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遥感数据的植被吸收光合有效辐射估算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璟 谢亚楠 +1 位作者 汪鸣泉 王茂华 《辽宁林业科技》 2020年第2期1-7,共7页
基于MODIS遥感数据、辐射传播模型和光能利用率模型,估算位于中高纬度的美国伊利诺伊州植被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APAR),结果较好地反映了该地区植被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的时空分布。2006-2016年该地区APAR年均值介于35. 10~39. 58 W·... 基于MODIS遥感数据、辐射传播模型和光能利用率模型,估算位于中高纬度的美国伊利诺伊州植被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APAR),结果较好地反映了该地区植被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的时空分布。2006-2016年该地区APAR年均值介于35. 10~39. 58 W·m^-2·a^-1,季节变化明显。夏季的APAR均值最高,集中在80~120 W·m^-2·d^-1,其次是春秋两季。基于Mann-Kendall非参数估计方法,模拟了伊利诺伊州地区2006-2016年不同季节平均APAR的变化趋势。夏季,中部、北部的APAR平均值升高幅度最大,为0. 6~1. 0 W·m^-2·a^-1,而南部的平均值呈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春季,中部范围APAR均值升高;秋季,南部的APAR均值升高幅度较大,而中部和北部变化幅度较小。通过水热条件变化等分析,该地区气温总体在升高,更利于中部、北部的植被生长分布,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植被的生长季,而南部夏季在相对较高的温度基础上进一步升温,高温抑制植被对辐射的吸收,导致植被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 Mann-Kendall非参数估计方法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大语言模型的低延迟端到端自动驾驶模型
2
作者 金彦亮 顾晨杰 高塬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25年第3期32-34,共3页
自动驾驶技术当前是科技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针对当前自动驾驶领域中,端到端模型在可解释性和实时性之间无法权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态语言模型的低延迟端到端自动驾驶模型,利用多模态大语言模型对自动驾驶数据集进行决策原因... 自动驾驶技术当前是科技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针对当前自动驾驶领域中,端到端模型在可解释性和实时性之间无法权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态语言模型的低延迟端到端自动驾驶模型,利用多模态大语言模型对自动驾驶数据集进行决策原因和关键物体的标注,并通过多任务学习来预测决策原因和关键目标,为决策过程提供直观解释的同时,避免了实时推理阶段直接使用大模型推理带来的推理延迟,从而在保证实时性的情况下增加了可解释性。通过仿真实验证明了该模型在提高驾驶完成率、减少模型违规行为与增强可解释性方面的有效性,为端到端自动驾驶领域的决策算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 多模态大语言模型 模仿学习 多任务学习
下载PDF
电场作用下掺锰石英光纤中线偏振光传输特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振宜 王伟男 +3 位作者 陈娜 徐文杰 庞拂飞 王廷云 《电子测量技术》 2018年第18期48-51,共4页
为克服传统的基于非光纤传感元件的光纤电压传感器在技术复杂、价格高昂、晶体损耗大且与光纤耦合困难等不足之处,首先研制出了掺锰石英光纤样品,进而实验研究了电场对掺锰石英光纤中线偏振光传输特性的影响。测试分析了掺锰石英光纤中... 为克服传统的基于非光纤传感元件的光纤电压传感器在技术复杂、价格高昂、晶体损耗大且与光纤耦合困难等不足之处,首先研制出了掺锰石英光纤样品,进而实验研究了电场对掺锰石英光纤中线偏振光传输特性的影响。测试分析了掺锰石英光纤中线偏振光的偏转角随电场强度的变化,其呈近似的线性关系。同时,测试分析了线偏振光的偏转角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灵敏度与掺锰石英光纤长度之间关系。获得掺锰石英光纤长度分别为2.5、5和10 m时,其偏转角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灵敏度分别为1.23×10^(-3)°m/kV、2.46×10^(-3)°m/kV和3.26×10^(-3)°m/kV。研究结果表明,所研制的掺锰石英光纤中线偏振光的偏转角与电场强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在全光纤高压传感领域将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光纤 掺锰 偏振光 电场 电压传感
原文传递
基于补偿因子的D2D通信自适应联合功率控制算法 被引量:3
4
作者 翟旭平 龚磊 张男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1,共11页
针对融合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 D2D)通信的蜂窝系统中路径损耗补偿因子单一、功率控制性能不佳等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联合功率控制算法.根据D2D用户到基站及蜂窝用户的距离计算出路径损耗补偿因子增补量,得出D2D用户及蜂窝用户... 针对融合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 D2D)通信的蜂窝系统中路径损耗补偿因子单一、功率控制性能不佳等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联合功率控制算法.根据D2D用户到基站及蜂窝用户的距离计算出路径损耗补偿因子增补量,得出D2D用户及蜂窝用户的路径损耗补偿因子矩阵,提升功率控制性能;同时采用联合闭环功率控制方式进一步降低D2D用户及蜂窝用户的同频干扰.实验仿真表明:相比于传统功率控制算法,该算法对系统的信干噪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 SINR)有较好的提升作用,且吞吐量在1 000kbit/s以上的用户数量是传统功率控制算法的1.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备到设备 功率控制 路径损耗补偿因子 同频干扰 蜂窝系统
下载PDF
基于25GHz光器件的50Gb/s PAM4传输实验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陈炜 宋英雄 +2 位作者 李正璇 李程程 谭阿才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5-38,共4页
50Gb/s NRZ信号所需要的传输带宽较高,25GHz光器件的带宽限制严重影响了信号质量。描述了采用商用25GHz光器件实现50Gb/s PAM4信号的传输实验方案。在背靠背(BtB)和25km标准单模光纤传输两种条件下,使用最大似然均衡(MLSE)算法进行译码... 50Gb/s NRZ信号所需要的传输带宽较高,25GHz光器件的带宽限制严重影响了信号质量。描述了采用商用25GHz光器件实现50Gb/s PAM4信号的传输实验方案。在背靠背(BtB)和25km标准单模光纤传输两种条件下,使用最大似然均衡(MLSE)算法进行译码。通过比较不同光功率情况下接收信号的误码率性能,证明了基于25GHz光器件的50Gb/s PAM4信号传输方案可以作为单路50Gb/s的候选实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衡 定时恢复 信道估计 最大似然均衡
下载PDF
39.5 GHz室内走廊环境毫米波MIMO信道特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邵斌 郑国莘 《电子测量技术》 2019年第18期1-7,共7页
目前5 G采用毫米波通信系统,其中39.5 GHz频段为其中关键使用频段需要研究其MIMO信道特性。采用射线跟踪法预测在走廊环境下的39.5 GHz毫米波MIMO信道特性,通过对比仿真和实测结果验证了射线跟踪法的可行性。发现路径损耗斜率较小,说明... 目前5 G采用毫米波通信系统,其中39.5 GHz频段为其中关键使用频段需要研究其MIMO信道特性。采用射线跟踪法预测在走廊环境下的39.5 GHz毫米波MIMO信道特性,通过对比仿真和实测结果验证了射线跟踪法的可行性。发现路径损耗斜率较小,说明该环境下毫米波传输较远。同时发现了沿走廊纵向方向收发距离较近时,以直射径为主,LOS分量大,距离较远时有效反射次数较少,角度扩展小相关性强,LOS分量也大,而沿纵向方向中间处具有丰富的散射,NLOS分量增大,所以容量会出现峰值。在此基础上预测了走廊环境下不同区域的2×2、4×4 MIMO以及4×64 Massive MIMO信道容量变化,发现了走廊中间的信道容量高于走廊壁两侧,同时发现采用4×64 Massive MIMO相较于4×4 MIMO可以获得一定的容量增益,但是不会有巨大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线跟踪 衰落特性 时延扩展 MIMO容量 MASSIVE MIMO容量
原文传递
基于向量加权平均优化的盲源分离LTE-M同频干扰检测
7
作者 王乃鑫 赵恒凯 +1 位作者 何庆军 郑国莘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25年第2期45-47,共3页
轨道交通LTE-M(Long Term Evolution-Metro,基于轨道交通的长期演进)同频干扰检测关乎列控信号传输的可靠性,提出一种基于INFO(weIghted meaNoFvectOrs,基于向量加权平均)算法的盲源分离方法,即INFO-BSS。该方法以混合信号的最大化负熵... 轨道交通LTE-M(Long Term Evolution-Metro,基于轨道交通的长期演进)同频干扰检测关乎列控信号传输的可靠性,提出一种基于INFO(weIghted meaNoFvectOrs,基于向量加权平均)算法的盲源分离方法,即INFO-BSS。该方法以混合信号的最大化负熵为目标函数,用INFO优化算法替代牛顿迭代法,解决了牛顿迭代法初始参数易设置不当以及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仿真结果对比表明,在不同分辨率带宽、不同信干比等条件下,INFO-BSS的检测性能都要优于常规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频干扰 LTE-M 盲源分离 向量加权平均优化算法
下载PDF
隧道场景下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信道建模方法
8
作者 梁如斌 吴雅婷 +1 位作者 郑国莘 余菲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25年第3期116-117,122,共3页
为扩充隧道场景下的信道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的信道建模方法来进行数据增强,该方法可以根据不同隧道环境特征下的条件信息,针对性地生成信道数据。结果表明,生成数据可以很好地表征隧... 为扩充隧道场景下的信道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的信道建模方法来进行数据增强,该方法可以根据不同隧道环境特征下的条件信息,针对性地生成信道数据。结果表明,生成数据可以很好地表征隧道环境下的信道特性。并且,该生成式模型可以联合反向传播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共同预测不同隧道环境下的信道数据,以提供更出色的性能,为轨道交通隧道无线通信领域的信道预测问题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场景 GAN 信道建模 数据增强
下载PDF
抗辐射保偏光纤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文建湘 贾明 +3 位作者 董艳华 庞拂飞 陈振宜 王廷云 《飞控与探测》 2020年第2期81-85,共5页
本文通过对保偏光纤进行光漂白与低温相结合处理的方式,来提高光纤的抗辐射性能。保偏光纤再经过1.0 kGy的高剂量预辐照处理后,其损耗会明显增大。随后采用980 nm的激光对光纤进行光漂白处理,其损耗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是,处理后的... 本文通过对保偏光纤进行光漂白与低温相结合处理的方式,来提高光纤的抗辐射性能。保偏光纤再经过1.0 kGy的高剂量预辐照处理后,其损耗会明显增大。随后采用980 nm的激光对光纤进行光漂白处理,其损耗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是,处理后的样品在小剂量辐照条件下其光纤传输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对于通过液氮进行冷处理的预辐照样品,其光纤传输损耗得到明显的降低,同时光纤经过小剂量辐照后的损耗同样也具有先减小后增大的现象。最后,将两种处理方式相结合,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降低预辐照光纤的传输损耗,另一方面也使得保偏光纤在小剂量辐照的条件下,使其传输损耗具有减小的趋势,大大提高了保偏光纤在小剂量辐照条件下的抗辐照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偏光纤 抗辐射 光褪色 液氮处理
下载PDF
基于FPGA的CAN总线通信系统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莎 谭立波 +1 位作者 郑宝文 张俊杰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18年第8期1-2,5,共3页
CAN总线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现场总线之一,其性能和安全性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应用的证实。为了实现这种具有较高可靠性的通信,在Xilinx公司提供的VC709上通过AXI4总线实现了与CAN模块的通信,成功完成上位机与FPGA之间的CAN通信并运用到... CAN总线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现场总线之一,其性能和安全性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应用的证实。为了实现这种具有较高可靠性的通信,在Xilinx公司提供的VC709上通过AXI4总线实现了与CAN模块的通信,成功完成上位机与FPGA之间的CAN通信并运用到拟态安全系统中。结果表明,CAN总线和通信系统能够实现数据安全高速的收发,在拟态安全控制领域有着很好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N通信 FPGA 拟态安全
下载PDF
LTE-M系统的通信时延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睿 马钰昕 +1 位作者 黄辉 郑国莘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18年第5期20-22,24,共4页
下一代轨道交通采用LTE-M系统承载多种业务,并根据列车控制要求限定数据在较低的时延内完成传输。分析了列车移动终端接入基站的多种时延,对LTE-M相关协议产生的接入时延进行研究,将多信号并发时的接入化为排队论体系中的M/M/1/m/m模型... 下一代轨道交通采用LTE-M系统承载多种业务,并根据列车控制要求限定数据在较低的时延内完成传输。分析了列车移动终端接入基站的多种时延,对LTE-M相关协议产生的接入时延进行研究,将多信号并发时的接入化为排队论体系中的M/M/1/m/m模型,推导了传输时延的预测方法,并在LTE-M系统3MHz带宽专用承载CBTC业务的典型应用情况下的传输时延进行了预测,该计算方法可为今后同类通信系统传输低时延需求业务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LTE-M 排队论 通信时延
下载PDF
基于射线跟踪法的73 GHz走廊环境MIMO信道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邵斌 张仿琪 郑国莘 《移动通信》 2020年第2期76-81,共6页
为了研究5G室内走廊环境的毫米波传输特性,通过射线跟踪仿真方法预测了室内走廊环境下73 GHz毫米波MIMO信道特性。介绍了实验的仿真环境和射线跟踪仿真预测的实验方法和具体参数设置。研究了室内走廊环境下73 GHz毫米波MIMO信道的路径... 为了研究5G室内走廊环境的毫米波传输特性,通过射线跟踪仿真方法预测了室内走廊环境下73 GHz毫米波MIMO信道特性。介绍了实验的仿真环境和射线跟踪仿真预测的实验方法和具体参数设置。研究了室内走廊环境下73 GHz毫米波MIMO信道的路径损耗、RMS时延扩展和MIMO信道容量变化。发现了路径损耗斜率和RMS时延数值较小。研究MIMO容量随距离变化时发现,收发机沿走廊纵向方向中间处会产生容量峰值,主要是由于该处散射丰富,NLOS分量大。研究MIMO容量特性发现增大天线间距和增大天线阵列规模可以提升容量,但是采用4×64 Massive MIMO相对于采用4×4 MIMO时容量提升较为有限。实验证实了73 GHz毫米波MIMO可以用于室内走廊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毫米波 信道特性 MASSIVE MIMO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赤潮发生预报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余璇 石绥祥 +1 位作者 徐凌宇 王蕾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66-577,共12页
赤潮作为海洋灾害,对海洋渔业、生态、经济,以及人类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一直以来,赤潮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由于它的形成机制比较复杂,使得赤潮预报极具挑战性。针对赤潮预报的研究问题,本文收集了厦门海域赤潮发生前后的海... 赤潮作为海洋灾害,对海洋渔业、生态、经济,以及人类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一直以来,赤潮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由于它的形成机制比较复杂,使得赤潮预报极具挑战性。针对赤潮预报的研究问题,本文收集了厦门海域赤潮发生前后的海洋监测数据,结合皮尔逊相关系数、散布矩阵、复相关系数方法,分析多环境因子与赤潮发生多要素的关联情况,重点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LSTM与CNN融合方法,挖掘环境因子的时序依赖,发现序列数据的局部特征,对赤潮发生进行预报。在厦门一号和厦门二号数据集中,本方法在预报未来12 h内的赤潮情况时,RMSE、MAE误差分别达到0.5218、0.5043。通过协同对比模型进一步确定赤潮发生的预报概率,在两个数据集上的最终预报准确率分别为67.58%和63.49%。本研究为赤潮的分析预报提供了探索经验,证明了将深度学习方法应用于赤潮预报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神经网络 赤潮 相关性分析 预报
下载PDF
地铁隧道中5G通信频段大规模MIMO特性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成建 纪文莉 郑国莘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28-135,共8页
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作为5G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极大提高了通信容量,是轨道交通通信的重要发展方向。在真实的地铁隧道环境中针对3.5 GHz与5.6 GHz频段,对32×32的大规模MIMO系统进行了信道测量。根据测量数据,分析了地... 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作为5G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极大提高了通信容量,是轨道交通通信的重要发展方向。在真实的地铁隧道环境中针对3.5 GHz与5.6 GHz频段,对32×32的大规模MIMO系统进行了信道测量。根据测量数据,分析了地铁隧道中大规模MIMO信道特性。发现5.6 GHz频段的路径损耗指数略低于3.5 GHz频段。通过对比极化交叉率,发现拱形隧道内对+45°极化与水平极化有更强的去极化特性。隧道内信号的均方根时延扩展(RMS-DS)普遍分布在10 ns以内。此外,发现信道容量随收发距离的增大逐渐减小,3.5 GHz频段时32×32的MIMO信道容量为54.64 bit/s/Hz,略高于5.6 GHz频段时的53.35 bit/s/Hz。并且发现当天线阵元的极化方式与信道极化特性相匹配或阵元数目增加时,均会引起信道容量的增加。这些发现可以对未来地铁隧道中大规模MIMO技术的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大规模MIMO 信道测量 信道特性
原文传递
基于无人机双目图像的线目标测量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祖武 丁健 +1 位作者 魏文力 韩军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20年第1期61-65,104,共6页
利用无人机双目图像实现线目标的测量对输电线路巡检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提高无人机双目图像下线目标的测量精度,改进Census立体匹配算法,在代价聚合过程中,首先对聚合窗口中的初始匹配代价进行异常筛选,然后计算聚合代价值进而生成视差图... 利用无人机双目图像实现线目标的测量对输电线路巡检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提高无人机双目图像下线目标的测量精度,改进Census立体匹配算法,在代价聚合过程中,首先对聚合窗口中的初始匹配代价进行异常筛选,然后计算聚合代价值进而生成视差图,实验证明改进立体匹配算法,提高图像立体匹配精度,且平均误匹配率为5.79%;在线目标测量方面,针对线目标视差图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基于目标识别的线目标视差图优化算法,该算法依据目标识别获取线目标视差图,然后根据4个原则进行优化处理,最后将优化后的线目标视差图用于测量,实验证明采用优化后的线目标视差图测量得到结果要优于直接采用视差图得到测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测量 双目立体视觉 立体匹配算法 测量高度 测量精度
下载PDF
NB-IOT智能井盖通信机制的低功耗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洪 张雪凡 徐俊超 《电子测量技术》 2019年第10期141-145,共5页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目前城市井盖管理普遍存在数量多、难于实现统一管理、不能及时发现井盖损坏和被盗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窄带物联网(NB-IOT)的智能井盖通信报警系统,采用传感器实时监测井盖信息,NB-IOT终端模块将状态信...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目前城市井盖管理普遍存在数量多、难于实现统一管理、不能及时发现井盖损坏和被盗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窄带物联网(NB-IOT)的智能井盖通信报警系统,采用传感器实时监测井盖信息,NB-IOT终端模块将状态信息发送到基站,基站再与NB-IOT的核心网连接,将状态数据发送到云平台,后台管理系统可以实时获取井盖的故障信息。通过大量的实验测试证明,提出的智能井盖通信机制是满足低功耗要求的,能够准确地检测井盖故障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井盖 窄带物联网 低功耗 传感器
原文传递
基于裂缝波导的车地无线通信系统性能指标测试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朝娜 郑国莘 +1 位作者 徐靖 尹柯伟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4-49,共6页
车地无线通信基于LTE(长期演进)技术的无线传输媒介主要是泄漏电缆、自由天线及裂缝波导。裂缝波导是一种抗干扰性更强、信号覆盖均匀的无线传输介质。采用HFSS软件仿真裂缝波导的耦合强度等参数,并利用近场测试系统测试裂缝波导的耦合... 车地无线通信基于LTE(长期演进)技术的无线传输媒介主要是泄漏电缆、自由天线及裂缝波导。裂缝波导是一种抗干扰性更强、信号覆盖均匀的无线传输介质。采用HFSS软件仿真裂缝波导的耦合强度等参数,并利用近场测试系统测试裂缝波导的耦合强度,从而得到波导接收天线最佳接收高度。通过裂缝波导、波导接收天线、LTE基站和车载终端测试车地通信系统的吞吐量、丢包和延时等性能指标,验证了基于裂缝波导的车地通信系统在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中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裂缝波导 LTE技术 车地通信
下载PDF
一种速率自适应的无线通信协议 被引量:8
18
作者 徐俊超 林阳 +1 位作者 孙苗 金彦亮 《电子测量技术》 2020年第9期1-7,共7页
提出了一种支持自适应调整通信速率的通信协议,以平衡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中难以兼顾的通信速率与覆盖范围。该协议可通过判断通信过程中的误码率,对节点之间的通信调制方式与通信速率进行实时调整。运用该协议,汇聚节点与终端节点之... 提出了一种支持自适应调整通信速率的通信协议,以平衡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中难以兼顾的通信速率与覆盖范围。该协议可通过判断通信过程中的误码率,对节点之间的通信调制方式与通信速率进行实时调整。运用该协议,汇聚节点与终端节点之间的调制方式与通信速率会随着距离的不同自适应地进行针对性的切换。提出的协议采用DSSS调制保证远距离时的稳定连接,并通过FSK调制实现近距离时的高速通信,并针对该协议设计了一套无线通信节点。由于汇聚节点的特殊设计,该节点可以并行处理不同通信速率的数据包,从而取得优于传统网络的性能。经过实地测试,在城市户外环境下,汇集节点与终端节点能根据距离的不同,自动调整调制方式与通信速率,达成设计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无线通信协议 速率自适应机制
原文传递
基于Leap Motion的病患手评估算法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于存光 韩越兴 +1 位作者 张小凡 欧阳皓寰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22年第5期1035-1040,共6页
手功能评估的传统方法还是基于医生和专家的主观判断,这样的方法不仅仅缺乏标准性,同时还会因为个别医生或者专家的评估标准不同,获得错误的评估结果。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硬件的革新换代,各种算法的提出,使得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手进行科... 手功能评估的传统方法还是基于医生和专家的主观判断,这样的方法不仅仅缺乏标准性,同时还会因为个别医生或者专家的评估标准不同,获得错误的评估结果。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硬件的革新换代,各种算法的提出,使得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手进行科学的自动的评估成为了可能。论文搭建了手功能自动评估系统,利用Leap Motion提取手各个部位在空间中的位置和方向,提出评价两手之间手势差异程度的方法,从而实现数据化后的患侧手和健康手的比较,获得患侧手手功能丧失程度。通过该项研究,可以科学地评估患侧手的病患程度,帮助医生做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有助于病人尽快恢复病患手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空间手势 双手比较 Leap Motion 患侧手诊断 手势差异度
下载PDF
1.9 G FDD LTE基站抗干扰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熔伟 张仿琪 郑国莘 《电子测量技术》 2019年第19期46-52,共7页
TD-LTE系统与FDD LTE基站频段相邻并处于同一区域而对FDD LTE产生邻频干扰,影响基站性能。本文通过确定性分析法和蒙特卡罗仿真两部分研究邻频干扰,计算了单链路干扰下基站所需的空间隔离度,并根据3GPP TR36.942和邻信道干扰功率比ACIR... TD-LTE系统与FDD LTE基站频段相邻并处于同一区域而对FDD LTE产生邻频干扰,影响基站性能。本文通过确定性分析法和蒙特卡罗仿真两部分研究邻频干扰,计算了单链路干扰下基站所需的空间隔离度,并根据3GPP TR36.942和邻信道干扰功率比ACIR等模型,给出了基站间位置偏移量、功率控制参数集、带宽条件等不同参数引起的FDD LTE上行链路吞吐量损失的仿真结果,总结了典型场景下满足干扰门限所需的ACIR,由此提出了一些抑制干扰的措施,可以为实际FDD LTE基站部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频干扰 LTE ACIR 蒙特卡罗 吞吐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