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谈:杭州城市发展的文脉特质与时代辨识
1
作者 曹嘉明 王健 +9 位作者 王书评 董丹申 王幼芬 许世文 何兼 孟凡浩 余刚 曹宇英 莫洲瑾 艾侠 《建筑实践》 2024年第8期44-55,共12页
引言:在杭州以及一系列中国重要城市的研究专辑中,《建筑实践》杂志社团队的目标,在于从一个新的时代背景下,探索中国当代城市在经历快速发展所不可回避的趋同性之中,所呈现的辨识特征和文化复兴。本次研讨会邀请了多位与杭州新时代城... 引言:在杭州以及一系列中国重要城市的研究专辑中,《建筑实践》杂志社团队的目标,在于从一个新的时代背景下,探索中国当代城市在经历快速发展所不可回避的趋同性之中,所呈现的辨识特征和文化复兴。本次研讨会邀请了多位与杭州新时代城市发展和建筑创作密切相关、深入实践的研讨嘉宾,他们将聚焦这座城市独特的文脉特质与时代辨识并进行深入探讨,以提炼出城市发展的精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复兴 文脉 建筑创作 辨识 当代城市 趋同性 深入实践 杭州
原文传递
面向城市格局的长线跃变:南京江北新区规划建设进行时
2
作者 艾侠 《建筑实践》 2024年第1期40-49,共10页
在六朝古都、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南京的规划发展中,江北新区的建设是“多中心城市”格局得以确立的终极要素。江北新区城市环境和建筑风貌的识别性和文化确立,是一个动态的、时序的、长期的过程,仅仅10年的建设成就尚不足以预测未来城市... 在六朝古都、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南京的规划发展中,江北新区的建设是“多中心城市”格局得以确立的终极要素。江北新区城市环境和建筑风貌的识别性和文化确立,是一个动态的、时序的、长期的过程,仅仅10年的建设成就尚不足以预测未来城市面貌的完整性。通过回溯近几年以来新区建设的背景和目标,聚焦中心区城市设计、地下大空间、标志性建筑等特征要素,对这一国家级新区在规划管理层面的建筑学探索进行阶段性思考和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新区 城市设计 地标建筑 城市尺度 城市风貌
原文传递
博物馆,一个跨越千年图景的类型学演变
3
作者 艾侠 《建筑实践》 2024年第7期20-30,共11页
通过回溯博物馆在历史演变历程中的发展可知,作为最受建筑师向往的类型之一,博物馆首先是作为知识体系和框架性保护而存在,当现代社会发展的一定程度之后,博物馆的公众性和民本精神开始凸显。在建筑学学科领域,它又得以不断探索动态活... 通过回溯博物馆在历史演变历程中的发展可知,作为最受建筑师向往的类型之一,博物馆首先是作为知识体系和框架性保护而存在,当现代社会发展的一定程度之后,博物馆的公众性和民本精神开始凸显。在建筑学学科领域,它又得以不断探索动态活跃的空间体验,进而发展出博物馆与城市环境交互式的空间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知识体系 文化展示 空间体验 景观交互
原文传递
多维解读杭州城市新中心,探索城市品牌营造中的规划创新
4
作者 艾侠 季哲琦 +2 位作者 顾春霞 沈晓晨 詹文轩 《建筑实践》 2024年第8期10-17,共8页
本文在介绍余杭城区“两廊一轴”整体规划结构的基础上,对余杭中轴线实施性城市设计国际竞赛中标方案、余杭新地标建筑、新中心城市展览等事件进行了简评,并着重对余杭区所展现的前瞻性行政推动意识进行了论述。文章旨在解读杭州市余杭... 本文在介绍余杭城区“两廊一轴”整体规划结构的基础上,对余杭中轴线实施性城市设计国际竞赛中标方案、余杭新地标建筑、新中心城市展览等事件进行了简评,并着重对余杭区所展现的前瞻性行政推动意识进行了论述。文章旨在解读杭州市余杭区在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所担负的历史延承、时代机遇和未来远景。不论对于专业人士或市民公众,都需要理解这片独特而富有前瞻性的超级城区对于杭州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它在制度实践、规划创新、事件策动方面对新时代中国城市化产生的必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杭区 杭州新中心 自然都市 规划机制 城市事件
原文传递
释放可持续的城市节点活力: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规划建设简述
5
作者 尹国蓉 李娜 《建筑实践》 2024年第1期50-57,共8页
南京生态科技岛依托历史地理条件和投资机制,发展成为都市节点区域,融合南京文化,展现国际化开放性,是南京城市建筑多样性与复杂性的重要窗口,也是科技+生态城市化的重要实践。
关键词 生态科技岛 中国-新加坡 科技 生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