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体育大学武术学院首家海外分院落户加拿大维多利亚
1
作者 刘韬光 李守培 李响 《少林与太极》 2024年第1期14-15,共2页
为扎实推进我校中国特色世界--流体育大学建设,武术学院积极构建国际化办学发展新格局,努力打造特色化对外交流合作新平台。2023年12月3日至5日,上海体育大学校长毛丽娟一行,赴加拿大维多利亚市为武术学院首家海外分院——维多利亚分院... 为扎实推进我校中国特色世界--流体育大学建设,武术学院积极构建国际化办学发展新格局,努力打造特色化对外交流合作新平台。2023年12月3日至5日,上海体育大学校长毛丽娟一行,赴加拿大维多利亚市为武术学院首家海外分院——维多利亚分院授牌,同行人员有武术学院院长郭玉成、竞技运动学院院长高炳宏、科研处处长曹振波、国际交流处副处长张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化办学 竞技运动 对外交流合作 大学校长 科研处处长 国际交流处 维多利亚 武术
下载PDF
上海体育大学武术硕士学位点建设四十周年座谈会圆满举行
2
作者 刘韬光 范铜钢 刘海通 《少林与太极》 2024年第12期64-67,共4页
11月16日,“上海体育大学武术硕士学位点建设四十周年座谈会”在绿瓦大楼第四会议室召开。座谈会由上海体育大学主办,武术学院承办,旨在共同回顾武术硕士学位点四十年建设成果,共同展望武术学科专业发展未来蓝图。
关键词 学科专业发展 硕士学位点 大学武术 体育 会议室 座谈会 上海 建设
下载PDF
基于身体素养导向下高校大学体育改革研究
3
作者 杨莉 徐鹍鹏 钱芊 《四川体育科学》 2025年第1期121-126,共6页
在梳理了身体素养内涵与身体素养的培育原则的基础上,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调研法,对郑州商学院大学体育改革具体实施路径进行分析,旨在为其他高校进行大学体育改革提供实践参考。在身体素养培育工程的建设背景下,郑州商学院大... 在梳理了身体素养内涵与身体素养的培育原则的基础上,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调研法,对郑州商学院大学体育改革具体实施路径进行分析,旨在为其他高校进行大学体育改革提供实践参考。在身体素养培育工程的建设背景下,郑州商学院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路径为:体育课程为必修8学分,分3年完成,运动世界校园健康跑、课余体育俱乐部均占一定学分;开展各级各类校园体育联赛,扩大赛事参与受众,营造良好校园体育氛围;改革体育课程内容,落实体能每堂一练,提升学生的健康体适能;以课堂、赛事、数据三平台,构建多元的体育课程资源,满足学生线上线下的体育学习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身体素养 体育改革
下载PDF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社会实践类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4
作者 刘海通 杜佳妮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第12期147-150,共4页
课程思政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教学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结合新时代思政教育改革要求,从专业特色和学科定位出发,阐述开展高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社会实践类课程思政的背景和“五个聚焦”建设思... 课程思政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教学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结合新时代思政教育改革要求,从专业特色和学科定位出发,阐述开展高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社会实践类课程思政的背景和“五个聚焦”建设思路,分析思政教学内容、思政融入点与社会实践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探讨多种教学手段在课程思政环节的运用,探索思政教育和社会实践课程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以为同类型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社会实践 课程思政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
下载PDF
实体·主体·体道:武术套路审美的三重意象
5
作者 吕艾文 郭玉成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7-97,共11页
武术套路审美意象是武术套路审美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对武术套路美的感受与认知。以中国传统哲学、古典美学以及审美心理学等相关理论为支撑,对武术套路审美意象的逻辑结构和实践意义进行归纳与总结。认为,武术套路... 武术套路审美意象是武术套路审美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对武术套路美的感受与认知。以中国传统哲学、古典美学以及审美心理学等相关理论为支撑,对武术套路审美意象的逻辑结构和实践意义进行归纳与总结。认为,武术套路审美意象包含实体意象、主体意象和体道意象三部分内容。其中:武术套路实体意象以“象性思维”为哲学基础,分为“身体意象”和“情感意象”两大逻辑类别,在武术套路动作的创作与学习阶段以及技能的获得与提升阶段具有实践意义;武术套路主体意象以“诗性思维”为哲学基础,分为“形式意象”和“风格意象”两大逻辑类别,在引导习武者把握武术套路的审美意境、增强习武者的审美经验和艺术创新能力以及提升习武者的审美自信和艺术胸襟等方面具有实践意义;武术套路体道意象以“德性思维”为哲学基础,分为“伦理之道”“修身之道”“人生之道”三大逻辑层次,在增强习武者的身心健康、提高习武者的人生境界以及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等方面具有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套路 审美意象 实体意象 主体意象 体道意象
下载PDF
建构中华武术学自主知识体系
6
作者 郭玉成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63,共8页
建构中华武术学自主知识体系是构建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哲学社会科学的有机构成。聚焦建构中华武术学自主知识体系,在内涵阐释基础上认为:建构原则是赓续文脉、接续传统以体现继承性与民族性,创新引领、与时偕行以体现原创性与时代性... 建构中华武术学自主知识体系是构建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哲学社会科学的有机构成。聚焦建构中华武术学自主知识体系,在内涵阐释基础上认为:建构原则是赓续文脉、接续传统以体现继承性与民族性,创新引领、与时偕行以体现原创性与时代性,纲举目张、广博精专以体现系统性与专业性;总体思路是扎根文化、彰显自信以确立本土性与独立性,交融互鉴、筑牢根基以促进融通性与稳定性,承旧启新、经世致用以塑造创新性与实用性。在此基础上,从历史、文化、传播、教育、竞技、健康、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等8个方向,提炼和阐析中华武术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核心架构及内容,旨在为推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发挥应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武术 自主知识 体系 核心架构
下载PDF
集体记忆与民族话语:央视春晚武术节目的发展特征、意蕴内涵与价值探赜
7
作者 陈道胜 《武术研究》 2025年第2期56-59,共4页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发展特征、意蕴内涵、当代价值三个方面对央视春晚武术节目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春晚武术节目发展经历创立期、发展期、成熟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特征显著;春晚武术节目蕴...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发展特征、意蕴内涵、当代价值三个方面对央视春晚武术节目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春晚武术节目发展经历创立期、发展期、成熟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特征显著;春晚武术节目蕴含着文化性、教育性、民族性的意蕴内涵和武术交流、国际传播、现代化建设等文化价值,文章意在对武术传播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助力武术走向世界体育舞台的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晚 武术节目 集体记忆 民族话语 发展特征 意蕴内涵 价值
下载PDF
至武蔚文--著名武术家邱丕相先生访谈录
8
作者 崔浩军 《邯郸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97-107,共11页
邱丕相先生是当代著名武术家、教育家、书法家,从事武术教学和研究近60年,研究领域广泛,不仅在武术竞赛、武术教育、武术文化、武术历史、武术审美、武术传播等领域卓有建树,还将武艺融于书艺,用笔墨雕琢身心,成就至武蔚文。2024年5月2... 邱丕相先生是当代著名武术家、教育家、书法家,从事武术教学和研究近60年,研究领域广泛,不仅在武术竞赛、武术教育、武术文化、武术历史、武术审美、武术传播等领域卓有建树,还将武艺融于书艺,用笔墨雕琢身心,成就至武蔚文。2024年5月22日、6月5日、6月14日,有幸对邱先生进行了学术访谈。邱先生回顾了向武学先贤求学、问学的经历及受到的影响,并围绕武学之路与志业选择、武术裁判与竞赛发展、武术竞赛与社会质疑、博士教育、本科教育的期望与改革、武术进校园的问题与改革,以及太极拳健康功用与哲学思想、武艺与书艺的相通性等问题,介绍了“术道并进”治学体会和感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邱丕相 武术文化 武术教育 武术竞赛 武术审美
下载PDF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核心要素的若干问题论述 被引量:2
9
作者 程馨 李守培 +1 位作者 曹雪莹 程大力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6-72,96,共8页
传承人认定、身体技艺认证、文化空间认同是体育非遗传承实践的基础和逻辑起点,这些核心要素在体育非遗传承中呈现出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中存在行政主导与伦理规范之间的反差、文化取向与实用优先之间的权衡问题;身... 传承人认定、身体技艺认证、文化空间认同是体育非遗传承实践的基础和逻辑起点,这些核心要素在体育非遗传承中呈现出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中存在行政主导与伦理规范之间的反差、文化取向与实用优先之间的权衡问题;身体技艺认证中存在史实导向与虚无应对之间的矛盾、身体技艺的过度阐释与强制阐释双重问题;文化空间认同中存在系统内部传承中的文化认同降低、外部元素冲击下的传承空间萎缩变质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吸收更多伦理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者进入体育非遗传承工作中,构建专业的体育非遗知识体系,践行尊重历史文化的道德底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守正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 身体技艺 文化空间
下载PDF
新课标下中小学武术教育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亮 范铜钢 《武术研究》 2024年第6期99-101,共3页
武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源远流长,有其不朽的民族特点和时代价值。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背景下,大力推动中小学校园武术教育是贯彻党和国家重要政策文件和相关精神的要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健... 武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源远流长,有其不朽的民族特点和时代价值。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背景下,大力推动中小学校园武术教育是贯彻党和国家重要政策文件和相关精神的要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研究分析在中小学校园开展武术教育,能够加强学生武德教育,树立意志品质;增强学生爱国意识,提升学生文化自信;使中小学生继承民族传统体育,优化身体素质;落实课程标准,提高运动兴趣。旨在推动中小学生对武术的热爱程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武术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教育 民族传统体育 武术教育价值 中小学生
下载PDF
近代中国武术“学科意识”的觉醒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红军 白俊亚 戴国斌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1-270,共10页
在近代学术转型背景下产生的分科治学思想,重组了武术知识,形塑了近代武术的学科意识。作为对学科的认识与理解,武术的学科意识在近代学术转型与分科治学背景下,借助报刊、议决案反复言说与教育活动的不断实践,在尝试将武术知识推介为... 在近代学术转型背景下产生的分科治学思想,重组了武术知识,形塑了近代武术的学科意识。作为对学科的认识与理解,武术的学科意识在近代学术转型与分科治学背景下,借助报刊、议决案反复言说与教育活动的不断实践,在尝试将武术知识推介为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激发了武术由教学而学术的知识转型。在武术知识转型中,在中央与地方的学科认知互动中,在解纾学科建构之困中,在由教学而学术的转捩中,武术的学科意识逐渐觉醒。近代武术学科意识的觉醒,使武术知识获得新的书写方式,成为学校体育中的重要一环,折射出了西风东渐之后国人的文化自觉,也为当前民族传统体育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历史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学科 学科意识 学科体系
原文传递
自然行步功对大学生睡眠、焦虑及手机依赖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亮 王雨童 +1 位作者 蔡铭洲 范铜钢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4年第8期172-175,205,共5页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睡眠质量、焦虑状况、手机成瘾性,实证自然行步功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焦虑状态和手机依赖性的影响效果,为自然行步功临床循证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提供支撑。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睡眠质量、焦虑状况、手机成瘾性,实证自然行步功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焦虑状态和手机依赖性的影响效果,为自然行步功临床循证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提供支撑。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选取上海高等专科旅游学校在校的66名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形式的干预,保持其原有的生活状态;实验组进行为期4周和8周的自然行步功干预。结果:干预4周和8周后,实验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分呈显著性下降(P<0.05),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也呈显著性下降(P<0.05),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PAI)虽然下降但效果不显著。干预4周和8周后,对照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较实验前均有所提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与实验前比较出现上升趋势,8周后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较实验前有所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和8周的手机成瘾指数(MPAI)评分均出现上升趋势,但4周和8周的结果和实验前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然行步功锻炼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睡眠质量和改善焦虑状态,但对大学生手机依赖性的改善效果不显著,自然行步功有临床推广的价值和意义,值得大学生习练。研究还发现,大学生焦虑情绪呈上下波动,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行步功 大学生 睡眠质量 焦虑状态 手机依赖性 运动
下载PDF
在行动者网络中透视民族传统体育——评《民间武术与社区发展:一个北侗“功夫村庄”的体育民族志研究》
13
作者 王晓晨 刘一番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36-40,共5页
《民间武术与社区发展:一个北侗“功夫村庄”的体育民族志研究》是国内第一部运用行动者网络理论来进行体育研究的学术著作,将人和物都视为民间武术与社区发展的行动力量,结合哈贝马斯和海德格尔有关“生活世界”的论述,对一个北侗“功... 《民间武术与社区发展:一个北侗“功夫村庄”的体育民族志研究》是国内第一部运用行动者网络理论来进行体育研究的学术著作,将人和物都视为民间武术与社区发展的行动力量,结合哈贝马斯和海德格尔有关“生活世界”的论述,对一个北侗“功夫村庄”的体育民族志进行分析。不仅揭示民间武术与社区发展的本质,还勾勒出其中人和物的辩证关系,凸显整体论在其中的应用。该书在田野研究理论方法与研究范式层面进行创新与转变,体现出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野研究 民族志 民间武术 社区发展 行动者网络
下载PDF
明清南方武术主静性、重防性、尚拳性的内卷化发展
14
作者 曾祥林 戴国斌 《体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97,共8页
针对当下流行的否定性内卷化认知,从康德、戈登威泽作为发展阶段与文化模式的内卷化概念出发,以明之浙江内家拳、清初福建永春白鹤拳、清末广东咏春拳作为南方拳种的案例,研究中国武术“由北而南”发展中出现的“内向型”发展趋势。研... 针对当下流行的否定性内卷化认知,从康德、戈登威泽作为发展阶段与文化模式的内卷化概念出发,以明之浙江内家拳、清初福建永春白鹤拳、清末广东咏春拳作为南方拳种的案例,研究中国武术“由北而南”发展中出现的“内向型”发展趋势。研究发现,南方武术在明清之际的内向型发展形成了主静性、重防性、尚拳性的内卷化文化特征:其一,因南方山泽地理环境对稳固性追求所致,南方武术出现了静止性新要求,带来了腿部静立支撑功能的新定位,并以其“以静制动”理念体现其主静性文化特色;其二,静下来的南方武术,在确立“主于御人”目标、身体中线发现与利用、守中用中文化系统的建立中,形成其重防性特色;其三,静而守之的南方武术,还丰富了拳法、探索了手臂“听”功能、转向心意化,而体现其尚拳性特色。研究认为,南方武术由动而静、由攻而守、由腿而拳的新发展,既带来中国武术分类“南拳北腿”的新尺度,也反映中国武术精细化、内在化发展的新成果,是认识中国武术文化特征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武术 内卷化 主静性 重防性 尚拳性
下载PDF
武术谚语的多维取向、内容归聚与释读之方
15
作者 刘韬光 郭玉成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76,共9页
武术谚语是中国武术“活的语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文章依从武术谚语实际,认为其具有多维取向,即拳种流派之维:拳派个性的言说;地域民俗之维:文化差异的表征;伦理道德之维:尚德崇和的传统;朴素哲思之维:寓理于技的旨趣;... 武术谚语是中国武术“活的语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文章依从武术谚语实际,认为其具有多维取向,即拳种流派之维:拳派个性的言说;地域民俗之维:文化差异的表征;伦理道德之维:尚德崇和的传统;朴素哲思之维:寓理于技的旨趣;理法窍要之维:练用经验的总结;象形取意之维:天人合一的倾向。在此基础上,从修身、健身、防身、教学、训练、技法等方面析其内容归聚及要义,并提出武术谚语的释读之方及其理据,即文化性与传统性:武术谚语释读的双重面向;科普性和受众性:武术谚语表达的现代取向;理据性和准确性:武术谚语语素的合理释义;学术性和深刻性:武术谚语内涵的挖掘阐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谚语 多维取向 内容归聚 释读之方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武术价值取向建构的理论阐释
16
作者 陈静 王玉坤 罗均 《石家庄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21-125,160,共6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社会学研究方法,从价值哲学、文化学、政治学的视角出发,在回顾与梳理中国武术价值取向建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中国武术价值取向构建的逻辑动因与时代价值.研究认为:新时代背景下,从中国武术思想...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社会学研究方法,从价值哲学、文化学、政治学的视角出发,在回顾与梳理中国武术价值取向建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中国武术价值取向构建的逻辑动因与时代价值.研究认为:新时代背景下,从中国武术思想中的“打”与“不打”“看”与“被看”“争”与“不争”的辩证关系中可以确立中国武术“练以成人”的健康价值、中国武术“教化育人”的文化价值、中国武术“立德树人”的教育价值,以期为中国武术价值取向建构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武术 价值取向建构 练以成人 教化育人 立德树人
下载PDF
黄飞鸿系列电影中的岭南武术文化透析
17
作者 宋崇标 魏巍 《武术研究》 2024年第5期27-30,共4页
黄飞鸿系列电影自20世纪40年代末发展至今,百余部作品全面深入地将岭南武术文化的多重样式和多维空间通过超现实影像画面呈现在观众面前,胡鹏、刘家良、袁和平、徐克等导演的黄飞鸿故事和关德兴、刘家辉、成龙、李连杰等饰演的黄飞鸿形... 黄飞鸿系列电影自20世纪40年代末发展至今,百余部作品全面深入地将岭南武术文化的多重样式和多维空间通过超现实影像画面呈现在观众面前,胡鹏、刘家良、袁和平、徐克等导演的黄飞鸿故事和关德兴、刘家辉、成龙、李连杰等饰演的黄飞鸿形象,将黄飞鸿这位岭南民间武术家塑造成一位武艺超群、武德高尚、充满侠义精神和家国情怀的银幕英雄。文章从武术文化角度分析发现,黄飞鸿系列电影经历了“民间武俗到影视武风”“洪拳正宗到北派武功”“行侠仗义到为国为民”的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飞鸿系列电影 岭南武术 文化透析
下载PDF
中国武术研究的动态解析——一项基于CSSCI文献的质性研究
18
作者 罗均 刘静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8-74,共7页
描述与评价了自1999年以来发表在CSSCI期刊的中国武术研究成果。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与统计学方法对文献进行筛选,检索引文1 039篇,最终将220篇文献纳入研究。根据质性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武术研究当前正处于一个转型期,相关研究呈现明显... 描述与评价了自1999年以来发表在CSSCI期刊的中国武术研究成果。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与统计学方法对文献进行筛选,检索引文1 039篇,最终将220篇文献纳入研究。根据质性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武术研究当前正处于一个转型期,相关研究呈现明显的转向趋势。已有的中国武术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武术发展、武术传播、武术内涵3大主题。在过去20多年基于宏观层面的研究范式已无法满足当前学术研究的发展趋势,而中观与微观层面的研究正呈上升趋势。未来研究仍然会集中在以上3大研究主题,但相较于之前,其研究范式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研究期冀为新时代中国武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的转型与发展提供一种思路,立足服务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武术 武术内涵 武术传播 武术发展 质性研究
下载PDF
中国古典美学视域下的体育文化探源与概念思辨
19
作者 吕艾文 《体育科学研究》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体育文化的历史生成与概念思辨不仅是体育理论研究中的基础性问题,更是探究中国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规律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手段。为解决以往体育起源诸学说过于笼统和宽泛的不足,从体育的生成与发展中把握其本质特征,从而提出“礼乐起源... 体育文化的历史生成与概念思辨不仅是体育理论研究中的基础性问题,更是探究中国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规律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手段。为解决以往体育起源诸学说过于笼统和宽泛的不足,从体育的生成与发展中把握其本质特征,从而提出“礼乐起源”的学说,以期在体育的形式和形态中理解其文化智慧与审美理想,对体育进行一种文化与审美的整体观照。中国体育的历史传承深受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熏陶,具有塑造行为、培养情感和提升品格等审美教化功能,并对近代以来中国“体育”术语概念的发展与演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为摆脱多年来体育概念定义困难的尴尬局面,应坚持历史与逻辑发展相统一的原则,避免对体育概念进行统一划归式的总结,从中国体育的礼乐本质与当代意义出发,坚守其“生命本位”的核心价值与“雅俗共赏”的艺术精神,为我国体育理论研究的深化和提升提供理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美学 礼乐文化 体育文化 体育概念
下载PDF
非遗视域下安徽省牛门洪拳传承与发展探赜
20
作者 鲍晨曦 《少林与太极》 2025年第1期57-59,75,共4页
近年来,有关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讨论与研究成为热门话题。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文件明确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目标和方针,即“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明确建立... 近年来,有关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讨论与研究成为热门话题。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文件明确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目标和方针,即“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明确建立名录体系,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非遗保护制度,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自信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传承与发展 热门话题 国务院办公厅 历史文脉 非遗保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