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一代测序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孟宪欣 周贝贝 +2 位作者 宋张悦 韩峻松 肖华胜 《生物产业技术》 2013年第5期70-78,共9页
新一代测序技术又称为第二代测序技术,是对传统测序技术的一次革命性改变,其特点是测序通量高、速度快、成本低。第一台新一代测序仪在2005年上市,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技术发展十分迅速,测序成本直线下降,已被广泛用于生命科学研... 新一代测序技术又称为第二代测序技术,是对传统测序技术的一次革命性改变,其特点是测序通量高、速度快、成本低。第一台新一代测序仪在2005年上市,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技术发展十分迅速,测序成本直线下降,已被广泛用于生命科学研究中,对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本文简要概述了新一代测序技术在基因组学、表观遗传学和转录组学等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序技术 科学研究 生命 应用 生物医药产业 表观遗传学 基因组学 转录组学
下载PDF
新一代测序技术在临床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明辉 杨振兴 +2 位作者 侯睿 魏应亮 肖华胜 《生物产业技术》 2013年第6期63-72,共10页
新一代测序技术在问世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大大推动了基因组学研究的发展。新一代测序技术因其高通量、快速、单碱基成本低等特点,自问世以来便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基础研究中。近年来,随着各种新测序平台和技术的成熟以及对基因组知识的... 新一代测序技术在问世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大大推动了基因组学研究的发展。新一代测序技术因其高通量、快速、单碱基成本低等特点,自问世以来便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基础研究中。近年来,随着各种新测序平台和技术的成熟以及对基因组知识的积累,新一代测序技术在分子检测、临床诊断等应用研究领域也开始崭露头角。本文简要综述了新一代测序技术平台以及在肿瘤、遗传病、复杂性疾病等检测和诊断中的应用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序技术 临床检测 应用 基因组学 临床诊断 基础研究 分子检测 技术平台
下载PDF
新一代测序技术及其产业化前景 被引量:1
3
作者 周贝贝 刘立 +1 位作者 黄彦 肖华胜 《生物产业技术》 2013年第4期66-73,共8页
新一代测序技术是近几年建立的一种新型超高通量技术,是DNA测序技术的一次革命。具有测序通量高、速度快、成本低等特点。新一代测序技术出现后的短短几年时间,已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在临床诊疗等许多领域也显示出巨大的... 新一代测序技术是近几年建立的一种新型超高通量技术,是DNA测序技术的一次革命。具有测序通量高、速度快、成本低等特点。新一代测序技术出现后的短短几年时间,已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在临床诊疗等许多领域也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对整个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本文简要介绍了目前比较成熟的新一代测序技术平台的原理、特点和基本实验流程,总结了新一代测序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展望了今后的产业化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测序技术 产业化前景 生物技术产业 生命科学 基础研究 技术平台 实验流程 科学研究
下载PDF
下一代测序技术数据分析进展
4
作者 朱智东 孙明明 +4 位作者 王海彬 郭长全 牛申 汤溢飞 肖华胜 《生物产业技术》 2014年第1期60-66,共7页
简要综述了序列读取后对基因组的定位和比对后的分析进展,结合RNA测序、miRNA测序、捕获测序探讨了基因组数据分析及其应用。
关键词 测序技术 数据分析 MIRNA 基因组
下载PDF
东方杉容器育苗技术
5
作者 赵子睿 《安徽林业科技》 2019年第3期18-21,共4页
东方杉是杉科属间杂交新品种,为半常绿高大乔木。东方杉容器育苗节约圃地,抗逆性强,造林绿化季节长,无缓苗期,成活率高,造林后苗木生长快,适宜东方杉适生区的造林绿化工程建设。本文以东方杉容器苗试验为基础,介绍了东方杉容器苗的场地... 东方杉是杉科属间杂交新品种,为半常绿高大乔木。东方杉容器育苗节约圃地,抗逆性强,造林绿化季节长,无缓苗期,成活率高,造林后苗木生长快,适宜东方杉适生区的造林绿化工程建设。本文以东方杉容器苗试验为基础,介绍了东方杉容器苗的场地和容器的选择、基质配置与水肥管理等培育方法和技术,以服务于东方杉适宜城市的林业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杉 容器苗 培育技术
下载PDF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小鼠模型研究进展
6
作者 杨燕 陈正涛 +2 位作者 肖华胜 高泓 谢春光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94-1205,共12页
动物模型广泛应用于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及药物干预的安全性、疗效、作用机制等研究。选择和制备符合疾病发病规律的动物模型是开展实验研究的基础和前提。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特征为广泛且进展迅速的血管壁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是动脉粥样... 动物模型广泛应用于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及药物干预的安全性、疗效、作用机制等研究。选择和制备符合疾病发病规律的动物模型是开展实验研究的基础和前提。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特征为广泛且进展迅速的血管壁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是动脉粥样硬化实验研究中运用最广泛的动物。本文基于最新研究结果根据1型和2型糖尿病的特征、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展规律以及相关评估技术对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进行系统性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 小鼠模型
下载PDF
脱蜡和低温湿沙处理对毛叶山桐子种子的萌发及相关酶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周静波 江源 +3 位作者 赵子睿 蔡敏 傅松玲 唐燕平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9-164,共6页
为探索毛叶山桐子种子的发芽技术,研究不同浓度的磷酸二氢钾(KH2PO4)溶液浸种脱蜡及不同的层积催芽时间对该种子的发芽率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KH2PO4浸种脱蜡后低温层积催芽处理可显著提高毛叶山桐子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及酶活性... 为探索毛叶山桐子种子的发芽技术,研究不同浓度的磷酸二氢钾(KH2PO4)溶液浸种脱蜡及不同的层积催芽时间对该种子的发芽率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KH2PO4浸种脱蜡后低温层积催芽处理可显著提高毛叶山桐子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及酶活性。种子的脂肪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层积60 d时与45 d对比无显著差异;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30 d时已达到最高,45 d时无显著提高,60 d活性降低。比较不同处理下种子的脂肪酶、POD和CAT活性,结果显示毛叶山桐子种子最佳的预处理方法是在浓度为10.5 mmol·L-1的KH2PO4溶液浸种24 h后清洗脱除种皮蜡质层,之后置5℃恒温条件下层积催芽45 d,此时脂肪酶、POD和CAT生化活性最高,发芽率也最高(6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叶山桐子种子 浸种蜡后 层积催芽 酶活性
原文传递
大别山区毛叶山桐子的群落特征及其健康状况评估 被引量:2
8
作者 周静波 邱燕宁 +2 位作者 赵子睿 唐燕平 徐莹梅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9-44,55,共7页
调查了安徽大别山地区野生毛叶山桐子群落,并对毛叶山桐子成株健康状况进行评估,探究环境因子对群落多样性和毛叶山桐子成株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毛叶山桐子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坡位、坡向与人为干扰相关性显著,而与海拔、坡度相关... 调查了安徽大别山地区野生毛叶山桐子群落,并对毛叶山桐子成株健康状况进行评估,探究环境因子对群落多样性和毛叶山桐子成株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毛叶山桐子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坡位、坡向与人为干扰相关性显著,而与海拔、坡度相关性不显著。毛叶山桐子成株健康状况与坡度因素显著负相关,与其他因素相关性不显著。山桐子的群落多样性及健康状况虽然受多种因素影响,但水分因子对其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叶山桐子 样方法 群落多样性 健康状况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鉴定及向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microRNA126的表达
9
作者 吴弘 徐晓晶 +3 位作者 吴峰 储国俊 赵仙先 秦永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50-1354,共5页
目的建立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及将其定向诱导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cells,EDCs)的方法,并通过观察microRNAl26的表达规律初步探索其在定向分化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反复贴壁及人工... 目的建立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及将其定向诱导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cells,EDCs)的方法,并通过观察microRNAl26的表达规律初步探索其在定向分化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反复贴壁及人工分选方法进行大鼠骨髓MSCs的体外分离纯化及扩增,运用免疫荧光法检测MSCs中CD34、CDl05和CD73的表达。应用MEF诱导分化培养液将MSCs定向诱导分化为EDCs,采用qRT—PCR法检测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不同时间点EDCs特征基因CD34、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及调控小RNA分子microRNAl26的表达。结果经分离纯化的骨髓MSCsCD34呈阴性表达,CDl05呈强阳性表达,CD73呈阳性表达,证实骨髓MSCs分离成功,且细胞均一性较好,占细胞总数的90%以上。MSCs定向诱导为EDCs早期分化过程中,在诱导前期第1~4天,VE-cadherin和CD34基因呈阴性表达;第5~6天VE-cadherin和CD34表达显著;第7~9天,VE-cadherin呈持续阳性表达,而CD34于第7天下降,第8~9天又呈阳性表达。microRNAl26在分化过程中的表达趋势与CD34一致。结论成功建立了骨髓MSCs的分离方法及定向诱导分化为EDCs的方法;microRNAl26在MSCs向EDCs的定向分化过程中可能起一定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间充质干细胞 内皮细胞 细胞分化 microRNA126
原文传递
仿真针刺对不同强度运动训练大鼠心肌线粒体ATP酶的影响
10
作者 郭现辉 徐祎春 +3 位作者 刘世敏 夏勇 李艺 具紫勇 《上海针灸杂志》 2013年第9期771-773,共3页
目的探讨仿真针刺对不同强度运动训练的大鼠心肌ATP酶的影响。方法对SD大鼠进行8周不同强度的跑台运动训练,利用捻转手法仪研究不同强度运动训练大鼠在不同功能状态下心肌ATP酶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运动模型组Na﹢,K﹢-ATP酶,Mg2﹢... 目的探讨仿真针刺对不同强度运动训练的大鼠心肌ATP酶的影响。方法对SD大鼠进行8周不同强度的跑台运动训练,利用捻转手法仪研究不同强度运动训练大鼠在不同功能状态下心肌ATP酶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运动模型组Na﹢,K﹢-ATP酶,Mg2﹢-ATP酶、Ca2﹢-ATP酶、Ca2﹢,Mg2﹢-ATP酶活性均降低;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Na﹢,K﹢-ATP,Mg2﹢-ATP酶、Ca2﹢-ATP酶、Ca2﹢,Mg2﹢-ATP酶活性均增高。结论长期不同强度的耐力训练对大鼠心肌ATP酶的影响不同,而仿真针刺内关治疗能提高部分运动训练而下降的ATP酶活性,对心肌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真针刺 耐力训练 ATP酶 跑台运动训练
下载PDF
压花艺术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静波 张明 +1 位作者 熊珊 赵子睿 《安徽林业科技》 2020年第1期56-60,共5页
“压花艺术”讲授压花艺术理论与基本制作方法,属于花卉生产类课程系列中的艺术素质教育课程。本文提出在传统《花卉生产技术》课程体系中,增设压花艺术理论专题、实操实训,成立压花艺术兴趣小组,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赛事活动等内容。此项... “压花艺术”讲授压花艺术理论与基本制作方法,属于花卉生产类课程系列中的艺术素质教育课程。本文提出在传统《花卉生产技术》课程体系中,增设压花艺术理论专题、实操实训,成立压花艺术兴趣小组,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赛事活动等内容。此项措施通过实践深受学生的欢迎,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绩。基于此得出结论,在园艺技术专业花卉生产技术课程中开展压花艺术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可将压花艺术教学进一步推广至园林技术、风景园林设计等相关专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花艺术 高职院校 花卉生产技术 教学改革
下载PDF
N^(+)离子束注入对毛叶山桐子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碳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子睿 周静波 +1 位作者 张明 姚建铭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2年第1期35-40,共6页
为了解N^(+)离子束处理对毛叶山桐子种子萌发和表型的影响,采用4种不同能量N^(+)离子束(0、20、25和30 keV,同一剂量4×10^(15) N^(+)·cm^(-2))注入毛叶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 Maxim.var.vestita Diels)种子,比较分析其种子... 为了解N^(+)离子束处理对毛叶山桐子种子萌发和表型的影响,采用4种不同能量N^(+)离子束(0、20、25和30 keV,同一剂量4×10^(15) N^(+)·cm^(-2))注入毛叶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 Maxim.var.vestita Diels)种子,比较分析其种子的发芽率、容器苗株高、冠幅、叶片数、地径和叶片全C、N含量,以筛选出最适宜种子萌发和营养生长的N^(+)离子束注入能量。结果表明,与CK比较,30 keV处理可显著增加种子发芽率、幼苗株高、冠幅、叶片数、叶片全N含量,显著减少了C/N;25 keV处理对种子发芽率、幼苗株高、冠幅、叶片数和地径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增加了叶片全C、N含量;20 keV处理对种子发芽率、幼苗冠幅、叶片数和地径增加无显著影响,对株高增加有一定促进作用,并显著增加了叶片全C、N含量。因此,在进行毛叶山桐子容器育苗时,30 keV是最有利其种子萌发和幼苗营养生长的N^(+)离子束注入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叶山桐子 N^(+)离子束注入 催芽 营养生长 全C和全N含量
原文传递
外周神经损伤后小鼠背根节神经ceRNA网络构建
13
作者 薛绮雯 《生物化工》 2020年第3期50-54,共5页
目前,对外周神经损伤后神经元基因表达改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背根节和脊髓神经元中,特别是背根节神经元已成为这方面研究的主要切入点。背根节神经元是初级感觉神经元,研究其基因表达的意义主要在于了解痛觉机制。因此,主要就外周神经损... 目前,对外周神经损伤后神经元基因表达改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背根节和脊髓神经元中,特别是背根节神经元已成为这方面研究的主要切入点。背根节神经元是初级感觉神经元,研究其基因表达的意义主要在于了解痛觉机制。因此,主要就外周神经损伤后小鼠背根节神经内源竞争RNA(ceRNA)网络的构建进行探讨,这些异常表达的基因在背根神经节疼痛免疫等方面的产生发展提供了初步研究基础,为今后设计针对性强副作用低的药物和治疗手段提供了潜在的药物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神经 背根节神经 ceRNA网络构建
下载PDF
肝癌中高通量RNA干扰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晓晶 殷弘为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10年第23期1990-1994,共5页
目的:探讨国内外高通量RNA干扰(RNAi)的技术方法,及其在寻找新的肝癌靶点和治疗方法上的应用。方法:检索Medline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RNA干扰技术、肿瘤"等为关键词,检索1999-01-2010-12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 目的:探讨国内外高通量RNA干扰(RNAi)的技术方法,及其在寻找新的肝癌靶点和治疗方法上的应用。方法:检索Medline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RNA干扰技术、肿瘤"等为关键词,检索1999-01-2010-12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高通量筛选;2)药物靶点;3)肝癌。剔除与动物体内实验相关以及技术内容陈旧的文献。根据纳入、剔除标准分析39篇文献。结果:高通量的RNAi技术是一种良好的基因组水平功能性研究工具,可以通过研究肝癌细胞表型来研究基因的内在功能。肝癌病因复杂、易转移,且中国肝癌患者众多,亟待运用高通量的RNAi技术发现针对肝癌新的药物靶点以及更有效的治疗方法。结论:通过文献归纳出,国内外尤其中国在高通量RNA干扰技术在肝癌研究中研究有限,因此运用此技术进行肝癌新的药物靶点和治疗手段的研究具有巨大潜力和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RNA干扰 综述文献
原文传递
基于Illumina HiSeq 2000测序技术对当归根的转录组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杨杰 王金权 +2 位作者 丁维俊 李炜弘 刘宏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16-1222,共7页
目的识别当归Angelica sinensis根药用活性物质的基因序列,阐释当归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遗传基础。方法从当归头、当归尾提取总RNA,质量鉴定合格后构建测序文库。测序文库检测合格后在Illumina Hi Seq 2000测序仪上完成双端测序。采... 目的识别当归Angelica sinensis根药用活性物质的基因序列,阐释当归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遗传基础。方法从当归头、当归尾提取总RNA,质量鉴定合格后构建测序文库。测序文库检测合格后在Illumina Hi Seq 2000测序仪上完成双端测序。采用相关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当归根的转录组特性。结果采用Illumina Hi Seq 2000高通量测序获得当归根转录组的66 431 540个原始短读序。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头组装并注释了30 432个功能基因序列(unigene)。应用Uniprot蛋白数据库进行序列相似性比对,当归功能基因序列主要分布于目前研究较深入的7种重要经济作物,如葡萄、蓖麻、毛果杨、大豆、苜蓿、拟南芥和烟草。研究发现,当归根表达的127、69、70、94个unigene分别映射到类苯基丙烷生物合成、N-聚糖生物合成、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和叶酸生物合成等路径,可能参与药用活性物质阿魏酸、当归多糖、当归总黄酮和叶酸的生物合成。结论参与当归根重要药效物质(阿魏酸、当归多糖、当归总黄酮等)生物合成的功能基因序列可能是当归补血、活血功效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LUMINA HiSeq 2000高通量测序 采收期 当归根 转录组特性 次生代谢 当归多糖 阿魏酸
原文传递
新一代测序技术在罕见病致病基因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孟宪欣 肖华胜 《生命科学》 CSCD 2015年第7期960-967,共8页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DNA测序技术的快速进步,测序成本大幅降低,速度越来越快。因而,近几年测序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和疾病与健康的检测。现就对新一代测序技术及其在罕见病致病基因研究中的策略及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罕见病 新一代测序 研究策略
原文传递
在针灸培训教学中引入PBL教学的可行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具紫勇 徐祎春 +3 位作者 陆永嘉 夏勇 李艺 刘世敏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1-13,共3页
随着本科与7年制中医针灸教学方法的不断改革,对于针灸培训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今针灸培训教育通常采用传统教学模式(LBL),有的尝试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CBL)及循证医学(EMB)等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模式有自身的优势,同时也存在诸多弊... 随着本科与7年制中医针灸教学方法的不断改革,对于针灸培训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今针灸培训教育通常采用传统教学模式(LBL),有的尝试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CBL)及循证医学(EMB)等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模式有自身的优势,同时也存在诸多弊端。基于目前针灸培训教育的现状,认为PBL教学法在针灸培训教学中具有可行性,将会成为针灸培训教学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学 PBL教学法 培训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脾胃湿热证与肝郁脾虚证的microRNA差异表达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健 王恩成 +6 位作者 张磊 刘宏伟 郭尹玲 张凤 何成伟 莘蒙蒙 冯全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24-1328,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肝)脾胃湿热证与肝郁脾虚证之间的microRNA差异表达谱。方法运用基因芯片技术对采集的慢性乙肝脾胃湿热证组(3例)、肝郁脾虚证组(3例)患者及健康志愿者(正常组,3名)的血液标本进行microRNA检测,运用SA...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肝)脾胃湿热证与肝郁脾虚证之间的microRNA差异表达谱。方法运用基因芯片技术对采集的慢性乙肝脾胃湿热证组(3例)、肝郁脾虚证组(3例)患者及健康志愿者(正常组,3名)的血液标本进行microRNA检测,运用SAS系统对microRNA进行筛选及功能分析。结果脾胃湿热证组和正常组筛选出差异表达的microRNA共有77条,60条上调,17条下调;其靶基因功能主要与转录因子、气体交换、逆境刺激、酶活性调节、免疫系统的发展、肌动蛋白丝化进程等有关。肝郁脾虚证组和正常组筛选出差异表达的microRNA共41条,32条上调,9条下调;靶基因的功能主要与核苷酸或染色质的结合、转录的抑制与激活、生物的合成过程、代谢过程的调控、酶活性的调节、肌动蛋白丝化进程、调节免疫系统发展与进程、IL-12等有关。脾胃湿热证组和肝郁脾虚证组共筛选出6条差异表达的microRNA,其中上调1条,下调5条;其靶基因功能主要与跨膜转运、转录的调节、激素代谢、免疫系统的发育、肌动蛋白丝化进程、代谢过程的调节、对外部刺激的反应等有关。结论慢性乙肝脾胃湿热证与肝郁脾虚证患者血浆中存在差异表达microRNA(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脾胃湿热证 肝郁脾虚证 MICRORNA 差异表达 靶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