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无需指定船舶位置的新型船舶大规模自主编队方法
1
作者 丁明 王磊 +1 位作者 丁英 王一听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1-199,共9页
[目的]针对船舶大规模编队通信量大、编队速度慢、不便于扩充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虚拟壁面编队方法。[方法]使用局部通信,根据自然规律,设定虚拟作用力驱使船舶向目标位置集合,并通过虚拟壁面调整队形,从而实现船舶编队的目的。[结果... [目的]针对船舶大规模编队通信量大、编队速度慢、不便于扩充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虚拟壁面编队方法。[方法]使用局部通信,根据自然规律,设定虚拟作用力驱使船舶向目标位置集合,并通过虚拟壁面调整队形,从而实现船舶编队的目的。[结果]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按照“就近原则”快速地完成编队,通信量低且不随编队规模而增加。通过对船舶编队的静态、动态、旋转、缩放和避障的仿真验证了这种算法的有效性。[结论]所提虚拟壁面法具有通信量低、编队速度快、扩充简单等优势,在船舶大规模编队中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编队 虚拟壁面法 集群控制 分布式控制 避障
下载PDF
船舶平面分段流水线模糊调度系统开发 被引量:4
2
作者 兰宏凯 杨志 +1 位作者 柳存根 张水明 《船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8-22,共5页
为了有效应对船舶平面分段加工时间和交货期的不确定性问题,分析面向船舶平面分段调度的生产实际,基于动态链接库技术和面向对象编程技术,设计开发一套界面友好、操作便捷的平面分段调度系统。通过输入模糊加工时间和交货期数据,生成平... 为了有效应对船舶平面分段加工时间和交货期的不确定性问题,分析面向船舶平面分段调度的生产实际,基于动态链接库技术和面向对象编程技术,设计开发一套界面友好、操作便捷的平面分段调度系统。通过输入模糊加工时间和交货期数据,生成平面分段模糊调度方案。该系统创新性地开发出反应式调度功能,可有效应对生产中急件加工打乱原有调度方案的状况。最后通过上海某船厂的实际案例数据充分验证了该系统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水线调度 船舶平面分段 系统开发
原文传递
深海浮球内部气压对水下内爆波的抑制机理
3
作者 赵一凡 赵敏 +1 位作者 胡延东 冯淼林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4,共9页
深海潜器常携带中空浮球来为其提供浮力。陶瓷因其高强度、低密度等优点成为浮球的理想材料。然而,中空结构在外部高压环境下易发生内爆,产生的内爆波会对周围结构产生毁灭性损害。为了探索浮球内部初始气压对内爆波的影响,首先,利用气... 深海潜器常携带中空浮球来为其提供浮力。陶瓷因其高强度、低密度等优点成为浮球的理想材料。然而,中空结构在外部高压环境下易发生内爆,产生的内爆波会对周围结构产生毁灭性损害。为了探索浮球内部初始气压对内爆波的影响,首先,利用气泡动力学对其不考虑球壳影响时进行理论分析,得到内爆波压力脉冲沿径向以指数-1衰减,并指出其物理意义和隐含假设,进而从能量分析得到增加内压使压缩空气消耗的能量增加,从而减弱释放到水中的压力波能量;其次,采用三相流固耦合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考虑水的可压缩性和球壳因挤压引起的脆性破裂的影响,得到更为接近实际的内爆压力的分布。由于两侧挤压球壳,外部的水在不断扩大的缺口处产生向内的射流,造成内部气体非球形塌缩,后续压力波呈现出与球壳碎裂方式有关的方向性差异。通过有限元模型对内部初始气压的研究表明,增加初始内部气体压力到1 MPa时,压力脉冲在球壳表面处下降了15.6%~24.8%。这一结果表明,在几乎不增加浮球质量的条件下,增加内部初始气压具有很好地抑制近端内爆波强度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固耦合 水下内爆 数值模拟 陶瓷浮球 压力脉冲
下载PDF
船舶短上层建筑(甲板室)甲板应力分布规律研究
4
作者 廖世扬 刘俊 曾文源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0-57,共8页
船舶短上层建筑(或甲板室)由于规模小,横剖面正应力沿高度分布不满足平断面假定,应力分布规律与一般船型上层建筑不同,规范中缺乏针对性的设计依据。以一艘典型的短上层建筑油船为研究对象,设计多种短上建方案,借助有限元法对船舶短上... 船舶短上层建筑(或甲板室)由于规模小,横剖面正应力沿高度分布不满足平断面假定,应力分布规律与一般船型上层建筑不同,规范中缺乏针对性的设计依据。以一艘典型的短上层建筑油船为研究对象,设计多种短上建方案,借助有限元法对船舶短上层建筑甲板应力分布规律进行研究,讨论了短上层建筑长度、高度及其所在位置的影响,有限元结果与斯曼斯基和库尔庙莫夫理论公式结果的对比表明两式都有一定局限性,预报短上层建筑甲板应力会有误差。进一步在有限元结果和理论公式基础上提出新的短上建甲板应力分布公式的基本形式,采用指数函数模型对短上层建筑正应力进行拟合,得出短上层建筑船型的正应力沿高度分布规律公式,验算结果表明新公式适用性较好,可为早期短上层建筑船型强度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上层建筑 强度计算 正应力分布规律 指数拟合
下载PDF
柔性基础非线性能量阱隔振系统动力学特性分析
5
作者 陈森 朱翔 +2 位作者 李天匀 陈树鑫 戴维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5-155,共11页
针对舰船等工程领域低频线谱控制难题,建立考虑柔性基础的非线性能量阱隔振系统动力学模型,利用谐波平衡法和Runge-Kutta法分析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探讨基础参数对系统幅频特性的影响,并分析系统在共振频率处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 针对舰船等工程领域低频线谱控制难题,建立考虑柔性基础的非线性能量阱隔振系统动力学模型,利用谐波平衡法和Runge-Kutta法分析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探讨基础参数对系统幅频特性的影响,并分析系统在共振频率处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以振动功率流为评价参数,探讨非线性能量阱质量比、立方刚度、阻尼对减振效果的影响规律。针对本文计算模型的研究表明:当基础刚度较弱时,非线性能量阱对设备的幅频响应特性影响较大;对于特定的参数,基础和设备在一阶共振频率处的运动状态可能是不同的;非线性能量阱减振效果良好,在本算例中传递到基础的功率流峰值降低了13.95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基础 非线性能量阱 谐波平衡法 振动功率流
下载PDF
MPS方法研究进展及其在船舶水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陈翔 张友林 万德成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55-972,共18页
移动粒子半隐式方法(moving particle semi-implicit,MPS)是基于Lagrangian观点来描述流体的运动,具有能够灵活处理自由面的大幅度变形及物体的运动变形等优点,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本文对MPS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船舶与... 移动粒子半隐式方法(moving particle semi-implicit,MPS)是基于Lagrangian观点来描述流体的运动,具有能够灵活处理自由面的大幅度变形及物体的运动变形等优点,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本文对MPS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介绍。从计算精度方面,介绍了研究人员为提高压力场的光滑性及稳定性,对粒子间相互作用模型做出的多种改进。从计算效率方面,介绍了提高MPS方法计算速度的主要技术手段,同时从扩展MPS方法在实际水动力学问题中应用范围的角度,介绍了研究人员在数值边界条件和多相流方面做出的贡献。本文回顾了MPS方法在船舶与海洋工程典型水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成果,对该方法在数值格式改进、与其他方法耦合及三维复杂实际工程应用方面的发展空间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网格粒子法 移动粒子半隐式方法 并行加速技术 重叠粒子技术 多分辨率粒子技术 多相流 流固耦合
下载PDF
深海拖曳系统自稳定二级拖体姿态控制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庞师坤 刘旌扬 +2 位作者 王健 李英辉 易宏 《船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2-67,共6页
以具有自主调节功能的二级拖体为例,对其姿态控制进行研究。首先,建立二级拖缆的弹簧-阻尼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二级深拖系统的数学模型;其次,根据该系统具有非线性和时变性等特点,设计具有参数自修正功能的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以实... 以具有自主调节功能的二级拖体为例,对其姿态控制进行研究。首先,建立二级拖缆的弹簧-阻尼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二级深拖系统的数学模型;其次,根据该系统具有非线性和时变性等特点,设计具有参数自修正功能的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以实现在不同工况下对二级拖体的姿态进行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未加载控制器时,海况变化对拖体姿态有显著影响,其俯仰角和横滚角均会发生大范围波动;而加载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后,拖体通过自主调节能够将姿态波动控制在较小范围,从而满足工作要求,验证了拖缆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和所采用控制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拖曳系统 二级深拖 姿态控制 模糊自适应PID 自稳定
原文传递
风洞模型载荷实验测量系统开发与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吴小峰 王飞 叶永林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9年第3期34-38,43,共6页
为解决风洞实验室模型风载荷实验测量相关技术问题,开发了实验测量系统并展开实验研究;根据该类型实验特点及要求,设计了测量系统方案,组建测量软硬件系统,采用多种传感器完整测量风载荷、风速、温湿度等多种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处理得到... 为解决风洞实验室模型风载荷实验测量相关技术问题,开发了实验测量系统并展开实验研究;根据该类型实验特点及要求,设计了测量系统方案,组建测量软硬件系统,采用多种传感器完整测量风载荷、风速、温湿度等多种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处理得到风载荷系数;为确保实验测量精度,考虑了天平零漂、空气密度变化、模型自重干扰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分析给出了其各自的数据处理方法以得到有效的风载荷;在此基础上完成测量程序/共享软件的编写,基本实现了实验测量自动化,避免手工介入,实验效率大幅提高;最后应用本文结果展开实际实验测量,定量分析各因素对于测量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空气密度变化、模型自重干扰、风速波动对模型风载荷结果影响较为明显,在计算风载荷系数时需采用每一工况的实时数据;而信号噪声对均值结果几乎无影响而不用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试验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测控自动化 共享软件
下载PDF
船舶自主避碰的慎思型轨迹规划 被引量:4
9
作者 杨荣武 许劲松 王鑫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11-1419,共9页
基于快速扩展随机树(RRT)算法,提出一种适用于船舶自主避碰的慎思型轨迹规划(DTP)算法,能够耦合处理静态障碍物约束、船舶操纵性约束、轨迹最优性等限制条件,在两个长程路径点之间完成全局轨迹规划,以保证规划轨迹的可行性、完备性和最... 基于快速扩展随机树(RRT)算法,提出一种适用于船舶自主避碰的慎思型轨迹规划(DTP)算法,能够耦合处理静态障碍物约束、船舶操纵性约束、轨迹最优性等限制条件,在两个长程路径点之间完成全局轨迹规划,以保证规划轨迹的可行性、完备性和最优性.通过一条案例三体船的自主避碰仿真及航行试验,从多方面验证了所提DTP算法的有效性、优越性和稳定性,对研究船舶自主避碰系统及其应用前景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自主避碰系统 慎思型轨迹规划 操纵性约束 轨迹最优性
下载PDF
移动重块式船舶减摇系统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荣武 许劲松 周泉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1-327,共7页
船舶在风浪中会产生横摇,有效控制横摇可以提高船舶航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移动重块式减摇系统具有机理简单、控制灵活的特征,对于不同的海况和工况具有很强的适用性,但对控制方案的安全性和最优性有较高要求。本文选择模型预测控制方法... 船舶在风浪中会产生横摇,有效控制横摇可以提高船舶航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移动重块式减摇系统具有机理简单、控制灵活的特征,对于不同的海况和工况具有很强的适用性,但对控制方案的安全性和最优性有较高要求。本文选择模型预测控制方法MPC构建控制器,成功实现了满足约束条件的最优化控制。案例船模的水池减摇试验充分验证了MPC控制器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对移动重块减摇系统的工业应用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摇系统 移动重块 模型预测控制方法 减摇试验
下载PDF
船舶折角型节点的疲劳裂纹扩展计算(英文) 被引量:1
11
作者 孔小兵 黄小平 +1 位作者 赵鹏远 张道坤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14-1127,共14页
文章以船舶折角型节点为研究对象,运用有限元软件WALCS和PATRAN分别预报某船的水动力响应和结构热点应力响应。为避免计算表面裂纹应力强度因子时需要在PATRAN有限元模型中疲劳热点区域采用体单元建模,文中提出了一种计算波浪载荷下船... 文章以船舶折角型节点为研究对象,运用有限元软件WALCS和PATRAN分别预报某船的水动力响应和结构热点应力响应。为避免计算表面裂纹应力强度因子时需要在PATRAN有限元模型中疲劳热点区域采用体单元建模,文中提出了一种计算波浪载荷下船海结构物三维表面裂纹应力强度因子而无需在PATRAN中建立体模型的方法,并通过与广泛认可的经验公式对比验证其精度。将此方法应用于该船船舯底边舱折角处表面裂纹应力强度因子计算,计算并总结出波浪载荷下该类节点处表面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无量纲计算经验公式。应用一种基于谱分析构建结构疲劳载荷谱的方法,结合单一曲线模型对该节点进行裂纹扩展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船船舯底边舱折角疲劳寿命不满足设计要求,建议对节点进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载荷 折角型节点 表面裂纹 应力强度因子 单一曲线模型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温差能、海上风电等在南海海域的综合开发利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段磊 李晔 +1 位作者 张新刚 李荣富 《中国造船》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1期162-166,共5页
简要地介绍了天然气水合物、温差能和深远海海上风电这三种深海能源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其在我国南海海域的资源情况,提出未来在我国南海海域实现天然气水合物、温差能、深远海海上风电的综合开发利用,实现绿色开采、清洁利用.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温差能 海上风电 综合开发利用
下载PDF
船舶和海洋结构物建造中的计算焊接力学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江超 周宏 +3 位作者 吴正峰 杜仕忠 鞠理杨 刘建峰 《造船技术》 2018年第3期64-70,92,共8页
针对薄板结构的失稳现象,基于固有变形理论和弹性有限元分析,预测其焊接失稳变形分布、失稳变形模态及对应临界失稳条件;针对海洋平台中厚板的多层多道焊问题,热弹塑性有限元分析需要消耗大量的计算机资源以及计算时间,且计算精度不易确... 针对薄板结构的失稳现象,基于固有变形理论和弹性有限元分析,预测其焊接失稳变形分布、失稳变形模态及对应临界失稳条件;针对海洋平台中厚板的多层多道焊问题,热弹塑性有限元分析需要消耗大量的计算机资源以及计算时间,且计算精度不易确保,这就需要应用更先进的数值分析方法进行研究,若得到焊接残余应力的精确分析结果,则可用于焊接接头和结构的强度、断裂等性能的评估。总结当前轻量化造船中薄板结构的焊接失稳变形,以及海洋平台用大厚板结构多层多道焊的残余应力等计算焊接力学的进展,并归纳了影响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量化造船 海洋平台厚板 数值计算 焊接变形 残余应力
下载PDF
考虑复杂预应力的深海立管参激稳定性
14
作者 陈炉云 韦克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95-402,共8页
针对立管结构中存在着复杂预应力分布的问题,探讨了立管受海洋平台升沉运动所引起的立管参激振动问题.基于结构预应力和立管振动理论,开展了含复杂预应力的顶张力立管结构参激振动问题研究.对顶张力立管的参激振动进行了数值计算,对比... 针对立管结构中存在着复杂预应力分布的问题,探讨了立管受海洋平台升沉运动所引起的立管参激振动问题.基于结构预应力和立管振动理论,开展了含复杂预应力的顶张力立管结构参激振动问题研究.对顶张力立管的参激振动进行了数值计算,对比了复杂预应力大小、方向对立管结构固有频率、振型及参激不稳定区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焊接残余应力的存在使立管振动频率、振型、不稳定区大小和迁移方向发生改变,影响着立管结构的共振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张力立管 参激振动 马蒂厄不稳定区
下载PDF
产业内迁后江海联运模式探讨——以上海和重庆化工基地为例
15
作者 陈飞儿 郑茜文 +1 位作者 林国龙 张辰彦 《交通与港航》 2016年第6期23-27,共5页
跨区域物流一体化物流是物流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中国东部生产基地向西部迁移,生产地和销售地不一致产生更多物流工作环节,江海联运模式受到更多关注。文章以某跨国化工生产商的跨区域物流问题为例,采用轴辐式网络理论对问题... 跨区域物流一体化物流是物流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中国东部生产基地向西部迁移,生产地和销售地不一致产生更多物流工作环节,江海联运模式受到更多关注。文章以某跨国化工生产商的跨区域物流问题为例,采用轴辐式网络理论对问题进行抽象和架构,然后以一体化物流理论为基础进行问题分析并提出一体化物流方案。在未增加额外物流费用的情况下,将重庆生产基地的物流提前期减少到与东部生产基地一致。文章所提出的方案可以应用到其他相似的江海联运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辐式 网络理论 一体化物流 案例 江海联运
下载PDF
船舶艏侧推器脉动压力数值计算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辉 冯榆坤 +2 位作者 陈作钢 代燚 田喜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4-299,共6页
以艏侧推桨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体积法,通过求解非定常RANS(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方程对槽道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槽道壁的脉动压力,为结构减振优化设计提供初始数据输入.数值模拟得到的脉动压力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压力... 以艏侧推桨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体积法,通过求解非定常RANS(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方程对槽道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槽道壁的脉动压力,为结构减振优化设计提供初始数据输入.数值模拟得到的脉动压力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压力脉动集中在桨叶梢附近小块区域.通过对比不同来流方向的脉动压力,发现船舶正前方和正后方来流时,压力脉动值分别出现极小值和极大值,压力脉动情况与流场复杂性相关,水流越顺畅,压力脉动值越小,反之亦然.数值模拟得到的槽道内及螺旋桨叶片上完整的压力云图可为结构优化设计提供重要参考数据,具有工程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定位 艏侧推器 槽道螺旋桨 数值模拟 脉动压力
下载PDF
考虑平板车合作运输的船舶分段堆场间调度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柏鹤 蒋祖华 +2 位作者 陶宁蓉 孟令通 郑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18-727,共10页
针对船厂运输任务分段的平板车缺乏有效调度的现状,以多种类型平板车和任务分段的承重约束、任务时间窗约束作为约束条件,并考虑实际运输时单个大型分段质量超出现有单个平板车最大承重能力的情况,采用多个平板车合作运输的策略解决该问... 针对船厂运输任务分段的平板车缺乏有效调度的现状,以多种类型平板车和任务分段的承重约束、任务时间窗约束作为约束条件,并考虑实际运输时单个大型分段质量超出现有单个平板车最大承重能力的情况,采用多个平板车合作运输的策略解决该问题.建立以平板车完成任务的空载行驶时间以及平板车的等待时间权重和作为优化目标的模型,设计禁忌搜索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以某船厂实际数据为例,对模型的应用进行实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求解较优的调度方案,并解决大型分段的运输,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场间调度 多类型平板车 多车合作运输 时间窗约束 禁忌搜索算法
下载PDF
基于迭代型体积力法的船舶自航性能数值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郑洋 陈作钢 代燚 《中国造船》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2-111,共10页
准确预报船舶自航水动力性能对船舶设计与快速性优化具有重大意义。论文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采用体积力法代替真实螺旋桨;并应用耦合螺旋桨势流涡格法(VLM)和船体周围粘性流场RANS方程,对KCS集装箱船的自由面粘性流场进行船模... 准确预报船舶自航水动力性能对船舶设计与快速性优化具有重大意义。论文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采用体积力法代替真实螺旋桨;并应用耦合螺旋桨势流涡格法(VLM)和船体周围粘性流场RANS方程,对KCS集装箱船的自由面粘性流场进行船模自航数值模拟,通过调节螺旋桨转速达到自航状态,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整个计算过程通过集成了VLM和RANS方程的程序自动完成。研究结果表明,迭代型体积力法可以快速准确地预报船桨干扰下船体的自航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自航性能 迭代型体积力法 升力面 耦合计算
下载PDF
基于TRL的海洋能装备技术成熟度等级划分及评估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聂小云 何凤兰 李晔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731-1738,共8页
为了促进我国海洋能开发利用技术的进步,加快海洋能发电装置的研发与产业化进程,文章将技术成熟度等级划分的概念引入到海洋能发电装备领域。首先,通过简单介绍技术成熟度等级的广泛含义,给出了我国海洋能发电装备技术成熟度等级划分的... 为了促进我国海洋能开发利用技术的进步,加快海洋能发电装置的研发与产业化进程,文章将技术成熟度等级划分的概念引入到海洋能发电装备领域。首先,通过简单介绍技术成熟度等级的广泛含义,给出了我国海洋能发电装备技术成熟度等级划分的定义;其次,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详细说明了技术成熟度等级划分在测试规模、测试环境以及系统保真度3个方面的具体含义,并提出了各阶段研究的主要目的、通过标准和成功要点;最后,给出了技术成熟度等级的评估流程,并重点说明了评估过程中的3个关键步骤,即关键技术单元的选取、单个关键技术单元的技术成熟度等级评估和系统的技术成熟度等级评估,从而为海洋能装备技术成熟度等级的应用提供有效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能装备 技术成熟度等级 关键技术单元 技术成熟度评估 工作分解结构
下载PDF
浮筏隔振系统动力学建模与软件开发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森 万志威 +2 位作者 朱翔 李天匀 张威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20,共7页
现代舰船机电设备多采用大型浮筏隔振系统进行动力设备的隔振与冲击隔离。基于多刚体动力学理论,建立复杂空间多刚体系统动力学方程,可以用于浮筏系统方案设计阶段的摇摆、振动与抗冲击计算。首先建立各子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再通过各子... 现代舰船机电设备多采用大型浮筏隔振系统进行动力设备的隔振与冲击隔离。基于多刚体动力学理论,建立复杂空间多刚体系统动力学方程,可以用于浮筏系统方案设计阶段的摇摆、振动与抗冲击计算。首先建立各子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再通过各子系统的组装得到整个系统的动力学方程。系统的刚度和阻尼矩阵均可以通过方向余弦矩阵R、迁移变换矩阵T等矩阵之间的基本运算得到,无须矩阵求导和方程线性化。理论推导得到的质量、刚度矩阵和阻尼矩阵与有限元法生成的质量、刚度、阻尼矩阵完全一致,验证本方法建模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在MATLAB环境下用App Designer开发一款浮筏隔振系统静、动态分析软件,可对浮筏隔振系统的静力、摇摆、振动与抗冲击性能进行快速预报,结果与有限元法计算结果吻合良好。该软件有望解决浮筏隔振系统在初期设计阶段计算周期长且繁琐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浮筏隔振系统 多刚体动力学建模 隔振评估 抗冲击 软件开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