的鉴别。准确的诊断有助于指导病人的治疗和对预后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下外生性骨疣 骨软骨瘤 奇异性骨旁骨软骨瘤样增生(Nora病)
下载PDF
恶性腱鞘巨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周隽 张惠箴 +3 位作者 蒋智铭 汤莉 刘亮 陈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19-1123,共5页
目的探讨恶性腱鞘巨细胞瘤(malignant giant cell tumor of tendon sheath,MGCTS)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继发性MGCTS的石蜡切片分别做HE染色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观察其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征,并与6... 目的探讨恶性腱鞘巨细胞瘤(malignant giant cell tumor of tendon sheath,MGCTS)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继发性MGCTS的石蜡切片分别做HE染色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观察其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征,并与63例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diffuse-type giant cell tumor of tendon sheath,DGCTS)相比较,复习相关文献。结果MGCTS好发于中老年人,较良性GCTS发病年龄略大,通常见于下肢负重大关节周围。多为局部多次复发病例,影像学呈明显恶性改变,关节旁软组织有巨大肿块影,骨组织有广泛浸润性破坏,MRI显示各序列均见低信号结节,提示含铁血黄素沉积。2例MGCTS均继发于DGCTS,镜下仍保留部分DGCTS细胞构成,炎症背景中有较多大滑膜样单核细胞增生并伴有异型性,细胞胞质丰富,嗜伊红色,核偏位,排列松散,免疫标记示Clusterin强阳性。肿瘤细胞广泛浸润周围软组织及骨组织,并见大片凝固性坏死,较多脉管内瘤栓。MGCTS组织中Ki-67增殖指数略高于DGCTS。结论 MGCTS大多继发于DGCTS或色素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其真正的肿瘤细胞可能是恶变的大滑膜样单核细胞,此细胞Clusterin免疫组化标记阳性,有助于MGCTS的病理鉴别诊断。MRI显示各序列均见低信号结节,提示含铁血黄素沉积,是MGSTS影像学诊断的重要特征之一。MGCTS的诊断需综合评估诸多诊断依据,包括肿瘤细胞的异型性以及肿瘤体积大、广泛浸润性生长、大片坏死、脉管内瘤栓等生物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腱鞘巨细胞瘤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软骨黏液样纤维瘤和软骨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差异与组织发生关系 被引量:7
4
作者 黄瑾 蒋智铭 +3 位作者 张惠箴 刘亮 陈杰 周健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软骨黏液样纤维瘤(chondromyxoid fibwma,CMF)和软骨母细胞瘤(chondroblastoma,CB)的临床病理差异与组织发生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对4例CMF和10例CB行S-100蛋白、Ⅰ~Ⅲ型胶原、MSA,SMA和CD34染色,... 目的探讨软骨黏液样纤维瘤(chondromyxoid fibwma,CMF)和软骨母细胞瘤(chondroblastoma,CB)的临床病理差异与组织发生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对4例CMF和10例CB行S-100蛋白、Ⅰ~Ⅲ型胶原、MSA,SMA和CD34染色,并对比观察。结果4例CMF平均年龄为24岁,2例发生于长骨干骺端,2例位于肩胛骨;在4例CMF的小叶间富于细胞区均有数量不等的CB样分化区域;免疫组化标记2例S-100蛋白阳性,各有2例可检测到局灶性表达的Ⅱ型和Ⅰ、Ⅲ型胶原,3例小叶周边区肿瘤细胞表达SMA和MSA。10例CB平均年龄19岁,8例发生于长骨骨骺,1例位于坐骨,1例位于髂骨;免疫组化标记7例S-100蛋白弥漫阳性,2例有局灶性的Ⅱ型胶原表达,3例有多少不等的Ⅰ、Ⅲ型胶原表达,4例部分肿瘤细胞表达SMA和MSA。结论CMF和CB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但CMF中含CB分化的区域,两者均有软骨母细胞和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的免疫表型,并在细胞外基质中可检测到相似的胶原表达,提示两者在组织发生上有一定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黏液样纤维瘤 软骨母细胞瘤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前列腺癌病理形态学特征和诊断方法 被引量:17
5
作者 蒋智铭 张惠箴 陈洁晴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741-744,共4页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组织学 诊断 病理学
下载PDF
前列腺癌的分子病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杜然 郑莉 +2 位作者 张惠箴 黄文涛 蒋智铭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32-635,共4页
随着对前列腺癌分子病理学研究的深入,多种与前列腺癌有关的基因及其作用机制受到关注,其中启动子的甲基化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一些体细胞基因异常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应用于前列腺癌诊断及治疗的前景成为研究热点。... 随着对前列腺癌分子病理学研究的深入,多种与前列腺癌有关的基因及其作用机制受到关注,其中启动子的甲基化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一些体细胞基因异常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应用于前列腺癌诊断及治疗的前景成为研究热点。53BP1介导的DNA损伤应答通路目前也被证明参与了前列腺癌的发生。这些发现将为前列腺癌发病机制的阐明、前列腺癌的诊断及治疗、预后及疗效评价提供全新的视角。本文将对该领域的一些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分子病理学 文献综述
下载PDF
53BP1蛋白表达缺失与前列腺腺癌临床病理的关系 被引量:8
7
作者 杜然 张惠箴 +1 位作者 陈杰 蒋智铭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p53结合蛋白1(53BP1)在前列腺腺癌及癌旁良性前列腺组织、前列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和意义。方法对50例前列腺腺癌根治标本的癌及癌旁良性前列腺组织、20例前列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目的探讨p53结合蛋白1(53BP1)在前列腺腺癌及癌旁良性前列腺组织、前列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和意义。方法对50例前列腺腺癌根治标本的癌及癌旁良性前列腺组织、20例前列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53BP1在以上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前列腺腺癌发生及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结果 53BP1蛋白在良性前列腺增生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癌旁良性前列腺上皮、前列腺腺癌细胞中阳性表达呈递减趋势,且在良性前列腺增生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癌旁良性前列腺上皮的表达显著高于前列腺腺癌细胞(P=0,0.015,0),在癌旁良性前列腺上皮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显著低于良性前列腺增生上皮(P=0,0.035),而癌旁良性前列腺上皮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8)。53BP1在低年龄组中表达明显低于高年龄组(P=0.001),而与其他病理参数无关。结论 53BP1作为抑癌基因,其表达的缺失与前列腺腺癌发生有关,它有可能成为前列腺腺癌的早期指示因子,预示前列腺腺癌的发生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腺癌 53BP1 DNA损伤应答通路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低级别骨肉瘤的临床病理诊断 被引量:7
8
作者 陈春燕 张惠箴 +1 位作者 周隽 蒋智铭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71-1274,共4页
低级别骨肉瘤属低度恶性肿瘤,是骨肉瘤中较为少见的类型,占骨肉瘤的5%-6%。低级别骨肉瘤以就诊前病程长、分化好、转移率低、预后佳为主要特点,依据原发肿瘤与骨皮质的位置关系可分为两种亚型:骨旁骨肉瘤(parosteal osteosarcom... 低级别骨肉瘤属低度恶性肿瘤,是骨肉瘤中较为少见的类型,占骨肉瘤的5%-6%。低级别骨肉瘤以就诊前病程长、分化好、转移率低、预后佳为主要特点,依据原发肿瘤与骨皮质的位置关系可分为两种亚型:骨旁骨肉瘤(parosteal osteosarcoma)和低级别中央型骨肉瘤(low grade central osteosarcoma,LGCOS)。前者起自骨膜,主要在骨旁生长;后者85%位于髓内中央位,故又称髓内高分化骨肉瘤,15%偏于髓腔一侧,呈偏心性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低度恶性 CDK4 MDM2 预后
下载PDF
透明细胞软骨肉瘤临床病理诊断 被引量:7
9
作者 张惠箴 蒋智铭 +4 位作者 朱雄增 施琳 陈洁晴 黄瑾 韩蕴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7-320,共4页
目的探讨透明细胞软骨肉瘤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学、生物学行为等特征以及病理鉴别诊断。方法报道4例透明细胞软骨肉瘤,对其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作系统整理,并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S-100蛋白、Col Ⅱ和其它与鉴别诊断相关的蛋白... 目的探讨透明细胞软骨肉瘤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学、生物学行为等特征以及病理鉴别诊断。方法报道4例透明细胞软骨肉瘤,对其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作系统整理,并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S-100蛋白、Col Ⅱ和其它与鉴别诊断相关的蛋白标记。结果4例都是中老年男性,均位于长骨骨端,病程较长。X线表现为纯溶骨性骨质破坏,早期边界清楚,后期病灶扩大并向骨干方向延伸,但均未穿透骨皮质,不形成骨外软组织肿块。大体肿瘤灰白色,有弹性,其中2例伴动脉瘤性骨囊肿。镜下瘤细胞边界清楚,有分叶结构,胞质丰富透明或嗜酸性毛玻璃状。透明细胞之间有反应性新骨和破骨细胞样巨细胞增生。其中3例含低级别普通软骨肉瘤成分。免疫组化标记S-100蛋白和Col Ⅱ阳性。临床治疗和随访:例1行右股骨下端病灶刮除后6年原位复发,再作病骨切除和人工膝关节置换。例2行股骨颈肿瘤切除后植骨,缝匠肌骨瓣移植及内固定术,术后放疗。例3行股骨下端肿瘤切除后骨水泥填充,术后放疗。上述3例经2年4个月~7年随访情况均良好。例4行右股骨上端截除手术,术后失访。结论透明细胞软骨肉瘤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软骨肉瘤,有不同于普通软骨肉瘤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形态学特点。在病理诊断时既应注意与良性软骨母细胞瘤和骨母细胞瘤鉴别,也应与高度恶性透明细胞型骨肉瘤和转移性透明细胞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透明细胞软骨肉瘤 病理学
下载PDF
Mazabraud综合征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红叶 张惠箴 +2 位作者 蒋智铭 陈洁晴 黄瑾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Mazabraud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方法报道国内首例Mazabraud综合征,用常规HE及黏液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Vision法)作显微镜下观察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Mazabraud综合征的纤维结构不良镜下由良性增生梭形纤维... 目的探讨Mazabraud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方法报道国内首例Mazabraud综合征,用常规HE及黏液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Vision法)作显微镜下观察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Mazabraud综合征的纤维结构不良镜下由良性增生梭形纤维组织及不成熟编织骨构成,骨小梁纤细,排列不规则,无极性。肌内黏液瘤大体边界清楚,灰白色,半透明胶冻状,有光泽及粘滑感。镜下肿瘤富含大量黏液样基质,细胞稀疏,细胞小,胞质少,呈星状突起,核小而深染,细胞无异型性,无核分裂象。肿瘤边缘浸润横纹肌组织。黏液染色(Alcian blue)黏液基质阳性。免疫标记肿瘤细胞vimentin阳性。结论Mazabraud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疾病,以骨的纤维结构不良(fibrous dysplasia,FD)合并肌内黏液瘤(intramuscular myxomas,IM),或McCune-Albright综合征(McCune-Albright syndrome,MAS)(即多骨性纤维结构不良、皮肤咖啡-牛奶斑伴多种内分泌功能亢进)合并肌内黏液瘤为特征,病因与Gsα基因突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zabraud综合征 骨纤维结构不良 肌内黏液瘤 Gsα基因
下载PDF
骨的纤维结构不良临床病理学和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红叶 张惠箴 蒋智铭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58-361,共4页
关键词 骨肿瘤 纤维结构不良 病理学 分子生物学 文献综述
下载PDF
前列腺导管腺癌4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英娜 蒋智铭 +3 位作者 冷冬妮 张惠箴 郑莉 闵慧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04-706,共3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导管腺癌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前列腺穿刺活检、经尿道前列腺切除和前列腺癌根治手术标本中的前列腺导管腺癌,所有病例均作34βE12、CK5/6、p63、AMACR、PSA和PAP免疫标记,并对照HE切片诊断。结... 目的探讨前列腺导管腺癌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前列腺穿刺活检、经尿道前列腺切除和前列腺癌根治手术标本中的前列腺导管腺癌,所有病例均作34βE12、CK5/6、p63、AMACR、PSA和PAP免疫标记,并对照HE切片诊断。结果导管腺癌以周围型多见(39例,92.6%),有30例(21.4%)合并普通经典型腺癌。镜下以大腺泡为主,呈乳头状,筛孔状或管状结构,瘤细胞高柱状,核异型性明显。免疫组化表型类似经典型腺癌,但有23.8%的病例肿瘤性腺管周围有34βE12、CK5/6、p63标记阳性的基底细胞存在。结论导管腺癌与经典型腺癌相比,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表现均有差异,病理诊断应注意与高级别上皮内瘤和转移性腺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导管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Barrett食管症状、内镜下分型与病理特征探讨 被引量:5
13
作者 尹霞 徐艳丽 +1 位作者 周隽 常英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0-55,共6页
目的研究Barrett食管(BE)患者的症状、内镜下分型与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胃食管反流病(GERD)问卷(GerdQ)调查7 150例因上消化道症状而行胃镜检查的患者,GerdQ总分≥8分诊断为GERD。将胃镜检查诊断为BE的患者,根据胃镜下形态分为长节... 目的研究Barrett食管(BE)患者的症状、内镜下分型与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胃食管反流病(GERD)问卷(GerdQ)调查7 150例因上消化道症状而行胃镜检查的患者,GerdQ总分≥8分诊断为GERD。将胃镜检查诊断为BE的患者,根据胃镜下形态分为长节段BE(LSBE)组(n=27)和短节段BE(SSBE)组(n=65);并以贲门肠化(CIM)组(n=78)作为对照,记录各组内镜下齿状线位置及有无食管炎症。取各组食管活检标本,采用HE、AB及Giemsa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特征、不典型增生和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等情况。结果内镜检查者中BE患者共92例,检出率1.29%。LSBE、SSBE和CIM组中GERD和食管炎发病率分别为92.59%、69.23%、41.03%和100.00%、78.46%、29.49%,不典型增生发生率分别为66.67%、24.62%和10.26%,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SBE组肠上皮化生(IM)的发生率为74.07%,高于SSBE组的50.77%(P<0.05)。LSBE组和SSBE组Hp感染率分别为18.52%、21.54%,均显著低于CIM组的47.44%(P<0.05)。与CIM组比较,BE患者更易见隐窝萎缩紊乱、鳞状上皮叠压于柱状上皮、肠化、食管导管及多层上皮(均P<0.05);鳞状上皮叠压于柱状上皮和食管导管仅见于BE患者。结论 BE患者容易产生GERD和食管炎症状以及发生IM和不典型增生,其中LSBE患者更明显;BE患者的Hp感染率较低。隐窝萎缩紊乱、鳞状上皮叠压于柱状上皮、肠化、食管导管及多层上皮与BE诊断有关,其中鳞状上皮叠压于柱状上皮和食管导管为BE患者特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RETT食管 内镜检查 肠上皮化生 胃食管反流病
下载PDF
乔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27例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6
14
作者 施琳 蒋智铭 张惠箴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5期366-369,共4页
目的总结乔本甲状腺炎(HT)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复习27例HT合并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除观察HE切片外,并选择部分病例做HBME-1、CK19、galectin-3、Ret-Oncoprotein和p53。探讨HT癌变的可能机制。结果105... 目的总结乔本甲状腺炎(HT)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复习27例HT合并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除观察HE切片外,并选择部分病例做HBME-1、CK19、galectin-3、Ret-Oncoprotein和p53。探讨HT癌变的可能机制。结果105例HT中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27例,合并B细胞淋巴瘤2例。2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病率占HT的25.7%(27/105),其中乳头状微癌17例,普通型4例,滤泡型2例,实体型2例,弥漫硬化型1例,嗜酸细胞型1例。合并HT的甲状腺乳头状癌镜下形态学表现以及免疫组化HBME-1、CK19和galectin-3表达均与单纯甲状腺乳头状癌相似。2006年随访21例(77%)均健在,其余6例失访。结论HT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好发于中年女性,并且临床多无症状。肿瘤的发生与HT关系密切。由于HT患者中乳头状癌发病率较高(25.7%),而且又以微小癌占多数(63%),因此对中年女性的HT,应该仔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本甲状腺炎 甲状腺乳头状癌 癌变 淋巴瘤
下载PDF
骨旁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相关病理改变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文萍 李梅 +3 位作者 孙贞魁 郗艳 胡丁君 袁俊清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6-270,共5页
目的:探讨骨旁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与其相关的病理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病理证实的骨旁骨肉瘤的影像及病理学资料。结果:女性21例,男性15例,年龄15~56岁,平均36岁。最常见部位为股骨远端(21例),其次为胫骨近端(4例)及肱骨近端(4... 目的:探讨骨旁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与其相关的病理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病理证实的骨旁骨肉瘤的影像及病理学资料。结果:女性21例,男性15例,年龄15~56岁,平均36岁。最常见部位为股骨远端(21例),其次为胫骨近端(4例)及肱骨近端(4例)。影像学上主要表现为紧贴骨皮质的宽基底软组织肿块(27例),肿块包绕骨皮质生长(平均值50%-55%),皮质增厚和/或破坏,骨膜反应仅1例,23例可见髓腔浸润。X线摄片(27例)和CT(27例)上肿块呈高密度为主伴局部低密度,MRI(27例).上呈低信号为主混杂信号,MR增强扫描(19例)肿块呈中度至明显强化。6例术前误诊为普通型骨肉瘤。病理提示肿瘤主要由高分化肿瘤性骨和低细胞性纤维间质组成(34例),其中4例有去分化成分。结论:骨旁骨肉瘤影像.上主要表现为起源于长骨干骺端宽基底,包绕骨皮质生长的富肿瘤骨的软组织肿块,镜下主要以纤维骨性成分为主,具有一定特征性。不典型骨旁骨肉瘤需与高级别骨肉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旁骨肉瘤 CT MRI 病理学
下载PDF
小细胞性骨肉瘤1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文涛 张惠箴 蒋智铭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43-646,共4页
目的探讨小细胞性骨肉瘤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4例小细胞性骨肉瘤的临床病理资料,按2002年WHO骨肿瘤分类标准重新复片,进行临床、影像学、病理学特征分析并采用EnVision法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14例小... 目的探讨小细胞性骨肉瘤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4例小细胞性骨肉瘤的临床病理资料,按2002年WHO骨肿瘤分类标准重新复片,进行临床、影像学、病理学特征分析并采用EnVision法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14例小细胞性骨肉瘤男女比1∶1。年龄12~73岁(平均34岁,中位29岁)。肿瘤多位于长管状骨干骺端(7/14,50%)。影像学表现以溶骨性骨质破坏为主伴钙化,并见软组织肿块。组织学表现为小~中等的圆形或短梭形肿瘤细胞弥漫性分布,伴有灶性纤细的花边状肿瘤性成骨。免疫表型:vimentin(10/10,100%)、CD99(7/10,70%)、BCL-2(4/10,40%)均呈阳性;S-1OO(2/10,20%)和Syn(2/10,20%)均呈弱阳性。结论小细胞性骨肉瘤为少见、特殊类型的骨肉瘤。小细胞性骨肉瘤的诊断需密切结合临床、影像学及病理特征,需与发生于骨的多种其他类型的小细胞恶性肿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小细胞性骨肉瘤 病理学 临床
下载PDF
骨巨细胞瘤侵袭性生物学行为的病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冉祥英 张惠箴 蒋智铭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19-1121,共3页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是一种低度恶性潜能肿瘤,其固有特征包括浸润性生长、细胞增生活跃、凝固性坏死、继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及出现反应性骨,依据形态学难以预测GCT的生物学行为。Campanacci和Enneking影像学分级虽有助于...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是一种低度恶性潜能肿瘤,其固有特征包括浸润性生长、细胞增生活跃、凝固性坏死、继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及出现反应性骨,依据形态学难以预测GCT的生物学行为。Campanacci和Enneking影像学分级虽有助于判断骨GCT的局部浸润,但不能预测其侵袭、复发与转移的关系。该文现对骨GCT侵袭性生物学行为的病理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 生物学行为 文献综述
下载PDF
骨原发性纤维组织细胞增生性病变的病理鉴别诊断 被引量:2
18
作者 蒋智铭 张惠箴 郑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6-268,272,共4页
关键词 骨肿瘤 纤维组织细胞增生性病 病理学诊断
下载PDF
CT预估老年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分级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文萍 李梅 +2 位作者 孙贞魁 袁俊清 赵培荣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18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讨CT特征在预测老年人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GI-NENs)病理分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GI-NENs,且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完整的34例患者。分析肿瘤的CT表现,包括肿瘤部位、长径、生长方式、边缘、密度、强化特点、... 目的探讨CT特征在预测老年人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GI-NENs)病理分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GI-NENs,且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完整的34例患者。分析肿瘤的CT表现,包括肿瘤部位、长径、生长方式、边缘、密度、强化特点、坏死或溃疡、邻近脏器侵犯及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等。参照WHO 2010版消化系统肿瘤分级系统标准,将肿瘤的病理分级分为G1、G2、G3级。3组间定量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定性指标采用卡方检验。年龄与其它因素的相关性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G1、G2与G3这3组肿瘤发病年龄、部位、长径、坏死或溃疡、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长方式、边缘、强化程度及均匀度、邻近组织侵犯及远处转移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和发病部位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检查预估GI-NEN的病理分级是可行的,可作为治疗的分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的病理诊断及临床处理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伯宁 戴钟英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5年第2期3-4,共2页
关键词 交界性肿瘤 性交 临床处理 浆液性 病理诊断 良性 恶性 细胞 卵巢 上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